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养老攻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快穿狂魔
“哀家很失望啊!
看来诸位首辅大臣也并不如你们文章中所写的那样爱民如子,哀家觉得,真正爱民如子的官员,此时都应当欣喜若狂,都应该如同戴爱卿这样笑着哭,不能自抑的哭。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你们不知道,你们连一颗稻穗上正常会结多少个颗粒都不知道!
戴爱卿,你来跟他们说说,平常稻谷上长有多少颗粒,这一百二十五颗颗粒的稻谷,又代表什么”
说失望其实也不至于,毕竟闻人莲早就知道下面百官是什么德性了,所以此时与其说是失望,不如说她只是借题发挥贬低下那些人。
戴维南赶紧抹了抹眼角不由自主渗出的泪水,举着稻穗大声道:
“是,下官遵旨!
平常一棵稻谷基本只能结不到五十颗稻谷,下田甚至可能还不足三十颗,若是超过五十颗,那便可以算是丰收的不得了了,前朝有一农民上献长有八十颗稻谷的稻穗的时候,甚至被人誉为一时之祥瑞。
但是当时那个稻穗仅仅只有一株,而且那稻穗还被前朝皇帝收入私库当中再也没有拿出来过,等到有人想到用那种子去种植的时候。
稻穗早就已经失活了。
如今娘娘这木盒里装着满满一盒饱满的稻穗,说明娘娘应当已经能够批量种植这些稻谷了,一旦这些稻谷让天下百姓都能种植,那么天下稻谷产量必然能够翻上一番。
便是天下粮食总量也得上浮三成有余,能多养活三成黎民百姓。
此乃无量量大功德。
娘娘当有圣德。”
那些官员又不傻,先前他们不知情,所以觉得很奇怪,如今都已经有人将具体情况说出来了,他们自然也很清楚这件事的重大程度。
昔年神农缘何称皇
那就是因为他解决了百姓的吃饭的问题,至少在当时是解决了。
后世皇朝为什么灭亡
因为不能解决百姓吃饭问题。
如此功德不可谓大。
何谓大
这一刻,所有官员都知道,一旦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他们将再无回旋余地,一个拥有点兵权的太后他们还能勉为其难的对付,可如果是一个拥有兵权,同时在民间名望极重,并且还解决了大部分百姓吃饭问题的太后,那就远不是他们百官能抗衡的了,先帝复活也没辙。
“太后,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首辅再次站出来问道。
他们还抱有点希望,希望这些种子只是意外所得,不能推广。
闻人莲却在此时第一次掀开帘子,走了出来,环视大殿群臣道:
“自然是真的。
明日正是秋收节,诸位如果没事的话,可以随哀家一起去皇家农庄看看,如今皇家农庄当中不仅有种植这些单株颗粒高达一百二十五颗的稻种,同时还有种植单株颗粒高达一百一十颗的麦种,此外亩产更高的大豆、高粱也都有所种植。
明日正是收割之日。”
闻人莲其实也很庆幸,很庆幸她最先选择的突破渠道是农业,正是因为她选择的突破点是那些文武百官不怎么重视的农业,这才使得即使她已经将杂交粮种种满了皇家农庄,也没有透露出一丝信息。
如今事已成定局。
她自然再无畏惧。
直言说出来也是无妨的事。
“这……”
在场那些原本想要把闻人莲弄下去的大臣,顿时都有些绝望,他们原本还以为太后手里仅仅只是拥有那么几株高产稻种,可是却没想到现实更加残酷,现实是,太后手里不仅拥有很多高产稻种,而且还拥有高产麦种以及其他高产粮种。
这让他们怎么斗
这些粮种要是推广出去,那这太后怕
第五百四十一章:太皇太后要废帝(19)
次日大朝会开的极短,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当天最重要的事情是秋收大典,而不是在朝会上说其他事。
所以,朝会只花了不到一刻钟就结束了,随后,所有大臣都在闻人莲的带领下前往皇庄参加秋收。
乔木没有去。
因为她又不是没有见过高产粮种,又不是没有主持过秋收大典。
对这种事根本就没兴趣。
何必出去晒一天太阳呢。
