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第606章 拆迁户
    苏州的江南银行工地已经开始投入建设了,确切的是,是先搞破坏,方圆一里之内的平民区,正被施工队拆迁。

    李国栋这时候还真的有些佩服万恶的封建社会的办事效率,在拆迁平民区这一块,办事效率高得出奇,钉子户是不可能有的,也不需要什么强拆队,知府大人一榜公告发下去,所有的小老百姓都乖乖的根据公告上的提示,从家里搬出去,搬到官府暂时给他们安排的窝棚区居住。

    知府张学曾为何会出面道理太简单了,这江南银行的三十九名股东,任何一个人都是张学曾惹不起的,就算功名地位最低的张煌言,也是一名举人,领头的是武威伯,虽是武人,却是新兴勋贵,又是同卢象升、钱谦益等人交情匪浅,其余的人,都是江南士绅,区区一名苏州知府,在办事的时候自然十分卖力。

    但李国栋也没有亏待他,花了五万两银子,买下张学曾所做的秋兴诗意图》。

    “伯爷过奖了,区区拙作,难得能入伯爷法眼。”张学曾高高兴兴的交出了他的秋兴诗意图》。

    “赚到了!”李国栋和张学曾两人不约而同的在心里暗道。

    这位苏州知府大人,可是明末清初九大画家之一,是董其昌的学生兼好友,他的秋兴诗意图》虽然不如董其昌的秋兴八景图)来得珍贵,但是在后世,也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等过上几年,这位苏州知府一蹬腿,他的画就可值钱了。

    李国栋一方面行了贿,另一方面又得到了国宝,没有比这生意更划算了。

    陈冬明是苏州城内一座茶叶工场的纺织工,在苏州这个地方,有技术的纺织工人,其实生活过得很不错,一名纺织工每天收入一钱两分到一钱五分银子,年收入在四十到五十两之间,所以说当年江南的纺织工,不仅一家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甚至还能养丫鬟。

    可是自从新式机械出现之后,原本四、五个人的活,现在一个人加上一头毛驴就能完成了,像陈冬明这种技术不怎么样的纺织工也就因此下岗。失去了工作之后,他把原来的宅子卖掉了,一家五口人搬到平民区去居住。平时家里的收入,依靠自己去码头当苦力,家里的老婆摆个小摊子来维持。

    陈冬明听一些人说起过,是武威伯发明的机器让自己失业的,在这件事上,他对李国栋意见很大。可是去年的洪水,又因为李国栋,使得苏州百姓没有遭灾,若是洪水来了,那些豪门大户受到的影响不大,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可就倒了血霉了。所以现在陈冬明对李国栋这个人,可以说不知道怎么去评价,说他好吧,他发明的奇巧淫技剥夺了自己的饭碗;说他不好吧,他给苏州带来了更大的繁荣,每天停靠在苏州的船只更多了,只要勤快点就不会饿肚子,更何况,他修筑了堤坝,救了一方百姓。

    “老头子,我们住的地方要拆迁了!”这天,他老婆回家之后,告诉他一个震惊的消息。

    “什么”陈冬明大吃一惊,“我们的房子要被官府拆了”

    “不是我们的房子,是这一片都要拆掉,官府的告示都张贴出来了。我又不识字,看到围了一群人,就问了他们。”

    陈冬明连忙问道:“官府告示在哪里快带我去看看。”

    他老婆连忙带他去张贴官府告示的路口,刚到路口,就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陈冬明挤上前,只见告示上写着,限令他们在三日之内做好搬迁准备,到时候会有人来登记,登记完后,就到朝廷安排好的窝棚暂住。今后房子造好,会根据之前的房子大小,给他们重新分配住房。

