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特种兵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人一介
麦轲说完,也不等大家反应,带头就往前走去。
走出大约有三四丈远,麦轲忽然想起,斜坡上到处长满的果树。虽然他不知道都是什么种类,曾玉珍或许很清楚。因为外面的居民肯定也栽种类似的果树。
于是他就喊大家稍停片刻,又要求大家转过脸来,面对山方向说“你们看这漫山遍野的果树,斗都知道它们是什么品种吗?”
这群人里懂行的,也就是曾玉珍和傅长龙了。而傅长龙先是当土财主,从来不去接触这些果树;后来上了大烟瘾,更无暇顾及果树的不同类别。所以真正懂行的就只有曾老了。
老曾朝前趋近几步,对这片果树大略一瞄,就知道这些果树的栽种和管理技术非比寻常。他虽然是烧炭人的头领,基本的养身之道还是农业,所以对这些果树很熟悉。
只见这个缓坡从上到下,大约有六百米左右,各种果树井然有致地分了三个层次。老曾非常清楚,虽然果树不像粮食作物那样要求严格,但是也非常讲究通风、采光、水分、地势等条件的。如果不符合需要的条件,轻则减产,重则造成果树死亡。
现在老曾就给这些农盲讲起课来。最高的那个层次,就是从山的悬崖脚下开始,延伸一百米,是干果带。这一带栽种的都是核桃、栗子、榛子。
“咦?这是什么果树,我怎么不认识?”
正在讲得眉飞色舞的曾老师,对一个长远形的果食实出疑问。根据他的经验,他们这一带肯定没有这个种类。
卫队中一个轻功了得的丄人飞身上山,摘了两个果子回来,一个给老曾,一个给麦轲。
老曾近看仔细观看,依然不认识,更觉得这种比栗子大,而且形状椭圆的果子从来没有看过。
反而倒是麦轲,拿到手后,剥去外皮,觉得似曾相识。他在记忆里搜寻了一遍,终于想了起来巴西果。
这不就是那个个头硕大,含油很多,吃起来拿头的巴西果吗?怎么这里也出现了?
麦轲然后就告诉大家这个叫巴西果,本来是在一个遥远的国度正常生长的。这里既然是神保守的特殊地域,出现在这里显然是神的旨意。
听麦轲这么说,大家无不相信。其实也就老曾还懂行,其他人包括傅长龙在内,别人说什么只能就听什么。
第二层地带生长的是那种介于干果和水果之间的果树。老曾又继续作识别和介绍工作。这里种类繁多,老曾不认识的就更多了。但是大宗的他都可以辨别,其中有大枣、山楂、黑枣、李子、杏、樱桃、葡萄、石榴、猕猴桃等等。
麦轲也发现了无花果和橄榄,夹在这个层面之中。这是中东的特产。老曾跳过了这两种果树,没有介绍,估计他也是不认识。
最下面就是那些时鲜水果了,多是热带和亚热带的水果品种,北方的柿子、梨子、苹果、水蜜桃也在其中。
南方的水果中,主要是香蕉、荔枝、芒果、木瓜、桔子、柚子、广柑,甚至还有榴莲。
老曾一边介绍,一边为这些干果水果的种类繁多而惊叹。更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本来是不同季节才生长成熟的果子,却在同一个季节成熟了!
其实,感到奇怪的不仅仅是老曾,所有人都心里存疑,就连麦轲也知道瓜果梨桃随季节生产。当老曾对麦轲提出这个问题以后,麦轲也没有答案,为何会是这样。
忽然麦轲灵机一动,想起来他的“灵犀一动”“我能用它指挥花草树木,甚至土石泥巴,难道不能读取这些果树身上保留的信息吗?”
“我不妨试试!”
麦轲说试就试,一个询问式的意念就对离他不远的一棵高大苹果树交流了过去。然后聚精会神地看着目标树,看它如何反应。
只见那棵树轻轻一抖,原来微微下垂的树叶“唰”的一声都直立起来,如同声纳雷达对准声源一样都转向了麦轲。
麦轲如同听到一个雄浑的声音对他说话,语调苍凉,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感“哈哈,孩子。你这是五千年来第一个和我说话的人类。五千年了,我看到了太多的东西,一直没有人可以分享,只有我们树与树之间当作聊天的资料。你问吧,想知道什么?”
