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古代搞科研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晴空之下
“你,不许回去跟后宅的那些婶子姐妹们乱说!小非哥和墨宗的事是个秘密,尤其三堂婶,你可不能给我叨叨出去!”
三堂妹可不怕她十二哥,直接给了他一个大白眼。
“哼!我向你那么大嘴巴吗?什么都说?”
“若不是那个小子说得太玄乎,我才不会被她套进去呢!”
“啥?”
十二郎掏了掏耳朵,确定自己没听错。
“你说二姐要嫁去南郡?真是陆家?”
“啊,是啊。”
三堂妹点了点头。
“你这么久没回家,二姐的大事你都不知道。”
“是陆家没错,而且不是之前的分家,这次可是陆家的本家,陆时己的堂兄哦!”
三堂妹一说起八卦就眉飞色舞。
“三婶都快乐疯了,见天在家里炫耀女婿,逢人就说二姐是托了她娘家的福气,不然哪里能嫁到岐江城的陆府?!虽然这次定的不是陆时己,不过因为他们家也没有别的儿子,二姐嫁的这个算是主家离嫡支最近的一位了!”
听她这样说,她亲哥封惟忽然耻笑一声。
“三婶也真是脸大,还什么托了她娘家,根本就是南郡来人求娶我们家的女孩,一早就送上了男方的八字庚帖,打定主意要和我们联姻,你们姐妹几个谁去人家都要。”
“陆家是冲着边军,冲着雍熙关,冲着我们封家,和她王氏有啥关系?”
说到这里,封惟顿了顿,看了一眼胞妹。
“原本适龄的有你和二丫头两个。结果咱们爹娘脑子清醒,才不想你嫁去那些全是破规矩的地方,风光的皮子下不定藏着多少肮脏事,爹想都没想就直接把这事给回绝了。”
“倒是三婶忙不迭地应下。她怕咱们家反悔,还偷偷送了二丫头的庚帖给人家,连老太太都不知道。”
“这事旁的婶子劝过,都被她给骂回去了。二丫头要嫁去南郡,三婶的心一早就不在定安城,这几日正琢磨着怎么多从老太太那掏些好玩意做陪嫁。你平日离她远些,可莫被她拿着当枪使。”
一番话听得两个小的目瞪口呆,半响都说不出话。
“那……那家里就不能回绝吗?”
封小弟抓了抓头。
“家里不同意,三婶闹也没用吧?人家不是要封家的女儿,又不是非二姐不可?”
一听他说起这个,封惟的脸就更冷了。
“你三婶啥样的性子你不知道吗?大伯不同意,三婶就披麻戴孝,捧着三叔的牌位跪哭,闹得家里鸡飞狗跳。老太太受不了折腾,索性不管由着她。”
“再说陆家握着南江水道,万一真撕破脸咱们就要断盐,直接拒绝是不行的,世家要脸,咱们也不能给自己再多树敌。”
“所以只能这样了,”
封堂哥和三堂妹走后,日子很快过了大半月,封恺和宁非还是没有消息。
悲观的情绪开始在九菱湖满眼,十二郎也受到了影响,一天过得比一天焦躁。
他总想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
家里派出去不少探子沿着沱沱河谷寻找。可这河在洪水退去之后不久便干涸,再往前走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荒地,几百里无水无人烟,马踏进去就陷住蹄子,根本没办法再前前进。
三堂妹如今不时就来找十二哥,对牛背山乃至九菱湖都不陌生。
虽然崭新而又奇特的城市让她震惊莫名,但她最关系的还是大堂哥的消息,总忍不住过来探探消息。
然而日复一日,矩子令不再有任何消息,大哥和小非哥依旧音信皆无。
两兄妹等得焦躁,也无心干别的,索性约着一起沿着乌知河骑马。
跑了一阵,憋闷的情绪也消散了一些,三堂妹放慢马速,沿着岸边慢慢溜达。
今天的天气不错,艳阳高照,河上微微起风。
马跑起来的时候,扑面而来的风中还带着水汽,吹得人十分舒服。
三堂妹叹了口气。
“你说大哥他们要是被冲进乌知河就好了,咱们还能找船沿河去救他们。偏偏是那条沱沱河,四五天就干了水,晦气。”
“十二哥,这乌知河是通到哪里的啊?”
