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奥尔良烤鲟鱼堡
酒席正酣的时候,一位电子科大当副院长的同学过来,跟李靖平说了一席话,李靖平微愕然,然后点点头,“那我等会过去。”
这位电子科大的副院长出去,没多久从廊桥餐厅的其他包厢那边领进了程飞扬一家来。
程燃和自己父母进门的时候,和姜红芍对视一眼,两人都心照不宣。
今天其实也是程燃家为他高考的祝贺宴请,请的是家族过来蓉城,和本就在蓉城的亲戚,和姜红芍父母的同窗会在同一天的同一个地方。这个时候蓉城也没法选,顶尖的饭店叫得出名字的基本上也就那几家,合江亭的廊桥餐厅正好是这个名声大噪的高档场所,全蓉城人都知道这家餐厅,一桌席动辄消费上千,往往你对人说能在这里吃过饭,那收获的往往就是旁人高看一等的眼神。
程燃的升学宴在这里办,双方碰到一天的巧,其实早就和姜红芍说过了。
而哪知道在同一个地方吃饭遇到熟人往往就是这样,串席的情况也不少见。那位电子科大副院长和程飞扬走廊见到后,也知道程飞扬伏龙是李靖平地界发展起来的,于是跟李靖平说起了遇到程飞扬,他去打个照面。那位科大副院长端酒来到程燃家席桌敬了一番过后,说起李书纪是自己同学的事情。程飞扬这就领着一家人起身过来了。
看到程燃的时候李靖平和姜越琴都对视一眼,又不约而同的看向姜红芍,那神情其实很明确。
你们两个恐怕早知道对方在这里!
姜红芍就是不和自己父母目光接触,只是抿嘴浅笑。
姜越琴收回眼神,这边那位蓉城电子科大的副院长已经迫不及待对众人宣布了,估计其实他见到程飞扬亢奋的开始就是为了这一刻,“各位,这位就是伏龙公司的程总!这位是我们蓉城炎华置业的徐总,我要非常荣幸的宣布,他们儿子,这位小帅哥程燃,就是咱们川省的理科状元!”
一石投起无数浪。
这下一干人等是着着实实的给这位近在咫尺的状元吸引了。
相比之下,程飞扬和徐兰的身份都不重要了,有人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就是问两人怎么教导孩子的,有问程燃怎么学的,有没有什么秘笈之类。
甚至就连刘芹和她儿子赵杰,也都把程燃一家上下打量。
刘芹虽然骄傲于自家儿子,虽然外界传言什么“京城本地人400分就能考北大”这种话,明眼人知道都是谣言,然而首都的教育资源确实发达是无可厚非的,本地人排名金字塔前五分之一的就能上一本大学,但要考上清华北大,还是需要优秀而拔尖的,至少也是千分之一的录取率。他儿子今天能上北大,算是千分之一的佼佼者,也算是优秀。
不过有一点是确实的,那就是京城本地人考上清华北大,相比起外省考,确实是要轻松一点。具体的轻松区别,那就可能是京城人千分之一的录取率和外省人万分之一的录取率的差距。
特别是川省这样高考大省,能进入清北就属于万中挑一了。更别提省状元什么概念
所以现在刘芹哪怕是骄傲于自家儿子,却也在人们焦点下的那位省状元面前多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千万别凑上去,不自讨没趣。
程飞扬是面对李靖平,端起酒杯,“李书纪,不仅是前领导,更是老朋友了。伏龙当年的起步离不开你的支持啊……”
“是你们厉害……我们是服务的……”
无论双方之间有什么芥蒂,在这种场合下,姜越琴自然和程飞扬之间仍然是该怎么样怎么样,面子上是要做足。
和程飞扬徐兰碰了杯之后,李靖平姜越琴又在大庭广众下转向程燃。
李靖平道,“想不到啊……以前到我家来跟红芍一起学习的你,那时候成绩还比不起红芍吧。你们两个后来在十中你追我赶,一二名之间,可惜红芍出国了,否则是不是这个状元位置,你们两个都还要争一争啊”
一干人等都静寂了下来。
看看姜红芍,又看看程燃。
程燃回以一笑,“我也觉得可惜。”
“也不可惜……你是为我们川省人争光啊!再接再厉,继续拼搏。”
就在程燃准备抬杯喝啤酒的时候,姜越琴也递出了杯子,“那我也祝你此去,鹏程万里!”
