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奥尔良烤鲟鱼堡

    王国民觉得,同时在准备这两场战争的程飞扬,真的是个了不起的疯子。




第一百四十七章 有点好看
    程飞扬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徐兰偶尔也会抱怨,说你这个老板在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整天不落屋,也就罢了,现在怎么也还是这个样子?

    程飞扬也只能笑笑说以前是抓营销,抓渠道,现在渠道有项目经理负责,我要抓人才,抓建设。工厂要扩充,生产线要扩大,工厂技术的提升不比实验室技术,都是需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去磨,这些可没办法规范化量化,都是存在于每一个一线技术工人的脑子里,这些不盯着怎么行。

    而且派出去拉拢人才的人给别人抓了,作为老总要亲自安抚,要跟新来的人员鼓舞干劲,安排战略事务,都需要亲力亲为。

    徐兰也只有心疼的提醒你注意按时吃饭,注意身体。

    人在干事业的时候,往往精气神都是不一样的,但程燃其实可以看到程飞扬的憔悴,白发也多了几根,但那种精神,比年轻时恐怕也不遑多让。程燃知道自己父亲上了轨道,但有时候也有些担忧,不要父亲事业倒是起来了,身体却垮了,那就得不偿失。

    假期里,程燃和程齐重新注册了一家公司,之前他们都是搞得游兵散勇的模式,说是要弄起兄弟生意,除了注册程燃绘画的三国杀美术和文字版权之外,都没有正式成立起一家公司来。两人合计了一下,以两人的名头,注册一家公司。只是名字没想好,看到程齐翻来覆去想一大堆不靠谱的,程燃也就说了个要不干脆叫联众?

    程燃不知道后世联众平台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这个时空还有没有,但无所谓,一个最初时是电脑公司,他们也只是做桌游,就算名字撞车,也无所谓了,主要这个名字好,谙合桌游的核心。

    程齐也就拍板那就叫联众。

    《电脑报刊登了关于三国杀的内容,这种桌面游戏第一次依托电脑报的庞大影响力,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恰好遇到的电脑报当期发行量突破五十万份,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人手头上已经看到了秦西榛那位从事媒体师兄杜鹏润笔的桌游专栏内容。

    这也证明了程燃的渠道选择的正确。

    那期专栏明示了送给读者两百套三国杀,读者的地址由报刊登记,然后通过程燃这边发货,杜鹏回应说整个报刊的热线电话已经被打爆了。

    而且报刊编辑难得的居然没有在空闲时一天泡在游戏里面,一群人结伴在办公室里玩起了桌游,鉴于桌游的热情和易推广性,电脑报打算开辟几期版面,每次介绍一下技战术和玩法,但因为杂志的功能性定位,所以并没有代理销售的打算,可以给友情价刊登桌游的招代理广告,也希望和程燃这边建立起合作,譬如订阅下半年电脑报的客户除了游戏光盘外,还能额外附赠到一份三国杀。以及未来如果有补充包,改进版本,新型桌游,电脑报都可以开辟出版面来,照顾这方面读者的需求。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程齐手头上刚买的诺基亚6110电话不断,频频接到了求代理的电话,于是没有等到三月开学,程齐就先一步去了蓉城,准备和各方到来的有意代理方见面。

    也不怪程齐这么激动,在程燃勾勒的未来中,要是代理这一笔顺利,未来桌游的销售一个月可能达到三万到五万套,运气好上不封顶。好的年景要来了,市场可能会持续扩大,盗版会疯狂进来,但怎么都有得赚。

    只要略略一计算,程齐就觉得自己每在山海多待一天,都是多浪费一天生命。

    程齐去了蓉城,程燃其间和秦西榛磨了为音乐节准备的歌曲,在音乐学院附近的琴行租了个琴房,由程燃唱歌,秦西榛编曲成型,然后还是会遇到一些麻烦事,譬如要是音乐节三天都由秦西榛自弹自唱,太单薄了,很多曲子也没法表达到位,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想要一首曲子丰富,这种时候只有出动乐队。

    秦西榛还是有自己的办法,凭她在音乐学院的威望和刷脸,一呼百应之下,倒是来了不少学弟学妹和同学,其中就有当初她在一中当教师的时候,慕名赶过来拜会她的,一个小太妹模样叫做宁媛的副吉他手。主吉他手叫做沙楠罗木,从大山里走出的彝族帅哥,现在在山海财贸学院当老师,但以前是秦西榛的同学,现在空闲时也会在山海地下乐队帮忙,一手吉他出神入化。鼓手叫做刘裴,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也是秦西榛以前同学,以前和秦西榛斗过曲,算是惺惺相惜,秦西榛出面之后,他决定帮忙。

