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嫡长女(平仄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平仄客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一百七十六章 国之动
.
紫宸殿出现了不祥的预兆,这令得长泰帝不再提和亲的事,就连西燕使者的请求,他也无暇理会。
长泰帝交代方从哲好吃好喝好玩地接待着西燕使者,一切暂且拖延着。他自己则焦急等待着司天台的消息。
后宫中的李贵嫔露出了如愿的笑容,而容贵嫔和慕妃则深感愕然:明明中书省连诏书都上报了,怎么就没有下文了
一打听,才知道紫宸殿出事了,竟然会有那种种种不祥的事情,怎么会那么凑巧这怎么可能两人都猜想这是上官长治的手笔无疑,可是苦于无真凭实据,一时也无可奈何。
沈宁也从沈余乐那里知道了君复乐为紫宸殿占卜的事情,君复乐因卦象说事,恰恰被上官长治钻了空子,将卦象解说引到和亲一事上去,这才使得长泰帝暂延了和亲的事情。
看来紫宸殿的所有事物都是殿中省那位陈大人做的了,不然不会那么凑巧,君复乐的解说就成辅助证据了。可见,上官长治将这些人,能够计算得恰到好处啊
既这样,那么我也利用司天台来成事吧,兄长沈余乐在司天台呢,若说到要借助司天台的人来成事,自己可比上官长治更有优势啊
想到这里,沈宁微微一笑,带着冬赋,去了沈余乐的易居。
沈余乐正忧心呢,因为他也占卜出了国将有大祸,他也和君复乐一样。他不知道这大祸是什么,一时心忧不已。这就好像有许多好吃的摆在前面却不能吃一样,实在令人气闷。
沈余乐这几天下朝之后都把自己关在易居,不眠不休地查典籍摇钱卦。就连梳洗,有时都忽略了。当听到堂妹沈宁来易居找他时,他才从一堆书籍中抬起头来,略微整理了一下乱糟糟的头发和衣裳。然后才带着通红的双眼去见沈宁他知道这个小堂妹是沈家的智囊之一,可不敢轻慢。
兄长,我是想来问问兄长,司天监大人那卦象的事可有眉目了甫坐下,沈宁就表明了来意,就是为了君复乐那卦象。
这卦象的事对外或许是保密,或许三品以下的官员都不知道君复乐卜出大凶之卦象。但在沈家,沈华善、沈则敬等人都是知道的,当然沈宁也不例外。
暂无头绪。只知道有大灾。只是预兆太少。尚不知道是何灾。沈余乐苦闷道。忽而又想到连君大人都无法,他自己也只是白忙活而已,却始终无法放下心。
术业有专攻。这个我就帮不了哥哥了。不过卦象既预兆是大灾,妹妹想来国之大灾无非就是大水、大旱、地动等令百姓受苦受难之事。或许哥哥可以从这些方面反推听了沈余乐的话,沈宁笑着说道。
她的嗓音清脆悦耳,隐隐中让人有一种信服感。她故意这么说,当然就是为了说服沈余乐,这是她多日来翻查大永史书和历法书,好不容易才想到的办法。
既然我们无法准确占卜出,那么就只能大胆推测想象了。
听了沈宁的话语,沈余乐心思一动,是了,大灾可以反推啊,将接下来的日子时辰、卦象演化和大灾之象相结合反推,那大灾就很有可能被推中的。
沈余乐觉得正是这个道理,便顺着沈宁的话语想下去。现在是秋冬之交,非是大水大旱之时,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大雪和地动这两个大灾了。
九月大雪这个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沈余乐决定先从地动之灾入手反推,如果卦象对得上,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妹妹就不打扰兄长了。祝兄长早点找出卦象所示,若能提早做准备,这大永百姓可以就可以少遭灾难了,这就是大福气了。沈宁见沈余乐似有所动的样子,便连忙告辞了。
不知道为什么,她相信沈余乐必定能卜算出准确的卦象,免百姓大灾祸。离开易居前,沈宁回头看了一眼易居这两字,神色有点复杂。
前一世里,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大灾祸,不然她早就告诉沈余乐了,不仅会使得对付上官长治的计划顺利得多,更重要的是能够免百姓苦灾。但是,沈宁根本就不知道那大灾祸是什么,只能等着沈余乐的结果。
覆斗形的司天台内,司天监君复乐神色凝重看向司天台主事沈余乐:你说的是真的确信没有卜错这个卦象,真的没有错
