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卫尉乃秦国九卿,即使有罪,也当是由我们秦国,王上万不可将卫尉交给韩国处置!”
白起听着大臣们为自己和王翦鸣不平。心里虽然十分感动,但却一言未发。换做是韩国点名要魏冉或者王翦,自己肯定据理以争,但如今牵扯的是自己,白起实在不好表态。也不能表态。
很明显,韩国对秦国不放心,想要将自己和王翦铲除,这些自己知道,秦王也知道,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自己若是下跪自辩。那就是陷秦王于不仁不义之地。是自己重要还是秦国的未来重要,是保全自己拼死抗争还是牺牲自己隐忍退让,对秦国而言,对秦王而言,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白起虽然不表态。甚至一脸从容地望着地面,似乎大殿的争论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心里却很是哀怨!自己纵横一生,鲜有败绩又如何?自己立不世之功,令山东各国胆寒又如何?三尺青锋,一杯鸩酒,一丈白绫都可要了自己的性命。自己是功高盖世,但和国家利益比起来。自己算不得什么!白起相信,秦王一阵犹豫之后,最终还是会放弃自己。放弃王翦!也许若干年后,秦国再次强大起来的时候,新王会为自己平反,为自己树碑记功,但却不是现在!
“寡人......”秦王看了白起一眼,看了唐雎一眼。又环顾了殿下臣子们或坚决或愤怒或不忍的表情,最终长叹一声道:“寡人身子有些不舒服!此事。明天再议吧!”
“退朝!”宦者令的声音在大殿响起。
唐雎施施然离开了,虽然许多秦国大臣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恨他恨得牙痒痒,但终究没有人敢阻拦他的离开,甚至于,没人敢上前对唐雎说什么不敬的语言。唐雎在这一刻,俨然成为秦国的公敌,但就是这样的公敌,秦王还是命令侍卫好生保护。
不少大臣在退朝之后安慰白起,但想来想去,却是找不到任何的语言,最终只能言不由衷地说道:“王上虽然年轻,但却深明大义!君上放心,王上是不会中韩国的诡计的!”
白起只能报之以苦笑,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回到自己的临时府邸,白起碾转反侧,平日里的书怎么也看不下去,面对最美味的食物也如鲠在喉。白起杀伐果断,无论面对多么危险的情况,都是不失风度,这也养成了白起府上的下人如同军旅中的普通士卒一样,严于自律,对白起异常敬畏。眼见白起一副惆怅的样子,即使最贴心的管家也不敢多问半句。白起最宠溺的儿子和妻子虽然担心白起,但他们也知道,白起如果不愿意说,自己也问不出个所以然。除了默默退开,给白起留下足够的空间外,也无法做的更多!这倒是让白起更加郁闷,只是,白起隐忍了下来。
“君上!”管家硬着头皮走到书房,将白起从烦心意乱中唤醒。
白起不怒自威,冷声说道:“不是告诉过你吗?!今天,谁也不见!”
管家嗫嚅道:“太子詹事章周在外面求见君上,说是奉了王上的旨意!”
白起的手无可抑制地颤抖起来,什么?!王上派太子詹事私下来见自己?!那就说明,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又或者,秦王是派太子詹事向自己道歉,要自己主动认罪伏法?!
管家深深低下头,根本没敢看白起的表情,像如今这般暴躁、喜怒无常的白起是管家生平从未遇见的,直觉告诉自己,在这种时候,凡事都要小心翼翼。如果不是太子詹事章周说是奉了秦王的旨意,打死管家也不敢来叨扰白起。
白起深深吸了口气,终于平静下来心情,说道:“知道了!去请詹事大人来书房吧!”
“喏!”管家缓缓后退,蹑手蹑脚地离开了书房。
白起开始思考起章周的来意。如果秦王打算死守栎阳,不向韩国屈服,那来的应该是宦者令这样的近臣又或者宗正嬴则这样的重臣。如果秦王打算放弃自己,向韩国委曲求全,那来的要么是重臣,以示抚恤又或者无足轻重,以示绝情。章周是秦王任命给太子的,而如今太子年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章周倒是真的很有可能是奉了秦王的旨意。只不过,眼下肯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的府邸呢!秦王派章周过来传话,难免惹人遐想啊!
不一会儿,一名中年男子在武安君府上管家的带领下施施然走进了书店,武安君定睛一看,正是太子詹事章周无疑。
因为章周自称是奉旨而来,白起在屏退了不相干的人后,就欲要下跪接旨。谁料到,章周却是抢上一步,径直长揖不起,口里言道:“(章)周自知假冒王命乃是死罪,但周亦知君上心情烦躁,不欲见人,因而斗胆谎称身负王命!还望君上恕罪!”
