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平仄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平仄客
前来河内道平乱,根本就不是我们江南卫的事情河内卫还有十二万兵马呢,为什么不从中抽调士兵作为招讨司的去平乱那是河内卫的士兵知道,郑州、晋州、鄂州已经不受控制了,去了也是送死的份
士兵们还记得,果毅都尉姚黄是这么说的,语气里有愤愤不平。
就是,为什么要我们江南卫去送死有士兵赞同说道,声音里也有忿然。
我们绝对不能就这样白白送死我们在江南道还有父母妻儿,绝对不能白白送去我们一定要反抗又有士兵这样说道。
对的,反抗主将们不会亲自上阵杀敌,自然什么都不用担心,就是推我们去死
以上的这些话语,是在招讨司在南阳临时驻扎之后,姚黄和这十几个士兵对着身边的士兵说的。三营的士兵们就这样口口相递着,那些赞同姚黄之论、有心反抗的士兵们,自然是瞒着周围的士兵的,竟然就这样一直到了亥时三刻。
当那声短促尖厉的号令响起的时候,三营的亮光也起来了,接下来出现的情形,让所有的三营士兵都愣住了。他们的主官,中郎将段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刀砍向了站在他身边的果毅都尉姚黄,只是一瞬间,姚黄就倒地,气绝身亡
与此同时,那十几个一直鼓动着别的士兵反抗哗变的人,也被周围的士兵,用刀架住了脖子,快得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当然就无从反抗。
段宏滴血的大刀,和厉声的喝语,使得三营这里的士兵,不敢有任何举动。三营这里,有着诡异的平静。
时间在一点一点过去了,招讨司其余营帐的喧闹,也逐渐平静了。
时间已经来到子时末了,虽然夜已经这样深了,招讨司驻扎地内,却是火光洞亮,那燃烧着的火把,将营帐四周的情况照得很清楚。
沈华善和张戈,站在主军帐的前面,脸色沉肃地看着面前跪着的人,准确地说,是士兵。
在他们面前,跪着近百余名士兵,这些士兵,双手被捆绑着,他们都是参与亥时三刻哗变的士兵,甚至,这当中有人,砍杀了自己的同袍。
这些跪着的士兵身后,是近五万余招讨司士兵,他们全副戎装,站得笔挺,近五万人,却只听到浅浅的呼吸声,所有人都在看着沈华善和张戈。
本使知道,诸位当中,心中或许有怨气,或许会认为,前往河内道平乱,不是你们的责任。可是,诸位是否还记得,你们是军士你们所穿之衣,你们所进之食,全是来自大永百姓的供养就是为了有一日,作为军士的你们,能够护佑大永百姓,保大永各地太平可是如今,你们在做什么
沈华善开口了,他的声音并不大,说出来的话语却传到每一个士兵的耳中。
诸位离开家园,河内道这里又干旱,心中有愤,情有可原,法却不容你们乃军士,军令如山,将令如山,这个道理,你们不会不知道可是为什么会有今晚之举哗变此乃重罪,祸及家国
沈华善的声音加大了些,有不少士兵听到这些话语,都低下了头。
不管你们是心中有想,还是受人蛊惑,今晚之事,定当重惩本使当令诸位明白,何谓军令严明,诸位身为军士,不得守,必须死守不听军令者,必诛有功必赏,犯令必死存亡生死,皆在诸位的选择中
沈华善的语气越发沉凝,每一句话语,中间都是重重的停顿。
刘可,二营中郎将,带领士兵反,杀同袍,当诛姚黄,三营果毅都尉,煽动士兵反,扰乱军心,当诛
一个个的人命,从沈华善口中说出,这个处置结果,令所有士兵的呼吸都顿了一下。
全部当诛
当这百余人在这些士兵面前被诛杀的时候,那种震慑的效果,是惊人的,所有的士兵都微微张大了嘴巴。
这就是哗变的重罚这百余个将领士兵,早就违反了军纪,必定要承受这样的后果是以所有的士兵都沉默。
武议有云:凡诛者,所以明武也。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杀一人而万人喜者,杀之
.
嫡长女(平仄客) 第四百一十二章 将才
.