君复乐问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只是这样意思强调下来,倒令沈余乐有些紧张和犹豫。可是想到自己反复推算的卦象,沈余乐又坚定了自己心中所想。
回大人,是这样没错。主变卦:乾为天乾宫之 天风姤乾宫,空亡:戌、亥,本卦为乾为天,这个卦象是六爻全为阳爻,刚猛之极,乾也为龙像,龙在水里为王,龙不能动,龙动必兴云吐雾、地动山摇;大地受克之象明显,卯木之位所以下官推断东方有地动之灾。他朗朗说道,将自己所得告诉君复乐。
其实沈余乐还有不少想不通的地方,比如这个灾祸具体在哪一天,延绵的范围究竟有多广,这些他都不能确定。
但是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必须早把这个卦象所兆上报皇上,使朝廷和民众早作预防和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灾难。宁可朝官辛劳,也不可使得百姓有损
想到这里,沈余乐对自己的卦象更加坚定,再次说道:是这样没有错,下官已经反复推断过了,下官确信
听了沈余乐的话,君复乐自己继续又起了一卦,却仍然和之前一样,看不出什么内容来。君复乐心知自己最擅长的并不是卜算,所以眼前这小家伙卜算比他厉害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难道他说的是真的
君复乐早知道沈余乐极有天赋,而且已经开悟了,却还是被他的本事吓了一跳,看来他的本事,比自己想象的还有厉害一些啊
看到沈余乐坚定的眼神,他选择了相信沈余乐的结论,火速将这个卦象告诉了长泰帝,让他下令朝廷早作准备。
初十日前后东方有地动靠近京兆或许波及东市听了君复乐的汇报,长泰帝的脸色都绿了。
地动乃是天大的灾祸,而且这灾祸不可避免,大永立国以来也发生过地动,可是先帝一朝,到如今的长泰一朝,都没有过地动的灾祸啊,这可怎么办
随即,长泰帝听从了君复乐的建议,一条条的诏令火速传达:令京兆东市百姓迅速转移,直至朝廷宣布可以返回为止;令户部、工部和京兆府兵随时待命,做好救灾赈灾准备;令全京兆百姓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异常情况,如果发现,立即报京兆府;令京兆府最好地动安全传扬工作
长泰帝的诏令引起了京兆官员和百姓的一阵慌乱,东市的百姓更是呼天抢地,他们的房屋、值钱的家什都在东市,若真是地动了,他们就损失惨重了。
可是有什么比得上人命重要呢所以东市的百姓也早早搬离了东市,本来热闹的东市变得冷冷清清了。
一连几天,全京兆的人都在紧张地等待着地动的出现,司天台的官员更是紧张,不知道这卦象是否准确。
初十过了,十一也过了,整个京兆一片平静,连风动的迹象都没有,百姓开始躁动了,到了十二,午时过了,酉时都过了,眼看着戌时都要过了,便有百姓开始嚷嚷着明日就要搬回东市。
突然,正在嚷嚷着的百姓忽然觉得有有些不对劲,看着那桌子开始摇晃起来,桌子上放着的杯碗斜着砰地掉到了地下,再看看那墙,似乎也在摇动,猛地有百姓惊恐地大叫起来:地动啦地动啦大家快跑啊
长泰帝三十八年九月十二,京兆东边发生大地动,京郊东边一带所有的房屋都被掀翻,地动的裂痕一直蔓延到京兆城内,波及了京兆东市的大部分房屋,连位于京兆正北的皇城内也有摇动感,可见这次大地动之激烈。
所幸东市百姓及时搬离,京兆城内少有百姓伤亡,可是京郊的百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大多丧身于大地动之中,永久地埋在了他们的房屋之下。
大地动不过是片刻,却令大永损失惨重。天灾,最深重莫过于此
九月十三,长泰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动京兆、皇城,几至宗庙毁坏,朕甚惧焉。永怀悼叹,若附渊水。咎在朕助不逮。
长泰帝下罪己诏的同时,令户部、工部、京兆府全力赈灾,同时下令征兆京兆大商的善款义捐;
随即,中书侍郎沈华善自请前往东市主理赈灾事宜,立下不可使一户一人因灾自困之令状;
护国寺、报恩寺和天宁寺等京兆寺庙的高僧们则自发前往京兆地动之处,为亡魂念诵往生咒,为亡灵超度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一百七十七 陡生变故
.
