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张平小心翼翼地拿起奏章,通读了一遍就长叹了口气,交给范睢。范睢满是疑惑地接过奏章,才看了两眼,眉头就拧了起来。
段干崇和卫庆的本意应该是好的,但也太过直白了些。东郡、砀郡的地方豪族不断地滋事挑衅,他们害怕惹出更大的事端,不敢弹压,这也就罢了,但新法岂能是说停就停的?而且,这一次东郡、砀郡集体出现骚乱,背后有秦国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作为魏国降臣,做出这样的表态,不是故意惹韩王不高兴吗?!即使他们的理由再充分,也不能这样胡来啊!
“王上,臣在魏国时,从未听过有这么穷凶恶极的强盗,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冲进乡里劫掠!这背后的势力,不简单啊!”范睢面色沉重地说道。
“而且早不生乱。晚不生乱,偏偏在马上要实施新法的时候冒出这么多的劫匪,扰乱乡里。臣以为。必定是有他国指使。想要动摇我们在东郡、砀郡的统治。不止是秦国,其他国家也有可能!”丞相张平也是附议。
河内、河东安然无事。只有东郡、砀郡出现不明原因的骚乱,联想到魏国有影响力的地方豪族都在东郡、砀郡,事情的真相就呼之欲出了。从缴获的叛贼兵器来看,秦国参与其中的嫌疑很大。
韩王冷哼一声,哂笑道:“单单凭借几件刻着秦国作坊的兵器,的确不能说明就是秦国所为!寡人觉得,未尝不是他人的栽赃陷害,想要离间我们和秦国的关系。给寡人彻查此事。寡人倒要看看,是谁敢给寡人添乱!”
张平、范睢连连点头,韩王又问,“对了,信陵君如今可还在临淄?”
张平一听这句话就知道韩王怀疑这件事和信陵君有关,当即回禀道:“据细作禀报,信陵君闭门谢客已有半月之久!”
韩王略一沉吟,道:“给寡人想办法,确认信陵君是金蝉脱壳了还是真的还在临淄,此事抓紧去办!”
“喏!”张平答应了下来。
范睢这时出言道:“王上。臣以为,无论幕后主使是谁,我们韩国都不能小觑啊!东郡、砀郡的地方豪族们绝对不可能对此事不知情。他们心甘情愿给他人当枪使,所图的不过是保全自己的利益!这件事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激起民愤,我们才是真的上当了。”
“寡人明白,劫掠、骚乱是假象,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让我们韩国在东郡、砀郡无法立足!两位爱卿觉得,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张平躬身行礼道:“启禀王上,臣以为当派遣重臣前往东郡、砀郡坐镇,查明此事!若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地方豪族与他国有所勾结。当杀一儆百,以正视听。此案一了。民心安定下来,方可施展新法!”
韩王望了张平一眼。皱眉道:“若是对方隐藏的很深呢?”
张平的建议是要先搜罗证据,有了证据才能抓人,这一点韩王是认同的。只不过,派遣重臣会不会打草惊蛇,同时显得韩国小题大做,表明韩国对东郡、砀郡没有掌控力,甚至于代表韩王不信任段干崇、卫庆二人,这些都需要琢磨。
“打草惊蛇不正好合适吗?”张平大有深意地笑道。
韩王这才恍然大悟,想要抓蛇,自然要让蛇主动暴漏踪迹,打草正合其用!
第二日,韩王下旨,委任御史大夫范睢为使,代自己前往浚仪、睢阳,安抚两郡百姓,镇压匪患,并以三千羽林军随行。持韩王钦赐符节的范睢可调动两郡范围内的任何一支大军,郡守以下官员,有先斩后奏之权!
