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总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盐豆
赵淑笑了笑,指着停在路边的一辆白色“菠萝”说:“那好,我今天的事情忙完了,正好郑总上午安排我去旅游局拿一份文件,我开车,你一起吧。”
张伟点头答应着上了赵淑的车子。
赵淑打扮地很入时,天气还不是很暖和,已经穿上了黑色透明的长筒丝袜,开车的时候,大腿曝露出来,显得很性感。
张伟扫了两眼就不敢看了。
赵淑对张伟显得很尊重:“我还是得叫你张经理,反正你早晚是我们的头,只要不在公司里公开叫就好了。”
张伟没说话,看着前方,算是默认了。
张伟有些不明白,为什么郑总一直不对外公布自己的职务。或许做老板的考虑问题都很细致周全吧。
赵淑开车很熟练,小“菠萝”在她手里驾驭自如。
“赵姐,”张伟知道赵淑比自己大几岁,于是就这样称呼她:“你家在城里,怎么想到到这里来上班呢?”
赵淑笑了笑:“我喜欢山里的风光啊,再说这里离城里也不远,还有,以后营销工作一展开,我们大多数时间还不是在城里啊。”
张伟想想有道理:“兴州这一块你是很熟悉的了?”
“还可以,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又做了5年的人寿保险营销,基本的单位都跑过。”赵淑说。
张伟点点头:“那就好,我们营销的重点就是兴州和海州,你下一步的工作中心就在兴州这一块。”
赵淑答应着:“那海州呢?”
“海州——”张伟迟疑了一下:“海州等等看,具体再说。”
张伟突然对和中天旅游的协约有一种不详之感,总感觉高强那边早晚要出事。
虽然协议已经谈妥了,但还不知道中天的预付代理金有没有打到龙发账户上。
“对了,”赵淑又扭头对张伟说:“老徐说你什么时间方便的话请你吃饭。”
张伟知道老徐要请自己吃饭不是因为对自己多么有好感,唯一的原因是自己是他老婆的上司。
“客气了,”张伟忙致谢:“多谢徐主任美意,徐主任是领导,哪能让领导请客吃饭,还是改天我请徐主任。”
听张伟说得如此周到,赵淑微微一笑,没再多说话。
车到兴州,张伟直接在兴州大厦门前下了车,让赵淑先走。
张伟直接去了假日旅行社,直奔徐君办公室。
看到张伟过来,徐君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几丝笑容:“你终于来了,怎么忙了这么久啊。”
“唉,别提了,我扁桃体发炎,住院了,刚出院。”张伟边说边坐在徐君对边:“陈董还没有消息吗?”
“是啊,急死人了,”徐君有些发愁:“老业务还好说,有几笔新业务的价格没有她的话是不能敲定的,结果都推走了,没敢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会影响公司声誉的。”
“嗯,”张伟点点头,又安慰徐君说:“别着急,稳住,慢慢想办法,陈董一定会回来的。”
“唉!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说走就连影都没有了,电话也关机……”徐君叹了口气:“再继续这样下去,公司的经营会大受影响的。”
张伟咬咬嘴唇,点点头:“你有关于陈董去向的线索吗?”
徐君一摊手:“毫无线索,世界这么大,她又做了多年旅游,外出个万儿八千里就和吃顿饭那样简单,谁知道她现在溜达到哪里去了?”
张伟呵呵一笑:“老弟,别发愁,陈董又不是小孩,做事情自己会有数的,她可能是心理郁闷或者有什么事情但又不便于告诉大家,所以就自个出去散散心,这也属正常,你就安心在家主持工作吧,你办事,陈董是放心的。”
徐君苦笑笑:“只有这样了,我在家主持了一周的工作了,另一位副总不懂业务,只管后勤、财务和行政,我可真成了寺里的主持了……”
张伟听徐君说到主持,心里突然一动。
下午下班后,张伟和徐君去了陈瑶家,丫丫回来了,还有哈尔森和王炎。
大家一起谈论起陈瑶的事情,心里都很着急,但又都知道她到底去了哪里。
张伟让丫丫把陈瑶给她写的纸条拿过来,仔细看上面的内容。
“丫丫,姐有事出去一段时间,你自己在家照顾好自己,看好家里的门,抓紧学好德语,旅游公司会有人定期过来照顾你,不要找我,不要和姐打电话,姐的手机关机。有事多和你哥联系,让你哥没事多来看看你。——姐”
张伟拿着纸条,一遍遍地看着,试图从中发现什么线索。
丫丫坐在张伟身边,挎着张伟的胳膊,泪眼婆娑:“陈姐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呀……哥,你干嘛这么久不回来,要是那天你在家,那男人肯定就不敢那么嚣张,陈姐说不定也就不跟那男人出去了,陈姐或许也就不会再佛堂里坐一夜了,陈姐第二天或许也就不会出走了……”
张伟眉头紧锁,任丫丫抓住自己的胳膊又摇又晃。
王炎也用责备的眼光看着张伟。
“丫丫,别为难你哥了,你哥也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出现,”徐君劝丫丫道:“你哥生病住院刚刚出院,你不知道?”
