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在大秦当病弱贵公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Yana洛川
哪像他这儿子,正经的机巧不学,偏去研究水工,木工学全乎了吗就学水工,真是气死个人。
“父亲,您当真不觉得关中地势比卫国更好?”公输矩捶了捶脑袋,二话不说开始了新一轮的劝说,“卫国土地肥沃,又有黄河便于灌溉,打眼看去的确将极好,可这四处平坦无险可守,一旦有外敌入侵极易展开横扫之势,久居于此实在不妥。”
公输墨斗:……
你小子说话时能不能看看旁边,卫国公子在这儿站着你说这些,要想离开自个儿拎东西走,别有事儿没事儿扯上你老子。
“矩啊,这……”
“父亲且听儿说。”公输矩将想说话的老父亲打断,挺直了腰板继续说道,“再看关中,渭水在关中水势平缓,不似黄河年年有水患,北有渭水为界,西有陈仓谷口和大散关,往南是子午谷以及武关,往东更是潼关函谷关,四面皆是天险,有此险关,外敌轻易无法入秦,那里如今差的就是凿渠引水,只要水渠成,关中之地必是粮仓啊!”
卫霁:……
虽然你说的都是实话,但是为什么那么想动手揍人呢?
清润如玉的少年人扬起唇角,看着旁边侃侃而谈的青年露出了温柔又和善的笑容,“看来先生对此很有见解。”
公输墨斗:!!!
求公子手下留情!!!
作者有话要说: 公输(担心):我儿子还有命留下来吗?
卫霁(正经):看大师说的,孩子想开山凿渠,当家长的还能拦着不成?必须去!
第32章
公输墨斗看看旁边温和出声的少年, 再看看另一边明明知道说不得还偏偏要说的傻儿子,梗了好一会儿才挤出笑容僵硬道,“公子, 犬子无状……”
“大师有意移居秦国?”卫熙用眼神将他打断,少年人语气和缓, 看上去没有任何不愉, 但是公输墨斗却不敢真的这么认为。
公族子弟哪有几个真的没脾气的, 卫人多是这种说起话来温温柔柔, 被惹火了也不会当面说出来, 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开始展开报复了。
唉, 找个可心的地方安安生生过日子怎么就那么难呢?
搬来帝丘没几年的鲁大师哀叹不已, 看着眼前的少年人语气中满是无奈,“要说没有离开卫国的意思,公子信吗?”
“大师开口, 自然是信的。”卫霁眼中划过一抹可惜, 意识到自己似乎把人吓到了, 于是让小甲过来给人家定定心,然后拉着公输矩去一边说话去了。
难得在帝丘看见有想主动入秦的人,还是实干应用型人才,卫国地势得天独厚,要开的渠早几百年已经开完了,这么大个人才在这儿待着也是浪, 再加把劲儿直接弄去秦国得了。
公输矩茫然的顶着他爹杀人的目光,还没反应过来为什么又惹了父亲不高兴, 紧接着就被眉眼带笑的少年人带到一边谈心去了。
“大师别担心,我们家公子脾气可好了。”小甲把还想说什么的公输墨斗拦下,扬起笑脸看上去可爱极了, “秦公的求贤令发布那么长时间,不少人都就想着去秦国建功立业,有这种想法再正常不过了。”
公输墨斗:……
忽然更紧张了怎么办?
“大师别听他胡说,公子只是问问,不碍事儿。”小乙赶紧插了一句,将说起话来听上去像威胁的小伙伴赶到后面,然后继续和紧张兮兮的公输传人解释。
他们家公子真的不是坏人,不就是想修个渠吗,公子连鬼谷先生都能拐去秦国,再多一个工匠也不是事儿。
公输墨斗叹了一口气,看到傻儿子搬出书简又开始侃侃而谈的样子颇有些难以言喻,算了,他还是继续研究怎么才能让轮椅扶手上的暗器更隐秘更安全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既然那小子不肯专木工,那就管他去死。
没人的时候不见他说话,见着个不得了的人怎么就嘚吧嘚吧合不上嘴了呢?
