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魏王当然清楚,韩王给足了自己面子。两人共处一室,不过是讨价还价,商量魏国求和的条件。所不同的是,魏王没有了讨价的资格。更多的是听从韩王的支配,而不能说出一个不字,否则,保不齐魏王三人会沦为真正的阶下囚,而不是此刻的贵宾。
望着忐忑不安的魏王。韩王心中泛起一股得意,谁能料想到,战国七雄,最先灭亡的会是魏国。在原本的历史上,魏国打到最后也是有两郡之地,但在秦军水淹大梁后,魏国竟然不战而降。反而是自己的韩国,仅仅剩下一郡之地,也拼死反抗。单从这一点上,韩国比魏国更有资格在中原立足。只是。韩国保守的策略,不思进取的风格害苦了韩国,不然韩国还是有崛起的希望。
韩王当然清楚。魏王最想听到的是自己出言允诺留下魏国,哪怕是百里之地,魏王也会感恩戴德!灭不灭魏,对韩国的影响实际不大。这个时代,百姓最没有归属感。只要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可以吃饱,可以活下去,他们就会为你卖命!这也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道理。
韩王考虑更多的是不要重蹈秦国的覆辙。不要在迅速剪灭六国后,很快分崩离析。被六国的余孽推翻。单单是施行仁政是不够的,延续了上百年的世家王族不会轻易接受失败。在韩国强盛的时候,他们蛰伏静观其变,一旦韩国生变,他们一定第一个跳出来落井下石。
从后世的经验中,韩王了解到,每一个王朝在建立的伊始都恨不得将前朝的皇族余孽杀之一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高枕无忧。但王朝兴衰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宿命,你杀光了一批,总有新的一批人冒出来。成王败寇就是这样出来的,而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像来不是布满了鲜花而是充斥着鲜血、牺牲。
韩王可不想自己像秦始皇一般,杀光六国的余孽,然后被治下的百姓揭竿而起推翻。从某种程度上说,秦国之所以二世而亡,正因为没有了六国的余孽捣乱。失去危机意识的秦二世贪图享乐,葬送了大秦数百年的基业。最终成全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痞。
想到这里,韩王下了最后的决定,坚决地说道:“魏圉(念yu三声)(魏王的名字),寡人可以允诺你保全魏国的社稷,但有几个条件。第一、你必须去掉王位,降为侯,并向寡人的韩国称臣;第二、魏国大小只有百里之地,在这百里范围内,寡人绝不干涉,但你手下的兵马不可超过三千。第三,你死之后,下任魏侯必须来寡人的都城接受册封方能继位。”
魏王的神色顿时变得极其复杂,这几乎和灭亡魏国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魏国可以保全社稷,可以祭祀先祖。不过,若是让先祖知道魏国在自己手中变成这个惨样,他们怕是要从坟墓里跳出来和自己拼命吧!虽然早就清楚,韩国绝不会留给魏国一郡之地,绝不会给魏国东山再起的机会,但从韩王口中说出来,魏王还是失落到极点。
答应了这个条件,魏国就会从和韩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一下子变成韩国的附庸,区区百里之地,又能给韩国添什么麻烦?!充其量就是好听些,但魏王感觉,这更多是的一种讽刺!以后,谁和韩国为难,韩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指着自己说,看到了吗?这就是和韩国作对的下场!而自己,还要配合得点头称是。
更可恶的是,魏王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资格。韩王并不是找自己商量,而是通知自己。自己同意自然好说,不同意的话,直接拿自己作为要挟或者拿自己的首级,攻克东郡、砀郡。
“臣遵命!但请王上罢兵。”魏王服了软。
韩王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魏王说道:“既然如此,那还请魏侯先行退下,明日,还要劳烦魏侯说服大梁投降!否则,寡人只能是水淹大梁了!”
魏王这次没有答话,只是点了点头,退了出去。
这一夜,许多人碾转反侧。韩军这边是兴奋,魏王这边是失落,裨将军韩勇这边是挣扎。在看到渡口被袭后,韩勇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碎了!毫无疑问,魏王已经落到韩军手上了。明日,难以想象!
翌日,隆隆的战鼓打破了平静,北门外,十万韩军精锐踩着鼓点,全员出动,每个人的神色肃穆异常,刀枪剑戟,闪着寒光。铺天盖地的杀气让空气的氛围弥漫着紧张之意!韩军的反常引起了魏军足够的重视。执掌大梁城防的高官勋贵系数登上了城头,不安地望着不远处的韩军。魏军料到了韩军会在今日猛攻,但却没料到,韩军一次性出动十万以上的大军。这个架势,摆明了不克大梁绝不收兵回营的节奏。
只是,不同于以往,韩军在距离大梁两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就停下了脚步。一个魏国高官勋贵再也熟悉不过的人——魏王竟然在几名韩军精锐的“护送”下,往前前进了几十步。
魏王面无表情地朗声说道:“寡人乃魏国国君,中大夫颜恩何在?宗正魏卿何在?”
