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房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未知
大家拭目以待。
新厂长报到的那天局里的领导也来了。老吕立马上前套近乎。领导笑着跟他们每个人都打了招呼,说新来的厂长你们可要好好配合。老吕说一定一定,茂生笑而不答。局长便冲着他眯眯地笑,意味深长。
果然,新来的是个二百五,听说是市局某领导的外甥,下岗后在外包了一年工程,弄了两个钱,想当官试试。此人尖嘴猴腮,满脸的胡须,像是吸了多年毒的烟鬼,跟《十五贯》里的娄阿鼠差不多。
全厂动员会上,新厂长侃侃而谈,气势非凡。说到动情处,他拿起手中的玻璃杯,对着全厂员工一松手就掉在地上,杯子“叭”的一声碎了。
大家屏声静气,不知道他要耍啥花招。新厂长笑眯眯地说:“你们就像我手中的杯子,我想摔就摔!”后面站了两个喽啰,一伸手,烟就递了过来,另一个人用打火机“叭”地就点着了火。烟抽两口就被扔在地上,吐一口浓痰,用脚一拧,地上出现黑黑的一片。几分钟后,他又伸手要烟,后面的人赶紧递上,一支烟最多超不过三口就扔了。
老吕说这个人他认识,是个骗子,曾经以集资为由骗了他女儿四千元钱,至今还没有要回。他家就住在十里铺,每次去要帐的都能排成队,他窝在床上谁也不理,急了便用被子蒙上头,一整天地睡。——上级瞎了眼,怎能让这种人管企业!——我们完了!工艺厂完了!
老吕长叹一声。
七十七(2)老子不缺女人
老吕长叹一声。
下班的时候老吕便堵在工厂的大门口,不让新厂长出去。他说你先还了我的钱再走,要不我天天跟你要!新厂长很难堪,工人便都围上来看热闹,说老吕这次可变样啦,连厂长也不n!——驴!好样的,就是牛!
此后的几天里,老吕天天挡住厂长要钱,弄得新厂长很尴尬。新厂长口口声声他有很多钱,可就是不给人家还债。上任后生产上的事没见抓,天天就知道喝酒,喝醉了就站在工厂的大门口撒n,羞得上班的女工抱头就跑。由于楼上没厕所,有一次他喝醉了,甚至站在四楼的过道上往下n,下面的工人开始还以为下雨,听见哄笑声抬起头,看见厂长大人正雄纠纠气昂昂的在四楼边吹口哨边撒n!大家气不打一处来,上去拖倒了就打。
周末的时候茂生和老吕去了工业总公司,局长说这是市局领导的亲戚,他也没办法。示意他们联名上诉。老吕当时义愤填膺,第一个站起来拍胸脯,说他跟这种人誓不两立!茂生于是便对老吕改变了看法,说老吕其实还是挺有骨气的,以前错看他了。回到厂里后茂生便呼吁大家团结在老吕的周围,与新厂长作斗争。新厂长无奈,只好启用了一批早已下岗的二流子工人,都是一些痞子,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大家都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新厂长上任后不久,便博得了一个“38250”的美誉。三八者,山汉(莽汉)八成(脑子有问题);250者,二百五是也!那天他喝醉了酒,躺在工厂的大门口又哭又闹,说工艺厂人瞧不起他,所有的人都欺负他,泥猪赖狗似的,嚎了半个时辰,最后被那帮新班子的成员拉走了。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时间,老吕的态度突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他公然地站在了新厂长的立场上说话,并开始维护新厂长的利益,连那笔钱也不要了。据说新厂长答应让他当常务厂长,如果他离去,让老吕当厂长。老吕开始给茂生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整天跟在新厂长的后面唯唯诺诺的,像个汉j似的。
每年一度的全国贸易洽谈会就要召开了,区上通知工艺厂去参加。每年都是茂生去,新厂长还是希望他去,茂生坚决不干,老吕便来他家作思想工作,被茂生轰了出去,灰溜溜的。
厂务会上,新厂长对那帮新成员破口大骂,说他们都是酒囊饭袋,一群没用的东西,整天就知道拍马p,老子早就听腻了!接下来他指天骂地,说工艺厂的人说他跟宁宁好,脏死他了,他好少的女人哩,一百元不行给一千元,一千元不行给一万元,还有不让搞的!
“——我看得上你们工艺厂的女人!?”
