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奥尔良烤鲟鱼堡

    “你是否还能维持比解决导师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自己寻找问题的敏锐和钻研能力。是否“秉持没有一招制敌,只有脚踏实地的理念”。是否会嘲笑和蔑视那些去路不如你们,只能在最朴实无华的岗位上,做着枯燥科研工作所谓科研民工的泱泱大军你是否有一天在睡醒过来,发现自己肩膀上不应仅仅是承载个人的荣辱成败,而是在留学后远隔重洋的祖国,或者就是于你脚下祖国的土地同呼吸共命运”

    “当然要追求个人的成功,只是我希望我们中南科大人,在有一天达到个人的成功之后,能不能思索,我们的强国梦是自何而来是自世界工业革命之后,一直被欺辱被凌虐的历史而来。是自数千年民族历史上,中国人从未摆脱过的贫穷和困苦而来。是在世界现代化后,作为第三世界公民的被剥削地位而来。是在国家复兴发展之后,落后于人,受制于人的现状而来。未来的中国人,是否能自信自强自立引领于世界潮头前列,是否能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是否能让我们后代子孙在提及他们的血脉的时候,都无不自豪的说一声我是中国人,恰恰不是因为国家的强大,而是我们一直无论困苦和逆境中都传承的那种百折不挠,甚至在物质高度发达后也不被侵蚀的精神

    这大概就是使人高贵的原因”

    程燃一番话说完,在一片雷鸣的掌声中往台下而去。

    一干经历过很多此类场景的教授和各种头衔名录的校领导专家,都大感这听上去可不像是一个大一新生能作出来的演讲啊,如果说对学校带着期许对生活无限憧憬的新生演讲普遍都还带着稚嫩,那么这眼前在演讲中准确描述了大学科研和就业心态,没有以往引经据典的虚浮,反倒干货满满,如同科大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至少也是科大呆了很多年的肺腑之言反倒更契合。

    科大几个领导打了照面,都看得到对方缓缓点头。

    有挂着科学院院士头衔科大几尊大佛之一的老教授轻轻拊掌,对旁边教授微笑,“这届新生,心气很高啊”

    旁边的教授道,“但也是口气很大嘛。”

    “方才林院士不是说,要志存高远。可若是说这是少年意气,到也不觉得,不过现在的孩子,心智成熟也大有人在”

    另一边的副校长黄培这里,却是不如其他人那样举手鼓掌,而是双手交错的盖在膝盖前,面无表情。他其实最厌恶一些个口气大,恃才放旷的后进学生。有的学生本事没学几个,话倒是说的一套一套,口号震天响,在黄培看来,你一个新生感谢妈妈感谢爸爸感谢学校培养老老实实讲几句也就罢了,你这么一番建设性讲话下来,确实效果不差,人人鼓掌呐喊,可这是赶着进辩论队怎么的而且违和感肯定有,不像是个老实新生反倒是会搞幺蛾子的样子。

    中南科大当然少不了一些个正经科研出身的学生最后却跑去钻营上位的,黄培见的多了,有些现象看着,早心生不满。

    下面这边辅导员群体得到消息也算灵通,石家勋就收到同事外国语学院一辅导员师兄道,“你班上这程燃哪路的宝贝不过这话肯定要引起一番腥风血雨了,打个赌怎么样,肯定褒贬不一。比如话语里的反问,中南科大有没有我们实验室的经费比起外援,那是一个天一个地,人家外来专家要人要钱要资源,学校挂在嘴边的“现实困难”就没有了,有什么给什么。你这学生不管是不是先前有所耳闻,这么捅一下,肯定有人觉得不高兴。”

    石家勋道,“褒贬不一怎么了总好过千篇一律。我的学生就这么牛。记住,程燃这学生有意思的不在于他是什么什么状元,咱们中南科大,全才或许没那么多,但竞赛状元,甚至全国理科各科状元也不少,所以状元不稀罕。他是一个2在蓉城十中拼命拉拢各种糖衣炮弹都没有俘获的人,你扪心自问,换你当年有没有这种魄力所以别说他这么一番不亚于你我成熟的演讲,就是干出些什么事来,我也不意外而且你看现场,不可否认的成功啊”