如今,已经是丑时了,驻扎营地里面的骚动已经基本平息了。在处置了姚黄等动乱的士兵之后,招讨司的士兵都陷入了安静沉默之中。
他们当中很多人,原本蠢蠢欲动的人,直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仅仅是因为远离江南卫或者河内道的干旱,就要愤而起,是多么愚蠢的事情,这样的行为,根本就符合他们作为一个军士的使命。
在那一番说话之后,沈华善又跟他们说了河内道百姓在遭受干旱之后的悲惨生活,又和他们详说了河内道局势若是动乱,将会对大永造成的影响。若是河内道的动乱不能平息,临近的江南道,也断无太平的可能。
若是天下动乱,何人可以安于一隅大永承平已久,作为军士的你们,更不可忘记己身的责任和使命若是轻易受人煽动、唆摆,而置己身使命于不顾,你们何颜何能受大永百姓的衣食
上阵杀敌当勇往直前,马革裹尸还,乃是军士的最高的荣誉可是,在这南阳,河内道的动乱尚未平息,甚至招讨司还没有到达动乱的郑州、鄂州,你们就同胞相残,甚至有人杀同袍,这是不可饶恕的行为
你们可知道,你们今晚所为,全是别人精心设下的圈套这是刚刚从河内道送来的急报二营中郎将刘可,是河内道北路叛军首领刘良的本家兄弟,他们一直暗中有联系姚黄,和河内道西路叛军也一直有往来。若是今晚哗变成功。招讨司就成了叛军手中的工具,成为加深河内道动乱的罪人
军纪严明。在于杀一人,而得活百人警醒百人,更在于,这些人所为,有必须杀的理由。此刻,就是让这些士兵们明白,他们自以为怨气、反抗的背后,是什么在推动
真正的拢军心,不是在于震慑,而是在于认同让他们知道,杀一人、杀百人的理由,让他们理解主将所做的理由。才能认同主将所做的一切。这样,在战场上,主将有令时,士兵才会毫不犹豫地地依令行事死而后已。
听到沈华善这么说,士兵们才从血腥的惊骇中回过神来,想到自己竟然听从了别人的唆摆,差点成了叛军手中的工具,士兵们不由得低下了头。心中是又悔又愧,或许还有一丝丝的庆幸那些有这样的心思,却不敢跟随刘可、姚黄等人行动的士兵们尤其如此。
今晚之事。只惩首恶并杀害同袍的士兵。另外的士兵,一律不再追究。本使知道,你们当中不少人,也是受人蛊惑,并无犯恶之意,故网开一面。但仅此一次。就只是这一次参与哗变,是罪及九族的罪行,若是再犯定不饶恕
沈华善这话一下,又惊又愧的士兵,心里一松,知道今晚的事情就到此为止了。若是真的论起来,他们当中不少人,都知道刘可、姚黄等人的行动的,心中却一直在犹豫,参与还是不参与,也没有向张戈、沈华善等主官报告,同样是犯了罪的。
先是百余人血腥的震慑,接着是背后真相的愧疚,最后是不再追究的开恩。沈华善这一番话语下来,使得士兵们开始认同沈华善和张戈的做法,虽则还没有完全收拢所有士兵的心,却是今晚之事所能取得的最好效果。
这一次哗变,让许多将领的心中,对沈华善、张戈这两个主官,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沈华善军帐内,只有浅浅的呼吸声响起,虽则只有两个人,气氛却十分凝重。
沈华善坐在军帐的正北,他的前面,跪着一个人,头正低垂着。
起来吧。你能迷途知返,最后还将功赎罪,可以起来了。良久,沈华善才这样说道,语气很平和。
听见这句话,跪着的那个人才把头抬起来,神情痛苦又愧疚,这人,赫然是三营中郎将段宏
末将有罪,因一己之私而耽误军中大事,实在是大罪。姚黄等人,若不是因为末将心中的怨怼之情,也不敢这样煽动三营的士兵。末将虽然知道姚黄等人的行动,却还是想着这样亦可。若不是大人点醒,末将铸下大错尚不自知,心中实在惶恐难安。
段宏的语气低沉,诉说着心中的愧疚,这也是他这么晚了还跪在沈华善军帐里的原因。
本次哗变,本该出现大问题的三营,却一片平静。这证明你已经知错了,并且用行动挽救了错误。还在事后,建议本使利用刘可、姚黄两个人,和河内道的叛军联系起来,以激发士兵们的愧疚,这已经是立功了
