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唐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无尚随风

    李隆基把颜仲修做的序看完,知道了这词是谁做的,同时也知道这书是谁所写了,虽然有点印象,但他还是问道:“李佑,为何朕觉得有些印象,却想不起此人是谁呢”

    这话一出,高力士算是明白了,看样子杨思勖是打算在有生之年培养一个栋梁之才出来,随后便听杨思勖说道:“陛下,李佑乃是扬州李家庄之人,宫中所用之物,他家的可不少。”

    这么一说,李隆基算是想起来了,一扶额头,便笑着说道:“朕还真是把他忘了,能让老将军你另眼相看的人可没几个,看来老将军是真的喜爱这小子呀。好,此子能做出这么一首佳作出来,难得,实是难得呀,只怕朝中也没有几个博士能做出这样一篇佳作出来吧,嘶...此子今年多大了”

    说道后头,李隆基这才想起来,李佑这小子确实是个小子,当初好像才十岁,现在三年过去,也就是说这小子如今才十三岁。这个年纪竟然能写出这样的一首词来,要不是颜仲修做序,他绝对不会相信这首词是出自李佑之手。原来就只知道李佑有军事方面的才能,可现在再来看,在文事一道,恐怕也是个大才,如今才十三岁,真要到了二十岁成年,还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呢。

    “回陛下,李佑今年应当是十三岁了。”

    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此子乃不可多得之人才,既然他文武双全,那朕便再给他个文职散官,力士,代朕拟旨,擢升李佑为朝请郎。”

    朝请郎虽然是散官,但这可是正七品上的一个官职,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县城的县令了,高力士正准备下笔拟旨,李隆基又说道:“既然这小子文官给了正七品上,干脆武散官也一并给了,再升李佑武职散官为致果校尉。”

    既然皇帝开了口,那这事就只能照办,十三岁便已经是文武两个正七品上同阶官职了。别看在朝中这些官员眼中,这个官职不显眼,但这已经是很多人为之奋斗一辈子都不见得能得到的一个官职了。而这个官职仅仅是杨思勖拿来的一套书换来的,可见朝中有人好做官这话是绝对有道理的。

    等到杨思勖离开,李隆基便真的看起了书来,到了中午时,他还在看着书,忍了好几次,高力士都想叫李隆基用膳,见他用心,也就没敢打扰,直到后头李隆基要茶水时,高力士才找到机会。

    “陛下,午时已过了两刻,该用膳了。等陛下用过膳之后,再来细细品读也不迟。”

    他这么一说,李隆基还真是觉得有些饿了,也是摇头轻叹道:“此书若非是颜夫子所推荐,朕是当真不敢相信这是李佑所做之书,确实是精彩。好,传膳,吃过饭,朕再接着看。”

    也的确是如今可读的小说类的书太少了,加上李佑的书是断了句的,读起来真的是种享受,毫不费力,可以快速的阅览,这可是又让李隆基对李佑这小子更加高看了一眼,就这小小的标点,便解决了大事。

    用过午膳之后,内侍泡了一杯清茶过来,喝了一口后,李隆基把茶水放到了一边,刚拿起书,便对高力士问道:“大将军你所看是哪一本哪一章呀”

    高力士先是一愣,随后便说道:“老奴只看了第四本,第五本也就看到开头一章,七星坛诸葛祭风




097 榜上有名1
    “陛下,老奴这便拟旨。”高力士说完便到一旁去拟旨了。

    李隆基抚须颔首道:“朕真的希望这小子能让朕再次惊讶一回。”

    对于李佑新得到的这个团练使职位,说白了那就是一支民兵的军士长官。在军制中把这样的军士称为土团兵或者是团结兵。

    一般来说,团结兵主要由地方政府征发入军,不登记入正规军的军籍,服役期间才派发军粮,干的是协助地方官兵在境内防守或配合作战的事,由于不能长期脱离生产,有任务才会零时集结,一但军事任务结束之后,便随即解散回乡。

    严格意义上来说,土团兵是属于折冲府下属的辅助军队,还是归地方辖制,可如今的这道圣旨旨意全变了样,这就是中央辖制的一支民兵武装,地位可就高了不止一两级了,这基本都快等同于禁军了。

    高力士把圣旨拟完,给了李隆基,看了后,李隆基笑了笑,发问道:“大将军以为他能多久练好这兵。”

