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修改两次
然后是海军。海洋部现在拥有十九艘星火级和三艘浅水战舰,其中第一舰队拥有八艘星火级和一艘浅水战舰,第二舰队拥有七艘星火级和两艘浅水战舰,另外四艘大型星火级作为定期航班独立运行。以人员而言,海军拥有937名海军水手及军官,此外还有最近刚刚扩编完成海军陆战队,他们拆成了两个营,与陆军步兵营编制完全相同,每营含四个连约四百人。如此一来,海军当前员额已经有1710人,但他们今年仍然希望扩张到两千人的级别。
海军机动性较强,部署不固定,今年的大致方案是,三分之一的船只用于防守本土,三分之一的船只在长江口附近剿匪,剩下三分之一继续南下开拓泉州贸易路线,此时应该已经到了。
两个海军陆战队营,一个刚刚从崇明前线撤回来,现在分散在黄岛、东海区、田横等地,作为沿海地区的防御力量,另一个又派驻去了崇明岛。这两个营会定期进行轮换。
最后是其它军事力量,主要是建设部的铁道队和公安部的武装警察。这两支力量也仿效陆军进行了志愿役和义务役结合的两级编制,对,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
铁道队现有三个营893人,其中五百人是义务役,当前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第三营是专门用于给新增的顷田户建设基础住房的。武装警察现在人数还比较少,只有两个连153人,其中一百人是义务役,主要职责是维护直属城市的治安。
以上,就是现在东海商社的全部武装力量,截止至1月15日,总计9184人。
控制区内,还有一些不归属我们控制的武装力量,主要是宁海州程从杰的自募兵,以及登莱四县县议会控制的乡兵,总人数约1500人,但是战斗力不强,主要用于维持治安。”
“不知不觉间,我们也有这么庞大的军事力量了啊。”李如南听完高正的报告,不由得感叹了起来。
曾几何时,东海商社还是弱的躲在东海一隅瑟瑟发抖的小势力,处于随便来个人都能掐灭的危险状态。当初姜思明带了几千人来攻,就把他们吓得不行。没想到几年悄然过去,他们居然组织起了一支即使在人数上也超越了姜家军的军队,放在当初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孔嘉谊叹了口气,说道:“这么多人,花得钱也不少啊。虽然其中一多半都是义务兵,但是加起来也是天文数字。光是陆军,一年单单军饷就十五万,海军虽然人少,但待遇更高,总支出也得这么个数,再加上别的,这一年就是三十五万!再加上饮食和装备,天哪!”
“咳咳,”张船长打断了他一下,“我说,小孔啊,陆军先不说,我们海军可是赚钱的啊,没这么多人员,哪来的海贸收入”
“咳咳,”高正也打断道,“我说,我们陆军难道就不赚钱了吗没有我们在西边顶着,咱们早就被赶下海了,哪还有这一年上百万的收入”
“行了行了,”张正义圆场道,“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不用多说了。还是继续讨论这个议题吧,现在这么多人,装备情况如何了”
高正看了看季国风那边,说道:“自从五九年四月风暴枪研发完成后,武备组就一直以每月三百多支的速度不紧不慢地生产着,到现在快两年,总共有接近七千支的存量了。单看数量,装备主力部队是够用了,但是我们训练强度大,枪支损耗很快,所以希望武备组还是能够加大产量,最好能有每月五百支,既是用来替换旧枪,也是为未来做储备。有了库存,一旦有个什么事需要扩军,也容易嘛。”
季国风微微一笑,手指指了指东边,意思自然是只要你能搞定大会,什么都好说。
高正耸耸肩,继续说道:“好吧,枪虽然缺了点,紧紧还是够用的,但现在炮是真的缺。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旧有的小口径狮吼炮是越来越不够用了,我们急需下一代的大口径龙吟炮。不光陆军需要,海军也需要,或者说海军更需要,毕竟给我们太多也拖不动,而他们一艘船就能装个十几门。但是直到现在,龙吟炮的存量仍然算不上充裕,所以我们希望武备组能进一步增加产量,当然,海军炮不需要那么精工细作,重一点也无所谓。”
张船长咳嗽了一声。季国风又一笑,做了个弯曲前进的手势,意思自然是河水没解冻,我们什么也干不了哇!