五千年了?难道是大洪水以后第一波出现的植物?那可真是堪称老前辈了,巨老。
“那太失敬了!非常不好意思打扰您。这些树都是和您同一个时代就在这里吗?”
“孩子,我和你说了,我们在这里没见到过人,你是第一个,不但没有打扰我们,还非常欢迎你。
“你说的对,我们这些树,不论大小,也不管是看着年轻还是年长,实际上是同时在这里出现的。五千年了,我们每天看日出,数日子……”
看来这树老如同人老,也是比较喜欢唠叨,还不忘那五千年,如同老人动辄说他七十岁如何一样。
“您和其它树结的果实哪里去了?”麦轲问出了一个重大问题。
它们总不会在这里没有目的的虚度年华吧?
“我们怎么可能是虚度年华?”看来这老树也能读懂麦轲的思维,所以略带不满地反驳了麦轲一句。
“我们结出来的果实是你看到的飞禽走兽的唯一口粮!不管是正当年在前面防守的;还是那些在后面这片原野中的母兽幼兽,都是吃我们生产的干鲜水果。你不是都见过它们吗,这个都不清楚?”
这个麦轲还真不知道。这些飞禽走兽大多数不都是肉食动物吗?尤其是那些凶猛的家伙,难道他们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是素食主义者?
“它们不是吃肉吗?”麦轲不经意间,问出了一个特傻的问题。
“哼哼哼哼!你傻呀?”老苹果树怒问。
麦轲还在那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茫然问道“怎么傻了,我?”
“这里是一个和平的家园,大家如同亲人一样。你认为可以今天是朋友,明天就可以把朋友吃掉吗?还是如同你们人类一样,弱肉强食?哼!还肉食哩,自己吃自己?”
麦轲刚想开口,为人类辩护一下,不想那老苹果连珠炮一样,又说出了许多,似乎积累的怨念太深了。
“我们虽然不能出去,可是我们的听力超强。就在外面这块小小的地方,人害人、人伤人、人杀人的不算,人吃人的事情都时有发生。
“你们骂人的时候,还经常说什么人非草木,畜牲不如什么的。依我看,人类麻木起来,比草木更无情;若坏起来,比畜牲更不如。
“甚至不坏的时候,也不如这些飞禽走兽,更别和我们比了。比如……”
得,这老树开起声讨会来了!如果让他把五千年的积怨都倾吐一尽,估计我麦轲胡子都得长一尺多长,孙子也别想抱了。
麦轲赶紧转移话题“老人家您停一下,我们还有急事做,要赶紧走,有空以后再跟您唠嗑。现在问您最后一个问题‘这些果树在别处都是按不同季节交错生长的,为什么这里同时成熟呢?’”
三栖特种兵 第90章 规划基础设施
麦轲问完,老苹果树没有马上回答他。小说文学网..麦轲还以为是生他气,不理他了。
没想到,那老树一阵哈哈大笑——当然没有声音,只是树叶一阵“哗啦啦”抖动。
“我不过就是和你说说而已。那些人做坏事,又不是你的责任。相反,我看你这孩子还不错,对这些飞禽走兽都很友好,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麦轲见它又有短话长说的迹象,赶紧打住“谢谢您了,就简单回答一下我刚才的问题就行,我们还得抓紧时间做别的事呢。”
那老树嘟囔了两句“就你们整天忙,也没做出什么好事。看我们,多安稳!”接着就慢悠悠地回答了麦轲的问题。
原来这个地方虽然也有四季的区分,但是四季之间的区别很小。也就是说一年四季基本都和今天这个天气一样。因为天气如此,温度没有波动,所以这些果树都能一年到头均衡的生长。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这些干鲜水果是这些飞禽走兽的唯一食物,所以需要不同的种类搭配供应,而且没有间断。
这些果树能都这样,当然是神的旨意如此,而且自始至终都是这样。并非最早的时候不同,后来调整或者适应环境,才有这个结果。
相反,倒是外面的那些果树,就是人类当作根据,以为正常的那些果树,是在人犯罪以后,气候也变得冷热无常,才逐步调整成那个样子的。
当然这种改变也是神的恩典,否则那些果树早就都灭绝了。这些果树植物什么的都消失无踪的话,人吃什么呀?