在控制住三营的局面之后,段宏求见了沈华善,说了可以把刘可、姚黄和河内道的叛军联系起来,以激发士兵们的愧疚,让他们认同沈华善、张戈的做法。在军中,恩威并施,并不足够,还要有军纪严明。
段宏的建议,正是说明军纪严明的具体操作。
说实在话,段宏来求见的时候,沈华善既觉得意外又觉得欣慰。在士兵哗变之前,他让陈成去对段宏说那一番话,证明他的判断并没有错。
段宏以往的经历,陈成早就摸清了。他在江南卫的名气不小,十三岁从军,无宗族兄弟,能够做到中郎将这个位置,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军功从军三十余年来,他立下的军功无数,以勇猛而著称。
这样的一个人,却是过了不惑之年才娶妻,如今他的妻子,即将临盘,那也是他第一个孩子,所以他对离开江南道才会有这样的怨气。
这样的一个人,沈华善不忍心看着他就在这样一场哗变中,没了性命,也愿意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从他能这么快就想到可以用刘可、姚黄和叛军的关系,将哗变的效果,更推向一层,也证明沈华善对他的评价没有错,这个人,是个人才。
得大人提醒,末将感激不尽。然心中愧疚难安段宏虽则站了起来,却仍佝偻着腰。
你可知道,刘可虽然和河内道北路的叛军没有联系,姚黄却真是和河内道西路叛军有联系的。招讨司的斥候,刚刚捕获了河内道而来的信鸽,信鸽上携带的内容,正是和姚黄有关的,说的正是哗变之事。
这信鸽上的内容,没有指名道姓,却一直在姚黄的军帐逗留,若是姚黄没有被杀,他们还不会发现这只信鸽。
什么姚黄和河内道叛军有联系听到沈华善的话语,段宏微微一愣。他向沈华善提这个建议,只是从计策的角度出发,根本没有想到,姚黄真的是和叛军有联系。
这么说,沈华善在士兵面前说的那一番话,也并不是为了收拢军心了也就是说,他真的是叛军手中的工具,差点就成了招讨司的罪人了
再一次,段宏感到自己真的是错得离谱。这是他从军三十余年都没有出现过的状况,怎么如今会犯下的这样的错误呢
末将耽于家,却忘了国。请大人责罚段宏又再跪下了。招讨司的将领,竟然和叛军有联系,这是他怎么都想不到的。
既如此,你就将功赎罪吧。带着三营的士兵,平定河内道的乱局这才是你这个招讨司中郎将的使命也不枉本使对你的一番提醒。河内道太平,即是大永太平;大永太平,江南道也必不会动乱,你的妻儿,才能安稳存活。无论是为国为家,河内道都不能乱
沈华善沉沉说道,家国密不可分,作为军人,固然不可耽于家而忘了国,却也不能因国而忘家。没有国,何来家不存家,国何用家国一体,才是最正常的。
末将定当遵命末将以性命起誓,定不辱军士使命,定会跟随大人平定河内道 段宏跪着,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无比清醒的认识,心中再一次有了从军初时的豪情。
使命和豪情,对家国太平的守护,经历了这一次哗变的锤炼,才能使一个将领,成为一个将才
太阳照样升起,那百余具叛变士兵的尸体,已经被掩埋。昨晚的骚乱,在招讨司士兵的心中,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
这些痕迹,使得他们回想着昨晚的事情,回想着沈华善所说的话语,不由得,行进的速度更快了一些,队形也更整齐了一起,不少士兵的腰背,挺得更值了一些。
这也是他们心中使命的觉醒,和豪情的重燃,他们,和段宏心中所经历的,大致相同。这一场哗变,在南阳这里留下了血腥,也留下了士兵的尸体,唤起跟随的东西,却更多了。得失,有所见。
沈华善和张戈,看见这样的士兵,心中不由得也涌起了豪情,经过这一次锤炼,招讨司的士兵,和早前不一样了。
没多久,他们就来到了郑州边上,离河内道叛乱的中心地带,更近了
河内道的叛军,就在眼前了
.
嫡长女(平仄客)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两路叛军
.
