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司马白衫
“你们在学生会认识的”陆雨森把彭渤让进宿舍,给他倒了一杯水。彭渤看向陆雨森,陆雨森却在回避着他的目光,他向上推了推自己的眼镜,“你现在在沪海哪个公司工作”
“嗯,当时我们都在学生会里。”彭渤明白他是心存顾虑,在打探自己与颜宁的关系,可是他不想说这个,“洗手间在哪”顺着陆雨森指明的方向,他端着盆进了洗手间。
白色的瓷砖铁质的水龙头,一切都是这个年代的标配,当清凉的水浇洒在脸上,他才感觉到从沪海的湿热中透过气来。
回到宿舍,陆雨森不见了,他推开窗子,外面的绿色的树叶触手可及,雨已经停下,校园里一片碧绿,处处清新。
嗯,暂时有了两个助手,办公地点嘛,他决定暂时放到这个宿舍里,工具嘛,他看看桌上的一台电脑,占去了桌上的很大一部分空间,对,大学里不缺电脑,也有图书馆,这样的话,办公地点、人手、电脑和资料就齐活了。
“颜宁在下面等着呢,”陆雨森又出现在他的面前,他长得并不文弱,嘴角有些倔强地翘着,一幅黑框眼镜的后面是认真的眼神,看起来象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彭渤暗自琢磨着他的性格,“我联系了六个人,颜宁也喊来三个人,都在楼下。”
加上自己一共十二个人嗯,人越多越好,时间就可以省下来。
“你是哪里人豫南”听口音很象,彭渤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
“对啊,都是北方人,听颜宁说,你是秦湾人,秦湾真的很好,我去过一次。”陆雨森认真仔细地打量着彭渤,那样子好象有话要问,可是又想忍住不问,可是终究还是没有忍耐得住,“你是记者”
彭渤看了看他,陆雨森也在认真地盯着他看,“嗯,国社下面的报纸。”他说得很含糊,但国社二字,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比央视的名头更要响亮。
果然,陆雨森缩了缩脖子。
从楼里出来,颜宁正等候在一棵树下,她已是换了装束,一身粉红的细小格子的连衣裙,头发却用天蓝色的发带随意缠绕在脑后。
陆雨森的脚步放慢了,他好象在欣赏又并不愿打扰颜宁。
彭渤暗笑,恰在此时颜宁转过身来,看着二人笑了,“刚才还在说你和你的项目吧,看我们能帮上什么。”
彭渤明白,颜宁没有因为自己已经离开学校而疏远自己,她是实打实想帮自己。
陆雨森走到颜宁一侧,没有说话,只是上下打量着彭渤,刚见面时的热烈已是烟消云散。
他看着大家,大家也在打量着他,人群中那个操着沪海口音的女生笑道,“什么项目啊搞得这么神秘”
“他是哪个公司的”有男生笑着问颜宁。
颜宁看着彭勃,他的脸上虽然笑容可掬,但是却不慌不忙,有种沉稳和大气,“嗯,他是国社的记者。”颜宁笑道。
“国社啊”有人立马惊呼道,“国社找我们来做项目”
这两个字的份量太大,以至于这群学子脸上都变得端庄起来。
“不是国社,是我自己,我自己的项目。”彭渤解释道,他知道,这十几人都是这个城市中的天之骄子,下面就是自己表演时刻,这刚搭起的草台班子,如果自己不能征服他们,这个班子的存在也不会长久。
“看来大家对我这个人和这个项目都想先了解一下,这样吧,我先说一下我的项目,我的这个项目与财富有关,
第5章 百富榜
历史上,胡润那小子带领两个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还是业余时间,搞出了那么一个粗糙的东西,自己明白他的调查方式,他相信带领同齐大学十一名高材生,集中精力的话一个周就能拿下,当然,人越多越好,反正办公场地、资料和电脑都不用花钱。
“百富榜”颜宁在思考,陆雨森很奇怪,“搞这个干嘛用”
“你接着说。”颜宁朝后掠了掠自己的头发,这次,陆雨森的目光没有放在她的身上,“透过富人这个群体”
彭渤看他一眼,“对,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有过很多称呼,个体户、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者、厂长、经理、乡镇企业家、下海者、资本家、老板、创业家、企业家、实业家,等等。”他站起来,走到草地上的石桌边,伸手示意他们过来坐下,“但是,在富豪榜出现后,其他的称呼会黯然失色,“富豪”二字,会传达出大众对这个人群最复杂最直接的感受和情感,会被迅速追捧。”
大家都跟了过来,静静地坐在石凳上,“可是,你对他们了解吗”一个男生又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疑问。
“说不上了解。”彭渤道,“中国这20年是飞速变化的20年,国外企业几百年变迁的历程,在中国20年就浓缩完成了很大部分。因此在中国这块地域广博、地形复杂而人口众多的土地上,各个年代各种类型的企业家标本都存在。”
