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就这样日积月累下来,郑荣终于明白了。
公文这东西是极为奇妙的,不懂的人,看的只是一知半解,甚至觉得里头的官话太多,云里雾里,可是郑荣这样经历过文山会海的人,却只需要一看,就能一览公文背后的全貌。
通过公文,他明白了神策府和其他治所的不同,也大致摸清了五镇与河南府的区别,知道了什么是钱庄,什么是议事堂,议事堂如何运作。
除此之外,就是五镇大致的情况。
当然,最紧要的还是,他终于明白了秦少游为何要设五军府了。
某种程度来说,五军府的建立,就是为了保障河南府那些商贾们切身利益的。
这和以往,保障地方的士绅地主们不同,也就是说,五军府未来的所有施政,都是向这方面倾斜。
你必须建立较为便捷的水陆交通,促使工商的往来。
你必须压低地价,保证商能够较为轻松的获得土地。
你必须经历引导大家开山开矿。
你也必须将大量的劳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释放出来,投入到生产中去。
当然,你的传统项目,依旧还是劝农,农是根本,绝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某种程度,神策府所管理的地方是秦氏集团的核心地带,这里最核心的就是工商集团,而五军府的责任,则是使五镇成为河南府的附庸。
所以,要贯彻所谓的新政,第一件事,就是把各镇的世家大族打压下去,或者说,强迫他们彻底的臣服,乖乖的释放出奴隶,释放出他们的田产。
这……似乎不太容易。
不过……郑荣既然接受了使命,也只好在其位谋其政了。
他心里想定的同时,五军府也趁此机会,终于把架子搭了起来,郑荣去见了他的属官,这些了除了本地的一些人物,相当多数,都是从神策府抽调来的,都是颇为干练的人,这让郑荣颇感安慰。
唐朝小官人 第五百七十六章:圣旨到
.
郑荣那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倒是颇为意气风发。
他倒是一点儿也不在乎得罪人,郑家到了这个份上,也只有拿出破釜沉舟的狠劲出来方能杀出一条血路了。
某种程度,秦少游选择这个郑荣,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拼命的,而郑荣不同,他承载了太多家族的光辉,想要重振家业,只有一往无前。
一切似乎都开始步入正轨。
五镇的税赋和军队,还有政务,几乎都已经掌握在了秦少游的手里,而接下来要对付的敌人,便是那些大大小小林立的豪强,这些人得知新政条令之后,顿时也是哗然。几乎新政的每一条法令,几乎都是挖他们的根本啊,换做是谁都接受不了。
没有了奴隶,没有了土地,豪强还是豪强吗
于是用不了多久,许多人就来请托了,这是世家豪强们最基本的路数,遇到任何问题,首先做的,就是利用各种关系,动用所有的人脉,去请托的同时,再施加压力。
任何的官府,往往一开头,就会被这种请托所打倒,毕竟都是地方上的大族,人脉广的很,他亲戚的亲戚的亲戚,说不定就是你二大爷呢,又或者哪个亲戚的亲戚,恰好是你的顶头上司,五镇这么多豪族,关系错综复杂,一家如此,家家也跟着如此,用不了几天,郑家的压力就随之而来了。
甚至远在洛阳的一些族中叔伯,也纷纷修书过来,劝诫郑荣要懂得致和之道,万万不可行为过激,招致许多人的反感。
他们说的话,很有道理。
即便是郑家这样的豪族,也是万万不能得罪人的,若是如此,就等于是站在了许多豪族的对立面,失了人心。固然家大业大,可是将来郑家需要动用关系的时候,人家又怎么肯搭理你
这些叔伯也算是苦口婆心,再加上许多远亲和门生故吏纷纷登门。两面夹击,已是让郑荣焦头烂额。
事情显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
那些大族深知利害,所以几乎对新政都是极力的抵制,因而一旦发作,压力排山倒海。
无数从各地传来的书信。也是络绎不绝,都落在了郑荣的案头上。