麦轲这才明白,这种混合生长,不受季节限制的果树,是神创造这些果树的时候所具有的常态。这里不过是保持不变而已。这样的保持原状,也给这些素食的野兽提供了搭配合宜的食物。
麦轲谢过老树,老树也抖动浑身的叶子表示欢迎他们再来。
老树末了还对麦轲说,既然你们到了这里,也入乡随俗好不好?不会做那些这里的野兽都不作的事情吧?想必你们也饿了,我们每样果树送一些果子给你们当食物吧。
说完,各种各样的果树都是一阵摇动,树上的各类果实,纷纷掉落。麦轲与三十六丄人一阵忙乱,在这些果子着地之前,把它们全部接住收好。
一行人都向这些好客的果树感谢,然后就转身走向原野的深处。刚得到的干鲜水果就由卫队的丄人带着,共有一百多斤的样子。
众人沿着中间的大河前行,只见这条河宽有二十长,深度不能确知,因为水质清澈,一样能看到河底,但是底层的水已经变为深绿色,可见起码有十几丈深。估计行驶这个时代最大的船舶应该没有问题。
水中游弋着各种水生动物,鱼、虾、龟、鳖应有尽有,甚至鲨鱼和鳄鱼也杂居其中。大家看着这么多水产,都有垂涎欲滴,可是想想刚才麦轲转告他们老树的话,也只好打消了一饱口福的念头。
这些水生动物除了个头比较大以外,还有一个特,就是全都和睦相处。不但鱼虾之类没有互相吞吃,就是鳄鱼和鲨鱼也都没有捕食其他弱小的水族。
一条硕大的鳄鱼正在进食。大家兴趣盎然地想知道它吃什么。结果一看它的食谱原来是一团水底生长的水草!
看来这里动物的素食习惯扩展到了水生动物界。
虽然吃素,可是看它们的个头和块头,显然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一个一个都是体肥肉多的样子。
看到这些和平共处、悠然自得的水族,麦轲不由童心大起,就想对这些水族各位也演练一下自己“灵犀一动”。
这时,他看到河底有五只鳄鱼,分散地趴在河底不同地方。
“成一路纵队前行五十米!”麦轲心中对这几个鳄鱼老兄命令。
刚才还懒洋洋无所事事的五只鳄鱼,立刻一个飞箭般的冲刺,排成首尾相连的纵队,然后向前飚飞。一直行了有五十米的距离,才停止前进。接着它们就解散开来,又恢复了原来那种懒洋洋的模样。
看来这“灵犀一动”果然对水生动物有效,麦轲心中大喜。这将来要是打起海战来,指挥一群世界最大的蓝鲸去攻击敌人的军舰,那该有多威风。
麦轲又试试和其它鱼虾龟鳖等沟通,无不成功。最后甚至把它们混合编队,也是畅行无阻。
走出大约有两公里距离,只见视野变得更加辽阔,左边出现一个湖泊,右边出现一个平坦的场地。麦轲根据他的军事眼光略微审视,就确定这是一处绝佳的水路两用练兵场。
于是,麦轲招呼大家坐下,一边休息,一边吃些老树献礼的干鲜水果。同时,麦轲要和几位主要负责人借此机会商讨天国将要在这里的发展蓝图。
麦轲叫洪秀全、斯文、曾玉珍、傅长龙过来,坐在一起,要求大家一起对如何布置天国的长久基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原来就定好要建在这里的改造系统以及戒烟所不用多说,只要确定地址就行了。麦轲建议这两个机构都建立在左边,二者相邻。
同时提议把这个戒烟所作为医院的一个部门,而不是独立的一个机构,如同原来预想的那样。这个医院要建成总后勤医院,将来所有的伤员和全国的严重病人都集中到这里。
除了医院治病以外,还要建立一个医药研究所,专门研究高效的,或者是新兴的药品;比如戒烟戒毒的用药就由他们研制。
与这个研究机构配套的就是制药厂。负责医药原料的收集和所有新兴医药的制造。其中中药、西药、中西混合药都有专门的厂房设备和人员负责。
洪秀全提议“我们是不是也如同科举一样,专门通过考试招收一些中医大夫?”
麦轲马上赞成,心里觉得这老洪弟兄果然是有过科举考试经验的人,才会很快就会想到这个召集人才的方法,不愧是神早就预备好要大用的全面人才。
斯文就更想得更远了“还不如我们自己弄个书院,专门找人给他们教授中医课,培养自己的大夫呢!”
