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奥尔良烤鲟鱼堡
第六十五章 Excuse me
    到了张静家聚会的地点,是一家临河的饭店,饭店装修华丽,沿河边有草坪,主体楼二层延伸的平台架起一个朝河的玻璃茶室,很雅致。

    张静家不少亲戚现在就在这个平台处玩,等程燃踏足饭店后院草坪的时候,就有张静的小姨在伸手跟她打招呼,旁边还有张静的堂弟堂妹,和那些年长的人大不一样,打量他的神态很是明显。

    男人们在茶室里下棋,喝茶,聊天,等张静和程燃出现的时候,张静家人这边离得近的跟程燃微笑点头,离得远的聊着天也看过来。有带小孩的会让小孩叫张静姐姐,又唤着孩子说“叫哥哥”。

    小孩也不认生,甜甜叫了,不过显然更喜欢熟稔而且漂亮的张静。

    张静拉着姨家的小孩,和程燃到茶室,张静的父亲张松年,三叔一行人此时就在茶室。

    和亲戚寒暄之后,张静介绍了程燃,男人们之前在闲聊,现在有人也就出去了,基本上就留下了张静的父亲和三叔,张静也就表示和叔姨们打招呼,不留下掺和了。

    这主要是考虑到程燃等会好开口,照顾到他的颜面,本来这已经算得上是自己为他找关系了。实际上也一直在尽量避免这种认知,当初提出来的时候,让他“嘴巴甜点”,所谓的仗义相助,调侃玩笑,当时是可以的。但真正到这种时候,当然就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不管待会程燃和自己父亲三叔聊的时候会不会提面对的困难,哪怕就是他脸嫩,全程不提,都没关系。因为她已经在三叔那边提前说过了,相信三叔会处理的非常好。

    而在茶室之外,张静亲戚这边,方才的一系列印象,才发酵起来。

    “张静的这大学同学,人小伙挺标致的嘛。”

    “静静的朋友,能差哪去了也不看我们静静这么优秀,还是科大才女。”

    这些议论都进了张静母亲刘芸耳朵里,身边的二婶还用手拨了拨她的手膀,“这小伙不错的。”

    刘芸才不得不给出个评价,“不错是不错就是好像不太机灵。”

    “嗨,要那么机灵做什么,就这样的,静静以后能控制得住,这才好嘞”

    “你们都说些什么呢”刘芸笑了起来,“只是同学而已,遇上点事找静静他爸聊聊,没到你们想的那一步”

    张静不用过去都知道家里长一辈的亲戚们现在那边的话题是什么。也就没过去凑合,这边逗弄小姨的女儿,那边准备问问堂弟张瀚和堂妹张巧的近况。

    结果两人来到张静面前,堂弟张翰很直接的道,“静姐,你带回的男朋友感觉人很木讷啊。”

    张巧则皱起眉头,“我还是喜欢李哥哥”

    两人看到张静可能有把小姨女儿砸过来的趋势前,很适时的跑远一点去了。

    结果没过多久两人听到张静在那边问自己父母,“张瀚和张巧最近考得怎么样我觉得这个成绩不行啊,上高中了,你们可能要管紧一点”

    两人面对家里这种时刻都会被拿出来当做标杆的才女老姐,异口同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

    茶室里,张静的父亲和三叔丝毫没有半点自己身处要职的气势,反倒是相当的平易近人。

    还是张松年率先开口,“听静静说你们开办了一个社团,成功举办了很大的活动,还上了报纸是吧经济报道的报纸我看过,这个报纸新办不久,但有渊源,隶属于商报集团,一度在宣传口很有名,可以说填补国内商界报纸的空白,报纸还上了南州先进名单,报纸面对的是商务人士和很多知识分子,还邀请到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专家开辟评论专版。可以说了专业和权威性。这么一份刊物把你们科大搞的活动都报道了,不简单啊。可见科大这种一流高校一直是在我们媒体和社会紧密关注的,而作为科大学子的你们,很多时候的作为,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啊。”

    张松年身份问题,所以跟程燃的交流角度也就不同,但这突如其来提到报纸报道也还是让程燃一愣,不过反应过来,王玉兰啊。

    “经济报道的新闻我最有印象,因为那段文章写得让人印象深刻,电子工业风云起少年人心气吞山河愿为星火铸太阿。有朝一日,身负龙剑斩群邪。这篇报道出来,你们科大学生,确实是让人耳目一新,让人觉得下一代真是充满希望”

    程燃愕然,谢飞白姐姐王玉兰别看挺霸道,但从小到大压着谢飞白,让谢飞白父母都言听计从的他这个姐姐,其实只是遇到了他处处吃瘪而已,其实哪里又是等闲之辈,这一手文章,还有作为经济报道元老之一到南州开疆拓土,都证明了她过人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谢飞白从小拿给她压的死死的,一点不冤。