“因此,我们找得到白手起家、倒买倒卖挣钱的第一代“土”商人,或者满脑子mba模式思维、靠资本运作来挣钱的“洋”商人……多样化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最大特征,很难说中国企业家的特质是什么样。”
彭渤直视陆雨森的眼眼,“我更接受细分的说法,比如江浙企业家、沪海企业家、西部企业家或者说第一代企业家、第二代企业家。”
“如果我们的百富榜出来,我想,这是改变中国商业史的一个高光时刻,中国改革开放史也应该有我们的一页。这个时刻,我想你们不应缺席。这一页,我想我们共同书写。”
彭渤热切地望着他们,伸出了自己的手。
嗯,学生,虽然是同齐的学生,学生是需要热血的也是需要鼓动的,这些词完全能够点燃他们的责任与梦想,从颜宁与陆雨森的眼光中他看到了热情与狂热。
“我再补充一句,今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明年是建国50周年,这是两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想第一个以实证调查的方式,力求精确地概括中国富人的财富状况,并将之作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缩影;”
“我们第一个用排行榜的结构和方式描述富人,会在中国掀动起迄今为止对富人最大最广泛的关注,我们”他指着这一群群学子,“我们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颜宁看看彭渤,痛快地伸出了自己的手,陆雨森不再犹豫,把自己的手也伸了过去。
沪海口音的女生没有伸手,却带头鼓起掌来,所有的人都鼓起了掌,在这个绿树如荫的校园里,在这个青春逼人的校园里……
“这是侬的学长伐”沪海口音的女生亲热地挽着颜宁的胳膊,目光充满了好奇。
噢,这是一对闺蜜!
“对,他就是彭渤嘛。”有男生恍然大悟,“全校谁不认识他!”
“我就不认识好不啦”沪海女生看着彭渤前面行走的背影,这是一个孤独的背影,行走在朝气蓬勃的校园里,行走在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里。
彭渤走在前面,他没有理会后面传来阵阵议论,他相信,这个榜单一出,在一九九八年的沪海,他的名字会成为传说。
……
图书馆里,大家桌前都是一堆资料,在电脑没有普及的1998年,这是最基本的操作。
见他进来,许多不是这个团队的学生也围了过来。
“好,我说一下薪金,”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候适当地装逼,这是彭渤非常愿意做的,“我做人做事就一个目标,那就是生活以快乐为基准,工作以互惠为原则,我初步考虑一下,每个月你们的薪水按照一千起算。”
1998年,沪海的人均工资只有一万多,拿到这个薪金对一个学生来讲很不容易了。
“不用,举手之劳,何需谈钱”颜宁淡淡道,彭渤明白,她看
第6章 制榜进行时
今天已是百富榜制作的第三天了,这几天一直在下雨,沪海整座城市都笼罩在蒙蒙细雨中。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校园里的树荫遮天蔽日,行走在林荫道上,行走在校园里,让彭渤处处感觉到青春的气息。
“时令己快到凉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
陆雨森笑着接了上去,那个年代,路遥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平凡的世界》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雨森,你记得孙少安被公社凑成冒尖户参加夸富大会吗”
“记得,把家里全部的家当都凑到一起还凑不齐呢。”陆雨森应道,他对这本书也不陌生。
改革开放带动了人们对财富观念的转变,也带动了对富人观感的转变,彭渤相信,这种时代的氛围打破了中国人素不习惯“显山露水”的孔孟谦逊氛围,就象“夸富会”一样,“百富榜”从一出现就会因新奇而成为舆论的宠儿!
“彭渤,我们这个榜就叫百富榜吗”陆雨森紧赶几步,他感觉有些跟不上彭渤的步伐。
“不,”彭渤狡黠一笑,“叫作彭渤百富榜。”
这种张扬的冠名方式,将自己制作的富豪榜前加上自己的名字,向来被营销专家认为是精明之处,通过榜单的影响能大大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只要“百富榜”长盛不衰,创榜人彭渤也会声名大噪。
彭渤百富榜!
我就是要让沪海乃至整个中国知道我是谁!
阿拉是——彭渤!