众人纷纷赞同这个措施,于是就决定再加一个教育机构,自己培养造就天国所需要的大量医护人员。
本来按斯文的初衷,是建立一个中医书院。麦轲考虑到正规化和将来交流的方便,干脆一步到位,就定名为“天国医学院”。
医学院暂定三个系中医系、西医系、综合系。每个系里都有两个主要的专业医治专业和医药专业。
这样,医院、研究所、制药厂、医学院四者齐备,就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天国医疗系统。
这个系统责任重大,事务繁多,需要有人具体管理。麦轲在思考这一块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全面负责的人选。于是大家决定了硬件建设以后,就提议由斯文负责所有相关工作的开展。
其实斯文对这一块许多事情也不清楚。听了麦轲的建议,唯恐自己不能胜任,进而耽误大事。麦轲答应给他找人帮忙,必要的时候自己也可以紧急援手。斯文这才一咬牙接受这个任命。于是,斯文就有了新的头衔天国健康部长。
有了主管以后,又任命了两位副手。一位是傅长龙,他反正属于这块的,可以在具体事务上帮忙。于是,这位被旧制度报废了前破落地主,荣任天国健康部副部长。
另一位是黄玉琨,虽然他是监狱狱长,由于他的讼师功底,对建立必要的系统根基还是有帮助的。同时,斯文还是他的丄人部犯人的副部长呢。这样,前讼师也荣登天国副部级高位。
负责人安排好,麦轲就不管了。所有相关事宜都由任命的负责人去安排。具体需要的建筑物资以及钱财,一般也是自己解决,解决不了了的,再找麦轲。
麦轲目前不着急钱财。他有两个强大的储备。一个是他自己心上人宁静蕊掌管的光州产业;一个是黑龙潭山洞里他发祥的十几洞银子以及其它珍宝。
同时,他心里还有一个更好的期望既然“灵犀一动”能开山修路,难道不能建屋造楼吗?也许我“灵犀一动”,那边大楼就拔地而起呢。
接着,议题就转到改造系统。这个系统虽然大家都知道,也看过已经对不同的犯人使用过的个体禁锢系统,但是作为一个物质存在的全面系统,大家还都一无所知。
于是,麦轲就先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这个系统的构想。
这个系统是一个十九层楼高的建筑。和一般的建筑不同的地方是它主要是在地下,地面上只有一层,其它十八层全部在地下。
也就是说,犯人是从第一层进去,然后如果改造结束,再从第一层出来。进去以后大多数都在地下一层。这一层可以无限扩大。
如果呆在第一层的犯人犯罪意念增加,他就会自动地堕落到地下第二层;如果他再继续增加犯罪意识,就接着往下掉,一直继续掉到第十八层。
被禁锢在底层的犯人,只有悔改消除犯罪意识,才能返回高一个层次。否则,永远呆在底层,没有别的出路可以摆脱。
这种监禁的特殊性在于从心思意念上鉴别犯罪并相应予以惩罚。从地下第一层开始,对犯罪者惩罚是提高温度的方法练造其灵魂。地下第一层比地上第一层的常温高五度,摄氏度。
地下二层再提高五度,就是一共提高十度。以下依次类推。也就是说,到了地下第十八层,所增加的温度就是九十度。如果地面是三十度的话,最底层就是摄氏一百二十度。
这种煎熬只是灵魂受苦,而不会损害身体。因为惩罚的根据是他有了犯罪的思念,所以惩罚也是用非物质的方式进行。
同时,一个人的罪念是否增加,不是靠人去判断,而是系统自动完成。
这个改造系统会随时监督和测量。它可以精确地衡量人的罪恶感有多大,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结果一出,系统马上采取相应的惩罚或者奖励。
惩罚就是往下掉;奖励就是往上升;没有变化则原地不动。
三栖特种兵 第91章 壮哉天工开物
把医疗系统和思想改造系统这两个项目讨论确定以后,麦轲吩咐黄玉琨和傅长龙到原野的南部实地勘测,确定不同机构的不同地,最好画出图形来。(小说文学网..)
