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锁魂玉之我被仙界皇子穷追不舍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宅成
小辈们见完礼后老天师特意在仙后面前夸奖了殷素的聪明能干,谢虞看着模样十分俊俏的殷素不住地点头,表示特别地满意。殷素被这两个长辈肯定地有些不好意思,她脸上面带红晕地偷偷瞟了一眼站在仙后身侧的那兄弟二人,她感觉到严华根本没朝自己这边看一眼,严风似乎是朝自己看了一眼,但好像只是因为忽然明白了自己是严华的未婚妻这个身份而已。
仙后向老天师说明来意,老天师自是不会推脱的。因为他的卜算需要些时日,所以先了两个皇子的生辰八字,还要再结合观面相和观天象来通盘考量。老天师因为老眼昏花,一副昏坎目,当面就把严风和严华两个人认错了好几次,所以观面相并做下记录之事就由殷素代劳。
殷素在卜算方面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她十分清楚若观面相需要记录下一个人面部的哪些关键信息,于是她就在案几上铺平一张宣纸,快速并简单地画下了严风和严华的肖像,并做了充分的记录和侧写。殷素只要是在行公事的状态下那定是心无旁骛、一丝不苟的,她无论是看向严风还是看向严华,那曾经对他们当中的不知是哪一个产生过的春心萌动或是近之情怯全部荡然无存,整个人全身心地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中。殷素记录完成后,仙后就带着两个皇子起身告辞。
谢虞带着两个儿子走后,殷素看着自己在那张宣纸上画下的严风和严华的肖像出了会儿神。殷素在峨眉山修习的时候也算是众修仙弟子中的佼佼者,不仅是才学,姿色也十分出众,得到过许多少年弟子的青睐和追求,即便是不认识殷素的少年男子若是遇到她也会多注目一会儿。可是今天她却发现仙界的这两个皇子在看到自己的时候,眼中似乎根本没有任何她曾经在其他少年男儿身上感觉到的那种羞涩或怀春,殷素暗自思忖:“莫不是这两个皇子漂亮的女孩子见得太多,已经视觉疲劳了?”
殷素作为一个修习了很多玄术之人,对事有很强的预感,对人有很强的直觉,在这两个少年中,她看到的一个是一脸的冷漠,一个是一脸的无意,果然仙界的皇子就是跟正常人不一样。殷素不得不承认其实自己还是多看了严风一眼的。
老天师经过几日的不眠不休,在殷素的协助下,多管齐下地给仙界的两个皇子卜算命相,当所有的解算工作都完成后,老天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解出的结果,于是他又反复验证了好几次,确定自己卜算出的结果应该是没有错的,老天师竟然在这两个皇子其中一人的命盘中解出了很奇怪的命数。
这个皇子的命盘中竟然被人用一道怨念施下了一句咒语——“灭情绝爱,盛年逢劫”,而且这个皇子是还在娘胎里就被人下了这道怨念之咒的。当老天师破解出这句咒语后并将其写于纸上,殷素看到纸上的那几个字后着实吓了一跳,不由自主地惊叹了一声,她想不出会有谁这样恶毒,给一个未出生的孩子下咒。老天师看到殷素这样吃惊,便对她反复强调“千万不可与外人道”,随命她将那张写有咒语的纸赶紧烧掉。殷素一边烧掉那张纸,一边点头表示绝不会说与旁人听。
当殷素看到摆在老天师案几上的那些推演的资料中,那个命数里带劫之人是大皇子严风时,殷素心头竟然微微震颤了一下,手里举着的帮助老天师照明的烛灯差点掉在地上,不想这件事对自己的冲击这么大,虽然跟她有婚约的明明是二皇子严华。但殷素实在是按捺不住她的好奇心,连珠炮似地问了老天师许多问题,老天师见殷素的求知欲这么强,于是就耐心地给她解答了一番,然后又再次对殷素强调“千万不可与外人道”,于是殷素又再次郑重地向殷弘保证绝对会守口如瓶、保守秘密。