可以说,所谓的新政,最难的只怕也就是这一关了,毕竟大家都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yu,你可以对其他人漠视,可是假若从前你的老上司来寻你求情,你能无动于衷吗你的儿女亲家跑来哭告,说全家都没有活路了。请你网开一面,你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吗你年轻时的故友登门,畅谈从前的友谊,表示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你依然拉的下脸吗
现在的郑荣,无疑是痛苦的,他本来就来自于这样的大族,所以也深知对方的难处,即便是郑家,若是有朝一日遇到这样的新政。只怕表现也比他们好不到哪儿去。
这一封封的书信还有拜帖,郑荣最终却是看都没有看一眼。
他太明白其中的利害了,郑家是没有选择的,郑家到了如今。必须脱胎换骨,而自己现在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郑家,他已经没有了选择,只能把全部的身家,都豪赌在了秦少游身上。而秦少游对于新政的关注之心,这是毫无疑问的。
若是连这件事都做不好,自己也就没有了任何的作用,一个失去了太多作用的郑家,接下来迎接到的是什么
他脸色依然是古井无波,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是这些书信和拜帖,却纷纷被他付之一炬。
紧接着,在议事堂制定的法令基础上,五军府的政令也随之而出,这些政令,无一是为了保障新政的推行,瞒报田产,杀无赦,畜养私奴者,杀无赦,五军府大量征募人口,修桥修路,在市集里设置粮官,平抑粮价,任何粮价,不得超过往年粮价的三成,否则亦是杀无赦。
郑荣的手段很狠,而且雷厉风行,就在到处清查人口和田产的几日之后,他便亲自请五军营协助,带着一队官兵,直接查抄了卫州的王家。
卫州王家,乃是卫州第一大族,算起来,他们算是七家五姓的太原王氏的一支,因而人脉极广,甚至和郑家从前也有过联姻,只是当一队队凶神恶煞的官兵出现在王家宅邸面前,王家的私兵则是剑拔弩张的将这里团团围住,还妄想于五军营的官兵对峙,本来王家的意思是諕吓这些官兵而已,谁知道接下来郑荣下的命令却是,王家胆大包天,阻挠人口清查,畜养私兵,图谋不轨。
当这命令出来,紧接着无数的官兵便开始对王家的私兵开始了清剿,最后如狼似虎的人冲入了大宅,无数人被拿获,因为内宅防守更为森严,五军营折损了十几人依然强攻不下,郑荣毫不犹豫的向暂驻在卫州的神策军协助。
十几门火炮一齐轰鸣。
卫州王家,自此灰飞烟灭。
一下子所有人都明白了。
这位新任的五军府丞,郑家的大家长,当朝的侍中,竟是如此不徇私情的狠角色。
当王家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所有还在观望的人陷入了绝望。
王莽新政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的新政,几乎得罪了所有人,他自愿的与所有的豪强站在了对立面,即便你是天子,也是鼓掌难鸣,于是天下皆反,豪强们纷纷反抗,地方官吏,从贼者不计其数,因为绝大多数的官员,本就是豪强出身,官军望风披靡。因为绝大多数的武官,也是豪强。
只是如今,情势却是大不相同了,郑荣虽不是天子。可是他背靠的力量,本就是豪强的对立面,所以他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支持,你们想要联合起来抬高粮价,造成动荡。那我就从河南调粮来平抑粮价,你们若是想抵抗,那么殿下的大军就可以随时开到,栽你一个谋反的帽子,接下来就是抄家灭族,你们想动用关系到朝廷那儿去告状,那你就去告吧,告破喉咙也没有用。
反又反不得,闹又闹不得,连一个伸冤的地方都没有。有了王家这个先例,一下子,大家发现只剩下骂了。
可是骂有什么用,你骂他的同时,在河南府,却有无数人为郑荣叫好,郑荣也没有为此,少掉下一块r来。
事到如今似乎除了乖乖就范之外,也是别无他法了。
固然还有一些垂死挣扎的,可是绝大多数人。似乎都老实了起来。
