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只是左良玉卡在江西,让崇祯十分头疼。因为大明的产粮区在湖广和江西,湖广之前经过了张献忠祸害,破坏严重,大批士绅被杀,幸亏李国栋及时填补上这个空白,大批被杀士绅的田地也落入到李国栋手中,十几万被淮军从北方迁移下来的流民,在湖广安家落户,而且修建了遍地的军堡,很快就恢复了湖广的粮食生产。
从湖广运输粮食到江南,需要经过江西。目前江西在左良玉手中,掐断了从湖广到江南的粮食运输航线,更加上江西本身也是个物产丰富的产粮区。
江西没有遭到流贼的破坏,粮食产量丰富,左家匪军坐拥江西,粮食多得吃不完。
崇祯几次下诏,而且这圣旨还是经过内阁票拟的圣旨,派人把圣旨送到左良玉手中,让他进京面圣,可是派去九江宣读圣旨的天使,走陆路的在半路上莫名其妙遭了贼寇死在路上,走水路的在半路上坐的船沉了,连一封圣旨都送不到左良玉手中。
好容易有人终于把圣旨送到左良玉手中,却听说左良玉重病卧床了,没办法进京面圣。
“左良玉这个贼子!他就是不敢来见朕!”崇祯咬牙切齿的说道。
废话,谁敢来啊?左良玉要是来了,崇祯不把他杀了那就不是崇祯了。
原本江南因为种植桑树和茶叶,粮食产量并不是那么丰富,桑林和茶林之间的农田产出,只够江南自给自足,无法满足更多的要求。不过现在是好多了,李国栋发展的番薯这种高产作物,使得更少的土地就能养活更多的军队。
高产作物加上新式农庄,江南产出的粮食已经不少了,足够皇室、朝廷和军队食用,更何况,还有安庆附近的产粮区,再加上郑芝龙从安南等地运回的粮食,目前的江南不存在粮食不足的问题。
左良玉的日子也是不好过,每日如坐针毡。唯一能把圣旨带到九江的天使听说左良玉病了,这还不是假病,是真的病了。原本他就整天担心李国栋会挥师西进铲除他,每天忧虑中生活,征战多年身上的旧伤复发,这就生病了。
“侯爷,江南有客来访。”宁南侯府内,一名家丁进了左良玉的卧室禀报。
“不见不见!没看到老子病在床上?”左良玉不耐烦的摇了摇手。
“侯爷,来的可是侯若谷和他的儿子侯朝宗。”家丁道。
一听说是侯恂和侯方域,左良玉连忙从床上坐起来:“快把他们请进来。”
毕竟侯恂是左良玉的恩人,若是连侯恂都不见,那也太过了。
“是什么风把你们吹到这里来了?”看到侯恂和侯方域父子走进来,左良玉笑眯眯的问道。
侯恂感慨一声:“还不是陛下受阉党奸佞蛊惑,接着陈名夏的案子借题发挥,派了锦衣卫要拿我们父子,幸亏有义士冒死通风报信,侯某父子才得以逃脱。如今侯某父子走投无路,只好到侯爷您这来了。”
站在后面的侯方域阴沉着脸,这次不知道怎么回事,陈名夏的案子居然牵涉到自己头上了,结果锦衣卫派了人要抓自己父子。幸亏锦衣卫中有个有良心的义士,冒险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他们父子这才逃脱了。只可惜了,从此再也见不到李香君了。想起李香君,侯方域就心如刀割。
侯方域没钱,每次他去媚香楼,都是李香君自己掏银子请的侯方域。
这次不仅侯恂父子被人逼得离开南京,就连李香君也被一名锦衣卫千户买下了,据说那名锦衣卫千户在破获陈名夏谋反案中立下大功,亲手抓住了同陈家有勾结的太湖水匪土国宝。这个锦衣卫千户名叫铁牛,一听名字就是个粗鄙武夫。
想到娇俏可爱,才华横溢的李香君落入这样一个粗人手中,侯方域落下眼泪。
侯恂老泪纵横道:“侯爷,昏君受奸佞蛊惑,屡屡借题发挥,从山东过来,一路到江南,接着谋逆案不知道残害了多少正人君子,只望侯爷能尽快起兵,解救江南士子。”
左良玉连连唉声叹气:“昏君有李二狗做后盾,李二狗的兵太厉害了,其凶悍完全不输建奴,还有黄闯子(黄得功)和郑芝龙相助,左某虽有三十万大军,真正能战的只有五万,哪里打得过李二狗?”
