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赵胜自然不愿意,赵国自然不愿意,任何一个强大的邻国都不符合赵国的利益!如果秦、赵两国和韩国打了一个两败俱伤,齐国渔翁得利,原本对上秦、赵、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占上风的齐国会一跃和三国平起平坐,天下的土地资源就那么多,别人多分一点,自己就少拿一些。所以,对赵国来说,自然也是希望齐国在这次伐韩行动中有些折损,这种折损,最好还是得到的利益不能弥补的。
“逼迫的太急会不会为韩国利用?”赵胜不无担心地说道。
“我们不过是让齐国履行盟约,何来的逼迫?何况,齐国新君继位,必然要讲求信义,否则,其他国家凭什么来相信齐国?!”吕不韦笑着打消了赵胜的担忧。
赵胜想了想。也知道自己多虑了。如今四国伐韩,大处下风的是韩国,齐国总不至于为了韩国而得罪三国。换而言之。已经得罪韩国的齐国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因为就算齐国联合韩国和三国对抗,赵、楚两国南北夹击齐国。绝对会让齐国损失惨重。
“若是贵国能够从河内抽调十万大军南下,汇合齐国二十万大军,必定让东郡如临大敌,如今洛阳已经没有可用之兵,李牧没有援军,又能支撑多久呢!何况,楚国的十数万大军威慑砀郡,彼此呼应。万无一失!”吕不韦又道。
吕不韦试图让赵胜相信,韩国如今之所以还能勉强支撑,齐、楚两国难辞其咎!一个是出工不出力,一个是被挡在颍水对岸,有强大的赵军作为先锋,齐、楚大军作为后援,韩国必败无疑!
“这出使齐国的使者?”赵胜用商量的语气说道。很明显,赵胜已经认可了吕不韦的想法,虽然如今赵国大事谈不上是由赵胜独断专行,但也相差无几。何况。赵胜相信,蔺相如也会认可这个办法。毕竟,河内鏖战了这么久。已经成为了烫手山芋,如鸡肋,弃之不舍,食之无味。
“信陵君为四国相,伐韩一事也是信陵君极力促成的,于情于理,自然信陵君最为合适!”吕不韦笑道。
“这倒与胜的想法不谋而合!”赵胜笑呵呵地说道。
有些话,赵国自己说出来的效果和其他人说出来的效果截然不同。信陵君只要如实将秦、赵两国的想法说出,赵胜自认为齐国君臣除了听从还是听从。
当日。赵胜就带领吕不韦先后拜访了上卿蔺相如、平阳君赵豹的府邸。
平阳君觉得这些时日廉颇大军的损失实在太多了些,再打下去的话。还不知道要用多少人命才能拿下河内,等拿下河内元气大伤的赵国只能是休兵止战。按照吕不韦的说法。移兵东郡倒是不错的主意。二十万齐国大军没有人监督的话很难发挥作用,只要有赵军在一旁,齐军想要保存实力都难以做到!如果再考虑到楚国的影响力,李牧除了后撤求援还真的没有什么好方法!这个时候,无论的分兵再攻河内还是上党,都会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蔺相如也是这样的考虑,东郡、砀郡毕竟一直是魏国的土地,如今信陵君尚在,只要赵、齐大军可以攻入东郡,凭借信陵君的巨大声望,完全可以事半功倍,虽然这些土地终究要归还给魏国,但己方的损失越小,越可以敲诈魏国更多的土地!因此,对于吕不韦的提议也是双手赞成!
有了这两人支持,在次日的朝会上,赵太后果真同意派出信陵君向齐国施加压力!
信陵君自然乐见其成,开战两个月来,赵国一直难以攻下河内,齐国也没能拿下东郡、砀郡,而最糟糕的是,自己好不容易联络的几个地方豪族尚未举旗谋反,就被早有准备的韩军剿灭!相反,自己最不抱希望的秦国反而打的风生水起。这显然不利于魏国的复国!
如今东郡、砀郡被韩国经营地可谓铁板一块,至少,地方豪族们不知道是摄于韩国的武力还是得到了韩国的承诺,全都默然,如果齐国不出力的话,还真的很难打破这种局面!