城头上的高官勋贵在魏王出面的那一刻全都惊呆了,魏王明明从密道逃走了,怎么转眼却成了韩国的俘虏?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不是魏王出声说话,魏国群臣们都要怀疑是不是韩国找了一个和魏王很像的人假扮魏王!
颜恩、魏卿慌慌张张地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也不顾得城头拥挤,当即下拜,大声说道:“臣在!”
“开城投降吧!”魏王挥了挥手,脸上泛起一股不忍。
群臣面面相觑,完全不知所措。魏王都落在韩国手上了,还有打下去的必要吗?!但如今执掌大梁城防的乃是中大夫颜恩,到底要不要开门向韩军投降,还得由颜恩做主。只是,魏王被俘虏的消息在这短短的片刻功夫,在魏军之中迅速蔓延,一种叫恐慌、绝望的情绪充斥在魏军心中,魏军的士气瞬间跌落到最低谷。
颜恩也是为难至极,他何尝不知道,如今大梁绝对守不住了。以前还有魏王在上面压着,心怀叵测的大臣们有所顾忌,不敢提开门投降一事,现在魏王被俘虏,魏王又要求大臣们投降,他们自然乐意至极。
望着所有人祈求甚至盼望的目光,颜恩摇了摇头,竟然径直起身,朗声说道:“王上!要臣死守大梁的是王上,要臣弃守大梁,出城投降的也是王上!如今王上不幸为韩贼俘虏,所下投降旨意定非本意。然为臣者又不可陷王上于危难之中,臣忠义两难全,唯有一死以报王上信任!”说完,竟然纵身一跃,跳下城头。只不过片刻功夫,就传来“啪”的一声坠地声,在场的所有人这才意识到,颜恩居然选择了自杀来成全忠义。一时之间,鸦雀无声。
韩王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让颜恩的死激起魏军的斗志,当即令人高声说道:“韩王有旨,免除大梁三年赋税,大梁凡百石官员以上者,系数官职不变。”
魏卿望着城下的那个一动不动的身影,长叹一声,“诸位,为了王上的安危,我们投降吧!”
史料记载,公元前268年六月十七日,韩军攻克大梁。虏魏王、魏王后、魏太子以下百官共计八十三人。魏王自请削去王号,降为侯爵,并向韩国割地称臣。(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七十二章 信陵君的抉择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砀郡郡治,睢阳。
自从魏王投降、大梁失守的消息传来,整个砀郡已是人心惶惶。信陵君派去大梁核实的细作也全都证实了这个如同晴天霹雳的消息准确无误。而且,更坏的消息也传来,东郡魏军已经奉魏王,现在应该是改称魏侯了,之命,举郡投降。
在扫除了身后的心腹之患以后,韩王以李牧为先锋,统领十万精兵,经略砀郡。其兵锋已经抵达雍丘、外黄一线。韩军打着魏王的旗号,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士气低迷到极限的魏军五战五败,几乎是一触即溃、望风而降!李牧大军一路上根本没有遇到什么样的抵抗。
信陵君自然知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魏王的缘故。换成任何一名守将,面对魏王投降命令的时候,都会迟疑,也很难生出抵抗之心。毕竟,魏王才是魏国的最高统治者,哪怕如今魏王身为韩军俘虏!在遵从自己最初的命令抵抗韩军,还是顺应魏王最新的命令归降韩军,成了摆在砀郡每个城邑守将面前的最实际的问题。
对魏军来说,这样的情形还不如群龙无首,至少,群龙无首的时候,众人还能推选出威望最高的那个人,率领大家渡过难关。但如今信陵君和魏王显然站在了对立面,该听谁的,所有的人都迟疑了。迟疑了,抵抗的决心就不会那么坚决。不少魏军更是生出这样的念头,魏王都被韩国俘虏了,这仗还打个什么味?!再打下去,是为了谁?!
