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嫡长女(平仄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平仄客
这一次婚礼来清河的官员众多,更重要的是,这些来宾分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这个刺史娶小儿媳的规格。
恩宠过剩,诚惶诚恐,说的就是卢智胜这样的人家。
这一切,让卢智胜父子三人都抹了一额汗,心里暗呼:好险,幸好做了充分准备,不然真不知道如何收场
桂州刺史卢家即将迎娶吴越沈家的姑娘,这个消息,在桂州官场来说不算什么重大的消息,不少官员也打算着当天去露一下脸也就算了。
虽是刺史家和沈家的亲事,但他们打算是寻常对待的,这是因为将娶的乃是卢智胜的嫡幼子,只是个从八品的小官,而且还是荫封的小官,将嫁的是沈家姑娘没有错,可是其父没有官职。
这和京兆少尹沈则敬膝下的嫡长女绝不能相提并论。还是简单为上吧,不少官员这样想道。算来算去,这就是一场普通婚事而已。
桂州的不少商人世家倒是打算前去贺喜的,他们都知道沈家沈则远的名字。这些年沈则远在西宁道互市多次出现,其为人、手腕,都令桂州的商人刮目相看,这次是他的嫡长女出嫁,怎么说,也要给几分脸面的;
再加上,这姑娘的外祖乃是胡氏安和堂的当家人,胡氏安和堂乃是得了皇上御书的商人世家,又是刺史府的亲事,这些桂州商人早就将其中的利益得失一一分析清楚了,让家仆准备了厚礼。
大人,卑职有急事相报昆州刺史府内,刺史府长史魏中希急得满头大汗,此刻虽然是大人沐休的时候,但他还是急急忙忙来敲门了。
这个消息他知道得有些迟了,不知道刺史大人能否及时赶到桂州。若是比观察使大人还迟,那说不过去的。
中希,何事如此忙乱昆州刺史李惠山打开了门。看到一头大汗的魏中希,颇有些不悦。
自己沐休期间。已经说过没有要事一律不准打扰的,这魏中希忘记了吗
大人观察使谢同甫大人已经往桂州出发了,明日就可以到达桂州;南州、滇州的刺史已经快马加鞭往桂州赶了听说西宁卫副将萧若元也出发去桂州了。他们都是去参加桂州刺史卢家的亲事的
魏中希一口气地说着这些西宁道官员今日的最新动态,说完之后就看到刺史大人脸上露出了和自己一样的急忙神色。
快快,马上准备精良的马匹,我要往桂州赶另外,准备送往桂州刺史府的厚礼马上。前去打听为什么观察使和西宁卫副将会前去卢家。我回来之后就要知道结果李惠山急速地下了几个命令。
他自己也快速起身,打算立即赶往桂州,并且一定要赶在谢同甫和萧若元之前,出现在桂州。
不管谢同甫为什么出现在桂州。但是他已经出现在那里了,还有另外几州的刺史,那么自己这个昆州刺史就一定要在那里
他不知道为什么谢同甫和萧若元会去桂州参加这样一个小小的婚礼,但是他知道的是,这两个人代表着西宁道的官场和军方。不管是为了什么原因,只要他们出现在桂州,出现在卢家,那么他们这些在桂州任职的官员,就一定要出现在卢家。除非,这官不想当了
这么多年的为官经历让李惠山有一种异常的敏感:那就是主官的风向,才是最正确的风向若想在西宁道继续为官,他一定要紧跟着主官的风向。
西宁道属下有七州,这邻近桂州的几州刺史都赶往桂州了,如果自己不去桂州,那真是脑袋进水了啊
李惠山此刻懊恼不已,急急忙忙的同时,也有些责怪为魏中希为什么会这么迟才来禀告
到了迎亲的那一日,卢家众人和桂州刺史府的官员目瞪口呆地听着引宾者唱着一拨拨前来恭贺的官员,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滇州刺史严云从到备薄礼滇州长史沈则儒到备薄礼
南州刺史孔烛照到备薄礼南州长史刘思仲到备薄礼
昆州刺史李惠山到备薄礼昆州长史魏中希到被薄礼
西宁卫副将军萧若元萧大人到备薄礼
西宁道观察使谢同甫谢大人到备薄礼
天哪,这都是西宁道顶端的官员啊西宁道观察使谢同甫乃是西宁道第一官,不少桂州属下的官员根本就不曾得见其颜,没想到他竟然会来卢家参加一个嫡幼子的亲事
