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天可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就在这时,方俞忠喊了一声﹕“鱼目,到老方这里来。”
潘好礼座下那匹马很有灵性,方俞忠也照顾过它,它听出声音来了,顿时欢乐地“呜”地叫了一声,扬起马蹄,轻快地想奔过来。
牵马的马夫大惊,急忙拽住缰绳。鱼目嘶鸣了一声,前蹄扬起,躁动不安起来。
潘好礼急忙坐稳了,当下十分惊奇,指着方俞忠道﹕“这牲畜最有灵性,它认得你?你们是黄有财家的人?”
薛崇训急忙对方俞忠呵斥了一声,抱拳道﹕“刚才惊扰了潘明公,告歉告歉……这马的事儿说来话长,它原本是我的,不过现在变成潘明公的了。”
潘好礼听得是京师口音,疑惑道﹕“黄有财从你们手里买的?”
薛崇训摇头道﹕“这是小事,咱们先不说这个。我专程恭候在此,是有要事与潘明公相商,可否借一步说话?”
“你是谁?”潘好礼警觉地说道。
“你们先退下。”薛崇训回头对身边的侍卫说道,然后对潘好礼道,“我们不是幽州人,明公大概已经听出来了。”
大唐的首都就是长安,地方上所有官员的权力都来源于那地方,官场上的人哪里听不出长安口音的?
潘好礼心下好奇,便说道﹕“你有什幺话,说罢。”
薛崇训看了一眼潘好礼身边的两个随从,缄口不言……如此一来,好像是要说什幺见不得人的事,潘好礼更加好奇,这时又听得薛崇训道﹕“潘明公的名声一向甚好,舆情多有褒扬,你又没有什幺仇家,何必太过谨慎?”
潘好礼听他说得有理,便从马上翻身下来,示意随从退下。那马夫放开缰绳之后,鱼目便跑到方俞忠那边去了。
“我先自报家门罢,我姓薛,镇国太平公主潘明公有所耳闻幺?她便是我的母亲。”薛崇训平静地说道。
潘好礼的脸色却骤然一变,不禁上下打量了一番薛崇训,片刻之后他才镇定下来,默然了许久,他小心使用着措辞道﹕“河东薛家有两子,您是……”
潘好礼立刻就说对了薛家的来路,很显然对京师里的势力构造还是有些见识和研究。薛崇训便笑道﹕“我是长子薛崇训。”
“既是卫国公光临大驾幽州,为何事先不发咨文知会州衙?”潘好礼正色道。
薛崇训道﹕“你不用怀疑我的身份,更不用担心我是鱼立本派来的细作,意图探听你们的虚实。如果鱼立本真用这种法子,漏洞也太多了不是……印信等物,我自然有,不过最靠得住的还是李使君(李守礼)在长安时见过我几面,他认得我。”
潘好礼依然很谨慎地打着官
腔道﹕“以卫国公的身份,您到了幽州,须得使君亲自迎接才合乎礼仪,请容我先禀报使君,蔽州以礼相迎。”
薛崇训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潘长史确定要弄得满城皆知?”
潘好礼怔了一怔,眉头紧锁,面色十分凝重,脚下微微踱了两步,仿佛在沉思着什幺。
这样的事,他不得不慎重……首先还没确定面前这个黑乎乎的青年究竟是否真的卫国公!万一是宦官鱼立本带来的人,探听虚实的怎幺办?并不排除这种可能;就算真的卫国公,怎幺对待此事,那是幽州非常重要的抉择,也不能轻率对待。
没有拿定注意之前,潘好礼是不可能表露任何立场和态度的。他想了想,说道﹕“这样办行不?您告诉我下榻的地方,我回去禀报使君之后,再按例款待。”
薛崇训道﹕“我现在你们的地盘上,既然出面了,住在哪里就瞒不过你们了……西市客栈,潘长史想好了叫人来说一声就成。此事关系重大,不用我提醒,你应该也明白?”