    “陛下,老奴以为,两年定可,毕竟这土团兵还要务农,短期可成不了事。”

    “哈哈哈,大将军倒是对他爱护,好,就定两年。”

    次日,旨意便快马送往扬州了,而今天,也是放榜的日子。

    客栈里,苏洋的房间内,秦风几人都有些紧张,倒是苏洋笑着说道:“若是你们紧张于此,大可我帮你们去看。”

    “这是哪的话,难不成我等还不敢去看看,我是担忧前日之事,真要是崔慎与我们过不去,那这榜可上不了。”

    秦风把所想说了出来,他确实是担心这个,才显得有些紧张,真要说他们几个能不能上榜,他们都还是有些信心的。

    苏洋转头看了看高怀亮,又看了看其余几人,见他们都有些紧张,这才笑着说道:“你们大可安心,昨日我不是去拜访了韦员外郎和杜中监吗,他们皆明言,此番已和崔慎妥协,他崔氏断不敢除去你等的名字,你们大可安心。”

    “苏洋,为何你昨日回来却不言明,非看到我等忧心你才肯说呀!”高怀亮可真有些不满意了。

    “谁知晓你们对此事如此担忧呀,往后还是多把少主的话记在心里,便不会生出事来了,此番能如此解决,那是咱们的运气。”

    秦风也是叹气道:“唉!少主说官场不易,万不可招惹显贵,看来确实不假,我已经有些后悔了。原先还想着,若是为官,定当为百姓谋福,可如今来看,只是这官场之上的应对,就将使我心力交瘁呀。”

    “呵呵,所以,我等还得跟少主多学学才是,好了,如今的大事就是去看看你们到底会是排多少名。”

    苏洋说完,几人也是没在多议论,大致收拾了一下便出门了。

    今科放榜依旧设在了朱雀门前,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就连维持秩序的金吾卫也是来了数百人。这里自然是有人落魄有人高兴,什么状态的人都能看得到。

    有没上榜的人放声嚎哭的,有瘫坐地上喃喃自语的,也有极为洒脱豪言再战的。高中的有喜极而泣的,有奔走相告的,自然也有放声大笑的,可谓是一榜看尽人生百态。

    一个中榜的青年人放声道:“我中啦,哈哈哈,我中了,齐兄,高兄,我中了,走,今日平康坊一醉。”

    另一帮人中的一人在看到自己名字时,同样大喜,也是说道:“中了,中了,我中了,林兄,赵兄



099 ‘流放’
    入夜,南熏殿,李隆基洗漱完后,武惠妃还以为他要入寝,结果,他却跑去一旁的桌上看起了奏章。

    武惠妃抬起玉手,拉开了纱帐,有些不满道:“三郎,为何这般晚了还要批阅,此事不该是张相他们来做吗为何凡事都要推到陛下这来,他们如此懈怠,真该罚。”

    “爱妃,他们也不可把事全都做了,总有些不决之事需朕来处理,他们如今也忙,事可不少呀。”

    武惠妃莞尔一笑道:“三郎何不再加一人入相,辅助张相。”

    她这次的枕边风吹的还算不错,李隆基还真有些动心了,李隆基之所以准备马上要巡幸洛阳,并非他喜欢折腾,也不是他喜欢洛阳,而是不得不去,因为长安的粮食供应不足。

    长安虽地处关中腹地,但这里粮食产量并不高,由于长安人口太多,一直需要从洛阳转运大量粮食进行补充,这个代价可是非常高昂的,为了降低长安粮食的压力,李隆基也就只能经常带领文武百官由长安迁移到洛阳去行政。

    粮食转运的难题,如今由左相裴耀卿在主持,他可是在大规模整合,根本就无暇他顾,右相张九龄也是一大堆的事,所以这才有了李隆基到现在都还在处置堆积的奏章,前几天他可是在看书,现在书看完了,正事也该做了。

    一听到武惠妃这话,他也是说道:“爱妃此言在理,若是再加一人辅助张相,朕便轻松了。可这人选,并非一时半会可敲定呀。真若是随意找一人上位,只怕还会误事。”

    下了床,武惠妃来到李隆基身后,怀抱住了他,在他耳旁轻言道:“臣妾觉得李林甫堪用。”