当长泰帝下完罪己诏后,找来了司天监君复乐,先是表示了对司天台的肯定和赞扬,如果不是君复乐提前说出卦象,这京兆东市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殒命;然后才是问最想知道的事情:此次地动所因为何是否和西燕和亲一事有关是不是上天在警告朕预兆这和亲之事不能成
回禀陛下,此卦象非臣所断,乃司天台主事所占卜,如果不是他,臣也不能向皇上示警。所以臣以为,还是由他为陛下解惑为好。此刻他就在殿外等候。君复乐此刻对沈余乐是无比满意,如如果不是他占出卦象,将会有更多的百姓遭难,所以他准备为皇上引荐沈余乐。
哦快宣快宣听了君复乐的说话,长泰帝连忙让沈余乐进殿,免了他的行礼,等待着他的回答。
沈余乐这是第一次直面天颜,多少有些紧张,下意识地将早就准备好的话说了出来:回皇上话,卦象显示的确是和亲之事有关,不过并不表示和亲之事不成。卦象显示:和亲以解厄。按照微臣推测,这卦象是为了警示皇上,是不是皇上先前做了什么决定微臣依卦辞直说,请皇上定夺。
做了什么决定长泰帝在脑中思考,原先是打算令老五和亲的,后来紫宸殿出事,自己改变了注意,打算推了和亲一事,难道上天是对自己的决定有意见
和亲以解厄对了,和亲一事正好转移京兆百姓的注意力。为朝廷冲喜,一定是这样没错
沈余乐看着长泰帝热切的眼神,想起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句诗,眼神也黯淡了下来。
京郊大地动没有多久,长泰帝就下旨促成和亲一事,令五皇子上官长治为和亲人选,择日迎娶西燕的燕诚公主。而且长泰帝为了尽快解厄,这成亲的日子就定在十日后。
西燕使团对此自然没有什么意见,燕诚公主的嫁妆早就备下了的,送嫁的皇子司马昊也玩厌了,西燕使团也想尽快送燕诚公主出嫁,这样使团就能早日返回燕都了,这天时将寒了,返程不好走啊。
长泰帝的旨意令许多人都措手不及,尤其是上官长治。他简直傻了眼,连向长泰帝跪旨谢恩都差点忘记了。
在紫宸殿做了那么多功夫,就是为了让那个长泰帝相信和亲是有害的。司天监的卦象也显示了大灾祸的。地动发生的时候他还感到很高兴,这下表明两国和亲是有确凿的大灾祸了的,明明父皇的意思就是推拒与西燕和亲的,怎么突然就下了这样的旨意
虽则这种种思量在脑中交错纷呈,但上官长治也跪旨谢恩了,那僵硬的表情和动作看得二皇子上官承佑一阵暗爽:虽则自己的妻族陈氏现在丁忧在家。可是毕竟比老五好太多了,这下看老五怎么和自己争
感到为难的还有少府寺和礼部的官员,短短十日,就要准备好五皇子的婚事,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现在京郊发生大地动,三省六部官员都在为救灾赈灾忙碌。为这婚事调度的人就少了,而且时间又这么紧,少府监薛登廷和礼部尚书魏晋度都感到有不小的压力。
这一点,长泰帝也考虑到了,干脆下了旨鉴于京郊大地动,五皇子婚事一切从简,他也怕官员和百姓在背后骂他昏君,这大灾祸面前,还为皇子举办婚礼。
可是,他也是为了国家解厄啊这是长泰帝心中所想。难道不是吗
而后宫中的慕妃和容贵嫔则是喜出望外,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如此急转直下,原本还以为经过紫宸殿和京郊地动之后,这五皇子和燕诚公主的婚事是铁定成不了的,因为紫宸殿所说的大灾祸已经应验了啊。
没想到是柳暗花明。这两人高兴不已,自然也有人愤恨莫名的,当春熙宫的李贵嫔听到长泰帝的旨意时,愤怒到连手帕都拧烂了,整个春熙宫都噤若寒蝉。
上官长治从陈修齐那里听说了长泰帝改变主意的因由,得知长泰帝是听了司天台主事沈余乐的解说才下旨和亲的,不禁气得心肺都生痛。
沈余乐,沈家,又是沈家上一次栖月殿的事情,他还没空和沈家好好算账,现在和亲一事沈家又从中作梗,这沈家真是不知死活
殿下,这沈家先放一边,得先应付了这眼前的和亲危机。见到上官长治那难看的脸色,许三思按捺着惧意建议道。沈家已经先下一城了,殿下得先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才有余力来对付沈家。