    这些人都是秦西榛可以信任的技术过硬的友人,也从骨子里热爱音乐,以前读书的时候,谁演出需要帮忙,一般都是二话不说拿起乐器就跟上,现在山海音乐节开始,他们其实都有些技痒,秦西榛一叫,无论现在在做什么,都停了下来加入。

    秦西榛从程燃那里听音识谱的曲子摆出来,大家就围在一起研究讨论,而程燃就在旁边听,要是有什么问题,当即提出来,比如这里应该加入鼓点,这里和弦要转换一下,有秦西榛在场,程燃即便专业能力有限,只要根据程燃所说的多试改进几次,也就能纠正过来。

    所以经常程燃提出一个问题后,秦西榛抱着吉他,弹奏一段,歪着头看向程燃,目光炯炯,文学作品经常有词汇形容女孩子的脖颈如同天鹅,程燃觉得真是贴切。

    如果程燃指出哪个地方要轻一些柔一些或者重一些,秦西榛就立即重来,一次一次的改,直到程燃点头通过。

    这个琴行位于老街的古建筑中,旁边的窗户外就是四合院的一棵桐树,树影倾斜,每每练习到夕阳落幕,斜阳的光柱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映照在秦西榛的身上,她的目光流媚,眉宇轻蹙,纤细的腰肢抱着吉他,丸子头疏出一小绺,尾尖轻轻垂在肩膀上,沉浸在或激昂或悠扬的乐章里,有一种素描般的静穆。

    程燃觉得一门心思沉浸在热爱的音乐中的女生,还真是有点好看。



第一百四十八章 评论人
    福星酒店的宴会厅进行举行了一场宴席,在座的是山海市委常委的一位副市长,宣传部长,省音乐家协会的主席赖群,以及一干西南方面的音乐人,汪中桦是绝对的核心。

    这场宴席上面那位副市长是频繁表达了汪中桦和在座一些音乐人来到山海对旅游节,音乐节工作的支持,甚至都用上了蓬荜生辉这种词。

    这个时代里,港台娱乐一直都走在内陆前面,以签约港台歌手艺人在内地发行唱片的英驰公司是名声赫赫,在山海这种发展旅游城市战略的地级市,汪中桦要有一首为山海所写的歌曲一炮而红,对山海旅游业来说都是莫大助力。所以汪中桦受到的礼遇不可谓不隆重。

    这顿饭吃完,汪中桦和助理回到酒店的房间,确定了往后的行程,助理离开后。汪中桦起身,站在落地窗前,俯瞰这座城市。

    体育场那边,主会场舞台已经开始搭建,由这个主会场为中心,周围半弧形,每间隔几百米,分布着六个会场,只是因为舞台的性质,主会场注定是核心,而分会场只能成为陪衬。

    想到刚才那顿宴席,众人对他的恭维和推崇,汪中桦悠然自得。他又想到了秦西榛,其实对于那个女人,他并不真就是色中饿鬼,见猎心喜,从乐平洪的推荐和他观察来看,这个秦西榛底子不错,长相也很好看,是有潜力的。在这个圈子,美女就是资源,他在英驰的地位,以及横向在乐坛的地位,这些都需要手头上培养几个人起来,好为他作为向上层突破的桥梁,因此这种情况下,他其实所追求的就是好掌控。

    如何能够好掌控秦西榛那么一个刚从音乐学院的象牙塔走出的女子,光是给她资源,为她捧场?对方只能说是感激你,但未必会受你掌控,还有什么比从**上占领一个女人,从而征服她的身心来的掌控更直接?

    汪中桦向来看不上那些只看着女人的模样和**就想上床的人,在他眼里那些不过都是缺少智商和情商的蠢货,迟早有一天完蛋大吉。人要有战略思维,要是那天只是一个想依靠身体上位的女歌手,而不是在他看来可以好好包装的秦西榛,他只会婉拒这件事。

    只是汪中桦没有想到秦西榛居然拒绝了,汪中桦等到四点睡过去,直至第二天醒来,房间里也没有人到来的痕迹。

    汪中桦又轻轻摇摇头,这个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多了去了,但又能有多少人真正能把握机会成功成名?特别是自己这一行,在他这个位置上,看的更是清楚。就是音乐学院的又怎么样,每年音乐学校毕业多少人出来,大浪淘沙,可说到底真正有多少经过正规音乐培养家喻户晓的?