无数的人口重新被清查出来,原本王莽新政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此,因为奴隶获得了jiefang,按理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可是真正的情况,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对于这些失去了依附主家的奴隶们来说,他们虽然只是奴婢,被人视作牛羊。可是既然人家是牛羊的主人,多少还承担着养活他们的义务,谁愿意让自己的牛羊饿死呢可是一旦无数人口挣脱出来,当时的王莽朝,却发现这些人根本无处谋生,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人反而成了流民,最终却成了反对王莽的主力军。
而显然打击豪强之外,如何解决这些人的衣食问题却是重中之重。
万事开头难,其实并非不是这些人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只不过突然这么多人成为了自由人,反而无所适从,他们毕竟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维系自己生存的资本,所以对于五军府来说,最紧要的,便是进行妥善安置,某种程度,不过是教他们度过第一个难关,让他们逐渐融入新的生活,等他们熟悉之后,渐渐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就好了。
关于此事,神策府倒是帮了不少忙,王据在河南府寻了许多商行,希望这些商行趁此机会,去各州县置办一些产业,各大商行,也有一些这样的意思,毕竟那儿的材料更加便宜,无论是木材还是石材,乃至于矿石之类。
有了这些,就需要招募人手,勉强算是让许多让有了生业。
再加上神策府大量的钱财投入,四处兴修水利,开挖运河,修桥铺路,所需的劳力也是不少,总算没有让情况变得更坏。
新政走到这一步,虽然没有算什么大功告成,却也开始有了一些成绩。
此时的郑荣,固然是被万千人憎恨,可是至少他获得了秦少游的青睐。
秦少游已决心回洛阳去,卫州,毕竟不是久留之地。
况且这里的情况渐渐稳定,秦少游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必要。
对于镇守这里的两个人选,无论是郑荣还是王方翼,他都是极为满意的,这两个人,一文一武,确实都是干才,昭义五镇,只要按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用不了多久,便可以和河南府融合为一体。
自然,叫骂是少不了的,不过秦少游对此并不以为意。这个世上,任何一样东西出来,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从来不可能有任何十全十美的方案,既然总有人骂,那么不妨就让那些地主老财们骂好了。
神策军开拔,与秦少游渡过了黄河,抵达洛阳的时候,秦少游还未歇下,便有人急匆匆的来报:“殿下,有圣旨到洛阳宫。”
圣旨来了
秦少游眼眸一闪。
某种程度,他知道长安那儿,一定会对郑彤的污蔑以及郑荣的叛逃作出反应的,韦氏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若是全无反应,任由无数的流言蜚语下去,对于韦氏,造成的将会是难以弥补的伤害。
却是不知,这圣旨,里头写的是什么
秦少游带着好奇心。忙是赶去了洛阳宫。
紧接着,他在宣政殿见了武则天,武则天比秦少游早一个多月回来,如今回到了洛阳宫。早就恢复了精神。
她年纪大了,固然有再大的雄心壮志,精力也是有限。
某种成都,洛阳这个似是而非的,几乎都是秦少游打理。
反正作为武则天身边的宰相杨再思成日都是无所事事。
这君臣二人。闲暇时间多,偶尔会下棋来打发日子。这也是杨再思颇为苦闷的原因,上皇身边不能没人,而自己的资历太高,显然也不可能委屈了跑去神策府里做事,可是几乎这里的权利几乎都集中在神策府还有新建的五军府,杨再思几乎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
他倒是颇为羡慕郑荣的运气,当然,他知道自己绝不可能成为第二个郑荣,郑荣之所以被委以重任。其一是因为他彻底的无路可走,唯一的办法,只能事破釜沉舟,其二是他郑家大家长的身份,许多杨再思做不了的事,郑荣却可以做。
不过今日,杨再思显得颇为高兴,他半个时辰前就到了,在殿外候着秦少游,一见到秦少游来。忙是上前道贺:“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秦少游精神一振,倒是被杨再思的态度所感染,不禁道:“喜从何来”