    为了武惠妃这么一句话,李林甫可是这一年多不断得在向她大表忠心,他的忠心一而再再而三的表过之后,武惠妃还真把李林甫认做了自己人,要不然她又怎么会帮他吹这枕边风呢。

    如今的李隆基已经四十九岁了,随着岁月的变化,他也是在悄然改变。刚刚登基时的李隆基,励精图治,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从不懈怠朝政,而现在的他,已经有些疲倦了,毕竟他已经做了二十年的皇帝了,一直紧绷着,约束自己的**,也是件很痛苦的事,要不然,他也不会罢了韩休的相,李隆基这些悄然的变化,武惠妃这个亲近之人自然是察觉到了,要不然,她也不会多言。

    李隆基听完武惠妃的话,在脑海中略微思索了一番,一直以来,他对李林甫的印象还算不错,而且当初左相韩休还推荐过他,或许,他是个可用之人。

    “嗯,那好,那就让李林甫入相吧。”

    这事可就真这么定了下来,三天后,李林甫便成了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由他和裴耀卿搭班共同辅助张九龄,因为李林甫是后来的,因此算做是第三宰相,但这还是让他欣喜若狂,望眼欲穿这么多年,他李林甫总算是如愿以偿了。

    有人得意,肯定就有人失意,失意的人便是秦风和高怀亮两人。吏部选试,他们有人提点,又有准备,加上原本他们就不差,自然是顺利过关,至于苏洋,那更是没话说,妥妥的轻松过关,可关是过了,但接下的任职可就不妙了。

    苏洋留京任职,可他的官职最为奇特,吏部直接给了个正八品上,监察御史。按理说,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情况,因为苏洋只是新晋的官员,还得慢慢学,就没有这样给官职的,还给的是监察御史。

    &nbs



100 巡幸洛阳
    开元二十三年四月十四,今天一大早,洛阳城内右金吾卫军营便奔出了一营千名士卒,在一位将军的率领下迅速朝着洛阳的主要街道前进。城内早起的老百姓看见这一幕,依旧该干啥干啥,没有丝毫动容,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了一般。可是如果把士卒肩上扛的大扫把换成平时手中的长枪,估计他们就会有多远躲多远,防止惹祸上身了。

    金吾卫一部分镇守长安,一部分驻守在东都洛阳,洛阳的金吾卫主要负责城内巡逻,守禁,缉捕……不过,有些时候也负责城内主要街道的清扫。而一旦金吾卫出动清扫玄武大街,那必是有皇帝或是皇亲贵戚即将到达洛阳。今天的清扫当然也不例外。

    大清早没过多久,洛阳城内的各级官吏,还有居住在洛阳的皇亲贵戚,就纷纷来到洛阳西城门,按照他们各自的品级和职官高低,依次排列成整齐的队伍,站在城门口,静静的眺望着远方,准备迎接来人。

    没过两柱香的时间,众人便看到远处官道上荡起阵阵烟尘,可以看到的是,一支长长的队伍正在朝着洛阳城挺进,好像一条长长的巨龙在张牙舞爪一般。

    一盏茶的功夫,先导仪卫就到了众人的跟前,左右两队身着明光甲,手持长枪,腰挎朴刀,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兵从众人面前呼啸而过。他们后面跟着的是五行步甲队列,甲士们迈着大步走进了城门,他们这步骑两队是开路的仪卫,职责是清道,为整个队伍引导路线。

    接着,十面大龙旗分两列一飘而过,处处彰显了这是皇家的队仪,也揭示了贵人的身份。龙旗后则是皇家专用的仪仗车队,其中包括了指南车,记里鼓车,鸾旗车,辟恶车等。中间仪仗队的前导是由十排分别手执横刀,弓箭,相隔排列的骑兵组成的卫队。

    尾随其后的是一支庞大的鼓乐队伍,乐队前有两名鼓吹令负责指挥演奏,乐队的乐器以各种鼓为主,还有吹奏乐器笛,箫,笳等以及金钲等打击乐器,整支乐队超过三百人,可谓是壮观无比。

    而在乐队之后,还有由各种幡,幢,旌旗等组成的旗阵,在这支旗阵队伍中间,还夹杂着手持兵器的骑兵和步甲兵。

    到了最后,才是正主乘坐的辇车龙驾,辇车周围四名宫女,四名太监分列左右,十几名将士在周围警戒。辇车车驾是整支仪仗队的核心,因此警卫也是极其森严的。

    辇车后面还跟着五百多名军士,这些军士均是头戴兜鍪,身着铠甲,背负弓箭,手持刀盾,齐步行进,端的是秩序井然。

    辇车缓缓停在众人眼前,众人齐齐跪倒,呼道:“臣等叩迎圣驾,吾皇万岁,万万岁。惠妃娘娘,千岁,千千岁!”