“难道侯爷就眼睁睁的看着昏君奸臣祸害江南士子?”侯恂问道。
左良玉感慨一声道:“若谷,你们父子就在左某这安心住下吧,在九江绝对安全,朝廷鹰犬绝不敢来这里抓人。”
见左良玉不肯出兵清君侧,侯恂父子也无奈。既然左良玉肯收留他们,那就在九江暂时住下吧。
“侯方域、黄澍这些家伙都在左良玉那?哈哈!我倒想看看,他们还能蹦跶多久!”李国栋听说侯恂父子逃去九江了,心中大喜。
其实那个所谓走漏风声的锦衣卫,也是李国栋故意让张书恒去走漏风声,目的就是为了把侯恂父子吓跑。说实在的,陈名夏案并没有牵涉到侯恂父子,这些只是张书恒放出的假消息。
为何李国栋要把侯方域往死里逼呢?就是因为侯方域在真实历史上干过的那些恶事,此人跟随贰臣张存仁,镇压各地抗清义军。扒开黄河大堤,淹没山东河南,镇压榆园军起义,就是侯方域的毒计。
既然侯恂父子跑了,那就好办了,锦衣卫正愁没有罪名抓他,他自己跑去左良玉那边,岂不是送上门来的罪名吗?到时候侯方域若是落入李国栋手中,那就可以毫不留情的把他砍了。
不过目前还不是派兵去剿灭左良玉的时候,李国栋首先要歼灭即将南下的清军。至于左梦庚降清,让清军多出三十万人这件事,李国栋丝毫不担心。以水火为兵,巴不得清军来的越多越好,一把火烧掉三分之一,再以洪水淹了剩下的,把鞑子和汉奸一起灭了。
“公爷,郑大木送来一批战马,刚刚到扬州。”又有人来禀报。
李国栋道:“快把大木请进府来!”
郑森走进了楚国公府,李国栋走出大厅,站在门口迎接。
“大木啊,我们又见面了!”李国栋笑眯眯的走上前,拍了拍郑森的肩膀。
“下官郑森见过楚国公。”郑森行礼道。
李国栋笑道:“大木贤侄,何须多礼?李某和你父亲是兄弟,你以后叫我一声叔就好了。”
第814章 积极备战
郑森送来的这批战马,都是上好的欧洲高头大马,共计有三千匹贝尔修伦马,一千匹夏尔马和三千匹顿河马。其中贝尔修伦马是给重型冲击骑兵配备的战马,这种马是阿拉伯马和欧洲马的混血后代,耐严寒和酷暑,性情温顺,速度快冲击力强悍,试想一下,有三千骑着贝尔修伦马的铁甲骑兵发起冲锋,速度非常快,蒙古轻骑兵弓箭又射不透他们,跑又跑不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撼?
至于夏尔马那是重型挽马,拖着一门六千斤重的重型炮车,都能疾走如风,牵引一门带有弹药车的六磅野战炮,可以跟得上骑兵的速度了。
顿河马则是蒙古马和欧洲马的混血后代,既有欧洲马的速度和力量,又有蒙古马的耐力,是轻骑兵最好的战马。
将来骑着顿河马的轻骑兵是一种高级轻骑兵,身上配备胸甲,头戴带有假面的头盔,战马身上也有马铠,速度还能和轻骑兵一样快。李国栋的轻骑兵除了配备骑弓之外,每个人还将配备两支短铳,骑弓远距离吊射,短铳近距离射击,打完短铳子弹,就拔出马刀冲锋。
不过郑森送来的这七千匹好马,并非是从欧洲远道而来的,而是在耽罗岛上养殖的优秀战马。
耽罗岛上拥有大面积的草场,是培养优秀战马的好地方。上次清军入侵朝鲜,李国栋让郑芝龙出兵江华岛救援朝鲜王室,他的目的可不是什么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去救朝鲜,也不是为了夺取江华岛,真正的目的,就是夺取耽罗岛。
坐在李国栋对面的,不仅有一身儒装的郑森,还有一名长得和郑森有点像,但是穿着日式服装,留着日式发型的青年。
“田川七左卫门将军,这几年来,你是立了大功啊。”李国栋轻轻抚摸着胡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田川七左卫门连忙站起来,毕恭毕敬的行礼,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说得:“楚国公谬赞了,末将不敢当啊。”
“田川将军,不必叫我国公爷,令尊和我是兄弟,你和你哥一样,就叫我一声叔吧。”李国栋笑着道。
“多谢李叔爱戴!”