    也不怪是让眼前的张静高官父亲和三叔都印象深刻了。

    张松年这么说一通,自然是不给程燃压力,同时肯定他作为科大中出众学生的作为。

    三叔张宸祖也笑着说,“听说你们社团现在遇到些麻烦,拿给校方审查,甚至还可能面临个人档案记过的危险我听说了,违反了学校规定。其实校方有时候也能理解,毕竟科大是国内一流大学,有时候也需要个门面,要考虑一下社会影响但是我觉得,学校维护制度是应该的,但制度会不会过于严格,而对一些学生的创造行为有所束缚呢。放心吧,我和你们科大校方熟,我打个招呼,你们违反制度的情况,校方说怎么整改就怎么整改,别和学校对立,当然,记过这种处理就不必要了。还是要给年轻人探索犯错的机会嘛。”

    程燃点头,心想张静父亲不简单,张静三叔说话也是相当到位啊,一番话正反面都说到了,即消减了他们看来这个年轻人可能年轻气盛对学校生出的不满,也杜绝了给他一种有人撑腰的想法,同时最后才完成张静的委托,打消他的顾虑,同时给予了他敢闯的肯定。

    把角色对调过来,程燃觉得自己都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

    能到一个位置,其实个个都是高手,有的其实所欠缺的只是机遇和势罢了。

    只是程燃今天之所以会接受张静邀请过来,并不是为了这事啊。

    程燃道,“谢谢叔叔,我和科大学术委员会的李太行院士其实关系不错,记过其实不担心的。”

    张松年还在伸手去端茶。

    张宸祖也还对程燃的回应微笑着点头,“嗯嗯”

    然后手停住,微笑有些凝。

    两人看面前这个青年。

    脑海里蹦出一串英文。

    exce




第六十六章 迎击巨浪
    从两人角度,其实张静跟他们开口的时候,是觉得有点意思的,从他们人脉关系网上,消除科大对一个学生的处分,是可以做到的事情,更多的也就是和年轻人交流一下,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并了解一下这个和张静走得近的青年,就是一件休闲小事。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只是科大大一的学生,说出了让他们都为之愕然的事情。

    即便你是科大学生,如果你是在读研究生博士,可以接触到更高级的科研项目和场合,你说你认识一位院士,或者说院士对你评价好,照顾有加,都不为过,甚至可以说已经让人另眼相看,是给你加光的事情,意味着你够得上算是一位青年才俊。

    但是,你这么年轻,今年还在上大一,关系好什么意思你是人家隔壁邻居经常端菜蹭饭借暖水瓶而和全国一千位两院院士成为邻居的几率又是多少

    现在有种风气,官员都会以能认识高端学者为荣,似乎也能为自己添光加彩,带上了几分书卷气,甚至给人展示精神境界都不一样,这其实也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官员附庸风雅,和大才子把酒论风流,以文士自居,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传承。

    张松年和张宸祖虽说是职位不低,但面对李太行这样两院院士的大熊猫,或许在南州的相关会议上打过照面,勉强说认识可以,但若是说出去跟人家关系如何如何,自己都会脸红。

    关键人家特殊地位在那里。兴许在南州,张松年和张宸祖能指导一方,但去往首都,他们这级别的官员就会议的旁听者或者进修学习班的学生,但李太行,属于在哪里都是座上宾的专家和在场作报告的带头人。

    说白了,人家在台上,自己在台下的区别。再横向对比别人平时打交道对话的级别,都是能让地方上自认为位高权重的人听上去脑壳发晕的层面。

    张宸祖干咳了一下,“你是和李院士住得近”

    程燃迎上他的目光,道,“李院士是我爸伏龙公司的特聘顾问,负责伏龙公司的集成电路领域研发。我当初高考拿下川省理科状元,本来是选择清华北大之一,但李院士力荐我到他们的科大,所以我是科大人,也是李院士的学生。”

    程燃本来一直在程飞扬阴影下,其实很多时候都准备淡化自己老爸的存在,但思来想去,面对张松年张宸祖这样人物的时候,你说得天花乱坠,都不如摆出一个对等可以对话的背景和级别,能省下很多的口舌。

    但同时程燃也能不一味强调这些,还是有需要打动对方自己的东西,所以把状元和拒绝清北这事也一并捎出来了。

    空气中仿佛飞过乌鸦。

    无声的崩裂在四处发生。

    张松年和张宸祖一阵沉默。

    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震惊。

    信息量太大了。

    程燃拒绝清北这事静静说过了,但静静怎么没有说这事居然是这个原因

    还有伏龙

    随即两人明白了,面前的程燃其实并没有跟自家孩子张静透露这些。

    现在看来也确实如此了,眼前哪里是个普通的青年,他内敛,但实际内心雄厚,性子成熟,气势沉稳,甚至堪比他们这样的老江湖。这是家庭出身耳濡目染熏陶的培养

    还是天赋异禀

    “伏龙就是那个去年在华盛顿风波中的伏龙公司”

    “败军之将,让两位叔叔见笑了。”

    两个人差点屁股抬起就要离座

    去年发生在华盛顿dc的伏龙公司被驱逐,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今年国院十八号文件的出台,为什么国家突然这么强烈的要打造半导体电子产业,兴许以往一直都有这方面的声音,然而也不得不承认,伏龙在美国就是一个强影响。

