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这胥吏对待自己的态度更加恭敬了几分,秦少游名为助教,却是挂着银龟袋,便是博士也没有这样的殊荣,再加上他是七品官,虽及不上博士的从六品,却又因为诗考而震惊四座,在士林中的地位扶摇直上,甚至这四门学为此也被人看好起来,甚至其他各学的生员纷纷要另择学业,好成为秦少游的弟子。
秦少游风淡云轻的应了一句,便动身去拜会赵博士。
谁知与这位新上任的掌学博士第一个会面,就吓了秦少游一跳,这厮居然是个金发碧眼的色目人。
乖乖
秦少游还未说话,这位赵博士居然就已露出了含蓄的笑容,捋着蓄起来的长须,不过他的胡子有些卷,学唐人蓄胡,不免有点东施效颦。
而且这家伙,说来也是奇怪,一身衣衫洗得浆白,大袖摆子那儿还打了个补丁,头上没有戴梁冠,而是直接用一个网兜束发。
这么朴素
他的汉话十分纯正:“秦助教,老夫候你多时了,你这诗学助教,如今可算是为本学扬眉吐气,来,坐下说话。”
秦少游也很快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洋人嘛,洛阳城里比狗还多,有个色目人做自己的上官也没什么稀奇,而且看他的穿戴还有言行举止,简直比汉人还要汉人,他坐下,与赵博士寒暄:“下官见过赵博士。”
赵博士依旧含笑:“如今学生入学,本官也是初来乍到,许多地方反而需要秦助教帮衬。”他深深看了秦少游一眼,才继续道:“老夫与卢寺卿是相熟的。”
这一句话意味深长啊。
秦少游就是傻子也明白,赵博士是不是真和卢胜很熟,他不知道,即便其实只是泛泛之交,可是这句话却是暗示他与自己没有任何敌意,甚至可以交个朋友。
秦少游的心情轻松起来:“赵博士客气了,下官何德何能。”
寒暄几句,赵博士便切入正题:“四门学六个博士因着此次测考而贻笑大方,如今都已致仕,学里是千头万绪,老夫忝为国子丞,此番奉旨兼领四门学掌学博士,为的就是不使生员们因此次动荡而荒废了学业,秦助教,你如今是万人瞩目,学富五车,本官想让大家群策群力,想出个教学的方子来,你想办法拿出个章程,如何”
后头的话,秦少游听不甚清了,因为他已被这位赵博士前头的话惊得说不出话来。
国子丞,奉旨监理四门学。
也就是说,此人可不只是一个小小的博士,他是国子监的二把手,正儿八经的正四品,四品还是实职,若是算上散职,只怕正三品都有可能。
果然,在这件朴素的长衣上,秦少游发现赵博士系着的是紫金龟袋。
国子丞,这可不是简单的人物,国子监相当于后世的教育部,而国子丞就是副部长,至于什么国子学,什么太学,什么四门学,其实都只不过是国子监的下设机构而已,是臣属的关系。
秦少游顿时恍然大悟,这个博士只是代理,而这位仁兄作为国子监的佐官,几乎可以决定任何一个学堂助教的升降,县官不如现管,可以很不负责任的说,即便是武则天青睐自己,自己要升官,只怕也是很难,因为天子要顾忌影响,秦少游毕竟官职卑微,要提携,若是没有足够的理由就容易引发争议。
可是国子丞不一样,人家管的就是你,他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秦少游又猛地想起这位国子丞的话,他说他与卢胜相熟,看来不是示好,人家压根就和卢胜关系匪浅,根本不是什么手段。
秦少游猛地有种感觉,自己的节操哗啦啦的往下掉
他笑呵呵的点点头,应下:“赵大人放心,学生必定不负所托。”
悻悻然的从堂中出来,秦少游突然意识到,这位赵博士已和自己息息相关了。
嗯此人生活很简朴
想了想,秦少游回到卧房,鼓捣一番。
次日清早,他便拿着自己的一些章程前去拜会赵博士。
结果今日和昨日不同,今日学里的博士和助教都到了。
秦少游穿着的,是一件打了补丁的衣服,好好一件新衣衫,被他横了心,一裁,再让胥吏用针线缝上。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秦少游不是莲花,混在淤泥里,你就是泥,扭扭捏捏做什么。
他咳嗽一声,进了去。
结果定睛一看。
“吴助教你他娘的不要脸啊,怎么打扮得跟叫花子似的。”
“刘博士,你打补丁也就是了,为何这补丁要打在屁股上”
