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日本战国走一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秽多非人

    当然这些都不是什么重点,重点是他此行的目的达成了。

    织田氏不过是近二百年来才勉强出头的草莽之辈,织田这一苗字据说是担任越前国丹生郡织田庄地头而获得的。

    此前到底叫什么众说纷纭,不过既然攀上了斯波武卫家这样的大腿,织田氏虽然不说扶摇直上也开始崭露头角。

    织田入道常松成为了尾张守护代,织田氏的族人也大部分迁移到了尾张国来。到织田信昌、织田广定时代,织田氏大约觉得自己也算混出人样了,不能没皮没脸的活下去了。

    于是就开始冒称藤原氏,但终究是乡下土鳖,就知道一个藤原,连怎么瞎编系谱也不大会,反正就先号称着。

    顺路把织田教长(将军足利义教)、织田敦长(管领斯波义敦)等有头有脸的先人们开始供奉起来,为后人们继续铺路。

    到了织田信长这儿,如今尾张国主的身份得到了先代将军足利义辉的认可,已经正式名列战国大名的行列。也不能说是急需认可,只是需要一个往上的台阶而已。

    篡名冒姓自然成了一个必要的手段,和小平太当初不同。当初纲良叔父的祖父本来就是秭小路家的家人,京都大乱才跑路的,双方有些关系,隔得时间也不久。加上纲良叔父和小平太籍籍无名之辈,悄悄改个名没人在意。

    织田信长藤原氏肯定是假的,因为没处给他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认一个更加厉害的祖宗就是了。

    源氏估计他们家翻来覆去的找,找不到可以攀附的祖宗。不像隔壁某乌龟,硬给他攀附到一个叫得川的女婿,攀上了源氏的高枝。

    织田信长手下一帮大老粗,翻遍了书,最后确认了!

    既然源氏不行,那就平氏,既然要认祖宗,就要认最厉害。直接追认平清盛为始祖,自家是桓武平氏嫡流正传。

    而且这回由于手下人多了,见识也广了,会编了。自然始祖是平入道相国清盛,然后是平清盛之嫡长子平重盛。

    平重盛由于是平氏一门的继承人,被授予丹后以及越前两国的知行地。

    而作为他的儿子,平亲实则获得了越前国丹生郡织田庄的领地,改名为织田亲实!

    以此为头,往后基本全是瞎编,从平安末期一直编到现在织田信长。编的像模像样,甚至还穿插了什么君臣相得,冲阵救主的内容。硬写了一本桓武平氏小松流织田系谱,恭呈给足利义荣御览。

    足利义荣什么人足利义维之子,举世名传的清和源氏嫡流。想必他看到织田信长这本族谱是完全不屑的表情,甚至直接拿来擦屁股也可能。

    可终究织田信长是尾张国主,远国之主不远数百里,欣慕来同,仰求王化。表示承认足利义荣的将军身份,并献上黄金百枚,太刀一对。

    于情于理,足利义荣正式宣布承认织田信长桓武平氏嫡流的身份。

    将军一松口,朝廷也承认的快,在献上永乐钱二百贯,白米五百石之后。朝廷也降下纶旨,对于织田亲实的身份表示确认,并且追赠织田亲实为右中将,彻底抬高了尾张织田氏的家格。

    &n




32.三河诸事俱完毕
    “速速唤上来,不可让人家久候。”

    小平太和山内两代人杰学的,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见到这种猛士,甚至跣足相迎。你说做作也好,虚伪也罢,姿态要做足了,毕竟人家吃这一套。

    既然去请了,小平太该有的姿态肯定要有,起码站起来迎到幕府的帐门口。小平太一站,其他人也不能坐着了。纷纷跟随小平太起身,去接这位他们完全不认识的本多三弥。

    本多三弥原本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步兵头一类的乡侍出身,甚至谈不上武士。在被遣散的时候突然被人拎出来,点名道姓,说是秭小路弹正点名要见他。

    他惊出了一身白毛汗,以为自己在进攻冈崎城时的英勇表现太过耀眼,如今事败,要追责了。

    等他到幕府的时候一看,山内军满营的大将居然都出帐来接他。

    本多三弥心中大定,心下暗忖他从贼的事情肯定是揭过了。不然迎接他的应该是鬼头大刀,而不是满营将校。

    小平太看本多三弥要跪,赶紧上前一步,扶住他,心中好笑。“本弹正亲自过来忽悠你,你的排面够大啊。”

    “这位乃是三州额田郡名武士本多三弥正重,一手枪术甚为了得。”

    把人扶起来,向山内诸将介绍道。就凭小平太这句介绍,本多正重在东国地方就不愁吃了。秭小路弹正夸过的人,能差

    纲良叔父和小平太配合的次数最多,知道小平太要把这个本多三弥给忽悠瘸了,用很官方的假笑也过来和本多三弥打招呼。

    “贵三弥様之勇名,老夫在滨松久闻啊!”

