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宅男奶爸
千户大人,这家伙招了?正在这是,在一旁边统计战果的王大虎和王彪走了过来,却见林义志的人头被高高挂在了竹竿上,王大虎面上却忍不住问起来道。
没有,着家伙嘴硬得很,被我砍了。对了战果统计得怎么样了。李从年不以为意,看向王大虎道。
哈哈哈!痛快,对这些鞑子就应该杀无赦,不能心慈手软。旁边的王彪看到李从年做事如暴雨疾风,爱憎分明,不由得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卫所千户产生了好,上前道。
住口!在李大人面前,没大没小的。旁边的王师明对于儿子嘴里大大呼小叫,煞是不满。
李大人请恕罪!小人教导儿子无妨,希望李大人不要怪罪才好。一旁的王师明满脸歉意的弯腰施礼。
王寨主多礼了,男儿应该如此。对于王彪直爽的摸样,李从年却是十分的喜欢,看王彪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一看就是将员之才。
李从年连忙把王师明扶起,脸上笑道:王兄弟一看就是大将之才,他日一定能名噪天下。
这话说的王彪眼中带笑,却不知道如果表达出自己的开心,只是一个尽的抓着头。
现在猎鹰寨见识过李从年的手段,凭借猎鹰寨几千人马,就打得天龙寨上万人马溃败,这里面虽然有着云龙寨训练不,号令不全的原因。
但是更主要的是李从年的指挥手段和眼光,让整个山寨上下心悦诚服,大家都觉得跟在李从年的身边,是个不错的选择。
禀告千户大人,这次大家共俘获身体健全的俘虏六千三百多人,轻伤员七百多人,还有各种的物质粮食不计其数。王大虎想了想,报出他和王彪的统计得结果
哈哈哈!魏大龙偷鸡不成蚀把米,眼下这些东西都归我们了。
听见里王大虎的回报,李从年面上大喜道。这下自己招兵买马不久有准备了。然后李从年对王师明和杨娇蓉道:恩!两位当家的,人口粮食我全部要了,其他的物资全部归你们。
你们觉得如何?李从年问道。
杨娇蓉想了想,却站出身来双手抱拳,英姿飒爽对李从年道:从今日往后,我猎鹰寨不复存在,山寨上下希望李大人能给口饭吃,望李大人能够允许。
望李大人能够接纳我等。听见杨娇蓉的话,那些猎鹰寨的土匪,互相望了对方一眼纷纷跪倒在地,纳头拜倒,就是那些云龙寨的土匪忍不住也跟着跪拜起来。
一时间一片黑压压的人群跪倒在这山地之间,这时候的李从年心里一阵轻松,他知道这次的龙崖山之行已经成功了。
李某不才,幸得众家兄弟爱戴。我李从年发誓,今后同诸位兄弟同生死,共富贵,不相忘面对众人的跪拜,站着的李从年突然跪倒在地,双手抱拳朝跪着猎鹰寨众人发着誓言,那慷慨激扬的话语久久响彻众人耳边不能散去,从这时候起,大家知道他们没有看错人。
而一旁站着的王师明望着意气风发的李从年,心里一阵叹息:好一个英雄男儿。右手拉起衣衫的下摆,跪在地上朝里李从年道:虎延寨上下求李大人留。
看到自己父亲的跪拜,王彪也立马跪下朝李从年宣誓效忠,一时间虎延寨的土匪们,也跟着跪拜在地。
而站着李从年身后的杨娇蓉,对于这副震撼人心的画面,眼中涌现出一福醉人之色,我杨娇蓉没有选错人,父亲,李郎有一天一定会为你报仇的。
北侯 第45章 捷报(1)
第二十章捷报
建昌城里,嘉奖吴三桂的文书正式传到了建昌城。难得的是在这次的封赏之中,崇祯皇帝亲自书写一封圣旨,颁布给吴三桂的圣旨上特别宣扬了吴三桂的功绩。
望着圣旨上那些嘉奖的自己功绩的话语,吴三桂心里满是欢喜。
轻轻把圣旨放在中间的供桌上,吴三桂转身对旁边送圣旨的高起潜笑道:多谢干爹在京师为孩儿奔走,这几千两银票是孩儿孝敬干爹的。
吴三桂能得到崇祯皇帝的亲笔加封,作为崇祯身边的心腹,高起潜可是起了不少的作用。
