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修改两次
魏万程有些失望,贴到韩松旁边,小声说道:“这可是史部长亲自督办的项目……”
“去!”韩松略微有些脸红,说道:“安全事业才是重中之重,到时候海防防不住,老窝被人踹了,你去南边争取到再高的地位、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
魏万程又争取了一会儿,最后失望地离开了。
郑林在这艘熟悉的船上转了一圈过后,找到韩松问道:“我说,咱这星火级,是不是得重新设计一下了当初都不怎么懂,看起来还是差了点,但这阵子周正茂搞了那个拖拽水池研究了那么久,也该出点好货了吧”
周正茂是海洋部的“总设计师”,穿越前就是帆船爱好者,穿越后凭着一腔热情加入了海洋部,但他高度近视没法经常出海,便在后方专职负责船舶的设计工作。
“暂时还不到时候,而且也没那么夸张。”韩松摇头说:“现在先加高一下船舷板,足够用了。周正茂提了个方案,把新造的船只的方艏改成三角艏,稍微拉长,这样储备浮力大一些,前倾时浮力中心也会靠前一点,自稳定,更能应付高海况。这个案子改动不大,可以先搞起来,小寒号已经没法改了,准备从大寒号开始施行。嗯,大寒号的尺寸也稍大了一些,相信表现会比现在的星火级好一些。”
郑林叹了口气,说道:“唉,这星火级局限于旧式船体,修修补补总是会有问题的。其实我们也积累了不少技术改进了,完全可以全面换代了嘛。”
韩松笑道:“我们造出星火级才刚过了一年啊,急什么,这福船船体我们都还没有完全吃透呢,小步慢跑才是稳妥之道。不过确实,周正茂想造一艘小型的实验船,把新技术和新设计一股脑都用上,验证一下可行性。只是现在产能吃紧,只能让他过了这段时间再试了。我们现在的设计能力也远未成熟,说不定过一阵子,又涌现出什么好想法呢”
“也没什么,”郑林走到船舷旁边,看着南方,拍着舷板说,“我就是听说南宋方面可能已经知道火炮的秘密了,有些心急。”
韩松也叹了口气,说道:“也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这么快。但是不管外界如何,我们发展好自身才是正道啊。”
郑林耸耸肩:“也是,总得挺过这个关头去。我可不想还没结婚就死啊。”
“呃,你别老说这个,呃,对了,也正好是时候……”说着,韩松突然想起了什么,环顾四周,确定周围没人之后,掏出一张红纸片塞给了郑林,红着脸说:“呃,郑林,我我我……和若云决定结婚了,日日子就定在二十六日,你得过来捧场啊。”
“啊”郑林有些惊讶地看着那张请柬,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老大,怎么这么突然啊……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怎么突然就定下了还这么急这才几天啊”
韩松有些害羞地挥手让他小声点,然后低声说道:“当初寒露号遇险的时候,若云不是在我们船上嘛,我俩……从鬼门关里走了这么一遭,觉得人生苦短,哦不对,是人生无常,也不对,反正就是那么个意思,所以就决定早点结婚了。本来确实不该这么仓促,但这个月底得去乳山,打完仗再结婚不吉利,所以我们就决定赶在出征之前把仪式办了。”
股东们本来就是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女,比例又比较平衡,这几年来看对了眼结婚了的不少,有的连孩子都有了。不过海洋部几个汉子常年出海,到现在都还单着,都挺发愁的,想不到竟是平时最寡言少语的韩松最先结婚了。
郑林张大了嘴,不知该说什么,半晌憋出一句:“你可真牛……”
……
感谢书友路我怕独舞的打赏。
第127章 人生如梦
1273年,10月26日,东海堡。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东海堡礼堂前的空地上,军乐队磕磕绊绊演奏出了音色诡异的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迎接两位新人到来。
韩松和史若云的婚礼在今日如期举行了。由于时间仓促且是战时,会场也没法好好准备。红地毯本来就没有,倒是收缴的丝绸还有不少富裕,但也不好铺在地上,就系在道旁树上拉出了两道百米长的帷幔。
许多股东都在外面有重要工作没法赶回来,但至少海洋部、商务部一干人等还有本来就在东海堡留守的老人小孩都在,也还算挺热闹的。
现在曲子响起,两位新人就沿着主干道从堡外向礼堂走来。韩松穿着一身崭新的军服,英气且颇合景,而史若云穿着姐妹们一起缝制的大红色丝绸华丽长裙,裙子一直拖了好几米出去,由四个小孩子在后面抬着,巧笑盼兮地挽着韩松的手缓缓走来。
道路左侧,一帮海洋部的单身汉们抛出了鲜花,起哄着。
突然间,军乐队一个吹唢呐的小伙子不知哪里卡住了,停下来咳嗽了起来。这个最大的音量源一停,其余几个乐手也茫然地停了下来。一时间,气氛安静而尴尬了下来,史若云笑容一顿,脚步停了起来,韩松脸上也冒出了黑线。
还好,高川一下子反应了过来,一个箭步窜到后方待命的礼炮旁边,一边取过火一边喊道:“我们韩哥和史大姐头结婚,一个是军中翘楚,一个是女中豪杰,要那些娇滴滴的曲子干嘛来这个伴奏才带劲!”