听她这样问,封小弟就想起了大哥书房里那张小非哥画的地图。
他摸了摸下巴,有点不确定地道。
“应该是入海吧……乌知河的东边好像是海。”
这话一下子把三堂妹说得眼前一亮。
“入海?入海好啊!”
“我娘说河都是入海的,沱沱河也是河,要是和乌知河入了一条海,那咱们不久能去找人了吗?”
“傻蛋,海和海可不一样。”
十二郎对三堂妹的天马行空嗤之以鼻。
“沱沱河是朝西边流的,乌知河一路向东,根本就是两个方向,怎么可能流到一条海里?”
“何况坨坨河里根本就没有水,上哪儿入海去啊!”
三堂妹不服气,但也知道自己闹了笑话,气哼哼又打马往前跑,把瞧不起人的十二哥远远甩在后面。
跑了一阵,她骑马上了一处高坡,只见眼前河面宽阔,水流平稳,视野的天际线格外清晰。
等等。
那是什么?
三堂妹眯起了眼睛。
只见原本还只有白云的远方,忽然飘飘摇摇出现了一艘奇怪的船。
这船在江上忽左忽右,竟然也行驶得十分迅速,眼看着就快要到三堂妹的附近。
船?
乌知河上真有船?
以前怎么没听人说过呢?
而且这船的模样和她常见的完全不同,倒是有几分像胡人。
难道是胡人来了?
想也想不明白,船却在迅速靠近当中。
三堂妹下意识地举起了大锤。
万一真是胡人,那就……
吃她一记巨灵锤吧!
第198章
这可真是一艘奇怪的船。
握着大锤的三堂妹极目远眺, 首先注意到的自然是船上那尖尖的白帆。
她从没见过这样的帆,既不方正也没有帆骨,还左摇右转的扭来扭去, 看着有说不出的别扭。
“你看什么呢?怎么停下了?”
十二郎骑着小红马“哒哒哒”地跑过来,看着一脸紧张的堂妹, 好奇地问道。
三堂妹指了指不远处的大帆船。
“看到了么十二哥, 有船过来了。”
船?
十二郎一惊。
乌知河上水流湍急,风大浪高, 小船基本无法通航。中游河段两侧都是悬崖峭壁, 没有适合休整的码头和浅滩, 需要船手一刻不停逆水划桨。
这个体力强度,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若是想要几班桨手轮流,那边要加大船只负载, 需要的人手又要增多,加重行船负担。
是以白鹭口虽然被胡人把持,但这半年多也没有胡人顺着乌知河摸上来, 两边一直相安无事。
今天是怎么了?这船是怎么上来的?!
“不行,咱们得赶紧去码头报信。”
十二郎扯了扯三堂妹。
“别傻站着了!万一真是胡人打过来, 你那两个大锤顶什么用?!还是早通知边军做准备吧!”
于是两人挥鞭打马, 一路朝着乌知河码头飞奔。
马走的终究是比船快,等十二郎带着三堂妹赶到码头的时候, 远处的奇怪帆船才刚刚露出一个桅顶。
“不好了!有船上来了!”





我在古代搞科研 第217节
来不及下马,十二郎扯开嗓子, 朝码头上巡视的兵丁大吼道。
“你们什长呢?快点把他叫过来, 准备迎战!”
此话一出,全场皆惊。
但被派驻到码头的都是边军中训练有素的兵,闻言也不慌乱, 由一人去找什长报信,余下迅速进入到沿岸修筑的水泥工事中,弯弓搭箭做好战斗准备。
十二郎和三堂妹也加入其中。
两人虽然年纪不大,却是一路在军伍家族摸爬滚打,即便三堂妹是个姑娘,对于打仗也是半点不怵头。
她还有心情纠正十二哥的站位。
“你那弓箭射程比大锤远,你得站得高一点,不然碍到我的手弩了。”
边军集结也就不到一刻钟的功夫,远处的怪帆船却已经靠近到露出了全貌。
这真是一艘胡船,两头尖尖,狭长的船体吃水很深,船头还雕刻着胡人特有的天神像柱,两根狼尾高高飘扬。
“准备——”
站在码头下的什长长呼一声。
“弓营列阵,听我号令。若胡人意图不轨,立刻格杀勿论!”