白起想过无数种可能,就是没料到章周根本就是假传王旨!一时之间,气极反笑!(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七十五章 秦、齐、楚的屈服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太子詹事真是好胆量啊!不去从军杀敌真是可惜,可惜!”白起起身就欲离开。
“君上留步!(章)周出此下策,实乃也是为了王上着想,为了君上着想!”章周语气诚恳地说道。
“呵呵”,白起冷笑一声,却是重新坐下,睥睨道:“本君倒要看看,太子詹事大人是如何一个着想法!”
章周长舒了一口气,擦了把冷汗,再作一揖,道:“唐雎自洛阳而来,索要太子为质,并君上、卫尉大人,所图为何,君上知道否?”
白起冷哼一声,却不答话。
章周只好自顾自地说道:“方其时也,赵国色厉而内荏、按兵不动,齐国自顾不暇、谄媚于韩,楚国屡战屡败、士气已寒,此三者诚不足为援!燕国更是经略齐国,料已亲韩!天下虽大,却没有大秦一个盟友!韩国举国之兵不下六十万!秦国之兵却不过堪堪十五万!韩国以四倍之众,扣关而入,秦国拿什么抵挡?战之,不过灭亡一途!然韩国或迫于损失或忌惮赵国,不愿意与秦国大动干戈,故而有唐雎来秦,试探秦国之心意!”
“秦国若是献出太子、君上、卫尉,则韩国不以秦国为患,驱秦逐赵于韩乃是上策,秦国尚能残喘!秦国若是宁死不和,以关中十数万韩军,潼关六七万韩军,足以令我大秦疲于奔命!君上用兵如神,即使有大胜,歼灭韩军十万人,韩军亦可坚持到援军抵达!以韩国之力。灭秦无非时间问题!君上以为然乎?”
白起默然不语,算是承认这个事实。秦国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河东的五万大军调集回来!于韩国而言,只要峣关在手,韩国的中原大军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关中。秦军就算是以一当二,也不会是韩军的对手!
章周又道:“太子年幼,为质于韩,以韩之仁义,秦勿拂逆于韩,则太子安然无恙。且夫秦弱而韩强。太子为质并无不妥!韩国之所以想要君上、卫尉者,实乃用心险恶,君上、卫尉皆国之重臣,用兵大家,以秦军之勇。合以君上、卫尉之智,韩军想要胜之,虽非不能,但也不易!韩国逼迫王上交出君上、卫尉,王上从之,则是不仁不义,百姓、士卒必然因王上不体恤有功之臣心生怨恨。王上不从,百姓、士卒虽然嘉许王上仁义。但韩国便可趁机发难,秦国要么远走上郡苟延残喘,要么身死国灭!故而王上在朝堂之上犹疑不决!”
白起开口道:“这些。本君都知晓,不用你来分辨!太子詹事大人还是说一说如何一个着想法吧!”
章周点了点头,终于道出了来意:“君上功高盖世,在秦国的威望除了王上无人能出其右者!然功高而镇主!今韩国大军压境,秦国需要仰仗君上,故而对君上委以重任!如今秦国十五万大军。四万在君上手上,五万在杨端和手上。两万在卫尉大人手上,两万在嬴德手上。两万在上郡郡尉嬴曲手上。杨端和乃是君上心腹,卫尉大人与君上交好,真正掌握在王上手中的四万大军还不到三分之一的兵力!以君上之才之名,完全可以架空王上!”
“胡言乱语!无稽之谈!本君对王上忠心耿耿,岂会架空王上?!那杨端和何时又成为本君的心腹?还有卫尉,本君与他不过君子之交,哪有结党营私!就凭着你这句话,本君上奏王上,也可治你一个诬陷重臣之罪!”白起冷声说道。
章周立即伏地不起,嘴里却是说道:“君上大公无私,国人有目共睹!然为君之道,首在平衡!君上威望太高,甚至压过王上,王上如今信任君上,并不代表着以后也会。且君上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一旦韩军退去,王上势必要树威,君上难道不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吗?!论带兵的能力,卫尉和杨端和也是年轻一代中军中的翘楚,君上于王上、于大秦而言,并非必不可少!甚至于,周斗胆说一句话大不敬的话,大秦没有了君上,更方便王上执掌大权!毕竟,大秦立国数百年,最不缺的就是名将!”