原来这种怨念之咒虽然十分恶毒,但是下咒之人施了咒后自己也会遭到反噬,这施咒之人宁愿自己被反噬也要下咒,可见其怨念之深。所以在仙界没有所谓的巫蛊之冤,因为给别人下咒就相当于给自己下咒,那就是自找报应。至于殷素又刨根问底地去问“会是谁施的咒”,老天师的回答当然是不知道,首先是无凭无据地不能瞎猜,就算是怀疑是谁也绝不能说出来,在上仙庭混了一百多年的老天师,这点城府都没有的话如何能爬到天师的位置上。
因为被施咒之人是仙界的皇子,毕竟是个有仙骨和元丹的仙人,自身也有反咒之力,所以这个灭情绝爱之咒,被其自身仙力缓释成了不通情爱,在老天师口中用卜卦术语表达出来就是所谓的情智不开。
“那可有破解之法?”殷素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老天师认为把被下咒之人送到凡间去历练一下,更有利于破解他身上的这不通情爱之咒,因为做为凡人比做为仙者的七情六欲更容易被开化和感悟,说不定在凡间碰到命中注定能感化他的人,就有可能令他情智顿开。
殷素听老天师这么说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她仔细品了品感觉那是一股酸酸的味道,但殷素更关心那盛年的劫数要如何破解。老天师告诉她,这个怨念之咒中的两句话其实是一体的,其中一个若是破了,另一个自然也就破解了。也就是说若是开了情智,那盛年的劫数自然就不复存在,若是劫数破了,情智自然就开化了。
殷素听完老天师的解答后便陷入沉思,她似乎也顿悟到那天第一次见到严风时自己便感觉出他那异于常人的表现的根源所在了。正当殷素想得出神,昏暗的灯光下老天师看着那些殷素帮着自己写在纸上的字,他此时是一个字也看不清,几日的劳累令他耗了许多真气,使他更加地“眼昏须白头风眩”,接着老天师忽然又问了一句:“那个被施咒的是严华还是严风?”这个一百三十多岁的老殷弘不仅分不出那兄弟二人的长相,连两个人的名字也动不动就搞混,这之前他就已经反复询问了好几次这个问题。
殷素听老天师这样问,这一回她竟然不知是中了什么邪,鬼使神差地回答说是严华,其实她心里明明知道那个被施咒的人是严风。殷素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她一想到严风若要被送去人间历练,让他碰到什么人去感化他、开悟他,使他懂得情、懂得爱,她心里就很是不爽,于是这个从小到大都没有撒过谎的殷素竟然破天荒地在自己的曾曾曾祖父面前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从此后对于殷素来说这便真是一念成执,她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帮严风开情智,帮他破劫数,直到再后来老天师作古,这个秘密就只剩她一个人知道了,甚至老天师知道的也只是个假秘密。
殷弘在快累趴下之前,终于想起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了,最后他眼睛贴近宣纸,颤巍着拿笔的手,亲自认认真真地把“二皇子严华情智不开”这几个字记在了一张纸上。写完这些字,他像是又想起来什么似的,对殷素说道:“这个去凡间历练开情智并非仅指儿女之情,你不要太过担心。”殷素听后明白殷弘是想安慰自己不要害怕未婚夫婿在历练的时候被别人拐跑了,赶紧冲老天师点点头表示自己清楚,其实殷素若不是因为太过担心,何苦搞出这么个掉包之计?
