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铁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铁血坦克兵
李宏放出海东青,把情报送到了襄陵大营。
“建奴又要入寇了!各位弟兄们!我们回到大明就开始准备了,已经准备了一年多!只等着今天了!”李国栋激动的对韩大山等人说道。
只是现在朝廷还未得到消息,李国栋还不能私自调兵,他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襄陵等候,等待朝廷兵部命令。
九月十二日,多尔衮和岳托率十万大军抵达朵颜草原,李宏带着土默特部五千人马,跟着岳托的左翼大军准备入寇大明。多尔衮率领右翼大军,两路清军将分别从青山关和墙子岭入寇。为了迷惑大明朝廷,皇太极亲自率军在山海关外晃荡,摆出一副要攻打山海关的架势。明军果然被皇太极迷惑,朝中都只注意到正面的清军,没有防范清军居然会从崇山峻岭进来。
九月二十日,岳托的左路三万抵达密云墙子岭长城,墙子岭长城只有一个卫所的几百边军驻守,又哪里是清军的对手
原本清军是打算偷袭墙子岭长城的,谁知道明军早有防范,因为卢象升得到了李国栋送来的情报,说清军有可能会从墙子岭长城入寇,于是下令让驻守这里的边军加强戒备。而且得到了情报的明军还打算调遣兵力来加强墙子岭长城的防御,可惜明军援军还未抵达,清军就已经先到了墙子岭长城。
发现明军早有防备,岳托便下令,以汉八旗军的大炮轰击城墙。
&n
第448章 清军再入寇(中)
岳托的左路大军攻入了墙子岭长城之后,却在密云遭到明军的阻拦,蓟辽总督吴阿衡率领五千余兵马及时赶到密云,加上原本在密云城内的两千守军,共有七千明军在密云城内布防,阻拦清军的进攻。
这一次李宏可不会再去抢什么首登之功,明军明显早有准备,有七千余人守城,而且李宏和李国栋麾下的亲卫军特工也不可能去做出杀害密云守军的事情。所以进攻密云的事情,就交给汉八旗来干。
毕竟岳托的左翼大军只是一支偏师,以三万人马若是在平原上野战,哪怕十万明军都打不过三万清军。可是攻打一座七千人驻守的城池,却也不是一时半载可以攻下来的。
“吴督师,密云小城,根本抵挡不住建奴啊!我们还是赶紧弃城回京师吧!”副将郭云路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清兵,焦急的说道。
“胡说!”吴阿衡怒吼一声,“若是我们走了,建奴岂不是长驱直入今日被围,我等唯有死战不退,以死殉国!”
“吴督师,可是密云城已经被建奴包围了,我们无法出去送信。”总兵鲁宗文道。
吴阿衡大吼道:“立即点燃烽火,向京师报急!”
密云城头点燃了烽烟,数里之外的烽火台见到烽烟,立即也点燃了烽烟。烽烟一级级传递,很快京城德胜门就看到了烽烟。
烽烟的形状都是有含义的,城门官看到烽烟,就明白过来,烽烟是从密云传来的,三万清军已经攻破了墙子岭长城,正在攻打密云!