秦少游的心沉了下去,悲剧啊
原来即便你放下了脸面,还是竞争不过别人,因为这个世上总会有更不要脸的人。
得了这个教训,秦少游反而淡定了。
他交了章程,赵博士对他的态度尚可,笑吟吟的道:“和之来了啊,老夫先看看你的。”
他捋着金须,摇头晃脑,态度和蔼可亲的拿了秦少游的章程。
看过之后,他先是咦了一声,随即摇头,可同时忍不住又点头。
良久,他抬眸,看了秦少游一眼,道:“和之,你这章程太过惊世骇俗了。却也有可取之处,只不过”
他一时找不到什么用词,最后叹口气才道:“还是不妥。”
秦少游心里有些失望,也禁不住叹了口气。
赵博士却是笑道:“不过试试也好,这份章程,老夫可以代劳上书交由门下看看,若是可行也是好的,不可行的话,也总算尽了人事。”
秦少游倒是真正的对赵博士有点儿尊敬了,或许他的和蔼只是官场上的掩饰,可是肯把自己惊世骇俗的东西拿出来代为上书,这么就说明此人还是有些担当的。他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可腰间系了龟袋子的人,有担当的却是不多见。
.
唐朝小官人 第六十一章:可怜天下父母心
.
待赵博士说了一些学里的事,便遣散了博士和助教,最后却独独留下了秦少游。
等到所有人走了,赵博士才脸色冷峻起来。
他喝了口茶,良久才道:“秦助教,你的方法滋事太大,牵连甚广,这种章程本不该是你一个助教能说的,说实话,莫说是你,就是各部的尚书、侍郎也不敢贸然陈上,你可知道这是为何”
秦少游道:“人微言轻”
赵博士笑着摇头道:“听说你很聪明,可是现在看,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他似笑非笑地打量秦少游,接着打趣道:“就比如你这身衣衫,是想给老夫一个勤俭的印象吧,你昨日见我穿了打补丁的衣衫来,于是动了小聪明,是不是”
心思被戳穿,秦少游俊脸不红,忙道:“赵博士英明啊,竟能一眼看出下官的心思,下官佩服,佩服之极。”
这也忒不要脸了,这边马屁拍在马腿,没有一点自省的觉悟,二话不说,就顺势又丢了一记马屁过去。
秦少游为人处世方面,还是很没节操的。
赵博士虽没有飘飘然,却也不由笑了。
溜须拍马无外乎就是心理学,后世许多人见自己的同事如连珠炮一样的各种谄媚之词,,心里总会有疑惑,莫非领导是傻子吗,于是更加生出轻视之心,反而误了前程。
这种手段其实就是心理学而已,脸皮厚一些,不着边的马屁脱口而出,做领导的,开始觉得有些不适,可是久而久之,脸皮也有一些挂不住,抬头低头都看到这个永远挂着笑脸的家伙,下次若是有了机会,不给予一些照顾,总是有些过意不去。
其实,上官的老脸也会红的。
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可还是应了那一句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和之,老夫就说句实在话吧,你这章程送上去,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老夫事先提醒你,你不要自误,我晓得你,你有大展宏图的心思,这很好,却也要晓得轻重。”、
秦少游沉吟片刻道:“下官只有公心,没有私情,所以若是觉得有好的方法,那么尽管千难万难也要去尝试。”
赵博士听了,禁不住喜滋滋的赞叹道:“不错,你若是有这个心思,一心只为了报效朝廷,那就再好不过,很好,老夫这就上书,你速速拟定出个细纲来。”
秦少游起身拜别。
他要走的时候,赵博士突然想起什么,临末道:“还有一件事,老夫险是忘了,你是大才之人,教授诗学不免屈才,我看,就让赵助教ding替你的职缺,至于你,老夫另有安排。”
秦少游差点没有冲上去,直接给这个家伙两个耳刮子。
这是明摆着的,四门学的诗学已经崛起,几十个生员,底子打的扎实,只要后头来的助教萧规曹随,按着秦少游的方法去做,四门学的诗学只会更好,这就是实打实的政绩。
接任秦少游的助教也姓赵
不会是赵博士的子侄吧。
真你娘的太黑暗了。
秦少游笑了,笑得春光灿烂,老赵不是东西啊,为什么这些做官的都这样坏。