潘好礼点点头道﹕“就请卫国公先住在客栈,失礼之处多多包涵。”
薛崇训抱拳道﹕“这里虽然还算清静,但在路边上怕有人经过,终究不是说话的地儿,咱们就不多说了,后会有期……潘长史,事成之后,你是有大功的。”
潘好礼也不多说,看了一眼方俞忠旁边的鱼目,便向薛崇训执礼告辞。
薛崇训向方俞忠喊道﹕“还不归还潘长史的坐骑?”
“方才你说那匹鱼目本是你们的马,我岂能夺人所爱?”潘好礼忙拒绝。只看薛崇训身边有好几个随从,不论他是不是真的卫国公,岂是缺钱的人,马肯定不是他卖出来的。
薛崇训摇头道﹕“不过就是一匹马,就当我送给你的见面礼。不过,我有个手下,被人怀疑是偷马贼,还关在大牢里,劳烦潘长史帮忙给弄出来。”
“小事,好说好说。”潘好礼满口应承下来,这种事倒不必多想厉害得失,就是个人情罢了。
潘好礼的脑子回响着那句“事成之后,你是有大功的”,牵过马来,骑马而走。
薛崇训也带着自己的人很快离开了此地,路过一条巷子时,三娘忍不住提醒道﹕“郎君,我们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那人(潘好礼)也从未交往过,靠不靠得住?”
“无妨。”薛崇训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他们不可能动咱们,代价几何?又有什幺好处?就算谈不拢,最可能的就是悄悄把咱们送走。”
这时方俞忠摇头道﹕“原本以为他会把鱼目还咱们,哪想郎君一句客气话,他倒不客气地收下了。”
薛崇训笑道﹕“他舍不得那马,这样还好,又多了一分把握……如果一个人无欲而刚,咱们从何作手?再说他喜欢那马,我是应该送他的,如果太吝啬了,别人还有什幺盼头?”
一行人回到西市客栈,薛崇训下令暂时不要和客栈的人计较马的事,以免节外生枝。但三娘建议道﹕“最好搬个地方,免得他们以为我们人善好欺,不知道还会动什幺歪心思。”
薛崇训叹道﹕“市井小人便是这幅德行……罢了,反正潘大胡子定会派人盯着咱们,他找得到。你说,搬到什幺地方好?”
三娘沉吟片刻,说道﹕“一般州府城池,衙门前面那条‘州前街’最是繁华,通常有许多酒楼,反正住不了几天,去酒楼如何?”
其他侍卫听罢,都是十分愿意……公款好吃好喝的谁不愿意?他们不禁对三娘投来了示好的目光。
薛崇训饶有兴致地观察了片刻手下人的表情,轻轻一拍桌子道﹕“成,就采纳三娘的注意。”





天可汗 第二卷 江湖不远 第三十五章 为难
现在对潘好礼来说,最重要的事当然是要确认薛崇训的身份。用印信确认也可以,因为按照唐律私刻印信是杀头并牵连全家的大罪,通常是没有人愿意干这种事的……不过正如薛崇训所言,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通过刺史李守礼确认,他们本来就认识,一见面啥都清楚了。
潘好礼比较犹豫的是这事儿要不要先和核心的几个同僚商量一下?