“这几年来,高丽棒子没有给你们找麻烦吗?”
“没有。”
“他们白白丢了耽罗岛,难道就这样甘心打落门牙往肚里吞?”
“李叔,他们听到我们大和勇士的名号,早吓破胆了,哪里还敢来找麻烦?”田川七左卫门回道。
李国栋抚摸着胡子点了点头,反正这几年来,据说朝鲜的倭寇闹得凶了,不仅是强占了耽罗岛不归还朝鲜,而且时不时的还有倭人骚然朝鲜海边,占据了许多小岛。朝鲜也曾派过兵对付倭人,结果屡屡被打得满地找牙。
日本和高丽的关系,就是一千多年来,高丽每次碰到日本都是被吊打,最后都是依靠中国去救了他们。这种关系直到清末,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甲午战争战败,朝鲜才从中国的藩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由于满清政府给中国留下积弱的后遗症,一直影响到民国,所以最后把日本人从半岛上驱赶走的不是中国,而是美苏。美苏赶走了日本人,半岛也从此一分为二。
所以说,田川七左卫门、李国助(大海盗李旦的儿子)等一批中日混血儿占领了耽罗岛,在岛上驻扎了一批武士和足轻,借他高丽人一千个胆一万个胆,也不敢来收复耽罗岛。
高丽棒子曾经向崇祯皇帝求援,要大明出兵帮他们收复耽罗岛,可是那时候崇祯自己都顾不上自己了,哪里有力量帮朝鲜收复耽罗岛。
郑森这次来,主要是准备去南京国子监读书,顺便给李国栋送来一批战马。其实这些马都是李国栋自己掏银子买的,郑芝龙把种马和母马从欧洲运到耽罗岛,培育了一批优良战马之后,又卖给李国栋,从中赚了一大笔银子。
这次郑家军除了给李国栋送来战马,又送来了一批法国和瑞典早的燧发枪,共计有一万支燧发长枪,另有三千支燧发短枪。加上之前的一万支燧发枪,李国栋手中的燧发枪手已经达到了一万八千人的规模,由于有两千支燧发枪在之前的战役中损毁,所以只能组建一支一万八千人的燧发枪手。
李国栋自己懂得造燧发枪,只是大明缺少优秀的钢材,很难造出燧发枪所需要的弹簧钢片。
其实并非是大明的炼铁技术不如欧洲,而是大明的铁矿石不如欧洲,欧洲人把铁矿石放入高炉内,直接可以炼出熟铁,而大明的铁矿石只能练出生铁。从熟铁炼成钢,要比从生铁炼成钢容易得多了。
之所以李国栋要把那些犯罪士绅和官员的家人都发配到琼州去,就是因为琼州的铁矿质量好,比较容易炼出质量上乘的钢铁。
次日一早,郑森和他弟弟田川七左卫门就向李国栋告辞了,郑森去南京国子监读书,田川七左卫门回耽罗岛继续打理马场。
李国栋又跑了一趟斗湖城堡,如今那里是淮军最大的军械生产基地。
如今斗湖城堡兵工厂,主要生产的首先是铠甲,通过水力锻打,打造出一片片的板甲零件,再把这些板甲零件组合起来,就成了板甲。板甲有全身甲和胸甲两种,重骑兵、重步兵都使用全身甲,轻骑兵和轻步兵使用胸甲。
其次打造的是火炮,野战炮兵,无论是野战炮还是榴弹炮、臼炮之类的,全部是用铜来铸造,铜炮价格昂贵,但是重量轻。
目前淮军使用的三磅炮,也换成铜炮了,铜的延伸性好,不容易炸膛,所以炮管壁比铁炮要薄了许多,重量也就轻了。重量比铁炮轻的三磅铜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比铁炮大了一些。
但是斗湖城寨打造的火枪就很少了,原本淮军中精锐的老鸟铳手,都已经换上燧发枪,变成自生火铳手,淘汰下来的鸟铳给新兵、卫所和民兵使用。自己打造的燧发枪质量和产量都比不上进口的,所以干脆就不造了。所以斗湖城堡的火铳厂主要是生产斑鸠脚铳,还有修复损坏的鸟铳和燧发枪。