其实这也是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崇祯需要辽东将门世家为他抵抗后金的攻击,特别是在袁崇焕被崇祯处死之后,祖大寿率领的关宁铁骑是防御后金最后的依仗。加封祖大寿的子侄为都指挥使,不仅能拉拢主辽东将门世家为他效力,也是为了振奋人心。
因为大明是在是太需要胜利了,自从后金铁骑冲击内地肆无忌惮的掠夺,屠杀。让大明朝颜面尽失,特别是是人口财物的损失,数不胜数。
无数繁华大城被鞑子付之一炬,百姓被掠出关外为奴,在加上流民不断作乱,大明朝的局势越发严峻了。
呵呵!这都是长伯自身努力的结果,咱家只不过在万岁爷身边说道了几句,根本算不得什么。高起潜嘴里笑呵呵道。
作为一个太监,高起潜和明朝大多数太监一样面白无须,而且对于钱财之物格外的看重,当年他能吴三桂作为干儿子,也不过是拿了吴襄五千两银子的结果。
可是没想到这个吴三桂真的很争气,竟连鞑子大营都能来个三进三出。当捷报传到京师的时候,崇祯皇帝脸上欣喜的摸样,就是他这个做太监的也感到面上有光。
高起潜嘴里谦虚的推辞着,可是手上却是很补客气的接过吴三桂手里的那三千两银票,然后揣在了怀里。
只见身材高大的高起潜把银票揣入怀里之后,对吴三桂感叹道:陛下常说辽东之地多豪杰,看到我儿立下如此大功,为父心里十分高兴,等回到京师为父一定向皇上举荐长伯,让你能更好的为国效力。
所谓那人手短,高起潜拿了吴家的银子就得为吴家说话,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听见高起潜的话,旁边的吴襄面上满是欣喜,鞠躬朝高起潜施礼拜到:长伯就有劳高翁提携了.
作为一个守卫边关的大将,朝高起潜施礼,吴襄并不觉得有什么可耻的。相反,他心里还有一丝欣喜,在大明王朝,除了文官系统外,就只有太监最有权势。
如果不是当初凭着那五千两银子和高起潜攀上关系,要不然吴家又怎么能稳稳在辽东立足了这么多年。
呵呵!长伯也是咱家的儿子,咱家怎么能不上心呢.对于吴襄的恭敬,高起潜心里满是高兴道。
多谢干爹提携!吴三桂脸上也是高兴,只要有了高起潜照顾,以后的战功就不会有人说什么了。
北侯 第46章 捷报(2)
由于祖大寿被掉往现任辽东麾下效力,而建昌城就让吴襄总理军务,所以说现在的建昌城就是吴家的地盘。
一时间,在建昌守备府里,高起潜受着吴襄和吴三桂的吹嘘,面上有些飘飘然起来。
大喜啊!总兵大人。正在这时候,吴家的一名家将,大步走进建昌守备府,由于辽东属于军事重地,武将不仅掌握着军权,也能掌握着行政的大权,所谓上马掌军,下马管民。
听到门外的那名家丁的传话,高起潜和吴襄等人面上面面相觑,他们都不知道这个家丁嘴里的大喜是什么事情?
却见那个名家丁急匆匆冲进大厅里,弯腰跪拜道:禀告大人和高公公,永城卫所千户李从年,刚才派人来报。他已经在龙崖山编壮丁一万四千人为兵,纳军户三万九千三百十四人为军户。而且这个李从年还在龙崖山破坏了后金鞑子派来鞑子奸细,图谋我大明官军粮道的计划。
这个家丁语速极快把自己得来的消息,向在场的高起潜等人说道。
什么?此话当真?吴三桂听到如此有些不可思议的消息,嘴里满是吃惊问道。
小的怎么敢欺瞒都指挥使大人,永城报信的人就在门外。那家丁恐怕吴三桂不相信,连忙到。
李从年?这不是那日在鞑子军中,救你的那名家丁吗?听见这报信的家丁,吴襄突然想起了,那日在鞑子大军之中救下吴三桂的那名吴家家丁,原来的名字就叫李从年。
想到这里,吴襄面上满是欣喜朝吴三桂问去:这个李从年就是你派到永城担任卫所千户的那个李从年?
被如此惊天消息震惊的吴三桂,连忙回过神来到:他就是被孩儿派往永城担任卫所千户的那个李从年,但是孩儿不曾想李从年竟然有这么大本事,竟能编了龙崖山上万土匪。
听见吴三桂嘴里的怀疑,吴襄面上迫不及待道:快,让李从年派来的信使快进来。
如果这事情是真的话,那吴家在辽东的地位更加稳固了,上万的武装,那可是多大一股力量啊!