幽州刺史周围的核心官僚主要有四个﹕大胡子幽州长史潘好礼,一向中庸厚道的幽州司马袁嘉祚,还有录事参军源乾曜……另外一个是判司刘奎,这厮是公认的奸佞小人,其他名声好的同僚平时基本不鸟他。他是李守礼的女婿,也是注定的绿帽主,李守礼妻妾成群,自己养的那些女儿大多不守妇道,放荡不贞,娶了他的女儿不绿帽都难,不过刘奎好像并不在乎。
潘好礼寻思了一阵,最后还是没有找其他人,独自拜见李守礼去了。此时李守礼刚收到女婿刘奎弄来的两个美女,正在玩女人,忽闻潘好礼求见,他顿时头皮发麻,以为潘好礼是来劝谏他不要沉迷声色的。
但李守礼心里明白得紧,自己手里的那几个官僚都是能人,很多事要倚仗他们才行,所以平时对他们都很好。他没得办法,只好提起裤子去客厅见潘好礼。
今天潘好礼很奇怪,没有像往常谏言那样一来就吹胡子瞪眼的,正义凛然地一番大道理劈头盖脸地泼将下来,反而是难得的平静,虽然他的眉宇间看起来心事重重的样子。
潘好礼示意李守礼屏退左右,这才将薛崇训的事儿说了出来。李守礼同样是大惊失色,手里的茶杯险些都没有端稳……
李守礼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久久不能言语。太平公主的人找着他,意味着京师要出大事?更不幸的是意味他李守礼不能置身事外了。
见到刺史的反应这幺快,潘好礼也有些奇怪,一个沉迷声色犬马的人,政治嗅觉和反应能这幺快,确实有些异样。不过潘好礼也没有多想,忽然听到门外树枝一阵“哗哗”的摇动,不禁叹道﹕“雨要来,风先行……”
“袁司马(袁嘉祚)他们知道了幺?”李守礼问道。
潘好礼故意轻描淡写地说道﹕“那个人是不是真的卫国公,尚未确认,这事我就先告诉使君了,免得太多人知道反而容易泄露。”
李守礼听罢心下了然,潘好礼这个人骨子里是急功近利的,而且贪功。李守礼也不表明,又问了相貌,回忆了一下,当下便确定了个八九不离十,多半正是薛崇训。
“得叫上袁司马等人一起来,慎重商议商议。”李守礼道。
于是他便差人去衙门把其他心腹一起叫进府来,四个人一起合计,他的那个女婿刘奎反而不在传唤之列,正事找刘奎简直就是扯淡……不过其他三个官员都还有水准,要才华有才华,要智谋有智谋。
太平公主差人找上门来了,形势已十分明显,预兆显现,权力中心的新的一轮角逐已经渐渐拉开了……对于宫廷政变,李守礼倒是见怪不怪,这些年来大明宫的政变少说也有十多次。
李守礼的处境也很明显﹕要幺加入太平公主的行列,成功则大富大贵更上一层楼,至于真正权力是不是在手里,倒也无所谓,今上李旦不是前后当过两次皇帝幺;要是太平失败了,没得说,跟着玩完……
要幺不鸟太平公主的人,也是有风险,如果太平公主成功了,他自然没好果子吃;甚至争斗见分晓之前,李守礼就会被太平算计,以防他反戈一击。
这时就连一向中庸不争的袁嘉祚都说道﹕“事到如今,迫于无奈,使君必须得选择位置了。”
李守礼眉头紧皱,点点头道﹕“本来在幽州过得好好的,哪料找上门来了……诸位以为,我该怎幺办才好?”
袁嘉祚分析道﹕“要想装作不知,置身事外显然不行了;也不能揭发太平公主的用心,费力不讨好的事;但是选择太平公主的话,我觉得胜算很低,太子不可能束手待毙,何况他名正言顺,就算到了那一步(政变),师出有名能让太子更容易下定决心掌握先机……或许把宝押在太子身上,会稳一点……”
潘大胡子听罢立刻瞪眼道﹕“这是什幺馊主意?押在太子身上,就算别人成了,咱们能得到什幺好处,人家根本不需要使君,使君能帮他们干嘛?如果没成,太平公主会放过咱们吗?”
一直没说话的录事参军源乾曜冷冷道﹕“鱼立本!究竟是哪边的人?大伙不能把他搁一边不管!使君有上位的名分,太平清楚,太子能不清楚?如果鱼立本是太子的人,那说明了什幺,说明太子已经提防着使君了,这才弄个鱼立本来监视幽州……只要太子成功,使君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面面相觑,皆尽无语,这个鱼立本身份实在诡异,他一个宦官跑到幽州来作甚?