    “重新分配房子官府有那么好心吗”回到家里后,陈冬明埋怨的说道。

    “可是官府贴出告示,我们不搬的话还能和官府硬扛吗”老婆问道。

    “当然不能了,我们小老百姓,拿什么和官府斗啊官府说搬,只能搬了。”陈冬明流下了眼泪。这个家虽然破,但还是栖身之地,可是现在,他连这个家都保不住了。

    三日后,官府的人来了,有衙门里的小吏,也有几名穿着鸳鸯战袄的明军士兵,小吏手中拿着册子,挨家挨户的登记。



第607章 闸港走私船
    没错,这就是用守城绞车改装的,把吊臂的仰角加高了。绞车推入院子内,几名士兵拉动绞盘,绞车下吊着的一块大铁锤缓缓升高。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士兵们一拉释放手柄,固定装置机关切开,大铁锤带着铁链,从绞车上狠狠的滑落下去,砸在屋顶上,就像是守城绞车上的狼牙拍落下一样,只不过这时候把狼牙拍换成了大铁锤。

    大铁锤砸在屋顶上,屋顶立即粉碎,屋梁折断,瓦片哗啦啦的落地。很快,一大片的屋顶就全部被拆除了。

    接着工程兵走进院子内,挥动铁锤砸墙,把屋子推倒,拆下来的瓦砾堆被人以推车运走。

    不到半个月时间,拆迁区就完全被夷为平地,拆下来的瓦砾和木头也全部被运走。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挖掘地基了。

    工程兵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在地面挖出一口口深坑,把原来的地基清理了。这些平民区的房子,有些房子甚至连地基都没有,大部分的房子都是木头地基,把木头扎入地下,在木桩上面钉上柱子;还有些比较好点的是砖头地基,地基上面再砌上砖墙;还有些是夯土地基,上面的墙壁也是泥土墙。

    这些地基好清理,挖出来之后,把木头、砖头和夯土都清理了,再根据银行大楼和周围的居民楼的设计图,挖出相应的地基出来即可。

    工程兵人多力量大,李国栋足足调来了三千多工程兵,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挖掘好了银行大楼周边居民楼的地基。

    安置拆迁户的居民楼的高度是四层楼,其中一楼、夹层楼是店铺,二楼、三楼、四楼是住宅楼,一楼的门面对着大街,方便顾客进出店内。二楼、三楼和四楼的住宅区,从边上的小巷子进入,从后面可以上楼进入住宅楼。住宅区的式样都是套房,每一套房子都是两房一厅构造,带有厨房和卫生间。

    这些新盖的拆迁户安置房,是以砖石、水泥和木料建筑,墙面还是砖的,地基是石头的,一楼窗户以下的墙壁是石头的,以上是转头的,柱子是水泥和石头的,楼板是木头的,屋梁是木头的,屋顶采用青蓝色琉璃瓦,店面门窗都是红色木头所制,墙壁上涂着白石灰,建筑物呈淡雅的白蓝红三色,同苏州园林的颜色相似,又不失高雅。

    银行的主体大楼,全部使用了水泥混凝土建造,水泥柱子和楼板内设铁筋,采取了框架式结构,坚固得就像是一座城堡一样。

    前世里是工兵的李国栋,对北方和南方的古典建筑也深有研究,他设计出的房子,不输给当代任何一位名家。

    修建银行大楼的同时,帮忙解决拆迁户的安置问题,看起来似乎是笔亏本生意,但其实拆迁出五千户人家,却可以盖出一万套房子,除了安置房之外,其余的五千套房子售出,可以赚回不少银子。

    银行大楼和住宅商业两用楼在打地基的时候,李国栋跑了一趟上海县。

    那座后世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如今还只是一座小县城。后来的洋人会看中上海这个位置,因为上海是水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往东可以横跨太平洋;往西是长江航运干线;往北可以前往北方和东瀛,往南能进入南海。在海上交通发展起来之后,上海的重要意义就提现出来了。李国栋来到上海,就是准备把这里发展成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城市。

    李国栋是带着陈于阶和张煌言两人一起去上海的,陈于阶就是上海县人,他的舅舅徐光启也是上海县人。

    四百官料的大型内河船沿着吴淞江一直往东顺流而下,就可以进入上海境内。

    吴淞江就是现在的苏州河,当年的吴淞江是太湖和苏州的出海口,黄浦江北段,当年还是吴淞江下游,从吴淞口出海;而今天黄浦江的苏



第608章 上海县
    望着停泊在江面上的大小海船,李国栋问了句:“陈先生,为何东林党不干脆放开闸港,让泰西红毛夷的船直接进入闸港然后你们可以向他们的船只征收一笔费用,这样就可以坐地收钱,岂不是一本万利”

