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大唐当奶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光映雪

    这样的耻辱谁受得了所以即便是一直呆在船里不露面不作诗,也没人弃权当观众。

    作裁判的几人都是当年老秦王府十八学士里面拔尖的几位,当然也是名传大唐的大儒,其中就有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国子监助教陆德明,大儒虞世南,老十八学士之一的姚思廉、褚亮、许敬宗,大儒颜师古等人。

    众人就坐之后就开始闲谈,孔颖达挨着虞世南,两人是多年的老友了,孔颖达小声问道:“听说你给克明公那儿子开小灶了要我说,你就不该趟这趟浑水,那孩子我知道,毫无才学不堪造就,连个国子监入学考试都过不去,你去给他讲课,今日如果不见成效,岂不是折了你的名声”

    虞世南抚须微笑,似乎不以为意,看了一眼孔颖达,对之反驳道:“非也,道听途说岂可当真想必你没有真正跟那孩子接触过吧。

    老夫认为恰恰相反,他是个可堪造就的大才,而且并非传言那般无才无德,反而是个直率纯净的好孩子,颇和我的胃口。”

    “不可能啊,那国子监主簿是我亲自指派的,他不敢欺瞒我和陛下吧。”孔颖达惊讶道。




第135章 诗会第一题
    眼看着夜色降临华灯初上,曲江池上灯盏连连,边上百姓熙熙攘攘,时不时的有些个小摊贩在人群中间穿插叫卖着,但都不敢高声,因为今晚的主角是曲江池中间画舫里面的一个个才子们。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李二开口道:“诸位爱卿,时间差不多就开始吧,此次诗会才俊不少,再耽搁下去恐怕赏不了几首诗作就到深夜了。

    房爱卿,这第一题就由你来出吧。”

    房玄龄站起来躬身行礼,“陛下当面,老臣岂敢僭越这第一题当由陛下来出。”

    “哪里的话,今日君民同乐,等评出三甲,朕出最后一题。”李二大笑道。

    众人纷纷附和,房玄龄不再推辞,自己身为大唐尚书左仆射,是实权第一宰相,自然是有资格出题的,第一题没有出太难的,房玄龄让以季节作诗。

    很快报号声传令声就朝着曲江池上一艘艘画舫喊了过去,第一题,以季节作诗,格律题材不限,限时两炷香。

    在距离皇帝等人最近的一座画舫里面,就是这次诗会的发起人长孙冲,听到这个题目之后自信一笑,小儿科题目,何须两炷香一炷香之内自己能做出两首佳作。

    “嗯……既然是夏日曲江池诗会,又是晚上,那自当应景而作。”沉思片刻,长孙冲开始挥毫书写自己的答卷。

    为了筹办此次诗会,朝廷也当真舍得下本钱,不仅仅是这沿岸的灯火、水上的画舫征辟,甚至连画舫之中的文房四宝都齐备,不需学子带任何东西,连用的纸张都是大唐民间品相最好的宣纸,仅次于宫里所用。

    这也就是贞观十年这个时候,如果放在贞观四年以前,那时宫里皇后躬身种菜食用,皇帝上朝带马队顺便练兵,其国情可见一斑,大唐恐怕穷的叮当响,全国都在为了复仇北面的东突厥而勒紧裤腰带,别说一场奢华的游玩诗会了。

    这第一题出来之后,杜少清就在咬着笔杆子回忆自己会的那些作品,经过虞世南的指点,他自然也知道作诗应请应景是最好的,只有时下景物无所得之后,才会去发挥联想另辟蹊径,但那种诗作在代入感方面,就差了一层,至少观众品味的时候还要自己发散想象。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今夜的月色,杜少清脑海里就浮现出一首七言绝句,那是唐代杜牧的一首秋夕,甩了甩头,杜少清自嘲道,怎么会想起她了不,应该是想女儿了,好多天没见到孩子了。

