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走一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秽多非人
小平太吩咐人去弄了两条要拆了烧柴的破船(英国海军有使用旧船上木材的习惯,日本有没有则不得而知),再弄了两条和小早差不多的渔船。全部拖出来,当作演练的靶船。
安宅清康也早就登上他的关船,小平太身边只剩一个清水吉纲算是懂点水军,人家毕竟出身伊豆众,有过上船当兵的经验。
至于黑泽良基和大村益次只能做看客了,金井明五郎倒是饶有兴致,他似乎对于摇晃的小早毫不在乎。似乎听他说过修习太刀术的时候,他还经常就在水面上的小船里训练自己的平衡性。
好在今天风不大,小平太站在小早上也还算稳当,可以好整以暇的观看这场中古世纪的水战操演。
很快的安宅水军都摇桨升帆出海,先是一条最大的关船单独出列。
船上那面写着八幡大明神的船帆被升到最高处,四五十名桨手齐齐发力,借着风势,数百米的距离在海上实际用不了多少时间。
那条大关船破开水面,由于速度和相对较大的船体,掀起不小
29.山内水军初创成
“神太郎你父亲让你侍奉我,但是你手下的这些水军仅凭我是养不起的。”
小平太昨天看完安宅水军的操演喜不自禁,这种水平的武士来投靠了自己实在是太好了。可是稍稍一想,古今中外水军都是个烧钱的玩意,自己那点收入绝对是养不活这四五百安宅水军的。
“这......,可父亲遗命不可违逆啊。”安宅清康名武士家庭出身,何曾考虑过钱的事情。日用开销从来没有短缺过,对钱的概念不算太重。
更何况他们水军早就习惯了有船就有钱的生活,关船往濑户内海的航道上一停,过路费不就哗啦啦的来了哪里需要考虑什么来钱的法子。
“我主山内宰相天下之姿,乃是当今公方从伯父,天下益名的大将。不如由我来为你中介,侍奉我家殿下。”
小平太算盘打得响,先把人推荐给山内义治,表示自己不培植私人党羽。然后水军嘛肯定还是只能在远江海边活动啊,自己是江尻城代,安宅清康最后肯定还是做自己的与力。
这样虽然不是主从,却完全可以培养足够亲密的关系。以后双方结为奥援,在山内家的发言力就会大大提升。山内义治开合议,也能有更多的人帮小平太说话。
“只能如此么”安宅清康似乎还有一点不愿意,毕竟他和小平太相处这两天,也感觉到了小平太身上那种亲而爱士,善抚军民的气质。说白了就是小平太骨子里尊卑观念没那么重,所以对于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也没严厉对待,让别人误以为他是个宽容仁慈的人。
“为今之计,只得如此,有负摄津守重托。”小平太说的倒是情真意切,安宅清康没有办法只好点点头接受。
于是两人约定暂且休息一两日,小平太先行传书去山内府中城,然后再上路,给山内义治一个缓冲的时间。
小平太把江尻的警备暂时托付给金井明五郎和小笠原长政,政务托付给纲良叔父。反正夏收已经结束,领内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发生。所以可以由得小平太会山内一趟,而不用担心事务无人处理。
山内到江尻的街道仅小平太主持的大规模整备就有两次,加上日益繁荣的商路,整个街道慢慢开始从烂泥路向夯土铺石子路转变。当然这个工程是完全分段进行的,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完成。街道还是那副死样,改观不大。
好在安宅清康和小平太都有驮马代步,马蹄可比人脚有力多了。不过如果长期沤在烂泥里,马蹄也会感染得病,如果不是赶路,大家也不舍得这样连日驱驰着走。