是!属下这就去让那信使进来。进来报信的这个家将看到吴襄等人面上激动的摸样,心里大喜:这下他在吴襄的心里那可是大大的露脸了。
吴襄可不管眼前这家将心里怎么想的,他现在只想在尽快见到李从年派来的信使,确认真实的消息。
旁边的高起潜,自始至终面上都是满脸困惑,他不知道为什么吴襄和吴三桂脸上怎么这么激动:长伯,这个李从年到底是何人啊?
听见高起潜的话,吴三桂这时才反应过来,连忙把那日鞑子军中,李从年舍命相救的事情添油加醋的朝高起潜说道。
好一个忠义汉子。当高起潜听到吴三桂正处在危急关头,李从年舍命相救的举动,高起潜不禁拍着大腿,脸上一副激动道。
由于明朝的时候,三国演义已经风靡全国,差不多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而没读过多少书的高起潜,从小也是一个三国迷,对于评书里的那些忠义汉子,他可是佩服得紧的,特别是李从年这种忠义之人很是符合他的胃口。
听见他的话,旁边的吴三桂面上,也跟着他赔笑道:当日小四从被孩儿救回城之后,郎中可是在他背上找到了四处伤口。当时郎中就说了,如果鞑子的兵器在往上前一点点,小四当时就或不下来了。说到这,吴三桂眼角不禁滴下几滴泪水。
虽然吴三桂嘴里的话语,有些做戏的成分,但是想起当时李从年身上惨烈的伤势,他心里也颇有些感动。
吴三桂这么捧着李从年当然有他的目的,在怎么说李从年是从吴家出去,他的身上已经贴着吴家的标签,李从年表现得越优秀,这就表示吴家越厉害,就表示他吴三桂也是个懂得爱惜人才的人。
北侯 第47章 忠义军(1)
第二十一章忠义军
就在吴三桂向高起潜解释事情原委的时候。不一会,被派往建昌的李福生虎步雄腰,大步走进府衙里,弯跪向吴襄和吴三桂等人跪拜道:属下李福生见过总兵大人、都指挥使大人。
李福生说完,却见旁边的主位上那个面白无须的,穿着宫服的太监,还有供桌上摆放的圣旨,心里一动,又拜道:见过钦差大人。
吴三桂望着眼前这个,颇有些机灵的信使,心里一动:这李从年从哪里找来的人才啊!
旁边的高起潜对于李福生机灵的摸样,摸着面白无须下颚面带笑容道:起来吧!好一个机灵的小子。你家大人派你来是向我们报喜的吗?
看到李福生机灵的摸样,高起潜不禁心里有些喜欢上,眼前这个上行为举止彪悍有力,说话有度的汉子。
只见李福生口里称谢,站起身来禀告道:小人乃是千户大人的亲兵,这次来建昌城一来向总兵大人报喜之外,还想请都指挥使大人安排龙崖山投诚土匪的安置问题。
李福生回答得举止有度,让旁边的高起潜和吴襄等人不由得点头。作为上官,一般都不喜欢下属替自己做主,无论这个人立下什么大功。
虽然李从年在后世没当什么大官,可是作为生意人,他常常那那些当官的打交道,知道许多官场的黑幕。
说到底无论古代现代,这些当官的就像坊间的那些女人,出来做还想立一块分风光无比的牌子。
要想从他们身上得到好处,除了把他们喂饱之外还得狂拍马屁,而且还得拍得隐蔽,照顾他们的面子。
我们千户大人说了,这都是平日里总兵大人和都指挥使教导有方,让在他在吴家的时候学会了许多东西,但是这次事情重大,他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派小的来建昌城,希望总兵大人和都指挥使大人指导一下。
李福生的这番话下来,让吴襄和吴三桂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舒畅,吴襄嘴里吃惊道:难道你们编了龙崖山一万多土匪都是真的?