    之前入园上船的时候,杜少清远远的朝着皇帝那边看了过去,隐约看到皇后身后一群女子,但距离太远看不真切,也不知道女儿和她来了没有,说来也是因果,这场诗会还是长孙冲那厮掀起的,归根结底不还是为了她吗据说她当年是逃婚出走的,应该是在宫里过得不顺心吧。

    心念所至,杜少清不自觉的已经开始下笔了,一手隽秀的正楷,几个呼吸之间,二十八个字就已经写就完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看到他写完了答卷,旁边的报号书生忍不住轻声赞道:“好诗好诗!公子好才情,可这首诗作却有些偏离了,现在是夏季,您写的是秋季的,是否考虑重做一首”

    杜少清笑着摇头,“不必了,就这首了,烦请代我交卷上去。”

    签好了名字,杜少清将答卷递给了报号人,这些都是从国子监选出的低年级学子,来此也可以历练见识一二,好增进学识。

    就在这时,旁边的画舫里面传来了两个人的争执声音,杜少清隐约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就这么交卷,我自己的诗作,愿意少写一句又怎样”

    这个声音怎么那么像武照丫头的,呵呵,这怎么可能,许是自己幻听了,此次诗会都是男儿参赛,不会有女子下场的,所以应该是声音相似吧。



第136章 半截诗
    许敬宗就差被程魔头追着打了,举着那份答卷大喊道:“你看看,这上面写的明明白白,程处默,那可不就是你儿子吗这个打油诗也就你这当爹的说好。”

    老程过去一把夺过了试卷,上眼一看,还真是自己儿子的笔迹,看着四周的老东西都在朝自己哄笑,程咬金也撒泼惯了,嚷嚷道:“叫程处默的就是我儿子吗天下重名的多了去,这肯定不是我儿子作的诗,谁人不知道我儿子文武全……”

    本来这边的哄笑就让四周观众不明所以,现在程咬金的大喝直接传到了池上画舫那边。

    程魔头这个‘才’字没出口,对面曲江池上一艘画舫里面站出来一人大喊道:“老爹,那就是我作的诗,怎么样是不是很应景啊”

    得,这个程处默也是神补刀,他就听到自己父亲质疑自己的诗作了,不知道现场的情况。

    这下程咬金就尴尬了,百官笑的前仰后合,李二捂着肚子已经趴在了一旁,这对父子太逗了。

    “混账小子,你给老子上来,上岸来,看我不扒了你的皮……好好的诗会你不好好发挥,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程咬金大骂道,程处默直接就脖子一缩,吓得赶忙躲回了画舫,他可不想上岸挨打。

    长孙无忌笑着说道:“卢国公,你的意思是令公子若是好好发挥,作诗不成问题了”

    “那是,起码比你那孩子做的什么鸟语花香的好,听着就酸。”程咬金不屑的回复一声,自己又回到了座位上。

    “没错,是酸,程妖精你是嫉妒了吧,我都闻到酸味了。”长孙胖子打趣道。

    “是嫉妒了,嫉妒没你吃的胖……”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拌着嘴,众人只当听个乐子,审核官这边有人注意到了国子监助教陆德明对着一张试卷读了又读,好像是什么佳作值得反复品味一样。

    “老陆,你盯着这张试卷好长时间了,到底是什么好作品让你如此回味念出来大家也听听嘛。”许敬宗催促道。

    陆德明犹豫了一下,随后苦笑一声:“倒不是我在回味着什么,只是我感觉手上这首诗作似乎作者没有写完,大家来听一听: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哦众多考官同时一愣,有人抚掌称赞,好诗,应情应景意境也不错,只不过今日乃是诗会盛况,此人却恨无知音,显得有些孤傲了,难不成池上如此多才俊无一人堪称他的知音吗

    孔颖达点了点头,“诗句上佳毋庸置疑,的确如德明所言,似乎意犹未尽,后面应该还有一句,作者是谁可以唤出来问一问。”