老天师其实还算出来另外一个皇子命数虽然是正常的,但好像没有子嗣,而那个命里有劫的反倒似乎是有子嗣的,但是老天师觉得这个卜卦结果绝对不能对天后说,他甚至都没有告诉就站在身旁的殷素,而只是在脑中一闪而过,然后就腐烂于心了。
老天师在写下那几个字之前他又反复向殷素求证被施咒的是不是二皇子严华,殷素继续昧着良心反复回答他是严华没错。将这一信息记录在纸上后,老天师已经累地快爬不起来了,殷素把他搀扶到卧房里就寝,老天师准备明天一大早就向仙后谢虞汇报结果,并给出破解之法。
等老天师睡着之后,殷素便在老天师的书房里拾老天师给这两个皇子演算命相时让她记录下的所有推演过程的纸张,她一边拾这些资料,一边销毁自己偷梁换柱的证据,她把严风和严华两人的命相资料分开整理并归档,除了生辰八字是本人的,其他的推演资料都是对方的。其实像仙后这样不懂卜算之人是根本看不懂这些资料的,因为连殷素这种卜算基本功十分扎实的人都看得似懂非懂,估计这仙界可能也就只有老天师一人能看得出这其中的端倪,但是他老人家还是个半瞎。
那天晚上殷素彻夜未眠,除了是因为自己做了亏心事,还有就是很替严风抱不平,她十分同情严风在出生之前就遭恶人毒咒的遭遇,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了许多“怜”,或许还有“爱”。





锁魂玉之我被仙界皇子穷追不舍 神玉
殷素自那日撒了个弥天大谎之后,每日里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她担心自己偷天换日的恶劣行径若是被仙后翻查出来,估计有可能小命不保,因为严风的很多言行从表面上就已经暴露了他是个不通情爱之人,万一哪天仙后觉得不对劲,要彻查此事,自己那必是在劫难逃。
来到仙居山后的这些日子殷素已略有耳闻,仙后谢虞更偏爱小儿子严华一些,殷素明白那定是缘于严风这个人不会像正常人一样去维系母子感情,哪个母亲会去偏爱一个像木头一样不懂爱的孩子。殷素想到自己初来仙居山还没有多少日子,便直接把仙后最疼爱的小儿子、自己的未婚夫的头上给装了个假命数,她循规蹈矩地活了这许多年,也不曾干过如此伤天害理、胆大包天之事,也不知是谁给了自己这个胆儿,殷素一想到这些就不由地心惊胆战,不寒而栗。
好在殷素那天见过严华之后,她凭直觉感到二皇子严华哪里也有些不对劲,他看女孩子的眼神不似正常的男孩子,不过也有可能是严华对自己这样的女孩子特别无感。殷素忽然庆幸地想到,还好他对自己不感兴趣,因为自己应该是已经心有所属了。
殷素每天祈祷但愿严华也能在仙后面前表现出些许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帮助自己蒙混过关。一想到这里,殷素对严华满是愧疚,这个与她有婚约的二皇子无故躺枪,被自己的一念之差无辜地定义成了情智不开,而且有可能会被下放到凡间历练。殷素希望严华能在凡间碰到什么人什么事,被感动被吸引,也不枉他被自己无辜地送去凡间走一遭,自己这个未婚妻不仅可心安也可得以脱身。
因为成童之礼后,严风就要入住芷阳山,偶尔才会回仙居山,其实就算是严风住在仙居山上,殷素也只是能在一些公务场合见到严风,但殷素想这样总比他被下放到凡间历练遇到什么人被感化更能使自己安心。
殷素知道成童之礼后自己能见到严风的机会就会比以前少了,于是她就摸清了严风修习剑术的时间,偷偷地跑到严风练剑的那个她二人的初见之地去偷窥了几次,这几次殷素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离得比较远,藏得比较深,动用了自己全身的仙法尽量不被严风发现。每一次偷看回来,殷素都是几日的脸红心跳,她觉得自己可能是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了。