    这事在国外各种媒体消息乱飞,国内的高层内参上面,同样在发声,同样在探讨,惋惜,遗憾,痛心

    风波不息

    你说这样的企业是败军之将那么是败在中国产业之痛上面,是败在基础的孱弱和无数人想追不可追的浪潮白日梦上面。

    是一代一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动乱,摧毁,挣扎,新生,最后还是拿给别人所制,只能在河这头看河那头的领先差距,羡慕得不能自拔被叫做泥腿子的巴望上面。

    他们所代表的败,不是单个企业的败。

    而是中国的败。

    但就是这样的企业,他还没有死。还在倔强的,扛着技术受制,产业寒冬,散发着生机。

    像是一个拳头,收了回来,他们或许受伤不轻,但仍然是聚而不散,甚至看不到半点松懈和破绽。

    张松年和张宸祖都看到了彼此眼里的激动,伏龙这样的公司,哪怕从美国败退了,但在浪潮中力争上游有竞争力的国内大城市省份,无一不是对他们抛出橄榄枝。

    不客气的说,如果程飞扬要来南州谈建设,南州四大班子都会围着他转。

    只有眼界高远的人才看得到这其中的价值。

    伏龙这样处于产业上游的公司,兴许核心产值不高,目前也就几十亿,最不济百亿而已,但间接拗动的产业链条,那是百倍以计。全球的半导体市场大不大不过千亿美元而已,但这个上游产业拗动的是下游全球几十个产业万亿美元的市场,而且关系着信息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工业高科技净产值,和金融地产以及低附加值产业不一样,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带来的效力是惊人的,而且是惠及子孙,千秋万代。

    但可惜的是,蓉城不会让他们走,哪怕是换来震荡代价,也要留住伏龙主体,而其他类似鹏城这类政策宽松有深化改革战略支持的高速发展城市,大概才是伏龙拓展的首选,他们南州最多分一杯羹,但这杯羹都还轮不到他张松年这个级别来分。

    程飞扬的这杯羹是分不到了,但是眼下,岂不是正是一场从龙之役

    程燃位于科大,李太行知道他是谁,但从头到尾他都没有泄露,这说明了无论他还是伏龙,都是想保密,不带来困扰。然而现在却对两人直接道明。

    这其中的意味大了去了。

    领会了这些,才能明白两人互看一眼的激动从何而来。

    “你在科大搞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你难道是打算以科大为平台,为伏龙做这些方面的建设”

    “有这个想法,但不是伏龙出资,我有自己的规划”

    程燃把一些个想法跟两人提了出来,包括解释了目前已经得到了ar架构授权,并且打算依托ar指令集研发自己的微架构,依托李院士,科大为平台靠背,在芯片上下苦功,争取打造一款实现自主电路创新,达到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芯片。

    程燃没有讲更多更大的前景,这也是对目前的汉武的要求,也就是需要项目组能够参考到ar那些对现今的国内研究员而言大师级的设计,能够从中得到启发,揣摩,吃透这些技术,然后能够实现电路创新。就可以算走出了第一步了。

    这第一步很难,也很有效果,这是技术知能的追赶,是意识层面的提升。这是需要汉武项目组奋战攻关,甚至都不是技术积累,还需要灵感技术爆炸,等同于你面对大师的作品揣摩作画,而且你也要以期在日复一日的这种揣度中,得到大师级的灵感,同样成为一名大师的过程。

    这需要的不光是努力,还要天赋。天赋有两种,一种是先天,一种是后天。先天天赋不赘述,后天天赋则是可能你以前没有这种天赋,但你不认命,不排除在大量接受相关知能下的突然开窍。像是一个唱歌难听的人,突然有天掌握到技巧,翻天覆地成为歌星。不是没有,不是不可能。

    搞芯片要赌这种可能。

    这是薛定谔的领域,在不断试错中找到正确的路。一万条路,正确的只有一条,你每天尝试一条路,也许运气好第二天,或者一两个月就找到了。最怕运气不好,就是一万条路,一万天,人活85岁三万一千天,三分之一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有ar的架构已经大大减缓了这个时间,等于是给了一条主干道,但在很多支线,仍要遵循这个办法。需要建立大量的数据库,不过好在的是,当这种数据库不断的完善,认准了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经验越来越多,往后走得也会越来越快。

    “你的意思是,你们的汉武计划已经开始筹备了这个名字真好,真的非常好南州也在大力发展这方面的产业,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我们这边也可以双方碰一碰,帮着出点力。”张松年的兴奋已经透露了出来。

    “南州响应国家政策的纲要我看过了,表示要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但过多强调政府对组织领导,顶层设计的干预,行政味道太浓。对于涉及国家重大安全问题的项目,政府可以通过某种方式适当监管,但其他应该放手相关公司在市场上自由发展。如果强调行政,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对专家组和资金管理机构的权力寻租,以求获得投资基金和经费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金融支持的漏洞。”
1...367368369370371...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