……
图书馆里,大家依旧在忙碌,彭渤笑着把一摞电话卡递给那个沪海女生,让她给大家发下去,资料查得差不多的时候,就需要打电话给这些富豪的公司进行确认。
他走到颜宁身边,拿起一份半成品的名单,许多熟悉的名字,一一映入眼帘。
刘永星、吴炳信、黄宏盛、牟起中,李经纬……
“加上张朝洋,他拿到一笔投资创办爱特信公司,这个喜欢冒险旅游的西安小伙子可能成为雅虎第二……”
“加上杨淮定,中央电视台为了宣传改革开放而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改革开放二十年二十人“,他是其中之一。”
“杨淮定”陆雨森推了推自己的眼镜。
“对,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许多学生的眼里透出复杂的光芒,图书馆里很安静,掉针可闻,只有彭渤的话在回响。
“6月份克林顿总统到中国来都接见了谁这些人物肯定是要加上的。”彭渤看看正注视着自己的颜宁。
“一共选定了12位企业家与克林顿共进午餐,”颜宁道,说话时她的头却一直看着手中的资料,这个女孩思考时的样子有种特别的魅力,“沪海埃通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吴灵灵,中路集团的陈永……”
“陈永,沪海滩第一辆劳斯莱斯的拥有者,”彭渤在座位上坐下来,十几人都围拢过来,一些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也围拢来,他明显就是这里的焦点,“还有,李晓桦,华达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第一个买法拉利跑车的人……”
“注意啊,我说起豪车,并不是提倡拜金,我要说的是,像李晓桦、陈永等人,均是草根起步,甚至很多人曾经也是打工者、无助者,对财富仰望,似乎彼此距离很遥远。那他们凭什么赢得财富,成为千亿、亿万甚至是首富”
图书馆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彭渤的解答。
“我认为,做一个好产品,找到一个好项目是前提。另外,经营财富即是经营人生,商业世界碰到的种种问题、困局,很多是人的问题。比如,心态浮躁,无法摆正对财富真正价值的认识,就像一代“沪海首富”,拿女人当股票,玩的是没有明天的豪赌。好的商业模式,是赚钱看不到尽头,而让你一眼看见尽头的,最终是做不长久,也很难持续赚到钱的。”
“对了,说起李晓桦,你们知道他的第一桶金怎么来的吗”
“不知道。”大家纷纷摇头,沪海女生笑着注视着彭渤,他真象是一个大学教授,就是在教授的课堂上,大家也不会听得这么认真。
“漳光101啊, 1988年,rb前首相竹下登访问中
第7章 你好,海茵薇(求推荐求收藏)
“小彭,采访了几家了”师父姜毅英很关心这篇报道,“这是下半年社里的重点稿件,你可不要让我失望。”
“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我都去过了……”彭渤笑道,“汇丰的办公楼真不错。”
汇丰银行曾是外滩金融巨头,因此对行址的选择非常挑剔。一九九八年的沪东开放起步不久,小陆家嘴地区像样的办公楼只有两幢,汇丰选择了位于沪东大道和沪东南路两条最显眼大路交点的船舶大厦,并把汇丰极具标志性的红白相间logo竖立起来,成为沪东一道亮丽风景线。
“就采访了两个银行”姜毅英明显有些不满,她“咕咚咕咚”喝完杯中的水,“走,上午我们一起跑。”
“师傅,你别急啊,你猜我采访到了谁”彭渤狡黠地眨眨眼,很是得意。
“谁”
“汇丰银行主席施德伦,”彭渤笑着把洗出来的照片放在姜毅英面前。
照片上,施德伦先生凭窗而立,窗外是广袤的沪东大地,他明显被窗外崭新而充满发展潜力的沪东深深打动了,那笑容发自一个世界级银行家的内心,着实令人难忘。
“师父,这一刻,我意识到外资银行进驻沪东绝非随意之举,它代表了包括中外资机构在内的未来金融对沪东这片热土的向往。”彭渤也在看着自己这张得意之作,施德伦先生什么时候来的,连汇丰银行的人都不知道,但恰巧被他碰到了。
“这张照片拍得好,获得一个摄影奖……我看有门。”姜毅英很兴奋,她抄起杯子又要喝水,可是杯里的水刚才就已经喝完了,“给老鲍看了吗快,拿给老鲍看一下,我的徒弟,就不是一般人,嗯,今天去哪里”
“我的师傅也不是一般人,去花旗。”彭渤笑道。
“去吧,师父相信你,你一定会把这篇稿子写好的。”姜毅英笑着鼓励道。
有了姜毅英的鼓励,彭渤心中有了底,他认为,沪东将来的金融地位不亚于英国伦敦的金丝雀码头,自1995年底东瀛富士银行首家进驻浦东至今,已有46家外资银行集聚沪东。
90年代末的沪东还没今天那么完善,但浦东开发开放太快,大家都知道,沪东是希望、是人生选择。
将来,我的选择也会在沪东,但现在在同齐,彭渤挎上相机又兴冲冲出门……
外面的天气依旧闷热,三十五度以上的高温让彭渤汗如雨下。
一辆崭新的巴士慢慢在他的身边停下,车门打开,冷气就蹿了出来,车内车外立时两个天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