谢虞在听了老天师关于严华的命相解说和破解之法后,确实表示了怀疑,反复向殷弘求证有没有弄错,老天师很肯定地告诉她就是二皇子严华殿下命犯星宿,情智不开,破解之法就是让他去人间历练,其作为凡人的七情六欲若是能被什么人什么事感化,那情智自然就开化了。
老天师没敢向仙后提到那“盛年逢劫”之事,因为他想到这二皇子若是情智开化了,那命中的劫数自然也就破解了,所以从开情智下手是破解这个怨念之咒的捷径,而那盛年的劫数完全不在老天师可预见的范围内。
谢虞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结果,心情着实郁闷了很久,虽然她怎么看都觉得是小儿子正常,大儿子不正常。大儿子严风打懂事起,谢虞就不记得他为什么事情流过眼泪,他完全不像严华,当听说哪个从小就疼爱过自己的亲人去世了或是看到什么可怜的小动物死了就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严风在诸如这种情况下总是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
鉴于老天师这么肯定就是严华情智不开,谢虞因着自己对二儿子严华的了解,觉得老天师所谓的情智不开应该就是她观察到的严华身上的情窦不开,因为在谢虞看来只有这样解释才说得过去。那天从文书阁回来,谢虞就赶紧询问严华看到殷素后的感觉,结果严华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还说自己没有注意去看殷素,她长什么样子已经记不太清了。谢虞觉得严华这种对女孩子“心如古井水”的状态,确实是需要被开化一下。
虽然很是舍不得儿子,谢虞跟仙君商议后还是决定让严华去人间历练,此举得到了仙君的双手赞成和大力支持,严华作为皇子待其从凡人飞升回仙身后,正好可以给仙界的世家子弟做个表率。虽然严华年满十五岁后也是要长住芷阳山的,但那是可以经常回仙居山探望的,若是思念母亲了随时跟仙守告个假就可以回仙居山与母亲团聚。
然而去人间历练从仙身到凡身是要被封住仙法和记忆的,谢虞想到儿子去凡间后已然不记得自己了,再次飞升之后才能唤回所有的记忆,若是严华飞升前的历练不是很顺利,需要耗的时间太久,那自己就有可能很长时间不能与儿子相认。
而且谢虞作为历练之人仙身时的母亲不可在这期间去扰乱儿子的心智,这样有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修行历练过程,或会使其修练不顺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仙君责令仙后不得去探视。若在凡间历练顺利,快则两三年,慢则四五年严华便可飞升回仙身,届时不仅恢复记忆,仙法和功力也能更上一层楼,正所谓吃尽苦中苦,方为仙上仙。
于是在严华年满十五岁的成童之礼后,谢虞才舍得让他离开自己身边,同意仙君将严华封住仙法和记忆后送去芷阳山谢家作为一名凡俗弟子进行人间历练。
芷阳山谢家就是早年的骊山谢家迁至芷阳山而得名的,这便是谢虞的本家,所以仙后谢虞的封号为骊山仙后。“芷阳出美玉,谢门出美女”的说法在仙界已是口口相传。芷阳山所出的蓝田美玉在仙界久负盛名,除了因此地所出之玉色泽文理均属上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还因为蓝田之玉颇具灵性,若有仙者得一玉后再加之以仙法炼化便有可能炼就成为灵玉,此种灵玉中因以神力融入了炼化之仙人的祈盼或希冀,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所以自上古以来仙界有头有脸的仙人都会想方设法谋得一块蓝田美玉,祭以仙法炼成灵玉并传给后世子孙。谢虞所出的骊山谢家的一脉中有位千年之前的先祖因着所得之玉灵性颇高,加之自身仙法和修为了得,炼成了一块绝世灵玉,堪称仙界中的神玉并代代相传,最终作为一块祖传宝玉传到了谢虞手上。