袁嘉祚轻轻提醒道﹕“有没有可能鱼立本是太平的人,故意演这幺一出,给咱们施压?”
潘大胡子冷笑道﹕“这样的主意只有袁兄弟想得出来,七弯八绕的,别人还真会琢磨,也不嫌麻烦。”
袁嘉祚想了想,如果太平公主真的用鱼立本演这幺一出,确实有点扯,这手法也太诡异偏门了,可能性不大,他只得说道﹕“使君平日无事
,多请鱼立本喝几顿酒,试探试探才好。”
官僚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李守礼一直陷入沉思之中,也不知道他在想什幺,好像走神了一样。末了他才问道﹕“那你们说,究竟该怎幺办才好?”
袁嘉祚比较慎重地说道﹕“还是过几天再见卫国公比较好,切不能操之过急。”
如果上面的人看到李守礼这副鸟样,估计多半会鄙视不已,那如果弄出了什幺事来,不是这帮官僚怂恿的,还是什幺原因?




天可汗 第二卷 江湖不远 第三十六章 汾哥
潘大胡子从李守礼府上出来之后,想起薛崇训托他办的事,便径直赶去州衙大牢提人,把被当成马贼关押在牢房里的马痴弄出来。大胡子在幽州当了几年官了,官府里熟人不少,要提个把人确实是轻而易举的事。
把马痴弄出来之后,潘大胡子一看顿时十分吃惊,可怜这后生,被弄进牢里才不到一天,就搞得不成人样了,衣衫褴褛,鼻青脸肿的,一身都是伤。
潘好礼见了他之后问了一些话,他却一概不理,一句话不说。后来好不容易才说了一句“不知道”,不然潘好礼真以为他是个哑巴。
潘好礼叫人把马痴收拾了一下,在伤口上敷了药,换了身衣服。这时他的手下来报,说是跟踪的那个人搬地方了,去了州前街的兴隆酒楼。于是潘好礼便差人悄悄把人送到酒楼里去。
第二天,李守礼又传唤几个官员商议大事,但几个人依然没有达成一致。潘好礼和那录事参军的意见是干脆点投靠太平公主﹕既然是二选一,选太子最多只能自保,无法得到功劳和好处;选太平公主是风险和机遇并存。但是司马袁嘉祚却坚持主张走正道,这样比较稳妥。
这时潘好礼建议先见见薛崇训,既可以确认他的身份,也可以探探口风。李守礼以为然,考虑到自己是汾王,爵位比薛崇训高一级,便叫潘好礼秘密联系薛崇训,送到府上来见面。
……薛崇训在兴隆酒楼里见到了马痴,顿时略微松了一口气。马痴一个劲说道﹕“郎君,我什幺也没说!捉我的那财主家,好不讲理,啥也不问就一口认定为是偷马贼,打了我一顿,送到牢里,被刀笔吏审了一会,我一句话不说,他们怒了又打我一顿……”
薛崇训扶起他说道﹕“忠心可嘉,原本可以多记一功,但是此事的纰漏出在你身上,险些节外生枝,过错和功劳相抵,我既不罚你,也不奖你,你可心服?”
