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似乎就这样被隔离在了剧组欢乐氛围之外。
这非常非常不适合东尼难道不是只有文艺青年才会顾影自怜吗?难道东尼不应该举起拳头争取自己的关注吗?
但现实情况却不同,有些时候有些场合,不是自己挺身而出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东尼知道现在就是如此,所以,与其等着自己爆发,不如到旁边冷静冷静,他可不希望自己如同绿巨人浩克一般毁掉一起。
剧组依旧在欢笑着,只有一个人注意到了东尼的异常:文-姜。
虽然文-姜也想要无视,他根本就不想过问,但整个剧组就只有他们两个华夏脸孔,他们之间没有互相照顾的话,那么拍摄工作只会更加困难;于是,他长长吐出一口气,无可奈何地摇晃着脚步朝着东尼走了过去。
东尼注意到了文-姜,抬头瞥了一眼,不屑地“哼”了一声。他还以为对方是过来嘲笑自己的,但并不是。
“你知道子怡为什么没有在好莱坞继续发展下去吗?”文-姜的话语让东尼顿了顿,随即就明白了过来。
人人都渴望在好莱坞发展,那是世界的电影中心;但现实是,不是人人都能够站稳脚跟的,原因无疑是错综复杂,但其中一点就是心态。
子怡-章当年凭借着“卧虎藏龙”名扬全球,这为她在好莱坞赢得了一席之地,虽然她不能算是一举跻身巨星,但作品资源也必须无数亚裔演员好了许多许多,先后出演了多部国际合作作品后,她遇到了“艺伎回忆录”,凭借着这部作品,她连续赢得了金球奖、英国学院奖、美国演员工会奖等重镇的最佳女主角提名,整体声势远超了同剧的巩/俐,差一点点就将入围奥斯卡提名
但就如同今年的詹妮弗-安妮斯顿一般,最后时刻惨遭逆转,遗憾地与历史擦肩而过。
在那之后,她就渐渐离开了好莱坞,安心在华夏发展。
原因?
不是因为没有资源,虽然“艺伎回忆录”没有能够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但她的资源其实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而是因为心态
在好莱坞,她是处于上升期的新人,她必须不断看别人脸色,就好像新人一般从底层开始,曾经在华夏经历的一切又必须重来一次;更重要的是,彼时,通过“十面埋伏”、“2046”等作品,她在华夏都是与顶尖制作团队合作,堪称顶级巨星待遇,前往好莱坞之后却必须褪去所有光环,根本没有人在乎她到底是谁,这种心理落差,无疑是严峻考验。
那么,到底是在好莱坞辛辛苦苦打拼,结果却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丢掉了志在必得的奥斯卡提名;还是返回华夏继续做自己的顶级巨星,享受无数光环掌声的拥抱与环绕?这似乎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更不要说什么语言、文化、饮食以及生活环境等等的差别了。
如此状态足足延续了将近八年,她几乎没有代表作可言,一直到“一代宗师”的再次崛起,随后她又赢得了二次进军好莱坞的机会,但此时她已经结婚生子,心态平稳,更多是以一种可有可无的打酱油状态参与到好莱坞爆米花商业大片的演出之中,“科洛弗悖论”、“哥斯拉2”等等。
现在,东尼和文-姜其实也面对着相似的局面。
文-姜仅仅点到为止的一句,紧接着就看到东尼那犀利而凶狠的眼神,似乎内心深处的伤口被戳中了。
文-姜连忙后退了两步,举起双手表示自己的无辜,“想要撒火,朝着目标去;不要牵扯我这个无辜老百姓呀。”那油腔滑调的语气不仅没有让东尼平复下来,反而更加沸腾了,这让文-姜砸吧砸吧了嘴角。
“我此前就和你说过了,在这里,我们就是两个无关紧要的人物,老板为了华夏市场安插进来的功能角色,剧本能够给我们发挥空间,这已经是额外惊喜了;而那位才是真正的大佬,我们的心态需要……诶,诶诶……我不说了还不行吗?我现在就走,您老就在这儿继续沉思,就好像那什么思想者一样。”
话语还没有说完,文-姜就注意到东尼眼神里的火焰,他机敏地闭上了嘴巴,毫不犹豫地就转身离开了。
东尼独自一人站在了原地,想了想,终究还是没有办法宣泄自己的情绪,抬手就朝着旁边的椰树干狠狠击打了一拳,扎实厚重的力量让椰树微微颤抖起来,发出了一阵微微的声响,肉眼可以感受到那股强大的冲击力,实实在在地传达出东尼内心的烦闷与错杂。
那么蓝礼呢?