不过其实他一点都不介意,因为诗学的头功在秦少游的身上是板上钉钉的,谁也不能否认,小赵不过是跟着背后吃点残羹冷炙罢了。
而且秦少游有绝技在身,真要惹恼了,闹将起来也不是好玩的,毕竟名声大,风头正盛。老赵敢截胡,理由只有一个,他对自己会有更好的安排,没有更好的安置,到时肯定是两败俱伤,谁也落不到好。
所以秦少游没有气恼,笑呵呵地道:“下官知道了。”
他既没有欣然应允,也没有反对,这就是留有悬念,主动权回到了自己手里,就看赵博士怎么布置了。
他从赵博士那儿出来,不怀好意的笑了。
其实自始至终,他对赵博士的讨好都不过是一个姿态而已,目的还是那份章程,他希望自己的章程能够实现,而赵博士也看出了苗头,也乐意的接受了秦少游的溜须拍马,等到最后,赵博士直接截胡,这就说明,一个利益交换的交易已经开始。
秦少游的脚步轻快,走了百丈,便又看到了个金发碧眼的绯衣助教迎面而来。
果然还是个色目人。
秦少游上前,笑吟吟的道:“可是赵助教”
对方显然是认识秦少游的,忙作揖道:“正是,秦助教好,在下新近从太学调任于此,久仰秦助教大名,一直盼着向秦助教讨教,只是”
果然是赵博士的亲戚,多半还是儿子了,赵博士从国子监跑来四门学,立即将自己的儿子调来四门学,这四门学比太学低一个级别,谁吃饱了跑这儿来分明就是借助四门学的诗学来镀金的,色目人没一个好鸟啊。
秦少游心里腹诽,却是脸上带笑道:“指教不敢当,大家相互交流罢了,你我同学为官,相互指点本是理所应当。”
赵助教见秦少游满口应下,喜出望外的道:“实在惭愧。”
你还惭愧,你爹的脸皮有八尺厚,你也差不多。
秦少游道:“你这是去见你爹”
“是啊”赵助教下意识的回答,很快的,他发现自己失言了,虽然色目人很容易区分,可是父子二人都在一个学里为官,难免要避嫌,好在一般人也不敢过问,而赵助教呢,也索性装糊涂,结果秦少游一个试探,让他上了当。
赵助教苦笑道:“当今掌学博士,正是家父。”
秦少游笑呵呵的看他,道:“果然是虎父无犬子,我观赵助教也是非常之人,又看赵助教满面红光,看来要喜事临门了,赵助教,我还有事,你先忙。”
他丢下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走了。
赵助教见到了赵博士,忙将方才与秦少游偶遇的事说了。
赵博士脸色平静,显得风淡云轻:“他说你有喜事临门,为父这里确实有件大喜之事,明日开始,你就开始教授诗学吧,就按着秦少游的方子去抓药,不会错的。”
赵助教知道,只要自己老老实实在这儿教授,岁末测考,四门学能独占鳌头,再加上自己父亲在国子监中运作,只怕明年就能混个博士了,他喜滋滋的道:“爹,那秦少游难道”
赵博士揉揉太阳穴,才道:“这就是难办的地方,一开始倒是怕他抗争,真若如此,肯定要闹得鸡犬不宁,不过为父也有一些手段,总能教他就范,可是他呢,却是满口答应,方才又和你说喜事临门,为父心里没底,他这莫非是暗示老夫,让老夫拿出点好处收买他,这个家伙不是省油的灯,寻常的东西,只怕不放在眼里。”
“所以想要风平浪静,就要落实两件事,这其一,就是他的章程,得代为上书,他说了这么多好话,为的不就是这个章程么其二,得给他安排一个好差事,否则,他是决计不会罢休的。”
赵助教奇怪的道:“他虽是助教,可是据说也有一些人脉,真要陈上一份建言,上达天听,也未必就难如登天;为何非要父亲代为奏陈不可”
赵博士捋须道:“只因为这份章程有点儿惊世骇俗,他一个助教若是直接上陈,分量不够,可是在国子监中有人代陈,就比如说为父,为父在国子监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是老夫代陈,就等于是在国子监的学官中,他的建言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这是要借助为父在学里的声誉,不过这些事不必你管,为父自会处置,咱们赵家在隋文帝时来此定居,繁衍数代,到了为父这里,总算有了点眉目,可是也差不多到头了,这下一辈,可就看你了,为了你,为父呕心沥血,你莫要让为父失望了。”
赵助教深感责任重大,忙道:“是,儿子记住了。”
恭喜钧隆同学被大连海事录取,前程似锦啊。
.
