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赘婿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愤怒的香蕉

    小婵喜欢下五子棋,不过宁毅毕竟生了病,这种脑力劳动还是要避免的,小婵唱跳完之后宁毅给她玩了个简单魔术,拿着一颗棋子在手上消失,然后在对方头发或者衣兜里拿出来这样的,小丫头看的一惊一乍,宁毅笑着告诉了她原理,小婵笨拙重复的过程中,宁毅方才道:我要睡觉了,时间还早,小婵你去濮园诗会那边玩吧对了,请柬就在桌子上

    等姑爷睡着之后我再去。小婵笑着说道。

    呵,那再给我唱首歌怎么样?

    好啊,姑爷想听哪首?

    这时的歌曲其实大抵都是诗词,词牌之类都有着固定的唱法,只是到得现代这些唱法就已经失传了。小婵会唱的词曲其实也不多,两人拿了一本诗词选集在床边选歌。

    咏渔子

    这个小婵不会。

    忆江南这首呢?

    这个会唱。小婵兴冲冲地准备唱。

    算了,这首不喜欢。

    那念奴娇姑爷想听吗?

    这首水调歌头倒是不错,呃水调歌头

    这个会这个会。

    会唱水调歌头?宁毅想了想,喔,小婵会挺多的嘛。

    就唱这个吗?

    呃还是另外唱一首,也是水调歌头

    宁毅闲得无聊,实际上是想起了王菲的明月几时有,不过这年代的苏轼似乎没把这首写出来,他让小婵拿来纸笔,趴在床边歪歪扭扭地往宣纸上写诗,让小婵唱来听,小婵看得两眼亮晶晶的:姑爷写的吗?

    喔。宁毅想想,看小婵一脸期待,耸了耸肩,我写的,给你了。快唱快唱。

    小婵将那词看了一会儿,按照词牌韵律认真地唱起来,小丫头唱腔轻灵婉转,虽然不甚专业,由于太认真,中途反而唱岔了一次,但意境还是很棒的,宁毅听完后笑了笑:教你另外一种唱法。

    呀?小婵眨着眼睛,另外的唱法?

    嗯,我唱一句你唱一句,应该很好学呵,主要是我想听。

    虽然有些疑惑,但既然能学到东西,小婵随即高兴起来,她跟随在宁毅身边的时间最久,因此也已经渐渐明白这个姑爷身上常常会有些很神秘很有趣的地方,随后在宁毅的教导下,房间之中,小婵便照着那新奇的旋律将这首水调歌头一句句的学起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不知天上宫阙

    唔,还不错今夕是何年。

    唔,还不错今夕是何年。

    嘻,姑爷唱下一句嘛

    无论如何,不久之后,宁毅还是在这个时代听到了多少有些怀念的现代歌曲。往后如果有可能,倒是可以把现代歌曲抄下来教小婵一个人唱,或者之后找个会谱曲弹奏乐器的,把类似的曲子也给谱出来,反正自己私人听听就好,拿不出去登不得大雅之堂那也没什么。

    觉得怎么样?好听吗?

    很好听啊词牌虽然有着固定唱法,但古代的这些歌曲与许多戏曲也同出一源,多是单声音乐,就婉转变化来说,比起现代歌曲终究是不如的,而且这首歌的韵律走的是柔和路线,相对这个时代也并没有过分离谱,如果在这时候唱的是老鼠爱大米,小婵估计不是被恶心死就是被吓死,但这时候小丫头望着他的眼神俨然已经变成了敬佩与仰慕,姑爷还会作曲

    宁毅笑起来:这首歌自己哼哼就好,别到处乱唱,你一个小丫头,敢乱改词牌唱法的话,指不定会被人说不懂事的,知道了吗?

    嗯。小婵捧着那张宣纸,用力点头。

    好了晚安。宁毅爬进被窝里,片刻后扭过头,发现小婵仍然坐在床边的凳子上望着他,像是前几天他感冒时坐在床边守着一样,挡下挥了挥手:我没事了,出去吧。小婵这才反应过来,赶快站起来往门外走去。

    喂,桌子上的请柬拿上,要不然当心不让你上船

    叫嚷一通,待到小婵吹灭灯火拿了请柬出去关上了门,宁毅才打了个大大的呵欠,城市的喧闹声仍在隐约传来,窗上映着的些微光芒却也足以证明外面此时的热闹,他笑了笑:一夜鱼龙舞啊随后,卷入睡意当中。