回到山内,自然是住在小平太家里的,家里的样子没有变。还是老的老,弱的弱,妇女们守着家门。安宅清康对这种武家常态见怪不怪,他们玩船的也要日夜巡弋海面,时不时还要上陆参战。表面上你看他们海贼风风光光,说是自由的濑户内之子,实际上比专司步战的武士足轻还忙。
山内义治早两天已经得到了小平太的通报,现在小平太一行人到了,自然是马上召见。
他这么急是有原因的,以前海道地方伊势国不会打到江尻来,三河和骏河是盟友今川氏的领国。加上种种原因,山内氏的水军一直没有成型。如今武田氏将骏河掌握在了手中,也几乎全盘拉
30.冬康遗我一松本
小平太在家休息的当夜,一封调令就传到了案头。小平太由江尻城代改任山内氏旗本众笔头大将,任命来的完全是猝不及防。
第二天小平太立马入城求见,山内义治才说出原因。小平太这次和北畠大学实际主持对远江一国的总检地,套用一句p社玩家的话就是:忽闻神罗修书到,原来恶名传契丹。
小平太虽然对江尻的治理费心颇多,但检地终究得罪了人。而且再过两月就要秋收,秋收结束后,新的年度年贡征收就要展开。小平太可是见识过征收年贡时的景象的,今年还不知道最后会怎样。山内义治把小平太调回来完全是为了保存功臣,以免受伤。
而且此次前去江尻担任城代的是原任旗本众笔头小西原左卫门治长,是山内义治的心腹重臣,又是谱代的家老出身。他的身份完全压的的住远江一国的大小国人,能够把今年的年贡顺利征收。
至于更深层次的意思,小平太也想到了。山内家由于固有的高贵出身,在御门下降时第一代山内义明还只是十五岁的半大孩子,当时执掌家政的是陪同下向的细川与一色两位家老。
后来家业累代增加,大名的权威不断上升,但是仍旧摆脱不了重臣合议制的条条框框。山内义治虽然拥有了最终的决定权和一票否决权,但是麾下重要家臣的建议依然是他参考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小平太会舍得把安宅清康举荐上去的原因,不是各个主角都是龙傲天叶良辰,脑后全特么都是反骨。啥玩意不想,一天到晚都想着积蓄力量叛乱造反。
援引各种有能力的家臣上位,虽然表面上并不会结为朋党,但是关系好的肯定先支持关系好的。只要不是说妨碍山内氏的要求,小平太提出的想法纲良叔父一般立刻就会举双手双脚支持。现在安宅清康也出头了,他肯定也会支持小平太。那么慢慢的小平太所掌握的发言力就会越来越多,最后达到足以影响家政的目的。
这也是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权臣上位的最多见的办法之一。一人力弱,众人力强。道理之明,天下皆知。
小平太本以为不把安宅清康纳为家臣就能顺风顺水的把这事推进下去,但是山内义治似乎还是看出来了一点苗头。他把安宅清康安排在远江,把小平太调回山内。说白了就是防止他花钱养的水军,反而成了跟着小平太亦步亦趋的私人。
山内义治四十多年的战国人生果然不是白来的,有一手。
至于安宅清康为什么又找到小平太,除了感谢小平太举荐他出仕之外。还说他爸爸,也就是安宅冬康在出发去往饭盛城时曾经交给他一件东西,要他转交给小平太。
年轻人嘛,爱现。他只顾着露肌肉,搏出头了,把他爸爸的这个东西给忘球了。如今诸事完毕,尘埃落定。他空了下来,这件事就被他想起来了。于是他就立刻派人去江尻,把他父亲的这件遗物取来交给小平太。
虽然并不清楚是什么东西,但是因为他爸爸说过一定要轻拿轻放,小心保管。很听话的安宅清康对这个木盒子保存的还是很尽心尽力的,用上好的细棉布层层包裹,又用结实的苎麻布打个包袱提着。
好家伙,这玩意,一层一层地解开都要两分钟吧。什么东西用得着这样弄啊,名刀铠甲什么的肯定不可能。安宅水军战法摆明了安宅冬康个老小子就传给了两个儿子,死心眼子不肯外传。
&n
1.烂仗不过烂俗尔
从远江半国五个郡的总代官变成只管一千六百来号人的旗本众笔头会变得轻松吗
当然不会!