唐朝小官人 第六十二章:红烧知了,我喜欢吃
.
秦少游就这么被闲置下来。£∝
看着其他博士和助教们忙碌,这位曾经最出风头的助教,居然每天蹲在庭院前粘知了。
知了油炸起来很香,放一糖,入了口,吧唧几下,香脆可口。而且这东西还营养丰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
秦少游做了个杆子,每日在树下观察知了的动静,很快就成了专家,这四门学里绿树成荫,此时又是炎炎夏日,学好了一门新手艺,还是很有前景的。
只是在门下省,这儿却是炸开了锅。
一份奏疏递上来——《治学疏》立即震惊四座。
当然,这种震惊不是欣赏,而是觉得你一个小小助教,吃饱了撑着,没事儿跑来瞎凑什么热闹。
这门下省里,就是一条狗都比助教的品级要高得多,哪里轮得到一个助教跑来研究治学的事。
别看治学在后世不过只是教育相关的事,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天下一等一的大事,任何一种改变,影响都极大。
因为治学关系着教化,而教化乃是朝廷最重要的政务之一,某种程度,它甚至超越了军事、政事,被人无限拔高,不容小觑。
本来一个小助教若是胡说几句,来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那也无妨,大不了将这份奏疏束之高也就是了。
问题的根本在于,这份奏疏是国子监丞,兼领四门学掌门博士的赵信代陈的。
也就是说,这份奏疏得到了学官之中,论资排辈第二位的赵信支持,这也意味着,在学官之中,奏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支持。
如此一来,门下省就不得不重视了。
可是即便如此,他们依旧还是冷处理,并没有进行任何讨论,只是将奏疏送入宫中,禀奏圣皇,先试探圣皇的态度。
…………
武则天看到这份奏疏后,表情很平静,然后这份奏疏就好像无数份奏疏一样,被丢到了一边。
这种淡漠的态度总算让一些有心人松了一口气。
可到了午膳的时候,武则天随意吃了一些蔬果,便悠闲的坐在明湖湖畔,湖中荷花怒放,游弋着几条小舟,宦官们七手八脚的在采摘荷花。
一阵风吹来,湖水涟涟,武则天斜躺在沿岸停歇下的胡床上,眺望着湖上的偏偏小舟。
她突然道“婉儿,太平前几日总是说要读书,要让四门学的助教去公主府给她授课,她什么时候改了心性了。”
上官婉儿一听这个,便有些气不打一处来,公主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两个家伙多半是搅在一起了。
上官婉儿道“殿下的心性素来是一阵风的。”
言外之意是,她今个儿想要这个,明日可能就把这事儿忘了。
所以……读书就不必了。
武则天抿嘴一笑,道“这个丫头,性子是如此。”于是,她便不再计较此事了。
良久,她突然道“秦少游上的那一道‘学而优则仕’,你看了么?”
上官婉儿道“倒是看了,只是实在有些大胆。”
“大胆?大胆在什么地方?”武则天慢悠悠的道“这是隆道公(孔子)说的话,依朕看哪,是很有道理的,和秦少游那一句……万般皆下品……”
“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对,就是这一句。”武则天眼眸里掠过了一丝精光,她缓缓道“这份奏疏和他这句话倒是一脉同源。”
上官婉儿忍不住道“陛下既然觉得有理,可是为何却将那份奏疏束之高。”
武则天笑了“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秦少游,他是厨子出身,想来也是深谙这个道理的,可是他急于上书是为了什么?”