    小婵背靠着房间的木柱子呆呆地站了好一会儿,确认宁毅是真的睡着了之后方才下了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点上灯,拿出笔墨纸砚来,趴在她的桌子上将那因为是在床边写的而显得字迹不漂亮的词句又抄了一遍,小丫头的毛笔字很小,有一股娟秀的灵气。她将宁毅写的字又看了几遍,方才红着小脸放进抽屉最底层藏了起来,俨如做贼一般。

    随后,她走出了院子,看见道路上没人,方才一路小跑去往大门那边,到管事那里要了一辆马车与一个空闲的车夫,高高兴兴地往濮园诗会那边凑热闹去了。

    小丫头嘛,终究还是很喜欢这种热闹的。




第十一章 画舫上
    第十一章 画舫上

    时间已经接近午夜,江宁城中的热闹正渐渐到达最高峰的时间,马车从苏府横插过来,穿过了人流相对少一点的道路,接近乌衣巷的时候,速度变慢慢降下来了。

    一路而来,马车外晃动的是无数热闹的火光,掀开帘子朝外面望出去,即便平日里安静的道路上此时也是热闹非常,到得乌衣巷附近的商业街时,前方道路上但见人头涌涌,马车便根本如同陷入泥沼一般难以前行,一个舞着大龙的队伍正敲锣打鼓地自那边过来,驾车的少年车夫便只好将马车停在了旁边。

    小婵姐,前面不好过了啊。

    这少年的年龄恐怕比小婵还要大上一两岁,但仍旧称她为姐。虽然看起来这几个月小婵不过是跟在宁毅身边跑来跑去,但实际上这小丫头与她的另外两位姐妹已经在苏檀儿的手下锻炼多年,苏檀儿今后有可能是要执掌苏家的,她手下最亲信的三个丫鬟,即便是大大小小的执事,也得给些面子,这也是她一个小丫头就能叫动马车的原因。这名刚进入苏府不久签了二十年卖身契的少年人多少知道她的身份,自也是对她恭恭敬敬,并且多少有些好奇地望着这名看来比他还小的少女。

    看到啦,我就在这里下车,你回去吧。小婵掀开帘子出来,直接跳下了马车,扭头冲他一笑,随后挥了挥手,谢谢你啦。

    我我叫东柱。少年鼓了鼓勇气,稍有些结巴地说出自己的名字,随后抬头道,前面人太多了,我送你过去吧。

    东柱哥。小婵笑着躬身感谢,随后又是挥手转身,不用啦,没事的。如同蝴蝶儿一般的跑去那片人潮当中,小手倒还可以看见在空中挥舞的几下,随后便淹没进去,消失不见了。

    苏州城里小婵早已来来回回地逛过许多遍,熟得很,而若不论什么极端的情况,单论社交办事处理一点小麻烦的能力,看起来单纯可爱的小婵实际上也要比那名为东柱的农村少年高出许多。更何况这等人潮汇集的地方,想来也不至于有人会为难一个出来逛街凑热闹的小姑娘,纨绔子弟二世祖流氓恶霸这年头的确不少,但也不是真那么容易就能碰上的。

    喧闹的声音中蹦蹦跳跳地穿过舞龙的人潮,旁边一处青楼当中传出渺渺靡靡的歌声,汇集在了这沸腾的街市声中,不一会儿,也有人举着一张宣纸自街道那头快速跑来:丽川诗会,唐煜唐公子新诗咏竹然后将那纸张贴在一家店铺前的品诗榜上,周围人头涌涌,一个推着卖茶悠数百年,这类的故事每年都有,也都能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成为流行的话题,男人在这样的话题里,自然是出尽了风头,之后便是报出名字,人家也会羡慕你是风流才子,名头响亮几分。

    这时候被人夸奖,薛进自是一番谦让,旁边的乌府女眷也是笑道:薛公子的诗词,妾身听了也有几分感动呢。苏檀儿也喜欢那诗词,开口赞美几句。其实花花轿子人抬人,对于真熟悉的,例如这乌家女人,例如苏檀儿,都明白对方的诗词多半是从某位名家那儿买来出风头的。

