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吼吼吼,将军!将军!霍特,加油,反击!吹响反击号角!”
“蓝礼回归!蓝礼强势凯旋归来!”
“哇哦哇哦哇哦!”
霍特-麦克卡兰尼看着眼前的蓝礼,一口气就不由被噎住,眼睛里写着不满,然后不管不顾地闷声说道,“总之,他也可以喜欢生牛肉,就是如此简单,你必须认同,我们对角色的揣摩也可以跳出套路。”
蓝礼微笑地轻轻颌首,却没有再继续争辩下去:应该表达的观点,他们都已经交流完毕,没有必要再纠缠下去。
霍特的“攻击”就这样被卡在半空中,不上不下,不由闷闷地嘟囔着,“我现在终于知道记者为什么不喜欢你了。”
“争取记者的喜欢,这不是演员的工作,那些网红才需要如此。”卡梅隆瓮声瓮气地为蓝礼做起了辩解,那不紧不慢的话语就好像漫不经心地接过话题一般,然而实际效果却让霍特四面楚歌,陷入困境。
霍特连连摇头,无可奈何地笑了起来。
此时正是中午休息时间,刚刚吃完午餐,演员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摄影棚之外晒太阳。虽然费城经常性下雨,但往往都不是暴雨,小雨过后的晴天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往外走,水洗的天空和干净的空气让整个世界都变得辽阔起来。
因为午餐而聊起了食物话题,又因为食物而料理了“角色喜欢的食物”,不知不觉就在交谈之中来到了这里。
熙熙攘攘的谈话可不仅仅只有蓝礼和霍特参与,其他演员也都在叽叽喳喳地参与讨论——霍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变成全民公敌了,说着说着就演变成为所有人集体攻击他一个,然后,到最后又只剩下一个蓝礼。
这种多边形式谈话,让霍特着实不习惯。
“谁做好享受甜点的准备了?”
远远地,就可以听到工作人员惊喜的欢呼声,然后就可以看到有人一路小跑过来,“安迪前来探班啦。”
在“心灵猎人”剧组,只有一个安迪,那就是安迪-罗杰斯。因为探班频率特别高,而且每次前来探班都是大手笔,甚至有一次让整个剧组都吃上了寿司——在美国,这可不是快餐食品,价格特别昂贵。
特别注意,这是安迪在自掏腰包,而不是蓝礼在背后赞助。
无疑,这也安迪成为了剧组最受欢迎之人,就连蓝礼恐怕都要退居其次。
得知安迪再次前来探班,就连主要演员们都开心起来,“正好可以用得上甜点”、“刚刚还觉得嘴巴有点闲”、“今天不知道又有什么好吃的”,“安迪又来啦”、“开始搓手期待今天的大餐”……
纷纷议论就好像平时被虐待了一般,但与其说是喜欢吃东西,不如说是喜欢集体凑热闹的那种氛围。在这之外,安迪挑选食物的顶级品味,则是锦上添花的额外嘉奖。
鲁妮朝着蓝礼投去视线,用眼神询问到,“你需要吗?”
结果蓝礼也刚好用眼神询问着同样的问题,如此默契让两个人双双轻笑了起来,最后鲁妮主动起身去帮忙,让蓝礼留在了原地。
安迪则一路打着招呼,熟稔地交谈着,最后脚步才来到了蓝礼的身边,笑意满满的视线上下打量了蓝礼一番。
蓝礼摊开双手,坦然地接受打量,“我很好。难道你安插的间谍没有告诉你吗?”