    大家一看,得了,随便彩虹屁两句吧,小平太的面子总要给的哇。

    你也上来夸一句,我也上来美一言,都是没营养的废话。但把从小就搁额田郡这一亩三分地上混,没见过大世面的本多正重,很快就忽悠瘸了。

    小平太拍拍人家,“来我这干吧,反正三河呆不下去了哇,我这包吃包住包分配啊!”

    本多正重满怀良禽择木得遇良木,良臣择主得遇良主的心情,就差跪下来磕三个响头,说点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了。

    既然人收下了,那做戏做全套。小平太总要亲切询问人家家里几口人种了几亩地有没有牲口能不能吃饱穿暖地方的政策好不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没有

    拉话家常!

    把人问的眼泪鼻涕一大把,深感山内家的政策好,山内家的领导也深入群众。

    人家本多正重有个老娘,老婆和儿子也在老家,不是被小平太洗过的村子里的。所以如今应该没啥大事,马上就可以派人去接。

    另外就是小平太也知道的大哥本多正行,比他早退城。前一夜就说罪责深重,混在野伏里面就跑没影了。反正没有家口拖累,还有本多正重这个弟弟可以在家照看老娘。

    不是个东西!自己妈都不要了,居然就跑了。

    “令兄竟弃家中老母而去如此行径,实在令人不齿。”

    尊老爱幼什么的基本社会道德,这时代也是通行的。这位本多正行弃了兄弟老母,自己光棍一条就给跑了,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说他。

    “兄长他自负才学,此次弹正进兵,所有阻击尽出自兄长。若是出降,恐弹正降罪责罚。不得已将母亲托付于我,只身投畿内去了。”本多正重知道自己大哥做的不是人事,但终究是大哥。

    “全是你兄长所为”这下营内的山内诸将都好奇了,毕竟小平太用兵一直很稳,正常来说绝不会出现大问题。却在这位本多正行手里,接二连三的吃瘪。

    “是的,包括袭取冈崎城也是兄长建言。但一来各位坊主并不太信任我兄弟,二来我兄弟两人人微言轻,很多事情不能参与。”

    &nb



33.生野山一场大败
    三月中,武藏国,生山(生野山)。

    上杉辉虎拥上杉宪(屏蔽)政、足利义氏,携越后上野之众,并梁田晴助、宇都宫广纲、芳贺高定、长野业正、成田长泰、太田资正诸将,共三万五千骑。

    细川采女连结木曾义昌、小笠原贞庆、小西原左卫门、细川春宫、村上武王丸(清野清秀)等一万骑(临时增加)参阵。

    此刻属于管领上杉方在北武藏最后一座直属支城松山城内则配属河田长亲、安田景广、上田宪定等一千八百骑。

    松山城所面对的是武田、北条联军五万五千骑,在如此雄壮的军势攻击下,松山城已经似怒海扁舟,朝不保夕。

    一旦松山城失守,上杉氏除了臣从的忍城成田氏以外,整个武藏国将再无有一个有力据点,上杉辉虎在关东的一切努力就将彻底化为泡影。

    生山这么一个小小的山头,就成了一定要打破包围救援松山的上杉辉虎,以及一定要就地阻击援军攻破松山的大石氏照,两人必须争夺的关键。

    上杉辉虎胜,则四万五千大军进抵松山,背倚坚城,兵多将广,立于不败之地。

    大石氏照胜,则阻敌于国门之外,全取武藏国,恢复父兄的家业,扩大北条的威势。

    双方在生山对峙已达十日,各自召唤援军,兵力总和近乎十万。联营数里,前后左右俱是飞扬的旌旗。

    尤其是拥兵二万的武田晴信以及拥兵一万的细川采女先后到阵,东国各地的武士惊呼两军雄壮的气势,战意日益的高昂。

    而双方围绕争夺的松山城更是厉害,作为控扼北武藏最关键的支城,甚至一度成为扇谷上杉氏反攻河越、江户的大本营。

    利用围绕山脚的市野川,在层层叠叠的丘陵上,以梯郭式盘旋而建造的平山城,其复杂的城防工事和自然的天险相结合。

    更为夸张的是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乃是在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上,虽然表面遮盖着浮土,但实际上底座坚不可摧。根本不可能让金掘众发动什么土龙攻,进行地道攻城。

    《内阁所藏文书》、《小幡家文书》、《相州文书》、《出云樱井文书》、《谦信公御年谱》等文书都记载了松山城的难攻不落。

    即使上杉辉虎亲自坐镇,八千越后众也轮流出战。也难以向南突破,而武田晴信则指挥士兵猛攻松山城,虽然松山城头还飘扬着上杉氏的竹与雀,但援军始终无法来到城下,松山城终有一天会陷落。

