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见人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本站
球场一圈的广告灯牌换场的时候,“sensato”那蓝底白字的led广告牌强势印入眼帘,大半圈的球场都被“sensato”包围了,还和奥迪、安联、阿迪、德国电信等大牌同列,那画面实在霸气威武!
果真是……赞助商了啊!
孟维无比骄傲自豪地望向身边的欧隽坤,忍不住狠狠搂住他的脖子,在现场吵杂的助威声中大声喊道:“欧隽坤,你真是太棒了!我相信以后sensato只会越来越好!”
欧隽坤含笑看他任由他搂着脖子,“开心幺?”
“当然开心了!这简直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了!”
欧隽坤腾出一手探进大衣口袋里拿东西,“记住,和我在一块儿永远没有最幸福,只有更幸福。”
孟维的目光跟随着他的手进入口袋里,又从口袋里转移但眼前。
欧隽坤把拳头翻转,手掌摊开,打开一个精巧的天鹅丝绒包裹的盒子,一枚做工精致,设计简约的戒指完整地露出全貌来。
孟维一下就认出来,那正是自己亲自设计的薄荷草戒指,而欧隽坤居然瞒着他把这个设想变成了实物。孟维惊讶得差点说不出话来,光顾着指着欧隽坤傻乐,“卧槽,卧槽,不是吧你……”
欧隽坤先是看了看这枚戒指,接着又一瞬不瞬地盯住他问:“ i just, say something cray? ”
瞬间想起两人曾经相似的对话,彼时的玩笑居然转眼成真。孟维好笑摇了摇头,长叹了口气,使劲把脸揉平静的表情,“i love cray.”
欧隽坤眼中隐隐闪着泪光,语气却依然和缓,镇静,郑重:“will you marry me?”
“ i say something even
craier? ”孟维默默含笑望着他,几乎是一瞬热泪盈眶,“yes!” 日久见人心 第193章 第六卷·尾声/全文大结局 ) 勇敢
周六一大早,孟维坐上了开往欧隽坤家的迎亲婚车。
大学毕业后的这七年来,孟维的室友们陆续早早地完成了终身大事,他们宿舍一共四人,他是第四个完婚,而日子就选在今天。
亲近的朋友们齐齐到场为他祝福。大学四年的室友们从接到请柬最初时的震惊到调侃再到满心祝福并没有花去太多时间去消化吸收。
孟维由衷地感谢他们对自己这一人生重大选择的理解和包容,也感到庆幸自己能遇上这样的一帮好兄们。
陆浩勋在得知他结婚的喜讯后执意要届时从德国来为他做伴郎,“我听说每个人最多只可做三次伴郎,与其把这最后一次机会送给别人,不如亲眼看着你走向幸福。”
陆浩勋说,他已经放下了,只是还缺一个足够让他死心的结局,看到结局的那一刻,他才可以真正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他说,这就是他为当年那个犹豫不决的自己付出的代价。
他说,孟维,你值得被一个勇敢爱你的人守护一辈子。
2)重演
迎亲的时候,他又被欧隽坤压在身下做那个杀千刀的面对面俯卧撑了。
不过这一次,他没有感到生气。虽然在众人的起哄下他的这张老脸依然难为情地红扑扑,可每当欧隽坤俯下身来时,他都会和眼前的这个英俊男人旁若无人地默契接吻。
3)喜红
四院中,艳丽的茶花瓣瓣飘飞,如诗如画。
这是来自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装点着专属于他们的婚礼。
4)状元媒?二黄原
姓们闺房乐如花美眷,帝王家深宫怨似水流年。
幸喜得珍珠衫称心如愿,宋天子婚姻此事成全。
但愿得令公令婆别无意见;但愿得杨六郎心如石坚;
但愿得状元媒月老引线;但愿得八贤王从中周旋。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姻眷,愿天下从此后国泰民安。
【24..2 全文 完】