“喏!”
岸上兵丁齐齐应答。
弓营一早就将守备岸防的床弩上箭拧弦,箭尖直直对准胡船行驶的方向。随着船越来越靠近,众人的神情也越发肃穆凝重。
是大船,比之前他们见过的西胡快船要大很多。三根桅杆上都挂着三角帆,船头还有大型弩箭。船是逆水逆风上来的,却奇特地看不到船桨,也不知道这船是靠什么行进。不过因为大船的吃水线非常深,行船速度也不很快,恐怕船上的胡人不会少。
白鹭口的胡骑,终于忍不住要动手了吗?
“哎?”
三堂妹忽然大叫一声,放下了手中的弩箭。
十二郎被她吓得一哆嗦,怒目相向。
“作甚大惊小怪?!”
“不对啊,”三堂妹一个眼神都没给她十二哥,微微眯起眼睛,貌似自言自语。
“站在船头的那个,怎么看都很像大堂哥啊。”
啊?
封小弟一下子跳了起来。
“哪里哪里?我哥在哪儿呢?”
“就那个,”三堂妹用大锤指了指正逐渐靠过来的大船。
“黑衣服的那个,腰里还有佩刀,是不是很像大堂哥?”
封小弟屏气凝神,顺着大锤的方向看过去,然后乐得一蹦三尺高。
“是我哥!是我亲哥!老大回来了哈哈!”
说着,他就要朝下面的码头喊话,让什长撤掉弓箭营,却被三堂妹一把拉住。
“十二哥你别轻举妄动啊!万一大堂哥被胡人挟持……”
“怎么可能!”
十二郎气得用鼻子喷气。
“我大哥是那么怂的人么?”
“看到没,我哥旁边还有小非哥呢,小非哥还跟船上的人说了什么,指的就是码头的方向,这是他们回家了。”
“你闪开点别挡路,我要去接我哥和小非哥下船!”
说着,他就一溜烟跑出了掩体,朝着码头飞奔而去。
逆帆船上。
已经能看到乌知河码头,宁非一直吊着的心终于落回到肚子里。
冲进白鹭口后,虽然逆帆船迅速甩开了西胡人的快船,但这一路却并未一帆风顺。
乌知河上的风很大,要保持船速就要不停调整风向。而河谷两侧都是高耸的岩壁,稍不留神就会撞上岸边,若是熟悉的航路还好,可以凭借经验做出预判。偏偏乌知河是条几乎没有通航记录的“野河”,每一次转帆都要船头的准确决断,尤其是在黑夜的时候,必须打起十万分小心,不能有丝毫松懈。
望远镜起了重要作用。宁非看白天,林卡看晚上,两人交替控船2日,乌知河码头终于出现在视野中。
“到了,终于快到了。”
赫兰欢呼,转头看向宁非。
“这便是你说的九凌城?噢?他们为啥用床弩对着咱?别不是走错路了?”
错是不会错的,他的城,他亲手规划的码头,怎样都不会认错。
“你的地方真气派。”
看着比南石码头还要大好几倍的九凌湖港,赫兰的眼中露出羡慕的光。
这地方选的真好,水深足够停泊大船,码头也建的齐整。还有这地上铺的都是什么呀?平平整整的,连条缝隙都看不到,恁地气派!
宁矩子走到船头,正看到十二郎像只欢快的狍子,蹦着蹦着上了码头。也不知道他跟那个领头军将说了什么,弓箭阵很快就撤的干干净净,细心的边军还给大船指引停泊位。
“大哥——小非哥——你们回来啦!”
十二郎兴奋地大喊,旁边一位手拎大锤的少女也冲了出来,笑着和他一起蹦跳。
“那是谁啊?”