他这几个举动把旁人逗乐了,张正义先是笑了几下,然后正色道:“这确实是个问题,老季,你还是抓紧一点,时间不多了啊!”
季国风把手一摊,说道:“好吧,最近也该解冻了,我们尽快动起来,先把这个项目解决了。这个冬天,我们也没闲着,用大量钢构件和铸铁构件替换了以前的木构件,又加了一套机组,新设了一个切削车间,看着还是那个五龙河大铁厂,但是加工能力大大提升了,以军委会现在给的技术指标,应该没什么问题。”
高正和张船长松了一口气,张正义说道:“好了,军事议题就到这里吧。今年预算宽松了些,你们军委会回去准备一下,看看还有什么需求需要其它部门配合的,都提出来。但是,收敛一点!别有了机会就漫天要价,自己评估一下,让计划可行性高一点,全体大会那边也好看些!”
两人连连点头,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不让兄弟单位难过,惹来周围的一片嘘声。
张正义咳嗽了一下,说道:“行了,今天就先到这吧,都回去准备准备,修改一下预算,好尽快通过。虽然分成了甲乙两类项目,但是乙类项目也是需要协调的,不然都知道房地产赚钱,注册了十几个建筑公司,结果发现没那么多砖头水泥给你们用,那怎么办所以这事还有的扯皮呢。当然,要是有人愿意自己去建窑烧砖,那也是好事,其他伐木、挖煤的事也是一样,初级产品多多益善,我看你们一开始可以先往这方面考虑一下。行了,散会!”
东海商社这几年,虽然工业部、商业部等明星部门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规模最大的两个部门仍然是建设部和劳工部。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有技术和识字的人不好找,二是因为现在的低技术条件下,足够的初级产品是高级产品的前提,在积累不足的最初几年更是如此。
你要开新工厂、设立新小学,那首先要建设部帮你把房子盖起来吧你要造船、织布,那首先要有足够的木料和棉麻吧所以,大部分部门需要扩张的时候,首先要对建设部和劳工部这两个部门进行扩张,不然哪有产能来给你搬砖和生产原料
在这样的情况下,到了今年,商社在册的劳工和临时雇佣的雇工已经达到了一万三千人以上,但是其中接近一万人,还是从事着基础的工作。而且,将这么多人置于一个组织的管理之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低效的现象。到了这时候,将不重要的工作分解成多个基础单位,未必不是提升效率的好方法。
只是这么一来,今年审批下来的乙类项目必然大部分是以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某些觉得终于可以一展拳脚的股东就不免会失望了。
什么,我可是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人,你竟要我从烧砖做起
第247章 教育事业
1261年,2月13日,春分,东海市。
胜利公社东侧一条新修成的大路上,两辆马车平稳地从北边驶来,然后减速向东,行驶到了一座崭新的红砖大院中。
大院门口挂着一个竖排的用宋体字写成的木牌,上书“东海市第五小学”。
第二辆马车拐了个弯,停在路边的树下,六个近卫兵从车上跳了下来,向周围散开警戒。
第一辆马车停在了院门口,马夫跳下车,刚想去把大门叫开,车上的张正义连忙将他喊住,说道:“你停在一边就行了,我们自己进去。”然后下了车,顺手把张建国扶了下来。
张建国下来之后,后勤部的郑绍明也跟着跳了下来。
郑绍明此人说来也颇为传奇,他穿越前的工作和后勤部几乎没有关联,是个编剧,穿越之初能干的不多,一直在各处打杂。
或许是天赋吧,偶然有一次他拿起针线开始尝试缝补衣服,很快就展现出了完全不同于新手的娴熟,被卫生后勤部王大妈发掘了出来,从此转职做了裁缝,并且越做越好,在商社里也打出了名气。后勤部独立建部之后,很快他就被方迎波发掘了出来,在东海纺织业中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大牛。后勤部去年在中央市北边沿河区域设立了一个“市北工业区”,郑绍明就被派去了成为那里的负责人。
