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司马白衫
匆匆把最后一口豆浆喝干净,马路上上班的人流也多了起来。
马路的拐角不远处的公交车站,已经站满了赶着去上班的人,有的在来回走着,有的不顾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吃相,狼吞虎咽的吃着早点,有的则不停地抬起手腕看着时间。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大家顺着喊声向远处望去,一辆两节车厢的公交车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两节车厢之间,用厚厚的人造革加上固定件组成,沪海人称它为“巨龙车”。
车厢里面的连接处两个长长的椅子面对面的,和车厢连接处底部的转盘相连接,车子在转弯的时候,椅子会随着转盘一起转动,因为形象象香蕉一样,沪海人把这种椅子叫作香蕉椅。
车子进站还没有停稳,人们就争相恐后地迎了上去,车门打开后,人们鱼贯而入往里挤。
“上车的乘客大家往里挤一挤,照顾一下后面的乘客。”
“挤不上的乘客,不要挤了,后面的车马上就来了。”
“后面的师傅,请帮个忙,把门关一下,谢谢!”
售票员边说边站起来探出身子,熟练地用两只手一起用力地推着门,终于,车门关上了。
彭渤长喘一口粗气,可是马上车厢里弥漫着的各式各样混合的气味就吸入口中,这是一种特难闻的味道,可是比这更要命的是自己周围被人挤得死死的,他就象闷在罐头里的沙丁鱼,喘不过气来。
过了十几站,巨龙车摇摇晃晃地终于停下了,彭渤几乎是被人流挤出了公交车,他长舒一口气,外面的空气是如此新鲜,他抹了把头上的汗水,一身新衣已被汗水浸透。
沪海财经报社。
报社大楼已经就。
第99章 金钱名利场
彭渤心里并不平静,从与福布斯闹掰,他的目标就很明确,必须另外找到有影响力的传播途径,这份代表中国财富排名的调查结果,被除却福布斯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财媒承认才是至关重要的。
《沪海财经报》隶属于国社沪海分社,1991年创刊,经新闻出版局批复同意,第二年向国内外正式发行,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八个年头。
作为全国发行的三大财经类报纸,虽然地处沪海一隅,但挂着国社的牌子,报纸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现为对开16版的周7刊,发行量在30万份左右,已成为全国发行量最高的经济类专业报纸之一。
“看到排名了”主编鲍铮坐在桌子后面,桌子上的材料、杂志、报刊几乎要把他埋了。
不象与他同名的另一位包拯,这个“包拯”四十岁左右,面皮白净,头发也白了一半,可是面容可亲,倒象个弥勒佛,报社一百四十多人的队伍,个个都很尊重他,“有什么想法”他从材料堆里把头抬起来。
“下个月努力争第一。”彭渤挺直身子,大声表态道。
“瞎说,吹牛皮。”鲍铮把杯子轻轻地放到桌上,立马板起了脸。
彭渤笑了,他知道老鲍从不训人,即使板脸也是暂时的,“不争第一的记者不是好记者,”他看看老鲍,眨眨眼睛道,“成为好记者才能坐在您这个位置。”
老鲍的文章在全国有名,当记者时多篇重要文章得到社里的表扬,并被全国媒体转发,这句话也是他大会小会强调的原话,这一招果然搔到了他的痒处,鲍铮笑了,“去。”
彭渤则笑着拿起他罐头瓶做成的水杯,给鲍铮倒开水。
“小彭,我们都是同齐毕业,关起门来是自家人。你虽然才工作一个月,还跟着师傅,但是也要排名的。”鲍铮语重心长。
彭渤知道,报社从领导到业务部门、行政经营部门,都明确了岗位职责,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制定了相应奖惩措施,在这个报社,没有人“吃大锅饭“。
“我们是国社,待遇也好,想进来的人很多,你能不能留下,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我明白的,总编。”鲍铮口里的待遇就是自己现在一千出头的实习期工资,当然,社里的记者工资比这个城市的同行要高出许多。
“努力,别给母校丢人。”鲍铮笑道,他站起来,“多写文章,要让社里知道你是谁,让沪海知道你是谁,我们的文章是影响沪海,影响全国的。”
彭渤灵机一动,一层窗棂纸好象慢悠悠被捅开了,重生一个月以来要干嘛的问题好象终于有了答案。
“在中国,在沪海,我是谁”他默默重复道。
嗯,人不出名枉少年,出了名才有机会,对头,我是不是也应该搞一个大项目了!