“借你吉言。”程燃一笑,“这是我今天收到最好的祝福。”
姜越琴一口饮尽杯中物,白的。
伴随着那股烈辣和郁结看程燃的余光,那是不爽又干不掉的样子。
第三章 那是碰巧的
当然,这场姜家的同窗会和程燃的升学宴也就仅止于和老姜见见面。两人其实连话都没交流几句。
不过很多事其实不都是这样,互相看见,就很好。
晚上姜红芍回家,李靖平和她在他们家小院外面的清波河畔散了会步,聊天的时候他笑着说起如果我乖女儿不是去了英国,很可能这回就是你当冠军啰。虽然是一个假设玩笑性质的说法,但实际上那晚河畔倒映的李靖平神情,很是落寞。
自来中国社会,状元榜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话题,甚至是自古以来的情结。皇权时代的科举选贤任能,状元及第就是“十年寒窗苦,一朝登龙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如今虽然没有古时那种一朝得名天下知,立即加官进爵,但也意味着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了最好选择的康庄大道。虽然从头到尾社会上都有当年状元今何在的质疑,然而针对这件事的美好憧憬和想象,是烙印在骨子里的。
只要一想,都能知道,摘得这个桂冠的人,会得到怎样的光环和热闹。
今天程燃一家在宴会上变成大熊猫般就是个例子,除此之外,无论是朋友圈子还是单位机构之中,对于本省状元的讨论,自家孩子高考成绩和去向之类就是最热门的话题。结果李靖平是想讨论都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就不免感觉到一种失落。反正总有件事还是在李靖平这里耿耿于怀,“当年中考,就不该让你给他补课……现在补成个省状元了!”
看着愤愤不平的李靖平,姜红芍是忍俊不禁,“爸,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啊。”
“什么时候那也是这个起因,你去了十中,结果没一年他也到十中了。本来成绩不怎么样,在十中就节节攀高。还不是你起了带头作用。”李靖平皱眉,“你要是没出去读书……就一定打败他了。”
这种话,李靖平也大概只可能在自家女儿面前才这么“不沉稳”了。
偏偏姜红芍一本正经跟他分析,“这可不一定噢,程燃有个很奇特的事情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你不会知道他的底牌。我没参加考试,能考多少不知道。不过程燃这个分数,其实平时我也未必每次都能考到。”
李靖平瞪着女儿半晌,最后还是叹了口气,道,“你妈啊,估计气惨了……”
姜越琴工作调动后很少回蓉城,而姜红芍和自己母亲这边,也是很少再深入的说过话了。
李靖平道,“你以后,还是跟你妈多交流一下,别让她成为武则天了。”
姜红芍轻轻点头。
……
舒杰西收到了悉尼科技大学建筑系的录取书然后请客,他一直想学建筑,程燃记得当年他其实还是想去美利坚的明尼苏达大学。而舒杰西真的在请客吃饭过后,就随着他父亲前往广东去祭祖。
罗维考了520出头,若无意外会被校长和他家关系不错的省内一所二本金融专业的院校录取。苏红豆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马可则上了同济。在这些背景下,频繁的同学朋友间聚会让程燃和姜红芍有了更多相聚的借口和空间。
