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尼堪哀叹了一声:“洪承畴这狗奴才,死了也就死了,可是他手中有我大清二十万精锐啊!若是全军覆没了,我大清也完了!”

    这时候,尼堪又不能撤军,骑兵几乎损失殆尽,剩下的步兵若是撤军,明军两万五千骑兵跟在后面一路追杀,清军就会损失惨重,能逃回黄河北面的,恐怕就所剩无几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赶去同洪承畴会师,再凭借着强大的兵力,还有可能翻盘。

    “我军距离洪承畴这个狗奴才不过只有五十余里,步兵行军,都不需要一日即可赶到。既然都已经来到这里了,不如全力以赴,赶去同洪承畴会师!”满达海道。

    尼堪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若是现在我军撤退,恐怕折损一大半都不止。这些兵力若是折损完了,我大清就真的完了。”

    大清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机,虽然顺治派人去外藩蒙古请了救兵,可是谁都知道一个事实:一旦大清的主力被李国栋歼灭了,那么从外藩蒙古请来的那些救兵,就反而变成了敌人!外藩蒙古不会给即将覆灭的满清陪葬,只会趁火打劫,很干脆的配合明军,甚至加入明军,合作一起揍死大清。

    裕州城堵住了大路中间,想要增援洪承畴,就只能绕路而行。

    可是从哪里绕?右侧的道路有伏兵,那就从左侧走,可是万一左侧也有伏兵呢?若是放弃了这两条路,那就只能从汝宁、罗山那绕过来,这一绕就是一大圈,明军骑兵远远的尾随袭扰,等清军赶到洪承畴那边,恐怕还能剩下一半兵力都算不错了,辎重大炮全部丢要丢了。

    尼堪思考了老半天,终于做出决定:“很明显,右侧有明狗伏兵,我们走左侧山路!”

    其实尼堪的这个决策,却刚刚好中了李国栋的下怀!事实上在右侧山路中的伏兵不是很多,真正拦截清军的地点是在左侧山路中!

    尼堪的这个决定,最后断送了他的这支清军,也让他自己和洪承畴都送了命。襄阳决战,成就了李国栋一战撅四王的壮举!尼堪、满达海和瓦克达阵亡,济尔哈朗被俘,大清五省经略洪承畴最后自杀未成,被送去南京凌迟处死。

    清军放弃了不可能完成的攻城,在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放弃了大营。大队清军绕过裕州城,从左侧的王鑫顶和德云山一带绕路赶往南阳战场,准备去救洪承畴。

    明军似乎就像是还没反应过来一样,前面没有人堵截,后面也没有骑兵追赶过来。尼堪的清军顺利通过了德云山,往南阳方向赶去。

    清军继续往南行军,就在清军即将走出山区的时候,前面的斥候哨骑突然发现,一堵土城挡住了清军的去路!

    “有明狗拦路!”斥候哨骑急急忙忙的回去禀报。

    “什么?前面有明狗拦路?有多少?”尼堪连忙问道。

    斥候哨骑回道:“回主子爷,不知道有多少明狗,好像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在前面的山路中间修建了一堵土城,刚好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一堵土城拦住去路?明狗土城修得那么快?”满达海吃惊道。

    尼堪道:“正常,李老二就擅长修工事,如今防御力最强的棱堡,就是他的创作。”

    “王爷,其实这棱堡并非李老二所创,泰西神罗各地,这样的棱堡比比皆是,这李老二所创造的红夷小炮,在泰西各地也是极其常见。”李国翰说道。

    “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不就一座小小的土城吗?攻过去就是了!”尼堪阴沉着脸道。

    李国翰笑道:“我军有红夷大炮,何惧一座小小的土城?只要王爷一声令下,我们几轮炮弹就能把明狗土城轰成齑粉!”

    清军缓缓推进到土城跟前,在距离土城一百五十步之外停了下来。

    “王爷,红夷大炮需要推得近一点,到两百步之内才能开炮。”李国翰道。

    尼堪吃了一惊:“这是为何?”