沈华善和张戈带着招讨司的士兵,来到了郑州边上。
在这里,五万招讨司士兵汇合了河内卫进两万士兵,一共七万大永士兵,汇合在一起。
这个数目,相当于左右金吾卫的总人数,比安北、安西都护还要多的的士兵数,在郑州边上汇合,就是为了平定郑州、晋州、鄂州三地的动乱。
这样庞大的士兵人数,只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这一场动乱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
尽管带着招讨司的士兵来河内道之前,沈华善和张戈对河内道的动乱,就作了充分的预计,也想好了当中会有的艰险。可是当他们和古大存汇合时,才知道这三地真实的情况,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古大存带着两万河内卫士兵在这三地平乱,却没有多少效果,这是无奈 实情。
本来,河内卫有十二万兵马,若是全力平叛,或许还用不着招讨司。可是持续的干旱,并不仅仅是这三地出现,而是整个河内道几乎都出现了这三地的情况。
因此,另外的十万兵士,正在各大副将的带领下,分散在河内道各地赈灾,控制各地的局面。
若是以整个河内卫兵力来平叛,说不定这三地的乱局还未平定,其余之地乱象就生了。这样一来,整个河内道都要乱了。
古大存只能带着这两万士兵,和这三地的叛军周旋着,等待着招讨司五万援兵的到来。
在古大存的述说后,沈华善和张戈对这三地动乱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自然,眉头就皱得更深了。
郑州、晋州、鄂州这三地,计有五十万百姓牵涉其中。其中。叛军的人数,约在三万之数,按照占领地域的不同,主要有两路叛军。
其一,是以晋州之地为主、占据一半郑州之地的北路叛军,其首领正是贼匪头目刘良;其二。是以鄂州之地为主,同样占据一半郑州之地的西路叛军,其首领是原河内卫的中郎将黄渊。
这两路叛军,各有一万之数,除了这主要的两路叛军之外,这三地还有其余的叛军队伍,林林杂杂也有近万人。
刘良原先是晋州之地的悍匪,一向与官府作对,原本就有三千多手下。在晋州尚未动乱之前,刘良及其手下。一直是官府通缉的重要对象,却始终没有办法将刘良缉拿。早前,晋州刺史王麟已经向朝廷请旨,请求朝廷派官员前来晋州剿匪的。
可是,朝廷的批复尚未下来,晋州就发生了蝗灾。又出现了备荒粮一空的事情,晋州百姓对官府的仇恨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晋州就暴动了。
刘良带着三千手下趁乱而起,攻占 了晋州刺史府,并斩杀了王麟及晋州刺史府的官员,打着为百姓治贪吏、平粮仓、免赋税的旗号,就在晋州站稳了脚,赢得了部分百姓的拥护。
随即,晋州、鄂州、郑州三地的盗匪,纷纷投奔了刘良。短短时间内,刘良就招集了两万部众。这一万部众,绝大部分都是这三地的盗匪。
这些人身上背着不少官司,甚至有不少亡命之徒。这些盗匪、亡命之徒,对官府最为憎恨。也有一定的武力,由这些人组成的北路叛军,战斗力自然非同一般。
如今,北路的叛军,部众还在不断地增加,有势如破竹向其他地区扩张的姿势,仅是晋州、郑州之地,似乎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些北路叛军本来就是一些亡命之徒,每次和河内卫的士兵对上的时候,都不要命似的。是以河内卫士兵,都不想他们直接对上。
和北路叛军部众不相上下的,就是西路叛军了。提到西路叛军,古大存只有一声叹息,他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到这种难以收拾的地步。
西路的叛军首领,是河内卫中郎将黄渊,换言之,西路的叛军首领,正是古大存的旧部属。西路叛军,是古大存感到最头痛的一路叛军。
原本,黄渊是带着几千名河内卫士兵镇守在鄂州这里的,却没有想到,他如今成了西路叛军的首领。而西路叛军的部众,大多数是他带领着的几千名河内卫士兵,还有鄂州、郑州、晋州折冲府的守兵。
这些士兵,都是大永的普通士兵,地位自然不会高。与北路叛军打着为百姓治贪吏、免赋税这样的旗号不同,黄渊的旗号是反对朝廷庸官专权、考选不公、埋没人才等弊病,在声称为民做主的同时,也赢得了这些普通士兵的拥戴。
更可怕的是,这些西路叛军,就是大永朝廷培养出来的士兵,是为了守护大永疆域百姓而存在的士兵,如今竟然成了叛军这些叛军的首领、部众,是古大存曾经的旧部属,也是河内卫士兵曾经的同袍
如今却是势不两立,成了敌对的两方。
这让古大存情何以堪这又让河内卫士兵颜面何存