    陆德明低头一看,“哦,上面写的是杜少明。”

    谁杜少明这声惊呼是来自武将群里的,文官这边无人认识,不以为意,但是武将里面程咬金可是知道杜少明的。

    “嘿,程魔头,你不是老嫌我等文人穷酸吗怎么你很在意这个叫杜少明的学子不嫌人家穷酸了”许敬宗打趣着。

    程咬金嗤笑一句,“偏偏就你姓许的话多。

    这个杜少明老程认识,他乃是救了皇后娘娘的神医杜少清的弟弟,杜少清你们知道吧,就是这几天传言,说长孙冲要挑战人家那个。”

    长孙无忌心有不满,明明是在传言杜少清挑战我儿子,这老魔头是在拉偏架呢,可是碍于身份,他也没有开口反驳。

    皇后惊讶道:“怎么难不成杜少清



第137章 来自‘杜少明’的挑战
    面对这么多朝廷文武的关注,武照丝毫不显慌乱,反而越发的应对自如,脸上洋溢着一股强烈的自信:“听闻长安有个叫长孙冲的要挑战我兄长杜少清,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是我读书识字都是家兄教导,所以想要挑战家兄,就必须先过了我这一关。

    这最后一句,就是我给那个长孙冲出的题,看他是否能对上这句诗,如果不行,那就自行认输好了。”

    什么众人齐齐愣住了,这孩子竟然是冲长孙冲来的

    李二眉头一皱,心想这杜少清还有个这样的弟弟如此说来,杜少清胸无点墨的事情就有待考量了,莫非当时去考校他的时候另有蹊跷

    不单单是李二,就连孔颖达也这么想,他并没有认为对方说话不实,因为长孙冲乃是当朝国舅之子,长安的名人,谁没事了会去得罪他

    大儒姚思廉是个直性子,抚掌大笑道:“精彩,精彩,日前听说神医杜少清跟长孙冲今日要较量高下,老夫就觉得有意思,今日这个弟弟又替兄长出头,而且实力不俗,第一题就是难题,今日这场诗会有看头了。

    长孙冲何在不知道可敢应战”

    这时长孙冲也从自己的画舫里面走了出来,他距离众考核官最近,所以事情的梗概他都听到了,心中暗恼,杜少清的弟弟他不过是个乡下贱民,有什么资格出来挑战我

    可是这话他也只能心里埋怨一下,不敢当面明说,不然这群考核的老臣肯定会认为自己怕了这个乡下来的小子,平白丢了面子。

    仔细打量着不远处船头站着的小子,一身华贵的衣服,应该是租借的吧,长孙冲腹议一番,随后朗声道:“我是长孙冲,你就是杜少清的弟弟你要为兄出头挑战我可是因为你那兄长胸无点墨不敢应战”

    武照笑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杜少清之弟杜少明是也。

    你这人真是可笑,说我兄长胸无点墨市井谣言是从哪里来的你比我更清楚,别废话,就说你敢不敢接我这首诗吧,都说你是长安城第一才子,不知道是不是浪得虚名”

    这小姑娘的嘴就是厉害,一通话说得长孙冲面红耳赤,脱口而出:“有什么不敢你哥哥杜少清我都不放在眼里何况你一个小子”

    长孙无忌看着儿子竟然被一个无名小卒激怒失了分寸,摇了摇头,心中一叹,笨蛋,上当了。

    这时台上的皇帝李二摆手道:“你们两个的恩怨比斗暂且押在一旁,今夜是曲江池诗会,几百名才俊齐聚一地互相角力,岂能为你们两个的私事耽误了时辰

    如若真的要比,等今晚决出胜负之后,你们双方再论此事好了。”

    一句话给将这件事押后了,皇帝说的有理有据,不能因为你们两个人耽误了所有人的事情,所以二人只能行礼告罪。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是皇帝有意帮长孙冲解围的,因为题目长孙冲已经知道了,从现在到诗会结束,时间很长,足够长孙冲想出下句了。