    李国翰面露难色:“王爷,之前被明狗毒铳骑兵袭击了一阵,我军炮手损失惨重,距离远了,恐怕他们就打不准了啊。”

    想要在远距离上能够集中目标,就需要有经验的炮手。淮军散兵一轮线膛枪,使得清军炮手死伤惨重,大部分有经验的炮手都被打死了,这就极大的削弱了清军火炮的威力。因此,李国翰决定,把红夷大炮推进到两百步之内炮击土城,同时把红夷小炮,也就是三磅野战炮和六磅野战炮也推进上去,一起炮轰土城。

    “清狗大炮推上来了!”一名明军士兵说道。

    王辅臣冷笑一声:“清狗可能还不知道,我们这里有散兵!”

    山路狭窄,清军兵力虽多,却没办法铺开来,火炮阵地自然也摆不开,在面对明军的方向,一次只能摆放六门大炮,这就严重制约了清军火力的发挥。为了能让更多的火炮发威,李国翰下令,把红夷小炮放在前面,红夷大炮放在后面。

    王辅臣拿起望远镜,发现清军炮手把大炮小炮都推了上来,清军炮手们忙忙碌碌着,准备装填火药和炮弹。

    “该让散兵上了,打他清狗炮手!”王辅臣一声令下。

    两百多名散兵突然从土城的木栅栏后面伸出枪管,瞄准了清军炮兵阵地方向。这些散兵都是最优秀的散兵,能准确击中两百步外的目标。




第1009章 襄阳决战(十三)
    “砰砰砰”土城的城头喷出一条条火舌,两百步外,正在摆弄大炮小炮的清军炮手一个接一个的接连倒下。

    两百步,相当于三百米了,被王辅臣精心挑选出的这些散兵,每一名都是最精锐的枪手。两百多人分成了七排进行轮流射击,一排三十人,枪声一刻都没有停息下来过,连绵不断射出的子弹,打得清军炮手死伤惨重。

    其实在散兵也是属于精锐贵重的兵种,在十**世纪,众所周知的英国龙虾兵天下无敌的那个年代,但没有几个人知道,英国的散兵却为大英帝国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同样的排队枪毙,英国人玩得很溜,但每次排队枪毙之前,英军总是先使用绿夹克,也就是散兵先出动,远远的射击对手的线列步兵阵型,然后龙虾兵再排队前进。

    英军绿夹克,甚至敢于同拿破仑的炮兵对射!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一队英军散兵埋伏在树林中,后来一名美军高级军官带着人到了树林外,就因为那名美军高级军官背对着英军绿夹克,结果英军散兵军官下令不许开枪。谁知道那名美军高级军官正是华盛顿!如果当时英国散兵开枪了,就没有美国了。

    “快,前面拉起盾墙,保护炮手!”尼堪焦急的喊叫着。

    清军在炮队前面拉起了盾墙,用来抵御淮军散兵对他们炮兵的攻击。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清军立起了盾墙之后,明军又调来的臼炮,对清军人群发射开花炮弹,打得清军死伤惨重。

    尼堪无奈之下,只好下令,让绿营清军冒着明军猛烈的火力,向土城发起强行攻击。

    双方围绕着一堵矮小的土城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绿营清军一批又一批的涌到了城下,向城头发起猛烈攻击。城头的淮军炮灰队、辅兵、民壮以狼牙拍、夜叉檑、火油罐、金汁、石灰瓶、万人敌等守城武器,给攻到了城下的绿营清军沉重打击,城下清军的尸体堆积如山。

    清军损失惨重,可是土城却巍然不动如山。

    于是尼堪下了命令,让绿营清军在前面当炮灰攻城,以绿营兵的身躯来遮挡明军视野,掩护他们的炮兵向土城开炮轰击。

    前面的绿营兵猛烈攻城,后面的清军炮队开火,炮弹落在土城上,也落在了清军人群中,土城摇摇欲坠,前面攻城的清军也成片的被炮弹撂倒。

    土城毕竟是土城,承受不住红夷大炮轰击。清军几轮炮弹砸了上去之后,土城就已经伤痕累累,城墙上满是裂痕。但清军炮队在向土城轰击的同时,明军设置在土城后面的臼炮也向清军炮队方向开炮轰击,给清军炮队造成了重大伤亡,其中一发开花炮弹落在火药桶边上爆炸,引爆了火药桶,把一门沉重的红夷大炮都炸飞上天空。

    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清军终于轰开了土城,成群结队的绿营清军呐喊着,从缺口处涌了进去。

    “咦?前面怎么还有土城?”绿营清军惊恐的发现在他们刚刚攻破的土城后面一百步外,又立起了一堵新的土城!