然而,这一切,就是明摆着出现了,除了叹息,古大存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似乎是约定好的一样,这两路叛军,对占领地内的百姓,有不少的惠举。
他们占领了官府之后,还拿出了他们的储粮,用以救济当地的百姓;此外,还对百姓承诺,他们的叛军,绝对不会扰攘百姓,让他们一切依旧。相反,如果百姓拥护他们,绝对会有饱饭可吃,绝对会有暖衣可穿
这样的承诺,对于这三地的百姓来说,无疑是福音,又加上旱灾蝗灾,让这些百姓已经无法可想,又对大永官府有着难以消去的仇恨。这三地的百姓,竟然对这两路叛军都拥护,甚至有越来多的百姓加入到叛军之中。
民心、民望的归属。竟然是在叛军那边这才是令古大存感到胆战心惊的地方,所以他一直不敢动,不能动,只能等待着招讨司带着五万士兵前来。
大将军能坚持到现在。没有让叛军扩散至另外的地方,已经很不容易了,本使佩服甚深。这三地的局势,实在艰难沈华善回应着说道。
大永官职系统,讲究文前武后,沈华善的文官三品。比起古大存这个武官三品来说,更有地位。然而他初来乍到,话语却很客气。
只是,听完了古大存说的这三地局势,沈华善觉得心眼所见,都不怎么光明。
难怪古大存带着两万河内卫精锐,却不能平定区区三万叛军,这是因为,古大存和河内卫士兵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三万叛军。还有这三地的百姓
这三万叛军的惠民之举,已经收归了部分民心,剩下的这三地百姓,不是万事不理就是万事不敢理的百姓。仗着这些民望,以这些百姓为遮挡,这三万叛军才能对抗古大存的士兵。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大。
不管是朝廷军队还是这些叛军,赖以生息的,都不是自身,而是背后的大永百姓
朝廷养兵,岂可用来对付百姓可是如今这三地的百姓遮挡在叛军前面,本将军,一时无法可想古大存苦恼地说道。
他是个标准的武将,昂藏七尺躯,虬髯四方脸,如今因为无计可施。须发似乎都纠结在一起,看起来形容可怖。
是了,朝廷养兵,岂可用来对付百姓这一点乃古大存和河内卫士兵作为军士的坚守,也是他们入伍之时。就紧记在心中的信念。按照古大存的想法,若是那两路叛军,没有这三地的百姓夹在中间,他早就攻克这些叛军据点了。
可是,拖延了这么久,只会让叛军得寸进尺,这三地的局势更加不可控。总不能顾忌这三地的百姓,就眼看叛军壮大。这样,将会有更多的百姓卷进这动乱之中来。沈华善又开口了。
古大存的苦恼,他就不认同了。
士兵不可以用来对付百姓,却一定要对付叛军,河内卫和招讨司的士兵,必须要平定这三地的局势。若是这一次动乱波及到整个河内道,就不是五十万百姓的问题了,而是三百万河内道百姓的问题
孰大孰小,何得何失,这个选择, 这么简单明了,古大存怎么会在这一点上犹豫苦恼呢一卫大将军,怎么会没有这一点判断果敢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说到底,古大存少了这一点果敢这是不应该出现的情况,怎么会如此
沈华善的话语一下,古大存的脸色就变了。他猛地腾起,朝一旁的副将军洪启扑去,一下子就箍住了洪启的脖子,瞬间就让洪启动弹不得
一旁的张戈见到古大存的动作,也瞬间拔出了腰间的大刀,站在了沈华善面前,护住他,神情警戒。
这是古大存的军帐,在这里商议的人,就是他们四个而已。如今古大存这一番突然的动作,让沈华善和张戈不明所以,古大存怎么会这样对副将军洪启呢
说叛军和你有何联系你一直劝说我以这三地百姓为重,是这等三思我原本就觉得有些不对,若不是沈大人提及,我还想不到这一点你是何居心
古大存箍住洪启的脖子,恶声地问道,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怒气和懊恼。他堂堂一位大将军,竟然会犯下这样的简单的错误,以致耽搁了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听信了这位一直最信任的副将军之言
却没有想到,副将军的大忠之言,竟然包含大祸心
若是不是沈华善说了这句话,古大存还不能反应过来
洪启涨红了脸,却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这个时候,沈华善和张戈都知道了古大存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难道洪启竟然是奸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