说着,他就点燃了那门作为礼炮的幼狮炮的引信,炮膛内的少量火药被引爆,纸包里装着的彩纸片被冲击波带到了晴空之上,与硝烟一同随风飘散了过去。
剩下的郑林他们也一个接一个跑到炮后操弄了起来,还齐声唱起了歪歌。
“噗嗤。”史若云笑了起来。韩松松了一口气,挽着她继续向前走去。
这场婚礼已经不是东海堡举办的第一场婚礼了,在此之前已经有十几对新人完成了彼此的结合,典礼流程现在已经驾轻就熟了。
结婚,人生大事,每个时代、每个地区的婚礼都有不同的风格,东海商社也不例外。举办最初几场婚礼的时候,股东们抱着一种拼命要抓住旧时空痕迹的心态,试图尽力还原那时的一切,然而受现实条件所限,终究不可能。别的不说,就是标志性的洁白婚纱,他们既做不出来,也过于惊世骇俗——就这个时代的目光来看,女人的白衣服可是白事才穿的,成亲的时候穿这个,岂不是不祥吗
所以,他们只能向现实妥协,在尽可能还原旧风俗的同时,也引入了当下的一些仪典和仪式用品。就像现在,两位新人从漫天彩纸下走过,进入了布置好的会场,紧接着就是拜见家长环节——两人当然没有什么家长了,但俗话说恩师如父,他们可是有八位恩师在的呢。
今日八位恩师正巧都在,这时就坐在会场席内,笑吟吟地看着两人到来。会场主持人徐迩引他俩进场,按部就班地喊起:“一拜天地”
两人齐齐转向东,对着最初登陆地的方向一鞠躬。
“二拜高堂”
两人转回身来,对着恩师们的方向再次鞠躬。
“夫妻对拜”
史若云依依不舍地松开了韩松的手,两人各向左右跨了一步,然后相互鞠躬致意。稍后,韩松又摸出一枚戒指,颤抖着给史若云的无名指戴上,然后两人含泪拥吻在了一起。
“哟”围观群众们激动地喊了起来。
徐迩坏笑着走上前来,说道:“新郎官,说点感想吧”
韩松抱住了自己的妻子,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得直白地说道:“若云,我爱你!”
史若云却趴在丈夫的怀里抽泣着:“其实当初穿越前不久,我还给闺蜜当过伴娘,那时觉得好美好向往……可不知不觉,随着日复一日的无尽忙碌,那时的记忆都渐渐模糊了,父母、朋友、无处不在的网络、定期更新的剧集和小说,好像都是梦一样。但在偶尔做的梦中,那样的感觉又那般真实,醒来后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这边才是梦……”
她猛然又抬起头,反手抱住了韩松,喊道:“但是,现在,我的真实找到了!”
“哇——”
会场上的围观群众们短暂沉默过后,突然喝彩起来,姐妹团们更是爆发出了尖叫声。
后面高川目瞪口呆地点燃了一发礼炮,然后脱口说道:“我还奇怪韩松是怎么搞定大姐头的,这么看来是被搞定的啊!”