“啊?”哈尔森、王炎、丫丫都大吃一惊,异口同声:“你生病了?”
我的老婆是总裁 228都很着急
张伟抬起头看着大家:“是啊,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年头生个病还不正常,我这不好好地回来了?没事,就是个扁桃体发炎,好了。”
丫丫抓过张伟的手,看着手上扎针的伤孔,眼泪又哗哗掉下来:“哥,你生病怎么也不告诉我?”
张伟安慰地拍拍丫丫的手:“乖,丫丫,哥这不好好地了,没事了,活蹦乱跳,别哭了……”
然后大家又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作为陈瑶的好朋友和下属,大家都很着急。
“陈姐的家里人会不会知道陈姐的去向?”王炎说。
“不知道,陈姐的妹妹今天还打电话到公司来找,说她手机关机,她妈妈找不到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都急坏了,”徐君说:“我没敢说陈姐出走的事情,就说出差了,暂时搪塞一下。”
陈瑶离家,连家里人都没有说一下,难道就不怕她家里人着急?这不符合陈瑶做事情的准则,除非是陈瑶的心情极度败坏,没有心情和家里人交代,才会这样。或者,陈瑶并不打算出走多长时间,只是出去散散心,所以才没有告知家里人。
可是,现在的情况来看,陈瑶家里和公司都等不起。
张伟看着手里的纸条,想着刚才大家的话,琢磨了一会,对大家说:“我看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再等下去,公司、家里老人都等不起,得马上启动所有关系,打探她的消息。我看这样,陈瑶不在家,大家一定不要乱,公司一定要维持正常运转,该工作的工作,该学习的学习,该生活的生活,王炎和丫丫明天去一趟陈瑶家里,安抚一下她妈妈,就说陈瑶出差还没回来,手机摔坏了,暂时打不通。我再想想办法,寻找一下她的消息,如果知道她在哪里,就是天边,也得把她找到,把她找回来。”
然后,大家各自回去休息。
张伟安排丫丫去休息,自己去了陈瑶的房间。
这是张伟第一次进陈瑶的闺房,房间布置得很雅致,一张大床,两张单人布艺沙发,一张写字台,看来是陈瑶晚上用手提上网的地方,只不过这会桌面上空空的,只有一个笔筒、一个台灯,还有一个台历。
陈瑶是带着手提电脑走的。
张伟在房间里转悠,边四处查看,希望能发现有关陈瑶去向的蛛丝马迹。
看了半天,什么也没有发现,张伟颓力地坐在陈瑶的写字台前,托着腮帮,信手翻阅桌上的记事台历本。
记事本上几乎每一天都用粗铅笔记着各种事项,大多是和业务有关的,也有的是朋友和公司职员的红白喜事、生日等等,还有的是陈瑶的即兴心得或者心情陈述。
张伟翻阅到3月14日这一天的时候,上面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3月14日这一天的台历上,潦草地用铅笔写着这么一句话:爱不会是一种罪过,恨也不会是一种解脱。既如此,去也!
前面的一句话好理解,感情遭受挫折,心灰意冷,无限悲凉,抒发感觉而已,倒是后面一句“去也”引起了张伟的关注。
“去也”是什么意思?到哪里去?去到哪里?张伟凝神思考。
琢磨了半天,也没想透,于是上楼休息。
上楼之后,看见那间佛堂,张伟心中一动,推门进去,打开灯,四周查看。
陈瑶离家之前在这里坐了一夜,或许这里会有一些什么信息。
张伟注意到佛龛上放着一张纸,忙过去拿过来看,上面只写了五个字:普陀,云台居。
普陀,无疑是普陀山了。云台居是干嘛的?什么玩意?别墅?酒店?住宅小区?