    这种土城建造十分容易,就在清军攻城的时候,淮军发动了炮灰、佃户、民壮,在土城后面百步之外,又建造了一座新的土城!

    尼堪气得口吐鲜血,这仗简直是没法打了!清军付出惨重代价,好容易才攻破一堵土城,明军在后面再立起一堵土城,这还怎么打?尼堪根本就不知道,李国栋采取的是大纵深,层层阻击的战术,用来阻拦清军援军。

    这种大纵深、层层阻击的战术,已经比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战术都先进了!以一种领先了近三百年的战术对付清军,清军能够破得了才奇怪了。

    巧妙的利用狭长的地形,使得清军人数的优势无法施展开来。明军留下预备队,采取了大纵深的办法,设置多道防线,一层层的阻击,以此来消耗清军的有生力量。就算是清军能够连续突破三道土城,那么最后一道防线可是带有棱堡的石头堡垒!

    尼堪即便是再无奈,也只能硬着头皮,命令绿营清军向第二道土城发起攻击。

    “王爷,王爷!”一名清军斥候哨骑匆匆忙忙的从后面赶来,“大事不好了,明狗在我们的后面也修建了土城!”

    “这下完了!”尼堪哀叹了一声,“我们前后都被堵死了!唯一的办法,唯有冲出去!否则已经没有退路了!”

    二十多万清军,被堵在长三十余里的狭长山谷中进退不得。若是不想办法从前面突出去同近在咫尺的洪承畴会师的话,那就只能选择丢弃所有辎重车辆和马匹,从山中跑路。如果大军从山里面跑路,不仅是丢掉了全部辎重和马匹,还要面临明军山地部队的步步袭扰。就算是逃出去了,只剩下步兵的清军就要遭到明军骑兵尾随追击,能逃回黄河北岸的就没几个了。

    “大帅,建奴援军已经开始发疯了,他们不计代价的对我军土城发起进攻!”一名士兵来向李国栋禀报。

    李国栋笑道:“建奴发疯了,那是好事,说明他们已经穷途末路了!洪承畴被我们围在山上下不了,他们的援军被我们堵住!这一战,四十万建奴又是全军覆没!这四十万建奴打完了,我军北伐就再无压力!我们这就是发动人民战争的威力!”

    发动人民战争,首先就是削弱士绅对民间的控制力,让老百姓觉悟起来,懂得那些平日里乡里邻里的士绅,是骑在他们头上拉屎拉尿的寄生虫,淮军是为了解放贫苦百姓而来的,这样就取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被发动起来的老百姓,为了保住他们刚刚分到的土地,他们自发的踊跃参军,即便没有参军,也自发组织起来,组建民壮、辎重队伍,帮助淮军修筑工事,运送粮食。

    这样一来,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清军的数量超过了淮军。可是真正动员起来的力量,淮军却远远超过了清军!

    就像后世某次著名的大决战,红方的胜利,是老百姓以小推车推出来的。

    被李国栋发动起来的百姓,尽管不能直接上战场,可是他们挖掘壕沟工事,修建土城,帮助淮军运送粮食,这些就在战场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国栋笑着指了指被围困在山上的清军:“如今洪承畴已经成为洪马谡了!我们断绝了水源,山上的建奴没有水喝,只要我们再在适当的时机,给他们放一把火,我看洪马谡会怎么样。”

    被围困在山上的洪承畴大军,水源都被明军切断了。洪承畴这时候已经断水七日了。

    “大人,喝点水吧。”一名戈什哈拿着皮水囊,递给洪承畴。

    洪承畴接过水囊,喝了一口,水囊里面就空空如也了,他仰起头,把整个水囊调转过来,水囊口对着自己的嘴巴,里面只滴出了一两滴水。

    山头上的清军,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不敢动弹。许多人把上衣都脱了,打赤膊躺在那。山上缺少树荫,仅有的一点树荫,都被洪承畴和那些将领们占领了。在太阳照射下,那些断水数日的清军苦不堪言。地面的草都被吃光了,口渴难忍的清军只好吃草来减缓口渴。



第1010章 洪承畴想投降
    就在清军口渴难忍的时候,山下传来了明军的劝降声:“山上的清军弟兄们,你们如果不想为洪承畴白白送命,你们就下来投降吧!我们大明现在需要人手,开疆拓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土地!无论是汉人,还是满洲人,还是蒙古人,只要下来投降,我们一视同仁!”

