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入之三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漫天雨忆
但是作为汉室皇族,刘浩却并不认为中原大战将会改变整个大汉的未来,中原大战原本是董卓这个寒门势力对中原世族发起的挑战,但是随后由于雍州世族的大量介入,逐渐的演变成了雍州世族与中原世族之间的对抗,而董卓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雍州世族的马前卒。?不管是董卓也好,还是雍州世族也罢,其实与中原世族的争斗最终还是植根在中原世族对大汉核心资源的垄断上,而这种努力改变少数人占据绝大多数资源的斗争,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只不过现在因为中原世族的强悍和霸道,从治政斗争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战争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董卓中原世族的战斗有着一点宿命的意味,同样,中原世族的没落也一样有着宿命的意味,因此不管此战的最终结果如何,中原世族的衰落和分化在袁隗死亡之后,已经不可抑止的进入了加速阶段。
在这次风起云涌中,刘浩和孔融在路上相遇,而孔融见到刘浩自然是很高兴的,最近中原风起云涌,喜欢瞎操心的孔融自然有些寝食难安,虽
第二十九章 齐聚虎牢
听着刘浩的话,孔融一时间陷入了沉思,后来大家又针对这个问题聊了一会儿,得出一致的结论就是无论圣旨是真是假,响应号召是的一定的,然后便一起出发赶往虎牢关。
其实洛阳的地形并不适合防御,但是如果将城市圈扩大一些的话,凭着周围的河山之险倒也能够形成一个还算坚固的防御圈。
但从军事上来说,并非是随便找一条路,然后行军到洛阳城下一举将洛阳拿下就可以,军队行军和开战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粮草和消耗的问题,因此,洛阳周围的山河关塞都成为有效的防御支撑点,就算没有山河之险,洛阳周边的城镇一样会称为防御支撑点,这些支撑点不拿下来,盲目的进攻洛阳,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被敌军轻易的抄了后路。
因此,不要看虎牢关距离洛阳还很远,也不要认为除了虎牢关就没有西进洛阳的道路,道路肯定有,即使没有,现开一个也是可以的,问题是虎牢关不拿下来,董卓的机动部队随时都能掏了联军的老巢,到时候莫说攻击洛阳了,这百万联军恐怕直接就崩溃了。
所以,从军事上来说,洛阳周围的关塞和要津起到的不是要点防御作用,而是战术牵制作用,因此这些关塞建筑在易守难攻的险地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一颗钉子,一颗你不将它连根拔起来,它就会要你命的钉子。
另外,这些关塞还有重要的心理战因素,拿下虎牢关,实际上洛阳的外围还有偃师等卫城的保护,想要直接拿下洛阳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虎牢关拿下之后,洛阳以东一马平川,再也没有可以依持的险地,这对洛阳城里的守军无疑会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袁绍和袁术选择在虎牢关前集结会盟,其实是有着双重的意义的。
对于曹操的传檄,袁绍和袁术自然是从心底里开始厌恶的,但是既然这事已经发生了,为了能将事情尽量的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自然需要对参与中原之战的、热情的外来者们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牵制了,于是,袁绍主动提出了在虎牢关前集结盟会,推选出一个统一的指挥机关,省的大家各自为战,反倒有可能被董卓各个击破,到时候就真的成了笑话了。
对于袁绍的提议,大家自无不可,不管怎么说,来分猪肉的事情只能在心里想想,手底下悄悄的做做那是无妨的,但是事情做得过分的话,难保不会遭到视中原为自己禁脔的中原世族的强烈反弹,因此,必要的沟通和协商还是需要的,同时也可以探探各方的想法和底线,顺便个自己找二三盟友,何乐而不为呢!?光熹二年一月十二日,袁术达到虎牢关,于关下二十里设立大营,随后袁绍的部队到达,至于这两兄弟有没有上演全武行没有人知道,但是从表面上看似乎关系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外人面前,两人还是有说有笑的,貌似很亲热。随即,各路诸侯也先后到达。