张伟拿着这张纸回到房间,打开电脑,点击百度搜索,没有查到。又点击普陀山,在关于普陀山如海的资料里面扒拉,眼都用花了,找了2个多小时,半夜时分,终于找到了云台居,原来是位于普陀山小西天的一座尼姑庵。
张伟一阵眩晕,陈瑶写这个干嘛?难道是要去普陀山出家?
好好的日子不过,好好地大老板不当,出的哪门子家?张伟心里一阵紧张,不过,又想想陈瑶临走之前的留言,或者是去清净心情,并非一定要出家。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要心中有佛,便是信佛,何必一定要剃度出家呢?张伟对此不以为然,他感觉陈瑶其实也是这个想法。
陈瑶是自己的好朋友,朋友有难,自当伸手帮助。
张伟决定去一趟普陀山,去找陈瑶,去试一试,看陈瑶是不是在那里。毕竟,这是目前唯一能找得到的线索了。
张伟心里突然有些兴奋,感觉自己像个侦探,从蛛丝马迹着手,竟然能分析道陈瑶的去处。
要是陈瑶突然发现自己从天而降,一定会大吃一惊,她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找到这里的。
张伟决定明天就走,找到陈瑶,一定要把陈瑶带回来。
第二天早上张伟很早就起床了,去厨房做好早餐,然后叫丫丫起床。
丫丫跟自己来南方,自己这个哥哥一直没尽到什么责任,基本没大管,倒是陈瑶像对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对丫丫百般呵护体贴。
陈瑶一离开,丫丫也变得懂事多了,一叫就起,不像以前那样,喊3遍还没有动静。
起床后,丫丫主动帮张伟去厨房端饭端菜,拾东西,显得很像个大人。
早餐的时候,张伟告诉丫丫:“哥今天出去找你陈姐,你在家好好学习工作,不要胡思乱想,今天记得和王炎去看看陈瑶的妈妈。”
丫丫一听来了神:“哥,你知道陈姐的去向了?”
张伟摇摇头,他不想给丫丫说陈瑶可能去尼姑庵的事情:“不好确定,我去找找看,不要多问了。”
丫丫点点头,突然又起身从电视机下面的抽屉里摸出一串钥匙:“陈姐车没开去,你要不要开车去找陈姐?”
张伟摆摆手:“主人不在家,人家的车怎么能随便开,把钥匙放好。”
张伟知道,普陀山乃弹丸之地,就是开车去也不方便,停车都是个问题。
张伟对丫丫说:“我去找陈瑶的事情先不要告诉他们,等我找到会通知你们的。”
丫丫连连点头答应:“哥,你可要早点回来啊。”
张伟:“嗯,我知道,你有什么事情就找王炎或者徐君好了,没事就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学外语,另外,你也大了,要学会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鼻子,在国内,在家里,都还有人照顾,要是去了德国,谁来照顾你?只有自己来照料自己。”
丫丫歪着脑袋,眼睛眨巴眨巴:“去了德国也有人照料我啊,哈尔森啊。”
“胡说,他得来回跑,主要的力要放在中国这边,哪里会有时间照顾你,你必须要学会自立自理自强,不然,以后找婆家都没人要。”张伟既疼爱又教训的口吻。
“知道了,没人要就跟着你,还有爹娘,不找了。”丫丫做了个鬼脸。
和自己的哥哥在一起,丫丫感觉心里很踏实,心情也好多了。
这几日,哈尔森王炎和徐君没有少过来陪自己,可是,总归不如自己的哥哥让自己心里感到扎实。况且,丫丫不喜欢哈尔森和王炎一起过来陪自己,每当看到他们二人在自己面前毫不掩饰的亲热的样子,丫丫心里就会突然跟到很难受,很羡慕,很嫉妒,还很失落。
丫丫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她想控制住自己不要这么想,但是办不到,她感觉自己这样想是一种罪过,心里很有负疚感和罪恶感,感觉自己不是个好人。为此夜深人静的时候,丫丫没少抹过眼泪。
倒是徐君,每次来的时候,都给丫丫带好吃的东西,给丫丫做南方特色的晚饭,很合丫丫的口味。饭后陪丫丫看电视,给丫丫讲一些笑话,逗得丫丫哈哈大笑。
丫丫感觉徐君实在是一个有趣的人。