信陵君也在犹豫,如今军心涣散,砀郡的官员完全不知道该向谁效忠。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前。魏军根本无法形成什么战力。如果不给他们抵抗的理由,就凭借区区不到十万的老弱残兵,拿什么抵抗十万韩军精锐?!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信陵君自立门户。自立为王,这样。信陵君就成了魏国的最高统治者,哪怕这个名分来得不光彩,也足以挽回魏军越来越低迷的士气。
信陵君门下的宾客和砀郡的官员自然希望信陵君可以自立为王,这样,他们也能水涨船高提升地位。向信陵君进谏,请信陵君自立为王的人络绎不绝,但却都说服不了信陵君。信陵君似乎认定了一个主意,那就是绝不向韩国求和。也绝不自立为王,辜负魏王的信任。但似乎,这样的想法只会是收获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
派往临淄求援的使者尚未返回,信陵君也不清楚,砀郡还能在韩军狂风暴雨的攻势中坚持多久。哪怕齐国立即出兵,也不能挽救自己,挽救魏国吧!何况,齐国势单力薄,魏王又被俘虏,魏国已经失去了利诱齐国的筹码。齐国甚至可能不愿意得罪韩国,转而接受这个既定的事实。信陵君暗暗想道。自己之所以坚持不肯放弃,除了信义二字。更多的是为了魏国最后的尊严!
在韩王下旨,能够献上信陵君者,封侯,赏赐万金的消息不胫而走后,睢阳城的气氛越发诡异起来。城中除了支持信陵君自立为王的,和惶惶不可终日的,又多了一种希望可以俘虏信陵君换取高官厚禄的人。后者更为清楚,哪怕信陵君自立为王,也不能凭借区区砀郡的十万老弱残军和十万韩国精锐相抗衡。这个时候。抱住韩国的大腿捞取一个侯爵无疑划算的多。尤其是韩军距离睢阳越来越近,魏军节节败退的时候。他们眼中的希望越来越大!
信陵君自然察觉出来有人开始打自己的主意,因此加强了自身的护卫。在韩军日益逼近睢阳的日子里。信陵君除了派遣使者向齐国求援,也派出了门下的宾客前往燕国、赵国、秦国、楚国向他们陈述韩国的野心,希望他们联合起来解救魏王。谁都知道,魏王被俘虏后肯定是迫不得已答应韩国的条件,将东郡、砀郡割让给韩国,只保留百里之地的。信陵君不指望五国会立即出兵干涉,这也不切实际,信陵君希望的,是让五国看清韩国的野心。这样,自己就有利用的机会,解救魏王了!砀郡百分百会失守,现在在砀郡的抵抗不过是昭示魏国不屈的意志。魏国不会像卫国、宋国那般轻易覆灭,哪怕魏国只有百里之地,也可以重新崛起!
在韩军逼近到距离睢阳不过百里处,信陵君派往临淄的使者也终于赶了回来。只不过,这个消息虽然在信陵君的意料之内,但信陵君依然失望异常。齐国终究是退缩了。虽然齐国暗示自己面对三十万韩国精锐,齐国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调拨大军,但问题是,对魏国来说,对砀郡来说,已经没有一个月的时间了!齐国如果真的有心救援魏国,至少可以先派出十万大军声援自己!但齐国没有。这也说明,齐国在魏王被俘虏后,认为援救魏国的风险太大,不愿意独自承担。但齐国同时表示。如果信陵君无法击退韩国大军,可以来临淄避难。这一点上,齐国显然有自己的小算盘。
信陵君望着糜烂的局势,完全是束手无策。短时间内,秦、赵、燕、齐、楚五国的援军是指望不上了,要怪就怪魏国败得太快,与其和魏王一样沦为阶下囚或者留下来和砀郡陪葬,不如留下有用之身,从长计议!砀郡,终究抵不过韩军的攻势,抵抗,只会让魏王更加难堪。下定主意的信陵君召集了砀郡三百石以上自己信任的官员,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在听到信陵君决定前往临淄避难,再图光复魏国的决议后,不少人都松了口气。即使大家嘴上的口号叫的再响,其实大家心里也清楚,砀郡是守不住的。违背魏王的旨意亦或者自立门户是大逆不道,顺从魏王投降的旨意又不甘心,对信陵君和信陵君麾下的官员来说,出走齐国成了一个上策!至少,这样可以成全君臣之义,又能保住魏国的火种。这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保存实力。也许,真的会有信陵君描述的那一天,信陵君带领着五国联军,光复魏国,将魏王从牢笼之中解放开来!只是现在,自己这些人需要忍辱负重!