    这情景看着实在和锦(屏蔽)州差不太多,城内的河田长亲固然坚贞不屈,誓死守城。但外面的上杉辉虎就和洪某一样,手下的兵马大部分心怀各异,就不是一条心的。

    步步为营又没有足够的粮秣僵持下去,虽然和洪某一样在松山可以直接望见锦(屏蔽)州一样,上杉辉虎在生野山上也能看见松山城在努力的守城。

    可他就是没办法突破大石氏照所组织的防御,他手下的关东诸将和洪某麾下的八总兵完全一样,首要目标是保存实力,其次目标才是打击敌人。

    这一点即使是细川采女也不能免俗,山内家的一万大军乃是国家的根本,他没有这个胆魄和决断拿来轻掷。

    两军的气势就此消彼长,出现一种难以言喻的变化。

    这一日,北条军的攻势更加猛烈,武藏众的各队人马奋勇争先。

    樱井左近、小野藤八郎、良知弥三郎、太田丰后守、小幡泰清等人不顾生死领兵向上杉军攻去。甚至



34.天不应来地不灵
    上杉辉虎苦啊!

    欲哭无泪啊!

    生野山下败得蹊跷啊,对峙了小半月,你来我往打得挺好。虽然没有打破北条军的防御,但自身也没有什么损失。

    松山城城坚粮足,可支一年。哪怕明年这个时候再来救援,松山城也不过是才断粮而已。

    作为一个战争经验丰富的统帅,上杉辉虎清楚在已方兵马还没有对方数量众多(4.5万vs5.5万)的情况下来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进援松山自然是最万全的办法。

    而且松山城支城众多,今日前进一里,明日前进一里,不肖十日,大军就能齐聚松山城下。管领上杉氏在北武藏的势力就能保存,就还有打进江户城,进入镰仓府的机会。

    和洪某的想法完全一致,拥九塞精兵一十三万之众,据中国之粮秣,鸟枪大炮数万位,军马四万匹。如此大军,沿松山、塔山、杏山诸城,一路直抵锦(屏蔽)州。

    纵使不胜,亦不致败!

    越后关东各军在上杉辉虎统帅下,亦是沿着市野川,一路向南,越杉山、越畑等城,突破生野山,就能到达松山。

    何其相似乃尔!

    但同样和洪某一样,北条军三面攻来,人心不齐,只是一乱,诸营奔溃(争相溃败)。

    稀里糊涂就败了,四万五千人的大军,统共战死一千余员。像话吗根本就没有什么激烈抵抗,争相逃亡而已。

    厩桥城内的上杉军虽然没有丢盔弃甲,他们抛下了所有友军,自然也没有遭到太大的打击。可军心乱了那是真的,起码要十天半月才能重新收拾军心,向南强攻。

    而且没了关东众的炮灰,只有八千越后众,济得甚事八千去撞五万五上杉辉虎也不是傻子。

    但被围在越畑和杉山的山内以及长野军,乃是上杉家在信浓和上野最重要的两只盟兵。如果这两万人丢了,山内和长野必然灭亡!

    他一定要救!

    …………

    “父亲,境况如何”身为一军之将的细川采女满脸的疲惫之色。

    昨天生山合战,上杉中军大溃,牵动山内军。等上杉军跑完,山内军已经无路可退,不得不溃奔越畑城。

    可越畑城不过小小的砦子而已,哪里容得下一万大军。除了本队山内众,木曾众、小笠原众、村上众等国人的军队不过是环绕在城下,树立栅栏,挖掘壕沟,勉强防守而已。

    “全军粮食尚可支二十日,重要的是饮水不足。城内只有两口井,日夜取水,也无法满足全军饮用。”

    细川春宫最近显老的很,生活里的打击太多,让这位老人很不如意。不过还好日本战国打仗,不管啥部队,身边总归带着小荷驮队,最次的也有十几二十天的粮食。

    正好吃完了也就到敌方领地里,没得吃,纵兵去敌境抢就行了,没什么好奇怪的。所以山内军好赖还有二十日的粮草,不至于立刻陷于绝地死境。

    “重点是城下各国众,闻之被围,惶然惊恐,怕不能久持。”小西原左卫门也十分担忧。

    “能遣人联系上春日山管领吗”最近的一路援军就是上杉辉虎,不想靠他也要靠他。

    细川春宫和小西原左卫门同时摇头,四面八方都是敌军。在地的百姓还发动了落武者狩,道路断绝,音讯不通。

    别说已经跑没影了的上杉辉虎,就是近在杉山的长野业正都难以联系。两军只能遥遥望见烟火,却重隔数万大军。

    &n



无题
    ;小平太不太熟悉眼前这个使番,可能见过两面,毕竟小平太做过御旗本众的笔头,四五百人都打过照面,但他没有山内义治那么好的记性,也可能是时间短,印象不太足。

    “弹正,请屏退闲杂人等!”说着将一封文书呈给了小平太。

    嗯

    “辰三,你们几个四处看看。”行军途中,除了阿吉辰三几个持旗护卫,身边还真没啥人。诸位武士都在前后队领兵前进。
1...125126127128129...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