恩!小人不敢欺瞒。现在那些土匪已经出了龙崖山了,就驻扎在永城之中。李福生面无胆怯站在原地,然后把一封信从他怀里拿出,恭敬的递给吴襄旁边伺候的亲兵。这是千户大人让小人交给总兵大人的书信。
吴襄接过亲兵递过来的书信,轻轻撕开信封。只见那张信纸上李从把事情的经过,简单说了一边,在最后李从年还很谦虚道了几句很怀恋以前在吴家的日子云云。
这些虽然是些场面话,可是也代表了李从年现在的意思,那就是他不可能脱离吴家这码头,有效忠的意味在里面。
你们真的编了龙崖山的土匪?李从年进山前带去了多少人?看完书信,吴三桂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禀告钦差大人和总兵大人,当时加上我们千户大人总共才六个人。李福生说完话,脸上洋溢着一股自豪的神色。
北侯 第48章 忠义军(2)
什么?李从年就凭这六个人就编了上万的土匪,还安置三万人的军户?听见李福生嘴里的话,还有脸上洋溢的自豪之色,高起潜满脸不相信。
这比三国演义里那些英雄人物,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还不真实,这不得不让高起潜感到震惊。
快和咱家说说事情的经过。高起潜震惊过后,心里不禁燃起了好奇之色,连忙朝李福生问道,就连旁边的吴襄和吴三桂也是满脸的期待。
不得不说李从年让李福生来建昌报功,是个不错的选择。李福生不仅生性沈稳,而且善于把握机会,他知道现在就是帮助李从年表现的时候了。
如果做得好,不仅能为李从年要到他想要动的东西,而且还能搭上高起潜这条线,给朝廷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
只见李福生把事情的经过添油加醋,什么李从年对杨娇蓉晓以大义,动之以情。
然后当李从年准备带领猎鹰寨的人想要下山的时候,勾结后金奸细攻打猎鹰寨的魏启龙如何的邪恶,如何忘恩负义。
面对叛贼的攻击,李从年又如何感念朝廷的恩义和总兵大人的教导,还有吴家的恩情,然后身先士卒,首先杀出山寨,来了个七进七出,而敌人面对正气凛然的李从年,面上又是的胆怯,明明可以砍刀李从年的刀偏偏砍歪了。
总之这时候的李从年一定是满个天神佛保佑,刀枪不入的,怎么打都不会死的小强。
这些话吴襄和吴三桂是不会相信的,可是高起潜却会。要知道作为太监是不可能接受什么良好的教育,而他们平日里接受的那些东西像评书了,戏曲这些通俗易懂,在当时读书人看不起的玩意。
在李福生一段比评书经常的话语吹嘘下,高起潜眼前浮现了一个身怀大义,勇猛无敌高人形象,特别的生动,特别的耀眼。
或许是李福生吹嘘得太过生动了,高起潜嘴里满是兴奋:如此英雄,真是我大明的福气啊!长伯,吴家有培养出了一个绝世将才啊!咱家回京之后,一定向陛下禀告,为你们吴家请功。
吴襄和吴三桂听见高起潜的话,心里一阵,眼中满是诧异的望着李福生:这人吹嘘的东西,他也会相信说。
可是对于从天上掉下的功劳,他们又怎么会不接受呢!多谢高翁的提携。吴襄站起身来鞠躬谢礼道。
小子,你说说你们家大人,这次派你来想要什么?高起潜乘着心里的高兴劲望着李福生道。
禀告钦差大人,这次我们家大人让小的来,一时请总兵大人,为永城卫所的军户们赐一个军名,二来我们千户大人想请总兵大人让他兼职永城屯田官。李福生恭敬的朝高起潜道。
李从年知道,现在明军各种军需物资都很紧张,他就算开口也不会得道什么。
而李从年自始至终都没有打算向吴襄要什么,因为他已经决定要进行屯田自救,只要手中有田,手里有兵,那天下何处去不得。
北侯 第49章 忠义军(3)
当年朱元璋就是靠着屯田发家的,李从年不相信凭借着自己后世几百年的见闻,会比朱元璋差。
就这些?对于李从年的要求,吴襄和吴三桂脸上一愣,这也太简单了吧。
就连旁边的高起潜也满脸不解道:李从年就靠这些,那他拿什么养兵?