安迪的笑容微微一窒,然后解释道,“她可不是我安插的间谍,我们是消息互通有无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让蓝礼眼底流淌出了笑容。
所谓“间谍”,只是一个玩笑。
其实蓝礼可以察觉到,温迪这个角色对鲁妮来说,并不困难,自“卡罗尔”之后,鲁妮似乎就捅破了窗户纸,整个表演质感提升了一个台阶,那些眼神与表情的细腻变化,完全就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但即使如此,鲁妮也始终坚持在剧组,哪怕是她的戏份并没有那么多,哪怕是她的休息日,她也风雨无阻。
显然,鲁妮是为了蓝礼才接下这部作品的。
不过,鲁妮的表达方式比较特别,她不是时时刻刻跟在蓝礼身边嘘寒问暖,仿佛蓝礼是一个易碎的玻璃娃娃;而是始终坚持与蓝礼讨论艺术,不局限于表演,电影、音乐、诗歌、绘画以及雕像等等,他们之间的讨论总是能够迸发出火花,也总是能够让蓝礼保持兴趣,思绪也就能够专注在剧集之上。
此时,面对安迪的再次来访,蓝礼也只是开了一个玩笑,“我深深地觉得,自己就好像脆弱的玻璃制品,人人都需要小心呵护的对象。”
安迪呵呵地笑了起来,“你是指牧羊女,还是指芭比娃娃?”
如此调侃,让蓝礼欢快地大笑了起来。
但不等谈话继续下去,蓝礼就远远地看到鲁妮和另外一个人并肩而来,走进了视线里。
“达米恩?”蓝礼对着安迪流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站在鲁妮身边的赫然是许久未见的达米恩-查泽雷。
安迪摊开双手,“你应该已经完全忘记,他手头上有一个项目等着你加盟开机吧?这个项目前期筹备时间需要比较长,因为需要彩排与练习,基本可以当作舞台剧项目来准备,所以他需要尽快得到你的肯定。”
蓝礼微微张开嘴巴:他真的完全忘记了。
“我觉得你最近已经走入了正轨,布谷鸟告诉我,你的表演状态似乎完全回来了,所以我就带着达米恩来看看。”安迪再次投来了询问的视线,“所以,你感觉如何?还是说,我们再等一段时间?”
蓝礼眼底的笑容浅浅地泛了起来,并不灿烂,却足够温暖。
他没有回答安迪的问题,而是主动朝着达米恩方向走了过去,“你看起来似乎消瘦许多,最近正在节食吗?”
“是的,奥莉薇娅督促着我节食,不是为了减肥,而是为了健康。”达米恩的笑容依旧带着熟悉的羞涩,即使“爆裂鼓手”为他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他也依旧保持着习惯性的谦虚和低调,没有太多变化。
“……这是好事。”蓝礼没有询问,只是抿了抿嘴角,轻轻颌首表示赞赏。
奥莉薇娅,这是一个新出现的名字。
不应该忘记的是,“爆裂鼓手”拍摄期间,达米恩的婚姻触礁,最终遗憾地以离婚收场,这也使得他对梦想产生了诸多困惑与质疑,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以至于“爆裂鼓手”的拍摄都受到影响。
现在,达米恩的神情与姿态都变得不同起来,整个人的气质由内而外地明亮起来。
不过,蓝礼没有过问达米恩的私事,“也许,你可以尝试看看在费城奔跑,追随洛奇的脚步。”
提起电影,达米恩的眼神亮了起来,“我也正在思考着呢。虽然跑步不是我所擅长的事情,但至少我可以走走看最后的台阶。”
眼看着讨论就要偏离主题,而且短时间之内无法停止下来——他们的午休时间并不长,蓝礼连忙制止了达米恩,重新回到了正题,“关于费城的故事,我们还有很多时间慢慢闲聊,但这应该不是你专程前来的目的吧?”