此前一个蓉城一个伦敦的双城记,时差七个小时,除了科技上面的拉近,q上面的留言之外,程燃起床姜红芍基本就是入睡时间,程燃这里下午的时候才是老姜那边的清晨。两人或是打打电话,听程燃说一天的有趣事情,而她说昨天的经历。或者两人聊看过的书,电影电视。也会偶尔兴趣来了互相跟酸文人一般斗几首诗,有正儿八经的有打油诗有带着侠气的,也无差别偶尔角色扮演一下。这种时候程燃最喜欢的还是打电话,从电话里听到的嗓音,那叫一个欲罢不能。
伦敦常年阴冷,刮起风下起雨来冷的要死,有时候姜红芍行走在落叶的园区之时,也会抬起头,用大衣将自己裹紧,会想到某人还在熟睡而微笑。
当然假期里两人有了很多的空间和自由,程燃也经常和她结束了一天的项目后送她返家,而姜红芍也不会玩得太晚,和朋友k歌宵夜最多到十点钟李靖平电话就会过来,程燃送她回家的时候也会在院子或者在街口遇到等他们下车的李靖平,李书纪会对程燃点点头,算是对他送自家女儿的致意。
致意是假,严防死守是真。
看来在姜越琴于蓉城短暂逗留返京后,在蓉城开会的李老板是得到了死命令的。
不过即便如此,两人也还是度过了一段愉悦的时光。他们一起吃了蓉城新开张的麦当劳,一起乘车坐倒数第二排的两个座位,随着公交车晃晃悠悠走过十中那段路,听着公交车上的人讨论川省状元拒绝清华北大却选择去中南科大或是钦佩万分或者痛心疾首的议论。
会去喝门外那家奶茶店,再吃蛋烘糕,还有拐角的臭豆腐。老姜是一手擎一串,吃起来把发丝往耳后一刨,巾帼不让须眉。
他们也会返回十中,会有门卫拦着,两人说起自己是刚毕业的想回校看看,保安原则上不见学生证不放行,结果姜红芍是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十中的拾闻趣事,真个把保安给说懵了,让他们登个记放进去了。
后面保安觉得眼熟去看了旁边的荣誉墙上的照片,一拍脑袋。
他们在十中漫步,后面还去了天台,再看了一次落日。
一起走了红圆柱下的光阴桥,像是弥补那个没最后一起经历的夏季。
程燃记忆犹新的还是她最后迎着夕阳通身披满夕霞的样子。
这样的相聚在没有私人事情的时候,都会发生,最多隔一天就会见面,而每天都像是在期待着不一样的关于两人的新鲜事和共同回忆的创造,是很饱满色调的生活,却也因为会有离别,而带着些珍惜。
在蓉城的日子没过多久,李靖平要回山海,姜红芍也就要去京城了。
最后一天送她回家的晚上,没有看到街口或者院子外的李靖平,只是隔着河畔,看到姜红芍家小楼那边客厅亮了盏灯。
姜红芍在夜里转过头来,有些古灵精怪的一笑,“这几天和我逛街吃蓉城小吃,虽然有时候是我请客,不过考虑到你一个省状元能这么无所事事的屈尊,给你打个八分吧。”
“还搞起售后评价来了……不对,这么搞得我一个堂堂状元,好像干起了服务行业。”程燃皱眉,“敢情你是去体会你失去的高中最后生活,我就是个陪绑的”
“不准你这样说自己。”姜红芍俏皮道,“你还是导游嘛。我对程燃同学介绍的最后高中生涯,相当的满意。往后也要再接再厉,大学生活也要随时向我汇报呀!”
程燃笑,“汇报不是双向的吗”
“我呀,就是图书馆教室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导师虽然是圆桌授课,但其实很大程度都靠自己自学……我的事情,基本乏善可陈。”姜红芍摆摆手。
程燃看她眼睛,“就这么想知道我大学生活”
“无聊嘛,多一些信息渠道也不是不可以。”姜红芍慵懒伸个懒腰。河水,落河的灯光和星光,还有伊人。
程燃想起什么,“记得高考前我是几个星期都没跟你通过电话,怎么的,我不联系你你就不会打电话给我,还是觉得怕影响我发挥忍住不打扰”
“忍什么呀!”