“……?”蓝礼与汤姆拥抱了一下,表示感谢,而后左右寻找了一下,却没有看到东尼的身影,隐隐就察觉到了异常,虽然满头都是问号,但他也没有表述出来如果对方是故意躲藏起来而不希望被找到呢?
准确来说,蓝礼无法体会也无法理解东尼的心情:
一方面是他始终不曾经历过如此状况,他也不确定那种滋味到底如何;另一方面则是他不在乎,无论是此前在爱尔兰拍摄“龙虾”,还是现在在马尔代夫拍摄“侠盗一号”,世界总是有一个角落不知道他是谁、不在乎他是谁,但他的演员身份却不会改变,这才是最重要的。
心态的不同、位置和目的的不同,往往会在同一件事上引申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就好像蓝礼和东尼现在这样。
因此,蓝礼的雷达判断难得一见地出现了偏差,“难道是因为我指手画脚太多了?果然,龙套还是不应该抢戏。”
蓝礼暂时收回了注意力,晚些时候,他专程找到了东尼,感谢东尼的配合与理解,“满足了我扮演暴风兵的梦想。”不是道歉,而是感谢,蓝礼以稍稍不同的方式向东尼传达了自己的真诚,谢谢对方的配合。
东尼显然没有预料到如此状况,他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只是生涩而客套地与蓝礼寒暄了两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事情也就到此一段落。
“侠盗一号”的拍摄依旧在顺利进行着,蓝礼临时客串暴风兵的小插曲,也仅仅只是剧组欢乐日常里的一幕而已。
蓝礼没有能够察觉到异常,而东尼则深深埋藏了自己的思绪没有表露出来,文-姜依旧是没心没肺的旁观者。
侧面也再次证实了一个道理,不同位置的不同心态,永远都没有人能够预测,想法到底会如何发展。
马尔代夫的拍摄日常还是受到了一些干扰不是来自工作人员,而是大自然,突如其来的暴雨总是让剧组束手无策,有时候可能所有人都已经准备就绪,正准备开拍,但毫无预警的倾盆大雨就让一整天的拍摄计划彻底泡汤。
问题就在这里,剧组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这里慢慢等候消耗着,撇开实景拍摄的每一天都在消耗巨额费用不说从场地到人员再到器材全部都是如此,单单说整部电影的拍摄进度,因为后期还有庞大的特效工作需要完成,如果加里斯想要按照凯瑟琳-肯尼迪的计划完成拍摄,那么他们就必须加快速度了。
而雪上加霜的意外状况就是,蓝礼和菲丽希缇必须赶往洛杉矶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才行,他们的档期早在进入剧组之前就已经安排妥当了,绝对不能打断否则卢卡斯影业就要支付蓝礼巨额的赔偿金。
虽然杰森-麦克盖特林也知道,天气不是加里斯可以控制的,但他还是不得不朝着加里斯持续不断地施压,希望剧组的拍摄进度能够跟上,他可不想面对凯瑟琳-肯尼迪的怒火,就好像甘道夫面对巨魔一般。
经过商议和讨论,最后加里斯临场做出了调整,率先拍摄蓝礼与菲丽希缇的戏份,让两位演员可以前往洛杉矶,然后其他演员和剧组留在马尔代夫,继续完成后续拍摄;但如果天气还是没有好转的话,他们就离开马尔代夫,返回松林拍摄基地,在那里搭建场地,完成所有拍摄他们总是可以想出解决办法的。
但即使如此,剧组也只能等待着老天爷的脸色,默默祈祷着天气能够好转。
对于演员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他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状态,天气转好,就立刻登场,天气糟糕,也不能离开,随时都处于待机状态,结果就是全剧演员们都聚集在一起玩扑克,就连蓝礼也不例外
剧本反反复复都已经被翻出毛边了,但天气不好就是不好,拍摄终究无法进行,于是蓝礼也就拿着一份报纸玩填字游戏,旁边就是其他演员们打扑克的景象。
等待了又等待,终于天空放晴了,整个剧组甚至来不及欢呼,就已经集体出动,如同战场一般投入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布置,期待着拍摄能够顺利完成。
2313 旧日重现