饭后,张伟先给郑总打电话请几天假,张伟也不知道这一行总共得要几天时间,不过一去一回就需要3天,再耽搁一天,干脆就请了3天假。
请假的时候张伟心里颇有歉意,自己病假刚完,接着又请事假,有点说不过去。
郑总倒也爽快,没具体问什么事由,立刻答应了。接着,郑总又和张伟说起了海州市场开拓的事情。
郑总的担忧和张伟如出一辙,中天的代理可能要黄。
郑总在电话里说,老高公司最近一团糟,业务骨干基本走光了,新客户拉不到,老客户被抢走,最近流转资金严重短缺,和龙发签订的区域代理协议,预付的代理金至今一分钱也没到帐,已经严重违反了协议的规定。
“你先去处理你的事情,等你回来后我们再详细商议,最近要密切注意中天的动向,做好三种准备,一是另外找代理,二是我们自己做,三是仍然给中天做,不过,第三种的可能性好像是不大了。”郑总电话里的声音不无忧虑。
“郑总你当心,这个事情好处理,绝对不会影响我们在海州的市场拓展的。”张伟信心十足地对郑总说:“我们现在是时间很充裕,到时候我多弄几套预备方案,做到万无一失。”
“嗯,那就好,回来就看你的了,放开手脚大胆干。”郑总在电话那端用鼓励的口气对张伟说。
郑总的电话让张伟本来的担心变得更加切实,张伟脑子里开始把海州市场开拓的事情提上议事日程。
我的老婆是总裁 229继续交锋
高总,不是冤家不聚头,看来咱们还是不了要继续交锋。
老高,你现在是我老婆的前夫,我靠,我继承了你的衣钵啊。张伟心里对老高一阵怒骂。
张伟想起老高那次和何英打架的时候说过要和张小波复婚的事情,不知道这个兔崽子的婚复的怎么样了?像这等大花瓶似的男人,吸引小姑娘还可以,要是吸引成熟的女人,特别是像张小波这等受过刺激和打击的女人,估计老高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没有老高的动静,估计中天内部的事情够他忙乎的,但愿他和中天以及新投资的旅游度假村项目不要夭折才好。毕竟都是生意人,做生意都不容易。
打完电话,张伟直奔兴州长途汽车站,坐上了直奔舟山的长途大巴。
坐在东去的大巴上,张伟一会想起何英,一会想起伞人,一会又想起陈瑶,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执着地要去普陀山找陈瑶,是为了尽朋友的一份责任?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一种道义?还是……张伟想不下去了。
中午12点,车到舟山。张伟又直奔沈家门渡口,坐上了去普陀山的快艇。
坐在快艇里,看着窗外飞溅的浪花,张伟心中颇有感慨。
3个多月前,自己和何英开车来舟山,差点就计划要来普陀山。当时自己还想要是自己能和伞人一起来这里,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没曾想,那次没有成行,现在却是自己买舟东去,一朝佛山,独行海天佛国了。
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矗立的几座小岛,张伟心中突然倍感苍凉,大海茫茫,一叶扁舟,海角天涯,感到人如浮萍,茫然之心油然而起。这也大约就是普陀山当年建立第一座寺庙的佛子的想法吧。天之崖,海之角,知交几零落。一怀悲怆,几年离索。
下午3点多,船到普陀山,张伟下船后顾不上欣赏普陀美丽的风景,又马不停地赶到小西山风景区,在普济寺的西面。
来到小西山风景区,才发现这里尼姑庵很多,零落散布在丛林和山坡间。
普陀山游客众多,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张伟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穿行,四处张望,却始终不见哪里有云台居。正焦急间,迎面走过来一位尼姑,张伟忙先前施礼,恭恭敬敬地问道:“大师,请问此处可有一叫云台居的处所?”
那位尼姑连忙还礼,低眉顺眼回答:“施主所说的云台居不就在你的后面左侧吗?”