第一个到来的,就是在历史上真正假传诏书的东郡太守桥瑁,率兵五万,桥瑁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太尉桥玄的族中子侄,原本曾是兖州刺史,后来被灵帝寻机拿下,迁东郡太守,因此,他本人也是中原世族里面的中坚之一。
第二个到达的是刘岱,率兵三万,这刘岱也是皇室后裔,刘繇的哥哥,但是刘岱跟袁家的关系却是相当不错,当然了,所谓的不错不过是外人的看法,真实情况则不得而知,但是据说刘岱此来却是受袁绍的邀请而来的,当然这也是传言。
第三个到达的是徐州刺史陶谦,率步骑五万人,陶谦更倾向于中立派,至于这次这么积极的跑来参与讨董大业,似乎有些不大合乎情理,他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思和目的,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第四个带来的是豫州刺史孔融,率兵三万,孔融也是是中原世族的中坚之一,事实上孔融的部队正是驻守颍川的世族部队,这次也是来给袁家兄弟助威壮胆的。
&
第三十章 盟主之位
十八路诸侯齐聚虎牢关,大家一到便安营扎寨,然后便是准备商议接下来的事。
话说人一到齐,自然就要开会了,袁绍与袁术相互商量了一下,然后便将主会场就设置在袁术的中军大营,这当然也是袁术拼命的争取来的,而且这里的营地也是袁术先建起来的,好歹算是地主吧,袁绍倒也没有意思跟袁术争夺这个虚名。
只是,会盟除了分猪肉的方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议程,那就是推举一个最高的军事指挥官,也就是所谓的盟主,这个盟主的地位未必就真的能够指挥各路诸侯,但是,却能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诸侯中的精神领袖,更是中原世族的领袖,换而言之,就是袁隗的接班人。
于是大家都有些愕然的发现,似乎袁氏兄弟还有意通过这次会盟,决定袁家的未来接班人,而且开会的大帐非常大,由于大家的身份都不简单,所以袁家三兄弟没有设置主位,而是将主位空着,在主位的位置上放了一个地图架,上面挂着一副司隶州的地图,不过刘浩却发现,这个地图还是相当传统的标注方法,看上去极为简陋。
而参与会盟的各位诸侯以及两名随从属下则分成两边摆坐,袁家三兄弟都在上首位置,不过却是左右分坐,给人的感觉确实有种争锋的意思。
在帐外迎接的时候大家一番寒暄热闹肯定是免不了的,刘浩对于在场的众人认识的并不多,而且刘浩对这些人也没有特别的关注,只是对韩馥的代表特别关注了一下,还有就是对孙坚和朱隽比较好奇。
幽州候刘浩的大名各位诸侯当然是早有耳闻,而且刘浩特别喜欢打仗,而且不怎么得罪人,所以在场的人对刘浩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当然,参与这些场合的人都是老狐狸,谁也不会将自己的真心写在脸上。
因此你若是将这些人的赞誉和友好当真的话,可是会吃大亏的。跟着刘浩来参加会盟会议的是刘伯温,毕竟作为刘浩身边资历最老,出谋最多的,自然是首选,另外一个负责贴身保护刘浩安全的位置,则是罗士信,因为罗士信作为老人自从出道以来一直跟随在刘浩身边,为刘浩冲锋陷阵,而且其武力也是数一数二的!?大会中的座位安排也是十分讲究,袁氏兄弟安排的位置居然是按照亲疏远近来安排的,足可见其二人之心胸。所以,自己跟刘备、曹操都敬陪末座,孙坚和朱隽高踞上座。
刘浩冲着刘备促狭的笑了笑,对面的刘备苦笑不已,而坐在刘浩上首的是张扬,下手的则是曹操。
“孟德,敬陪末座啊!”刘浩看着曹操说道
曹操毫不在意的笑了笑:“操无才无德,能敬陪末座已是幸运了!”
刘浩笑着点了点头道:“孟德真是大度,我是自愧弗如啊!我说本初啊!按照官职我也不该坐在这么后面的位置上吧是不是有人搞错了!”
刘浩豪不在意的开始给袁绍和袁术添堵了,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白白吃亏的主,而且这么久身处高位,自然眼光也高。
“这……呵呵,侯爷勿怪,侯爷勿怪啊,这都是随意安排的位置,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袁绍笑容满面的回答道,不过心里却警惕了起来,刘浩毫不犹豫的挑衅,显然是来捣乱的,而且会跟着刘浩一起捣乱的人不是没有,袁绍之所以将这些人
第三十一章 盟主之争
听着曹操声情并茂的朗读圣旨,在场众人都是惭愧不已。
然后袁绍挥了挥手道:“既然诸位能提兵聚集于此,就皆是有平勃之心的汉臣,如今我们应该尽快定下个章程,以求尽快击败董卓夺回京城,还大汉一个英明君主,还百姓一个清平天下。”
“正该如此!”