不过,这在一些文人看来就是太上太皇太后和太后关系不好,就连这样重要的秋收大典都不愿意同时出面,于是好几个朝中重臣彼此对视了一眼,纷纷点头,认为昨天连夜商量出的计划还是有搞头的。
说不定就能成功。
当然,有搞头归有搞头。
这时候显然不适合突然提出这种建议,所以他们只能暂且先将计划按下不提,老实参与秋收大典。
这一次的秋收大典虽然相当重要,但是,具体的流程还跟过去差不多,都是先让人说一番感恩天地和皇上圣明的话,然后宣布开始。
唯一的区别也就是收割的人选有所差异,过去收割皇庄当中的各种庄稼,都是由皇庄本身的雇农进行收割,但是这次闻人莲为了方便下半年的良种推广种植,特地花了到二十文一天的价格,从京城周围雇佣了数千名普通耕农参与进来。
为的就是让他们见识一下这些粮种的高产,这样一来,只要等他们回去稍加宣传,那么推广新式高产粮种的事就会顺利许多,至少说在帝都这片区域肯定会顺利许多。
如此这般扩散着来,用不了几年就能够将高产粮种扩散至全国。
随着宣布开始收割,雇佣而来的那些农民这才被允许进场,并且近距离看到那如同金色波浪一般随风飘摇的稻谷海洋,这些农民都是年纪比较大,三四十岁以上,至少种了十几年田的农民,其他能力可能没有,但是种田经验还是有的。
因此,他们只离得近一点,稍微看了一下,就都纷纷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因为他们靠肉眼看这金灿灿的稻穗就知道产量一定极高,反正,肯定远超过他们家自己种的。
有好几个的第一反应都不是拿镰刀去收割,而是先满脸惊喜的捧着那沉甸甸的稻穗,仔细的摸索起稻穗上面的颗粒,估算下亩产量。
很多时候,即使有些人根本不懂算数,但是只要经验足够,那么还是能够靠着手头掂量,以及成年累月的经历估算出土地亩产量的。
这些老农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只掂量了一下一整根稻穗的重量,随后打量了一下周围的其他稻穗,顿时就都明白,这田里面的稻谷产量至少是他们家稻谷产量的一倍以上,亩产量怎么着也能达到六七石,甚至于高达八石都有可能。
一时间,都还没开始收割。
就有老农大声笑了起来。
或者笑哭了起来。
甚至还有人想偷偷撸几把稻穗揣到自己兜里,回头带回家里种。
边上的护卫虽然看到了,但是他们也仅仅只是上前阻止,并且表示这些稻种等到收割完毕,称量完毕之后,会低价变卖一批给他们。
当然,这些护卫之所以会这么温柔并且还解释,显然是因为有人叮嘱过,闻人莲这几年可一直都没忘了体查民情,所以,对于很多老百姓的心理还是有些了解的,因此她早就提前预知到可能会有老农担心这些粮种不会流传出去,所以想偷偷摸摸弄点回去,也好增加自家亩产,故而早已提前通知护卫了。
早已提前通知护卫不要对那些农民动手,只提醒下他们就行了。
之后,便是抢收。
第五百四十二章:太皇太后要废帝(20)
在帝都众百姓都在坊间疯传皇庄当中出现高产粮种的消息的时候。
闻人莲早先在乔木建议下建设出来的宣传队伍,立刻趁着这个时间节点,在帝都当中大肆宣传太后是如何意外获得神鸟叼取过来的高产种子,并且亲自耕种,发现种子产量很高,之后才在皇庄中大规模种植,准备推广全国的传奇故事。
故事虽然是编的。
还是根据当年地皇神农获得凤鸟叼取来的五色谷物的故事编的。
但宣传效果却相当不错。
毕竟百姓愚昧,关于杂交水稻的具体原理就算逐字逐句的跟他们讲解,他们也听不明白,甚至于多数文人估计也听不明白,与其费尽功夫科普宣传得不到结果,还不如直接编个传说,大家更容易接受。
况且,解释原理本来就是次要的事情,多数百姓根本就不在意这东西是什么原理,只要确定这玩意儿的确能亩产八石,那就是好事。
那就要争着抢着种这种子。
至于原理,谁会想那么多
管它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人工杂交出来的或者是从哪来的
没人会在意的。
就像后世人买手机,除了专业人士,谁会在意手机到底是怎么制造的,只要能玩有用且流畅就行。
再不讲究点的。
能打电话就行。
是不是
谁还能因为要用手机打电话就去研究手机到底为什么能打电话