魏王的使者一波接着一波赶到邯郸,问询何时可以举兵相应,虽然安陵的兵马不多,但魏王花掉血本,暗中凑出了一支万余人的部队,只要齐国大军拿下大梁甚至只要包围大梁,魏王就会起兵反抗韩国,光复魏国!战事的发展缓慢地令人发指,甚至,信陵君对战局开始提心吊胆,生怕楚国或者齐国被韩军突然击败,甚至秦、赵两国达成和韩国的一致!早就苦于无策加快魏国复国的步伐,如今听到赵太后的任命,信陵君自然快马加鞭,赶赴临淄。
从邯郸到临淄的距离足有七百里,正常的速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方能到达,但心忧国事的信陵君硬生生把时间缩短了五天,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赶到临淄。只不过,在信陵君抵达临淄的前一天,两件大事的发生硬生生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韩国一直苦等的反攻的时间悄然而至!!
(第二更先送上!下一章五千字大章!)(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三十五章 匈奴入侵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时间:公元前267年腊月二十日
地点:秦国,咸阳
北方的游牧民族历来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大敌,他们强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或多或少参与其中,有时扮演的是征服者的角色,有时扮演的是杀戮者、破坏者的角色,对中原文明有极大促进者,少之又少!
历代中原王朝无不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甚至于,有北方游牧民族拖垮中原文明的说法!对游牧民族的态度,是采取守势还是攻势,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帝王的武功和国家是否昌盛!
周有犬戎,秦汉有匈奴,晋代八王之乱后,更有五胡乱华,南北朝正面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但在某种程度上讲,何尝不是我们这个多苦多难的民族的血泪史!
隋唐虽然鼎盛,但在末期依然有契丹为患。两宋时期,中原文明更是先后饱受契丹、女真、蒙古的威胁,最终野蛮征服了文明。
明朝虽有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豪迈和气节,也有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但依然败在了关外女真族的手下,文明再次遭到野蛮的践踏!
贯穿中国文明史,游牧民族的一大特色就是入侵中原,而且多半是在入冬之后。在唐末和两宋时期,这种行动有了一个形象的说法——“打草谷”。官兵以牧马为名,四出劫掠,充为军饷,是为打草谷。
这种打草谷的行为,有时,是因为草原暴风雪或者瘟疫灭杀了太多牲畜。游牧民族没有足够的食物过冬,为了保证充足的粮草而劫掠中原;有时,是在部落的战争中损失了太多的兵力或者单纯的想要壮大部落。所以劫掠人口作为奴隶;有时单纯为了财富,或者为了练兵。在游牧民族的眼中。中原的花花世界再美好不过,简直就是一个什么都不缺的仓库,只要自己悍勇一些,总能掠夺些什么。或财帛,或美人,或奴隶,或牲畜。而中原国家的步兵面对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的骑兵,少有良策。凭借中原国家难以企及的机动力。游牧民族即使失败,也不过是小败!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匈奴才答应出兵秦国,一方面是韩国许诺的丰厚贿赂,另一方面则是匈奴义渠部落酋长的怂恿。
义渠被秦军赶到长城外后,投靠了右贤王——仅次于匈奴单于、左贤王的实权人物。凭着韩国给予的财帛,义渠很快取得了右贤王的同情,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凭借见风使舵和悍勇的作风,义渠洪很快坐到了右骨都侯的高位。
当韩国的使者抵达阴山脚下的龙城(此时匈奴历史上著名的头曼单于。即冒顿单于之父刚刚出生,等他成为匈奴单于后,才在阴山西北数百里修建了头曼城。作为单于的驻地和召集贵人会议的地方。实际上,在头曼成为单于前,阴山脚下的河套地区作为水草最为肥美的地方,自然为实力最为强劲的匈奴单于占据,直到头曼单于为了安全着想,或者秦朝的强大,才后移龙城的位置),一直和韩国没有断绝联系,想要伐秦为父亲报仇的义渠洪自然极力促成了此事!
义渠洪对复仇如此上心。自然也是因为匈奴信奉的是胜者为王,谁的拳头大。谁就能主宰草原。每个人的官位几乎都是和自己所属的部落实力挂钩,如此才能让人信服。否则,即使坐在了高位,也只会是如坐针毡,遭人嘲笑。
右骨都侯的位置已然极高,除了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骨都侯,就属右骨都侯位高权重。能够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在匈奴部落里迅速站稳脚跟,并身居高位,义渠洪自然是用了许多不光彩甚至阴暗的手段,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吞并了十几个小部落后,义渠部落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两万人,不过,相比单于部落六万精兵,义渠部落的人数依然不够看。
就兵力而言,左骨都侯的兵力还稍逊色于义渠部落,堪堪一万五千人,只不过,左右大当户各有两万大军,又与左骨都侯交好,虽然许多人认为义渠洪可以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义渠洪却小心翼翼掩饰了自己的野心。
匈奴主要部落的兵力如下:左右贤王,各四万人;左右谷蠡王,各三万五千人;左右大将,各三万人;左右大都尉,各两万五千人。加上附属的小部落,整个匈奴的兵力在四十万以上。其中,单于部落的精兵战力最强,所以,单于才能保证自己的号令被其他部落的人遵守!