公输矩不知道他爹心里想的什么,只是将自己对关中地势的研究大致说了出来,卫霁其实听不太懂,但是他知道这个确确实实是个人才。
后世皆道,得关中者得天下,关中平原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萧关、南武关、西散关、东函谷关,四塞之地披山带渭,由此才有了秦国的根本。
八百里秦川能成为天下粮仓,最大的功臣就是始皇在位时修筑的郑国渠,渠成,关中才是沃野。
如今关中没有大型水渠,渭水灌溉不到河道北方,关中沃野千里,如今荒芜薄,农人耕种勤劳也只能勉强得到温饱,要是遇到荒年,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
连最肥沃的平原尚且如此,山地里是什么样就更不用说了。
秦国地小民少,所以秦公对红薯土豆的反应才那么大,后世的肥沃土地如今还是荒芜一片,不管种出来什么,只要能让人填饱肚子对他们来说都是好东西。
再说关中,关中四处皆屏障,人杰地灵易守难攻,打的赢就是东出,打不赢只要受得住关身后就能安稳,然而关中要有最大的用处,前提得是河西之地在秦国手中,不然所谓四塞之地都只是空话。
为了更好的生存,秦国必须拿下河西之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依靠秦岭和黄河形成最有利的局势。
即便秦岭和黄河之间没有函谷关,他们也能将兵力布置在关键位置,河西平原在手,三晋就只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对方想干什么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但是那地方一旦落到别人手中,天险就成了别人家的,形势扭转对秦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河西之地对秦国来说太重要了,函谷关想要发挥作用,河西就必须在秦国手中,否则关中形胜就没有任何意义。
函谷以北是黄河,函谷以南是秦岭,两道屏障中间卡着函谷关,河西就在黄河边儿上,没有了这块土地,秦人守着函谷关抵抗起外敌入侵也劲。
今天魏国试图灭秦,明天赵国想来抢点东西,后天韩国脾气硬了甚至也能过来打两下,只有河西与函谷具在秦人手上,那地方才称得上是雄关漫漫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秦魏两国交战多年,都是为了抢回河西的地盘,只是至今仍然没有成功罢了,不过凿渠需要时间,河西什么时候能夺回来他不知道,先把人弄过去再说。
公输矩不知道眼前的少年在想什么,他是真心觉得关中需要一个大型水渠,至于河西如今在谁手中,这呆子一直没在意过。
卫霁看着说完后显得有些局促的布衣青年,脸上的笑容更和善了,“先生想去秦国,如今却留在卫国,可是因为鲁大师不愿离开?”
公输矩默默点头,他爹现在只希望过安稳日子,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传承下去,纵观天下,卫国是最好的落脚之地。
他们在这里住了几年,帝丘人富足和善,对外来之人从无排挤,可是卫国太弱小,虽然奉魏国为宗主,但是魏国狼子野心不护着这里啊。
公输矩看着眼前笑吟吟的少年公子,自觉将剩下的话咽了回去,他不是真傻,如果真的祸从口出导致他们父子俩没法在帝丘待下去,出了城门他爹就会亲手清理门户。
“先生之才霁已知晓,若有机会去秦国并得到秦公重用,先生可愿去?”卫霁理了理衣袖,看着公输矩温声说道,“秦公如今广发求贤令,所求并不只是治国之士。”
“如果父亲同意,矩自是想让一身本事发挥用场。”被亲爹死死按着的年轻人面上带了几分苦恼,他对水工的兴趣远大于木工,关中那地方再适合他不过了,就算苦点累点又能如何,水渠一成受益的可是关中万民。
卫霁得到满意的回答,回去和公输墨斗说了几句,将确定了新轮椅十日之内就能完成,然后才带着小甲小乙一起回宫。
等轮椅造好,孙大军师就要在秦国开启他吃饭睡觉打庞涓的美好生活,要是能再带上个能够开山修渠的大匠,那秦公可真的要开心死了。
公输墨斗留在帝丘也不错,实干型人才留在那里都能发挥极大的用处,卫国安稳,他哥在位的时候不会出什么大乱子,留在这里发光发热很不错。
百工和士子不同,在这个时代,士子的培养需要家学渊源,工匠却没那么严格,虽说大部分仍然都是家族产业,但也不是不能教给别人。
帝丘别的不多,就有闲心学东西的人多,如果公输墨斗愿意的话,他甚至可以和王诩老爷子一样在木匠铺子里招一群弟子来继承祖传的手艺。
在这个亲传弟子和亲生儿子地位没什么区别的年代,许多学派都是这么传承下来的,比如墨家儒家等等,将学派发扬光大的往往都是弟子而不是儿子。
不过这些话不能他来说,得找个机会请王诩老爷子过来走一趟,大佬们之间的惺惺相惜比什么都管用,他要做的只是在背后推一把而已。
神色柔和的少年人如此想着,然后在心里的小本本上又记了一笔,只要秦公不会翻脸不认人,秦国欠他的越多,卫国的安全以后就越有保障。