杨再思却是卖了个关子。道:“殿下入殿就知。”
秦少游道:“钦差可在里头”
“已经走了。”杨再思含笑道:“这钦差,本是韦氏命来给上皇问安的,还送来了不少的灵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却是左右等不来殿下,便留了册封的旨意返程。”
杨再思促狭的眨眨眼:“想必那位姓韦的钦差。也是不便久留,留在洛阳,担惊受怕啊。”
秦少游不禁莞尔微笑,韦氏居然派了个韦家人来探望武则天,又来给自己带旨意,由此可见,韦后现在倒是很想维持一个孝顺媳妇的样子,只是这样的做法,似乎有些迟了。
韦氏的问题就在于,现在被拿郑彤摆了一道之后,她做任何的事,在别人眼里,都不过是欲盖弥彰而已,当然,这些事她却又不得不做,就好像现在闹的天下议论纷纷的事,她若是无动于衷,天下人只会说,事到如今,韦后尚且不知悔改,实在教人心寒。可若是这个时候作出孝顺的样子,大家又觉得她是欲盖弥彰,是虚情假意。
无论如何,这个污点,韦氏想要洗,却已是来不及了。
秦少游莞尔一笑,他当然清楚,韦氏不可能只做这一件事,那么关乎于自己的圣旨是什么呢
“那么,本王就进去,且看看,大明宫中的那个恶妇,要怎样对付本王。”
秦少游步入了宣政殿,便看到了武则天,武则天显然侯他多时了,君臣二人又一次见面,具都会心一笑,二人相处久了,都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况且秦少游作为女婿,既是君臣,又是亲戚,所以秦少游刚要行礼,武则天便道:“不必多礼,怎么,卫州的事,都处置好了。那个郑彤倒是颇有意思,闹出这样的事,朕都吓了一跳,郑家啊是今日不同往日了,那郑荣,是个小心谨慎之人,才干是有的,可是也有他的私心,这些大族出来的人,在他们心里哪,永远是家国之念,家在前,国在后。不过现在,他若是真的肯尽心,倒是能分担你不少的担子,你啊,总想学诸葛孔明,事必躬亲,这未必是好事,如今家大业大了,是该好生让一些让独当一面。你看朕做天子的时候,可是坐享其成,绝不计较j毛蒜皮之事的。”
秦少游只好苦笑,道:“陛下说的是。”
武则天道:“好吧,朕确实是太唠叨了,有些事,分明晓得你懂,偏偏,还要絮絮叨叨的念叨几句不可,哎,老了呀,人老了也就是如此,好吧,说正事,韦氏的诏书,你来看看,里头很有意思。”
她说话之间,侧立一旁的上官婉儿便拿着案头上的诏书款款到了秦少游手里。
秦少游与上官婉儿对视一眼,见上官婉儿比之从前消瘦了一些,却又不好多问,索性拿着奏疏,打开看起来。
五千送到。未完待续。
.
唐朝小官人 第五百七十七章:大乱
.
ds_d_x();
ds_d2_x();
看过了圣旨,秦少游反而沉默起来。
这份圣旨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
他一直在猜测韦氏之后的手段,圣旨一直在想,韦氏一定会借机进行报复,当然报复果然是来了,只是这个报复,却和以往有些不同。
圣旨之中,只有寥寥几语。
秦少游击溃韦弘敏的叛军,因功,封为秦王,节制神策府,辖制河南府与昭义五镇。
这绝对算是一份大礼,所谓的秦王,就是亲王,比之弘农君王显然要高上一个档次,有了这个身份,秦少游几乎已经属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
只是
秦少游不禁笑了,他看了一眼武则天,道“这份圣旨,想必陛下已经看过了吧?”
武则天抿嘴,道“不错,朕已经看了,朕该恭喜秦王殿下吗?”武则天带着挪揄的口吻,似笑非笑。
恭喜?秦少游一时心情也是复杂,这固然是一件喜事,毕竟自己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巅峰,按理来说,确实是可喜可贺,换做是任何人,若是得到了这样的旨意,只怕非要喜出望外,也非要摆个一年半载的流水席庆祝不可。
不过秦少游却是淡淡一笑,道“陛下又何必要笑话微臣,韦氏这样做,陛下是理应知道怎么事的。”
武则天轻笑,道“朕知道你的心思,你想说的可是韦氏这是故意要掩人耳目对吗?现在天下人都在议论着她与韦弘敏狼狈为奸的事,现在却以你讨伐韦弘敏的名义而封王,这自然是告诉天下人,你杀死韦弘敏,她也是很是欣慰,岂不正好是洗脱了她与韦弘敏狼狈为奸的嫌疑?”