“而且,今天朝堂之上,许多大臣都出言力保君上,由此可知君上的威望!若无此事,王上可能还会与韩国虚与委蛇,保住君上。但如今,王上恐怕已经下了决心,要让韩国取君上的性命啊!”
白起黯然不语,章周说的都是对的。古往今来,君王都是冷血无情的。当你有用的时候,他们用财帛、地位、美女来拉拢你!当你的威望威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留情地除掉你,然后扶持起另外一个人。臣子再如何厉害,也不过是君王的棋子罢了!如果自己不掌兵,小心翼翼的话,也许还能善终。如果魏冉尚在,自己和他一文一武相得益彰,秦王或许还能维持平衡。但魏冉一死,自己这个闻名天下的名将成为秦王执掌大权的绊脚石!人心隔肚皮,自己表现得再忠心,秦王也不可能继续信任自己!毕竟,自己可是前朝臣子啊!一朝君王一朝臣!
章周见白起已是心灰意冷,趁机说道:“王上威望尚未完全树立起来,需要仰仗君上的地方甚多,又不愿意令群臣心寒,故而一时之间不会很快下决定!只不过,王上不下决定就是一种决定。相信不出三天,就会有人弹劾君上,到时候,王上就会借机治君上的罪!只不过,堂堂威震天下的武安君落得一个身败名裂,被秦国扫地出门的下场,岂不可惜!”
白起拔剑而起,一下子将身前的书案劈成两段,再指向章周,几次张口欲言,终究是无力长叹一声,复又坐了下来。
章周在白起剑指自己的时候,吓得汗毛都竖了起来。但却努力克制自己,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临危不惧地望着白起。最终,章周赌对了,白起的心理防线更先垮了下来。相信了章周的猜想。
“白起一生杀人无数,也该有这样的报应!罢了!罢了!功名利禄不过是浮云而已!先生拿着我的人头进宫向王上邀功去吧!不过,白起临死之前,惟愿王上姑且念着白起之前立下的些许功劳,不要为难白起的家人!白起来生一定结草,报恩于大秦!”说罢。就欲要自刎。
章周大惊,连忙说道:“君上!万万不可!君上一死,家人必然受株连矣!”
白起下意识地把拔出了一半的青铜剑按回了剑鞘,不解地问道:“难道王上不愿意放过白起的家人吗?”
章周立即意识到白起误会了自己,自己方才的一番说辞让白起误以为自己是秦王派来的说客。要白起自杀谢罪于韩国,如此,秦王不失人心,还能保全秦国。
“周绝非王上的说客,请君上放心!”章周先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接着笑言道:“周来君上府邸,绝对逃不过王上的耳目!若是君上就此杀身取义,明日的朝堂上。众人必定以为是周蛊惑君上,到时候,周非但无功。反而要被诛杀以示王上对君上的看重!”
白起恍然大悟,如此说来,章周根本就不可能是秦王的说客。白起一生杀人无数,最记挂的还是自己的妻儿!如果临死之前不能得到秦王的许诺,自然是不会轻易自杀的!白起不禁庆幸自己带的不是青铜短剑而是长剑,否则。以自己出剑的速度之快,足够自己死上三回了!
“那先生是......?”白起不解的问道。
如果章周不是为秦王而来。那就是代表自己,联想到他最开始说的是为了替秦王着想。为自己着想,白起顿时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还有一线生机。
“请先生指教!”白起作揖道。
章周连称不敢,说道:“君上是要生还是死,要保全忠义之名还是身败名裂?”
白起回道:“自然愿生,如果非死不可,也要保全忠义之名!”
章周点了点头,说道:“周有一计,虽然冒险,但如果事成,君上不但可以保全忠义之名,还能颐养天年!”
“愿闻其详!”白起将姿态摆的很低。白起已然知晓,自己若是坐以待毙,下场会多么凄惨。章周的计策再如何冒险,也有一线生机不是?!
“以周之见,君上不如上书王上,请求服侍太子前往洛阳!如此,王上可安心掌控全局,成全君臣之义!”章周说道。
白起一愣,没想到会是这么简单的计策。毕竟,白起也曾想过,为了秦国社稷,为了不让秦王为难,干脆杀身成仁,免得受韩国的侮辱。自己身死之后,韩国也就满意了!但经章周方才那么一说,白起已然清楚,这样会陷对方于险境。
韩国已经说得很清楚,自己是秦国朝堂之上的奸佞小人,要么秦国承认这一点,将自己交给韩国处理;要么秦国拒绝,韩、秦爆发大战。出此之外,别无他途。按照章周的计策,自己以什么身份前往洛阳,是罪人还是奴仆又或者秦国大臣是个问题。韩国会接受这样的提议吗?
