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大唐当奶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光映雪

    李二板着脸道:“慌什么?这是国事,明日朝会过后一切大白,让他在牢里多待一日,反省自身,自己治下冒出一万私兵死士他都不知道,这种警觉性,该让他涨涨教训。

    行了,你退下吧,此事不可泄露出去,免得引起骚乱。”

    李承乾一脸为难的样子,好像不愿走。

    还是皇后读懂了儿子的心思,好奇问道:“可还有其他事?”

    李承乾红着脸道:“刚刚,象儿他娘出宫回娘家了。”

    “这算什么事?他是王妃,回娘家探个亲再寻常不过了,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也要来说说?”李二不悦道。

    这时皇后推了丈夫一下,转头问道:“怎么,你们是不是生气了?为的什么?”

    我这……李二被噎的不轻,清官难断家务事,最是烦这个。

    李承乾诚实道:“儿臣告诉她,在东北战场上,当时因为要跟新罗求援攻打平壤城,所以答应了新罗女王提出的和亲,会纳新罗女王金德曼为平妻,许是这件事惹她不快了吧。

    但儿臣真的并无私心,完全为了大唐征战考虑……”

    看着儿子,李二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心说怎么连个女人都搞不定?老子这点本事你怎么一点没得到真传呢?

    什么并无私心?你就不能硬气一点,像个爷们一样说一句,老子就是看上对方了,就要娶回来怎么了?

    当然,这个场合,当着皇后的面,李二也不能将心里话明白告诉儿子,可这不妨碍他不满李承乾的不争气。

    所以思忖了一下,李二只说了一句,“新罗女王配得上承乾的身份,一个男人三妻四妾乃是常事!”

    皇后连忙劝道:“陛下息怒,咱们的大儿媳妇不是个善妒之人,臣妾会跟她谈一谈的。

    想来这紧紧是他们小两口的室内矛盾,想咱家老大一去西南就是好几年,留儿媳独守空房,现在好不容易刚回来几天,有紧接着就去了战场。

    人家娘俩在家提心吊胆,这小子却在战场上沾花惹草,成何体统?想来是个女子都会心有不平。

    不过把人接回来,承乾安抚一下就好了,新罗女王就算再好,也是个旁国女子,不可能上位的。”

    李二点了点头,朝着儿子训斥道:“你小子听懂了没有?真是没用,回头让你母后多跟你分说分说,一个男人解决不了后院的问题,外面的事情怎么干的好?”

    李承乾唯唯诺诺,羞的满脸通红,哪敢多说一句话。

    皇后打趣道:“是啊,战场上娶亲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你父皇当年就干过,且不止一次,像那……”

    “观音婢,跟孩子说这些做什么?”李二老脸一红,慌忙打断。

    ……

    次日太极殿大朝会上,刑部尚书李道宗当众宣布,经过抽丝剥茧一步步查访得知,江南扬州一万死士谋反之事,全部都是齐王李佑阴谋策划,吴王李恪全不知情。

    而正因如此,当李恪被关押在天牢的时候,李佑害怕事情败露,想要杀人灭口一股脑嫁祸给李恪,坐死了这个案子,所以有设计了天牢下毒谋杀一事,证据确凿。

    消息一出,全场哗然。

    谁?五皇子李佑?这是真的吗?

    不是说李佑是个不学无术,十足一个残暴祸害吗?有这么深的心机?能做出这么大的事情?

    虽然扬州事件几乎找不到什么实质性证据,就算有,也不能亮出来说,但是长安下毒的证据可是实实在在的,文武百官就是不信都得信了。

    李佑也是倒霉,好端端的安乐王爷不当,偏偏贪心,想要做个渔翁得利,这下倒好,渔翁没做成,反倒成了背锅侠。

    宰相长孙无忌都觉得滑稽,可他转眼间就想通了一切,这是皇帝跟皇后已经达成了一致的结果。

    “根据阴妃所说,齐王李佑年幼或许没有这种谋算,但他的舅舅阴弘智却是他手下第一谋士,罪不容赦。

    现在李佑跟阴弘智二人外逃齐州,等到二人被擒回之日,就是他们认罪伏法之时。”李道宗接着道。




第五百三十九章 这次是真谋反(二合一)
    至于吴王李恪,这天也被从牢里提出来在大殿上听判,尽管他不是这次事件的主事人,但因为在他的治下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吴王李恪有失职失监之责,故而责罚他三年俸禄以示惩戒。

    这个结果显然是从轻发落了,让长孙皇后觉得有种挫败感,废了那么大的周章,不仅没有绊倒李恪,反而损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形象,得不偿失,可是这件事兄长不是说万无一失吗?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是李恪背景太强?还是杜家的无故插手?是陛下手眼通天想保护儿子?又或者是因为李佑的乱入?