秦国这些年在韩国的打压下屡战屡败,原本八十多万的大军战到现在,堪堪只有三十多万!自己又依附匈奴,手握重兵,隐忍许久的义渠洪意识到,自己报仇的机会到了!
虽然秦昭王已死,宣太后亦死,但所谓父债子还,自己和秦国的恩怨可以了解!为了先王的仇,为了积累战功,扩大实力,义渠洪极力怂恿单于答应了此事。不过,答应了并不意味着就要立刻出兵。
如今的义渠洪已然不是五年前那么单纯,勾心斗角的生活过了五年,每走错一步可能都导致部落沦为鱼肉,义渠洪已经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拿下最大的成果!
只要韩国不透露匈奴出兵的消息,秦国是决计不会意识到,黑压压的匈奴大军正在长城以北的塞外草原集结!因为对秦国的了解,或者说是匈奴单于有意让义渠洪报仇雪恨,义渠洪和麾下的一万大军被任命为先锋!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突破秦国的长城防线,先入关的大军自然可以劫掠更多的财帛;但这也是坏事,如果被秦军发现,义渠洪面临的就会是一场苦战!牺牲必然大,而这样的后果就是义渠部落会被其他部落吞并,义渠洪这样的枭雄能够落一个全尸已经是幸运至极了!
不止如此。因为对彼此的提防,或者说留一条后路,这次出兵的匈奴部落。在单于的要求下,各自出兵一半!以二十万大军南下。也算是匈奴少有的大手笔了!以前匈奴进入中原的花花世界打草谷,要么是三五万,要么是七八万,从来不会超过十万!二十万大军让每个匈奴兵的自信心极度膨胀,他们不担心失败,而是担心秦国会不会太穷,财帛不够分!
这个时候,义渠洪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义渠洪不惜夸大其词。让匈奴的贵人们相信,关中是多么富饶,关中的女子是多么婀娜多姿,咸阳附近的粮仓是多么众多!
匈奴向来没有携带粮草的习惯,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劫掠为生,难得多带出马匹也是为了多装一些财帛!这样的军队最擅长的就是打顺风仗,一旦遇到久攻不下的城池,士气就会下降!所以,义渠洪知道,自己攻下咸阳的可能并不大。但把关中搞得一塌糊涂,也算是一种复仇,不是吗?!
作为先锋。也作为深受中原文明影响的国家,义渠自然携带了粮草,即使只是少许的粮草!义渠洪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有着充足的底气。韩国传来情报,称自己主动放弃了河水防线,引诱秦国名将白起进入河东,在河东战场上,秦国至少损失了五万大军,剩余的十万则忙着和韩军对峙。咸阳方面。称得上是兵力空虚。韩国希望匈奴可以抓住这次机会,重创秦国。
韩国是真的主动放弃还是一时不察被秦国攻入河东。义渠洪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带领大军把自己从故土赶到长城塞外的白起和自己最嫉恨的秦王分割两地,这就给了自己各个击破的机会!
上郡的秦军至少有两三万。陇西郡则有三五万,咸阳三百里以内的大军最多只有二十万!而且是分散到十几个城邑!有韩军的牵制,秦国面对二十万来去自由的匈奴骑兵,除了束手无策还是束手无策!
得知这个消息后,义渠洪求见了单于,建议发兵南下。腊月初六,二十万匈奴兵南下,腊月十八日,先锋抵达秦国精心设置的长城防线!这座防线因为兵力空虚,完全无法应付提前侦查了情况的匈奴大军,只不过半个时辰,防线就宣告失守!秦军只来得及把匈奴进犯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到咸阳!
原本对河东战事充满憧憬的的秦国君臣在得知二十万匈奴大军南下的消息后,完全呆住了!论距离,赵国的云中、雁门更该遭受匈奴的攻打而不是远隔千里的关中!从河南(非现在的河南省)到咸阳,沿途有一多半的路都称得上是荒无人烟,这么明显不符合匈奴利益的事情,匈奴的贵人们脑袋都被驴踢了吗?!