能将秦国发展成后来那般强大的君王,他相信那不是个言而无信之人。
*
卫宫,太子熙一本正经的拿着竹简学习,夫子是卫公给他找的大儒,熟读各种儒家经典,就是用来教导小孩儿有些浪。
《尚书》《周礼》晦涩高深,饱读诗书的成年人读起来尚且吃力,更不用说才十岁左右的小孩儿了。
这时候读书识字的人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启蒙太难,《百家姓》《千字文》这些后世用来给孩童启蒙的书籍还没有出现,上来就是《尚书》《周礼》,就算家里有那条件,也会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接受不了而选择放弃。
这些书再难懂,卫熙也得学下去,他是卫国太子,可以不懂武艺但是绝对不能不通文墨,不然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卫国人。
等今日的教学结束,卫熙看着写满了字的竹简忍不住开始揉肚子,他饿了,现在非常想念小叔早上做的铁锅炖大鹅。
卫公处理完国事便在偏殿坐着,外面阳光明媚,他的心情却没那么敞亮,就算有美味也安慰不了他那颗被宝贝弟弟伤透了的心。
形势不饶人,他再怎么舍不得也得把人送出去,去秦国他们还能掌握主动权,真等魏国派人到帝丘来讨要质子,到时候就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魏王不要脸面,公子卬更是无耻,霁儿真去魏国会遭遇什么他连想都不敢想。
当国君的没有几个蠢材,当然,亡国之君除外,那种想着自己舒服就不管子孙后代的家伙不配称之为君,当孙子都便宜他们了。
首位之上,锦衣华服的俊美青年神色冷淡,卫国是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国君公族乃至国人在外都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形象,可那也只是在外而已。
在国君的位子上坐了十几年,没有几分杀伐果断的本事位子也做不安稳,对卫不逝而言,只要对卫国有好处,他干什么都不会犹豫。
可是现在不一样,要走的不是别人,是他放在心尖尖上疼了十几年的亲弟弟。
太子熙将书简拾好,看了眼外面的天色,从内侍口中知道卫霁还没回来,于是轻车熟路来到偏殿找他爹。
宫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前几代公室自相残杀太过残酷,所以卫公从最开始就打定主意只要一个儿子,只要他好好培养,以后这孩子不长歪,卫国就不会再有兄弟相残的局面出现。
要是没有兄弟还能兄弟相残的话,那也是个人才。
他的态度很坚决,宫里美人再多都只会有一个太子,从根子上断了她们的念想,接下来就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儿子自己也不会孤单,他弟也没比那小子大几岁,叔侄俩正好从小培养感情,这样将来对双方都有好处。





在大秦当病弱贵公子 第26节
卫公一直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霁儿长大了就在帝丘给他盖座大宅子,在帝丘待闷了就找片肥沃的土地给他当封地,出去溜溜风住几天然后再回来。
等他老了熙儿继位,这叔侄俩自小一起长大的感情,相互扶持着也很不错。
之前做了千般打算,再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如今这般情况,霁儿这几天的反应有点奇怪,看那欲言又止想说又不敢说的模样明显就是又要准备去秦国了。
卫熙找到偏殿,看他们家父亲神色郁郁下意识放轻了脚步,往旁边走了两步坐下,然后跟着一起发呆。
他爹总有事情要愁,小叔不在的时候是这样,小叔在的时候还是这样,反正他也不知道在愁什么,在旁边坐着愁自己的就行。
今天夫子讲的是三皇五帝的仁政,听不懂,太难了,明天夫子还要检查,到时候还得说感想,每次表达完感想之后夫子的表情都很奇怪,可他有什么办法,他真的听不太懂啊。
父子二人各有所愁,对视一眼后动作极其一致的换个胳膊撑脸,然后继续看着门口发呆。
“熙儿,你想让你小叔离开吗?”卫公轻叹一声,看着已经有了他五成风采的儿子,在心中赞道国君就该如此宠辱不惊。
喜怒不于形色,如此才能在外面镇住场子。
对于这个问题,太子熙自然是持否定答案,“熙儿不想让小叔走,可是连父亲你都没办法,小叔肯定还是会离开啊。”
他人小但是不傻,这几天氛围如何自然能感受出来,现在魏国强大,卫国弱小只能受欺负,小叔出去就是为了能让魏国也尝尝受欺负的感觉。
小少年挥着拳头,畅想着卫国在自己手上一飞冲天的场景,和他爹极为相似的眸子都在闪光,“父亲放心,等以后咱们卫国强大了,把隔壁魏国踩在脚底下,小叔就能安心回帝丘了。”
卫公:……
“算了,还是期待秦国强大起来把隔壁魏国揍到爬不起来比较实际。”
想当年,他也是这么野心勃勃,卫国如此富庶,为什么就不能强大起来呢?