这个消息如同平地惊雷,让愈演愈烈的东郡、砀郡形势在一滞之后,变得愈发扑朔迷离。所有的人都知道,韩国出招了。
两日后,东郡郡治,浚仪,城外二十里。
段干崇带领东郡大小官员在此恭敬地等着范睢一行的到来,单若是范睢以御史大夫的身份下来公干,身份比范睢只低了一层的段干崇完全不必出城相迎。但范睢此次是代替韩王下来巡视、镇压“匪患”,拥有先斩后奏之特权,如同韩王亲临,东郡的官员们自然不敢小觑。而且,熟悉官场的众人都知晓,韩王这次是真的动了怒火,东郡如何剿也剿不平的匪患,直接证明了众人的无能!也许一个应对不好,他们就会失去赖以倚重的官职。
所以,虽然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西北方刺骨,众人也都是打起精神眺望着东方。半个时辰过去了,地平线上没有任何人影出现。一个时辰过去了,天地间仍然只有自己这一波出城的人。即使最耐心的段干崇也泛起了嘀咕,按照行程,范睢一行早该到了啊!可左等右等,段干崇接连派出四五批人马,依然没有等到范睢一行的出现。范睢可是带着三千羽林军的,这么大的阵仗老远就该看到,可偏偏出了奇,这场越下越大的雪似乎把范睢一行吞噬了。
眼看着越来越冷,不少人心里暗暗发憷。早知道要变天,就不该穿的这么单薄。即使穿得厚实的,也不好受。因为郡守段干崇就在身旁,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这部分人只敢小心地活动着脚。
就在所有人都对范睢会不会冒雪赶来产生动摇之意的时候,马蹄声由远及近地传来,不是从前方,而是从身后。
一名郡守府的差役气喘吁吁地下马,跑到段干崇面前,仓促地行了一礼,道:“郡守大人,御史大夫已经到府衙了!”
“什么?”段干崇呆住了,闻得此言的东郡官员们也是一阵窃窃私语。这怎么可能?!自己一行人就在这条官道上守候了两个半时辰,根本没有看到一只鸟兽经过,堂堂三千多人的队伍,绝无可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经过而自己一无所知!
“御史大夫从哪个门入得城?”段干崇很快意识到,既然范睢没有走西门入城,那肯定是走的其他方向,否则,绝对解释不了现在的情形。看来,范睢这是先声夺人,告诉东郡官员们,韩王对自己这些东郡官员,或者是对自己,是多么的不满!
“卑职听闻御史大夫是从北门入得城,三千羽林大军已经进驻了城中的营寨!”差役连忙回道。
段干崇点了点头,吩咐道:“你速去回禀御史大夫,就说本官和东郡官员随后就到!”
“喏!”差役打马而去。
段干崇神色不动地对一旁的东郡官员说道:“诸位,御史大夫范大人已经在府衙相侯,我等也别杵在这里,都速往府衙赶吧!”
说完,段干崇转身第一个上了马车。郡丞、司寇等大小官员也慌忙悉数上车,催促着车夫紧追着段干崇坐下的马车不放。隆隆的车马声惊扰了这方土地的宁静,除了车马声,竟然再无别的声响。所有的人开始变得心事重重,思考范睢此举背后的含义。
此时的府衙中,东郡郡尉胡殇正与范睢言谈甚欢。原本胡殇也是要随段干崇一起出城迎接范睢的,只是韩王在稍早些的诏书中下令,胡殇的任务乃是剿匪,东郡的匪患一日剿除不清,胡殇一日不可离开浚仪,加上城中不可没有官员坐镇,所以胡殇就留了下来。没想到,留在城内的胡殇居然是东郡官员中第一个见到范睢的人,而那些出城迎接范睢的人却是扑了个空。
胡殇的身份不同于段干崇,论背景,胡殇的地地道道的韩国人,在军中屡立战功才被提拔到执掌一郡军事的郡尉高位上;而段干崇呢,之前是魏国上大夫,乃是降臣。论地位,郡守和郡尉归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虽然郡尉的官秩稍微低了一些,但却不归郡守管辖,两个官职称得上是平起平坐。屁股决定位置,与和段干崇说话不同,范睢是把胡殇当做了自己人!趁着甩开段干崇一伙人的功夫,范睢仔细问询了东郡骚乱的情况,并隐隐表示,韩王对胡殇有些失望,但还可以挽回!(明天五千字大章,微醺中...歇息了)(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情况通报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这两天没有更新的理由:1、含蓄版本——年终了,要准备年终会议的材料,太忙,没时间。2、*裸现实版本——作者偷懒了,理由大家尽情猜想。3、终极版本——在想本书的出路,个人的出路。这里告知一下,本人不太监,本书就不太监。仔细算起来,我欠大家三千字的两章,五千字的一章。明天看看能还多少吧!(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十一章 平乱2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段干崇一行心急火燎地赶回府衙,终于见到了范睢。此时的范睢,早已从东郡郡尉胡殇口中得知了骚乱的始末,对段干崇的不满也就减弱了三分。
范睢从来没想到,东郡的地方豪族会如此猖獗!他们凭借在地方上的巨大影响力,裹挟着不明真相的群众公然反对新法!新法还没正式施行呢,乱象就已生成!此起彼伏的匪患是对韩国新法的无声示威!略有家产的地主、豪强们几乎都站在了韩国的对立面!一触即发的对立情绪一直在酝酿着,如果韩国这个时候强力弹压,只会适得其反,让东郡百姓们彻底死心。这也是东郡上下官员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
上兵伐谋,何况暴力只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遗憾的是,东郡的这次骚乱就不是简单的暴力可以解决的。没有其他国家的撑腰,东郡的地方豪族绝不会这么齐心协力!目前已经可以确定的是赵国、秦国参与其中,虽然他们不过是出动了为数不多的细作和小股的斥候。可
对东郡豪族来说,他们起事造反的勇气虽然没有,但给韩国添添堵,牵扯韩国精力的能力还是有的。秦、赵两国许下的空口无凭的承诺让东郡豪族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轮番制造骚乱。如果不是河东、河内的地方豪族数量实在太少,势力实在太小,两郡也不会如眼前这般消停。
范睢和东郡官员们虚与委蛇了一番,安抚了他们紧张不安的情绪,答应出席晚上专门为范睢准备的宴会后,便遣散了众人。只留下郡守段干崇、郡尉胡殇一起商议要事。
“段郡守,本官问你一句实话,这件事。有多少东郡的地方豪族参与了?”