“吾等唯命是从!”
“本初所言甚是!”众人连忙说道:
而且刘浩也朗声道:“本初说得好,千言不如一行!要我说,我们这些人带兵聚集于此,虽然看上去浩浩荡荡不可一世,但是说穿了其实就是乌合之众,俗话说蛇无头不行,我看我们还是应该选出一个头,既然是会盟,自然应该有一个发号司令的盟主,以统一所有的军事行动,以求尽快的打倒董卓清平君侧!”
“正是!”刘备和曹操立刻就跟着刘浩摇旗呐喊,其他人则有些糊涂,刘浩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啊
“刘浩的提议我也赞同,我看我们在座的众人之中,论到资历和众望,陶大人当仁不让。”袁绍眼睛一转,不再费心思去思考刘浩的想法,而是直接顺着刘浩打开的道路走下去,想要将会议的进程重新的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不可,不可,老夫不通军略,绝不能胜任!”陶谦立马站起来笑着推辞,这种事情对于陶谦这个打酱油的绝对是不能沾的。
“呵呵,本初差矣,陶大人虽然深孚众望,但是现在这个盟主是要打仗的,本初也是深通军略的人,当知道主帅可不仅仅是需要人望,更需要雷霆手段和能力,我看不如由我来做这个盟主吧,在下在北疆征战数年,算得上是身经百战吧,哈哈……”刘浩笑着说道:
袁绍直翻白眼,袁术更是差点跳起来指着刘浩开骂,见过不要脸的,但是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刘备和曹操对视了一眼,不由得一起笑了起来,刘浩这个家伙真是能搅和啊!
“这个……”袁绍迟疑了!“本官不同意!”说出反对意见是张邈,袁绍不由得松了口气,终于有人出来说话了。
“哦为何呢”刘浩好奇的问道:
张邈看着刘浩说道:“侯爷勇烈睿智,以一己之力攻灭乌桓,剿平幽州,确实是当世军中之神,但是现在不仅仅是要打仗,更需要协调各方的关系,刘浩并非中原人士,与在座的诸位也无交情,试问又如何能协调好各方关系,不至于闹出乱子呢”
刘浩配合的点头,目光扫了在座的众人一眼,忽然指着曹操道:“那就曹孟德来当盟主好了,他是中原人士,而且为了这次会盟更是奔走呼号,孟德与各位都有不错的交情吧,这个盟主之位我看是非孟德莫属啊!哈哈……”
这次连袁绍都恨不得跳起来指着刘浩的鼻子骂了,这不是纯粹在搅和嘛!
曹操笑着站起身来,在大家的注视之下不紧不慢的说道:“多谢侯爷的看重,不过操自觉才德浅薄不能当此重任啊!
然则操心目中却有一个很好的人选,此人才德兼备,而且有深孚众望,自是担当盟主职位的不二人选!”曹操说道:
刘浩立马就接话,根本不让别人插嘴,这会盟简直成了刘浩的闭门会议了。
“哦孟德说得是什么人,还有这等能耐莫非是公路么以
第三十二章 袁绍盟主
刚开始袁绍还什么厌恶刘浩的捣乱,但后来在手下的提醒下,幡然醒悟,觉得刘浩在这里搅和挺好的,省的自己以后夹在亲族和利益之间难以做人。
想明白了这点,袁绍刚才忐忑不安的心情平静了下来,笑眯眯的看着刘浩煽风点火,同时,袁绍锋利的目光也在中原世族的诸侯身上来回的扫视,袁绍现在必须要知道谁才是自己的支持者。
桥瑁的明确回答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后王匡、张邈、张超还有鲍信、刘岱都投下了对袁绍的赞成票,如此一来,再加上曹操,袁绍这边已经有七票,眼看着就要过半数了,袁术不由得急了,赶紧跟朱隽和孔融打眼色。
“本官觉得还是公路比较合适担当盟主的角色,一来公路一直在司隶经营,对司隶的了解肯定比本初更多,而且,打仗就是打后勤,现在中原的后勤体系一直都是公路掌管的,所以公路似乎更加合适。”朱隽看着众人说道:
确实朱隽的话也很有些说服力,而且还委婉的告诉在场的诸侯,想要后勤供应畅顺,难就要配合袁术了!当然,这一番话更是在告诉袁绍,你的后勤可是捏在袁术的手里呢!