郝书记退位后,宁宁审时度事,拜倒在新厂长麾下。新厂长任命她为厂长办公室主任,负责厂长的日常事务,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反感。——人不能这样无耻,已经做了郝书记的情妇,又委身于38250厂长,这个女人太卑鄙!郝书记倒台后,宁宁象一条丧家犬一样流浪,新厂长不弃,这使她很感动,决心尽己所能报答新厂长知遇之恩。
见厂长为她平反,宁宁当时就站起来拍手,并动员其他人也给厂长鼓掌:
“——来点掌声,来点掌声!”
大家哄然大笑,新厂长莫名其妙,与宁宁面面相觑。
七十七(3) 责任承包
第131节
关于外面有女人这一点大家也相信,新厂长虽然长得人模狗样,身边的女人确实不少,办公室的那帮女人对他也极献殷勤,他爱理不理的样子,只是跟这个宁宁亲近些。周日的时候新厂长带着新的领导班子成员去嫖娼,被派出所抓住,每人罚了六千元现金,被上级领导严厉批评,并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其舅舅把他大骂了一顿,说再不好好干就滚回去,少给他丢人现眼。
38250厂长回来后便让老吕请大家喝酒。酒席上,柳城明把桌子敲得震天响,最后站起来把桌子掀翻了。38250见酒就醉,被柳城明一闹,躺在公路上不起来,嘴里大骂柳城明不是东西,把交通也阻塞了。老吕上前去拉,怎么也拉不动。这个38250泥猪赖狗式的行为让大家开心,嘻嘻哈哈地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几个喽啰上前,被他一阵乱踢,嘴里却喊着茂生的名字,说茂生瞧不起他!老吕说茂生你去拉吧,厂长很在乎你。茂生走上前去,见他浑身是土,双目紧闭,嘴里胡乱喊着,醉得不省人事,便拉了他一把。
38250迷迷糊糊地问:“——你是——谁?”
茂生说:“是我,周茂生!”
38250摇摇晃晃就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茂——生,你瞧——不起我!从一开始就——瞧不起我!你再——再有本事,我是厂——长,是区上正——式任命的,你凭啥瞧——不起我?!”说完腿一软,又躺下了。
“——周——茂生,我告诉你:工艺厂这个烂——摊子我他妈的来后悔了!谁能把——老子花的几——万元钱给——我,老子不——当这个破——厂长了!”
“你都胡说些啥呀!少说两句吧!”老吕生气地说。说完便招呼人把他抬了回去,38250在办公室直喊到半夜。
有了老吕的拥护,新厂长士气大振,信心百倍,在厂里更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老吕不但彻底地投靠了他,而且把大家都出卖了,茂生他们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评。责令如果再不好好配合,全部就地免职。
新厂长不懂工艺,也不懂管理。老吕于是建议把厂子承包出去,每年上缴一定的利润,厂长当甩手掌柜。新厂长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召集领导班子开会,大家一致同意。
方案确定下来后,办公室在厂区张榜公布,宣称只要是厂里的工人都可以报名。承包每年要缴上百万元的利润,企业流动资金也需要几十万,一般人谁有这个胆量?因此几天下来,没一人揭榜。厂务会经过研究,决定由茂生和老吕分片承包,老吕承包紫砂,茂生承包黑陶、美陶。
紫砂是工艺厂的主导产品,也是厂里的拳头产品,有很好的市场潜力。茂生这些年设计开发的新产品深受大家喜爱,老吕心知肚明。而美陶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市场,人为的因素很大。大家都说老吕太自私,劝茂生不要自投罗网。茂生分析情况后,觉得如果开发出新产品,美陶也会有一定的市场,于是就与厂里签订了合同,承包期为三年。厂房、设备、原料等都分开了。
紫砂线人多,美陶线人少,大家知道茂生的能力,于是都想到他这边来,奈何茂生用不了那么多人,一些人于是咳声叹气,觉得跟着老吕干没信心。
厂区分开后,大家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生产。老吕那边因为一直正常生产,厂里准备的各种原料不用购买就可以运转,茂生这边不行。他必须投入新的设备和原材料才能开始运行。茂生于是找同学贷了十多万元,作为流动资金。组织人员夜以继日开发了几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订单马上就跟着来了。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陶瓷工艺便进入了低谷。工艺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下,沦落为地摊产品,而日本等新兴陶瓷国的产品却日渐成熟,堂而皇之地摆上了货架。传统陶瓷工艺发达的地区如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山东淄博、湖南醴陵、河北邯郸、唐山等地区国营企业纷纷倒闭,曾经叱咤风云的万人企业也轰然解体,工人自谋生路,纷纷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出现,竞争异常激烈,许多传统手工艺产品价格下跌,陶瓷企业进入微利时代,没有新产品几乎无法生存。