崇祯皇帝得到消息,焦急道:“速令人撞响景阳钟,紧急朝会!令德胜门骑兵出发,刺探敌情。”
皇帝旨意一下,德胜门的一百余骑兵倾巢而出,直奔昌平与密云方向。清军入关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京畿一带传了开来,一时间人心大乱。
皇极门,京城四品以上文武百官都到了。
崇祯皇帝最信任的还是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杨嗣昌,于是他看着杨嗣昌问道:“杨爱卿,汝有何良策可退建奴”
杨嗣昌是主和派,但他也知道这个时候没办法同清国和谈,几个月前高起潜差遣周元忠去宁远,原本已经得到皇太极的回应,说可以谈。但是在以少詹事黄道周为首的群臣口水之下,优柔寡断的崇祯皇帝最终放弃了和谈,这才引发皇太极勃然大怒,再次发兵入寇大明。
也许皇太极的和谈是缓兵之计,但真的可以和谈,也是给大明争取时间,能减少辽饷,先灭贼寇。等缓过来再来对付清军也还来得及。但是和谈失败了,清军已经即将兵临城下,杨嗣昌自然知道,这时候大明想要谈,皇太极都不会答应。
“陛下,密云乃京城门户,当迅速发兵救援密云!”杨嗣昌道。
这杨嗣昌是和后来的陈诚差不多的人物,战略方面算不错,但是在战术方面就是一个草包。清军以岳托的偏师攻打密云,杨嗣昌果然上了当,把别处的明军都调往密云,结果导致青山口等地防御空袭。
九月二十二日,多尔衮的右路七万大军则直奔青山口,仅仅在一日之内,便攻破青山口长城,也涌入了大明境内。
之所以多尔衮能够如此轻松的攻破青山口长城,就是因为岳托的偏师迷惑了崇祯皇帝,明军主力都被调往密云了,结果青山口只有区区两千明军驻守,根本就无法抵挡住清军的攻击。
赶去增援密云的明军还在半路上,得到青山口失守的消息,明军方寸大乱,不知道该去哪里阻拦清军。有一些明军仍然赶往密云,结果中了岳托的围点打援之计,被歼灭了数千人,其余的明军全部投降。
没有等到援军的密云在清军的猛攻之下终于失守,总督吴阿衡和总兵鲁宗文殉国。
九月二十四日,京师戒严,崇祯皇帝急召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虎大威诸镇兵马入卫。又赐卢象升尚方宝剑,令他星夜来京,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n
第449章 清军再入寇(下)
李宏带着他的土默特部,跟着清军一起入了关。
岳托的清军虽是偏师,却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城略地。李宏是明军的内应,虽然当上了土默特汗,但他极力克制,让自己的麾下尽可能的少造杀孽。早在清军攻破密云的时候,岳托原本打算屠城,因为小小的密云让清军损失不小,而且还损失了一名骑都尉。李宏告诉岳托说,我军攻打大明是为了多劫掠人口,而不是杀人。岳托听从了他的劝告,放弃了屠城。虽然清军放弃了屠城,以劫掠人口为主,
但是当那些清兵把他们认为没用的老人皆尽斩杀的时候,李宏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清兵杀人,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用最快的速度送出情报。李国栋已经暗中让人告诉李宏了,这次岳托已经死定了,李国栋已经给岳托挖好了陷阱。
其实就算没人杀了岳托,李国栋也知道岳托不久于人世。只是他必须尽可能的拿到斩杀岳托的功劳。
此时李国栋已经赶到昌平永安城了,跟随他一起去昌平的,只有韩大山、张炜和唐冲三人,跟出来的一百精锐夜不收都留给了张世文,让他们协助高阳军民守城。
卢象升听说李国栋到了,亲自出城迎接。每一只勤王来临的兵马,卢象升都要亲自迎接,勉励慰问,更不要他一向器重的李国栋了。
很快就见到四人十二马自南而来,四名骑士很快就到了城门口。李国栋远远的见到卢象升,减慢了马速,快到卢象升跟前的时候,翻身下马,大步走到卢象升跟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高声道:“末将襄陵总兵李老二,见过卢督师,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李将军,怎么你们只来了四个人你的军队呢”卢象升见到只来了四人,感觉奇怪。
李国栋回道:“末将轻装先行,大军随后便到。”
“国栋,你来了就好!有你一人,抵得上千军万马啊!”卢象升笑容满面的扶起李国栋,“国栋向来足智多谋,良策层出不穷,百战百胜,乃我大明之福也!”
原本李国栋还以为自己的大军还需要一日才能抵达,谁知道他上午到了昌平,下午何兴就率领三千骑兵、三千骆驼兵火器兵、一百夜不收、五百飞骑炮兵和五百神骑兵赶到了。
“好一支精良的军队啊!”站在城楼上的王朴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一支全骑兵的军队,这在大明并不多见,除了关宁铁骑之外,还没有哪一支明军可以达到这个水准。虽然有一半是骆驼兵,可是在中原骆驼可是稀罕物,李国栋倒好,居然有好几千匹骆驼!再看那些炮兵,每一辆炮车至少都有两匹上好的高头大马牵引,有些重炮甚至用六匹马牵引!更绝的是,炮兵的行动速度居然不比骑马慢!