    之前在北方的时候,从后金军到清军入寇,李国栋当然干过杀俘的事情,那是另外一回事,当时清军入寇就是强盗,主人自卫,杀强盗难道不应该?但自从李国栋南下后,清军入关,从此就再没有干过杀俘的事情,只杀首恶,不杀普通士兵。这毕竟是两军对垒,更何况他需要更多的人去殖民海外,所以就以收买人心为主。

    就连多铎都没有被杀的消息,通过各种报纸早就在北方传开了,大明甚至在报纸上还刊登了多铎写给他哥哥的劝降书,还提出了李国栋愿意给多尔衮宽厚的条件,让他们投降,而且还愿意纳多尔衮的女儿东莪格格为妾。

    当然了,报纸上的这些内容把多尔衮气得当场吐血,昏厥了过去。等他苏醒过来后,破口大骂自己的亲弟弟。再后来,就发生了多尔衮北狩坠马的事情,不久之后多尔衮就死了。

    堂堂的东莪格格要给一个国公当妾,这当然是对多尔衮的羞辱。可是多尔衮在临死之前,还是把女儿托付给了苏布德。很多人都心知肚明,苏布德和大明什么关系?虽然东莪给人当妾,对多尔衮来讲是个羞辱,但她跟了李国栋,总比落入福临手里受折磨要好。

    从这些事都可以看出来,淮军说不会杀俘,那肯定不会杀的,只要清军下山投降,淮军肯定保证他们的安全。

    淮军有优待俘虏的一系列策略,清军中汉人投降的,只要不是汉八旗,可以参加淮军,也可以回家种地;八旗军或蒙古人投降的,都可以送去殖民海外。殖民海外的人,也有信送回来,说在海外生活过得十分富裕,在当地杀土人,把土人变成奴隶,拥有广阔的土地,当大奴隶主,过着愉快幸福的生活。

    宣传的攻势,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山上的清军军心动摇,许多人蠢蠢欲动,准备下山投降。到了天黑之后,就有不少绿营清军下山去投奔明军了,其中有不少基层军官。甚至一些八旗兵也下山去投降了。

    “大人,昨晚我军跑了很多人!”次日天刚刚亮,绿营将领李勇就向洪承畴禀报。

    没过多久,就连佟图赖都来禀报了:“洪大人,我们八旗兵也跑了不少。”

    洪承畴大怒道:“佟大人,对这件事必须严厉弹压!无论是绿营兵还是八旗兵,敢下山投降的,杀无赦!”

    “喳!”佟图赖打了个千退下。

    就在这个时候,有戈什哈来报:“大人,大人,不好了,明狗又到山下劝降了!”

    洪承畴走到瞭望台上,拿起望远镜向山下远眺,只见明军阵型中走出了一大群新投降的清军士兵,后面跟着大群的明军。

    那些投降的清兵中,有穿着号衣的绿营兵,也有穿着棉甲的八旗兵,所有人头上的辫子都已经被剪掉了,摘下帽子,露出大光头。

    跟在清军降兵后面的明军辅兵提着一桶桶清水,不一会儿,那些清军降兵全部身上的衣服都给除光了,站在空旷地上,明军辅兵提起水桶,让那些降兵洗澡。

    山头上的清军看得目瞪口呆,山头上连争抢一滴水都能打出脑浆出来,可是山下却奢侈到可以给降兵洗澡!

    洗完澡后,那些降兵换上了干净的衣服,明军辅兵搬来了许多桌子凳子,就在清军可以看得到的空旷地上摆开来,接着明军辅兵提来了热气腾腾的热粥,给那些降兵碗里盛粥。几口大锅架在刚刚搭起的炉灶上,上面放上蒸笼。不一会儿,蒸包子的香味飘上山去。
1...304305306307308...3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