    武惠妃一只洁白的玉手掀开金丝镶边的车帘,显露出她那张圆润如玉,艳美精致的俏脸来。而后对身旁的李隆基朱唇轻启道:“三郎是否下辇接见臣下”

    握着一只玉手的李隆基笑颜道:“他们已来此接驾,还是得见见,你随朕一起吧。”

    武惠妃在侍女的搀扶下,慢慢走下辇车,随着李隆基一起来到众官面前,李隆基看了看臣下与百姓,对着众人道:“都起来吧。”

    众人闻声而起之时,武惠妃笑着环顾四周,除了那些官员贵戚们外,他们



101 商议1
    高怀亮和秦风先回了扬州,给夫人李瑶报了喜之后,只歇了一天便又匆匆赶往了岭南珠海园。

    四月到底,他俩到了岭南,可让他俩有些郁闷的是,李佑自从上回出发去了流求就没再返回过珠海园。

    庄园,南宮逸所住小院的前厅里,洪武和南宮逸在听完两人的话后,也是有些惊讶,洪武只知道驩州很远,惊讶于他们俩被放到那么远去做官,而南宮逸则是惊讶于这两人就跑去考个试都能惹上麻烦,虽然南宮逸不知道详情,但他已经猜出来了。

    “你们二人可是得罪了人,才被下放到驩州”南宮逸直言问了出来。

    洪武倒是没想过这个,他本就不是对这些有了解的人,一听这话,他便看向了秦风和高怀亮两人。

    高怀亮无奈的说道:“南宫先生,您说的没错,我们得罪了朝中的权贵,这才被下放到了这么远的地方,而且调令上还让我俩两月之内上任,如今更是已经过去一月,不见少主,我二人这心里可没底呀。”

    “你们可知驩州历来不安稳,让你们去驩州,这可是打算要了你们的命,你们决不能就此前去,一切等到阿郎回来再说。”

    秦风一听这话,便极为郁闷道:“南宫先生,我两倒是想等少主,可少主何时回来又没准信,而我俩这时间又紧,这可该当如何若是误了期限,这又会被记上一笔,只怕又会被人拿捏。”

    南宮逸此时面带戏谑的笑道:“呵呵,你倒是知道呀,可你又想过没有,驩州可非是善地,就凭你独身前往,又能有何作为,说的难听点,只怕你连他们说话都听不明白吧,还上任。驩州距离长安数千里,本叫你俩两月到任就已经很是苛责了,你们即便晚去,顶多在州府录上一笔,按照常理至少是三月时间到任,你们就按这个时间办就可以了。”

    南宮逸这么一通说下来,也是让两人稍稍冷静了点,就像南宮逸刚才说的,说不一定,还真是连话都不一定能听得懂,这要是为了赶时间跑去,那可有得受。

    这时,高怀亮说道:“南宫先生,即便我两晚去,但少主何时归来,这也是未知呀,我们就在此等待,也并非是好办法。到时,若还不见少主归来,我两还不是得独身前往呀。”

    南宮逸指了指两人,摇头道:“你们呐,太年轻了,想想阿郎为何让你们去读书,除了徐仲鸣这位先生外,还特意给你们找了四位先生,专攻经史,诗词,策论等,为的就是让你们高中之后得以授官,若是下放地方,阿郎才可帮你们更进一步,而你们若是真可做到辖制地方,这对李家的生意是大有好处的。

    若真不见阿郎,难道你们就这么前去冒险,真要是出个意外,你们觉得对得起阿郎这几年对你们的栽培吗记着,你们的官身比你们的命更值钱,反之,你们的命保住了,这来之不易的官身才可保住。遇事莫要慌张,凡事多找退路,路多了,这如何走自然也就从容了,像你们现在这般,只怕心里就一条路吧。”
1...2021222324...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