新产品投放市场后能掀起一些波澜,大家于是就争相仿制,各种地摊产品把市场都搅乱了,只有再开发新的品种才能发展,榆城工艺厂也不例外。前几年由于企业效益好,周边许多乡镇企业纷纷投产,他们没有开发能力,完全靠模仿榆城工艺厂的产品而生存。这边有什么,几天后那边就会出现同样的产品,有的职工甚至靠偷模具发财。只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很次,价格很低,但是在市场上对榆城工艺厂的冲击却不小,一些个体户甚至专门经销他们的产品。
鉴于以上情况,老吕那边还在盲目生产去年的产品,几个月后,发现市场上出售的产品价格远远低于他们,经销网点拒绝进货,产品大量积压,原材料进不回来,员工的工资也发不出去,大家于是纷纷要求到茂生这边来。茂生积极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狠抓质量,扩大生产,车间一派兴隆景象。老吕表情严峻,每天都皱着眉头,脸拉得很长很长。
七十七(4)茂生心动了
那时候秀兰在家照看孩子。孩子长得白白净净,象一朵初绽的梨花,茂生给女儿起了一个r名叫花花,大名周家宜。
孩子很可爱,茂生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便是抱着她亲一口,然后才去弄饭。
母亲回去后,秀兰便一个人带孩子。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命还要紧。孩子不能哭,一哭她就急,担心孩子是否生病?孩子稍微有点不舒服她就抱着上医院了,检查没有问题才回来。茂生整天忙着上班,没时间在家里,秀兰为了不让孩子哭,常常一个人饿得发昏,没时间给自己做饭。有时连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几次都n在了裤子里。晚上睡觉的时候基本上半醒,孩子稍有不安她便起来了,一个人抱着她在屋里来回走动。孩子的身体很好,她却一天天地消瘦。茂生看着心疼,劝她要关心自己,秀兰嫣然一笑,说只要孩子没事,她就没事的,让茂生放心好了!
有时,秀兰也会抱着孩子在工房转悠。女工们争着抱花花,逗她玩。孩子正在吃奶,老吕婆姨拿着修坯刀说:“花花,把你妈的乃乃割了!”孩子哇地一声便哭了起来,哭得惜惜惶惶,工房的女工都笑了。
花花很聪明,四个月就会叫妈妈,十个月已经会喊阿姨了,看见女人无论老小都是阿姨,看见墙上的图片也叫阿姨。
秀兰的脸上溢满着幸福的光芒,一扫十多年的y霾晦气。
是啊,十多年了,秀兰经历了太多的心酸与不幸,承受了太多别人所无法想象的压力,现在一切才算步上正轨,她无法让自己对这一切不珍惜!
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呀!
半年后,茂生的美陶厂效益卓著,工人干劲冲天,茂生给他们提高了工资和福利待遇,大家很高兴。柳城明对茂生很钦佩,干活也格外卖力。柳城明说我过去错怪了你,有什么不对的起方请多担待!茂生说都过去的事情了,提它干啥?大家于是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
第132节
每天,茂生的门市上门庭若市,前来拉货的工具车络绎不绝,老吕的门市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光顾。每当厂里来了客户,紫砂厂的员工便把头探出窗外,眼睁睁地看着人家进了茂生的门市。新厂长也经常从茂生的门市上拿货,只拿不给钱,销售门市的女孩就不给他了。新厂长来找茂生,茂生让门市上的女孩查了一下,新厂长从美陶长已经拿了很多东西,于是就拒绝再付,新厂长很不高兴,扬言要撕毁合同,不让茂生承包了。
紫砂厂的员工发不开工资,新厂长于是要求茂生安置。茂生安置毕竟很有限,一些混混他不想要,混混便乘机捣乱。后来,大家看见茂生的美陶厂赚了钱,都红了眼,一些人于是公开闹事,砸模具锁车间,工人早晨进不了门。茂生找到新厂长,新厂长说他也没办法。后来干脆发展到把原料和设备都封了,去茂生门市上买货的人遭到驱逐。新厂长和茂生商量,要求门市上卖的钱先交到厂里,最后再算帐。茂生不同意。承包款已经交了,销售款进了厂里就出不来了,他很清楚。
这期间,新厂长为了树立在企业的威信,准备在厂区给大家盖家属楼。没有人相信他能把楼修起来。因此尽管集资价格很低,投资方案公布很长时间了大家还是没有动静。
厂长这样的人品,谁敢相信他?!