可惜后来被现实打了太多巴掌,再多豪情壮志也经不住如此磋磨啊。
卫霁从宫外回来,顺着内侍的指引来到偏殿,看着一大一小坐在案前撑着脸发愁的样子下意识停下脚步。
什么情况?
他要有个小侄子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卫霁:像极了产房门口的父与子。
卫公/卫熙:我们在等你……
第33章
偏殿一片寂静, 内侍们安安静静的站在看不见的隐秘处,入眼只能看到那父子俩极为相似的愁容。
卫霁默默退后一步,抬头看了看殿名, 确定自己没走错地方然后才小心翼翼的跨过门槛,“哥, 熙儿, 你们这是怎么了?”
他从木匠铺子出来后又去鬼谷子府上走了一趟, 公输矩本事难得, 留在卫国也没有用武之地, 他是肯定要带去秦国的, 只是公输墨斗那边还得劳烦鬼谷先生走一趟。
儒家有父母在不远游之说, 公输家族却不一定有这些规矩,就算担心父亲一人在帝丘无人照料,有他派人在附近帮衬着, 公输墨斗在帝丘城中绝对不会受到刁难, 就算儿子不在身边也能安安生生做活。
他又不是没过出门, 只是在外面耽搁了一小会儿而已,这俩人怎么就反应这么奇怪呢?
卫公幽幽叹了一口气,看着坐在旁边的儿子伤心的不行,“熙儿,你小叔不要我们了。”
太子熙揉了揉脸,起身将人拉到自己刚才的席位坐下, 眼睛水汪汪的似乎下一秒就能哭出来,“小叔是不是又要走了?这次离开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过些天才会离开, 这次没这么着急。”卫霁安抚着不知道为什么想到这些的大侄子,正想将人拢在怀里解释几句,就听见他哥一拍桌子悲愤道, “又不只这小子一个舍不得,凭什么只哄他?”
“哥!”少年人哭笑不得的看着自家兄长,果断开始转移话题,“天色不早了,先用膳,其他事情明天再说。”
“也别明天了,你今天就给哥一个准话,把离开的日子给定下来,熙儿怎么样暂且不说,你忍心让哥哥我天天提心吊胆吗?”卫公抬手将人拦下,无视了小太子控诉的目光继续说道,“哥就你这么一个宝贝弟弟,现在见天的往外跑,也不知道以后还能等到该有的孝敬。”
太子熙看了自家小叔一眼,绷紧了小脸咬牙说道,“父亲,孩儿才是你儿子。”
“都差不多,没什么区别。”卫公随意摆了摆手,让内侍下去传膳然后继续感叹,他把弟弟当儿子一样拉扯大,怎么就不能让他孝敬了?
太子熙委屈巴巴的抱着他们家小叔的脖子,眼看着就要被他爹气哭,“父亲,孩儿真的是您亲生的吗?”
“天底下长的好的不多,能和你父亲我这般仪表堂堂的就更少见了,要不是我亲生的,你小子能长这么标志?”卫公下巴一扬,只听语气就能感受到那股子高傲劲儿。
太子熙气鼓了脸,想不出来该怎么反驳,只能坐回自己案前独自生气,他为什么这么倒霉,怎么就摊上这么个爹?
