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有如此强军配合,必可驱逐建奴”
走进了卢象升的中军大帐内,卢象升下令士卒们去备下酒宴。
“左右,暂且退下,本督同李将军有话讲。”卢象升挥了一下手,周围将士纷纷退下。
李国栋的人也知趣的退下,偌大的中军大帐内就剩下卢象升和李国栋两人。
“末将参见卢督师。”李国栋再次单膝跪地行礼。
“起来吧,”卢象升伸手扶起李国栋,“现在就你我二人,有些话我想问李将军。”
“不知督师想问何事”
“李将军自幼生于塞外之地,并非陕西遭灾军民逃离大明投奔鞑靼人。既生于塞外之地,沦为马贼,劫掠商队,此事本督可以理解。再说那逃往塞外的军民,也是迫于生计,李将军能收编了为国效力,此乃善举也。建奴屡次入寇,李将军发兵击之,此乃忠心报国也!”
“末将虽然生于塞外,但末将时刻记得,李某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李某所作所为无不为大明着想,对汉人之心天地可鉴!”李国栋热血沸腾,慷慨激昂道。
卢象升微微一笑:“李将军,有件事你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本督!听闻李将军同献贼多有联系当年献贼困于河曲,贼军多人饿毙,后有人提供粮食换取献贼所掠金银,这件事似乎和李将军有关!”
李国栋大惊,没想到这件事他做得如此隐秘,就连锦衣卫都没有查出来,卢象升居然知道!他哪里知道,卢象升自从在宣大上任后,早就注意到自己了,只是流贼肆虐,卢象升一直没时间来找自己,但自己当年给河曲的贼军提供粮食一事,卢象升都查得一清二楚。虽说粮食是大德旺商号卖的,但卢象升怎么会不知道大德旺商号就是李国栋的产业
“百姓造反,也是为了一口饭。
第422章 分功
李国栋同天雄军会合之后,两军合一,卢象升下令会师北上驱逐鞑子。沿途过去,杨国柱、虎大威、王朴等各路明军纷纷打开城门,出城同天雄军会合,合成一股十多万人的大军,号称三十万,挥师北上,直逼近清军。
清军在大明境内原本就是劫掠一番就走,听说明军三十万赶来要同自己决战,多尔衮知道自己敌不过,下令撤军,命令汉八旗和包衣阿哈先行一步,带着掳掠来的十多万汉人从大安口出关回辽东。
“贝勒爷,明狗蛮子大军前来,为何我军不趁机同蛮子决战,吃掉卢象升的这支大军”伊尔登不服气的问道。
“东有额哲的蒙古蛮子,南有卢象升的数万蛮子大军,尚有李老二的精锐,我军如何能胜”多尔衮道。
“即便明狗蛮子再多,在我眼里也不过一群羔羊”
“李老二呢”多尔衮哼了声,“难道他在你眼里也是羔羊”
伊尔登一时语塞,毕竟李国栋给清军的影响太大了,从后金时期对上这个对手,就没有胜过一场。但他还是不服气的说道“此人不过诡计多端,从不与我家决战,都是埋伏、守城、偷袭我家落单的孤军,哪次是正大光明赢的”
“诡计多端也是他的本事,若是给你一万人,你能保证不中他诡计”
伊尔登无话可说,只好退下。
清军开始撤军,汉八旗和包衣阿哈押着十多万劫掠来的大明百姓,沿着长城以南往东行军,沿途过去,明军都躲在城内不敢出城拦截。清军反而攻破了几座卫所,又俘虏了千余明军,掳得万余百姓,大摇大摆的从大安口出了长城,返回辽东去了。
“贼奴大军已退,老夫当进京面圣,自然会为各位讨功”卢象升站在中军大帐中,环视一圈道。
