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张定国的小船靠了上来,许亮对身后的将士道:“各位先回黄州等候,待到许某办完事,自然会回去找你们。”

    “还不知道壮士尊姓大名”张定国问道。

    许亮行礼道:“鄙人许亮,见过小将军。”

    上了张定国的船之后,两人一见如故,聊了几句,许亮却突然哈哈大笑:“张小将军,其实许某还知道,小将军原本姓李吧”

    李定国是李老二前世里最敬佩的明末民族英雄,清军入关之后,李定国一次次给了清军重创,两厥名王,收复数省失地,一时间形势大好。只可惜南明内讧,孙可望降清,导致功亏一篑。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李定国坚持抗清,最后的磨盘山血战,元气大伤,最终失去反击能力。直到他临死之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正是,想不到许壮士竟然对我军了如指掌。”张定国感叹一声。

    “小将军过奖了,非卑职了解,而是主公对小将军您赞口不绝。”许亮拱了拱手回道。

    “许壮士你的主公是何人”

    “不知道小将军可曾听过武威伯否”

    “知道啊!”张定国差点大叫起来,“许壮士你是武威伯麾下”

    “正是。”

    “武威伯是我们的朋友。某还听说武威伯揍了左良玉一顿,真是大快人心啊!”张定国赞口不绝道,“左贼坐拥三十万大军,却被武威伯以区区三万人击败,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左贼祸害百姓,甚是可恶,我们主公仁心宅厚,爱护百姓,自然是对左贼看不顺眼,就趁着左贼进攻安庆之机,狠狠教训了他一顿!”

    “打得好啊!”张定国笑着道,“只是不知道许壮士此番前来,又有何事要见义父”

    许亮指了指岸上被献军裹挟的排着长队的百姓道:“小将军,百姓何辜还望大王能够少造杀孽,尽可能的不伤百姓性命。”

    张定国反驳道:“义父从不滥杀无辜,某幼年家中穷得揭不开锅了,流落街头乞讨为生,若不是义父,定国早就饿死了!不错,义父每破一处城池都会杀人,可是杀的都是为富不仁的士绅!这又有何错”

    许亮道:“小将军,卑职也知道,大王杀士绅,杀藩王,确实是为天下百姓坐了好事。可是那些士绅藩王家中的丫鬟宫女何辜小孩子何辜为何不分青红皂白都给杀了”

    “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朝廷不也是有诛九族的”

    “朝廷诛九族也只是杀男留女,不杀幼儿。”

    正在说话的时候,一艘大船靠了上来,船头站着一名小将,那小将问道:“二弟,是什么人来了”

    “大哥,来的是一位老朋友的手下。”张定国回道。

    “这位可是张可望小将军”许亮朝着大船拱手问道。

    “正是,这位壮士何人”张可望问道。

    许亮笑道:“无名小将,何足挂齿。”

    张定国道:“此乃我们老友麾下许亮壮士也,特此前来拜会义父。”

    “走吧,请跟我们来吧。”张可望道。

    张献忠的中军大船上,早有人禀报张献忠:“大王,有一位老朋友的手下,说要来见您。”

    “老朋友把他带过来吧。”

    “可望小将军和定国小将军已经去了。”

    过了没多久,张可望的船靠了上来,许亮被张可望带到张献忠跟前。

    问清楚了什么情况,张献忠哈哈大笑:“原来你是武威伯的人啊,武威伯听人说我滥杀无辜,我张某是喜欢杀人,但张某所杀之人,都是罪有应得!别听官府说什么张某杀害无辜百姓!根本就没那回事。张某这次攻下武昌,只杀士绅奸商,绝不害百姓!至于楚王,哼,张某这次一定把他沉入江底去喂鱼!至于王府和武昌士绅那些女眷,你们李老二若是喜欢,张某就把她们留下来给你们好了。”