    薛进笑得开心,又是谦让几句,双方交谈一番,那薛进道:可惜宁兄未曾前来,否则见如此盛况,必定能有佳作出世

    苏檀儿蹙了蹙眉。几人在这边看起来说得兴高采烈,作为主人家的一名濮家的中年人也走了过来,这人乃是濮家家主的弟弟,名为濮阳裕,早年也曾中过举人,本身也有些才华。他本身是走动各处招待众人,此时笑着插入话题,问大家在说些什么,薛进便交代一番,说苏檀儿的相公宁毅原本是准备来的,可惜正好这几天感染风寒,甚为可惜,否则以宁毅才华之类之类的。

    我看到是未必了,听说那宁毅虽然读了几年书,却不过是个庸才,来不来都是一样的啦。后方一个人开口道。

    薛进笑着回过头:冯兄你可不要乱说,宁兄风采气度,我也是见到过的,苏家千挑百找,方才选中宁兄

    苏檀儿的夫君宁毅无甚才华,与苏檀儿有些交情的乌府人是知道的,因此方才说话之中,虽然也有问及宁毅的身体,但并不会涉及诗文才华之类的,这时候看着对方的表演,乌家的两人自然便也清楚了薛进的想法。薛进以前追求苏檀儿,上门提亲未果,含了些怨气耍些手段,老实说,表演是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效果却不会打折扣,若是继续这样说下去,保不定明天这些小圈子里就会传上一阵苏檀儿嫁个废物的言论,那乌家女子给相公使个眼色,想让他稍微截一下,男子倒是看到了,然而迟疑片刻,也不知在想什么。苏檀儿一脸微笑,便要开口,从她旁边小婵冒了出来。

    是啊,姑爷写诗很厉害的啊。她原本在与娟儿杏儿打闹吃东西,拿着一块糕点打算重复宁毅教她的魔术却穿了帮,糕点也掉地上,随后三人也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娟儿杏儿说那薛家的公子不怀好意,婵儿想想,此时便靠过来了,姑爷今晚还写了诗的呢。

    小丫头这话一出,那边薛进与这边的苏檀儿都愣了愣,过得片刻,薛进才笑起来:哦,宁兄也有大作出世吗?太好了,正好拿出来与大家观摩一番。

    他一片惊喜坦荡的样子,实际上心中早已笑开,那宁毅是什么才学他早就打听过了,读这么多年书,诗是能写的,但写出来会变成什么样子,那可就难说了,这时候只以为那小婵不懂欣赏。如果之前拿情况,或许会有几个人说句闲话,但对于其实意义不大,但如果将一首差劲的诗作真拿出来给大家品评了,会有什么效果,那可就完全坐实了。

    嗯,好啊。小婵点点头,从衣服里往外掏那张折好的纸,嘴上唠唠叨叨的,晚上的时候姑爷不舒服想要听小婵唱歌,所以小婵就拿了诗词书让姑爷选一首呢。不过姑爷说那些都不太喜欢,所以就自己写一首了,呐,就是这首,小婵可是抄下来了

    那些都不太喜欢,所以就自己写一首口气好大,苏檀儿与旁边的濮阳裕都皱了皱眉,只有薛进笑得更灿烂也更诚恳了一些。小婵说着,将笺纸交到了脸色疑虑未定的苏檀儿手上,苏檀儿望望宣纸,确定的确有字再望望小婵,随后才正式转回宣纸上,嘴唇轻启,一边看一边默默念着上面的字。

    念到一半时,双唇轻启的速度慢了下来,目光中的眼神却是逐渐的复杂起来,终于定了一定,又望了小婵一眼,才返回来继续默念那纸上的诗词,前方薛进笑着,伸长脖子探头看了看,虽然看不到,还是很开心

    默念有什么用,反正你还是要拿出来给大家看的,到时候我帮你念就行了,哈!

    仿佛恶作剧成功的心情,他开心地想着。

    片刻,船身一侧升起大蓬的烟火,瑰丽的光焰掩映中,苏檀儿才将那词句递了出来。

    请濮阳世叔点评

    濮阳裕已然看出了端倪,此时点头笑笑。对于这看来柔弱实际上不让须眉的苏家小姐他是极喜爱的,即便家中入赘了一个无甚才学的夫婿那也是常事,反倒那薛进孟浪刻薄,让人不喜,当下决定即便诗词不好,也要说上几句好话,尽量圆场。他接过诗词,低头看去,心中已在想着到底该用怎样的评价。