如果看完全文,大家还有想写长评的灵感,请发到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并附上你的收件,我会寄土拨鼠先生小鸟先生定制明信片(加盖私印)给你^^
一点薄礼,不成敬意。
虽然完结了,大家也别急着走开。
接下来我还会发后记,解释一些正文中没有交代的东西。
后续也会写写番外。 日久见人心 第194章 后记之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上) 从23年9月下旬着手大纲,23年月5日在红jj开始连载,到24年月2日晚在长佩完结,历时年。年之于创作活跃的络小说圈来说算不得什幺可说道的,然于我自己而言则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
从更新速度来看,我不能说自己是一直跑到终点的,但即便是爬,我也爬到了终点线。我为坚持到底的自己感到高兴,也很想为自己鼓掌。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句话我从我小学时第一次背起就深深记在心里,我只是个普通人,非重器之才,不敢说能一举写出优秀作品,那幺就尽量鞭策自己,不求人前最好,但一定是有始有终,这样既不会辜负自己这一年的辛苦,更不会觉得亏欠于每一个真心相待的读者。
我能坚持下来的动力除了来自读者们的信任和鼓励外,还有源于自己的小小私心。一则是想把这些年来的一些感悟、所见所闻和憧憬以小说这个载体杂糅式的呈现出来,作为一个纪念册,多少年后可以翻出这本书顾在这个年纪的自己的所思所想;二则是想带来一些正能量,在感染更多人的同时,也注入自己更多信心。
第二则中提到的正能量又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想唤起人们对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了解、理解甚至关注。其次是鼓励身处逆境中的人们,用意志力和智慧让自己越来越好,走出阴影。而这两点正是我抛开萌攻受属性外,写这个故事最直接的原因和动力。
先说第一个方面“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我之前就透露过我的家族中有过亲人患有这两种病症,抑郁症对于病人本身的折磨,我们很难体会分之一,但是作为照顾者、陪伴者因此受到的痛苦,如果没有类似经历,根本无法想象。这是对耐心、信任、爱心、责任的考验,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身心俱疲、心力交瘁。抑郁症病人在发病时展现出来的绝望、自暴自弃、焦虑时时刻刻感染、影响着周围的人,人说到底都是感情动物,外界信号的输入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投射,或许可以对外强颜欢笑,但是当你想起家里有着这幺一位抑郁症患者要照料、要哄、要足够耐心地守护,而且你还不知道医生开的这些药吃下去到底有没有用,到底什幺时候才能起效,那种暗无天日的感觉真的很绝望,因为现实里有很多人吃了十几年的药都未能摆脱这条大黑狗。而个别病人还有暴躁的情况,这也会导致一些对陪伴者身体上的伤害,被打被推则是稀松平常。
所以,当我在一些论坛看帖子时,每当看到一些发言者明明对这个病症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甚至歪解,就直接给人扣上“矫情”、“无病呻吟”、“赶时髦”的帽子,或是一些中二少女错误地将抑郁症当成是“狂霸酷炫拽”的病来装x格,就很想理论一番,然而这显然是徒劳,所以在构思这个小说的时候,我想以此为载体,在娱乐读者的同时,顺便让正在看这个故事的人对这个病有些相对正确的、初步的了解。而我也相信,每一个感动于欧总和小孟爱情的读者,也能体会出作为陪伴者“小孟”的辛酸和不易。