    “希望大王说到能做的,我们主公也是奉了朝廷之命,不日即将抵达武昌。”许亮道。

    “你们李老二还要打过来”张献忠问道。

    “受朝廷诏令,不得已为之!即便我们不来武昌,左良玉的大军不日也将抵达武昌。”

    “左良玉就是那个贼将军吧哈哈哈!他的三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被你们三万人就打崩溃了。此人已经数战皆败,张某还俱他不成他若是来了,张某一定让他落荒而逃!”张献忠哈哈大笑。

    许亮一拱手道:“张大王,许某把主公的话已经带到了,希望大王您不要食言。只要大王您遵守诺言,我们也不会同你们为敌。若是大王您食言了,那我们就只能战场上见了。”

    说完,许亮转身离去。

    张献忠的部将拔刀要拦住许亮,却听到张献忠大吼一声:“放他走!”

    等到许亮离开了张献忠的中军大船,张可望上前道:“义父,就这样让这个家伙走了”

    “毕竟他是武威伯的人,武威伯对我们有恩,张某岂能恩将仇报”张献忠其实还是知恩图报的人,当年张献忠曾经触犯了军法,论罪当斩,主将陈洪范向上面求情,放过了张献忠。后来张献忠就一直供着陈洪范的画像。

    而张献忠当年被困河曲的时候,李国栋对张献忠他们有恩,所以张献忠不合为难许亮,让人把他放走。

    许亮回到了黄州,便坐船顺流而下,去找李国栋的船队去了。

    快船抵达九江江面,许亮遇见了李国栋的船队,他被人带到了李国栋的座舰上。那是一艘三桅战舰,是郑芝龙帮李国栋造的红单船式样的三桅战舰,是目前长江中最大的战舰。

    亲兵带着许亮,走到战舰尾部的舱室内。这是一间全舰最豪华的舱室,船舱后面卧室的窗户上镶了透明琉璃,大厅内铺着地毯,大厅同卧室之间有屏风隔开。屏风前面放着虎皮椅子和桌案,李国栋坐在椅子上。

    “小许,见到张献忠了吗”李国栋问道。

    许亮回道:“见到了,也把主公您的意思告诉他了。不过看张献忠的样子,似乎并没有把您的意思放在心上。”

    “张献忠是如何回答的”

    许亮把张献忠说的话告诉了李国栋,李国栋略微想了下后道:“小许啊,张献忠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但我相信,他对我还是忌惮的。一方面我们帮过他们;另一方面,本伯三万精锐破左良玉三十万大军,这件事对张献忠震动也很大,两方面综合,我相信他不会食言。”

    李国栋知道,自己对张献忠的恩德自然比不上陈洪范,但是自己的武力强大,张献忠不敢肆意妄为。说到底,还是武力至上。倘若张献忠真的食言了,李国栋肯定会给他一些教训,让他长点记性。张献忠兵力虽多,但说实话还不如左良玉,肯定战不过自己的三万精锐。




第662章 献军破武昌
    张献忠大军兵临城下,武昌城内的官员们早已慌了神。可是城内守军不足,需要招募民壮守城,这需要银子啊。别看武昌城是湖广巡抚衙门和湖广布政司所在地,理应富得流油。可是那些官员都是外地人,财富都在千里之外的家中,远水解不了近渴。

    向当地士绅募捐,那些目光短浅的家伙,竟然没有几个人响应,有些人装模作样拿出几十两几百两银子做做样子。

    赋闲在家的前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贺逢圣提出了建议:“楚王在位六十三年,家中银子数百万两,比福王更为富有。有福王的教训在那,我们可以去劝劝楚王殿下。”

    楚王府内,湖广布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等官员聚集在楚王府内,希望楚王能拿出银子。

    而湖广巡抚李乾德提前就以巡视岳州、长沙的名义,逃到长沙了,剩下的官员不敢走,巡抚没在,若是布政使司在张献忠兵临城下的时候逃走,那可是失地之罪加陷藩之罪,是夷三族的重罪。

    “楚王殿下,献贼兵临城下,望殿下速出银捐助饷,方可激将士气,召募民壮,守武昌。不然一旦城中变,其后果将不堪忧兮!”各位官员纷纷跪求,苦苦相劝道。

    谁知道楚王朱华奎竟然站起身来,指着自己屁股下那张洪武年间明太祖所赐王椅道:“此可佐军,他无有!”