    烟火升腾,旁人等待着他的第一句评语,薛进儒雅微笑,温文谦恭。苏檀儿看了他一眼,目光落回濮阳裕手中的纸笺上,轻轻地,咬了咬下唇。

    火焰明灭间,眸光复杂难言



第十二章 止水诗会
    第十二章 止水诗会

    潘府龟鹤园,止水诗会也已经进入**。

    音乐声响起来,一张张的笺纸在众人手上传来传去,歌女轻灵的嗓音在吟唱着今晚的优秀诗作。这里的气氛比之濮园诗会要相对严肃一些,因为重量级的人物也多,但各种各样的表演仍旧能将气氛烘托得活泼又不失古雅。

    龟鹤园是一个布局精美古韵悠然的园林,各种山石水路廊院亭台,此时一盏盏绘有灯谜的花灯布局期间,众人便在园林当中摆开宴席,女人居于一边学子居于一边,主人与一干有名气地位的渊博宿老又是一边,没有搭建专门的舞台,然而偶尔出现在园林之间的歌舞表演确实自然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能够来到这次诗会的多是名声颇盛的头牌之类,显然也为此花过不少的心思。

    诗会上自然也有灯谜啊表演啊赏月啊之类的环节,甚至也有不少渊博大家的发言,例如作为主人的潘光彦,甚至刚开始的时候,江宁知府都来过一趟,说过一番诸位乃国家栋梁之才之类的话,这边足够说明止水诗会的地位,当然,今晚一夜狂欢,为了避免城市出现状况,知府按例是要一直坐镇衙门的,他也不能久留,匆匆离去了。

    诗会上的才子若有佳作,多会直接起身与众人品评,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人送来几首质量足够好的诗词,纸笺在众人手上流传观看,如果那首诗真的好,或者有其它看法,便也会有人起身念诵一番,与众人讨论,潘光彦等人,自然也会做出点评。

    秦老坐于宴席的一侧,他的旁边是穿着依旧相当贵气的康贤,也就是与宁毅斗嘴的康老,他的字是明允,因此许多人也称他为明公。他的背景很复杂,富贵是不缺的,但就算仅以文学儒学上的修养来说,也足够被众人称一声明公,在场的几十名才子中也有两三名受过他的教诲的,称之为师,但康老这人一向严厉,众人又都有些怕他,不过他今晚倒也没有批评谁,其实今晚这止水诗会的质量,还是令他满意的。

    此时他正低调地跟秦老在一旁谈笑,其实时间到这里,一般来说,真正的好诗词就都已经出来了,此时两人便在议论着这些。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秦公,丽川诗会李频的这首中秋对月真可谓是才华横溢了,虽说文无第一,但照我看,今晚怕是这首诗要最出风头了。

    又是阴魂又是鬼怪,可算是剑走偏锋,但却给人以大气之感,只令人思绪激荡,并无丝毫诡谲之色。这诗有唐时遗风,李频李德新,的确是登入大家之列了,不过明公你向来律己严格,止水今天其实也是有几首好诗词的嘛,喏,例如方才这首。

    秦老笑着拿起一首:碧天如水,湛银潢清浅,金波澄澈。疑是姮娥将宝鉴,高挂广寒宫阙。林远。最初的发问看似简单,此时的文坛兴盛,各种诗词不免追求繁复,穷尽变化,有的论调里还提倡,若是咏月诗,那便是连一个月字都不出现才为上佳。然而这词句一开始便是明月几时有这样的提问,但配合着下一句,却已经自然地将意境展开,再到得天上宫阙时,那诗词意境便自然毫不突兀地从淙淙溪流化为了高山流水,而再接下来的我欲乘风归去几句,便直接将整个上半阙的意境化为长江大河奔流入海一般的大气,同时竟又能空灵如许,不带半点烟火气息,寥寥几句,便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仙宫气象。

    自唐朝以来,诗文数百年的发展,意境深远大气的作品也有许多,然而到得这时,诸多诗词作品往往是走到穷尽辞工繁复变化的道路上,若能走回来,返璞归真的大家自然也有,或简或繁,自然各有特点。但意境能到眼前这个程度的却是寥寥无几,这意境随诗词的变化一路扩展,偏又举重若轻,自然之至,倒是与初唐盛世之时文人那天马行空不羁豪放却又能丝毫不离主题的风格相似起来了,仅是区区上阙,这首水调歌头的大家之气已展露无遗。潘光彦顿了一顿,抬头望了望下方的一众才子,方才继续读出下阕。
1...678910...9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