张伟一听,忙回头一看,果然,在自己经过的后方左侧,遮天浓密的大树之中,一座很小的庙宇坐落其中,树叶遮挡处,云台居三个字隐隐可见。
到处找不到,原来就在自己眼前,就在自己经过的眼前。
张伟忙谢过尼姑,回身直奔云台居。
庵里很静,进来游览的游人不多,院子中央的一个香炉里香烛袅袅,左边房间里传来敲打木鱼的声音。
张伟循声过去,一位尼姑正端坐期间,静坐念经。
看人家正在修行,张伟不敢打扰,又悄悄去了其他几间房子,趴在房间瞧瞧看,却都没有看到什么。
张伟最后来到一间门前,往里一看,却是尼姑的宿舍,闺房。
“请问施主有何见教?”张伟正在观看,背后突然传来一声沉稳的声音,吓了张伟一跳。
张伟忙转过身来,一看,原来是刚才在打坐的那位尼姑,40岁左右,正单手合掌询问张伟。
张伟忙施礼:“大师,我并非随意观看众位尼姑的寝室,我是从远方过来,来这里找另一位施主的。”
尼姑伸手施礼:“那请施主到茶室一坐,细细道来。”
张伟跟随尼姑进了茶室,尼姑给张伟倒上茶,双手端过来。
张伟忙弯腰接过:“谢谢大师招待,敢问大师法号尊称?”
尼姑忙施礼:“施主客气了,贫尼法号慧空,乃此庵的主持,敢问施主到这里是要找——”
张伟忙施礼回道:“见过慧空大师,我来这里是要找一位朋友,请问大师贵庵还有别人吗?”
慧空回答:“敝庵总共5人,其余4人皆外出云游去了,只有贫尼独自在家留守。”
张伟问道:“没有别的施主在这里居住?”
慧空回答:“没有,本庵从不留外来施主留宿。”
张伟一听,心顿时凉了,坏了,自己错误地分析,陈瑶根本不在这里,白白走一遭。
想到这里,心情顿时变得沮丧。
慧空见张伟这样,对张伟说:“施主既然来了,那就一定有来的道理,就一定有来的因果,施主不妨再去别家去看看,或许你的朋友在别的庵里。”
张伟一听,心里又升起了希望,忙问:“敢问大师,这一带总共有多少家庵?”
慧空回答:“小西天这一代,总共有尼姑庵六六三十六家,如果加上其他地方的尼姑庵,普陀山尼姑庵共计九九八十一家,取九九归一之意。”
张伟一听,心更加凉了,这么多啊,谁知道在哪家呢?
正踌躇间,慧空又说:“施主既然远道而来,就为心诚之表现,即为心诚,何畏数量多而退矣?”
张伟忙回答:“愿闻大师指教。”
慧空说:“施主可以先在附近庵里找寻你的朋友,贫尼也联系一下别的地方的庵,帮你打听你那位朋友的下落。”
张伟一听非常高兴,一把抓住慧空的手:“谢谢大师,我那位朋友名字叫陈瑶,是位女施主。”
慧空忙站立回退施礼:“阿弥陀佛,施主请自重。”
张伟这才感觉到自己的失礼,忙致歉:“对不起,大师,请大师多多原谅。”
慧空低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请自行去吧,请施主明日中午来这里,贫尼会告知施主寻找的结果。”
张伟忙道谢,然后出了云台居。
出来后,张伟出了一头汗,我靠,刚才差点被慧空大师认为是轻薄之徒,好丢人啊。
然后,张伟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在丛林间穿行,一家一家尼姑庵找寻。
这里的尼姑庵众多,但面积都不大,一个庵里顶多也就10间房子,最小的才5间房子。
张伟到每个庵里都是先查看一遍,然后再找主持询问,可是,询问找寻的结果都是一个,没有叫陈瑶的女施主来过这里,都不知道陈瑶此人。
看着渐渐西沉的太阳和逐渐稀少的游人,张伟的心越来越沉重,身体越来越疲惫,一阵孤独和悲凉又在心头涌起。
拖着越来越沉重的步伐,张伟在黄昏时分,最后走到一个尼姑庵。
即将日落西山,庵里异常安静而落寞。张伟环顾四周沧桑而挺拔的松柏,不由想起古龙在楚留香里写的南少林,那些青灯古佛,重重院落里闪亮的青石,背后是多少孤寂漫长的寒夜。
辛辛苦苦跑这一遭,值得吗?不知道。张伟满怀感慨,走进院子。古风盎然的窗棂,淡淡的檀香味缓缓地追踪着张伟的步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