然后麦轲对曾玉珍说“看来烧炭人的生涯是结束的时候了。因为你们砍伐树林的区域已经到达这个基地的防御地带。防线里的林木是绝对不能动的。”
麦轲觉得都不必涉及水土保持,单单为了保卫这个后方基地,也有充足理由停止乱砍滥伐。
曾玉珍听罢头,表示理解。
“除了已经交给张远参与军事训练的,你们大约还有多少人?如果不烧炭,有什么其它事情可做?”麦轲继续询问。
“我们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做农活,三分之二的时间烧炭。如果停止烧炭,大部分人可能要背井离乡,去外地谋生了。”
其实问题比这还严重,因为老曾没有算那些参与训练的人。他们也不可能一年到头训练或者有军事行动。这样,如果不烧炭,起码得有七成的劳动力没有事干。
而没有事干,也就没有了生活来源。他们以前祖祖辈辈依赖烧炭,然后卖出,获得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周围的富户是他们稳定的客户,因为他们都喜欢这里的优质木炭,火旺烟少,没有气味。
“我看这样,除了参加军事训练和集中行动的人以外,所有烧炭人和他们的全家,都统一搬进这个基地。然后把他们一分为二。
“年富力强的人,组织成为矿工,将来我们会有大量的采掘工作。”麦轲心中已经计划,起码煤和铁两项是必须尽快采掘的,没有钢,等于没有工业。作为穿越人士,不建立起比较可观的工业基础,是无法完成穿越任务的。
“什么是矿工?”曾玉珍好奇地问。陈独秀和斯文也是满面询问。
“就是挖个洞到地下,把需要的东西开采出来。”麦轲举个例子,“例如打井,就是在地上打个洞,把水取出来。而矿工的目的不是取水,而是取矿物,比如银子。”
麦轲正不知道如何解释他心目中要挖的媒、铁、石油等等,突然想起当时银子已经比较普遍,而银子就是从银矿中取出,就用它作为比喻。
曾玉珍觉得这烧炭和挖矿还比较接近,因为当地管做这样事情的都叫“窑工”,于是头同意这个安排。
根据麦轲的计划,余下的人就参与农业和服务业,反正这里将来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农产品和各项服务,不虞无事可干。
洪秀全和斯文都同意这个方案。斯文又提出等这些原来的烧炭人搬进来以后,在原来他们居住的地方,就建立一个军事据,作为保卫基地的外围。
这个主意麦轲十分赞同,尤其是听斯文讲,他以前去过那里,烧炭人现在的居住地,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山寨,军事价值非常高。
这时洪秀全提出,现在的圣经印刷厂只是临时设立在金田村,是否考虑一并搬来。麦轲也认可这个考虑,只是担心污染问题。印刷本身造成的污染并不大,要命的是造纸。
麦轲把这个担心说出,大家一致同意不要弄脏了这里的环境,尤其是河水。其实除了麦轲以外,大家的环保意识基本没有。
所谓的保持环境的清新干净,主要是敬畏神的原因。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这是神给他们特殊的恩典之地。
经过讨论,最后确定造纸厂和印刷厂分开。只把印刷厂搬到这里来,在这个得到充分保护的环境里印制圣经。
大家还议定,在与医药系统面对面的的北部原野,建立居民楼,除了犯人和参与戒除烟瘾以外,其余的所有人都进入居民楼居住。
与此同时,也在那里建立起公共教育系统,配套各种服务设施。
公共教育系统,按照麦轲的规划,就是小学一到六年级,中学三年,高中三年。所有人都必须完成十二年基础教育。
然后进入职业学校、大学专科、大学本科、最后是研究生。到研究生这个程度,有两个方案或者学完研究生课程拿到硕士学位,或者硕博连读,拿到最高学位。
所有这些讨论后形成的决定,都被记录在案。负责记录的是斯文指定的一位丄人。据斯文介绍,这人如果从学问上讲,和斯文不相上下。就是有书生气太浓,做事的时候没有必要的灵活性。
“怎么样,要不把他留下给你当秘书?”麦轲结束的时候,看这个名字叫做伊书文的丄人记录的非常好,不但字迹清楚,而且逻辑严谨,速度极快。大家的话音刚落,他的笔也停下了。这可是墨笔写的蝇头小楷!
这样的人才如果只是当个武夫,就不免屈才了。麦轲既然知道了情况,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神造每一个人都是有这个人特定用途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