    陈于阶笑道:“伯爷,若是这样干,先不说朝廷能否允许,就说红毛夷船进入闸港,多少小海商就活不下去了更何况,让红毛夷船进入闸港的话,也得罪了福建的郑芝龙。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若是惹恼了郑芝龙,他大不了再回去当海匪,那么我们的船就一条都别想出海了,红毛夷的船也根本进不了闸港。”

    “若是直接放开,让郑家商船队进入闸港如何”

    “那样东林党的小海商就一个都别活了。”陈于阶笑道。

    船只进入两条河流的交叉处后,往右拐进入黄埔塘,再往南航行一小段路,便抵达了上海县城江边。

    李国栋来到徐光启祖宅,门口的仆人见到陈于阶,面带讨好的笑容迎上来深深一躬:“陈老爷,我们老爷在家呢,快请进吧。”

    那下人见到陈于阶身边的李国栋,见此人气质不俗,于是又问:“这位贵客是”

    “是武威伯。”

    “原来是伯爷啊!快里面请!”

    李国栋跟着陈于阶,走进了徐光启的府中。早有人进府内通报过了,听说自己的表哥带着一位伯爷来访,徐骥连忙迎了出来。

    “伯爷,表哥!”徐骥走出来拱手道。

    “徐先生!”李国栋还了个礼。

    “兄弟,武威伯登门拜访,他可是我舅舅的老熟人呢。”陈于阶介绍道。

    “我知道,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多次提起伯爷,两位快里面请。”徐骥热情的招呼两人。

    走进了徐光启的院子内,发现这位曾经担任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的府邸,居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奢华,院子内居然还种着不少蔬菜,有些蔬菜都是后世常见的,但是这个时代却刚刚出现,甚至还不知道有何用途的植物,李国栋还看到了番茄。

    “这是好东西啊。”李国栋走上前,抚摸了一下番茄果实。

    “这东西也是泰西人那来的,是一名传教士给的,听他们说叫狼果,据说有毒,只能观赏。”徐骥介绍道。

    “这个明明可以吃,那些泰西人都不懂。”李国栋摘下番茄,掰开来,就往嘴里送。

    徐骥和陈于阶目瞪口呆看着李国栋把一个番茄吃下去,愣了一会,他们也一人摘下一个番茄咬了一口,异口同声道:“味道不错啊。”

    “这玩意儿可以炒菜,烧汤,榨酱汁,譬如说,做糖醋鱼的时候放一点,味道就好多了。”李国栋介绍道。

    在中国,番茄正式当成果蔬种植,要到二十世纪了。之前有见到的,都是当成观赏植物来种植。其实就算是这个时代的欧洲人,也不懂得番茄可以吃,以为这东西有毒,被人称之为狼果,因为番茄的枝叶有一种怪物,很难闻,只有狼才敢吃它。也就是这个气味的缘故,所以被人误以为有毒。

    在徐家府邸里面,花生土豆都有。

    “这是落花生,花朵是在地面上开化,可是结果的时候,果实却钻入地下了。”徐骥介绍道。

    接着徐骥令人捧来一碟熟花生,是以水烧熟后晒干的。李国栋剥开一粒,放入嘴里,徐府的人做的味道不错,煮花生的时候放了点盐和花椒之类的,晒干了后,味道特别好吃。

    “想不到徐先生有好多新奇之物啊。”李国栋笑道。

    徐光启留下的东西确实很多,他对农业方面也是很有研究。

    “听说武威伯也喜欢种田”徐骥问道。

    “农业乃国之基础,老百姓都快要饿死了,就会起来造反。若是人人都有一口饭吃,谁愿意冒着凌迟诛九族的危险造反呢”

    “武威伯所言极是啊!先父在世时,也是极力推广这些泰西红毛夷带来的农作物,只可惜无法推广开来。听说伯爷您也种了不少番薯和玉米吧”