此事本皇子早有应对之计,且等着就是了。上官长治说道。娶燕诚公主怎么可能就算旨意已下,只要一日未娶燕诚公主,一日这局就未定。
且等着吧,沈家,本皇子就要京兆所有人都知道,和本皇子作对是怎样的下场
当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在京郊救灾的时候,京兆城内的少府监和礼部的官员也在准备五皇子的婚事。装扮五皇子府、为五皇子准备成亲礼服、将吉器礼器运到五皇子府等等,这些事进行得有条不紊又迅速无比。
即将成亲的上官长治脸上全是喜气红光,配合着少府监和礼部的要求,仿佛很期待这婚事一样。
他闲暇时履行他作为接待副使的职责,那就是陪着西燕使臣和司马昊在京兆游玩,为他们介绍大永的人情风物司马昊和上官长治这个妹婿很投缘,大永官员和西燕使者对此都感到很意外。
五皇子府在欢天喜地筹备婚礼听了如流处的汇报,沈宁蹙起了眉头,这不应该啊。
按照她对上官长治的了解,这个时候五皇子府应该是在想办法推拒了这婚事的,怎么可能还这高兴地筹备婚礼这肯定是障眼法,那就是说五皇子府有了应对的计划了。
那么是什么呢可是上官长治整日和西燕使臣游玩,也没有任何动作,就连春熙宫中,也是风平浪静。这实在是太不寻常了,沈宁和沈余宏等人在苦苦思索,却毫无头绪。
沈宁尚未想明白上官长治有何应对之法,安置西燕使团的使者行馆就出事了。位于恒通大街的使者行馆在酉时末突然起火,火势虽然不猛,却引起了行馆内所有人的惊慌奔窜,鸿胪寺官员和恒通大街的百姓都被惊动了,许多人都围在行馆不远处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西燕皇子司马昊也被这番变故弄得灰头灰脸,他气急败坏地对接待正使方从哲喝骂道:你们大永这行馆是怎么回事怎么会突然起火了幸好本皇子没事,不然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方从哲知道这司马昊素来骄横,加上这行馆失火,的确是大永管理欠妥,也不好说什么,一时间恒通大街上都听得见司马昊骂骂咧咧的声音。
猛地,司马昊拔高了声音说道:皇妹呢皇妹怎么没出来不会是在行馆出事了吧众侍卫,赶紧给我搜救鸿胪寺官员和百姓一听,便觉得事情大了,燕诚公主还在行馆中不会吧方从哲也赶紧让官员进入行馆找人。
没多级,西燕侍卫和大永官员都从行馆出来了,那行馆的火势其实很小,早已经被扑灭了。不过奇怪的是,他们翻遍了整个行馆,都没有找到燕诚公主,燕诚公主凭空不见了,和她一同消失的,还有护卫她安全的侍卫
更奇怪的是,他们竟然在燕诚公主居住的房间发现了燕诚公主的贴身侍婢,不过她们都是昏迷着的,而房间内,还留有一封燕诚公主的亲笔书信。
皇兄见谅不得已私奔该死,皇妹竟然和那侍卫私奔了来人,给我搜他们肯定是趁火乱逃走了,肯定不会走得太远,一定要找回燕诚公主看罢了书信,司马昊怒吼道。
他猛地揉碎了手中的书信,脸上不满了阴霾,紧握的手背也青筋尽现,显然是极为愤怒,而西燕侍卫,也迅速领命下去了。
燕诚公主和侍卫私奔鸿胪寺的官员和恒通大街的百姓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听到了什么
片刻之后,行馆外面人群沸腾了,所有人都在讨论着刚刚听到的大件事,在燕诚公主和五皇子就要成亲的前几天,燕诚公主竟然和侍卫私奔了,这可是天大的八卦啊
匆匆赶到的鸿胪寺卿穆修己看着沸腾的人群,再看看愤怒的司马昊和惊愕的鸿胪寺官员,心知此事麻烦了,司马昊暴戾的性子竟然当众捅破了这件丑事,就算驱赶了这些百姓,也压不下这件事了。
一国公主竟然在和亲之前与侍卫私奔了,这让大永颜面何存皇上得知此事,会有多愤怒这事,该怎样收拾
看着使馆外围观的人群,穆修已做着种种猜测,忍不住冷汗直冒:怎么偏偏在这个当口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一百七十八章 背后之手
.