说话间,蓝礼视线余光朝着鲁妮投射过去,似乎正在说:布谷鸟,布谷布谷。
鲁妮不由轻声笑了起来。
达米恩没有察觉到蓝礼和鲁妮的视线交流,连声发出了感叹,“对,对对,我是专程过来和你讨论项目的,还记得我之前和你提起的那个项目吗?其实在’爆裂鼓手’拍摄之前,我就已经有了一个模糊想法,然后慢慢地调整想法,剧本和拍摄概念都已经确定了下来,现在已经可以进入选角,准备彩排。”
蓝礼轻轻抬起下颌,眼神朝着后方示意了一下,然后就引领着达米恩朝着摄影棚的空旷场地走了过去。
“原本的构思是放在纽约,但后来觉得,其实放在洛杉矶更加适合,整个梦境的感觉,因为好莱坞就是美国之梦的经典代表;而且,加州的阳光也能够与故事形成一个反差——对了,我希望拍摄一个充满遗憾的故事,如果选择纽约,这里的阴霾与沉闷就太过顺理成章,反而是没有梦境破灭的感觉。”
“我正在准备的是一部歌舞电影,你看过’瑟堡的雨伞’吗?当初就是这部作品打开了我通往电影世界的大门,我一直都希望能够拍摄一部歌舞电影,这曾经就是我对电影的全部理解,所以我最开始创作的就是这个剧本。现在终于能够投入拍摄了!老实说,我现在就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2464 爱乐之城
2016年上映的“爱乐之城”,无疑是蓝礼最为喜欢的电影之一。
这部作品讲述了塞巴斯蒂安和米娅两个梦想者之间的爱情故事。
一个梦想着复兴爵士,一个梦想着成为演员,意外摩擦出火花坠入爱河,后来因为生活压力所迫,一个选择无奈妥协一个选择痛苦坚持,他们依旧互相扶持互相深爱,却因为对梦想定义的分歧而渐行渐远,曾经的美好渐渐消逝在璀璨星光之下,深爱彼此的两个人也就遗憾地擦肩而过。
尽管最终两个人双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却已经物是人非。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关于达米恩-查泽雷自己的回忆、关于蓝礼的经历、关于每一个梦想者的故事,那些挣扎和痛苦、那些坚持和执念、那些妥协和放弃,蓦然回首,总是忍不住想,如果自己没有向生活低头,那么梦想与幸福是否可以两全?童话故事的玫瑰色生活是否可以成真?
电影之中,达米恩-查泽雷给予了故事一个“卡萨布兰卡”式的结局,塞巴斯蒂安守在自己的爵士酒吧里演奏钢琴,然后米娅回眸一笑地停下脚步,最后携伴转身扬长而去,为他们的故事画上了最后的句号,“世界上那么多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这一间。”
那一刻的心碎,盛满了达米恩所有不切实际的美好浪漫,同时也点缀着达米恩来自现实生活的痛彻心扉。
行云流水的叙事、流光溢彩的画面、唯美动人的情感,还有达米恩一贯的节奏控制,如同旋律般地调度镜头和掌控剪辑,一气呵成的美感洒落在电影里的角角落落,不仅仅讲述了故事,最重要的是再次让人感受到了黄金时代歌舞电影的魅力,那种韵律、那种潇洒、那种曼妙,在利益至上的当代电影市场里,已经越来越少,甚至正在灭绝,隐藏在画面里是一颗对电影的深深热爱。
就如同一个美好到令人不愿醒来的梦境。
蓝礼个人非常非常喜欢,甚至比“爆裂鼓手”还要更加喜欢与电影本身无关,而是与达米恩编织出来的梦境有关。
“爱乐之城”是关于梦想本身的、关于电影的、关于生活现实的,蕴藏了太多太多属于达米恩自己的真情实感,而那种情感是真挚而诚恳的,就如同“爱疯了”一样,每帧画面每句台词每个瞬间,都能够让人感同身受。
2016年九月,“爱乐之城”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之后,不仅为女主角艾玛-斯通赢得了最佳女演员奖杯,而且一举成为颁奖季的头号种子,在漫天漫地的赞誉与欢呼之中,一路高歌猛进地朝着奥斯卡小金人全速前进。
与“艺术家”、“鸟人”等作品一样,“爱乐之城”将视线放在了好莱坞自己身上,并且呈现出了黄金年代的美好与辉煌,这对于奥斯卡学院评委们无异于最美好也最动人的存在,他们的“自恋”让自己无可救药地喜欢上这部作品,伴随着颁奖季的深入,作品呼声不降反升,浩浩荡荡地朝着历史记录的新高全力冲刺着。
事实也是如此。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原创歌曲等等十四项奥斯卡提名,追平了影史奥斯卡最多提名的记录,当之无愧地成为自“泰坦尼克号”以来最成功的奥斯卡作品,即使放在历史长河里,也能够强势前列,不可阻挡的声势真正达到了巅峰。
如此声势到底多么强大呢?