    皇后思来想去,也没想出个所以然。

    吴王李恪在长安多呆了三天,临走的时候皇帝召见了他。

    “之前有人跟朕建议,说可以将你改封到别的地方以示惩戒,朕给驳回了。”

    父子二人对立而坐,一人一杯香茗,李二好像在闲聊天一样。

    李恪内心惶恐,恭敬道:“多谢父亲开恩,孩儿一定谨记教训!”

    对面的李二沉默了片刻,点头说道:“嗯,你的确该牢记教训,雏鹰早晚要翱翔蓝天的。

    恪儿,朕内心里从没相信过你会谋反,可你知道为什么朕还是将你关入监牢吗?”

    “父皇是在磨炼儿臣!”

    “不全是。

    你要明白,生在皇家,不可能一辈子不接触权谋算计,朕不能护着你们一辈子,唯有自强才是唯一的自保之道。”李二解释道。

    李恪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恭敬行礼道:“孩儿谨记父皇教诲。”

    摆手示意对方坐下,李二接着道:“朕有个想法要你去办。

    江南之地适合再为大唐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大唐仅有岭南一家海军是不行的,朕并非信不过耿国公冯盎的忠心,而是一枝独秀不如百花争艳。

    大唐几乎扫遍周边各国,未来的天下,可能就在海上争霸了,所以这第二支力量,必须掌控在皇室手中,你可明白?”

    李恪沉吟道:“可是孩儿从未接触过海军,害怕做不好……”

    “江南建造一所造船厂,岭南派人营建,这件事朕已经交代了,至于组建海军,遴选将领,军部会有决议,到时候用什么人你有挑选权,手下有人,背后有国家的支持,只要用心,不愁办不好事。”

    “那可否让五妹夫过去帮我?”李恪问道。

    李二白了对方一眼,笑骂道:“你还真的敢想,那只懒猫朕都催不动,你还想借走?只要你能说动他跟你走,朕不干涉。”

    这个……还是算了吧,李恪有自知之明,估计没戏。

    “将来大唐会有至少四支强大的海军,一支是新打下来的高句丽那边,建立在卑沙城。

    另一只准备建立在齐州港口,第三支就是你的江南海军,第四支就是岭南了。

    各有分工,但你这一支我希望是最强大的,初期规模要求十万常驻军队。”

    十万?

    李恪惊呆了,大唐乃是府兵制,若逢大战都是临时召集,真正常驻的军队,长安城也没有十万吧,这支海军就要十万常驻?

    朝廷养活的起这些兵吗?

    “父皇,先不说军费,单是儿臣自己,并未有领兵十万的经验,您是不是说多了?”

    李二笑道:“不多,少清跟朕说,海上贸易所得,能养百万大军,这十万朕都是打了折扣的。

    将领的事情你也不用担心,这次平了高句丽,一群年轻小子经过历练,可堪一用了,到时候给你划拨几个过去。”

    好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还真的没什么可担心的。

    说完了正事,父子二人就这么一边品茶一边闲谈,直到一壶茶终了的时候,二人起身。

    李二拍着李恪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儿啊,朕若一朝不在,这十万海军,就是你将来的护身符,你可要记清楚了,将来别让他人再算计了。”

    干了一辈子的李二心里清清楚楚,皇位不能传给自己中意的老三,那就只能传给皇后生的儿子,长孙家能算计李恪一次,将来就会算计他第二次,作为父亲,他不想看着儿子日后惨死。

    至于说李恪手握兵权,会不会起兵谋反一事,根本不用担心,那是十万海军,上不了岸的,大唐现在内部各州道都被经营的很好,十万骑兵可能是个隐患,但是十万海军,根本不可能是,所以这一招可以说一箭双雕两全其美。

    李恪哪里不明白父亲的苦心,双目含泪给李二磕头拜别。

    数日之后,斥候来报说,追击齐王李佑的人失败了,没有追上,齐王李佑已经回到了封地。

    紧接着就传出了齐王李佑起兵谋反的消息,一时间朝野震动。

    百姓不明其意,心说今年是怎么了?皇子接二连三的谋反?大唐根基不稳吗?