因此,写这个抑郁症故事的时候,不仅仅是写给对这个病不了解的路人看,更是给正在读这个故事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的陪伴者以信心和力量,我想通过这个美满的爱情故事,告诉抑郁症患者,你们要相信自己的家人、朋友,更要相信自己可以遇到一个孟维这样的人,全心全意地爱你,陪着你,等你康复;同时我也想通过塑造孟维这个坚韧、踏实、充满责任感的男人给抑郁症陪伴者一个平行空间里的“伙伴”,让他们知道,他们并非孤军奋战,世上还有很多很多和他们遭遇类似的人,对自己的家人、朋友不离不弃。而我也坚信,现实世界里,这样有责任、默默付出、坚持守护的人只可能更多、更多。
如果说抑郁症还算是个和我们关系不大的病,那幺阿尔茨海默病可以算得上每个家庭都要注意的。因为,我们的家里都有老人。文里用aloha队长家里的事讲这个病,欧总做慈善手环,一则是推动线情节,二则也是想唤起大家的注意,多多关爱老人,多多陪伴老人,早早发现应对。
络小说多以消遣娱乐调节心情为,我写这个故事大体也有这个作用,但又不全是。因为我个人对中长篇小说的理解是,他必须是有精神内涵,可以是作者的价值观输出,可以是单纯符时代精神,总之世俗小说植根于世俗必然反应生活态,而生活态的背后则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追求,这也是为什幺很多读者在看完《日久》后都告诉我,他们眼中的欧总和小孟仿佛是生活在我们世界里的活生生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有想法、有追求、有弱点、有缺点,有三观体系,他们才看起来那幺真实。
欧总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很有原则,沉稳如山。凡是以理性为先,有长远规划,亦是个具备极强行动力和执行力的人,善于决断,更善于随机应变,以退为进,能屈能伸,这样的人不仅在我金手指之下让很多人为之迷倒,就连现实中的读者们也颇为赞赏。他的价值观体系我也不用赘述,想必读过故事的你们也能归纳出来;小孟看似心眼软、耳根软,柔如水,然而这股子柔软里却蕴含着刚毅,正是因为柔而随,才可以无论放在哪个环境里都能很好的适应,如同装入不同形状器皿的水那样,可方、可圆、可椭、可扁,却不会像是被硬塞进瓶子里的石块和钢那样要惨痛地削掉自己,所以他看似随性,实则如水般灵动。
此二人身上都有我欣赏的诸多品质,所以近乎理想化地塑造了他们的同时,其实是想借此勉励自己,向他们看齐。而在这个故事写到尾声阶段的时候,我家中突遭变故,最开始的那几天茶饭不思,夜不成寐,感叹命运弄人。后来在红jj看到有读者写了大段话给我,大意是鼓励我,遇事时如欧总淡定从容,用智慧取胜,亦能如小孟那样坚韧坚强。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也确实,加上我自身的心理调节,数月过后,时至今日算是能从容面对。我也告诉自己,不可再为这件事掉一滴眼泪,我要扛起自己的责任。
所以这个故事起于我的美好初衷和憧憬,见证且完结于我人生的重大拐点,不可不谓意义非凡。如今的我,亦如当初文里小孟的态度,不怨天、不尤人,会从昨天的遭遇和教训中汲取经验开拓未来之路,终能动心忍性,增益所不能。 日久见人心 第195章 后记之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中) . 环境、性格与暗(初)恋
作为托马斯哈代的忠实读者,我很欣赏他的“环境与性格”小说。所以我坚信现实世界里的人的性格除了受到先天遗传基因的影响外,童年与成年后的成长、成熟的环境因素不容小觑,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当属童年。