旁边几个被喂了一肚子狗粮的单身汉也默默点起礼炮来。
这时吴子力正端着一大盘刺身往礼堂内送去,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嘲笑道:“哟,对面明明那么多妹子,还在这干打手炮,活该单一辈子啊。”
……
典礼过后,就是吃喝环节了。礼堂内部临时摆了八桌酒席,供与会股东们享用。此时新人回屋换衣服去了,礼堂内的宾客兼主人们自己动手,布置起了酒桌。
三号桌前,林宇正在布置碗筷,突然背后传来一声“林宇,去拿两把椅子过来!”,他便下意识应道“好!”,然后就要离去。
同桌的狄柳荫眉头一皱,拉住了他,先是转头对那人喊道:“林宇忙着呢,自己拿去!”然后回头又对林宇埋怨道:“怎么谁支使你你都动啊,有没有点主见了”
林宇憨厚地笑笑:“举手之劳嘛,帮帮忙也没什么。”
狄柳荫摇摇头:“唉,你啊,也多为自己想想。”
然后他也不去管林宇了,转头就对旁边一个小男孩和善地问道:“小何盛啊,今天有想吃的没有我给你做金拱门好不好啊。”
何盛是何老师的孙子,当年跟着奶奶一起上船玩,结果不幸卷入了穿越事故,来到了这个凶险的世界。穿越之前他才刚上小学,现在也还没满十岁,像他这样的小孩子还有十几个,可以说是股东们的心头肉,也是未来的新星。相比成年的股东们,这些预备股东穿越后的表现要复杂得多,有的很不适应,整天哭喊着要吃开封菜金拱门要玩爱拍得,有的却更为适应,听话地融入了新的生活中去,甚至和本土孩童也没太大区别了。
这何盛的情况却比较特殊,他对过去的回忆仍然深刻而留念,但也懂事地明白了往事不可再来,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他明白狄叔叔现在是在跟他开玩笑,心中拼命压抑着对汉堡包的回忆,摇头道:“金拱门是小孩子才吃的,我才不吃呢。我要多吃鱼,多吃肉,多吃蛋白质,好锻炼身体,将来上战场保护大家!”
“真懂事!”狄柳荫拍了拍他的头,称赞道。但很快他又陷入了迷思之中:“说起来,这金拱门好久没吃了,还真有点想呢。但是,到底是什么味道来着,怎么都记不清了呢”
同桌的秦晋挑起一片薄如蝉翼的鱼脍,往一碟黄芥末拌成的调料里一蘸,吃了下去,然后长长出了一口气,说道:“吴子力的手艺越来越纯熟了啊。嗬,说起来,这生食在现在还挺流行的,刚来那会儿我总有点嫌弃,如今吃惯了,也觉得确实美味,偶尔也挺想的。我这是不是也被同化了”
桌上几人闻言都沉默起来。
穿越已三年,短短的三年,却又是无比充实而漫长的三年。他们从一伙初出茅庐的青年,被环境逼迫着迅速蜕变为能够自力更生、独当一面的“大人物”,甚至卷入了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中去。人生便是回忆的集合,在充斥了如此多新近产生的回忆之后,过去的回忆不免被挤占,他们的人生到底是属于哪一边的呢
“立足过往,活在当下!”
这时,桌对面的一直闷声不语的刘素曦突然举杯如此说道。
狄柳荫一愣,看向他,调侃道:“刘兄,你这确实活在当下了啊!若是不熟的人看了,说不准还以为是哪个崂山的道长过来捧场了呢。”
刘素曦是文化部的人,学哲学出身,性格一向有些孤傲,穿越后没怎么显山露水,去崂山学宫开了个系默默传道授业,这次能赶回来参加婚礼也是难得。他现在的打扮可以说非常“当下”了,身穿一身玄青色的道袍,留长了头发挽了髻,还蓄了须,若是出门去海边找块礁石一站,仙风道骨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听了狄柳荫的调侃,刘素曦淡淡笑道:“这衣饰、饮食、言语,只是‘器’,而如何思考、如何行动,才是‘道’之所在。我们自未来而来,这是我们的根本,但说到底,我们的独特不在于外物,而在于与世不同的思维方式。只要抱持着这个根本,外在即使变化,即使与外界融合,那又有什么问题呢相反,只有更好地与外界融合,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生存下去,才有机会把我们的道发扬光大。这便是活在当下啊。”
狄柳荫对他一抱拳:“受教了。”
刘素曦拿起了筷子:“人生如梦,但即使真在梦中,也得尽可能做个美梦……秦晋,别挑了,给我留点!”