还有西宁卫副军萧若元,那是兰陵萧氏的嫡枝嫡子,又是西宁卫第二人,怎么也来卢家了
还有西宁道属下七州的主副官,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卢大人,恭喜恭喜 ,佳儿佳媳啊本官路过桂州,特地来喝杯喜酒西宁道观察使谢同甫面带微笑地恭喜卢智胜,表明了就是来参加卢家这一次亲事,来喝卢家这一顿喜酒的。
他的身后,跟着西宁道属下各州大大小小的官员,这些官员都噤声顿首,而且都竟然是由长史捧礼
这阵势,让卢家众人和桂州刺史府的官员忍不住心里发毛。这西宁道官员基本到齐了啊
卑职恭迎谢大人恭请谢大人、萧大人和诸位大人入内卑职已备下薄酒一杯,感谢诸位大人的盛情厚意卢智胜最先反应过来了,忙不迭地将谢同甫等官员请了进去。
桂州刺史府的其他官员也反应过来,克制住心中的狂喜和疑问,将跟随的大人们一一安置妥当。这些人,不管是为了什么出现在这里,一定要好好招待了
送嫁的沈得善、沈则远和沈余乐等沈家人,还有胡不涂、应南图等陪衬的人,早就按照吉时将沈瑶送到了卢家,早已经在卢家落座了。
当谢同甫等人进来的时候,他们都恭恭敬敬地行了礼,齐声向谢同甫等人行礼请安。
谢同甫自然笑意盈盈地看着沈家众人,目光在沈得善、沈余乐和应南图身上一一掠过,当看到这些沈家人看到这么多官员仍能镇定自若的时候,他微微凝了凝眼神,说不清对这些人有什么心思。
他忍不住和萧若元交换了一下眼神,同时想到了京兆急递来的隐秘消息:皇上病重,太子监国太子詹事沈华善和太子妃祖父左良哲奉上命,协助太子监国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两百六十八章 心思
.
在并不特别宽敞的卢家前院大厅里,坐着西宁道大大小小的官员。上首正中的,自然是西宁道观察使谢同甫。
卢智胜和桂州刺史府的官员穿梭在这些官员之间斟茶递水,热情之余却又惴惴,以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几州刺史和长史,平时见面不多,虽则同职同等,但像这样齐聚一堂的,场合还是很少。
更重要的是,上首坐着的谢同甫和萧若元没有开口,这些官员自然不敢越过头去。就连卢智胜这个主人家,一时也只能陪着笑,却只能打哈哈不说话。
沈德善等沈家人反而气定神闲,这些官员,冲什么而来,他们心中是有数的。况且,商民与官,道不同,界限太过分明,反而没有什么可惧的了。
谢同甫看着底下淡定喝茶尤有怡然笑意的沈家众人,心里不禁微微提了起来。皇上病重、太子监国这个消息,尚未有传散开来,但是谢同甫在京兆自有消息来源。宫中一有这个变动,太子监国的消息便第一时间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他手上。
太子年幼,且在朝堂听政的时间很短,因此,谢同甫更看重的就是奉上命协助太子监国的两个重臣。如果按照前朝大安的说法,沈华善和左良哲,可以算是顾命大臣了。
所谓太子监国,实则,就是沈华善和左良哲监国,这是谢同甫心里涌上的第一个感觉。
太子年幼,所发出的种种政令必定是经过这两个建议和赞同的,不然在皇上病重期间,以太子年幼和薄资,根本就不能有效保证京兆和大永一切事务都稳妥。现在听说京兆一切平和,没有雷霆手段,又怎么能镇压住京兆众臣的蠢蠢欲动
谢同甫想起京兆传来的消息。也想起了自己的打算。本来桂州刺史娶幼媳,他这个西宁道主官根本就不用来的。他来这里,除了提前对沈家卖个好、给卢家一个显耀外。更重要的,是想来看一看。沈家,这次来西宁道的会是谁。
沈华善和左良哲两个监国大臣,就算是远在西宁道的谢同甫也不得不重视,更何况,谢同甫还另有不得不重视的理由
所以无论如何,他是一定要出现在桂州的。
左良哲,谢同甫接触得少。他在长泰三十七年离开京兆前来任职西宁道的时候,左良哲还在泰州任职,这之后才他是门下侍郎和三等承恩公,这样一路平步青云。谢同甫并没有亲眼得见,是以一下子要说出个具体印象来,谢同甫不知道如何描述。