“再者嘛,封了你这个王,只怕也是暂时稳住你。不过偏偏她封什么王不好,偏偏封你为秦王,这就有些意思了。太宗皇帝,当初就是秦王,这岂不是意有所指,说你是将来的太宗皇帝吗?如此一来。原本天下人还在议论着韦氏的事,而如今,只怕这个秦王一出,却不知又有多少人要非议你了,秦王呵呵在这大唐。可是忌讳啊,沾上了,却未必是什么好事。”
“至于亲王与郡王,能有什么干系,不过是个名分罢了,名分这事儿呢,看重了也没什么,可是不去管它,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让你节制的一府五镇,其实也是笑话。这一府五镇本来就牢牢在你秦少游手里,还需要朝廷来敕封吗?她这是用口头的实惠,把你推到风口浪尖,等于是将一个烫手山芋丢到你手里,就看你自己要不要了。”
“你若是要,想必接下来,天下必定要沸腾起来,许多人会抨击你,说你秦少游何德何能,居然敢接受秦王之位。可是你若是推辞。韦氏必定不肯,你若是再三推辞,那就更糟糕了,她若是顺水推舟的接受。不但秦王之位没了,便是连名正言顺的辖制一府五镇的实惠也没了,到了那时,她可是做足了面子,你瞧,本来是想赐你秦王尊位。还让你辖制一府五镇的,可是你自己不接受,这面上的功夫做的足足的,你既然不接受,自然要好好褒奖你一番,然后朝廷可以光明正大的,继续在这五镇掺沙子。你缺了辖制五镇的名分,即便是将五镇实际上控制的牢牢的,可是终究,名不正言不顺,一切的主动,就都握在她手里,她若是时不时的弄一些小动作来,想必洛阳这儿,也是不厌其烦,对吗?”
秦少游心里苦笑,他想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
问题的关键在这秦王上头,一个秦王,可以转移天下人的焦,同时也可以让自己陷入一个两难的结局。
韦氏表面上是大方,而实际上,却是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只怕消息传出去之后,所有人的注意力,就在自己身上了。
而且后续还会有许多隐患。而韦氏呢,失去的不过是一封圣旨而已,因为亲王和郡王,或许对别人来说至关重要,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可是到了秦少游这个地步,难道就真的重要吗?
再者,现在的五镇,本来就是秦少游的,大家心照不宣,本来也不会有什么争议,从前有争议的郑家,现在已经服服帖帖了。
而一旦自己再三推辞秦王的尊位之后,这秦王和五镇却是被韦氏捆绑在了一起,辞了秦王,就等于是失去了五镇的合法性,关系一日没有定论,谁知道将来会有什么麻烦。
“陛下说的是,这也是微臣所忧虑之处,却不知陛下认为,微臣应当如何?”
武则天不禁笑了,道“这个主意哪,朕却不能拿,朕倒是想听听你有什么高见?”
秦少游沉吟片刻,却是坚定的道“臣倒是不图什么亲王,只是这个亲王之位,眼下却是至关重要,韦氏将亲王与五镇绑在一起,所以这亲王之位,臣是志在必得。”
武则天笑吟吟的道“若是别人,少不得还要扭捏几下,你倒是好,反而一客气都没有,不过现如今,确实也不是扭捏的时候,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说的不错,这个亲王,无论是朕,还是你,都应当志在必得,只不过难啊,人言可畏,若是你心安理得的接受了秦王之位,岂不正好中了那韦氏的奸计,她巴不得你引起天下人的非议呢。”
秦少游也是哭笑不得,这确实是一件两难的问题,接受,就意味着无数人的抨击,秦王二字,相当于天子一样,秦少游一个异姓,居然敢接受秦王,这不是找死吗?
不过
秦少游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突然道“陛下,假若韦氏敕封的不是秦王呢?”
不是
武则天若有所思。
假若不是秦王,秦少游倒是有这个资格了。
当然,若是二三十年前,也会惹来很大的争议,可是而今这个世道,却是大大不同,当初武则天登基,封了多少武家的人为王?此后韦氏还没有原形毕露呢。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那些亲戚们封王了。
如今这个王爵,几乎都已经成为了这些人手中的玩物,虽然还不至于到不值钱的地步,却也当真是泛滥成灾。
秦少游立过这么多实打实的功劳。何况又握着神策军,再加上关东士族的支持,怎么会没有资格戴一亲王的帽子?
武则天若有所思道“假若不是秦王,事情就好办了,这么说来。你已经有主意了?”
秦少游不由笑了,道“其实嘛,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就如争吵一样,只要占据了理由,放开了寻找对方的弱就是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