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王妃好嚣张苏锦绣夜华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鹿野
想着,星月摇了摇头,照常伺候着苏妙雪。
直到冬至祭祀的前一夜,多日不曾来过重华宫的夜御风突然来到了这里。
他的出现将苏妙雪吓了好大一跳。
说来连日来苏妙雪都在提心吊胆的过着,她生怕有一天夜御风会过来杀了自己腹中的孩子,故一直都在避着夜御风,想着他不出现才好。
而如今夜御风一出现,苏妙雪就立刻以为他过来是要杀死自己腹中的孩子。
登时,她便红了眼眶,对着夜御风又哭又闹。
“你别想动我腹中的孩子,他是无辜的,你有什么事冲我来。别迁怒他,他没有错。我已经失去一个孩子了,我不想再失去第二个孩子了……”
苏妙雪捂着自己的腹部,满心戒备。
见状,夜御风不由得心生烦躁。揉了揉眼睛,他坐在床榻旁,沉声道“你安静点,我没说要把你的孩子怎么样。”
第158章 冬至祭祀
闻言苏妙雪却是不信,连连往后退了好几步,一副只要夜御风敢对自己不利,她就立刻冲出去的架势。
因为入夜了,故她让星月回去休息了。眼下寝宫就剩她一个人,万一夜御风真对她的孩子不利,那她除了跑可就再没什么办法了。
想着,苏妙雪不禁用余光瞥了眼屋外,想着一会儿该往哪跑才算安全。
见状,夜御风的脸色不禁愈加难看起来。
他看着苏妙雪“我说了,我这次过来为的不是那个孩子,你没必要这样躲着我。”
见夜御风神色不像是作假,一时间苏妙雪也有了几分犹疑。
只是,回想起那日夜御风对自己的态度,她还是不敢轻易相信夜御风的话。
见她如此小心谨慎的模样,夜御风不由得嗤笑了一声。
“若我想对你的孩子做些什么,你认为就凭你能拦得住么”他讥讽道。
听着他的话,苏妙雪不禁僵在了原地。
是啊,若他真想杀了她的孩子,饶她再怎么挣扎只怕是都无济于事。
思及此,她不禁无奈的扯了扯嘴角。
良久,才听的她轻声问道“不知殿下今夜来所为何事”
如今自己与闫容私通一事他都已经知道了,依他的性格,自然是不可能再碰自己。故他今日过来,肯定不是为了留宿。
想来是有什么事要叮嘱自己。
沉思间,只听得夜御风突然道“你那孩子可以留下,只是,你要发誓,保证那孩子不是皇家子嗣的事情永远不能泄露出去。如若不然,届时无论是谁,都保不住你。”
说这话时,夜御风眼底一片狠厉。
然听他这话苏妙雪却是诧异的睁大了眼睛,她从未想过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本以为即使是让这个孩子安然出生,夜御风也绝不会将他留在皇宫里,如今听来,似乎是要将他当做皇家子嗣来抚养长大的意思。
这事情的发展着实是太出乎她的意料,一时间,她也忘了回话。
良久,她才回过神来。
意识到自己不用再提心吊胆的生活着,而且也不用失去这个孩子以后,苏妙雪登时就落下泪来。
她一改先前满心戒备的模样,不停的感谢夜御风“多谢殿下,多谢殿下,妙雪日后一定会报答殿下的。谢谢殿下留他一命,谢谢殿下。”
她这般卑微道谢的模样落入夜御风眼底,并未讨得他一分的欢心。
如若不是她对自己还有些用处,自己早就将她也给杀了。
想着,夜御风不由得冷眼看她,道出了此行的主要目的。
“我今日前来可不是为了听你谢谢我,我来,是为了明天的事。”
苏妙雪抬眸看他,不解。
“明天有什么事”这些日子以来,她一直都过得浑浑噩噩的,又哪还记得今夕是何夕。
遂只听得夜御风继续道“明天冬至,是皇家一年一度祭祖祭神的日子。届时各大官员都会和皇上一起祭祀,祈求新的一年文惠国可以风调雨顺,到时候苏家老夫人也会过来。”
听到苏家老夫人,苏妙雪不禁有些失神。
自从进宫以后,自己就再不曾见过老夫人,她也从未遣过人进宫来看自己。
说不怨恨那自然是假的,只是,回想起以往老夫人对自己的宠爱。一时间,苏妙雪倒还真有几分后悔。