段干崇恭恭敬敬地回道:“启禀大人,据臣所知,除了吴氏一族。其他尽皆参与!全郡总共有二十个家族参与其中!”
吴钦这个人果真是老奸巨猾,轻易不肯下注。不知道是韩国委任他的三老职位起了作用。还是授予他的云骑尉的爵位有作用!他居然主动按照爵位削减了仆役、农田的配备,将多余的田产分给众多的子嗣后辈。这次东郡骚乱,有了秦、赵两国的支持,他也罕见的没有参与其中。当然,他那五千人的私兵还藏匿在庄园里,这一点是瞒不过韩国的。
范睢脑海中飞快地掠过这些念头,冷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他们的私兵大概有多少?”
“最多不过两万。最少一万四千人!”段干崇飞快地报出一个数字。
“他们控制的百姓又有几何?”范睢追问道。
“当在一万五千户左右!”段干崇又道。
范睢满意地点了点头,向郡尉胡殇追问道:“胡郡尉以为,剿灭这支人数不满两万的私兵,大概需要多少兵力?”
胡殇仔细想了想,凛然道:“如果想要控制伤亡在五千以内,派遣三万大军足矣!若有羽林军协助,两万大军即可!”
段干崇听到这里心头就是一颤,范睢不可能不知道时局的微妙,但听范睢的语气,奉了韩王旨意的范睢这次明显是要快刀斩乱麻!这样做。合适吗?
“呵呵,本官这次带领的三千羽林军可不是吃素的!虎贲营现在已经移驻砀郡,羽林军怎可让人专美于前呢!调集两万大军平叛。大概需要多久的时间?”范睢的话越来越有意用简单粗暴的手段解决这次危机!
“三天,最多三天!”胡殇道出了一个保守的估计。
范睢听后就笑了,不明原因地笑了。范睢转过头,饶有兴趣地对段干崇说道:“段郡守,本官想要镇压东郡豪族,段郡守觉得可行乎?”
段干崇脸色陡然发生变化,脑海里迅速闪过几个念头,诚惶诚恐道:“大人,平乱虽意。治民难啊!”
范睢当然知道段干崇这句话的背后含义。这一万五千人的私兵背后就是一万五千个家庭!如果将这支私兵剿灭,东郡可谓是家家戴孝。韩国想要收复东郡百姓的心就难了!
“民如果是顺民,自然以仁义礼法教之。如果是刁民、恶民,只有血淋淋的事实才能让他们长教训!”范睢说的不以为然。
“而且,杀鸡骇猴的道理段郡守没听过吗?一味的忍让退却只会让刁民觉得我们好欺负!据本官所知,东郡的豪族虽多,但不是在一个地方吧?!如果本官出其不意地派大兵剿杀,也许其他地方的地方豪族就能真正安稳下来!也免得东郡被搅得血雨腥风,天翻地覆不是?!”
段干崇细想一下也是这个道理,自己瞻前顾后,只会把事情拖得越来越糟!范睢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代表韩王的决定!自己再反对的话,就是和自己的前程过不去。只是,段干崇还是略显忧虑地说道:“秦国、赵国也派遣了数百的细作、斥候,大人若想用兵,当防止消息泄露啊!”