    看看这次音乐节,泥沙俱下,那些不远千里赶过来求取曝光率的乐队和歌手,这一行就是这样,站在上游的处于风口浪尖,位于聚光灯下,无不如履薄冰,在下游的拼命向上争取。无数人踏足这片名利场,但又有多少人庸庸碌碌,铩羽而归,人们往往只看到某某某的声名鹊起,却不知道在那些聚光灯找不到的地方,是成千上万个只能默默仰望上面的眼睛。

    也正是如此,汪中桦才知道自己手里掌握着怎样的资源。自己手里的权力,才是能让女人疯狂的春药。这个愚蠢的女人,自己给过她机会,可她葬送了,那么也不怪自己赶尽杀绝。

    所以刚才给自己助理的交代中,已经特别让他去通知主办方,他之前对秦西榛的推荐,因为临时一些事情取消了。

    将秦西榛的名字从主会场名单上划去,汪中桦坐在落地窗前,那些沉寂的会场,将在音乐节来临时变得熙熙攘攘,光芒万丈,这方舞台,又不知道有多少乘风腾飞,多少人梦碎神伤。

    王世峰刚刚下了飞机,山海市的机场始建于七零年代,去年也就是九七年刚刚划拨给了蓉城机场管理,是西南支线中起降次数排在前列的航空港。

    特别这次山海国际旅游节的举办,往山海的飞机客运量都繁忙起来,有两家航空公司还加开了班次,就是为了配合这次属于让山海进入世界视野的旅游节。

    不过映入眼帘的山海机场空港和省城大城市里的机场还是没法相提并论,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厅,很多从通道出来的人汇集在这个大厅里面,像极了在等候班车的车站。

    王世峰其实勉强算是个乐评人,他是西南电台城市之音节目的主播,节目就是关于音乐的,平时在节目里说流行乐坛大小事,这次来到山海参加音乐节,也可以说是公派,这次他就会作为第一现场,链接音乐之声直播间,和他的搭档,一个微胖但是声音极其动听,艺名米娜的女孩共同把这场音乐节直播节目做出来。

    王世峰主持城市之音也有了那么三年时间,平时还给《音像世界《流行乐坛等几家国内有名的音乐期刊供稿,还算是有些小名气,至少业界听到王世峰这个名字,也要称他一声老师。

    大概因为山海音乐节的临近,王世峰看到这个班次到的飞机有几个熟人,那边一出通道,有助手,甚至被几个举着牌的工作人员上前簇拥起来的带着蛤蟆镜,大约三十五六岁的一个穿着格纹西装的男子,叫做陈一波。不是明星,却胜是明星,属于是国内流行乐坛启蒙人的角色。

    这个时代信息获取基本上依靠杂志期刊,陈一波是国内最早介绍欧美流行音乐,最早撰写港台热门歌曲评论的先驱,名气之盛,属于唱片公司都需要拼命讨好的角色,他的一支笔,就是风向标,只要打一个大旗,立即就会有无数拥趸乐评人跟风而起,几乎能够左右很多歌曲风评,据说有唱片公司想要捧红新人歌手,他一份好的评价都是数万开价。捧一首歌数万块钱,吓死人,可就有唱片公司认这个账。

    而另一边被另一群人接机的一个瘦高男子叫做韩磊,和陈一波则是互看不对眼,曾经还在《音乐之光期刊上互相发文互怼过,泾渭分明。

    和陈一波拿钱捧人所不同的是韩磊出名了名的毒蛇,被称之为韩大炮,他就是以讥讽贬谪为主评价音乐的风格,譬如今年一首《相约九八,韩磊新鲜出炉的评论辣语就是说实话这首歌给我的感觉就和现场一样,像是村姑站在村东口呐喊,一个叫翠花,一个叫王苹果!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偏偏就是这样毒蛇的风格,韩磊的书倒是卖得非常畅销。这更是支撑他肆无忌惮的大肆放炮。但据说韩磊现在都不敢在一些乐迷集中的大城市里公开场合出没,说的话太难听了,以至于很多歌手的歌迷扬言要找他麻烦。

    这两个人还只是此次评论团的冰山一角。王世峰有预感,这场音乐的舞台固然吸引眼球,而围绕这个国内第一个原创音乐节外围的骂战讨论,也倍加精彩纷呈。

    抱歉晚了,回老家了各种亲戚朋友的饭局走转不停,过年期间,请多多担待,拱手,抱拳,打滚,猛虎落地式我会争取每天都有更新滴!