而夜御风只看了一眼她的反应以后,就又继续道“毕竟你名义上还是苏家人,故明日你就和苏家人在一起。记住,等到了明日,无论是在老夫人面前还是在皇上面前,你都要好好表现,别出什么差错,更别丢了我的脸。”
说最后一句话时,夜御风的语气格外的重。
苏妙雪自然也是听懂了他话里强调的意味,毕竟自己明日是作为他的昭仪参加祭祀,一举一动都代表了他的脸面。
遂她连连应好,道“是,妙雪一定不会让殿下丢脸的,殿下放心罢。”
再者,如今苏妙雪自己也清楚当下自己在这皇宫里有多孤立无援。同时,她也明了能够重拾老夫人的宠爱,得到皇帝的赏识,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又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只要能够重拾老夫人对她的宠爱,那么届时凭借苏家的势力,皇宫里肯定不会再有人敢对自己不敬。
而且,明日又是她自上次那件丑事以后第一次出门见人。想来被指指点点是少不了了,但无碍,只要能得到她想要的,被指点又如何。
思及此,苏妙雪的眼底不禁闪过一抹精光来。
至于这个时候的另外一边,苏家。
夜华罄又一次留在了苏家,与苏家人共进晚膳。
有了上一次一起进膳的经历,如今对于夜华罄的出现,苏锦绣倒是没之前那般拘束了。
而老夫人更是卯足了劲来讨好夜华罄,想来她还是没歇了那份要与皇家攀上关系的心思。
想着,苏锦绣不禁在心里冷笑了一声。
且根据她的观察,自己的父亲对夜华罄的态度似乎也有了质的转变。不知何时,他竟然也开始亲近夜华罄了。
早知道,以往自己父亲可是对皇室中人避之不及,生怕被安上站队的嫌疑。
对此苏锦绣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倒是具体哪里不对再让她说,她倒也说不上来。
遂她只能埋头吃饭。
总之,和气一点是好事。
期间,夜华罄突然开口道“明日就是冬至,转眼间就又到皇家祭祖祭神的日子。”
说来对于夜华罄突然主动提起明日冬至祭祀的事情,苏锦绣有些不解。好端端的提这个做甚莫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在等着他们
不成想,她倒是真的猜对了。
下一刻,只听得夜华罄又继续道“前几日我与皇兄商量了一番,他道待祭祀结束之后会宴请文武百官。”
看来是要去参宴了。苏锦绣想。
她有些发愁,不知明天该穿什么好。
说来重生以后,她就变得不太爱出门了。明天毕竟是个大场面,她自然是不能穿那些粗布麻衣出去见人。
想着,只听老夫人接茬道“尊重贤士乃是明智之举,陛下做得倒是极好。”
第159章 祭祀
闻言,夜华罄倒是没有再开口。
其他人也没有接茬,见状,老夫人自觉无趣,索性也就闭上了嘴。
顿时,席间又只剩下细碎的碗筷碰撞声。
夜华罄偶尔会用余光瞥向苏锦绣,说来今日在书房门口听到的那声动静,想也不用想肯定是苏锦绣弄出来的。
她心思那般细腻,又怎会乖乖听话的离开。
所以想来,今日自己与大司马的对话她全然听到的。
在心里微微摇了摇头,夜华罄不知是该夸苏锦绣孝顺好还是该说她没事找事的好。
这件事情,无论是他还是大司马,总之没一个人愿意让苏锦绣知道。
毕竟,依她的性格,肯定是要开始着手调查这件事。只是,她一个千金小姐,饶是再有能力,又哪能同京城里的黑暗势力打上交道
再者,苏盛远有自保的能力,且又有他在一旁守着,哪能再轻易被刺杀
想着,夜华罄的眼底不由得划过了一抹无奈。
那端的苏锦绣还在自顾自的埋头吃饭,满脑子都在思索着明日该如何穿着,一时间倒也没注意到夜华罄的目光。
说来,对于冬至祭祀完毕以后要办的事夜华罄并未告诉苏家人。
故关于明日皇帝要留下苏盛远并顺带留下苏锦绣在宫中小住几日一事,眼下除了苏盛远和他自己,席上还不曾有人知道,包括老夫人。
这一顿饭吃的倒是各怀心思,每个人都在为明日冬至祭祀一事作准备。
转眼已经到了第二日,正逢冬至,京城也跟着热闹了起来。
当然,其中要数国都南郊最为热闹。此时皇帝带了众臣来到此地,那场面,好不壮阔。