卫·假弟弟·真儿子·霁:还能怎么办,当然是顺着他哥的意思来了。
幸好他们家是真的感情好,不然就他哥这张嘴,大侄子以后会待见他才怪,“等鲁大师将孙先生的轮椅做好才开始准备,大概还要半个月。”
“半个月啊,一眨眼的功夫而已。”卫公低声说着,神色到底缓和了几分,能再多留半个月总比明天就拾东西离开好,“咱们和秦国达成交易了不假,但那地方毕竟偏远,你千万记得护好自己,被欺负了就……算了……回来也还是受欺负,你还是在那偏沟僻壤待着吧。”
卫霁:……
是他哥能说出来的话没跑了。
太子熙同情的看着他们家小叔,叔侄俩各自坐好,知道这时候不能顶回去,只是眼观鼻鼻观心等着饭菜上来,在没有反抗能力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的比较好。
晚饭是松软的白面饼、炒羊肉以及如今风靡卫宫的豆腐脑,宫里如今除了大铁锅还有几个不同型号的小铁锅,用来炒菜很是好用。
卫霁在锅刚送来的时候就和厨子说了,这东西可以不光可以炖鱼炖肉炖大鹅,还能用来炒豆腐炒肉炒青菜,毕竟都是在宫里干了几十年的老人,打开思路后根本不用他心跟着一起研究。
他们家的厨子和公子虔府上那位直接从军营调过去的不一样,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庖厨,家学渊源,做起饭来比他这个更擅长吃的好多了。
豆腐这种东西一出现就非常受欢迎,吃法多样暂且不提,在这个平常百姓一天只能吃两顿饭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便宜。
贵族世家一日三餐,寻常百姓一日两餐,不是因为规矩如何,而是寻常百姓家中没有那么多粮食支撑一日三餐,遇到成不好的年份,甚至连一日一餐都难以维继。
菽是豆类的统称,能做豆腐的只有黄豆一种,不过只这一种也就够了,黄豆的产量不低,卫国种植的也不少,不过不是年年都种,它们的作用是养地蕴良田。
毕竟豆子不好吃,吃多了还容易胀气,只胀气不打紧,肠胃出了问题可就离死不远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选择顿顿吃豆子。
但是有了豆腐之后就不一样了,这东西滋味可口又不用担心吃坏了身子,磨成豆汁后点上卤水就能做成,法子一经流出帝丘的百姓恨不得天天都在吃豆腐,以帝丘人口流动的速度,想来过不了多久,豆腐的做法就能传遍列国。
卫国商人多,卫霁手下的商队最开始也想过守住方子赚上一笔,豆子便宜豆腐却味美,不说原料谁也猜不到被他们嫌弃的豆子能做出如此美味的吃食。
只是这东西不好储存只能在城里叫卖,出个城的功夫就坏掉了,与其力不讨好,不如直接将方子放出去讨个好名声。
对商队来说,名声带来的利益比眼前薄利大的多。
舒舒服服一顿饭吃完,卫公让人将食案撤下,瞥了一眼想带着卫熙离开的卫霁,屈起指头敲了两下,然后起身踱着步子转身朝书房而去。
太子熙扯了扯自家小叔的衣袖,很是老成的安慰道,“小叔别怕,最多就是唠叨一顿罢了,毕竟在父亲心里,您才是他亲儿子。”
“净瞎说,这些天好吃的吃多了是吗?”卫霁笑骂了一句,将大侄子打发走然后赶紧跟了上去,闹脾气的哥哥这几天得哄着,不然到时候就更难走了。
他前些天已经提过一次离开的事情,只是看他哥脸色不好,所以没敢往下说下去,今天已经说到这份儿上,正好是再说一次的好机会。
最多半个月就要准备离开,要是再不能让兄长松口,那他要么不走,要么就只能和上次一样带着小甲一起掩人耳目离家出走了,只是上次是他哥没防备,所以才让他们俩出了帝丘,这次有了防备,还能跑出去的可能性就没多少了。
*
日头偏西,天色渐晚,农人回家,倦鸦归巢。
王诩老爷子换身衣裳带上礼物,和在家啃老的徒弟打了声招呼然后悠哉悠哉去隔壁串门了。
孙伯灵看着自家老师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处,再看看手中简陋到只能辨认出崤山秦岭黄河的简陋舆图,笑了一声继续将心思沉浸在列国局势之中。
秦军平定西戎斩杀西戎獂王,击退韩赵两国联军后便封闭了函谷关,除了南边楚国和北边草原之外,三晋的目光是彻底被隔在了外面。
庞涓一心想建立功勋青史留名,没有什么功劳比灭国之功更大,公叔痤和庞涓一样嫉贤妒能,但他和庞涓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自己之外,他看的最重的是魏国和不是立功。
魏王野心勃勃,老公叔活着的时候还能劝着,公叔痤一死,在庞涓的撺掇下肯定想着彻底将秦国灭掉。
1...1617181920...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