第一百四十九章 凛冬将至
    唱片业正在死亡,陈木易已经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这一点。

    陈木易是个猛人,算是唱片业的猛人,他的猛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是没有自知之明。因为他经常在一些公开场合叫嚣着唱片业革命,要大家联合起来,不要内斗,对内消除竞争,对外把流通环节的支出尽可能的降下来,至少也要把利润维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要知道,唱片业的分成比例是从计划经济时代沿革下来的,流通环节上面将产生很大的消耗,以至于花费高额成本进行制作的内容商只能拿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五不到的利润。即一盒卡带音像店买十块钱,唱片公司到手大约只能拿到八毛到一块多的收入。

    九二年到九六年是一个黄金时期,陈木易的动地音乐就是这个时候建立,那个时候虽然薄利但多销,还有利益可以挣,但越往后走,盗版越是猖獗盛行,做盗版的五块钱一张卡带或者cd,可以自己只挣几毛钱,其他利益就交给各种渠道零售,形成病毒式的传播,正版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单薄的利润下,很多唱片公司倒闭了,现在能留下来的,要不然就是实力雄厚,搞综合娱乐,不仅仅依靠发行卡带cd赚取版权费的公司,要不然专心做明星经纪,靠商演出场费赚到钱的公司。再不然就像是他这样,公司不大不小,用句不好听的话说,还能靠百分之十的利润赏口饭吃活下来的。

    所以在很多已经不拿唱片当做主营利板块的公司来说,陈木易有点像是热锅里蹦起来的蚱蜢,有些跳梁小丑的意思。

    只有陈木易自己知道,唱片业现行的这个利润都不可能持续多久了,据说现在网络上得到下载音乐也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现在买得起电脑的人并不多,但想象一下,如果未来人人都可以轻松下载到音乐,卡带和cd卖不出去,唱片产业那才叫做彻底的死亡。

    时代即将无可避免的倾轧过来,很多唱片公司已经感觉到了寒意,也在未雨绸缪,在前堵后截之间寻找下一个突破点。

    山海市的这场音乐节,将行业的目光聚集在了这里。

    一来,所有唱片公司出唱片都需要制作成本,要经过对歌手的筛选,培训等漫长的培养才能出唱片,之后还要进行宣传,这就是一笔不菲的成本。音乐节天然能够规避这笔成本,而且让歌手广为人知。其次,音乐节这种形式似乎也是现行音乐产业可以赚到钱的盈利模式,未必不可以进行借鉴。于是也可以说到来的唱片公司都是来取经的。

    可惜的是并不只有陈木易有眼光看到这一点,可以说横跨内地港台很出名的大型唱片公司,几乎都有派人来。譬如真言唱片的副总萧柏,架不住人家唱片公司名气大啊,数数港台有名的艺人,张霖,陈松,黄源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是这家唱片公司旗下。其余的几大唱片,根据陈木易的消息都有副总级别的人物坐镇。

    不消说,音乐节上面表现优异的翘楚,恐怕就得给对方挖个干净,这个年代港台走在前面,文化上面能引领潮流,制作水平技术也在前列,相比起来内地唱片公司只能亦步亦趋,就算自己有生产制作能力,和港台制作一比,说好听点是接地气,不好听点其实就是有点土气。

    因此但凡这些大唱片公司名头一摆出来,哪怕是条件苛刻一点,恐怕没有人会拒绝这种和知名歌手艺人共签一家公司的诱惑。

    陈木易的动地音乐发展其实也遵循那些大公司的范本,努力显得洋盘嘛,这些年签约叫得出名头的也只有三个歌手,陈木易的合作模式类似于经纪人,扣除成本的大头还是给歌手,利润上面比不得那些大公司。陈木易也想着借着音乐节,看看能不能够发现几匹大公司漏掉的黑马,虽然这种和大唱片公司抢人的方式实在有些堂吉诃德似的勇猛,但陈木易偏偏就是屡败屡战,这副劲头在业界传来传去,就自然而然成一个笑话了。

    甚至有某位圈内大佬半开玩笑似得传出话来,他们吃肉,陈木易就只得喝汤,选些歪瓜裂枣而已。

    对于这种闻陈木易有时候也只能苦笑,有什么办法,人家说的是事实,虽然说人是面子里子撑起来的,但要是活都活不下来了,面子又有啥用,能够找到好音乐和歌手才是王道。

    只要有丁点希望,哪怕这些大唱片公司都是老虎,他也不怕拼个头破血流的虎口夺食啊。
1...115116117118119...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