此时闻人莲秘密宣传队用编出来的传奇故事这么一宣传,大多数百姓听了,都会在心里不由自主的生出了一丝太后恐非凡人的想法。
还会觉得鸟雀之所以会把良种叼给太后,那肯定是因为太后娘娘是个好人,是受到上天宠爱的人。
所以才能有这样的待遇。
如此更能衬托出太后的不凡。
只要宣传到这地步。
那这次宣传就算成功了。
只等闻人莲日后振臂一呼,或者说废帝登基,那么这时候的这些宣传就起效果了,至少说大家不会觉得太过惊讶,同时也会觉得太后本就不是一般人,当皇帝很正常。
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效果。
……
不说外面舆论如何,朝堂当中的一品大员在发觉闻人莲的名望越来越高,民心越来越凝聚的时候。
全都生出了些紧迫感。
他们这时候也顾不上彼此原先的那些党争了,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所有原先不和的党派全部都暂时联合了起来,开始上书表示太后一个人垂帘听政实在太辛苦了,应该找个人分担一下,宫中只有太上太皇太后有这资格分担,所以,希望太上太皇太后也能够垂帘听政。
两人协同共理朝政。
彼此也能轻松一些。
闻人莲早就不是最开始的政治小白了,此时一听他们的话,脑子稍微转两圈就明白他们的想法了。
不由感觉有些好笑。
不过,为了配合他们,闻人莲还是故作为难的表示不愿意,说出一些听着就很敷衍的拒绝的话,然后再让百官开口辩驳,如此两次三番的争论了一会之后,闻人莲这才觉得时机已到,故作为难的点头同意,但还是表明太上太皇太后身体不太好,平常不宜太过操劳,让那些大臣尽量将奏折送到她这,少让太上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操心劳神。
那些官员虽然还想更进一步的提升太上太皇太后的权利,但出于担心逼的太过,太后恐怕会翻脸。
所以全都纷纷同意就先这样。
并且决定回头再慢慢努力,慢慢提升太上太皇太后的权利,并且设法挑拨她们两个女人间的争斗。
计划是个好计划。
只可惜他们调查不足。
当天晚上,慈安宫内殿里。
闻人莲真的是大声笑着跟乔木说起这件事,并且拜托乔木跟她演个双簧,让乔木回头在朝堂上故
第五百四十三章:太皇太后要废帝(完)
次日,在众大臣看来,太后果真不得不不情不愿的与太上太皇太后一起在紫宸殿当同垂帘听政。
于是,他们总算觉得自己扳回了一城,一边派人与乔木进行相关联系,表示太后过于霸道,所有行径都不利于国家,愿意与太上太皇太后进行合作,共同去对付太后。
一边不断地在朝堂当中分化太后的权利,将那部分权力分到乔木的手里,想要借此让太上太皇太后再次感受到权力的好处,从而促使这两位垂帘听政的大佬进行争斗。
关于这点,乔木和闻人莲早就有所预料,因此配合的还算不错。
两人都是戏精大佬,双簧演的那叫一个溜,几乎每天都能在朝堂之上吵上一会儿,争斗一会,然后晚上窝到一起吃火锅,小吃啥的。
小日子过的还挺自在。
虽然她们每天都要争吵这件事是蛮累的事情,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好处就是那些大臣们再也不像先前那样紧紧的盯着太后了,他们已经确信太上太皇太后和太后的关系很不好,两个人是真的在争斗,因此他们放心了许多。
再也不像先前那样死死的提防着太后了,而是花更多的精力去教导小皇帝,并且扩张势力和捞钱。
闻人莲虽然很想早早的把那些她看不顺眼的大臣弄死,或者弄下台,换上自己想用的人,但奈何为了不打草惊蛇,她也只能暂且先憋着,暂且继续让自己培养出来的那些人手在暗地里进行一些操作。
静待着日后时机到来。
至于具体是什么时机,那就得看她先前推出的一些政策和做出的改变,什么时候能够辐射全国了
这是需要时间慢慢推进的。
第一年的时候,第一批杂交粮食种子仅仅只够帝都周围一小片区域种植,虽然有一部分大臣和大商人利用各种手段获得了少许杂交粮种运到了他们的家乡种植,但是流传出去的种子,终究还只是少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