姜红芍哑然失笑,“我知道你在准备高考,正好我也要准备给导师的ps啊,我的课程等于是把两年的a-level整合到一年里完成,我也很忙的,都有事情做嘛。”
她歪着头笑着,看不回应的程燃,“生气了”
然后无奈浅笑,“好吧,就当我忍得很辛苦啦。”
还看程燃。
结果程燃没有她略带笑意的眸眼里预期的失落,反而却有些让她感到心虚的明亮,“有时候周末我往往中午十二点钟就收到你的短信了,虽然只是简单的‘吃饭没’,‘吃的啥’。但是你好像忘记了……我十二点钟收到你的短信,意味着你在周末会比平时提前到凌晨五点起床……就为了给我发个问候短信”
“我会在那时看书啊,看报,看论文,”姜红芍略微局促的歪着头,露着尖虎牙,转身大踏步向前走,“碰巧的!”
“碰巧你不知道啊!”
第四章 不舍,以及无奈。
姜红芍回了京城,李太行入职了伏龙,以首席顾问身份负责挑起集成电路研发大旗。而对于李太行来说进入伏龙首先拿下的值得一提的“战绩”,就是成功把程燃忽悠到了中南科大。
大概他还觉得这全靠了自己一张利索嘴皮子。
对于程燃来说,更关注的是手头边关于中南科大的几份报纸。
都是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大报官媒,上面的标题看上去就让人心驰神往肃然起敬,“海归博士携核心科技回国创立芯片研究室!”“国产本土芯片有望突围!”“中南科大国芯芯片研发中心万众瞩目!”
翻开其中发行量最大,最权威的刊物,上面是用富有传奇性质的笔法写道:“1999年的3月,带着沉甸甸的行囊,带着满腹学识、一腔热情的陈跃博士踏上回家之路!陈跃在九六年获美国德州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后进入摩托罗拉公司半导体总部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研发经理,曾参与多项c系统集成芯片的新产品开发和重要项目管理,连续两年获该公司“杰出成就奖”……
今年他带着自己研发设计的名为“国芯”的dsp芯片技术回国,担任中南科大微电子院副院长一职,获得专项资金,主持国产dsp芯片研发,据悉,国芯dsp设计已经获得多项专利,根据技术设计指标,这款芯片将在一半指甲大小的空间里集成250万个器件,每秒的运算能力将达到上亿次,只要一旦实现量产,这意味着我国芯片运算能力将和国际主流芯片相媲美,直接打破西方多年以来的垄断!”
报道更以令人振奋的语气描绘蓝图。
“众所周知,自今年国务院颁发18号文件,规定将软件产业征税从17降到3,大力发展软件设计芯片设计产业以来,无数归国人员和研究者进军这个领域,而我国每年花费巨资进口芯片,西方国家长期垄断这项技术,卡着我们的咽喉。”
““国芯”的设计研发,对中南科大,对南州,对中国的价值,不可限量!如果“国芯”能够成功,中国的巨大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家电市场中,外国人把持尖端技术的情况将得以改观,中国的武器装备将不再存在隐患,中国的政务安全将更加可靠,而这也意味着我国国家信息安全的里程碑!”
这就是程燃所熟悉的,曾经震动国人的“国芯事件”。
后世当中国发展到足以挑战美国的时候,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开始科技战,通过限制高端芯片出口打击中国的高科技领域,一时起到巨大效果,诸多中国科技企业损失惨重,没有美国芯片,中国很多公司就会面临破产的局面,大众才在叩问反思国产自主芯片领域,为什么毫无建树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没有预先布局,中国2000年信息产业部就组织实施了“中国芯”工程,大力扶植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ic产品的研发,也就是这个政策风口,故事的主人翁陈跃粉墨登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