范睢点了点头,笑道:“秦、赵两国终究不敢站出来明着反对我们韩国!本官这次有备而来!段郡守只管放心!如果可以用数千人的鲜血让魏地的百姓明白谁对他们是真的好,这些鲜血就没有白流!本官听说,骚乱最开始的地方是在桂陵对吧,现在也是最猖獗?”
段干崇点了点头,说道:“启禀大人,动乱确实始自桂陵。截止到昨日,桂陵已有不下百十人死于匪患!”
“桂陵当地的豪族可是白、王两家?”范睢追问道。
“不止白、王两家,宋、卫两家在桂陵也各有一支分支。说是分支,其实和本宗走的很近!当地的人谁都清楚,这不过是宋、卫两家不愿意招摇耍得把戏!”
“实力如何?”范睢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
段干崇立刻意识到范睢是要拿白、王、宋、卫四家来敲打东郡,不是试探虚实,而是逼迫对方出招!
“私兵当不下四千人!”(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十二章 平乱3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自从虎贲营移驻砀郡、羽林军进驻东郡,原本喧嚣尘上的骚乱戛然而止,此起彼伏的匪患也是偃旗息鼓。阴谋的制造者——地方豪族们小心翼翼地审视着范睢的一举一动,想要看清韩国接下来要搞什么动作!是权作不知,一意孤行地实施新法还是退让一步,维持现在的形势?不少势力在隐隐期待着。
在十一月二十五日,范睢给出了答案。最先出现匪患的桂陵爆发了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情——当地的豪族白、王两家以谋逆罪被羽林军抄家灭族!两族主事的七人在东市被枭首示众,其余族人,男的系数发配边塞,女的罚为奴仆、娼妓。
这件事的发生毫无征兆,就在羽林军包围白、王两家的前一天,桂陵的县令还专程拜访了白、王两族的族长,表达了对时局的隐忧。其语气之恭敬,态度之谦卑,不难让人联想到可能是韩国屈服了!
可就在两族弹冠相庆的时候,羽林军疾驰而至,根本没给两族征召私兵的时间。几乎兵不血刃地,羽林军拿下了拥有三千私兵的白、王两家。在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范睢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将两族名下的土地收归国有,在桂陵开始开展轰轰烈烈的变法!
与此同时,羽林军查封了宋、卫两家在桂陵的商号,理由是宋、卫两家运送的货物有韩国明令禁止的违禁物品——水泥。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这些年随着水泥的产量越来越高,韩国对于水泥的控制松散了许多。对于各个商号走私水泥到他国一事,韩国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想到这次范睢拿这件事来大做文章,查封了宋、卫两家的商号!
在明眼人看来,范睢这么做无疑是敲山震虎。白、王两家已经烟消云散,韩国是借着这件事情。警告诸如宋、卫的豪族老实安分起来!对于过往的事情韩国可以既往不咎,但会观其后效。否则,范睢若是得理不饶人。想要对东郡的豪族斩尽杀绝,完全可以扣留宋、卫两家在桂陵的负责人。而不会让两家花钱担保出来!毕竟,宋、卫两家在桂陵的管事人也是族长的长老。
范睢这一系列的举动让东郡的豪族们暗暗心惊。他们都清楚,说起来,自己豢养的私兵不见得有多么忠诚。如果自己如同白、王两家一般轻易覆灭,他们是不会拼了命为自己报仇的。
尤其是韩国的新法在桂陵失去了最大的阻力后,推进的异常迅速。百姓们也知道了新法给自己带来的切实好处,单单是免除一年的徭役就足以让见利忘义的百姓们心动。更遑论其他的好处!