为了加强远程投射火力的不足,淮军保留了弓箭手,除了轻骑兵使用弓箭之外,一部分精锐的步兵也使用弓箭。
不过淮军中弓箭的数量还没有弩箭多,李国栋使用的弩,是他根据宋朝的神臂弓的设计,经过改进之后,制造出的弩机,弩的射速比鸟铳和燧发枪都快,精度也高,当然弩手和弓箭手一样也需要耗费体力,持久性还是火器强。
同弓箭手相比,弩手的训练比弓箭手简单多了,耗费的训练时间和铳手差不多。从一名农民变成一名鸟铳手、自生火铳手只需要三个月,弩手也一样,三个月就能训练出一名优秀的弩手;训练一名弓箭手,却需要耗费好几年时间。
另外,斗湖城堡军械所还生产配备给燧发枪和斑鸠脚铳的刺刀,生产重步兵的长刀、苗刀等冷兵器。
大量生产兵器的同时,淮军也在扩编新兵,大批新兵加入到淮军中来,由教官对他们进行训练。
第815章 清军破陕西
李国栋招募的新兵,主要是编入辅兵、弩兵和鸟铳手的队伍中,这些兵种不需要多少训练,只要三个月的训练,就能从农民变成战士。进入了秋高气爽的秋季,降雨减少,驻守洪泽湖的张世文干脆断绝了运河用水,导致徐州以南的运河基本上陷入断航状态,运河水位下降严重,大型船只无法通航,只能通行小舢板了。
通往京城的漕运虽然已经断绝,可是两淮之地的航运仍然繁荣。盐商和粮商就依靠这条运河赚钱,如今运河航运断了,盐商和粮商的利益受到严重影响。李国栋为此事遭到了朝中言官激烈的弹劾,不过这些弹劾的奏折崇祯根本看不到。对李国栋不利的奏折到了王承恩手里,全部都被扣下了,根本不可能送到崇祯手中。
洪泽湖的水蓄得满满的,好大的一湖水高悬在两淮头顶,随时可能倾泻而下。
虽然北方的满清和李自成尚在激战之中,可是两淮一带的空气中已经可以嗅到了战争的气息。
北方,李自成在一片石战役中战败,精锐老营兵折损近半,之后撤离了京城。
不过这次李自成和原本历史上的做法有些不同,崇祯的太子和另外两位王子都被李自成带走了,被李自成当成要挟崇祯的筹码。原本的时空,李自成撤离京城的时候,把崇祯的三位皇子都给丢了,因为留在手里也没用,崇祯在煤山自尽了,还留着三个皇子要挟谁?现在不一样了,崇祯还活得好好的,太子在李自成手里,崇祯要有什么动作,都要掂量掂量。
李自成虽然战败了,丢失了京师、山西和中原,可是在襄阳和陕西还有数十万大军。
大同姜镶向满清投降,使得陕北的大门对清军敞开。为了摆脱困境,李自成龟缩在陕西养精蓄锐,准备再找机会同清军决一死战。
可是,关中河南一带连绵的战争,已经使得潜力耗尽,躲避战争使得百姓们无力种粮,再加上干旱使得这一年的秋收锐减,闯军根本筹措不到足够的粮饷。靠打大户固然能够短时间内弄到大量的财富粮食,可是几年来,河南关中一带的大户早已打完,闯军还能去哪里抢粮食?
满清也没有给顺军重整旗鼓的时间,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九日,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率八万满蒙汉八旗军自北京向西一路绕道蒙古进攻陕北,途中把宣府、大同的降军尽数抽调,被清军用来充当炮灰的原明军降军达到了十多万之众。
阿济格以姜镶等降将率领的绿营军放在前面打头阵,充当炮灰,猛攻闯军。驻守陕北的高一功组挡不住,被清军攻入上。
清军攻入了陕北,两路清军对闯军形成了钳形攻势。
南路清军,由多铎率军,麾下大将孔有德、耿仲明等,共有满汉八旗兵五万余人并唐通、刘良佐等绿营兵六万余人,共计十一万清军,从北京南下,直扑潼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