王朴并不知道,李国栋这些炮车的奥妙所在。车轮上面,覆盖了一层有弹性的物体,那是杜仲胶。在目前还没有橡胶的条件下,李国栋以杜仲胶来取代。虽然杜仲胶的寿命不如橡胶,但可以减少车轮的滚动阻力,减少颠簸。其实这些炮车除了车轮上面覆盖了杜仲胶之外,还安装了最新研制出来的滚动轴承。不过那些滚动轴承不是圆珠式滚动轴承,而是滚柱式的滚动轴承,轴承里面有一个个滚动圆柱,好吧,那其实叫滚针式轴承。
所有站在城楼上的将领看到这支强军,都惊叹不已。见到这支军队的阵容军纪,令人骇然。城楼上诸将对着城下军阵指指点点。即便是天雄军的将领,都羡慕李国栋这支强军的装备和军容。
“七千精兵,抵得上别人的至少五、六万大军啊!”卢象升的督标营将领陈安感叹一声。
“恐怕还不止!”卢象升不知道什么时候上了城楼,“全骑兵,连火器兵也是骑兵,炮兵速度也是飞快,打赢了可以追上建奴骑兵;即便是打输了,建奴骑兵也难以追上他们,这比步兵可是厉害多了!”
 
第450章 攘外安内
多尔衮大军从青山口进入大明之后,连续攻破多座县城,掳得百姓数万人,劫掠粮食牲口不计其数。
此时多尔衮的大军在京城东郊一带劫掠,多尔衮坐在中军大营内,外面不时有满载而归的清军。
“切记,深入大明腹地,唯独不能同流贼接触!”多尔衮脑中回想起临行之前皇太极交代过他们的话。想起这句话,多尔衮佩服皇太极,就是要大清和流贼轮番给大明放血,这样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才会轰然倒下!这次清军入寇,选择的时机非常好,流贼头目高迎祥被杀,张献忠、罗汝才都投降了,只剩下李自成和马守应还在坚持,若是孙传庭再围剿下去,李自成和马守应必然被灭。
大明清理了内乱,就没有后顾之忧,能回过头来权力对付大清了,甚至那些招安的和俘虏的流贼也就能摇身一变,变成明军,投入到对付大清的战场上!
所以皇太极必须救流贼,决不能让大明把流贼给剿灭了。
紫禁城内,崇祯皇帝正召见杨嗣昌。
崇祯皇帝把杨嗣昌砍成是自己的股肽之臣,深具谋国之能,当年他接见杨嗣昌后,一番问答下,出“恨用卿晚”的感慨,当时就任命杨嗣昌为宣大总督,主掌宣大抗虏兼剿灭流贼之事。
杨嗣昌也没让崇祯皇帝失望,首先把被崇祯皇帝丢在塞外不管的李国栋给重用起来,取得了联蒙抗金的胜利,破坏了后金吞并蒙古的战略计划。但是在关键时刻,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去世,不久继母丁氏也跟着去世,杨嗣昌被迫回家守孝。可是不久之后,流贼闯入凤阳,烧毁了凤阳皇陵,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崇祯皇帝决定重新启用杨嗣昌,下旨夺情,把杨嗣昌召来京城,启用为兵部尚书。
对于崇祯皇帝的宠信,杨嗣昌感恩戴德,尽心尽力,在剿灭流贼的战争中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为了剿灭农民军,杨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之网的战略计划,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将流动作战的农民军堵截并包围,然后加以消灭,这个计划取得一定成功。若不是此次在明军剿灭农民军的关键时刻清军入寇,李自成、马守应可能就被剿灭了,已经投降的张献忠、罗汝才等人也没有机会复起,只要李自成和马守应被灭了,张献忠和罗汝才就只能听从朝廷安排,被调去对付清军。
之所以张献忠降而复叛,第一是西北大旱,朝廷没有银子,第二是有李自成和马守应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外因,张献忠和罗汝才也就是失去了降而复叛的条件。
而且张献忠其实也提出过,愿意为朝廷抵达建奴,只是崇祯没有银子,根本就谈不拢。其实李自成也曾提出过,愿意接受朝廷招抚,去对付建奴,但崇祯拉不下面子。