    武照看着长孙冲冷哼一声:“就多给你一个时辰好好想想答案,答不上来可丢人。”

    你……

    长孙冲气急,心中对这个毛头小子恨意大生,但碍于身份又无可奈何,这不是私底下,光天化日这么多文武大臣,自己就是想出气也无法,最后只能悻悻而回。

    皇后身边的长乐公主皱眉沉吟道:“这人的语气像是一个女子,她跟杜家是什么关系为何要冒充二弟呢”

    怀里正在跟小兕子大快朵颐吃着桌上无数点心零食的杜萱萱也



第138章 杜少清的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手上都没有,唯有孔颖达发现了身边老友的异常,“伯施(虞世南的字),不会在你手上吧。

    说好了咱们谁都不能藏着掖着的,是好是坏总要让大家品评一下。”

    “是啊是啊,听说伯施前两天还去给杜神医交流指点过,不知道这成效如何,可别浪费了你的一片苦心。”褚亮催促道。

    虞世南拿到杜少清的答卷已经有一会了,在他心中也是来回的思忖半天,这首诗作要说好坏,那毋庸置疑绝对是上佳中的上佳,但是这个题材、意境,就跟今夜的诗会不合了,而且诗中表达的意思也让人疑惑。

    此时被人催促着,虞世南只好拿起了那张答卷,朗声吟诵了出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随着虞世南的吟诵,场中几乎除了武将之外的所有人都被带着进入到了一个清冷的画面里,在萧瑟冰冷的宫殿台阶上,一名宫女手执小扇时不时的拍打身边的飞虫,夜色微凉,心中孤独难耐的宫女仰头看着天上的牛郎和织女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可是很快大家就回过神来,这不对呀,现在是夏季,虽然不是三伏天,但空气也有些闷热了,这首诗写的是秋季,还是有了一丝凉意的深秋,诗虽好,但不合适。

    “呵,说这个杜神医有才还真的不假,夏季都能作出秋季的诗作出来,听了他的诗作,老夫都能感觉到身上凉快许多呢。”说话的又是那褚亮,不过这一次这老头嘴里却带着一丝嘲讽,很明显,在杜少清和长孙冲之间,这人是偏向后者的。

    “妙,真的是个大才,短短的几句话就写尽了人物心理、环境、背景,用语也不俗,这样的文采绝对不是什么胸无点墨。

    陛下,臣这个国子监祭酒失职,监督不力,下属出了欺上瞒下耽误为国选材大事的无良之辈,臣孔颖达请罪。”孔老头一番称赞之后,满是懊悔的走了出来,对着皇帝躬身行礼。

    这个举动可是让四周的文武不明白了,诗会上,说诗文优劣呢,怎么还闹出请罪了

    有那些个知情的解释了一番当初陛下派去考核杜少清的事情,众人才明白,原来还有这么一节,看来孔老头的确应该请罪。

    皇帝李二大度道:“好了孔爱卿,国子监的事情过后再处理,现在还是先办好这个诗会,你国子监内部的蛀虫回去清理了就是,你也不是有意的,下不为例。

    对了,那个主簿谎报军情,欺君之罪,回去之后定要严惩。”

    “是,老臣回去就严惩那人,同时严加审核我们国子监内部的人员,绝对不能误了为国选材的大事。”孔颖达满脸怒容的保证道,此事出在这里,几乎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打了自己这个国子监祭酒一个响亮的耳光。

    可怜那个曾经审核过杜少清的主簿,他没有受贿或者受人指使,只是嫌弃杜少清一介商人出身,还是个武者有辱斯文,所以审核的时候过于教条没有耐心,导致不辩真假就下了定义愤然回去禀报,恐怕他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因为自己的冲动和偏执而犯法被下狱。
1...3132333435...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