在颁奖季的影后争夺战之中,“第一夫人”的娜塔莉-波特曼和“她”的伊莎贝尔-于佩尔(isabelle-huppert)始终遥遥领先,艾玛-斯通仅仅只能排名三号种子而已,而且差距非常明显,各大权威榜单的赔率之中,都可以从数据看出鲜明差距,一直到金球奖为止都是如此。
然而进入第二阶段之后,颁奖季却风云突变,艾玛一路逆袭、一路飙升、一路反超,携带着“爱乐之城”的强大声势,连续反超两位强有力竞争者,以难以想象的强大呼声,最终成功地在奥斯卡一举登顶,毫无悬念地成为历史上第三位1980年后出生的影后小金人得奖者。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爱乐之城”也将完成横扫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原创歌曲、最佳原创配乐、最佳艺术指导等六座小金人,在颁奖典礼当晚遥遥领先,除了最佳剪辑奖意外被“血战钢锯岭”拦截之外,其他奖项基本都没有意外发生,全场都在等待着见证“爱乐之城”登顶封王的时刻。
的确,“爱乐之城”摘下最佳影片小金人了只有三分钟不到,然后奥斯卡颁奖典礼历史上的最大乌龙就诞生了,颁奖嘉宾宣布了错误的答案,真正的最佳影片得主是“月光男孩”,修正结果之后全场哗然。
为什么呢?
“月光男孩”之所以能够爆冷,与历史、社会、局势等等都息息相关,最直接的案例,2003年三月份举行的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时时刻刻”与“钢琴家”才是最大得奖热门,但一个月前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却彻底改变了局势
依旧按时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成为众矢之的,被北美狂热舆论骂到狗血淋头,所有观点都坚持认为奥斯卡应该取消颁奖典礼,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战争的强烈抗议,而“反战”也在过去四个月时间里成为颁奖季主旋律。
最终,“芝加哥”击败了强劲对手,登顶奥斯卡最佳影片,跌破了所有专家的眼镜。
同样的情况又再次发生了,2016年是美国的总统大选年,关于种族、关于移民、关于难民以及关于少数弱势群体的议题贯穿始终,最终选举结果爆出惊天冷门,就连那位竞选者本人都已经做好了“宣布竞选失败”的演讲准备,却完成了不可思议的逆转,成功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
整个好莱坞都炸锅了。
而金球奖落幕之后,那位总统又连续颁布了最新指令,一条是准备在墨西哥边境砌墙,一条则是禁止伊朗护照入境,如此闭关锁国的态度在北美大陆的东西两条海岸线掀起轩然大波,浩浩荡荡的热议根本停不下来。
颁奖季也不例外。
于是,奥斯卡颁奖典礼当晚,最佳外语片竞争之中,伊朗作品“推销员”爆冷逆转最大热门德国作品“托尼-厄德曼”登顶;最佳影片争夺战之中,“月光男孩”最后时刻反超绝对热门“爱乐之城”,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登顶最佳影片的同/性/恋作品。
很复杂,却也不复杂。
因为奥斯卡颁奖季本来就是一场公关战争,而“公关”本身所覆盖的内容就非常广泛,社会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没有人能够例外,那些看似与自己无关的议题,每天都正在方方面面地影响着自己的生活。
然后,乌龙就这样诞生了。
但站在客观立场来看,第八十九届奥斯卡落幕之后,争议与冷门的背后,时间还是证明了此次选择的意义。
就如同当年“撞车”击败“断背山”登顶一样,十年之后,已经没有人能够记住“撞车”,但“断背山”却是难以磨灭的经典;同样,“月光男孩”与“爱乐之城”也接受时间的考验,冷静下来的影评人们也做出客观评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