不过,在得知匈奴的先锋乃是义渠部落,其首领义渠洪更是在五年后成为匈奴的右骨都侯,秦国君臣就隐约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实在的打虎不死反遭虎噬,赵武灵王北击匈奴,将林胡、娄烦赶到塞外,想来是震慑了匈奴!秦国一直没有敲打匈奴,加上秦国这些年实力大减,匈奴自然会认为秦国是软柿子好捏!而且,说不定,匈奴很想把关中作为新的养马地。
自己是软柿子么?!秦国君臣扪心自问。虽然心里不愿意承认,但秦国君臣不得不承认,在大好的形势下,秦国还真是外强中干!首先是粮草的匮乏,其次的兵力的紧张。是河东损失了五万大军后,秦国的精锐只有四十万,其中,十万在河东,一时之间难以抽调出来。剩下的三十万要镇守方圆上千里的国土,显得颇为力不从心。尤其是韩国在武关、汉中、函谷关方向肯定盯着关中的动静呢!能够抽调出来和匈奴决战的秦国精锐绝对不超过二十万。以二十万车步卒对抗二十万来去如风、弓马娴熟的匈奴骑兵,胜算有多大,一个粗通军事的人都会知道!
“众爱卿,匈奴在环县突破长城防线,距离咸阳不过九百里的距离!我们秦国该如何应对,需要速做决定啊!”秦王着急的说道。
“王上!原本义渠的国土我们是保不住了,好在我们在那里布防的士卒不多,损失不会太大。从环县到寻县有四百里的距离,依臣之见,自寻县到咸阳的五百里是最为关键的一段!这一段人口众多,我们秦国需要立即全面戒严,将城外所有的粮草、人口转移到城中!坚壁清野,不给匈奴补给粮草的机会!”一名大臣当即说道。
“是啊!王上!匈奴来去如风,却不习惯携带大量粮草!只要我们坚壁清野,匈奴粮草必然紧张。加上匈奴不擅长攻城,即使拿下沿途的城邑,损失也必然极大!还未到咸阳,就会成为疲兵,到时候,我们再集中大军围剿,至少可以击溃匈奴大军!”另一名大臣也是出言献策。
“眼下,咸阳兵力不足,我们秦国既然防备韩国,又要准备和匈奴接战!以臣之见,不如从河东调集五万大军,令武安君迅速驰援咸阳,以安民心。在河东战场上,剩余的五万大军采取守势,必要的时候,我们为了争取时间,甚至可以和韩国主动议和!”
“不可!不可!韩国大军源源不断地开赴河东,不能再从河东抽调兵力了!否则,河东必然危机!我们前一段时间的牺牲就白费了!”顿时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河东和咸阳哪个更重要?!匈奴来势汹汹,每在关中多呆一天,给我们秦国的损失都难以计数!等击败匈奴,十年之内,北方无战事!河东可以慢慢图谋!”有人却是认可了弃车保帅的想法!!(未完待续)
ps:下一章别订阅,稍后改过来!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三十六章 争议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就兵力而言,左骨都侯的兵力还稍逊色于义渠部落,堪堪一万五千人,只不过,左右大当户各有两万大军,又与左骨都侯交好,虽然许多人认为义渠洪可以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义渠洪却小心翼翼掩饰了自己的野心。
匈奴主要部落的兵力如下:左右贤王,各四万人;左右谷蠡王,各三万五千人;左右大将,各三万人;左右大都尉,各两万五千人。加上附属的小部落,整个匈奴的兵力在四十万以上。其中,单于部落的精兵战力最强,所以,单于才能保证自己的号令被其他部落的人遵守!
秦国这些年在韩国的打压下屡战屡败,原本八十多万的大军战到现在,堪堪只有三十多万!自己又依附匈奴,手握重兵,隐忍许久的义渠洪意识到,自己报仇的机会到了!
虽然秦昭王已死,宣太后亦死,但所谓父债子还,自己和秦国的恩怨可以了解!为了先王的仇,为了积累战功,扩大实力,义渠洪极力怂恿单于答应了此事。不过,答应了并不意味着就要立刻出兵。
如今的义渠洪已然不是五年前那么单纯,勾心斗角的生活过了五年,每走错一步可能都导致部落沦为鱼肉,义渠洪已经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拿下最大的成果!