    贺逢圣急得跪地大哭:“楚王殿下,勿忘福王之训!”

    “孤无银两,各位请回吧!”楚王朱华奎转身走进屏风后面,并让人送客。

    贺逢圣哭着回到自己的府邸,一路上他流泪叹息:“楚王竟然如此吝啬,及福王更甚,武昌城不保亦!”

    “大学士不必沮丧,朝廷已经诏令大军前来武昌救援。”长史徐学颜劝道。

    “楚王一意孤行,不记福王教训,恐怕武威伯大军未至武昌,武昌则已为贼所破!”贺逢圣哭着道。

    贺逢圣刚刚回到家中,就听管家说,他的学生尹如翁前来拜访,已经在大厅等候多时了。

    “老师可是去楚王府劝捐了”见到老师回来,尹如翁连忙站起来行礼。

    “去是去了,可是楚王殿下一两银子都不肯拿出来啊。”贺逢圣感慨了一声。

    “学生早知如此结局了!”尹如翁转身,令人捧上一套僧衣僧帽,“老师请穿上僧衣离去,方可活命。”

    贺逢圣怒道:“吾欲与武昌共存亡!汝速速离去,毋忧我!”

    尹如翁道:“老师,只要七日,武威伯大军即可至亦,还望老师勿白白送命。”

    “七日楚王不肯出资,恐怕武昌连三日都守不住!”

    其实三日都高估了,最后证明,张献忠开始武昌战役之后,三日都没有,城就破了,城内守军自己打开了文昌、保安二门纳城投降,张献忠大军没有任何阻力就攻入了城内。

    楚王朱华奎不仅不肯拿出银两来支助军饷,反而不听守将崔文荣所言,把守长江和汉江的兵全部撤回到武昌城内,企图凭借武昌坚城死守。崔文荣劝告说:“殿下,我军军心不稳,若是守不住两江,贼人至武昌城下,恐怕城未破,军心先乱!这人心若是散了,即便有坚城也无法固守啊!”

    “守城守城,既是军心不稳,又岂有放弃坚城,出城迎敌之理倘若在野战中损失过大,都不用贼人攻城,武昌便不攻自破了!”楚王朱华奎大吼道。

    见楚王不听劝告,崔文荣也没有办法,只好把守在水网地带的军队撤回武昌城内。原本按照崔文荣的守城办法,是利用水网地带的纵横交错的河流,在狭窄处修建营寨,节节阻敌,更何况,武昌明军还有一支不算太弱的水师。可是一旦放弃了城外工事,这支水师也成为摆设,而且城内军心不稳,随时可能哗变。

    张献忠于崇祯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攻克了汉阳,二十九日抵达武昌城下。坚固的城池,也无法让人心不稳的守军守住武昌,城内守军自己打开城门,张献忠的大军涌入城内。明军守将崔文荣率兵苦苦抵抗,寡不敌众被杀。

    “城破了!城破了!”武昌城内,哭声震天,惊恐的喊叫声蔓延全城,成群结队的献军攻入城内,守军纷纷跪地投降。

    贺府,贺逢圣大喊道:“来人,给老夫穿上御赐朝服!”