“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跟着师傅学是一样,自己琢磨又是一样。”鲍铮看他若有所思的样子,很高兴,可是,鲍铮想的与彭渤想的并不是一回事。
砰砰——
有人敲门,是进来报销出差费用的,鲍铮顺手签字随口问道,“老李,买房吗”
“在沪海,只有地段,懂伐不买房子的人一定后悔!”彭渤没有走,他学着这位老李的沪海腔调调笑道。
“你个小赤佬,侬晓得伐!总编,长寿路才3800元,金阳大厦六楼朝南价,单价才4500元,古北金虹大厦单价4080元,西郊龙柏城市花园,单价4168元……”不得不说,沪海人对数字很敏感。
彭渤知道,他说的几个位置,后世周边的次新房的单价都在7万。
“我建议你在沪东买房,说不定我们明年就会搬到沪东。”鲍铮笑道。
“阿拉打听过了,东沟七村,单价20482318元,首付只需9000元!!!”这个也不错,还是沪东,后世周边的次新房的单价也在5万。
嗯,1998年沪海的房子相对于今天来说,就是白菜价!
这一年,刚刚过去的7月,《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印发,停止福利分房,一律改为商品化。
从此,一个新的时代开启——房地产的时代到了!
“买房了吗”取代了“吃饭了吗”成为社里记者编辑新的问候语,但是福利分房并没有寿终正寝,那时候,绝大部分沪海人都还在观望,社里许多同事也在观望,他们没有意识到,生活会因这条政策发生重大改变。
就连那个明年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举成名的韩某,也对自己姆妈说,房价虚高了一倍,不能买,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必须得买!”彭渤道。
鲍铮端起杯子,慢悠悠道,“房子必须得买,小彭更要买,象我呢,……”他故意停顿一下,口风一转,“我选择买车,我听说,11月份,别克世纪就下线了。”他笑得很得意。
彭渤一挑眉毛,“总编,别说我没提醒过你,二十年后,你不要太后悔!”
“去,你个小赤佬!”鲍铮作势拿起一份报纸要丢向彭渤,彭渤忙笑着跑出门去。
“总编怎么说”出了门,师傅姜毅英迎了上来,看样子担心自己的徒弟。
“老鲍说,要让社里知道我是谁,让沪海知道我是谁,让我努力,将来也干总编。”彭渤无所谓地笑道。
“切,他对谁都这样说。”姜毅英放下心来,“但你也要努力,上午跟我出去,采访一个对外稿,暂定为《外资银行进军沪东》,你来主笔。”
……
夜幕降临,广昌公寓筒子楼里灯火通明,主妇们“丁丁当当”做晚饭的声音充斥整个院落。
彭渤是单身狗,也不愿意自己开伙,在外面吃完饭,手持一兜冰棍走了回来,一群孩子马上围拢过来。
“光明三兄弟”是这个年代沪海夏天最火爆的冷饮,盐水的、赤豆的、绿豆的,几乎是承包了几代沪海人夏天的味道。
“小彭啊,又给孩子们买棒冰!”
“小彭,过来,陪老叔喝两口!”
“我下的馄饨,过来吃一碗!”
彭渤忙不迭地点头应承着,这里虽然条件不太理想,但邻里和睦相处,像电影《功夫》里那样,找人就在楼下喊喊就好。
晚饭后,忙碌一天的居民开始休闲生活,隔壁邻居大声哼着流行歌曲,对面小两口的吵闹声、小孩的哭叫声、老人们打麻将声……汇聚在筒子楼里,筒子楼里每天发生的故事也是街坊邻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天太热,也睡不着,大家都在外面乘凉,躺椅凉席上坐满了摇着扇子的邻居,买房,还是大家这些日子最集中的话题,热度依然不减。
“阿拉一个月工资980,我老婆一个月工资700,吃饭都有问题,哪有钱买房”
彭渤摇着扇子,这份工资确实不高,今天他采访
第100章 盛装登场的荣耀时刻
一九九九年,二十五万美元,这等于两百万元人民币的现款足以让任何创业者获得充裕的现金流!足以让沪海任何一个市民买得四、五套房子!
命运的车轮沿着时代的车辙在滚动,有人快有人慢,重生于报社当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记者,彭渤不知道,在这个时代,他算是快还是慢。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1998年的中国,在1998年的沪海,只有让自己出名,让大家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才有机会。
空手套白狼!