只要韩国不透露匈奴出兵的消息,秦国是决计不会意识到,黑压压的匈奴大军正在长城以北的塞外草原集结!因为对秦国的了解,或者说是匈奴单于有意让义渠洪报仇雪恨,义渠洪和麾下的一万大军被任命为先锋!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突破秦国的长城防线,先入关的大军自然可以劫掠更多的财帛;但这也是坏事,如果被秦军发现,义渠洪面临的就会是一场苦战!牺牲必然大。而这样的后果就是义渠部落会被其他部落吞并,义渠洪这样的枭雄能够落一个全尸已经是幸运至极了!
不止如此,因为对彼此的提防。或者说留一条后路,这次出兵的匈奴部落。在单于的要求下,各自出兵一半!以二十万大军南下,也算是匈奴少有的大手笔了!以前匈奴进入中原的花花世界打草谷,要么是三五万,要么是七八万,从来不会超过十万!二十万大军让每个匈奴兵的自信心极度膨胀,他们不担心失败,而是担心秦国会不会太穷。财帛不够分!
这个时候,义渠洪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义渠洪不惜夸大其词,让匈奴的贵人们相信,关中是多么富饶,关中的女子是多么婀娜多姿,咸阳附近的粮仓是多么众多!
匈奴向来没有携带粮草的习惯,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劫掠为生,难得多带出马匹也是为了多装一些财帛!这样的军队最擅长的就是打顺风仗,一旦遇到久攻不下的城池,士气就会下降!所以。义渠洪知道,自己攻下咸阳的可能并不大,但把关中搞得一塌糊涂。也算是一种复仇,不是吗?!
作为先锋,也作为深受中原文明影响的国家,义渠自然携带了粮草,即使只是少许的粮草!义渠洪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有着充足的底气。韩国传来情报,称自己主动放弃了河水防线,引诱秦国名将白起进入河东,在河东战场上。秦国至少损失了五万大军,剩余的十万则忙着和韩军对峙。咸阳方面。称得上是兵力空虚。韩国希望匈奴可以抓住这次机会,重创秦国。
韩国是真的主动放弃还是一时不察被秦国攻入河东。义渠洪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带领大军把自己从故土赶到长城塞外的白起和自己最嫉恨的秦王分割两地,这就给了自己各个击破的机会!
上郡的秦军至少有两三万,陇西郡则有三五万,咸阳三百里以内的大军最多只有二十万!而且是分散到十几个城邑!有韩军的牵制,秦国面对二十万来去自由的匈奴骑兵,除了束手无策还是束手无策!
得知这个消息后,义渠洪求见了单于,建议发兵南下。腊月初六,二十万匈奴兵南下,腊月十八日,先锋抵达秦国精心设置的长城防线!这座防线因为兵力空虚,完全无法应付提前侦查了情况的匈奴大军,只不过半个时辰,防线就宣告失守!秦军只来得及把匈奴进犯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到咸阳!
原本对河东战事充满憧憬的的秦国君臣在得知二十万匈奴大军南下的消息后,完全呆住了!论距离,赵国的云中、雁门更该遭受匈奴的攻打而不是远隔千里的关中!从河南(非现在的河南省)到咸阳,沿途有一多半的路都称得上是荒无人烟,这么明显不符合匈奴利益的事情,匈奴的贵人们脑袋都被驴踢了吗?!
不过,在得知匈奴的先锋乃是义渠部落,其首领义渠洪更是在五年后成为匈奴的右骨都侯,秦国君臣就隐约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实在的打虎不死反遭虎噬,赵武灵王北击匈奴,将林胡、娄烦赶到塞外,想来是震慑了匈奴!秦国一直没有敲打匈奴,加上秦国这些年实力大减,匈奴自然会认为秦国是软柿子好捏!而且,说不定,匈奴很想把关中作为新的养马地。
自己是软柿子么?!秦国君臣扪心自问。虽然心里不愿意承认,但秦国君臣不得不承认,在大好的形势下,秦国还真是外强中干!首先是粮草的匮乏,其次的兵力的紧张。是河东损失了五万大军后,秦国的精锐只有四十万,其中,十万在河东,一时之间难以抽调出来。剩下的三十万要镇守方圆上千里的国土,显得颇为力不从心。尤其是韩国在武关、汉中、函谷关方向肯定盯着关中的动静呢!能够抽调出来和匈奴决战的秦国精锐绝对不超过二十万。以二十万车步卒对抗二十万来去如风、弓马娴熟的匈奴骑兵,胜算有多大,一个粗通军事的人都会知道!
“众爱卿,匈奴在环县突破长城防线,距离咸阳不过九百里的距离!我们秦国该如何应对,需要速做决定啊!”秦王着急的说道。(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