看着白起疑惑的眼神,章周笑了笑,解释道:“君上有没有发现,韩国口口声声说要王上交出君上和卫尉,却没有说怎么个交法?是死的还是活的,这里面大有门道啊!”
白起不解,章周继续道:“如果韩国想要君上、卫尉的性命,直接说要首级即可,如此,更能置王上于不仁不义之境,令秦国君臣离心离德!但韩国却没有这么说。所以周以为,韩国其实想要的是活的君上,活的卫尉!活人毕竟要比死人有用的多,君上以为然否?”
“先生的意思是说,韩国想要将(白)起与王翦收归己用?”白起一脸不可思议地说道。
章周点了点头,白起讶然道:“白起虽然不才,但对秦国忠心耿耿,又怎么会为韩国所用?况且,韩国又怎么可能信任白起?!”
章周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君上是忠于大秦,忠于王上。但如果大秦不在了呢?如果王上辜负了君上呢?君上久负盛名,或许为名所累,但卫尉王大人呢?他可是比君上年轻的多!身为大丈夫,又岂能甘于碌碌无为?!就算君上和卫尉矢志不渝,于韩国而言也没有多少损失。不过是多些饭食罢了!甚至于,有君上在韩国,韩国声威更大!”
章周出于私心,并没有告诉白起,韩国其实有很多办法收复白起。毕竟,只要白起到达洛阳。和秦王的关系就会一天天疏远。所谓三人成虎,到时候,就算是韩国放白起回秦,秦王都不会再见白起了。白起的下场只会和庞葱一样!
白起默然不语,章周继续道:“所以。周以为,韩国想要的,不过是君上前往洛阳!至于是以什么身份,其实韩国并不计较!只要君上上书,王上准奏,韩、秦两国就可和平共处!君上既能挽救秦国,又能成全和王上的君臣之义,保全名声!如今。能够挽救大秦的,只有君上了!君上若不愿前往洛阳,韩国必定恼羞成怒。秦国必亡!请君上为大秦计,为王上计,委曲求全!”
“罢了!罢了!秦国待我不薄!也是到了为秦国效死的时候!死都不怕,前往洛阳又有何惧!只是白起的家人要劳烦先生照料了!”白起长叹道,接受了章周的提议。
“君上放心!只要君上在洛阳一日,王上为了名声。势必善待君上家人!”章周保证道。
“但愿如此!”白起望着升起的明月,苦涩地笑道。
第二日。白起于朝堂之上,以自己年老体弱为由。请求交出兵权,又以太子年幼、不可乏人照料为由,上书秦王,请求常伴太子左右,秦王准之,委任白起为太子詹事。原太子詹事章周升为中常侍。
次日,宗正嬴则上书秦王,弹劾王翦克扣军饷,秦王大怒,派人前往潼关,将王翦带回栎阳谢罪。两日后,王翦返回栎阳,被免去卫尉一职!一日后,被委任为太子卫率(掌管太子侍卫)。
二月二十,秦、韩两国于栎阳达成协议,结束了两国长达六个月的战争!太子异人携武安君白起、太子卫率王翦前往洛阳为质,秦、韩两国以渭水、泾水为分界线,各罢刀兵!渭水以北、泾水以东的土地皆属秦,其余,皆属韩!
五日后,在秦国太子异人、武安君白起、原卫尉王翦抵达洛阳的同一天,秦国从阴晋、宁秦、潼关退兵,撤往栎阳。由此,从陇西直到函谷关的千里之地皆属韩!韩国从绛县、絙县、曲沃、新田撤兵,由此,秦国据有河东全郡之地!
在得知秦国已经同韩国达成议和之后,原本还稳坐钓鱼台的楚国再也坚持不下去,同意了韩国的所有要求!
二月二十五日,楚国将淮水以北的楚地尽数割让给韩国,作为回报,韩国并没有要求楚国派出质子,反而将埋葬楚国历代先王陵寝的夷陵还给楚国!楚王假惺惺地派出使团送上无数珍宝,感谢韩王的仁义,同时,恳求韩国允许自己迁都江东,韩王表示,迁都之事,乃楚国国事,韩国不会横加阻挠!楚王使者大喜而归,楚国由此开始准备迁都江东吴县之事!