国都南郊,圜丘。
毕竟在前世经历过这等场面,故现在苏锦绣对祭祀的场景倒也没几分好奇。她隐匿在人群中,随着众人移动而移动,表现得还算自然。
对于这场祭祀,皇室中人可谓是极其重视。
眼下,只见皇帝率领着群臣往高台上走去,面色虔诚的握着焚香。
众人皆知这场祭祀与来年文惠国的国运相关,故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生怕怠慢了神祖。
在皇帝的带领下,众人开始了祭祀的第一步――祭天神。
以往苏锦绣是不信这些鬼神之说的,然如今倒也不得不起敬畏之心来。
烈日之下,高台上祭祀的众人也被镀上了一层金光,远远看去,倒真有几分神圣的味道。
失神间,祭祀已经进行到了下一步骤――祭地衹,而后是祭先祖。
将香插进面前的重鼎之中,皇帝的心也跟着安定了不少。
说来往年祭祀的时候,倒是出了不少的意外。要么陡然降雨,要么狂风大作,总之,根本没法好好完成这一场祭祀。
今年倒是难得的安生,阳光正好,温度也适宜,想来明年又是个丰收年。
想着,皇帝忍不住嘴角上扬。
作为一个君主,他自然是希望自己国家可以年年风调雨顺,且国泰民安。
光祭拜当然还不够,还得给先祖神嗣们上贡品。
一旁端着贡品的众人一早就准备好了,如今见祭拜得差不多了,不禁都上前一步。
在皇帝的示意下,他们将手中端着的饭羹,茶饮,布帛以及酒品全部端了过去,献上了高台。
摆放完毕,他们又依次退了下去。
看着眼前这琳琅满目的贡品,皇帝扬声祷告道“望吾辈先祖保佑文惠国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让帝位流传千秋。”
闻声众臣也跟着齐呼道“愿天下太平,河清海晏。”
此情此景,有些人毕竟是第一次见,故不由得睁大了眼睛打量着这一切。
彼时苏家老夫人和苏锦绣就站在群臣身后,毕竟是家眷,故她们的身旁还或多或少伫立着其他一些娘娘和皇子。
一时间,老夫人心中想要攀言附势的心思不禁又升了起来。
只是顾及到祭祀还在继续,她这般贸然开口怕会惊扰了神明,故她想着,待到一会儿再同她们交谈。总归,她们不会立刻转身离开。
而苏锦绣满眼都是众人虔诚祭祖的场景,耳边也不住回荡着他们刚刚的话。
看到这一幕,一时间她忍不住有些恍惚,脑子里关于上一世的记忆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回想起上一世夜御风在位时,文惠国的国运远不如如今这般顺调。
要说没登基前,夜御风还算收敛,每日也是勤劳的很,时不时就去御书房帮皇帝批改奏折,偶尔还能提出合适的建议来。倒也不失为一个人才,皇帝对此,也甚是满意。
然自从他登上了皇位,那些被隐藏的缺点也跟着逐渐被暴露了出来。他不再如从前那般关心国事,早朝亦是想起来就去上,想不起来便不去。御书房里的奏折都已经堆叠的像小山那般高,然他就是不去看,亦不批改。
他日日醉生梦死,只顾着贪图享乐。
对此,朝堂之上的臣子们不是没有怨言。然自从登基,夜御风的脾性也是改了许多。喜怒无常的很,动不动就会惩罚下人。
宫里因为他不高兴而死去的宫人可谓是不在少数。
众臣亦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故从不敢对他放肆,亦不敢当着他的面提什么不满的意见。
众人皆是敢怒不敢言。
也有的臣子跟夜御风一样,贪图享乐,见夜御风尚且如此,他们也就跟着懈怠了下来。
要知道,彼时民间许多地方都爆发了瘟疫与洪灾,等着上面拨款赈灾。
可这折子是递上去了,下面的臣子却是迟迟没能等来赈灾的粮食和银两。
久持不下,那些一生清廉的臣子只觉得愧对百姓,有些实在是承受不住下面带来的压力,选择在一个深夜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至此,文惠国的国势可谓是一蹶不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