但是还没等袁绍说话,曹操就立刻站起来反驳道:“这并不矛盾,可以让公路做后勤统管就是了。”
“对!就这么办!”
“赞成!”十八路诸侯有一半的人说道:?“这怎么可以”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张扬忽然冒了一声:“在下也是赞同本初来做盟主的!本初不管是经验还是能力,肯定比公路更加适合!”
完了!八票了,算上袁绍自己,袁绍稳拿九票,而陶谦和袁遗肯定是弃权的,袁术感觉已经大事去矣!!
随后袁术颓然的叹了口气,然后咬牙看了看笑得像一朵花儿似的袁绍,心里的恨意真是滔滔如大江之水啊!
但是有无可奈何,随后说道“我也赞同本初来出任盟主,我就专心做好粮草官吧!”袁术终于还是很理智的表了态,这个时候还闹什么肯定是不合适的,自己兄弟的事情,还是关起门来私下解决吧,事实上袁术对袁绍将两人的家主之争弄成盟主之争已经感到十分的怨恨了。
若是仅仅由族中的族老们来决定家主之位,袁术有十成的把握,却没有想到袁绍玩出了这么一出会盟的把戏,到现在,袁术终于明白了袁绍力主会盟根本就不是表面上说得为了约束外来的势力,而是想要利用外人压迫族中老人,从而拿下家主之位的计谋。
可恨的是自己竟然没有事先发现这个阴谋,还乐滋滋的帮着袁绍张罗此事,现在看起来,自己就像是一个傻子一样,想到这里,袁术心里的怨恨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连自己身后没有能够及时发现这个阴谋的吕范也被袁术给恨上了。
袁绍装模作样的推让了几次,然后不得不在大家的劝说之下,勉强应下了承担盟主的职位,帐内的卫兵们立刻将地图架子稍微朝后移动了一下,然后在主位上摆上一个马扎,这么一来,整个的坐席就完美了,看来这也是早有预谋啊!
只不过,现在刘浩这个家伙却突然出现在袁绍左手边的第一个位置上,俨然是与袁术并驾齐驱的二三号人物的样子,让袁绍的支持者
第三十三章 歃血为盟
具体的军事行动,袁绍安排的非常严密,就像是提前安排好了的!军事完事后,接下来便开始进行的是后勤问题,后勤对于远征军来说意义重大,甚至可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
后勤方面,本来失去盟主之位的袁术说话了,各个诸侯放心,有我在,你们就上前作战吧!别的不行,但粮食方面绝对没有问题。
虽然袁绍和袁术表面上自然是答应的很爽快,但是曹操和刘备以及刘浩都是有所防备,因为若是真的以为能够从袁氏兄弟那里得到足够的粮草补给,那可就实在是太过天真了一些,或者即使是真的拿到了,这三人也不敢人马食用,说不定是有毒的。
今日的会议可以说是卓有成效的,对于袁绍来说,当然,对于刘浩等人来说也是不错的,至少认识了一些历史名人,也成功的点燃了袁家兄弟之间不合的火种,至于最后的军事部署,那纯粹是样子货,到时候怎么打,还不是各自有各自的想法,除了袁绍自己的人之外,甚至连袁术都不会按照袁绍的指挥棒转。
至于刘备、曹操等人,则是顺利的拿到了参与中原事务的入场券,这就当作是支持袁绍上位的回报了,于是会盟自然是大获成功了,唯一悲剧和愤怒的,就只有袁术一伙了,他们是这次会盟中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以及笑话!
很快,会盟成功的选出袁绍成为十八路诸侯讨董的盟主,以及明日将会在营地歃血为盟,并且开始正式攻打虎牢关的消息就被公布了出来。
第二天,天公作美,居然是个大晴天,虽然有些风,不过有阳光晒着,到没有那种刺骨的感觉,至少那些穿着冰冷甲胄,在空旷的野外站队的士兵不会觉得太过寒冷。
十数万将士的代表们在平原上列队,铺天盖地气势熏天,呼呼的北风让招展的旌旗呼啦啦的作响,仿佛像是平地惊雷,仅仅是这种气势,就足以让人心旌摇动,怪不得古人喜欢举行大规模的誓师,这确实很能提振士气并且打击敌人士气。?在广袤的平原上早已堆土而成的一座高台,上面已经摆上了一个大大的祭台,高台四周插着十八面巨大的诸侯将旗在风中缓缓的舒展卷动,最中间的一面则是代表大汉皇帝的黑底红字龙凤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