    “那是自然,不靠这些物品,以北方那贫瘠的土地,又如何养活那么多人”

    徐骥邀请两人在府中用餐,吃饭的时候,李国栋提起了一件事:“徐先生,其实我来这里,还有一件事就是,某觉得上海港口条件便利,这里今后必然成为一座繁荣的大城,李某在几年后,将会在这里投入一笔银子,兴建城镇和港口,还要把一部分工场搬来此地。”

    “上海港口条件便利,今后确实有发展前途。”徐骥听李国栋赞扬他的家乡,自然很高兴。

    次日,李国栋跟着徐骥、陈于阶和张煌言,前往上海县衙拜访上海知县王臣缙。

    王臣缙提前得知武威伯要来登门拜访,在李国栋到来之前,就在县衙门口等候了。等到李国栋一行人出现在县衙门口,他带着一群人上前迎接:“伯爷能亲临我小县,下官深感荣幸!”

    进入县衙内,一行人坐下来后,听说李国栋要开发上海,王臣缙又惊又喜:“伯爷看中下官这小县城要投资开发此县”

    “王县尊,你可不知道啊,上海乃宝地也!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了,泰西红毛夷的船只,走遍了全世界,我大明虽大,可是在整个世界上,不过偏安一隅。这上海,正是水运的十字路口,往西可以进入大明腹地;往东可以横渡大洋,往北可往东瀛,往南可达南洋,而且这里有吴淞江之利,能抵达南直隶各地,泰西红毛夷对我们的丝绸、棉布、陶瓷可是十分喜爱。”

    “不知道伯爷准备在上海投入多少银子”有个财神爷来访,王臣缙自然十分高兴。

    “先进行规划吧,投入的银子,将来都会加倍赚回。只要做得好了,上海县将取代松江府的地位。”

    “这个,不知道伯爷您同钱府尊商议过没”

    “李某这两日先在上海考察,过两日自然会去松江府拜访钱知府。”

    说到松江知府钱肃乐,那可是一门四忠烈,钱肃乐和他的三个弟弟在满清攻入江南之后,四兄弟全部壮烈殉国,李国栋过两日自然会去拜访松江知府。

    县令王臣缙陪着李国栋等人在江边行走,在吴淞江以南的黄埔塘江边,也就是后来的外滩江边,这时候的外滩还只是一片江边沙滩,潮水退去时,江面变得狭窄,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

    望着这一片荒凉的江滩,没有人能够想到,将来这里将是整个中国最繁华的一条街。更加荒凉的对岸,在未来也出现了一栋栋摩天大楼。这时候的上海,只是一座小县城。但是这座小县城已经初现繁荣的迹象。过了吴淞江,在吴淞江下游的闸港,也就是后来的黄浦江下游,江面上停泊着不计其数的船只。

    “王县尊,若是沿着吴淞江下游,一直到黄埔塘,修建一条江堤,再在江堤上修建江边大道,沿着江堤修建码头,这里是不是就能停泊更多船只”李国栋指着江滩问道。



第609章 逆天而行
    王臣缙吃惊的问道:“要那么多船干嘛不瞒伯爷您说,朝廷并未在上海开海,这的海商若是依王法,都是非法海商,只是朝廷管不到这里。若是规模大了,被人弹劾了,恐怕不好交代。”

    李国栋微笑道:“朝廷王法也非一成不变,如今大明朝廷内忧外患,内有流贼,外有建奴,朝廷还能支撑多久说句难听的,说不定不久之后,大明又要成为东晋南宋。到了那时候,朝廷不开海的话,还有活路吗”

    “大明怎么可能变成东晋南宋”

    “王县尊,你可曾见过推背图否”

    王臣缙摇了摇头:“下官从来就不信那玩意儿。”

    陈于阶却说:“王县尊,我觉得推背图可信度很高!李淳风就曾预料武姓女皇登基,果然武则天登基为帝;也预料了杨贵妃和安史之乱;还预料了黄巢作乱、朱温叛唐;元灭南宋,大明建立,魏阉作乱,都预言到了,只是从第三十二象以后,还无法破解。“
1...134135136137138...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