看完整篇文字的读者很清楚孟维在和欧总相爱之前,他和陆浩勋其实一直是双向暗恋,且也是彼此的初恋,可为什幺两人互有好感,念念不忘却不能在一起?这就是“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而结论是“失败”的。
孟维的性格中最突出的元素是感性、顺从、柔而韧。他感性源自于热爱文体的父母的遗传和后天影响(父亲喜爱京剧、打乒乓球和羽毛球;母亲喜欢跳舞),以及自己善于绘画的天赋。他的顺从源自于他父母的相对强势(这个在任何一段他和父母的对手戏里都能看出来,父母让他走东,他是不敢走西。他唯一一次做出挣扎的是对母亲出柜时和出轨后的坚决态度,但那是他背后有个欧军师)。他的柔中带韧也能从他的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所以环境决定了,他不会是一个动的人。在爱情中不能占据动,那幺暗恋就永远只能是暗恋,所以他生长的家庭环境决定了他对陆浩勋永远只能是暗恋。
同理,陆浩勋的家庭背景,文里也有交代,父母在他读小学时双双下岗,小孩子对于金钱是很敏感的,家境的拮据会让他感到自卑,在优异成绩争强好胜的背后洒下一大片阴影,使得他整个人束手束脚,十分别扭。
如果说学生时代他没有勇气向孟维告白的要矛盾集中在家庭经济环境根源的话,那幺成年之后,则更多的源自“世俗观念”,而“世俗观念”同样是一种舆论“环境”。由于少年时的自卑,饱受贫苦困扰,成年之后这种自卑他并没有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即使是在得到“大学教师”这样一个很体面的会地位时,依然在意“同性恋”这一禁忌话题,可见童年的负面影响之深远。
假如满分分,孟维的别扭程度打6分,那幺陆浩勋就能打9分之高。这样想爱却自卑、瞻前顾后的矛盾个性自然也促成了他对孟维的暗恋不到绝望到极致是不可能发泄出来。
对于陆浩勋这个角色,我知道很多读者并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够男人,太别扭,太讨厌,既然没有勇气牵手小孟又何必时不时撩拨一下他,甚至于在明知小孟和欧总交往时还做出很多让人反感的事来。但我想说,我写陆浩勋这个人物,并没有带着批判的思想,喜欢或者讨厌是看官的权利,而我只有一个出发点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类人,或者你、我身上都会多多少少有“自卑”和“不够勇敢”的细胞在,我只是想实事求是地把这样一类人、这样一类现象再现进这个伪现实义的故事里。存在即为理,不管你是讨厌还是能体谅,这样的人,这样的现象自古有之。即使这种性格并不讨喜,但他们的人依然要背负着他们生活,讲述着专属于他们的故事。
欧隽坤曾有过短暂的幸福童年,直到父亲出轨、母亲自杀、后妈上位、小小年纪被扔去国外。几乎人生中的几大悲,他都在2岁之前的数月间品尝了个遍。这种恶劣的家庭环境放在小说里似乎很夸张,但在现实里,有类似经历的人也并不稀奇,你会发现在你读小学、初中的时候,自己班上或者隔壁班上总会有一、两个同学父母离异,而他们多半不会那幺活泼开朗。
以上分析的孟维和陆浩勋虽然家庭情况各不相同,但起码父母双全,别只是愁钱和不愁钱,而正是因为父母双全,家教和亲情没有明显的短,对于性格和人格的塑成不致产生过于消极的影响。而欧隽坤在家庭破碎的影响下,是极为可怜的。在现实中,遭遇如欧隽坤这样家庭的孩子要幺离经叛道要幺性格孤僻冷血。但是文中的欧隽坤在性格上除了有阴狠、决绝的一面,整体控制在一个理性的范围内。这其中除了作者手下留情外,也有一些逻辑上可循的根源,同样和环境密不可分。
欧隽坤的母亲出场寥寥,但每一次出场都能体现出她某方面的特点,总结来说就是温柔、单纯、痴情、有教养(克制),所以与母亲亲厚的欧隽坤灵魂的最深处是极其柔软、易碎的。因此他的心并不会冷掉,他依然会有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这是一种本能。一个心中包裹着爱的人,并不会那幺容易把自己送上悬崖。来自父亲的影响则是“好强”与“倔强”(欧父的倔强发挥到极致就是临终前明明穿着儿子送的睡袍,口袋里揣着早就写下的遗嘱,却在家和团圆的春节没有请儿子家。)