沈华善,却是谢同甫打过交道的。谢同甫在京兆任刑部尚书的时候,沈华善是工部尚书。同在吏部之下,交集自然很多。在谢同甫的印象中,沈华善是个老好人,总是一脸和善的笑意,让人心生亲近。
却没有想到沈家竟然会有这样的造化。从龙之功,太子詹事,现在又是监国大臣,想当初,两人可是同等同第的。虽然现在看来,自己的官职要比沈华善还高,但是若论前途,谢同甫也知道,自己是断比不上沈华善的。
沈华善一个小小的工部尚书,短短几年间有这样的进步,沈家其余人会是怎样他真的是很想看一看。
沈家三代送嫁,是为了给沈则远的嫡长女以尊荣还是为了什么西宁道这里,实在是太重要了,乃是连接大永和西燕的所在。想起这些年在西宁道的顺风顺水,再想想沈家三代送嫁的阵仗,谢同甫心里起了点点隐忧。
隐忧何来,他也说不清。
谢同甫端起了茶杯,不着痕迹地打量起在座的沈家众人来。领首的,是沈得善,这是沈华善嫡亲的弟弟,据说一直都是在杭州打理沈家的祖宅的,最是能敛财的人。
这些年来,沈华善和沈则敬官运蒸蒸日上,少不了他的供养。这个人,也像沈华善那样,脸上总是带着笑意,虽然是打理庶务的,那气度神情,倒没有多少市侩和精明。
沈则远,这个人,谢同甫倒是听说过的。西宁道观察使府衙设在倚邦一带,这一带,正是大永和西燕共同开设的互市所在地,互市涉及的众多生意门道,自然就有不少商人庶务之家在那里交通。在互市开设之初,谢同甫曾巡查那里,也曾见过沈则远几面。
观察使府的长史也曾和他隐约提到过一则消息,道是茶马司的府衙的兴建,还有一半钱财是来自沈则远的捐助,现在茶马司的官员,对沈则远还颇有谢意。五六年前的市恩,这可令谢同甫有些刮目相看。
那个年轻的司天台官员,正是沈则远的嫡长子吧。据说君复乐那个老鬼,对他青眼有加,明里暗里都多有提携。乍一看,有些神神叨叨的,这个人,就是那个预测了京兆东郊大地动的人吗
这些人,是要长留西宁道吗会不会影响到自己虽然是二品大员,但是谢同甫深知,最重要的,永远不是品阶等第。因为这些人背后,有一个监国大臣沈华善
想到这里,谢同甫再次看了萧若元一眼,心中浮现的疑惑更甚。萧若元出现在这里,定是彭明义也知道了太子监国的消息,只是,为什么彭明义也会如此在意这个消息
西宁卫十二万兵马,彭明义有什么理由要让萧若元出现在这里谢同甫在西宁道几年,和彭明义之间的来往也不少,一政一军,相辅相成又河水不犯井水,这些年,两人相处合作得也颇为融洽。
按理说,彭明义一向只管军中事,这些地方政事,他一向少理会的,彭明义为什么也给沈家这个脸面
谢大人,请入座吧卢智胜的话语打断了谢同甫的思考,他这才笑了笑,放下了心中的疑问,和诸人一同就宴了。
在谢同甫思考的同时,应南图面带微笑地看着在场的诸官员,心想谢同甫和萧若元真不愧是西宁道最顶层的官员,消息还真不是一般的灵通。
京兆的最新消息,自己也是刚知道不久,尤其是和龙体、国祚有关的一切消息,都是被严密掩盖的,这两个人竟然能这么快就知道了,真是不简单。
更加不简单的是,这两个人能够这么快就能作出准确的反应,前来参加这场亲事,这就表明,他们心中已经推断出京兆官局的大致走向了。
想到这里,应南图心里提起了审慎和警惕,看来这西宁道虽然离京兆甚远,却是卧龙藏虎之地啊
就是不知道这西宁道底下的官员,是不是也是这样心思剔透了。如果真的和谢、萧二人一样,那么这一次沈家在西宁道,困难重重啊。
且不说谢同甫是何样的心思,就说昆州刺史李惠山和南州刺史孔烛照两人看着谢同甫对着沈家人露出了亲切的笑意,心中惴惴,又疑惑不已。
这吴越沈家势盛,他们都知道,沈华善是太子詹事,他们也知道,但是在场的沈家众人,只有沈余乐一个人有官职,而且只是正六品的司天丞。
谢同甫是正二品西宁道观察使,有必要对着沈家人笑得这么亲切吗虽然说不看僧面看佛面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谢同甫的举动也太奇怪了吧
别说是李惠山和孔烛照,就算是主人家的卢智胜,对于谢同甫的到来,也感到诧异,虽然他早前也想到过这个可能。但是,谢同甫和萧若元真的来到桂州了,他又在猜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了,这脸面,给得太大了