指着这些私兵全心全意地效忠自己,无疑是最傻的想法!而且。各地的豪族若是不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要尽快起事,这和暗地里给韩国添堵不同,这是真正的造反!到时候,会有多少私兵追寻自己,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息从桂陵飞快地传到整个东郡、砀郡。关于吃饱穿暖的承诺从来没有哪一任魏王做出过,但韩王却做出了。虽然不排除收复民心的作秀嫌疑,但看新法的政策和对军功的奖励,东郡百姓们第一次觉得生活有了盼头。底层的民众看到了出人头地的希望,饥寒交迫的民众看到了果腹的可能。
民众也是第一次听说国家、民族这个概念!这个时代的百姓。远远没有产生国家的概念。也或者,对他们而言,国家不过是他们需要缴纳赋税、服劳役、兵役的对象!是上位者代表的势力!国家的灭亡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寻常的小事。
无论在谁的治下。反正都要服劳役、服兵役、缴纳赋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对他们而言,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比如赋税缴纳多少,有无补助!在这方面,韩国做的确实要比魏国好多了!虽然不可否认的是,韩国为了维持这样的国民待遇,付出的代价也是不菲。
新法第一次触及了国家这个概念,即凡是愿意效忠韩王的。愿意维护韩国新法的,愿意保住自己从新法中获得的利益的。即当按时服劳役、服兵役、缴纳赋税!新法中也第一次提及,国家有义务襄助在他国的国民。国家有义务帮助生活困顿的国人。指导抗灾救灾。总而言之,国家在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合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但必须遵循法度,为了这个利益集合体的壮大而努力。权利和义务的说法很新颖,但却直入人心。因为大多数人下意识地认为生老病死、天灾*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对国家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对于民族的解释,新法则是笼统的多!大体上而言,新法认为燕、赵、齐、秦、韩、楚六国百姓皆为同族之人,族曰华夏,皆炎、黄子孙矣!我们有相似的文化,共同的先祖,我们知书达理,这是我们和蛮夷最大的区别!
韩国果决的行动极大地震慑了东郡、砀郡的豪族,在各地府衙对新法不遗余力的宣传下,舆论的风向开始转向对韩国有利的一侧。私兵们发现,和效忠豪族相比,似乎顺应新法,参军立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在地方豪族的私军里面,也有亲疏远近之分。为上位者长期把持大权,根本没留给下层民众晋升的渠道。如果为了自家主子的事情不幸战死,也不过只有绵薄的抚恤,哪里像韩军,无论是伤残也好,战死也罢,都有完善的抚恤制度!战死了,自有国家替自己赡养老人。如果没有战死,只要立下军功,就有财帛、土地、爵位种种奖励!要知道,如果有爵位,哪怕是最低的云骑尉的爵位,也可以见官不拜。当地的地方官员甚至要在一些影响民生的大事上征求自己的意见!这足以光宗耀祖了!
秦、赵两国自然不愿意两郡的豪族在韩国的攻势下就此偃旗息鼓,两国主事的人员开始故意制造摩擦,营造地方豪族不肯善罢甘休的架势,虽然实际上地方豪族们还在犹豫是束手就擒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誓死一搏!
如果秦、赵两国在这个时候出兵攻打韩国,他们自然乐于火上浇油加一把火。但人老成精的各族族长们知道,秦、赵两国说起来不过是利用自己这些人,他们许诺的都是空口无凭。在这个韩国如日中天的时候,自己最多是他们手中的棋子,没有人甘愿做棋子,自己这些人之所以就范,不过是抱着一丝希望,希望韩国忌惮自己这些人和秦、赵两国的联合而在新法的问题上有所收敛!说到底,双方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如果双方不能各取所需,也就没有了合作的基础,随时都可以分道扬镳。现在就看,到底是哪一方沉不住气先提出条件。
可秦、赵两国根本没有征求两郡豪族的意思,直接就代表两郡豪族和韩国对立上了。偃旗息鼓了十来天的匪患又起,还是在范睢身在的东郡,挑衅之意,昭然若揭!
范睢也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派兵剿杀。也许是韩国的精锐斥候太过厉害,也许是秦、赵两国走漏了风声,总之,匪患没过三天就被羽林军清剿一空。秦、赵两国着实吃了一个不小的闷亏!韩国用雷厉风行的作风告诉蠢蠢欲动的两郡豪族们,想要和韩国作对,就要做好失败后的准备!
终于,两郡的豪族们意识到,随着新法在桂陵大获成功,他们起事成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秦、赵两国摆明了不愿意为自己这些人出头,充其量只是助威,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一的事情,实在太过不明智!
何况,有许多通融的办法可以减少自己的损失!比如,新法里规定,可以用一定的财帛来换取爵位,虽然是最低的三种爵位,虽然爵位的价值不菲,但总归可以名正言顺地保留自己名下的土地不是?!
这已经比最初的设想要好的许多!韩国给了自己这些人台阶,也没有把自己逼迫地太急,如果再不识趣,也许就是人财两空!没看到一直保持中立的吴钦升职成为郡丞了吗?!这就是支持韩国的好处!小心驶得万年船的作风在这个时候又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两郡的豪族们私下碰头,终于下定决心,结束这场一开始就没有多少胜算的闹剧!因为范睢已经放出话来,只要自己这些人识时务,也许,韩国的商行联合会里,会有自己这些人的一席之地!要知道,土地可不是唯一的财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