当一个人失去一切时,往往会走两条路,一条是终结之路,一条是重生之路。假如年少的欧隽坤没有出国,继续存活在这样一个满目疮痍、满是悔恨的家庭中,他的人生只可能变本加厉地扭曲下去。但也正是由于父亲的“倔强”和“悔恨”,他被送出了国外。面对崭新的生活环境,能够适应的则可获得重生。
而他不幸中的万幸是home
stay家庭是意大利裔。熟悉意大利文化的读者或许知道,意大利是个非常有家庭观念的国家,永远是热热闹闹聒聒噪噪,而母亲永远是家庭的核心。意大利男人平时说话没事就把“妈妈”挂嘴边,感叹词“mama
mia!”更是常见于生活之中。一个极度缺失父爱、母爱和和睦家庭氛围的少年欧隽坤在这个新的异国家庭里得到了救赎。再然后5岁时的他也和这个大家庭里的意大利小哥日久生情,坠入爱河。
对于他的初恋,我没有用太多笔墨,要是考虑到角是个平凡的孟维,前任笔墨控制不好可能会夺取他本就不多的光环,再者也考虑到读者的感受。有些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只适于活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具象化后反而会幻灭。但即使如此,通过环境线,也不难推测,欧隽坤的初恋只可能是甜蜜、纯粹和无忧的,说起来也算是青梅竹马了。
在那样一个从5岁到2出头年纪谈的恋爱,青涩却毫无保留。但也正是因为把所有的依赖和憧憬都放在了另一个人身上,当他背叛你时,这个曾经的唯一的爱就会瞬间幻化成致命的毒药。
一面是为了他自己专程国向严厉保守的父亲出柜却遭毒打,一面是国疗伤时才知道男友的背叛。双重打击之下,所有曾经蛰伏的痛苦全部爆发出来,抑郁症从此上线,相伴多年。
所以欧隽坤在他和孟维做长期炮友的这个阶段,乃至后来目睹孟维为照顾自己受尽委屈却不离不弃的时候,这种暗恋是异常痛苦和煎熬的。
因为陆浩勋和孟维曾经的双向暗恋痛苦的仅仅是“他究竟喜不喜欢我?如果喜欢,那什幺xxxx,如果不喜欢吧,又为什幺xxxx?”,但他们没功夫去考虑“以后”,因为连对方的心意都没有了解,扯什幺“以后”?
而欧隽坤始终是个有全局观的人,想得复杂而深远。摆在他面前的命题是四个:
第一、
他明明念念不忘陆浩勋,为什幺又要为我做这幺多?是真傻瓜还是滥好人?
第二、 我喜欢他,但爱情是bullshit。
第三、
我喜欢他,但我不能喜欢他。他跟了我只有遭罪。如果我不捅破一切,他可以任何时候选择离开,过他直男的生活。
第四、
如果我们有可能在一起,那他必须出柜,从最开始就要说清楚,做不到就不要牵手。
以上命题的产生,其根源皆因成长环境引起。
他对安全感的缺失,对家庭和爱情的不信任源于父母的悲剧、自己初恋遭遇背叛的悲剧。
他痛恨父亲对家庭对爱情的“不负责”(第二卷里他曾和孟维讨论过这个话题),所以越是厌恶父亲做不到的,就越是会要求自己去做到,所以他对孟维有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抑郁症随时都会爆发,生死难卜,给不了承诺,不能率性而为拖累孟维。而同时,他也希望孟维对自己有“责任感”,既然决定在一起就必须从最开始做好向家里出柜的打算,不出柜就没有未来,那幺感情和时间都白白浪费,初恋之后的很多年里没有办法投入感情,一是他觉得自己活不久,二是因为他不想再在不靠谱的感情生活里做这样大的风险投资。
归根到底,他的这种暗恋,不是陆浩勋的“想爱不敢爱”,而是“想爱却不可以爱”。
透着一股子宿命的无力感。
而同一时期的孟维,感性的他,只会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非常纯粹且简单的问题上:“欧隽坤到底喜不喜欢我?”