或许是为了抵抗纺织业的阴柔之气,郑绍明特意留了一脸络腮胡子,平日也注重健身,养出了一身好肌肉。今天他被张建国喊过来,主要是要他考察一下,看看能不能给小学生们设计一套校服。
一个近卫兵前去叫醒了趴在传达室桌上的门卫,出示了证件,立刻把这个老头吓得够呛,差点大喊大叫起来。张正义止住了他,让他开了侧门,然后三人走进了校园中。老门卫站在门口,不知是该退回传达室里还是该跟上前去。
这所小学和其他东海小学结构类似,三排校舍和一面院墙围出了一大片操场,其中坐北面南那一排是二层砖楼,用作教学楼,左右两排是平房,用作宿舍、食堂和其它用途。
这所小学和其他东海小学情形也类似,设计容纳人数达到了五百人,但现在只占用了四个教室,总共才一百出头学生。这样的浪费,如果发生在其它部门,必然会被大会喷个狗血淋头,但放在教育领域却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现在刚过十点钟,操场上没人活动,学生们都待在教室里,站在院门口也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三人听着这声音,只觉得十分美妙,似乎预示着东海商社的光明未来。
听了一会儿,三人开始往教学楼走去,一边走着,张建国一边讲解道:“这所五小,是去年刚建成的,也是我们现在的第十二所小学。目前……具体人数我记不清了,大概有一百二三十吧,分了四个班,三个一年级,一个学前班。生源很广,城阳区本地的反而不多,大多是即墨的,也有胶西、莱阳,甚至栖霞来的。”
当前东海商社采用了三加二的小学学制,也就是三年初小,两年高小。初小学习基础的识字、算术和常识,高小内容要深一些,学习初级的数学、文学,并让他们接触一些工业、航海、地理、科学等等方面的初级知识。哦对了,自然的,不管初小高小,民族主义教育都是必须的。
这把五年小学分两段的想法,并不是商社特意模仿历史上的做法,而是修修补补的结果。当初他们觉得时间紧迫,等五六年才教出一个小学生时间太长了,所以把学制压缩到了三年。但是等前年第一批三年小学生毕业之后,他们又觉得三年果然还是不够用,所以又加了两年高小,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两段学制。
其中,初小是进了学校就必须读完的,而高小则是考试合格后才能读。
这倒不是商社特意设置门槛,实际上他们巴不得读高小的越多越好呢。不过说起来有些意思,前年商社第一次开设高小的时候,采用的是自愿选读的政策,当时不少家长都放弃了继续读书,让孩子去就职赚钱——要知道,现在小学生可是高端人才,各部门抢着要呢!到了去年,文化部改成了考试选拔,结果有了这个门槛之后,不少家长觉得再读两年身价会更高,所以愿意送孩子上高小的反而多了。
看来,这办教育也得懂营销啊!
除了这五年小学,还有一个学前班的设置。这个学前班跟后世的幼儿园不是一个东西,而是特殊时期的特殊设置。现在的小学跟义务兵一样,都是立冬入学,每年放短暂的夏、秋二假,让学生回家帮农。虽说入学是定期的,但为了尽可能扩大生源,招生都是全年进行的,这些非入学时期招来的学生,不能就这么扔着吧所以又设置了一个学前班,让这些学生有个呆的地方,顺便熟悉一下学校的制度,预习一些基础内容。
这所第五小学去年才设立,第一批学生就读了几个月的学前班,到了去年立冬才正式开学就读一年级,开设了三个班级。而立冬过后到现在的几个月内,又新来了不少学生,所以学前班就又开起来了。
张正义点头说道:“也是,这东海市之前都设了四个小学了,愿意送孩子读书的基本都送过去了,现在不好招也是情理之中。不过无所谓,只要有别的地方的人愿意把孩子送来就行!”
张建国叹了口气,说道:“现在基础教育的规模还是太小。我们现在十二所小学,总共才三千四百多学生。太少,太少啊!”
文化部在东海市有五所小学,金口市两所,中央市三所,即墨县一所,胶西县一所,总计十二所。从这个分布可以看出,义务教育的覆盖范围主要还是在直属地区,向外扩散得很少。自然,受教育人数也不会太多。
张正义拍着胸脯说道:“没事,张老师,我们商社以教育为本,您尽管扩招,预算要多少有多少,大会谁敢反对就砸烂谁的狗头!”