总之,不会是为着自己这个桂州刺史就是了。
沈则儒作为滇州刺史府的长史,跟在刺史严云从的身后,谨守着刺史府副官的职分,和刘思仲和魏中希两个长史没有什么两样。
只在众人寒暄之后,才恭恭敬敬地见过父亲沈得善,道是孩儿给父亲请安了。
你们父子一道,来到桂州送嫁,到是能相见了。想必新嫁娘妇德妇容昭显,本官给卢大人道喜了。在谢同甫之后,萧若元说话了。
此话一出,又是令众人一愣。他的伯父正是尚书左仆射萧厚仁,他这话,明显是在为沈家姑娘添色。看来,这卢家,不管是为了什么原因,都不敢慢待沈家女了。
在打量完沈家众人之后,谢同甫将目光落在了应南图身上。
他知道,眼前这个人是清平侯应家的长公子,如果不是应平川糊了脑袋,眼前这人,应该是清平侯世子。
虽然没有听过这个人的声名,但不管怎么说,谢同甫对眼前这个年轻人也带了考究审视的目光以沈华善的眼力,肯将嫡长孙女嫁与的人,肯定也不是一般人,他可不敢轻视。
谢同甫的年纪和沈华善差不多,单就官职等级来说,谢同甫比沈华善还要高一等,这是因为沈华善自任中书侍郎以来,就没有挪过位置了,去年的考课虽然加了等第,却是还是任中书侍郎一职。
大永所有官员,包括谢同甫,都认为下一任中书令非沈华善莫属,中书令是百官第一人,又岂是西宁道观察使能比的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两百六十九章 局势影响
.
婚宴之上,沈得善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回应着谢同甫等官员的亲切,沈则远的表情也是差不多。
这一对叔侄,对官场上的盘根错节知道得一清二楚,但在外的角色,都是沈家打理庶务商事,以圆滑精算而出名,最擅长的,乃是活络气氛。
所以此刻卢家的大厅里面,不管是西宁道的高官,还是桂州的商贵,气氛都颇为融洽。
比如说萧若元饶有兴致地说着:本来彭大人也打算前来贺喜的,刚好安西都护赵钰罡来访,彭大人也就不得闲了。还说,改日前往京兆述职,再和沈大人喝两杯。说罢,他又是一笑,举起了酒杯,恭贺沈则远喜得佳婿。
底下的官员听了,则分析着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意思。萧若元所指的彭大人,自然是西宁卫大将军彭明义,这是说彭明义也是关心着卢、沈两家的亲事的这是在向沈家诸人释放西宁卫大将军彭明义的善意
彭明义掌管西宁卫十二万兵马,一向不理会这些事情的,这意思就是彭明义也和沈家交好吗
不少官员开始猜测着卢智胜是攀上了一门怎样的亲事了。
昆州刺史李惠山一径地笑着,心里却是疑窦丛生:没有听说姐夫提起过和沈家有交情啊,况且素来军政不私通,今日这都是怎么一回事怎么这场婚宴诡异的地方这么多不说这西宁道的权贵了,就说这西宁道的商富,怎么也来了这么多
没听说过西宁道也有沈家的子弟啊,更加没有听说过沈家在西宁道有什么生意了
李惠山是昆州李家的子弟,昆州作为商人世家,李惠山自然认识不少西宁道各行各业的商事大佬。
那不是千秋钱庄在西宁道的总掌柜陈名训吗还有,那是桂州何氏年轻一辈最得意的子弟何典谟吧李惠山越是打量越是心惊。
因为他在这些来访的宾客之中发现了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商人大家或是一方官员。这也就是说,这桂州刺史卢家的一场小小亲事,聚集了西宁道政、商两界的主要人员的。
不。或许还有军部,萧若元正明晃晃地在露着笑容呢
这一场小亲事而已。不过是一个桂州刺史娶第三个儿媳妇,这些官员为什么都会出现在这里呢
自己是闻风而动,看的是谢同甫和萧若元的动作,那么这两个人又是为了什么呢
李惠山越是心惊,脸色就越是平常,他在想着这个事情,一定要尽快将今天所见的一切如实告知族老和兄长们知道才是。
不知道为什么。他看着沈得善、沈则远和众人寒暄的样子,心里会涌上一阵恐慌,仿佛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一样。