战场上一千多人充其量算个不满编的团长吧,远江半个国起码也算半个市长吧,任务量看着差别好像挺大。
其实都是假象,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是军政一把抓的时代,后世里军队的审计、后勤、人事、装备、训练、补充分化开来几十个部门。可是现在小平太做这个笔头,那就是从上到下,从头到尾全部都要你小平太一个人来。
而且战国大名都是什么尿性,大家多少都应该清楚。什么好东西都往自己的直属旗本里面搂,完全不考虑其他。这特么就和一战的时候威廉皇太子的部队一样,从飞艇到普鲁士枪骑兵,从装甲列车到机动机枪组。但凡德国有那么几个好兵,全都往自己的兵团搂。
山内义治的旗本里,使枪的、使棒的、使刀的、开铁炮的、放弓箭的、驾船的、骑马的,甚至连打算盘的和写小说的全部都有!
俸禄从最顶级的一千多贯文到最底层的五十贯文也全部都有,兵种也千奇百怪。包括最常见的用长枪、薙刀、和弓、铁炮、太刀,还有铁棒、金碎帮、野太刀、投石索、弹弓。这些我们就不去说他了,还有个号称力敌十人的豪杰武士,用的是木棒!你特么,还真的挺特么有用!他那个三尺多长的大木棒子呼啦下去,带了头盔又如何,黄的白的红的都给你打出来。
你们这帮武士啊,能不能不要各个都想着弄个花样出来。
当然抛开这一百多名隶属于山内义治的旗本武士,剩下的足轻就统一多了,基本都是长枪足轻和弓箭足轻,还有少部分铁炮足轻。可是你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嘛不可能。
这一千五百多个足轻,八百个是山内义治自己掏钱养的常备足轻。剩下的呢,居然分属于一百多个武士。这都是因为贵族扩军义务,然后由旗本武士们按照俸禄的多寡凑出来的。也就是说,明明是常备的足轻,可是却根本没办法集中起来整训。
这都是表面上的烂事,还有很多更细层的。比如小平太,因为有钱,所以按照贵族扩军义务拉起来的五十多人都是铁炮足轻还有三名下级武士,以及几个持旗和侍从小者。在平时这些士兵的维护、训练、装备、补给,完全依靠小平太一人来维系。
而武士们各个都能和小平太这样财力充裕吗有富裕的武士,自然有穷困的武士。即使像纲良叔父这种收入还不错的武士,也不过养了三十个弓足轻,十个铁炮足轻和二十个长枪足轻。
两人的知行都是千贯以上,不仅兵种有差别,连装备的盔甲都有差别。小平太的足轻不论良贱,起码便宜的胴丸、阵笠、草褶这些基础装备还是有的。可是纲良叔父的弓箭足轻和铁炮足轻居然是不披甲的!没错,老小子不舍得给远程兵披甲!只给参与肉搏的长枪足轻披了甲。
那么真打仗了,看起来威风赫赫名震一时的山内一千六百旗本众,旌旗招展,长枪如林。实际上也就表面好看,很多扩充来的足轻一般都是旗本武士村里的佃农和家里的仆人,除了头顶的那个阵笠,盔甲从有到无,从好到坏,五花八门。
这就是常备兵的真实状态,至于动员兵大家各凭本事说话吧。
最早的时候,纲良叔父五
2.山内藩士储备金
“殿下觉得自己是位爱民如子的名主嘛”(重申一遍,民只限于军役众及以上,以下的不算人,这就是当下的社会现实!)