——
感谢书友6014223的打赏
第128章 日子还得继续
125年,10月27日,城阳工业区。
如今的工业区,最显眼的就是那座时刻冒着黑烟的二十四门“大”轮窑了。它位于崂山脚下、白沙河南岸,基础架构用红砖垒成,燃烧室内壁布设了用白云石烧制的耐火砖,整个胶州都少见如此巨大的砖石建筑。
白云石是去年在莱阳县发现的。这是一种含镁的碳酸盐矿物,外表洁白,远观就像成块的盐一样,经高温烧制后,可制成耐两千度以上高温的优质耐火材料。工业上炼钢用的碱性容器,用的就是白云石耐火砖作为内衬。
这座轮窑同时烧两部火,每个窑室的余热可提前加热下一个窑室,轮替作业,生产效率极高。目前为了满足建设需要,昼夜不停,倒班作业,每日能生产近两万块砖。当然,这是以在此劳作的几十名战俘的健康为代价的,不过这也没办法,就当是发挥余热了吧。
同时,轮窑还能顺便完成木材的干馏作业,干馏出的木炭可以直接送进窑里成为烧砖的燃料。这在煤炭储量不足的当下非常重要,使得轮窑在不需要外界输入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就地取材,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大量砖块。
这自然也让附近崂山上的树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看得不少热爱环保的股东们直心痛,反复催促莱阳方面尽快多采些煤过来。这倒不是他们无病呻吟。即使不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样乱砍滥伐的行为也破坏了森林的再生能力,从经济上来说是不合算的。只不过现在军情紧急,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轮窑往西,就是工业区的工坊区域,这里相比最初已经扩大了数倍,除了最初的纺织工坊和制针工坊,又多了成衣工坊、食品工坊、造纸坊、木器工坊、铁器工坊等等,都建成统一的方块状,沿着东侧那条小河一直向南延伸过去,背后是河,门口修了一长道夯土路,来来往往运输的车辆和小船络绎不绝。
路对面,有不少小食摊,为工人和来往的商旅提供食物饮水。商务部在这里开了一个商店,出售各类自产和从胶州缴获的小商品。东海储蓄所也在这里开了一个分所,用于给工人们发放工资和提供储蓄服务。
在这里工作的工人数量也增加到了接近四百人,绝大多数都是附近的村民,趁着农闲过来赚点工钱。但也有一部分人来自墨水河北甚至更远的区域,听说这里有工作机会,跋涉数十里跑过来打工。这些人为了赚一点钱,可以天没亮就起床,走上十几里路来上工,下工之后再走回去,令管理工坊的股东们叹为观止。
商务部的采购经理挥舞着一串串的铜钱,在附近乡间大量收购各类原材料,运回工业区,再制成各类军需品,运往前线,支撑起了军队的大量消耗。不过,仍然有不少东西是工业区不能生产或者说产能不足的,就外包给了附近的工匠进行生产。
木器工坊的大院中,停着一辆外销型的小号四轮车,拉车的驴已经系到一边喝起了水。
车子旁边,一个穿着棉袍的中年男人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学徒,不断从车上搬下四个一捆的木制车轮,解开后,交给后边一个穿着红袖制服的三级工。
三级工把车轮分类平铺在地上,然后拿出一套预制量具,测量起车轮各个部分的尺寸来。测量完一个就按结果分类放到前面的箱子里,偶尔遇到质量有问题或者尺寸实在不合的,就挑出来放回车子旁边,每当这时候,中年男人的脸色就要黑一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