因念着这莫名其妙的心慌,又要顾着在谢同甫面前有所好表现。在接下来的婚宴之上,李惠山只是象征性地呡了呡酒杯,也不敢怎么喝酒,就怕喝多了,在谢同甫等官员面前失了分寸。
沈则远想起了在文镇见到的药市行会会长李次山。这李惠山,就是李次山的堂兄长了,这两个人,长得倒是很相似的。昆州李氏吗倒是要找机会前去拜访了。
想到这里,沈则远端起了酒杯。对谢同甫和萧若元等人小意恭谨了一番,便来到了李惠山跟前,笑呵呵地说道:见过李大人多谢李大人前来参加小女的婚宴,草民敬李大人一杯
听着沈则远语气中的亲近,看着他将酒杯低了大半截,李惠山也笑呵呵地随着沈则敬的话语上:沈贤弟不必多礼,侄女婚嫁,也是吾等的喜事。来,干一杯语气是豪迈洒脱的,仿佛和沈则远一见如故。
开玩笑,虽然沈则远对着自己这个昆州刺史自称草民,但是连西宁道观察使和西宁卫副将军都对沈则远礼遇有加,难道自己这个昆州刺史还敢拿势不成
做官嘛,政绩什么的,都是次要的,那关键是要有眼力,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人该给脸,什么人得打面,李惠山认为自己在这一点还是很拎得清的。
所以他面对着沈则远的敬酒,是一杯而尽了,姿态和脸面都做得十足。
看着李惠山倒悬过来的酒杯,沈则远心里不厚道地笑了。这就对了他这一杯酒水前来敬,就是为了这样的一个效果。没想到这昆州刺史倒是个实诚人,那么事情就好办了
沈则远之后,沈家的子弟,沈余乐、沈余守等人,又前来给李惠山敬酒拉交情,这一通下来,李惠山和沈家的子弟都打了个照面,就连纯粹陪衬的胡不涂和应南图,都来给李惠山敬了酒。
此外,在沈则儒的鼓动之下,各州的刺史、长史之间,也相互寒暄敬酒起来。这些官员平时也难得聚在一起,这次有了机会,敬酒几杯,畅饮几杯,那是太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就这样,一圈又一圈酒下来,李惠山就觉得头脑有些昏胀,感觉自己喝得有点多了。原本想仔细看看沈家众人表现的,也都看不真切了。也想仔细思考下谢同甫和萧若元为什么会出现这里的,也无心去想了。
看着李惠山醉醺醺的样子,沈得善和胡不涂满意地笑了笑。幸好沈家在这里的人也不少,不然还真无法兜着那么多圈,才能将李惠山灌醉。
将李惠山灌醉,这是他们一行人在来卢府之前就已经商定好的,现在一切顺利,当然是笑笑了。
目的嘛,一是为了制造和李家相交甚笃的情谊,以便将来去到昆州的时候,有商谈、投帖的基础,这是情谊之理;
二是为了不让他对沈家众人看得那么真切。有时候只言片语也会成为一个探究的线索,沈得善不想李惠山有任何可乘之机,朦朦胧胧的是最好了;
三是为了给李惠山一个艳遇的机会,反正什么都安排好了,就差他醉上几下,头脑有些发昏而已,那事嘛,成了当然是最好,不成,那也没有关系的嘛。
看见李惠山有些醉了,主人家卢智胜连忙吩咐府中的下人将李惠山搀扶到一旁的待客居休息,吩咐着婢女给李惠山擦拭,又吩咐上醒酒汤等等。
随即,接连还有另外几个官员也想在谢同甫面前好好表现,也敬了几轮酒水,自然,也都喝多了,把卢智胜忙得是够呛。
谢同甫和萧若元有见于此,酒席过半的时候,就告辞了。这两人来,做的是个姿态,也没有想着要留到最后的。
临别之前,他们还和沈得善和沈则远打了招呼,让问候远在京兆的沈华善,还邀请他们去府上作客等等这当然是客气话了,沈得善和沈则远再没有眼色,也不可能去观察使府和西宁卫驻扎地拜访。
谢同甫和萧若元一走,李惠山、孔烛照等官员也纷纷告辞了,连同那些醉酒的官员,也都在各自府中长史、家仆的搀扶之下,先后离开了卢家。
当然,这个时候,婚宴也到了尾声,卢明知这个新郎,早就醉得一塌糊涂了。那花烛之事,自然也做了,再怎么醉了,小登科,还是知道怎么做的。
沈则远等沈家人,自是留到最后的。他们还有一些话,没有和卢智胜说呢。
1...104105106107108...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