茂生家没有房子,新厂长于是就动员他集资。茂生说等一段时间再说。新厂长得了口信,于是在不同场合都说茂生要集资房子,让大家赶快行动。有人于是就问茂生敢不敢投资,茂生想了想觉得是可以的,不管怎么说,这是企业行为,只要有专人负责,集资款不要让新厂长接触就没事。茂生于是建议厂里成立基建小组,工会主席具体负责,大家这才纷纷交钱,地基也在入秋的时候开始动工了。
在新厂长的支持下,茂生的美陶厂无法正常运转。他去局里反映了情况,局里说职工大部分都吃不上饭,你要继续承包需要重新签订合同,提高承包款。茂生说怎么能这样?我是签过合同的,他们这样是违约的,要负法律责任。局长说那你就继续承包吧,企业的事情你们自己处理。
设备被封,原料被盗,工房被锁,门市被人捣乱。老吕给职工放了假,坚决支持新厂长的英明决定,要求重新签订合同。上级有关部门也站在新厂长一边,茂生的美陶厂在入冬的时候被迫停产了。
工人唏嘘不已。
这一年,茂生赚了很多钱。他还清了银行贷款,还清了贝贝看病时所借的外债,还积蓄了一些钱。因此厂子虽然停了,心里是塌实的。
秀兰也劝他不要再承包了。大家都眼红了,再承包下去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的!
茂生请了一个月假,带着秀兰和孩子出去旅游了一圈。他们来到山美水美的海滨城市滨海,发现那里有许多烂尾楼,价格非常便宜,地理位置也相当不错。朋友力劝他来滨海投资,开发房地产、电子、紫砂产品,市场潜力很大。
滨海的房地产经历了九十年代初期的泡沫经济扩后,许多项目都成了烂尾工程,沿着海滨大道一路走来,到处都是未完成的半截楼,成为美丽城市脸上的伤疤,很不雅观。
朋友说你如果来,几万元就可以买一套房子,二十万就可以买一套别墅。我们的紫砂工艺厂设备齐全,产品不愁销路,缺的就是技术。滨海和南韩隔海相望,他认识一些做出口贸易的朋友,那边需要大量的紫砂花器。周边还有许多大的酒厂需要紫砂酒瓶。只要茂生肯来,三年两载就可以打翻身仗,那时候这些旧别墅给你都不要!咱们在黄金海岸要一块地皮,想怎么修就怎么修!还怕没房子住?!
茂生心动了。
老吕几次来通知茂生回厂上班,茂生不同意。新厂长于是上报到局里,局领导说茂生如果再不上班就开除!
茂生说你们随便吧!
七十八(1)好久没这样洒脱了
二00一年的初春,乍暖还寒时候,北国的风依然是那样的凌厉,硬生生地在人的脸上扫荡。带着“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凌云壮志,茂生携妻执子,举家东迁,来到了两千公里之外的海滨城市——滨海。
茂生的朋友曾经在榆城做过紫砂经营,后来工厂不景气,便举家东迁,来到滨海。到滨海后他一开始在电视台做编剧,曾策划了《走遍滨海》的电视宣传片,并取得较大成功。拍片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政界和商界的人,这些人好像都很豪爽,给他造成一定的错觉,于是原来的紫砂情节便油然而生,而滨海当时也确实需要一些高档花盆和酒瓶。跟他一起跑龙套的小郭对朋友很崇拜,他是个独子,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便跟随父母下海打渔。海上作业很危险,父母舍不得让他受苦,便托人在电视台给他找了份临时工,后来就遇上了茂生的朋友,不知不觉便崇拜起来。小郭家当时有几十万元,为了支助朋友办厂,他说服父母把钱全拿了出来。三年后,由于缺乏新产品,工厂举步维艰,工人每天连最基本的饭食也吃不上。好在这些人多是朋友从老家带过来的亲戚,因此大家就那样凑合着度日。为了工厂能够正常运转,小郭又一次次动员父母拿出资金,在茂生去之前基本设备已全部购齐,按当时的情况主要是缺少技术。因为茂生原来在厂里是业务厂长,朋友做梦都想让他过去。茂生觉得那帮人很不错,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坚持下来,不容易。
鉴于榆城工艺厂当时的情况,茂生想凭借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把厂子搞活,于是就下了决心。
小郭见到茂生后很激动,用夹杂着胶东话的普通话同他聊到半夜。那天晚上他们喝了很多酒,酒后大家便豪情万丈,最后各自都表了态:小郭以现有设备投资,朋友以人力资源及厂房入股,茂生以技术资源入股,各占30%的股份。为了表示赤忱,茂生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带了过去。
临行前的晚上,柳城明、蒋路他们为茂生饯行。蒋路说茂生你现在也老大不小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茂生说如果失败了就跳海自杀,“难酬蹈海亦英雄”,不回榆城了。他们于是骂茂生没出息,说成败你都要回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欢迎你。——记住,这里是你的根!