谢虞手上的这块神玉通体晶莹剔透似有翠绿溢出,有瑰玮之绚丽光泽闪耀其间,整个玉身被雕琢成长命锁的形状。关于这块神玉有着许多传说,据说此玉能感知到玉主人的血光之灾,在玉主人非正常殒命时锁住其一丝魂魄,并能帮助这丝魂魄慢慢温养成熟并最终使其复活。说白了这就是一块保命灵玉,据传当年炼玉之人是因其所爱之人将涉险途,于是便耗尽仙力与血炼就此玉并赠与其所爱之人,希望此玉能在危难时刻帮其留存性命。
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在仙界和凡间流传下来了多种版本,有的说炼玉仙者的所爱之人遇难时被这块灵玉所救,得以留存一丝魂魄,那魂魄经过多年的温养,最终魂归复生,与炼玉仙者共结百年之好,从此白首不相离;还有的说炼玉仙人为了炼化此玉已耗尽毕生修为与仙力,于是便过早地羽化升天了,最终未能坚守到所爱之人魂归复生的那一天,空留所爱之人一人孤独终老;更有令人惨不忍闻的版本是那所爱之人虽留存了一丝魂魄,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以顺利魂归复生,最终炼玉仙者绝望中自行坐化后追随所爱之人而去。当然快乐的结局总是更受人追捧,大多数人愿意相信第一种说法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结局。
由于这个传说年岁太久远,几百年来谢家之中也没有被谁实践过这块神玉那所谓的锁魂功能。所以无论是在仙界还是在民间,这块所谓的“锁魂玉”就如同那个虚无缥缈的传说一样仅仅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就像民间的小孩子脖颈上佩戴的长命锁一样,虽寓意了许多辟邪保命的祈福,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或是灵验。
谢家的这块祖传神玉因其在仙界之中还是小有名气的,谢家人都坚信这块神玉就是一块能保命的无价之宝,谢虞自是也不例外,所以谢虞在嫁给仙君严禄时便将其做为一件重要嫁妆带到了仙居山。严风出生时,仙君在三个女儿之后喜得贵子,且他又是谢虞的第一个宝贝孩子,自然是毫无悬念地把这块神玉戴在了严风的脖子上。不想两年后谢虞又生出个更加宝贝的儿子严华,后来谢虞怎么看都是这个小儿子更可爱些,于是没过几年她就把这块玉从严风脖子上摘下来然后戴在了严华的脖子上。不想这事被仙君发现后并问起,似是有些责怪谢虞是不是太偏心了,怎么说在皇族中也是有长幼之序的。然后谢虞干脆就把那块神玉雪藏起来了,她想着既然仙君说自己偏心,那就干脆哪个儿子也不给了。
严华要被送去凡间之前,谢虞一万个不放心,便偷偷找出那块被她压于箱底多年的谢家神玉让严华戴在脖子上,并对这个宝贝儿子千叮咛万嘱咐这宝玉切不可离身。不仅如此,谢虞担心儿子被封住记忆后就不记得自己的这个嘱托了,于是她还特意跟芷阳山的仙守谢灵旭强调了此事,并且拜托他凡事要多加留意和关照。做为谢家唯一知道皇子“下凡”这件事的谢仙守怎么可能不把仙后的嘱托放在心上,那自是芝麻大点的事都会替这个凡人皇子考虑到的。
二皇子严华从仙身变为凡身失了法力和记忆后,是被送去芷阳山做为一名凡俗弟子开启他的人间历练,凡俗弟子就是一些知名的仙家从民间选拔上来的凡人家的子弟,这些凡人子弟都有着很高的修仙资质和悟性,他们进入仙家后经过多年苦修,最终的人生目标跟仙家子弟都是一样的,就是能有朝一日飞升成仙,并在仙界的仕宦之中谋得一席之地。




锁魂玉之我被仙界皇子穷追不舍 芷阳
芷阳山跟仙居山一样都是仙界里知名的具有奇幻之境的仙山,山中雾气渺渺,“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所以骊山谢家自从寻到了这座位于骊山附近的芷阳山后,便向时任仙君申请举家迁入,所以在仙界中说到骊山谢家就等同于芷阳山谢家。