宁非不认识三堂妹,好奇地问道。
“是我堂叔的女儿。”
封恺却是皱了皱眉。
他倒不是对三堂妹有什么看法,而是没想到墨宗和九凌湖的事三堂妹也知道。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难不成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听说矩子回来了,整个墨宗瞬间欢腾。消息像是一阵风,迅速席卷了九凌城的每一个角落,就连一直躺在床上病恹恹的柳老头,都一骨碌翻身坐起,踉踉跄跄要去迎接宁矩子归家。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牛婶子嘴咧得大大的,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流淌。她抹了把脸,两只手掐在腰间,一边在食间转圈一边嘀嘀咕咕。
“哼,走了这么久,肯定吃不好睡不香,也不知瘦了多少!可得好好补一补。”
“阿葵,让猪场那边送两头肥猪过来,越肥越好,我要开油给矩子炸猪油丸子!”
小帮工应了一声,撒腿就朝着猪场跑,迎面正遇上脚步匆匆的萍花。
萍花如今不仅管着织布坊,她同时还是养猪场的管事,墨宗在牛背山损失了不少成猪,食间要肉都要和她要肉牌。
萍花急着去码头,被小帮工叫住的时候还一脸不悦,当听说是牛婶子要给矩子进补,瘦削沉默的小娘子直接摸了五块肉牌,交到阿葵手中。
“两头如何能够,先取五头罢,不够再来寻我要。”
说完,她看也不看一脸呆滞的小帮工,脚步匆匆朝着码头奔去。
一路上,人流越来越大,鱼山、谢增、秋婆婆、木东来、哈斯勒……各班各坊,所有到消息的墨宗弟子都放下了手边的工作,以生平最快的速度跑去码头。
要说最惨的还是刘通和柳铁。到消息的时候,两人正在乌知河上试船。结果传信的人骑马急匆匆地走了,只剩他们在水里飘,两人只要拼命划桨回城。
越靠近码头,就越能听到人群的欢呼声。大家都兴奋地看着靠港的大船,看着站在船头,正指挥着船手帆的少年矩子。
他们主心骨终于回来了!
就算经历了地动、洪水,被冲到不知名的地界,但这些灾难都无法击倒他们墨宗的矩子!看看,宁矩子不但从容返程,还带了一艘胡人的大船过来,这是何等强悍的事!
他们的矩子,无所不能!
人群逐渐趋于狂热。而当看到一群群牛羊被从船上赶下来的时候,码头的气氛直接被点燃了。
“矩子!矩子!矩子!”
有人兴奋地高喊,有人下跪哭泣,更有很多人想要挤到船前,和久违的矩子说句贴心话。
太久了,真是太久了!这一个多月心惊胆战,茫然颓废的日子,他们是真的过够了!
以前没过有盼头的日子倒也不觉得,反正也一天一天挨到头总能解脱。可真尝过了希望的味道,一旦失去,就会感觉到双倍的痛苦,陷入痛苦的深渊!
现在好了,矩子回来了,他们的日子又有盼头了!
第199章
“业朝人可真热情啊!”
纳达看着下方激动的人群, 喜滋滋地说道。
“我们天匠人在西胡,是从来不被当回事的,随便来个那丁(小队长)都能叱骂我们, 随意差遣,不听话就要吃鞭子。”
“这里对匠人可真是尊敬啊。”
“你可别想了吧!”
赫兰嗤笑。
“这哪是欢迎咱们, 这明明是欢迎人家宁先生回家, 咱们只是捎。”
“那也不一样。”
纳达正色道。
“宁先生是大匠师,论能耐纳达是比不了, 但大家的身份没啥两样, 尊重大匠师就是尊重匠人, 有本事的人会受到优待,这可是纳达梦想的地方!”
赫兰不太了解纳达为啥激动。在他看来,天匠人都是一群倔种, 守着祖上的规矩死不撒手,还时不时以身殉炉为荣耀。
不过纳达……是第一个离开胡部的天匠人,人还没下船, 就对着地方赞不绝口,难不成真看出了什么门道?
“哦, 那你可要好好学习业朝话了。”
赫兰小声嘟囔。




我在古代搞科研 第218节
“不然人家说什么你都不懂, 你凭啥留在这儿?”
“学就学,怕什么!”
纳达一拍大腿。
“别瞧不起天匠人, 我一定能在这里站稳脚跟,你就等着看吧!”