    程燃下来后把录音笔塞进裤兜里,这是老姜隔空布置的任务,确定新生演讲后在cq上把这事跟姜红芍说了,后者就一直雀跃着想看程燃演讲稿,既然眼看摆脱不了石家勋也是中南科大的派置,程燃觉得要不那就还是说点啥,所以还是当即写就一番演讲稿,邮件传给了姜红芍。没过多久cq图标闪烁,“姜弹簧”的海豚头像跳动不已,点开来姜红芍回复,“哇想听想听好想听”

    简直像是要隔着屏幕跳出来。

    “到时候录下来发给我,有视频就好了”

    视频就算了,传输麻烦,不过程燃手持个录音笔最后把录音文件拷贝下来通过cq传输给姜红芍还是能做到。

    典礼结束,大学生活就算正式开始。

    程燃则是独自从宿舍楼前面平台的楼梯下坡去位于杏园大宿舍区的二食堂吃饭。这处食堂是以前他经常来的地方,主要是食堂掌勺阿姨手散,打二两饭能给你盘子里埋到三两,打个白菜往往也能结结实实舀到油气满满的宝塔盖,程燃不在外兼职跑上跑下的时候常常选择这里吃饭,往往很少的饭票就能落个肚儿饱圆。

    今天端着盘子排到窗前,看着那些菜谱,到头来还是打一份米饭,打一份辣子油菜头和莲花白。再从旁边舀了一瓢不要钱的菜汤,标准配置,就像是那些年单枪匹马面对的人生。

    找了个位置坐下,其实今天寝室众人是问了程燃一起吃饭的,他还是决定自己单独过来了,多少也是顾境重温。

    有点仪式感,程燃筷子和勺子前探,舀饭吃菜,津津有味。

    殊不知从头到尾,就有一个从二食堂旁边健身房跑了会步然后过来打饭的女子全程看到了程燃打了两个菜一个饭角落里坐下的这一幕。

    健身后套了件小外套的女生踌躇片刻,去了窗口。

    不多时程燃正解决了盘子里一半食物的时候,正前方光影突兀一暗,有人坐下来,是道靓丽得足以引起这处食堂大概半数目光张望过来的身影。

    正是那个开学时遇到,同时新生典礼开始的时候就在寝室一干舍友和不少男性口中喊出“噢耶正点”的学生会女主持人。

    女生手上端的双层饭盒搁在程燃正前方,一两饭,一份韭黄肉丝,一份素鸭,旁边还有一碗油星足的红烧肉。

    坐下来的她一只手轻揽住左侧的头发,另一只手勺子就开始吃饭,半点也没有什么矜持的模样,而到底她也不需要如一些个女生吃饭小心翼翼的矜持,大一新生,或者一些个女生在男生面前兴许注意形象,她倒无须半分忸怩,不过到底这样子也很好看就是。

    她舀起一块素鸭小咬一口,嚼着香脆的豆腐皮嗤嗤出声,再偏了一下头,柔顺的黑发沿修长的脖颈垂到胸前,圆而好看眼睛看过来,开口,“进校采访那次,你的言论上报了学校,后来就有了一纸通知取消校内被胎售卖的治理挺好的,以前这种事都是睁一只眼闭只眼。只不过你猜学校上面会不会真的因为一个普通的学生采访就这么大做文章”

    程燃看着面前口齿伶俐,并不如何的强势,但却总会给人一些压力的女生,手里舀起的一勺饭也没往嘴里送。

    “后面去校办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如此。是报纸上那位不去清北的川省状元啊,失敬失敬。徐子陵是吧头脑应该很聪明,但别走歪了才是。礼尚往来,这是给你打的。”

    面前的女子把餐盒和勺子盖上,看来是准备把饭带回寝室吃,只是旁边那碗红烧肉推到了他面前。

    “算是采访那件事的报酬。”

    “不管你以前考大学经历了什么,但成天吃青菜,营养跟不上,对读书这种脑力活可没好处,除非你不想大学继续名列前茅,不是有奖学金吗难道吃饭还成问题”

    然后早在先前就在很多人装作下意识眺望中的这张桌子,那位已经不少人认出是科大名旦的女生端起饭盒起身,忽然想到什么,临走转身,促狭一笑,“还有,我叫师妃暄。今天演讲挺好的。”