小平太被威震东国的山内旗本众的现状给震惊了,准备过来刺激一下山内义治。
“嗯军功爵赏,公允无私。俸禄扶持,从不逾时。小平太你觉得还不够吗”山内义治眉头皱了一下,他觉得他对自己领下的民已经非常公平公正,仁慈宽大了。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确实公允。黄金大米,四时四节,从不拖欠,确实无私。但是除此之外呢”小平太顺着山内义治的话说下去。
没错,山内义治做到了当下大名们所有应该做的,他不征收繁重的赋税,也不兴起?连年的徭役。甚至因为宽容,连检地都是五年十年为期,从不严厉。
对于忠诚他的士兵,只要功劳被他知晓,即使是最小的一个步兵,他也会温言抚慰,厚厚赏赐。从不吝惜他储存的黄金和大米,用以激励为他而战的士兵。
但是他也有残酷的一面,战争一旦打响,农时就不再是他所考虑的问题。驱动武士足轻时,为了夺取胜利,也可以毫不犹豫的让他们赶赴死地。仅这几年小平太所经历的战事,山内家战死者就超过一千五百人以上,受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士兵死了,他的家属山内义治不会去管。士兵病了,山内义治也不会帮他去治。士兵没钱娶老婆,山内义治也不会帮他去相亲(旧社会这是福利项目!)。
一来山内义治毕竟是出身名门高高在上的名主,哪有这种观念呢?二来也没有人会觉得关心中低层士兵的家庭生活很重要,去提醒山内义治。而他不收重税,不兴大役,按时发饷,这就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封建领主了。
“殿下,旗本众内,良莠不齐,训练不整,装备不一。难道不能改变吗”
“各家财力有差别,自然难以统一。若由公中补齐,则开支巨大,难以负担。”
“这么说,殿下也清楚杂兵们生活苦痛不安,又连年征战,日益陷入贫困的情状”
“为之奈何为之奈何”山内义治叹了一口气。
他经常下乡,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按时发饷的旗本众内就有很多士兵生活在穷困中,更遑论那些自给自足的小农军役众和底层奉公人。
农村经济正在以一种肉眼不可察觉的速度破败下去,假以时日,彻底破败的乡村就再也提供不起全军中坚骨干的军役众和奉公人了。
这个问题套用一句政治课上的话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跟不上社会整体的发展了,人不够吃,人不够穿,只能去打仗。赢了有新资源,又能苟几年,输了的话自己国家人也死了不少,活下来的人资源够分了,一样能苟几年。
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无数的天才科学家加上数不清的普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数百年的发展,才有可能使得生产力大大的提高,完全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
仅凭小平太一个人不可能对此作出任何改变,这间破屋子摇摇欲坠四处漏风,小平太没办法给他加钢筋水泥,但是找两根木头进来顶一顶还是有点可能的。
既然无法解决军役众整体的日渐贫困,那么小平太的想法就是延缓他贫困的速度。让他在天下战乱终结之前不陷入崩
3.火绳难道只用麻
“储备金你需要多少”山内义治听了小平太的分析,他也知道保障小户自营农民生存的必要性,婚丧嫁娶的事情都是大事,他能帮一把他也愿意。虽然肯定还要贴人工钱进去,但这点开支他还是舍得的。
而且这种储备金制度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从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很多大名藩主都在领内设立这种专项资金。一般用于资助贫困的藩士,或者资助聪明上进的武家青年求学,或者用于开办地方上的初等学校。
这项政策源远流长,前前后后起码实行了三四百年。由于是面向一般的贫穷藩士,大名藩主也相对克制,影响太大,没什么人敢从这种钱里面伸手。甚至类似岛津氏和毛利氏还借钱往这里面投入资金,保证运营。
“不需一分,不用一毫!”小平太掷地有声!
“小平太,君前无戏言,没有本钱怎么出贷。”在旁听的山内主计头终于开口了。
“请殿下给我一年的时间,予我三千贯,一年后全数归还给殿下。以所生之利作为本金。”
这下子山内义治和山内主计头有些懵了,以他们两个人的估计,本钱起码要三五千贯,这个事情才能操办起来。但是有什么生意能够一年就立刻见效翻一倍本钱甚至赚更多这未免太过于困难了。
“小平太,你已经有腹案了”山内义治略带疑惑,虽然小平太理政治财的本事早就传遍了关东甲信,但是这么高利润的事总是不靠谱。
“殿下认为什么东西最挣钱”“自然是金矿,善加采挖,一年几百贯的本钱可以得到数千两黄金,十倍之利。”真志野金山年产黄金数千两,是山内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