两人斗嘴的时候, 船上的牛羊和货物已经卸得差不多, 船手们也开始鱼贯下船。
宁非一早就站在码头上,和大家见过礼,叙过旧之后, 就一直忙于处理从东胡三部带回来的货物。
粉红色的宝盐,大批牛羊,还有十几包羊毛样品。
盐送到牛婶子主理的大食间,牛羊交给萍花负责的养殖场,羊毛样品则是被直接拉去了织布坊的仓库,把对接的萍花忙得脚打后脑勺。
可即便是这样,少女的脸上也罕见挂上了笑容。今天不止一个人听她哼着小曲,曲调悠扬,隐约带着胡风。
“矩子回来了,阿姊是真的高兴,从没见过她这样。”
哈斯勒正感慨着,只见几个小少年忽然挤到他面前,为首一个搓了搓手,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
“哈大哥,我们老大咋没回来,是出了啥事吗?”
哈斯勒一愣,这才想起这几个小少年说的“老大”,就是以前一直跟在矩子身边的小孩克雷。
他想了想。
“克雷找到家人了,他的家就在这次矩子漂过去的地方。”
“那边和咱们隔着很多大山,要从海上走才能到达。克雷现在和他爷爷在一起住,在他自己的家乡生活,一时半刻不会回来了。”
“啊?!”
几个小少年脸露失望,但又觉得老大能找到亲人是件好事,讷讷半晌也不知道该怎么接。
听哈大哥的意思,老大的家很远很远,还要经过大海,那岂不是回去就很难再回来?
半大的小子,对于离别已经有了概念,更别说哈斯勒话里带着“一时半刻”,那就是基本不可能的意思。
但他们还是不死心,于是小声追问道。
“可是矩子哥哥不是回来了么?那说明还是可以走船的吧……要是我们将来也学着开大船,是不是就能过去看老大了?”
刚才那些船手开船,他们可是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么大的一个木头船竟然不用划水就能自己动,可是恁地神奇地玩意!
更别说还能去大海……大海据说是比九凌湖,比乌知河还要大的大水泡,里面什么都有,可厉害了!
真想去看看!
“应该……行吧。”
听他们这样问,哈斯勒迟疑地抓了抓后脑勺。
“刚才听矩子说要建船厂和船手学堂,将来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大船,最出色的船手可以上大帆船,在大海运货做生意。”
“不过是要最出色的船手才可以,做船手要学很多东西,考试不通过,在学房调皮捣蛋,那是没有机会的。”
听他这样说,几个小孩顿时后背一紧。
他们都属于在学房调皮捣蛋,成绩垫底的渣渣,一听说学不好不能开大船,小少年们都有点慌。
做船手太神气了!尤其是那个掌舵的,一声令下几杆大桅帆齐齐起,就跟指挥战阵的将军一样。
他们这辈子是没机会做将军了,但把头还是可以努力一下,为了大哥,为了大船,为了大海,拼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他们以为“神气风光、见多识广”的东胡船手们,如今正被九凌湖的一切冲击得步子都迈不动了,完全没有了之前面对大风浪的淡定。
比如赫兰,这位白克族的少族长,瀚海湖上的鹄鹰,一下船就有点眼晕。
在船上的时候他还没注意,真走下来,才发现宁先生这地方的路都整齐得吓人啊!
停泊大船的码头并不是木头造的,而是灰色的岩石,偏又割得整整齐齐,连个接头的缝隙都看不到,也跟他们东胡三部的完全不一样。
这这这……这地咋平整得连个坑都没有,牛羊的蹄子踏上去也没有半点尘土,这路是抹了油吗?!
光码头也就算了,码头毕竟是门面,装点得气派点也不算过分。
可再往里面走,赫兰才发现自己真心想多了。
原来城里所有的路都是用了同样的石料,平整光滑不说,上面还镶嵌了许多小石头做装饰,也不知道石匠花了多少工夫。
宁先生之前说自己是个商人,赫兰就以为他只是个行脚的,靠着一只小船贩运货物。
可现在一看,这他娘的哪里是个小户,这分明就是一城之主,而且还是个极其富庶的城主!
他赫兰也算是去过一些胡部大城。作为王庭的西莫知海,说起来也算是草原第一大繁华之地,可也只有王宫前才有一条石板路,像这样把整块石头铺的满城都是,就算是王庭也做不到!
1...9495969798...1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