“嘘,”此时他们已经走近了教学楼,读书声已经清晰可闻,张建国连忙拦住他的大声嚷嚷,“小声点,别让你的昏话污染到孩子。”
张正义吐了吐舌头,三人蹑手蹑脚向教室走过去。
以现在的建筑技术,当然不可能将教学楼建得特别宽敞。这幢楼的结构倒有些像后世工地常用的活动板屋,每层八间教室排成一排,门外有一长道走廊,一共两层,现在只用了一楼四间教室。为了采光,教室的窗户开得既多且大,不过现在初春时节仍然有些冷,只有外层的木板窗向上支了起来,内层的纸窗大多没打开。
三人走到一个教室门口,找到一扇打开的纸窗,向里面看进去。这教室设计目标是能容纳五十名学生的,不过现在只坐满了前半部分,学生们有的在听课,有的却明显不感兴趣,有的在相互嬉闹,有的趴在桌上。
讲台上一个穿着长衫的秀才看见三个短毛,顿时紧张了起来,说话都结巴了,错指着黑板上挂着的地图里的辽东半岛说道:“同,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家乡……”
呃,三人有些无语,但也不好意思冲进去纠正他,只好悄悄走开了。
走远之后,郑绍明忍不住笑了出来,说道:“这不是才一年级吗字认识几个了这就开始教他们看地图了”
张建国指指张正义,说道:“这还不是管委会的决策民族认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一年级也有洗脑课了。算了,我也不好说什么,不过就如同你们看到的,不是我不想大规模扩招,只是受限于师资力量,就算扩招了,也没人去教啊。就现在这三千多人,即使每三十人只有一个教师,也需要一百多个,哪有那么多人能拨给我们”
张正义赶紧赔笑道:“是是,您说的是,今年我就指示他们,多招点秀才回来,好教孩子们识字。”
张建国摇摇头,说道:“得,也不用你了,真招那些穷酸腐儒回来,说不定还把孩子们教坏了呢。师资力量确实缺,但没办法了,今年有一批高小生毕业,我们部打算从中选出一批资质好的去当教师,再从大会多挑几个闲人去兼职校长。教学质量差点就差点吧,至少这批高小生的知识是跟我们一个体系的,总比没有好。”
张正义把手一拍,说道:“这办法好,张老师,放心,下次开会您提出来,我一定全力支持,毕业生您先挑,其它部门随后!”
张建国白了他一眼,说道:“行了,别贫了,你还能干几个月的活万一一换届,小心朝令夕改。不过我们文化部我倒不担心,就算我下去了,政策也总归是延续的。从今年开始,我准备大幅扩招,并且在高密、掖县、蓬莱、牟平各新设一座小学,争取在两年内将小学就读人数提升到人口数的1,如果你的一百万人口数据没错的话,也就是一万人。”
张正义被戳中心头事,讪讪的不知道该说什么。郑绍明倒是惊呼了起来:“这么多小学生,1离后世水平也差不远了吧”
张建国看了看张正义,后者连忙回忆起自己的人口数据来,说道:“不,不能拿后世的经验套。现在的人口结构要年轻得多,平均寿命短导致中老年比例低,而多生育又导致青少年多。据我们估计,14岁以下的儿童可能占了总人口的30甚至更高,其中6-10岁的适龄入学儿童估计有5-10,所以1其实是个很保守的数字。”
张建国点点头,说道:“没错,而且我们现在初创,对年龄要求放得很宽,15岁以下都能来读小学,所以这1其实只覆盖到了三十分之一的适龄儿童。以后还是要逐年扩招的,我希望十年内,能将在读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提升到5。当然,这么极速扩张,教学质量就不用指望了,不过就算只是胡乱教教,也比文盲好。任重而道远啊同学们,当初你们不好好听课的时候,可曾想到教育会是这么珍贵……”
第248章 大巡礼 一 学宫谷
1261年,2月26日,东海市,崂山学宫。
经过数年的持续修建,目前崂山学宫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了。
高等级的石阶和石板路从山脚的山门一直修到山顶的天文台,自上而下自先而后开辟出四块平地,用作不同的用途。其中,最高的第一平台是天文系的活动区,第二平台是原来的主校区,第三平台是化学系的活动区,底下的第四平台是生活商业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