李国栋不知道杨国柱、虎大威和王朴等人有何功劳之前清军在关内劫掠的时候,他们三人数万大军都不敢出城拦截。后来卢象升的天雄军过来,他们才出兵会合。清军是自己退兵的,就连天雄军都没有斩获首级,更别说杨国柱他们了。想到这里,李国栋心里想该不会是让我把首级润出去吧
这次李国栋在张坝草原歼灭了满八旗斥候哨骑一百余人,汉八旗和包衣阿哈一千三百余人,其中斩获满八旗首级一百余,汉八旗和包衣阿哈首级五百余级;在河套草原以西,歼灭蒙八旗两万余,斩获首级五千余,其余的尸体都被烧得变形了,自然没有首级可拿;在归化附近,配合蒙古联军,又歼灭了清军满八旗五百余人,汉八旗两千余,蒙八旗千余人,斩获满八旗首级三百,汉蒙八旗首级一千五百,再加上回到大明境内斩获了一百余满八旗首级,六百蒙八旗首级和五百汉八旗首级,攻击斩获首级八千六百余级,这个功劳可以说令多少人眼红啊。
果然,卢象升点道了李国栋的名字“李国栋将军”
“末将在”李国栋连忙站出来。
“各路大军共同驱逐建奴,但只有李将军你有斩获,且斩获甚多,还望李将军能理解本督,润些首级给其他兄弟。”
李国栋道“卢督师,末将共计斩获真假奴级八千六百余级,除了一千二百级是在大明境内斩获,其余的都是在塞外斩获。末将只能拿出六百首级分给各位,其余的恕我不能让。”
卢象升之前同李国栋交谈,也知道李国栋在塞北的时候,奇袭乌真超哈营,火烧草原,歼灭清军两万余人,又联合蒙古联军,歼灭了数千清军,让他把在塞外的功劳也让出来确实说不过去,但是在大明境内斩获的一千二百清军首级只拿出一半,卢象升觉得还是少了,李国栋既然都有在塞外斩获的七千余首级,已经是盖世奇功了,足以功高震主,当然,这个主不是指卢象升,是指崇祯皇帝,他还舍不得把一千二百首级都分了,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于是卢象升道“李将军,你拿着八千首级请功,只怕功劳太大,朝中大臣对你不满,
第423章 大搬家(上)
额哲带着一万察哈尔骑兵离京了,准备从大同出关回漠西。
大同明军大营,额哲见到了李国栋。
“李将军,本汗帮你驱逐女真人,可是你们朝廷的赏赐也太小气了吧本汗带着儿郎们打生打死,斩获首级两千余,你们朝廷才给了一万两封赏!这是打发叫花子吗”额哲怒气冲冲的对李国栋吼道。
问明了情况李国栋才知道,朝廷原本一个铜板都不想给,借口额哲未经大明朝廷允许擅自入关。后来卢象升回去面圣,说服了朝中大臣,这才勉强拿出一万两银子赏给额哲,然后再给了额哲一个毫无用途的口头封赏。
额哲拿着一万两银子去购买粮食,谁知道京师的粮价已经高涨到快三两银子一石了,一万两银子拿出去,只换回不到四千石粮食。
“额哲大汗,朝廷的事情,李某也不能左右。但我们可以补偿您,卢督师保留了杀胡口商路,我可以低价给您提供粮食。”
“哈哈哈!”额哲气极反笑,“杀胡口商路又如何还不是给归化的土默特人赚了俄木布首鼠两端,本汗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李将军,你是个汉人,今后草原上的事你就不要管了!通过此事,本汗已经看透了,无论是土默特人,还是喀尔喀人,还有你们汉人,就没有一个是可靠的!我们察哈尔人还得靠我们自己!对你们汉人的大明朝廷,本汗也看透了!”
额哲马鞭往北一指:“儿郎们,随我回草原!”