二月二十七日,燕国亚卿荣蚠率军大破齐师于?漯水北岸的麦丘,五万齐军溺毙于漯水,齐将貂勃收拢败兵,死守漯水一线。
韩国以蒙骜为将,率领五万大军攻占齐之南阳,与燕军遥相呼应!齐国向赵国求援,但因李牧率领十万大军屯兵于距离邯郸不过百余里的荡阴,赵不敢救!齐国不得已,最终答应了韩国的条件——将齐长城以南的齐国之地,系数割让给韩国,并恳求韩国斡旋,令燕国罢兵!
不过,在齐国向韩国屈服前,韩国郎中令蒙骜亲率一万偏师,奔袭齐国南部重邑莒城,并一举攻克。原本就是莒城司马出身的蒙骜亲自手刃仇人,报的大仇后,携大胜之威,花费不过五天时间,就攻占了齐国沂水以东大小七座城邑!唯一遗憾的,就是在东海并没有发现安平君的踪迹!据当地人说,齐王在此之前,已经派人将田单接回临淄。
蒙骜的大胜更加刺激了齐国,原本齐国还想借助安平君田单的影响力,重振齐国!但如今形势如此糟糕,齐国彻底绝了这个念头。齐国当即借助后胜向韩王保证,愿意派出太子、田单为质,前往洛阳,惟愿韩国大发善心,将长城以北漯水以南的土地留给齐国,齐国愿意帮助韩国牵制燕、赵两国。
韩王大悦,接受了齐国的提议,表示只要韩国收到齐国长城以南的土地,见到齐国太子和田单,就会令燕国退兵。(未完待续)
ps:大战将告一段落,韩国收获了大片的土地,月票推荐走起啊!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七十六章 和赵国的议和(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ps:,,“”,给《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更多支持!赵国,邯郸。
虽然时间已经是阳春三月,但邯郸城内的气氛仿佛还是寒冬。在河内、东郡的惨败虽然折损了十多万大军,但于赵国而言,并非不可承受的痛。毕竟,这次是四国伐韩,少了齐国的襄助,赵国还是可以联合秦国、楚国给韩国施压,坚持下去,胜利终究是属于赵国的。
只是,大好的局面随着韩军攻入关中而改变,随着韩军包围郢都而改变。楚国将集结在淮泗的一半大军抽调回郢都,直接导致韩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原本在河东风生水起,打得韩军节节败退的秦国在韩军攻破峣关后则是如遭重击,一下子陷入绝境!毕竟,关中才是秦国的根本,失去了崇山峻岭、雄关要塞的阻隔,空虚的关中面对韩军显得不堪一击!
更糟糕的是,燕国偏偏出兵了,而且一出兵就近乎是举国之兵!二十万燕国精锐南下,齐国节节败退!这个时候,无论是出于道义或者利益,赵国需要做的就是立刻出兵襄助秦、齐两国,合三国之力,尚且能和韩、燕两国周旋!所以,平原君上书,蔺相如上书,平阳君上书,廉颇、赵奢上书,请救秦、齐两国,但赵太后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弗救!因为,韩王的使者来了!
韩王以典客陈筮为使,面见赵太后。一番威逼利诱。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赵国但凡敢发一兵一卒救援齐国又或者秦国,韩国将拿长安君祭旗,举兵四十万,攻打邯郸。邯郸不破,韩国誓不退兵!如果赵国愿意献出濮阳和信陵君,韩国会在三个月后把长安君送回邯郸!
赵太后在关键的时刻,感情战胜了理智,答应了韩国的条件。所以,面对群臣请求救援秦、齐两国的上书。她统统拒绝。甚至于,为了耳根清净,拒绝了大臣们的求见!
她当然不会承认这么做是为了保住幼子长安君的性命,而是放出消息称,赵国可用之兵不过二十万。想要救援秦国,就必须劳师远征,去的少了,没有用,去的多了,邯郸则危险了!秦国有白起为将,最擅长的就是以弱胜强,以秦国之力。即使不能战而胜之,也能保住半个关中。至于围韩救秦之计,河内的战果摆在哪里。谁要是觉得可以击败李牧的十万大军,谁就去自个而出战吧!一言以概之,赵国根本不用救援秦国!
至于齐国,齐国国力根本就不在燕国之下!眼下齐国节节败退,根本原因是因为齐国不起用田单!等田单领军也打不过燕国的时候,再来讨论出兵的事情吧!现在想要出兵救援齐国的大臣。一定是收了齐国的贿赂,谁再上书。自己就会治他的罪!
为了防止有人逼宫,赵太后调集心腹守卫王宫。并亲自保管虎符!如此一来,赵国大臣们只能任由齐、秦两国各自为战,孤立无援!
1...195196197198199...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