天空放晴了,剧组上上下下都正在忙碌着,蓝礼和菲丽希缇也不例外,他们准备拍摄自己在马尔代夫的最后一场戏份,同时也是卡西安和琴-厄索的结局
两人联手窃取了死星的制作图纸并且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把资料传送到星球之外的战舰上,但他们却已经错过了离开基地的时机,因为帝国已经派出了军队,以黑武士为首,包围了整个行星基地;然后,黑武士下达命令,为了阻止图纸被泄露,直接毁灭整个行星,于是,停留在基地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人可以活着离开。
这也意味着,窃取图纸的整个反抗军小队,全军覆没。
考虑到电影的全局和节奏,加里斯不打算用分镜头一一交代所有人在面临死亡时的反应,制造出迈克尔-贝式的慢镜头悲壮,而是把镜头对准卡西安和琴-厄索两个人,由他们来承担起整个结局的重量,悲壮而惨烈。
无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戏,也是整个故事情绪升华的一场戏,整个剧组之中还有谁能够比蓝礼、菲丽希缇更加适合呢?
对于这场戏,即使是蓝礼也不敢掉以轻心,表演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举重若轻”就如同“星际穿越”的最后一幕,必须呈现出角色与故事的深度,又不能发力过猛而显得刻意煽情,这份尺度的拿捏无疑是整场戏的核心。
此前在“星际穿越”之中,那是蓝礼一个人的演出,分寸由自己掌控,细细琢磨之中寻找到了正确的表演轨道;而现在则是对手戏,他需要与菲丽希缇配合,双方的契合也就超越了个人的突出,他们之间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节奏与轨道才行。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难题,磨合与练习就好,两位演员都是身经百战,不至于为难;但糟糕的天气却成为了未知因素,持续不断地冒头捣乱,间或地打断节奏,如同小孩子脾气一般让人捉摸不透,结果就是节奏忽快忽慢,根本无从找到正确方向,即使经验丰富如蓝礼,也难免受到干扰,无法进入状态。
面对天气的调皮捣蛋,蓝礼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地苦笑,这就是实地拍摄必须面临的困境之一。
不过,蓝礼与菲丽希缇也根据情况做出了相对应的调整,充分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彩排,在镜头之外寻找到最适合彼此的节奏,把电影当做舞台剧,利用反反复复的连续寻找到最佳状态,然后登上“镜头”的舞台,一气呵成地完成表演,希望在天气的破坏到来之前,能够完成拍摄。
按照加里斯的构想,最后一场戏无疑是情感的升华与爆发,他期待着卡西安和琴-厄索之间的化学反应能够在收官时刻爆发出来,进而把个人情感的渺小放置在拯救星系的伟业面前却不是为了“贬低”个人情感,而是让人们真正意识到,那些推动历史进程的伟业背后,全部都是由一个个独立个体组成的,正是得益于那些“渺小”的存在,才拥有了“伟大”的诞生。
显然,加里斯对这场戏的期许非常高,但他对表演的理解却远远不够到位,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直白的。
在加里斯的蓝图里,身受重伤的两个人来到了沙滩之上,目睹着帝国战舰毁灭星球的那一次恢弘爆炸,他们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琴-厄索主动握住了卡西安的手,然后卡西安拥抱住了琴-厄索,迎接毁灭的结局,镜头最后定格在琴-厄索饱含泪水的眼神之上。
但蓝礼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整场戏的脉络与思路是正确的,但执行方式却只是停留在了表面,更多是呈现出了卡西安与琴-厄索的情感交融从敌对到并肩再到知心,两个人终于敞开心扉,以一个拥抱来接纳对方,同时也拥抱死亡,那么,加里斯的构想就只是停留在了这里,根本无法进一步升华到“个人与集体”的层面。