看着额哲绝尘而去的背影,李国栋心中感觉一阵悲凉,自从己巳之变至今已经七年了,七年来,他极力把蒙古人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建奴,可是大明朝廷却一点不配合,外面又有岳托的阴谋诡计,七年之功毁于一旦啊!蒙古逐部注定还要分裂,最终被满清各个击破,李国栋对此只能无能为力。
“塞外放弃吧,我们都回大明。”李国栋传令下去。
“大哥,就这样放弃了”韩大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在塞外精心布局了七年,已经取得巨大成果,斩杀建奴无数,可是如今却要这样放弃了,岂不可惜”
“七年之功毁于一旦,我难道不痛心吗可是我们有什么办法朝廷没钱,连该给额哲的都给不了。我还审讯过俘虏的降军士卒,他们在大明这边,穿着破破烂烂,脏得已经看不穿颜色的鸳鸯战袄,上面克扣军饷,连饭都吃不上,就连一个小小的秀才都能欺负他们!孔有德叛乱,就是手下的兵偷了鸡,结果打了八十军棍,插箭游营,受尽侮辱。可是他们投降了建奴,建奴给了他们田地,送了银子,分了奴隶,还给了女人。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大明这里毫无战斗力可言,去了建奴那,一下就变了个人的缘故。”
并非是大明的兵真的那么垃圾,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每个人就只能拿二两银子就要给朝廷卖命,而且这二两银子还要七扣八扣的,剩下的有一两都不错了,这一两除了养家糊口,还要买军服盔甲兵器,还能剩下多少为了一两银子卖命命也太不值钱了吧可是投靠了满清之后,待遇比在大明这里强了百倍都不止。
这个年代的人们又没有民族观念,至于剃发易服普通的兵根本就不在乎剃发留辫,他们只要吃饱肚子,娶个媳妇就好了。真正拒绝剃发易服的是江南士绅。可是那些江南士绅在目前这个时代,他们还没看到满清会吞了大明,仍然侵吞国家的财富来养肥自己。等到以后,满清的屠刀架在他们脖子上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卢象升不久之后就回大同了,他给李国栋带来了朝廷的诏书和封赏,崇祯诏令李国栋回塞内,驻扎襄
第434章 大搬家(下)
新年到来之前,张炜带着几十名弟兄从朵颜草原回来了。
从小年开始,沙背沟城寨开始忙碌,这是他们在这里的最后一次新年了,城寨内杀猪宰羊,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新年。
大明迎来了崇祯十年的新年,新年刚过没多久,李国栋在塞外的两座城寨就开始搬家了,虽说回归大明,众人归心似箭,可是要离开他们亲手建造的,已经居住了七年的“家”,心中居然有几分不舍。
冬小麦在秋天的时候已经种下了,目前暂时不用管它们,等到开春之后,李国栋会让一部分人回来管理小麦,等到小麦收成之后,这里的田地就几乎完全放弃了,只留下哨兵兼职种植一些番薯玉米之类的高产植物。
“高炉拆了运回去,地窝子就不用管了,回到大明,我们可以住更好的房子。”韩大山指挥官兵、工匠和家眷,拆除高炉。
每个人都紧张的忙碌着,收拾家当,瓶瓶罐罐都给搬上了雪橇车。来到这里的老百姓这几年来日子过得都还算不错,但汉人百姓节俭惯了,就算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破烂罐子都舍不得丢掉,全部装上车带走。
塞外积了厚厚的积雪,雪橇车可以行驶到杀胡口,这也就给李国栋的大搬家提供了许多便利。雪橇车队到了杀胡口之后,百姓们的家当被装上大车,再先到镇安堡休息,然后运去襄陵。闪舞
家眷们行走的速度十分缓慢,老老少少的走起来本来就不快,又带着瓶瓶罐罐,从正月十六开始,整整搬了一个多月,才算是把所有人全部安置到了襄陵兵营。
原本襄陵大营内安置了三万流民,李国栋把两万多流民安排给了王全,送去较湿润的江淮一带,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比西北要温暖多了,农作物产量高,同样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腾出襄陵大营的地盘,刚好安置从塞外撤回的官兵、匠户和家眷。