驱赶了围观的百姓,安置好西燕使者和司马昊后,穆修己就进宫向长泰帝禀告了此事。
行馆内一场小火,引出了如此惊天的一件丑闻,燕诚公主趁着火势和侍卫私奔,到现在还不见人影恒通大街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京兆几乎都知道了这件事。
甚至有些好事之徒自发演绎了一则香艳的剧情:苦情的公主被逼和亲,最后却不甘被摆布,和一直默默爱慕她的侍卫私奔了,从此远离尘世,过上了男耕女织的隐世生活。
当然这是他们的想象,真实的情况是如何,就无人得知了,因为燕诚公主的私奔,留给了西燕使团和大永一团糟糕。
紫宸殿内,上官长治低着头眼睛红红地哽咽出声:父皇,公主还没找到。儿臣还满心欢喜地等着迎娶公主的不管燕诚公主到底为何私奔,现在又在何处。总之,上官长治作为苦者,在长泰帝面前是无比委屈地述说着。
长泰帝看着上官长治,心里也感到无比窝火。行馆的事情,穆修己已经详细报告了,燕诚公主不喜欢和亲,可以直说,那么西燕换一个人就可以了。
现在闹出私奔这样的丑事,整个京兆的人都知道了,这该如何收场现在燕诚公主还没找到,就算找到了,那又该怎么办呢和亲解厄,还能继续进行吗长泰帝的脑中是一团乱麻。
没多久,鸿胪少卿方从哲就来报:找到燕诚公主了她正是和那侍卫在一起。两人扮作夫妇正欲逃出京兆城门,现在燕诚公主和那侍卫都被带回行馆了不过方从哲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上官长治连忙追问,长泰帝也在等待着答案。
当公主和侍卫被带回来时,西燕皇子克制不住暴怒,当场就处死了那侍卫,而宫中经验老道的嬷嬷也验出了燕诚公主验出了燕诚公主非完璧之身方从哲硬着皮头,将找到燕诚公主之后的情况一一道来。
非完璧之身父皇,这婚事。恕儿臣不应承整个京兆百姓都知道燕诚公主和人私奔了,现在公主竟然非完璧之身,说不定已经珠胎暗结。若儿臣再娶燕诚公主,儿臣根本就抬不起头来了请父皇恕罪说罢,上官长治猛地跪下,脸上既委屈又坚决。
一旁的方从哲见状也跪了下来:皇上,几乎所有官员和百姓都知道燕诚公主私奔了,如果答应了这和亲事,恐大损皇家颜面。堕了大永国威啊
燕诚公主私奔的事弄得京兆人人皆知,以侍卫身死、和亲取消而告终。为了国威和颜面,或许还为了多少对上官长治的愧疚。长泰帝最终宣布和亲一事作罢。
燕诚公主私奔。是赤裸裸打了大永的颜面,接待使团也向西燕使团追讨相关损失和补偿。
最终,西燕使者将燕诚公主的嫁妆全数充入大永国库,包括众多的珠宝和香料等,计值二十万两,再另外补偿了十万两银票。同时西燕皇子司马昊也允诺,在互市上,西燕交易的良马也会做出降价补偿。
至此,大永遭损的颜面才算是勉强挽回了。
长泰帝想到五皇子在燕诚公主私奔一事上的伤害,将西燕补偿的十万两银票送给了他。五皇子府挂着的红绸等喜庆物件也早就取下了。
至于燕诚公主,自从那侍卫死了之后就疯疯癫癫的。由司马昊的侍卫严密看管着,准备带回燕都由司马政处置,她的最终结局,没有多少人关注了。
出了这样的丑事,西燕使团自觉丢脸,很快就向长泰帝请辞了,西燕正使慕容礼简直就苦不堪言:和亲之事不成,公主还出了这样的事情,他都不知道返回燕都之后如何向皇上说明情况呢。
西燕使团离开京兆之前,大永根本就无心设饯别国宴,只令接待使团简单应付了事。
当慕容礼和方从哲还在拼酒的时候,司马昊和上官长治也在某个房间进行着隐秘的谈话。
这是说好的二十万两,祝我们合作愉快上官长治笑着说道,将早已准备好的二十万两递给司马昊。
这二十万两里,有西燕补偿的十万,上官长治自己另外补了十万,这二十万两,买一个婚事取消的结果,他认为完全值得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他更期待的是,以后和司马昊的合作。
合作愉快我也不是为了区区二十万两的,关键是要保持以后的消息互通,这才是我与你合作的最大原因。这西燕和大永,必是我们的掌中物,干杯司马昊接过了二十万两,脸上也带着笑意说道。
他那充满野心的双眼,和从容成竹的姿态,昭示着这才是他的真面目,而骄纵暴戾,只是他流露在外的表现而已。
那是自然为了以后的合作,我们干杯听了司马昊的话,上官长治答道,双眼也和司马昊一样充满了野心,在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同一类人。
1...6566676869...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