    这次是真谋反,李二是真的发怒了,大骂李佑禽兽不如。

    当然了,几乎没人把李佑谋反当成一回事,一个小屁孩,没有根基没有实力,靠什么敢起兵谋反?顶多就是为祸一方,随便派个人去就能制住他。

    李二倒好,根本就不派人了,直接一纸诏令过去,正在归途的李绩,汇合岭南海军一起,走海上去齐州平乱,于是这位齐王殿下刚起兵谋反不到三十天,就被镇压生擒了,这其中还包括来回传递信息的二十多天。

    最奇葩的就是,返程大军一路押送着高句丽的俘虏,现在倒好,俘虏又多了齐王李佑一群人,这画面,就好像杜荷这帮小子灭了两个国家一样。

    杜家商会这边,武照却接到了杜少清一个奇怪的命令,再次向东北方向输送粮草,而且规模上丝毫不亚于上次的大战。

    这是做什么?大战都结束了,双方履行约定,我们一方只要付钱就行了,而且杜家商会已经准备了足够的货物充当履约军费,现在还运粮做什么?难不成还要再起大战?可是,打谁呢?东北这个时候好像已经开始下雪了吧。

    满腹疑问的武照去找丈夫理论,杜少清悠然道:“上次是做军粮的,这次是出粮食救济我们的百姓,性质不一样了。”

    “我们的百姓?

    夫君,你是想运到营州救灾吗?可不对呀,明明你说的是运到扶余城屯粮。”武照越听越迷糊。

    杜少清从书房取出一张不大的低头递了过去,“这是东北方面诸国地图,从这个冬天开始,全都划归大唐了。”

    “什么???

    这不可能!咱们不过是借兵灭了高句丽一国,其他几个小国家还没……

    不对,你不会是驱虎吞狼之后,还想来个渔翁得利,让大唐顺势出兵,一统东北之地吧?

    我的天呐,夫君,你也太狠辣了吧,这招数都用?岂不是让天下人骂你无耻?背信弃义?”武照惊呼道。

    杜少清将夫人按在椅子上,安慰道:“安心啦,冬季不打仗的道理你忘了?从大唐借兵哪有那么容易,你猜错了。”

    武照追问道:“那是怎样?如果不是拿下这些小国,夫君怎么能说这些都是大唐百姓?”

    “不战而屈人之兵呀!

    我之前说过,此战过后,让这次的胡人兵马活下来不足三成,现在他们就是拔了牙的老虎,吓唬一下就投降了。

    然后我这批粮食过去,顺势把那些百姓给收买住,啧啧……恐怕这将是咱们杜家商会历史上做的最大一单生意了。”

    杜少清说着,竟然忍不住遐想起来。

    武照惊讶的长大了嘴巴,脑海里不停推演着这件事的可行性,直到最后豁然开朗,看着洋洋得意的丈夫,不知道该夸还是该骂,最后忍不住过去踩了对方一脚啐道:“呸!坏人!

    你这么能算计,怎么不去当皇帝呢?”

    “当皇帝?别闹了,当皇帝有我现在逍遥自在吗?”

    我这……

    武照哑口无言,杜少清看着小媳妇吃瘪,不觉有些好笑,还有一种可爱的惊艳,忍不住一把将对方抱起……

    一个月后,参与东北作战的将军都回来了,皇帝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迎,为这群年轻的将领举行了盛大的荣归仪式,太极殿上,几乎每个人都领了封赏,唯独杜荷除外。

    这是一个在大唐国内臭名昭著的人物,现在又成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形象,很多人都说杜荷是浪子回头金不换,难得难得,可还有人说,一个能毒害母亲的恶人也有机会栖身朝堂?他凭什么?若朝堂上都是这般人,那大唐还有希望吗?

    因为文武群臣对杜荷的争议,所以太极殿上,李二开口问对方想要什么,毕竟高句丽王都平壤城是杜荷为主将攻破的,不给个说法是不行。

    杜荷脑海里还回忆着刚刚荣归之时,远远的看到角落里那伊人憔悴而关切的身影,心头再也没有其他,行了一个军礼朗声道:“陛下,杜荷不要封赏,只想求娶城阳公主一人。”

    太极殿里雅雀无声,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之前关于这件事的一次赌约。

    大家都在看着李二的回应,李二避而不答道:“你此次征战辛苦,立下大功,不封赏岂不让将士寒心?换一个条件吧,既然你弃文从武,想入哪一军中发展?”

    “末将愿用所有军功换城阳公主一人,别无他求!哪怕日后回乡种田也行。”杜荷坚持道。

    “哼,朕会把女儿嫁给一个种田的农夫吗?你……”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来,女儿李丽质不就是嫁给一个乡下人吗?

    于是他改口道:“你跟杜少清不愧是亲兄弟,怎么?想学你兄长?

    既然你执意不改,那好,当初你曾跟朕立约,一人灭一国,朕就允了你跟城阳的婚事,现如今你觉得自己够资格吗?”

    这时小将房遗爱站出来力挺好友道:“陛下,青莲独自指挥十五万军队从东路行军,一直到最后攻破高句丽王都,这不就是一人灭国吗?”

    房玄龄看着儿子竟然敢出头,忍不住回头用眼神制止,可房二哪里管这个?他正殷切的看着李二,想要他答应下来呢。
1...257258259260261...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