襄陵大营开始了大建设,原本只有一座不高的土城,上面是一圈木栅栏,现在开始加高土城。不仅如此,李国栋还对城墙进行加固。周围的砖窑不断冒烟,源源不断的烧出青砖,烧出来坚硬的青砖冷却之后,就被覆盖在夯土外面,成为坚固的城池。只是这座城池还是比较怪,城墙长宽各一里,开了四座城门,每一座城门两边都有凸出外面的空心堡垒,堡垒外面开有射击孔,火铳手可以躲在里面向外面射击;堡垒上方是女墙垛口,弓箭手可以在上面居高临下射箭。城墙的四个角上,也各有一座棱堡,和城门两侧的棱堡一样,都是空心堡垒。城墙上方,后面还有一堵城墙,两堵城墙成阶梯状,构成了立体火力防御。
因为城池是依托地形修建,内高外低,形成了多重居高临下的火力。城内还留有多条可以突出城外的地下通道。如此浩大的工程,施工难度却不是非常大,因为这里的土质和黄土高原一样,泥土粘性好,容易挖掘,气候又干燥,便于施工。更加上李国栋烧制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晾干之后就变得和石头一样坚硬。
城内,一座座房子拔地而起,按照各种功能,分为家眷和匠户住宅区,军官府邸,士兵居住区、食堂、浴室、仓库、铁厂、商铺等建筑,布置得井井有条。城池面积虽然不大,但都修建三层到四层的楼房,所以这座不大的城池内可以容纳三万多人,而且每一栋建筑物都坚固无比,那些房屋只要略加改造,就能成为一座座堡垒。即便是敌人破了城墙攻入城内,也得面临惨烈的巷战。
能够那么快建成坚固的楼房,都要归功于李国栋烧制出的那种特殊的建筑材料。此外,黄土地中砂石粘土多,普通的粘土少,而李国栋想出的砂石粘土烧砖法,以砂石粘土、页岩和煤灰混合了烧砖,烧制出来的青砖坚硬异常。
“这砖真硬啊,简直就
第435章 卢象升来访
崇祯十年八月,金秋八月,是收成的季节。
李国栋正在指挥屯兵组织秋收,却听说卢象升来了。
卢象升向来勤勉,上任之后,就很少留在阳和卫的总督府(卢象升总督府设在阳和卫,而不是在宣府),却经常在他治下的宣府、大同和山西两镇一省跑动,把治下各城各卫各营跑了个遍。
这次卢象升先去了太原,下一站就是襄陵的李国栋晋阳军大营。这晋阳军的大旗,还是卢象升向朝廷讨要的,皇帝陛下赐给李国栋晋阳军的大旗,这支军队这才有了正式名称。
刚到大营门口,卢象升就被迎接出来的士卒震惊了:只见站在路口两旁的卫兵站得笔直,像雕像一般纹丝不动,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废话,李国栋的训练,那可是697,别的明军精锐,五日一操都算是精锐了,哪怕是那些当家奴的精锐家丁,也不过三日一操,而李国栋的晋阳军是每日一操,而且都是早上六点就出操了,晚上六点吃饭,吃完饭还要一个半时辰的文化教育。这697的工作制度,比后世某些黑心老板还心黑了。
如果是一般的大明军队这样训练,无论是军户还是募兵,早就辞职不干了,或者干脆当了流贼。但在李国栋麾下当兵,每日米饭馒头管饱,每顿饭三菜一汤,每三日可以吃到一次大鱼大肉。另外两日,虽然没有鱼肉,但也有肉沫烧豆腐、土豆炖茄子之类的菜,还有鸡蛋豆腐汤、蔬菜豆腐汤之类的,伙食条件比起普通的明军好多了,达到了别人家丁的水平,而且他们还是普通的兵,并非卖身为奴的家丁。
李国栋早已在大门口迎接,见到卢象升,他单膝跪地,行了个礼:“末将恭迎卢督师!”
“快快起来吧!”卢象升伸出手,虚扶了一下,“李将军,你练的好兵啊!”
跟随卢象升一起来的王朴道:“李将军,这些都是你的家丁吧”
“这些都是普通兵,只有我的两百精锐夜不收和三千重骑兵,算是家丁吧。”李国栋微笑着道。
“三千二百家丁!好厉害!”王朴倒抽了一口冷气。
大明军事制度到了之后,军户制早就烂了,就连募兵也烂了。所以各级将领都养家丁,想要成为家丁,首先要卖身为奴,把自己卖给主将建立当家奴,才能成为家丁。各级将军贪污军饷,就是用来养活家丁。
当家奴很丢人吗虽然家奴地位低,可是当了家奴,吃喝穿住不用发愁了,娶媳妇不用发愁了,所以无论是当兵的,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把自己能够当上家奴看着是幸运,哪怕是女孩子当一名粗使丫鬟,都比一般人过得要好。虽然家奴不能参与科举制度,可是普通老百姓有几个人能有资格考科举的所以能不能参与科举都无所谓了。闪舞
对那些卖身为奴的家丁,各将领自然要给他们最好的兵器,上好的铠甲,每天的伙食都是最好的。
而李国栋那些兵,却没有一个是家丁。士兵能够为主公效死,仅仅是主公而已,不是家主。所以说夜不收和重骑兵,也不是卖身为奴的家丁,只是李国栋没必要对王朴说实话。
在仔细看过襄陵大营营内营外,军营校场,屯田各地后,卢象升久久不语,他身旁各随从官员则是露出赞赏感叹的神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