还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天气冷凄凄的,茂生和秀兰带着孩子经过一天一夜的火车旅程,终于来到了梦中的城市。因为她们马上又可以看见大海了,所以显得异常兴奋,不住地问这问那。小郭给孩子买了许多小吃,孩子一会便同他熟悉起来了。
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城,三面环海,中间是山。青山苍翠欲滴,碧水浩淼无穷。繁花似锦,游人如织;海风扑面,令人陶醉。他们在距离崮山镇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座小院,傍山临海,环境幽静,晨观红日喷薄而出,夜听涛声汹涌彭湃。一时新鲜无比,其乐融融。
初到滨海的日子是春暖花开的三月,胶东半岛的春风裹着寒冽的口哨声“嗖嗖”而来。第一天在长安时还畅游了兴庆公园,阳光碧水,翠柳环岸,春意盎然。然而东行一千多公里后,春姑娘就陡然变了脸色,不给人一点面子。
朋友弄了最丰盛的晚餐来欢迎他们。一斤多重的海蛎子张着馋嘴,微微地冲着人笑;内陆很少见到的深海鲅鱼在这里已不算什么稀罕;海参、海胆、海蜇、海肠……最特色的当属海荭了,一元钱就买三斤,薄薄的黑壳里面裹着象蛋黄一样的鲜r,吃的人撑得难受……。
第133节
酒是四元钱一瓶的“烟台姑娘”(古酿),好喝又不上头,人人能买得起。胶东人喝酒很有讲究:客人坐上席,是为“主朋”,次之为“副朋”;左右两侧为“侧朋”,即主陪的角色。一瓶酒打开后每人倒一杯(喝水的玻璃杯,容积约100ml左右)。由“侧朋”负责敬酒,分三次喝完……也许是压抑太久长,茂生那天忘乎所以,酩酊大醉。
第二天趁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去了海边。看到大海,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忘乎所以。海风硬硬的,吹得人脸生疼。潮水裹着海风迎面扑来,一股浓浓的咸腥味,让人忍不住打喷嚏。远处,一艘白色的大船时隐时现,海平线一处亮白,太阳便一跳一跳地跃出了水面,燃亮了碧绿的海水,红了大半个天空;海鸥追逐着浪花翩翩而舞,时远时近,成群的梭鱼穿水而出,迅疾又跃入水中;扇贝们不经意便被推上了沙滩,懒懒地散了一地,一张一合的嘴唇噙着香边,等待着下一波浪花的回归。秀兰匆忙挽了裤子去捡,没想到被迅速涌上的潮水打了个精湿,他们把孩子放在沙滩上,象一对初恋的情人在海边追逐,踏着浪花,伴随着海鸥的叫声,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好久没这样洒脱过了,他们直玩到开始涨潮,才意犹未尽地回了住处。
七十八(2)心情不错
朋友带着茂生参观了海滨的著名景区,旅游景点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在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有许多荒弃的别墅,院子里长满了蒿草。朋友说这些别墅每套只要二十万就可以买到,我们的企业运行两年后就可以给大家在这里置业了。茂生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确是事实。——这些设施陈旧、结构老化的建筑,富人看不上,穷人买不起,在风中已经哀自蹉叹了近十个年头了!
夫妻俩很激动,沉浸在别墅的美梦中不能自拔。秀兰甚至后悔在工艺厂投资那套房子了。
工厂离海边大约有300米远,站在厂区的最高处便可以眺海。在工厂与海湾的中间有一片松树林,郁郁葱葱的很是茂密。天气一天天地暖和起来,海水已不再那么冰冷,于是在退潮的时候便可以赶海。潮汐十二小时一个轮回,每六小时涨落,很有规律。茂生一家跟随大伙循着退潮最大的时候去海边,平日里很少能看得见的礁石都l露了出来,远处的一些山石也会露出峥嵘的全部面目,或尖峭陡峭,或奇形怪状,很好看;趟着海水往里走,随便搬开一块礁石,便会有螺类贝类的东西存在,或浑身是刺的海胆,或美丽可爱的“花蚧”,甚至长相丑陋的海参海肠;“海瓜子”满地皆是,他们捡大一些的带回去!一时间长长的海岸上全是赶海的人们,手里提着袋子或篮子,或多或少都有收获。不知不觉中,脚下的海水一点点地就涨了起来,刚才还可以站在上面的礁石已被淹没,海鸥追逐着海浪,一步一步地把人们往外赶。
1...4344454647...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