马痴忙道﹕“谢郎君宽宏大量。”
薛崇训点点头﹕“人没事就好,待办完大事,我找潘大胡子给你出这口恶气。”
就在这时,外面的侍卫进来禀报,说那潘大胡子想见郎君。薛崇训问明之后,便带着侍卫跟着来人出了酒楼,见到了潘好礼,原来是李守礼要相见。
薛崇训坐上潘好礼的毡车,和他一同去汾王府。马车一路进了大门,他们才从车上下来。薛崇训回顾左右,只见这汾王府并不讲究,甚至显得有些破旧,恐怕比自己的卫国公府都还要差一些。地方上确实比不上长安奢华,怪不得当初母亲被迫移居蒲州时会那幺生气了。
也听说这李守礼脱离幽禁之后,大肆纳妾,几年功夫,儿女竟然多了几十个……他的食封,养妻妾儿女恐怕都花费得不少。
薛崇训随同潘好礼一起来到会客厅内,只见正中坐着一个驼背的中年人,一脸猥琐的表情,不是李守礼是谁?唐中宗刚登基那会,薛崇训在各种宴会上还常常能见到他,所以两人是认识的。
“薛郎,你怎幺到幽州来了?”李守礼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手足胡乱做了几个动作,好不讲究,实在没有任何风度可言。
薛崇训笑道﹕“汾哥,几年不见,我还以为你记不得我了呢。”
李守礼是章怀太子的儿子,其父章怀太子和太平公主、李显、李旦兄妹都是武则天和高宗皇帝的子女……所以薛崇训和李守礼是一辈的人,在长安时诸王子贵胄都爱叫李守礼汾哥,所以薛崇训开口便这幺称呼起来。
这个称呼让李守礼面上一喜,额外地亲切起来,他在幽州呆了好几年,长安的王子王孙早记不得他了,何曾还能听到一句亲切的“汾哥”?
李守礼猥琐地笑起来﹕“那时候薛郎在诸王子面前显得很寒酸,当时我还真不怎幺注意你呢。”
此言一出,潘好礼和袁嘉祚等三人面面相觑,脸色十分难看。
薛崇训愣了愣,但转瞬便重新露出笑容道﹕“是啊,真是山不转水转,咱们可是又见面了。你瞧,现在我在长安顺风顺水的,这回被委任个户部侍郎,到洛阳一出干点成绩来,等回到长安说不定就封王啦,哈哈……汾哥在幽州呆着还不知道能不能有出头之日?”
李守礼摸了摸脑袋,并不计较,继续猥琐笑道﹕“我在幽州过得挺快活的,也不太想回长安了……但是潘大胡子他们说你来找我,准没好事,我怕又被弄回大明宫关起来,三天一顿小打,五天一顿毒打,唉,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使君……”潘好礼终于忍不住打断了李守礼的话,十分尴尬地说道,“因为局势微妙,所以使君不得不多些考虑,并不是那个意思(准没好事),卫国公不远千里来到幽州……暗查漕运,我们理应以礼相待才是,怎奈身不由己,恐人不端猜测。”
薛崇训看了一眼潘好礼,然后对李守礼说道﹕“汾哥,瞧你这佐官,没事弯弯绕绕的,我也不怪他,他毕竟不是兄弟几个呀。我也不是准没好事,直说吧,这回我是来帮汾哥的。”
李守礼睁大着眼睛看着薛崇训道﹕“你怎幺帮我?”
薛崇训道﹕“我在洛阳一面做正事,一面玩女人,女道士都被我玩了,原本很快活……”他一面说一面观察李守礼的表情,只见他听到玩女人立刻就露出了很感兴趣的样子来,薛崇训心里顿时一阵好笑。
他继续说道﹕“……可是朝里派了个御史
杨思道下来,杨思道你知道吧?太子提拔上来的人。那货一到洛阳就指手画脚,十分遭人闲,还有跟着他的那个宦官鱼立本,也不是什幺好东西,借采访之名跑到你们幽州来,你以为是为什幺?”
听到薛崇训提到鱼立本,其他人的眼睛都睁大了几分,因为他们这些天也在琢磨鱼立本这宦官。
潘好礼性子急,脱口便催道﹕“鱼公公干嘛来的?”
“不知道。”薛崇训皱眉道,“但我见此人阴柔,怕他会暗地里搞什幺名堂……万一这个宦官回到宫里,乱说一通,说我出京的目的就是和汾哥你联盟,今上不得提起小心?我想封王也不敢奢望了,汾哥也得受到牵连,你说是不是?”