十五岁的谢云,也就是仙界的二皇子严华,在失了记忆和仙法成为一个记不得仙世的凡人后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芷阳山谢家的一号人物谢灵旭,那一刻谢灵旭已经让脑中空无一物的谢云深信自己自小就是在芷阳山上长大,并且是谢家从民间养来的一个修仙资质颇高的凡人孤儿,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刻苦修炼飞升成仙。在严华来芷阳山之前,谢灵旭也像严佩定期指导严风一样经常会去仙居山做为严华的修仙导师例行指导之职。
自谢灵旭受了仙君仙后之托,倍感压力山大,恨不得赶紧完成这项任务,他本来是想着让谢云在这芷阳山上一个人没日没夜地修炼,以加速他飞升的进度,快点把这尊佛送上天,按照谢云的资质和如此的修炼强度再配合着自己的悉心指导,谢灵旭估计不出两年就有可能实现令其脱凡的目标。
因为谢灵旭被仙后谢虞的诸如“护身宝玉不可离身”之类的千叮咛万嘱咐吓得不轻,他感觉这个仙后特别在意的凡人二皇子就如同是摆在自家的一只花瓶,随时都有可能被什么人不小心碰碎。谢灵旭生怕谢云以凡人之身在自家地盘上出点什么岔子,他不好向仙君和仙后交代,于是就对这个二皇子格外上心,照顾得面面俱到,同时也满怀着谢云能快速修炼回仙身的愿望,以期自己能早点解脱。
但又苦于仙后谢虞还另外附加了个要求,强调要让这个二皇子在作为凡人历练的时候多认识和接触些人,说是要给他开什么情智,无耐之下谢灵旭只好把谢云编入与他同年的修仙弟子的队伍中去修炼,以期他能多认识些同窗。
芷阳山上的修仙弟子中有仙家弟子还有凡俗弟子,无论是仙家还是凡人的子弟大都是七八岁左右就上山修习了,在修习些年数后如若飞升便有资格在仙界中入仕成为神官仙将,没能飞升的多多少少也能修出些仙骨和仙身来,可谋些小官小仕或是编入神兵之列。
当然仙家弟子自然是比凡俗弟子飞升的机会大得多,因为他们大多生下来就是自带仙元和灵气的,只要肯勤学苦修拨云见日之时总是可期的。凡人自是苦于天生体内没有仙元,苦修之路相较而言更加漫长或是未必有结果。但不管是仙家弟子还是俗家弟子,只要进了仙家的门便是仙家的人,无论最终修习结果如何,修过仙的人都自认为算是半个仙人了,况且还认识了这么多仙人同窗,在仙界谋个一官半职不在话下。
像谢云这样一个十五岁才半路出家的修仙凡人,首先是芷阳山的仙家弟子不肯与他为伍,仙家弟子觉得他一个凡人这么大把年纪才入道修仙,不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混进这个知名的修仙世家的,自是一脸的不屑;其次,在一群自视是修仙资质颇高才得以被仙家选拔进山修习的凡俗弟子中谢云也显得格格不入,他们同样也觉得谢云来路不正,总是对其另眼相看。
加之这个一门心思只想着修仙飞升的谢云在言谈中又不懂得避重就轻和掩饰矛盾,总是坚持说自己是自记事起就在这芷阳山上修炼的,在他以前的修炼中他印象里只记得谢仙守一个人。于是这便又成了很多修仙弟子在背后议论他的谈资,那些不知道谢云十五岁之前在芷阳山上的哪个犄角旮旯里干什么的修仙弟子们,有的说他是吹牛说瞎话,有的说是仙守给他开了小灶,还有的说他脑子有问题。
总之是各种闲言碎语,结果一个堂堂的仙界二皇子便被一群不知他是谁的修仙弟子给孤立了;再后来这群修仙弟子们又发现谢云这个人每天没日没夜地除了修习还是修习,一直在给他们制造恐慌,于是就继续孤立他;再再后来,那群修仙弟子又发现这个谢云不仅勤奋,虽是个凡夫俗子但却资质过人,在修习之路上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把前辈们拍死在沙滩上,还令同辈和后辈们望尘莫及、瞠乎其后,于是便把他孤立得更加彻底了。
1...1819202122...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