其实在某些方面,弱宋做得反而比大明好,至少在财政方面,宋朝就比大明强得多。每次宋朝有贼寇造反,遇上剿灭不了的,基本上都能用银子来摆平。而大明却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围剿农民军之事颇见成效,崇祯帝对杨因昌更是器重,所提议案,无不许可。今年六月,杨闷昌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于机务,仍掌兵部事,成为明末权倾一时的宰相式人物。他的武陵老家,己称他为“杨阁老”、“杨相”等,可见杨嗣昌的权雄势大。
今年年初,土默特蒙古归降了清国,皇太极又率军亲征喀尔喀蒙古,迫使喀尔喀蒙古投降,额哲带着察哈尔人西逃去了突厥人的地盘,塞北之地已经完全落入清国手里。
面对越来越恶劣的局面,原本是主张联蒙抗金的杨嗣昌,提出了干脆同建奴议和,反对开战。他认为,明军就那么些人,无法同时应对建奴和流贼,若是能先同建奴议和,方可全力以赴剿贼。若是流贼不灭,大明腹背受敌,形势危急。
&nbs
第451章 成国公和京营
清军就在几十里外的通州劫掠,每日哨骑不断送回军情,可是装备精良的京营却不要说出战了,就连守在京城都惶惶不可终日,每日都有大量营兵逃亡。
李国栋知道,装备精良的京营只不过是银样镴枪头,外表光鲜,事实上已经烂到根子里去了。京营从军官到士兵都是从明成祖时期开始世世代代世袭下来的世袭兵,其中很多军官都是勋贵子弟,那些勋贵子弟,平日里只知道提着鸟笼逛街,逛青楼,让他们上战场打仗,跑得比谁都快。主将和军官都烂了,更不要说那些世袭了两百多年下来的兵了。
后来李自成攻到京城,因为勤王大军没来,无论是吴三桂还是刘泽清,都没来勤王。但是京城雄伟的城墙,也不是流贼能攻破的。可是京营兵烂到极点,未经战斗,闻炮声即溃败而归,导致李自成进了京城,崇祯去找了歪脖树。
见到李国栋的七千人马骆驼抵达,京营大军就像是见到了主心骨,纷纷要求李国栋去前面驱散清军。
就在此时,前面过来一名看起来威风凛凛的白袍小将,骑着一匹纯白的战马,全身白盔白甲,头戴凤翅盔,盔顶的缨也是白色的,手中提着一杆白蜡杆白缨长枪,看起来似乎有几分常山赵子龙的模样。
“大胆!见到成国公还不下跪!”前面有几名开路的家丁冲着李国栋大吼道。
李国栋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末将镇国将军李老二,见过成国公!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成国公,边上朱纯臣,乃末代成国公,后来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京时,崇祯下诏令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谁知道崇祯皇帝寄以厚望的朱纯臣转眼便打开了齐化门,迎接李自成的王师进京,坑死了崇祯皇帝。之后又与陈演上表劝进,劝李自成登基为帝,想要在新朝谋求荣华富贵。谁知道李自成痛恨叛臣,又想要拷问出勋贵的银子,于是朱纯臣就被抄了家,被李自成宰了。
李国栋当然知道,这个成国公绝对的是银样镴枪头,外表模仿赵子龙,其实却是一个草包。
“这位将军,有哨骑回报,鞑子把高庄劫掠了。还望将军能前往高庄驱逐鞑子。”朱纯臣上前道。
“回国公,驱逐建奴,为国效力,乃我大明将士职责所在!”李国栋拱了一下手,掷地有声道。
朱纯臣见这李国栋兵强马壮,牲口众多,有几分羡慕:“李将军带的好兵啊!”
“末将的兵都是尸山血海中杀出的,自然精锐!”
“那就有劳将军了,速去高庄,驱逐建奴!”
“末将告辞!”李国栋纵身上马,回身拱了一下手。
李国栋的七千人马抵达高庄,这一带都是平原,河渠众多,土地肥沃,本是京畿附近村镇密布之所。可是如今,周边村落不是仍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便是残留轻烟的残垣断壁,幸存的百姓,只是扶老携幼的逃入京城之内,一边回望家园大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