上官婉儿眼波一转,道“陛下的意思是,秦少游这是火中取栗……”
武则天眼眸仿佛洞悉了什么,更加幽深,她起身吃了口茶,慢悠悠的继续道“对,只要按着这个奏疏去推行学政,那么秦少游就是新政的推导者,而宫里和门下、尚书、中书三省都得为他担负责任,他这是想做官,想做大官了,这个家伙,小小年纪,怎的就这样野心勃勃,像只狼犊子一样,每天跃跃欲试的样子。”
听了武则天的形容,上官婉儿冷禁不俊,道“他就是一头狼犊子。”
武则天正经起来,美眸眺望着远处,接着道“他这样,是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也好,野心也罢,总而言之,能给他带来好处;可是呢,朕和三省就得为他住这个压力。当然,他的奏疏是好的,也是为了社稷着想。于公于私都有好处。朕把奏疏压下,只是不愿充当这个先锋,既不能支持,也不能反对。”
上官婉儿眼眸一亮“陛下的意思是,不支持是将事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而不反对,是纵容四门学自己去做,做得好,可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做得不好,那是他们自作主张?”
武则天笑了,她慵懒的靠在枕上“就是这么个道理,秦少游会懂朕的意思的。不过……”
她想了想,才继续道“可是朕又觉得有些不放心,这个家伙,本事是有的,偏生是不肯吃亏的性格,只怕他会辜负了朕的美意。”
这哪里算什么美意,无非是秦少游想让朝廷为他的创举担负责任,而武则天将计就计,让秦少游去做先锋罢了。
上官婉儿嘻嘻笑道;“要不,微臣去拨拨他。”
武则天想了想道“朕啊,也该活动一下筋骨了,朕也去吧,不过……还是不要闹出大动静为好,得给他鼓鼓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只是空头的口号。现在这个家伙又弄出个‘徐而优则仕疏’来,看来他很聪明,把话说到了朕的心坎里。”
上官婉儿明白武则天的意思了,陛下不能出面为秦少游的‘大胆’举动负责,可是既然只能退居幕后,却又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大张旗鼓的召见秦少游是不成的,这会被外界预判为是对‘学而优则仕疏’的肯定,那么索性就微服私访,给他一甜头。
“臣这就去布置。”
………………
很快,在四门学里出现了十几个陌生人,门口的公人要阻拦,上官婉儿上前,拿出一个腰牌,上头却是国子监的牌子,她吩咐道“我等奉监正之命暗访督学,你们不要声张。”
见了腰牌,公人立即噤若寒蝉,不敢做声,放了武则天和上官婉儿进去。
上官婉儿对四门学倒是颇为熟稔的,她经常去凌烟读书,有时若是凌烟缺了什么书籍,也会让人到各学的书库里寻访,她来过三次,此时正值下午,秦少游教授的乃是诗学,于是便领着武则天往诗学的学堂里去。
结果到了学堂外,从窗里去看,却见一个金发碧眼的学官正在教授,上官婉儿不由皱眉……
秦少游呢?
看出了上官婉儿的疑惑,武则天倒是兴致盎然的打量着学舍,一面道“寻人去问问。”
不问不知道,一问就更加糊涂了。
一个胥吏听到秦助教大名,回答道“秦助教啊……这个时候应当在后园的林子里。”
这个时候,在后园?
上官婉儿和武则天到了后园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这个人蹑手蹑脚,手里拿着根长杆子,垂着头,纹丝不动,作思想者状。
…………
老虎熬夜更新,求票求收藏。
.
唐朝小官人 第六十三章:君臣会面
.
猛地一下,秦少游动了,他手持长杆,朝一处树干一拍,紧接着行流水一般的收杆,很快,手里捏了杆头的知了丢进了竹篓子里。
第七百五十四只。
秦少游将竹篓子背在背上,便听到后头传出清脆的咳嗽。
他转身,然后微微愣住了。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和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笑岔了气“秦少游,你……你……你堂堂四门学助教,陛下托付你重任,你倒是好,闲着没事做,在这儿粘知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食着君禄,却在这里杀生,还不快来请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