他笑了,值得信赖的某百科里有段名词解释这个词用在商业战场上,大概意思是说一个人以很小的付出而取得了很大的回报。
那么问题来了,空手套白狼总有几个步骤吧。
好吧,那分为三步吧第一步,去狼多的地方。第二步,空手设套。第三步,那就是广交天下朋友,狂数世间钞票。
他努力制止住自己的笑声,如果笑出声来,公交站等车的人会以为他是神经病的,现在,第一步已经完成了,他已经站在沪海这个舞台上。
对沪海这座城市,他是熟悉的,再熟悉不过。
但此时,九八年的沪海,延安东路高架外滩下匝道刚刚造好,这个“华美的弧形”还被沪海市民誉为“外滩最佳观景点”,人称“亚洲第一弯”,可惜10年后被拆除。
“宁要沪西一张床,不要沪东一间房”,沪东很多地方还是农田一片。
……
“非凡成就,傲然享受”
方方正正的公交车载着“喜力”绿色的酒瓶缓缓在车站停下。
公交车上很挤,随着车辆缓缓前行,彭渤感觉到自己也真真切切地穿行在1998年的沪海街头,大约坐了十一站,就又回到了那个朴实而庄严的大门前。这座号称中国最美的大学,给他的感觉厚重而又灵动。
唉,不离开校园不知道,与广昌公寓相比,自己以前的宿舍真是天堂。
小雨如丝,梧桐大道上行人寥寥,迎面而来的主席像默然站立于雨中,见证着世间沧桑,学子更替。
离开才一个月有余,校园竟有种陌生感。
“彭渤。”同在校学生会的颜宁走了过来,她竟然在这里等候自己,看着头发湿透的颜宁,她的气质很清新,很符合校园,“你点名要找的几人都不在。”
彭渤夸张地一耸肩,现在是暑假,大家都回家了嘛。
经过南楼北楼两座教学楼,穿过翠绿欲滴、小桥荷花的“小外滩”,来到学苑食堂。
“先吃饭吧。”颜宁道。
“我请你到外面去吃吧。”彭渤慌忙表态道,空手套白狼,沪海最合适,而要招募人手,大学又是第一选择,勤工俭学的学生哪个时代也会有,相对于专业人手来说,他们更加“物美价廉”。
颜宁看他一眼,好象很奇怪似的,“有学校的食堂,为什么要到外面去吃”
彭渤汗颜,颜宁是那种女学霸类型的,很纯粹。
舒同体的“学苑食堂”镶嵌在黄色的墙体上,一楼,墙上是一大片菜名和价格,彭渤不用看也知道,没有超过一元的荤菜,都是几毛钱几毛钱的菜品,比外面国营饭店还要便宜得多。
“想吃什么”颜宁掏出饭卡。
“我都行,什么都吃。”面对着学妹,彭渤很放松。
“那我点了,”颜宁没有再让,“师傅,梅干菜烧肉,毛豆鸡块,徽州藕丝……”
“可以了,可以了,”彭渤忙阻止她,“可以了。”
可是他忘记了,这是1998年,二十年后的自己已到中年,晚宴上通常只夹几筷子菜,全场都在喝酒,但现在20左右岁的身体里却需要能量,需要大量的能量。
看着彭渤风卷残云,“没事,”颜宁笑了,“你们报社的食堂不好啊”虽然桌上还有菜,可是颜宁又持卡而去。
远去的背影苗条清秀,在食堂为数不多的人群中,她亭亭翠立,在这样的理工科大学里她绝对是那种校花级别,就是在那种师范类以女生居多的学校,这身材与颜值恐怕也不惶多让,可是当他转过头来,一个女孩正坐在颜宁的座位上笑着打量着他。
“你好。”彭渤又看看颜宁去的方向,主动说道。
“你是华师复旦的那个,不对,你是交大的那位。”女生兀自掩口笑道。
“交大”彭渤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认错人了吧。”
“没有认错,对勿起,是不是吓着你了”女生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一头乌黑的短发挽于左耳之后。
彭渤承认自己是个短发控,不是任何一个女人都能驾驭短发的,可是眼前的女生即清爽富有朝气,谈笑间又不自觉流露出一丝英气与媚气。
“哟,落雨了,侬又回来了,这黄豆咸鸭好,好吃得打耳光阿勿肯放。”女生亲热地拉住颜宁的胳膊站了起来,那两段小腿笔直修长,即丰腴又略显骨感,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造化弄人,鬼斧神工,令彭渤叹为观止。
不过,听这几句吴语沪海话,彭渤断定她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沪海女孩。
“交大”姑娘在的目光似笑非笑,在颜宁与他的脸上闪动着。
“不是,误会了,”颜宁倒也大方,“这是我的……学长,人家毕业了。”
“侬的学长伐”女孩夸张道,“卖相勿要忒好噢,掼侬三条横马路。”
“真是学长,对了,咱们系男生那边谁在这”不是交大那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