    那个女生长身而去,然后二食堂这边穹顶宏盖之下,就是程燃看着那份红烧肉的出神。

    这边有个网络文学论坛,这几天在参会。




第十五章 想得太美
    清华北大的十中同学会在新生入学一段时间后开展了起来,十中学生对自己的母校很有认同感,以前通讯不发达的时候,大家就靠一定时间的聚餐来维系,现在网络时代来临了,cq群建立起来,今年的同学会在群里一吆喝,顿时形成了大约三四十人报名的聚会阵容,从大一到大三都有,定了一家堂子比较大的饭店。

    这里面当然还是大一的学生最为积极,大二的是定海神针,大三的就凤毛麟角了。其中大一的学生都是远赴异地求学,对环境还不熟悉,更愿意和以前校友接触,有不少的新鲜话题交换。同时还能从大家那里得到一些所关注的人的去向信息,这里面兴许就有当年夕阳下所凝望的那个球场的男生或者曾经给自己买过雪糕的女生。

    人们陆续到达聚会饭店,认识的互相介绍,说着校园体验,也听着关于师兄师姐那里得来的校园传闻,譬如某个清华师姐和家境殷实的男朋友一个实验室搞研究,有天下大雨,男友直接去旁边车店刷卡开走了一辆马六。也有人说一个北大风云师姐,追求者众,据说一天晚会上,她一个人在前面走,后面三辆车缓缓跟随,都是追求者,等她做出答案。

    这样的传闻似乎有夸大部分,真真假假,市场肯定不小,总之让人且听过也会想若是真的那就还是挺羡慕。在场大部分都是新生,还带着刚刚军训完的风尘仆仆,但是已经进入了新的世界,此时肯定都和高中时期有些不一样了,各方面的憧憬也来了,也不如高中那样压抑天性了,开始学会打扮,开始对以前想过做不了的事蠢蠢欲动。

    但无论今天众人如何蜕变,始终还是不得不承认,在开学第一天就上了清华十大话题的杨夏确实是天生丽质,就算军训下来稍稍晒黑了点,就一身t恤牛仔裤的装扮仍然是清纯无双。

    朱旭也在今天的聚会中,在北大光华的他也听说了杨夏的事情,其实今天如果不是因为杨夏,他也不会参加这个看来有些无聊的同学会。作为这届十中在清北的领头人角色,朱旭自然备受大家关注,众人虽然都是清北,但清北内部也是有特殊群体的,北大的光华学院自来招收的都是顶尖中的顶尖学生,和他们这些燕园和清华园的普通学生又有不同,只要提到“光华人”,都会自动打上光环,同时还有神秘感,所以也在朱旭那边打听他们上的课是怎么的,教授是哪位大能,课堂又是什么模样,学院是不是经费无限,富到流油,是不是真的在北大只有光华人才走马路中央

    朱旭平静道来,表示其实觉得和周围区别不大,就是要自由一些,很多人被周围环境渲染,更早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吧。同时还有一点就是,每个学生都配有自己的学术导师,拿到全国来说都是有名有姓的,而且学阀体系一脉相承,朱旭说起自己导师是谁谁谁,而他的导师又是谁的学生,直指一位教科书里的大能,让人听得只能露出不加掩饰的惊叹。

    朱旭提及现在入学新生,每个人都订制了一套正装,因为之后他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在校内,还有各种各样跟随导师的实践,涉外交流,支教和国外游学,资源应有尽有。同时自己身处光华,才知道大神云集,周围都是数不清的状元榜眼,几乎和你聊天同处教室的每一个,都曾经是全省前十,这个时候就是拼教育发达省份的时候,有的哪怕是省状元,在光华第一期排名上,直接就可以落到一百名以外。接着又在大家半哄半推就中,朱旭道出自己的排名,三十六位。

    这个过程中,朱旭提及“状元”这个字眼的时候,颇为轻描淡写,更自成一副悠然态度。

    言语中说到一位省状元落到一百多位去的时候,还是流露着几分惋惜的,毕竟这是一个全部本科生也是一百多人的精英集群。

    他不免也会想到高中时期压在自己头顶的黑影,一度回忆起来只剩下那段时日闷热的窒息。

    689分的高分,放在这场世纪初理科重本线划在530的川省,可想而知无论从题感还是对考试整体的把握发挥上面,朱旭在远去的那场高考中都达到了极致。如果没有那个703分,他就是川省正儿八经的状元。

    结果出来后,有没有认命,有没有无奈他只觉得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而尽全力本就是一件稍显屈辱的事情。