    丫鬟取来朝服,给贺逢圣换上朝服后,贺逢圣对妻子说道:“吾乃大明朝廷之家,不可受贼羞辱,当以死殉国。”

    “贼军来了!”管家连滚带爬跑了进来,嘴里大喊大叫。

    一队献军冲入贺府,把准备拔剑自尽的贺逢圣拿住。一名献军小军官道:“卑职奉命前来保护贺大学生,西王一向慕公之名,若公投靠西王,王曰,为公所欲。”

    “老夫知道了!”贺逢圣只是淡淡的回答道。

    等到张献忠派来的士兵退出贺府,贺逢圣带着全家要投湖自尽,却被一人阻拦。

    “贺公切勿轻生,伯爷大军不日即可抵达,还望贺公留下一条命,待到王爷大军至,自会救出贺公一家。”那人劝道。

    贺逢圣见那人身穿一身献军的军服,问道:“汝乃何人”

    那人上前轻声道:“吾乃武威伯麾下张书恒也,是伯爷特意让我们进城来救人的,还望贺公不要让我们兄弟几个空手回去。”

    “原来是武威伯的人,老夫已无颜面对今上,唯有以死报国。若是张壮士有意,还望救出老夫家小,令其免受贼人羞辱。若能让老夫家小逃离虎口,老夫谢过伯爷,谢过壮士了!”贺逢圣向张书恒深深一躬,长揖及地,表示道谢。

    “贺公,我等兄弟数十人,定能保护贺公出城!”张书恒焦急的说道。

    “不必了,尔等速速带着老夫孙儿逃去,算是给老夫留下一点血脉吧!”贺逢圣说完,带着自己的老妻,走向湖边。

    张书恒见贺逢圣已明死志,也不再勉强,于是令人把贺逢圣的孙子孙女以及几名贴身丫鬟都给带走。而贺逢圣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全部投水自尽。

    张书恒令人给贺逢圣的家人乔装打扮,混在献军之中出了城。他们凭借着身上的献军腰牌,骗过守城门的献军士卒。出城之后,一行人上了一条早就等候在江边的小船,顺流而下,去找晋阳军了。

    船走了两日,在下游遇见了李国栋的船队,于是张书恒等人被接上了李国栋的中军大船。

    “伯爷,卑职无能,未能救出贺公,请伯爷降罪。”张书恒见到了李国栋,跪在面前请罪。

    “小张啊,这不怪你,贺大学生一心殉国,谁都拦他不住。你能救出他的家人,为大明忠良留住血脉,已经是功德无量了。”李国栋让张书恒起来。

    张书恒感慨一声:“没想到啊,武昌坚城固若金汤,竟然连三日都守不住!若是能再多守三日,我们的大军就到了。”

    “楚王咎由自取,自找的,对了,楚王怎么样了”



第663章 兵临九江
    张书恒回道:“楚王被杀了,被张献忠沉入江底活活淹死。楚王府男丁被全部斩杀,张献忠从楚王府抄出了几百万两银子,用了几百辆大车来拉银子,还有几十辆大车的黄金珠宝,粮食装了几百条船。”

    李国栋对楚王死活根本不在乎,他关心的是城内百姓的安全,还有张献忠抄没的金银财宝的下落。至于金银财宝嘛,就当成暂时存在张献忠那里,今后有机会,自然会把那些金银财宝给弄过来。当下最关心的还是城中百姓如何了,于是他问道:“城内百姓如何张献忠可有屠杀城内百姓”

    “张献忠倒是没有食言,并未杀害无辜百姓。只是城中士绅被害无数。据说张献忠打算开科取士,不少不愿意从贼的读书人都被杀了,但也有不少读书人投了张献忠。贼军还在城内招兵,只要年满十五岁,不到二十五岁的,身强力壮的青壮,都被张献忠招募入伍。”

    李国栋听着,满意的点了点头:“张献忠还算是言而有信,没有滥杀无辜就好。”

    “不知主公何时发兵,一举收复武昌”张书恒问道。

    “不急,让他张献忠折腾几日。既然楚王都死了,武昌坚城落入贼军之手,我们何必急于一时不妨晚几日,看看左良玉那边怎么样了,我们再做动作。”李国栋道。
1...158159160161162...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