屯田官不过是一个小职,早在崇祯皇帝颁布谕令编练新兵之后,这个官职的权利已经下放到了地方官员的手中,就算给李从年也无所谓。
是啊!突然多出这一万多人马来,粮饷方面,本将可是有些承受不起啊!而且朝廷现在的局势………听见李福生的话,吴襄嘴里有些迟疑道。
虽然手下多出了一万多人马,可是吴襄手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饷,这一万多人他可养不起。
我们大人说了,只要总兵大人能答应他的要求,他不要总兵大人的一银一粮,并且把这一万多都练成兵。李福生脸上突然自豪的冒出这么一句来。
他真得这么说?高起潜面上有些好奇道。
恩!属下敢拿自己的人头担保,我们绝无半句虚言。李福生面上斩钉截铁道。
好!就冲你这豪气,自家就替吴总兵答应你了。吴襄这还没说话,被李福生说得心情澎湃的高起潜,立马拍着大腿答应了下来。“以后你们就是忠义军了。”
……旁边的吴襄听到这里,面上只能一阵苦笑,既然老大都发话,他也只能照着办:好,等会本官会把诰命书给你,你带回去给你加大人了,让他总理永城大小事务。虽然粮饷方面本将没什么办法,你到库房领取一些兵器吧!
既然永城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官,吴襄就任命李从年总领地方军政大权,反正那里不过是破败的小城而已。
多谢去钦差大人和总兵大人,在你们两位大人的与英明指导之下,何愁鞑子不灭,国家不靖。李福生满脸感激双手抱拳,朝在场的众人施礼然后告退了出去。
吴三桂望着告退而去的李福生,心里多少有些为李从年能找到这样额手下而羡慕,只是对于李从年能否把那些编的土匪训练成为兵,吴三桂心里多少有些怀疑。
因为这个时代当兵吃粮在这些当兵的看来,是正大光明的事情,如果你没有粮饷,就是佛祖下凡也不可能让这些士兵为卖命,应该大家都只不过是混口饭吃。
父亲大人,光凭小小的一个永城能养活一万兵?吴三桂脸上满是迟疑问道。
管他呢!既然这个李从年敢放出话来,那就表示他有本事,如果事情成功了,我们吴家不禁长脸,受到陛下的重视,就算失败了,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
吴襄嘴里满不在乎说道:你要记住,咱们吴家为什么能矗立在辽东二十几年不倒,凭借的就是舅父和我手下的士兵。
吴襄意味深长的向吴三桂灌输着他为官多年的心得,这机会近似于谋逆的话,旁边的高起潜却也是脸上不住的点着头。
自从崇祯皇帝登位之后,扫平阉党,那时候举朝欢欣鼓舞,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员都认为大明中兴的时候到了。
是日益严峻的局势,却渐渐的让许多人从这个虚幻的梦境之中清醒过来,妄图改变大明的命运。而更多的官员却是抱着过得且过的心思,过一天算一天。
特别是辽东督师袁崇焕在北京城被崇祯皇帝处死之后,他们这些辽东将门对崇祯皇帝,那是已经彻底死心了。
北侯 第50章 整编(1)
第二十二章整编
你父亲说得对,这朝廷啊!那是他们朱家的,官咱们什么事?改捞钱就捞钱吧!大不了又换一个天而已。虽然作为崇祯皇帝的心腹,高起潜没有读过书。
可是对于天下的局势,他却看得比崇祯都还明确,现在的大明谁都知道朝廷早晚被完的,毕竟局势已经坏到如此地步,由于土地兼并严重,特别是藩王占据天下一半富饶之地,再加上天灾不断,活下去的百姓纷纷举旗造反。
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巨盗,纷纷横行中原,肆虐地方,牵制着大明朝廷的内力,而关外的后金和流寇互相呼应,不断消弱大明的军事力量,于是天下局势日益糜烂下去。
吴襄的教导和高起潜那满不在乎的语气,让吴三桂多年以来坚持的忠义之心,轰然崩塌开来。
永城突然多了三四万人口,对于空荡荡的永城来说,平添了许多生气,这些多出来人口,李从年组织人手,进行安置工作,位于城南早已荒芜破败的聚集区内。
李从年算把所有的房子全部推到,在原来的地址上进行重建,而城墙,李从年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固而已。毕竟现在永城不过才几万人口,作为原本是十多万人口的永城,几万人口还没有以前永城人口。
几天繁杂的安置工作,忙得李从年脚不沾地,四脚朝天的。幸好有的徐明山这样的政务老手帮忙,作为一个在文吏工作上干了十几年的主簿,徐明山发发挥他的重要作用。
挑选里长,建立保甲制度,为投诚的军户们安排住地。这一样的一样都是李从年和徐明山经过深思熟虑研究过的。
为了打断拉帮结派的习俗,徐明山根据李从年的意思,把这些投诚的军户打乱从重新安置。
大人,李福生从建昌回来了。县衙里,正在和徐明山讨论军户安置问题的李从年听见李默的话,转身回过头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