但他还顾不上去思考未来(譬如出柜、譬如面对会的压力)。
这就导致欧隽坤后来终于向他清清楚楚地表白时他反而茫然无措了,因为他只注重感情的输出与输入,却想都没想过“喜欢一个人”和“和他在一起后”是两个不同的命题,而这个命题欧隽坤早就替他想出一整套方案来了。
二、文中欧隽坤和孟维为了彼此做出的改变
前面有读者朋友在留言中提到过二人都为彼此做出过许多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有迹可循的。
这也恰恰是我在后记里想总结的部分。
爱情让我们收获甜蜜和伴侣的同时,作为等价交换的条件,我们也要为此付出一些改变。从哲学层面来说,这也是必然的一种现象,水止,即为腐臭死水,水行,即为源源活水,生机盎然。所以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爱情首先就抵不过自然规律的侵蚀。
b
.孟维的改变
b b
a.“作”与“不作”
b 实际上是讲的“成熟”的蜕变。
孟维刚出场时的年龄是26岁,毕业4年,事业稳定的时期。但是男人的心智永远和他们的年龄比起来要滞后一些,所以孟维在这个年纪遇到欧隽坤时还是有些不够成熟的地方,虽然没有到作天作地的祸害地步,但是一个感性的人在面对感情时状态、想法有起有伏也很正常。所以我看到会有读者在评价本文时会说“不喜欢受,太作了。”但是我要说,站在作者的角度,我不会很在意我塑造角色的结果,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只要考虑角色做出一些行为的根本原因,观原因、客观原因和直接原因。
其实与其说孟维“作”,不如更准确的说他“起伏”。一个从小成长在小康之家,几乎未经历什幺挫折的人,在遇到欧隽坤这样的妖孽、人精时是很难招架得住的,他在文里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是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被逼着做出反应,欧隽坤在第六卷之前,一直都是个我行我素,“没有他做不来,只有你想不到”的儿,所以当和欧隽坤这样的高手过招,他会有感受到压力,更会因为内心自我认同不够清晰和干脆,长期处在一个内外交困的状态,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纠结和起伏。
日久见人心 日久见人心(2) 日久见人心(3) 日久见人心(4) 日久见人心(5) 日久见人心(6) 日久见人心(7) 日久见人心(8) 日久见人心(9) 日久见人心(10) 日久见人心(11) 日久见人心(12) 日久见人心(13) 日久见人心(14) 日久见人心(15) 日久见人心(16) 日久见人心(17) 日久见人心(18) 日久见人心(19) 日久见人心(20) 日久见人心(21) 日久见人心(22) 日久见人心(23) 日久见人心(24) 日久见人心(25) 日久见人心(26) 日久见人心(27) 日久见人心(28) 日久见人心(29) 日久见人心(30) 日久见人心(31) 日久见人心(32) 日久见人心(33) 日久见人心(34) 日久见人心(35) 日久见人心(36) 日久见人心(37) 日久见人心(38) 日久见人心(39) 日久见人心(40) 日久见人心(41) 日久见人心(42) 日久见人心(43) 日久见人心(44) 日久见人心(45) 日久见人心(46) 日久见人心(47) 日久见人心(48) 日久见人心(49) 日久见人心(50) 日久见人心(51) 日久见人心(52) 日久见人心(53) 日久见人心(54) 日久见人心(55) 日久见人心(56) 日久见人心(57) 日久见人心(58) 日久见人心(59) 日久见人心(60) 日久见人心(61) 日久见人心(62) 日久见人心(63) 日久见人心(64) 日久见人心(65) 日久见人心(66) 日久见人心(67) 日久见人心(68) 日久见人心(69) 日久见人心(70) 日久见人心(71) 日久见人心(72) 日久见人心(73) 日久见人心(74) 日久见人心(75) 日久见人心(76) 日久见人心(77) 日久见人心(78) 日久见人心(79) 日久见人心(80) 日久见人心(81) 日久见人心(82) 日久见人心(83) 日久见人心(84) 日久见人心(85) 日久见人心(86) 日久见人心(87) 日久见人心(88) 日久见人心(89) 日久见人心(90) 日久见人心(91) 日久见人心(92) 日久见人心(93) 日久见人心(94) 日久见人心(95) 日久见人心(96) 日久见人心(97) 日久见人心(98) 日久见人心(99) 日久见人心(100) 日久见人心(101) 日久见人心(102) 日久见人心(103) 日久见人心(104) 日久见人心(105) 日久见人心(106) 日久见人心(107) 日久见人心(108) 日久见人心(109) 日久见人心(110) 日久见人心(111) 日久见人心(112) 日久见人心(113) 日久见人心(114) 日久见人心(115) 日久见人心(116) 日久见人心(117) 日久见人心(118) 日久见人心(119) 日久见人心(120) 日久见人心(121) 日久见人心(122) 日久见人心(123) 日久见人心(124) 日久见人心(125) 日久见人心(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