“诸君,我走之后,诸君可以向韩国投降,留待有用之身,再为王上效力!我魏无忌向诸君保证,有生之年,必定光复大梁,重现魏国的荣光!今日魏国所受的屈辱,他日必定十倍、百倍奉还于韩国!”信陵君斩钉截铁地说道。
“君上放心,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等虽然不过是百石小官,但也不敢忘做人之本!他日君上率百万大军,我等必为内应,此志,终身不渝!”砀郡郡尉慨然说道。
“终身不渝!终身不渝!”众人低沉有力地说道。
信陵君感动地连连点头,如果不是自己要麻痹韩国,肯定会带这些忠心耿耿的手下一起出走临淄,毕竟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自己到临淄后,缺的就是忠心可靠的人!但自己真要带走了他们,韩国势必震动,一个没有左膀右臂、无权无势的自己韩国尚可以忍耐,但有东郡、砀郡有头有脸的高官跟随的自己,韩国说什么也不能忍耐!
是夜,信陵君仅仅带着几十名心腹,趁着夜色的掩护从睢阳出走,前往临淄。而睢阳守将大模大样地派人搜捕信陵君,将睢阳搅得天翻地覆,一副兵变的模样。一日后,羽林军在韩腾的带领下赶到睢阳,接受了魏军的投降!砀郡其余诸县,纷纷效仿睢阳,争先恐后地向韩军投降!李牧大军仅仅用时十天的功夫,就全面控制了砀郡全郡!
(中原之争这一卷到此就结束了,下一卷名为众矢之的或者说天下共敌)(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一章 开篇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对平舒城的赵虎来说,过去的半年是波谲云诡的半年。年初的时候,自己跟随平舒城的五百士卒南下攻打齐国。在攻克了齐国的武遂城后,突然又接到和齐国罢战的命令。
更令赵虎诧异的是,没过半个月,原本还是敌人的齐国转眼就成了燕国的盟友,两国又合力抗击赵国。然后又是和赵国的止战,然后又是被派遣到扶柳城,再次挑衅赵国。直到一个月前,自己才接到撤兵的命令。持续了大半年的战争总算在离乡日久的燕军千呼万唤的等待中结束。
原本出发时还有五百人的平舒城士卒在撤兵的时候只剩下堪堪两百人。最勇武的伍长赵勇死了,死于和赵军一场规模不大的遭遇战。赵军的弓箭手将赵勇射成了一只刺猬,赵虎看出了赵勇对这个尘世的留恋,但却无能为力。赵虎只能噙着泪,拼着命冲向赵军,完全不顾赵军递过来的武器,用以命博命的方式,和赵军厮杀。如果不是燕军的援兵就在左右,如果不是赵虎身后的袍泽跟进的很快,赵虎早就战死了。但想以命报答对方的赵虎终究活了下来。
赵虎不会忘记赵勇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如果不是自己的伍长,自己早就战死在武遂城头了。如果不是自己的伍长,自己早就无数次死在敌军从自己身后刺过来的长矛、长剑、长枪之下。这是一个如同父兄的长者,虽然平日里要求的严格了些,但赵虎知道,对方都是为了自己好!
如果有可能,赵虎宁愿战死的是自己这个无牵无挂的人。毕竟自己从军前,给家里留下了足够的钱财。父亲的病会痊愈,痊愈后还能再生养一个儿子。而赵勇却是孤儿,家里的孩子还在嗷嗷待哺。在失去了赵勇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后,赵虎无法想象。赵勇一家该如何熬过这个冬天以及未来更加漫长的日子。
铁匠陈巧、农民李广也死了,死于赵军发动的一场夜袭。赵勇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两人在自己眼前被赵军骑兵杀死,硕大的头颅飞到半空。前一个时辰还和自己谈笑风生的袍泽转眼化作冰冷的尸体。虽然赵勇发了疯的一样射杀了这名赵军骑兵,但人死了,终究不能活过来。那一夜,燕军在赵军的偷袭之下,损失了五千人马。
土郎中卫生还活着,但土郎中在这次夜袭当中残废了一条腿。失去了战力的他被遣散回乡。看着土郎中离去时落寞萧索的身影,赵虎实在不知道是该为他庆幸还是为他悲哀。庆幸的是对方保住了性命,这是所有战死者奢望却再也无法得到的幸运。悲哀的是对方以后的生活会很难,很难!兵役不用服,徭役却不可能避免。而有时,活着并不一定好过死去。
因为作战勇敢,杀敌超过十人,赵虎被提拔成什长。半年的厮杀早就将当初那个稚嫩的少年变成冷血的硬汉。望着刚刚从国内征召来的新军,赵虎不厌其烦地指点着这些新兵蛋子,教他们如何在战场上保命。一些愣头青自然不满。吵着要学杀敌的本领,而不是保命的手段。赵虎对此只是嗤之一笑,冷声说。如果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你连杀敌的资格都没有!