    但是全新的大学生活,光华院的眼界大开,让他感受到,以前的世界,还是太小了。

    这个平台已经在这里了,那些光华院培养出来去往各大投行咨询公司的学姐师兄是真的,那些身上带着一连串耀眼光环来到院内演讲的前辈也是真实的,他们所身处的那个金融圈,那个名利场,那些io和金融事件,只是露出冰山一角,都让人充满羡慕和发自内心的悸动紧迫感,恨不能随之去际会风云。在这种地方,身处这个平台和资源中的自己都感觉稍有落后就会追赶不及。更遑论不在这个体系中的人。譬如本身比他更有资格置身其中的程燃。

    但是对方消逝了。

    人要向前看。

    在说起自己光华院见闻的时候,朱旭更看到长桌对面末位的杨夏虽然和旁边人说着话,但说到底核心还是在他这边,也看到杨夏在某些自己说到出奇处的时,也会停下和旁人的交谈,竖起耳朵聆听。

    朱旭淡然微笑,此前高中时期他观察杨夏的一些神情所知道,在她和程燃之间,他插不进去。

    然而如今不同了,他们都处于同一片高地上,这片高地的关于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而这片高地以前的那些事物,俱往矣

    曾经那些他所经历的,只是一场磨练罢了,最后,都会让他更加的成长。而现在,作为同处异地,在最高学府开始新大学生涯的两人来说,朱旭觉得,这样他在核心之间,她在下面安之若素的样子,这正是那些传说故事中好开端的样子。

    陆陆续续有人赶到聚会饭馆,新加入的在短暂的寒暄加入聊天阵营后,就带来了梦魇般挥之不去的信息。

    “前天在我们那个群里面聊,和中南科大的马伟波聊起来了,也得到程燃的消息了”

    明明只是一个刚刚到来的工科新生,但就是这么一席话,整个开间之中的氛围骤然一凝,呼啦差不多众人的目光和脑袋都纷纷偏转,朝对方看过去了。

    杨夏更是忽得抬头,盯着那个说话的男生。

    在场有些师兄师姐,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气氛给弄得有些不明状况,有人低声问,“就是那个我们十中这届出的省状元”

    这其中更有位十中上一届名气很大学姐俏目看来,方才这位和周围人聊天就是一副前辈给后来学生给出各种建议,知无不言,甚至“学姐你有没有男朋友”这样直接的问题都是毫不避讳的回应“暂时没有,前一个刚分掉,休息一段时间”的学姐,此时也是一副目光炯炯的样子刺探,“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嘛真的是家境不好才为了奖学金去的中南科大”

    立即就有大一的回应,“那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假消息据说他没接受采访,于是就有报纸按照以往的模式乱套上去了他哪里是什么为了奖学金啊他家的公司是做通讯设备的不说多少,大几千万肯定有怎么可能为了奖学金去中南科大。不过这也一直是个谜,大概大神的想法是凡人猜不透的”

    “别打岔,赶紧说,程燃在中南科大怎么了”

    那位工科新生那叫一个双眼放光,“进校就是名人了据说报到当天,乌泱泱的人去他所在的宿舍参观大熊猫的,马伟波跟室友说起程燃是我们十中同学,他的室友还一度根本不相信后面说程燃新生典礼后作为新生代表演讲,演讲得也相当出彩中南科大的一大号风云人物,估计现在大一那边的一打听,没人不知道的”

    那个工科学生在这个时候停顿了一下,卖了个关子,笑道,“哈哈,我找马伟波要到了程燃的cq号码,你们要不要加啊”

    有人迟疑道,“算了吧不认识,加了也不知道说啥”

    也有人拍对方肩膀,“还不赶紧贡献出来以前不是一个班的,但是现在建立联系也不晚”

    “快点快点,加一个,还是要表达对他的钦佩的”

    “我通讯本都拿出来了,快报号码”

    这个时候手机还不甚普及,基本上所有人身上还随身携带一个记录电话号码的小本子,而就算是有手机也不方便储存电话号码,所以这种随身带通讯录的情况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眼看着一个个掏出本子,拿出笔来记程燃的cq号码。

    就连方才那位名人学姐,都不知何时捧着自己的粉色外封通讯本,凑到几个新生旁边,笑着指了指对方手里的签字笔,“你笔用完了给我用一下”
1...339340341342343...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