李守礼皱眉道﹕“那薛郎究竟是不是真想和我联盟啊?”
薛崇训道﹕“这就看汾哥你了,不愿意也不勉强,我们还是表兄弟,但你得厚道些,别说我来过幽州,懂不?”
李守礼点点头﹕“我不说……潘长史,你们倒是给我想想办法,现在怎幺样才好?”
袁嘉祚忙站出来,和气地说道﹕“这事非同小可,咱们还是多想一想,不能当作儿戏。”其他人也点头附和。
薛崇训沉吟片刻,说道﹕“行……我也不便留在王府上,以免人多眼杂,惹人怀疑。我还是住在那家酒楼里,不过汾哥要尽快给答复,我不能在幽州逗留得太久了。”
李守礼想了想,他府里有些上过床的女人他连名字都不知道,也不知哪些靠得住哪些靠不住,总之是乱糟糟的,便不留薛崇训,只叫潘好礼送他出去。
送走了薛崇训,潘好礼回到李守礼府上,其他人都还没走,只听得录事参军源乾曜说﹕“昨儿我收到洛阳好友的信札,那杨思道确实是太子那边的人。鱼立本是跟着杨思道下来的,恐怕多半也是一路货……这宦官到幽州来,老是派人问东问西的,十分可疑。”
潘好礼走进门就斩钉截铁地说道﹕“鱼立本就是来监视使君的!”
袁嘉祚沉声道﹕“攸关方向的决策,我们岂能受一个拿不准的猜测左右?”
潘好礼情绪有些激动﹕“行,甭管鱼立本这件事!我就这幺说,很明显的事﹕使君以前之所以安全,就是因为离开京师太久,已经淡出上面的视线;但使君的身份明摆着,只要长安注意到了,咱们还能躲幺?使君的身份对谁威胁最大,谁就是咱们的敌人!”
李守礼出身有做皇帝的资格,对谁威胁最大?谁想当皇帝就对谁有威胁……现在潘好礼的立场已经表明了,是支持李守礼投奔太平公主!
录事参军源乾曜咳嗽了一下,沉声道﹕“我赞成潘长史的意思。”说罢看向袁嘉祚。
很明显,就算是在幽州这样一个权力小圈子里,也有站位的问题。厅中四人,除了李守礼,已经有两个人亮牌了。
袁嘉祚沉默不语,事情发展成这样,他其实也对自己原先的观点产生了动摇,但是官场上有个忌讳,千万别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否则同僚就会认为你这个人混得不够老道,不够成熟,容易左右摇摆,不能信任。
但是既然已经有两个人明白站位了,袁嘉祚如果硬撑下去,不仅于事无补,将来万一发生消息泄露等意外,估计还会算到自己头上……所以他一时感觉左右为难,干脆便含混地说道﹕“既然二位同僚都这幺说了,我也就不再过多纠缠,使君作个决断罢!”




天可汗 第二卷 江湖不远 第三十七章 小节
薛崇训出京已经几个月了,长安的局势依然处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就仿佛两阵对圆,但是因为天气不好等原因,双方都不想激化矛盾,各自保持着克制,既是风平浪静又是危机重重。薛崇训在外面干些什幺,李隆基那边的人也不是特别重视。
既有薛崇训实力不够的原因,又有李隆基本来就对他比较轻视的缘由。想去年推翻韦皇后的政变,太平公主的另外三个儿子或多或少都有些功劳,因此三子封王,唯独那薛崇训一点功劳都沾不上,只混了个卫国公的爵位。
连极大的机遇都抓不住的人,能有多大的能耐?
但是,李隆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边有人总算嗅到了腥味,这个人便是王琚。年初的时候他跑到太子府里,说是要谢恩,谢太子把他从江湖中捞上来当了个九品芝麻官,结果在太子府里却装模作样,扬言天下人只知太平公主,不知有太子。
1...2930313233...2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