后来,这一什的新兵在看到赵虎满身的创伤后,都不自觉地对赵虎生出了畏惧之心。加上赵虎寡言少语,所有人都自觉地不愿意和赵虎多说上几句话。赵虎也总算知道,为何自己的伍长总是寡言少语,也许,真的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也许。他也像自己一样缅怀着曾经的袍泽吧!那些和自己同生共死,可以交托性命。交托后背的袍泽!
夜半从噩梦中惊醒,却强忍着不叫出声。却手握着身边从不离手的武器,任由冷汗打湿了脊背,挂满了脸颊,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赵虎委婉地拒绝了伯长关于留下自己成为职业军人的提议,虽然赵虎知道,自己就算躲得了一时,也躲不过一世。只要天下尚未太平,只要四海没有归一,自己就绝对不可能摆脱该死的战争!但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陪伴家人,对赵虎来说,已然足够。
在回平舒城的路上,赵虎也总算知道,燕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兵、止战、发兵、止战的原因。也终于知晓了,这场本可以在两个月结束的战争为何持续了半年之久!
魏国丧失大片国土,只余安陵百里之地,依附韩国的消息是很令人震惊。但更令天下震惊的是魏王自降王爵,这意味着魏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一个只是侯爵的人如何再和其他称王的人打交道?哪怕韩国没有限制魏国的行动,一个只能拥有三千兵力的国家,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和这个相比,信陵君出奔临淄反而没那么惹人注目。哪怕齐国假惺惺地拜信陵君为客卿,封安国君,也只是显得魏国更加悲壮,信陵君更加落寞!
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中原已经是韩国的跑马之地。哪怕其他国家再如何不甘心,也不敢指责韩国吞并了魏国!论道义,魏国屡次三番的背信弃义,戏弄韩国,实乃咎由自取!论实力,韩国傲世群雄,等其他国家有了实力,再指责韩国的不是也无妨!何况,韩国用百里之地安抚了敏感的楚国,又在秦昭王的葬礼上允诺不主动攻打秦国,愿意和秦国休兵止战,秦国正需要休养生息,解决越来越突出的矛盾,自然答应下来。韩国来自西方和南方的威胁顿时瓦解。
至于北方,韩国信守了承诺,将中牟的百里之地归还给赵国,又自动放弃了赵国割让的三座城邑,邯郸主张见好就收的大臣占了上风。两国正式达成协议,在河水(黄河)以北,两国以朝歌、太行山为分界;在河水以南,两国以平阳、煮枣一线为分界。只是没来由的,或者说很默契的,两国开始修缮边境的城邑,虽然没有囤积重兵,但提防之意已经明显。
唯一微妙的是东方,要知道,韩王已经下令缉拿信陵君,也开出了丰厚的赏赐,如今信陵君在临淄的消息不胫而走,韩国却没有向齐国施压要人的意思。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在猜测也在观望,一旦韩国向齐国索要信陵君,齐国究竟会不会服软同意,亦或者齐国会和韩国撕破脸皮。有关这件事的流言充斥着整个七月,只是,在七月里,韩国似乎忘记了追缉信陵君这回事,让所有的人大失所望。
一波又一波的学子从从韩国各地的书院中走出来,分赴河东、东郡、砀郡以及刚刚成立的河内郡各地,代替韩王牧守百姓。而更多的学子则是从颍川学院走出来,为将来的执政一方而去乡野教书,体察民情。
在公元前268年这一年,韩国无疑的最大的赢家。天下诸侯见证了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国家在中原雄起。论地域,韩国方圆四千里,西起巴蜀,东至砀郡,北起上党,南到南阳,韩国已经拥有十二郡之地。论人口,中原素来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单单是中原腹心颍川、三川、河内、东郡、砀郡、南阳、汝南七郡之地,就拥有人口超过百万户。算上河东、上党、汉中和巴蜀五郡之地的三十五万户人口。韩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三十万户,这已经是天下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
而这个时候,齐国的人口堪堪只有四十万户,秦国四十五万户,赵国五十万户,楚国四十五户,燕国三十五万户。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在下决定的时候,都要顾及韩国的利益。
一些深谙时局的纵横家不得不感叹,如今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已经变成了韩国。韩国似乎是天命所在,否则,魏国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惹恼韩国呢!本来实力就不如韩国,魏国生怕自己死的不够快,一再和韩国作对。偏偏这个时候,秦昭王死了,齐襄王死了,赵惠文王死了,而唯一可以及时支援魏国的楚国,偏偏被魏国得罪死了。剩下一个有心无力的燕国,魏国能够存活下来才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