牵手。拥抱。
如此的动作包含了太多个人信息,更多展现出了个人的情绪,而剥离了卡西安与琴-厄索反抗军的身份,也就剥离了如此牺牲的背后意义。
直白一点解释就是:这可以看做是卡西安与琴-厄索爱情的迸发与毁灭,却无法感受到整个反抗军小队为之牺牲的悲壮。
蓝礼反对如此诠释方式,他不认为这是打开最后一场戏的正确方式,卡西安和琴-厄索之间的情感类似于爱情却高于爱情,仅仅用“爱情”来束缚这段关系,无疑是肤浅而粗暴的,那应该是一种凌驾于人类基本情感之上的“love”:
对自己家人朋友和爱人、对自己所热爱的这片土地和世界,对自己坚定不移拥护追随的信仰与梦想。
这是一种“大爱”。
如果仅仅只是落于卡西安和琴-厄索的肩头,那么对整个反抗军小队、对于整部电影、对于他们牺牲自己而奋斗的事业,这都是一种忽略和轻视;正如加里斯的构想一般,这一场戏寄托了更加沉重也更加深刻的意义,只是,问题就在于,加里斯不知道应该如何阐述又如何陈述,如何将想法演变成为镜头。
如果通过文字,可以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来;但通过镜头,导演与演员应该如何合作,呈现出那份伟大与恢弘呢?
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来源:有些导演,可能选择旁白的方式,笨拙而直白地阐述出来,将自己的理念灌输给观众;但有些导演,则选择镜头来讲述自己的理念,那些光线、构图、视角与演员的表演融合在一起,细细讲述那些隐藏在深处的涌动暗潮,将反思的空间留给观众,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做法。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这是一部商业电影,加里斯不可能如同泰伦斯-马利克一般一点一点地细细雕琢镜头,甚至不可能花费太多时间在情感的叙述呈现上,否则就将陷入煽情的窠臼迈克尔-贝就是不好的示范。
分寸,尺度,分量,这就是加里斯诸多想法之上的枷锁,这也使得他束手束脚起来,最终构想出来的画面和表演也就被蓝礼否定了。
那么,蓝礼又有什么想法呢?
这无疑是一个难题。
“地心引力”的结尾给予了蓝礼灵感,在电影的最后,瑞恩-斯通死里逃生,跌落湖水之中,如同回归母体一般,然后一步一步重新摆脱母体,如同猿人进化成为人类一般,再次学习用自己的双腿站立起来,最终顶天立体地依靠双脚直立。
阿方索-卡隆仅仅只用了一个镜头,就将人类与地心引力之间相互依存却又相互排斥的关系呈现出来。
现在,“侠盗一号”是否也可以如此呢?
导演技巧方面,蓝礼无法要求加里斯模仿阿方索也没有必要,但表演方式层面,蓝礼和菲丽希缇却可以借鉴思路,另辟蹊径地寻找到呈现方式,而后,两名演员展开了讨论与排练,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之中吸取经验,试图寻找到更加适合的表演方法,举重若轻地为电影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反反复复的彩排,他们的确找到了一种呈现方式,但讨论仅仅只是讨论,纸上谈兵终究无法真正感受到实际效果,最终还是需要站在“舞台”之上呈现,这才是真正的“闪耀时刻”
看看加里斯的镜头到底能够捕捉到什么内容,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还是说……蓝礼的想法也终究只是眼高手低?
等待了又等待,机会终于再次来临。
“你看起来非常享受。”菲丽希缇可以感受到蓝礼那跃跃欲试的激动和雀跃,在眉宇之间渗透了出来。
其实,他们应该紧张才对,因为天气窗口非常小随时可能再次降临的暴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加里斯希望抓住夕阳的时刻,利用夕阳来模拟出爆炸效果,然后从夕阳过渡到行星爆炸的蘑菇云,在星球毁灭的时刻勾勒出一抹悲壮的美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