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六十七章 用兵方向(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四月下旬,子楚从洛阳平安返回晋阳,这对秦国来说是一件大喜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太子的回归感到开心,比如说杜姬。
原本杜姬以为,子楚远在洛阳,而秦国和韩国早晚有一战,身为质子的子楚很有可能成为两国交恶的牺牲品。等自己所生的公子再长大些,凭借秦王对自己的宠爱,很有可能会立自己所生的公子为太子,富贵可以绵延不绝。但现在,子楚的平安归来直接让杜姬的念想破灭。
秦国谁人不知,子楚前往洛阳为质,是为了保住大秦。在洛阳一待就是无怨无悔的六年,子楚于秦国而言是有大功的。充当质子的这段时间让子楚学会了隐忍、察言观色,变得彬彬有礼,进退有度,凡是见到子楚的大臣,没有不交口称赞的。
子楚名义上的母亲是华阳夫人,是秦国王后,子以母贵,这太子之位是任何人也动摇不了的。秦王开始将一些简单的政事交给子楚处理,无疑更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太子是寡人信赖的人,有废太子念想的休要自取其辱。
更让杜姬气愤的是阳泉君居然在北疆获胜看!战报上说,阳泉君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袭击了赵军的粮道,然后虚张声势,就逼得廉颇的“十万”赵军仓皇后撤,秦军一路追击数十里,夺取了大量粮草,大胜而归!
阳泉君的这次胜利,直接让子楚的太子之位更加稳妥。就连一直归附杜蟜的不少官员也犯起了嘀咕,和杜蟜渐行渐远,转而交好太子子楚。
吕不韦将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回到晋阳后,苏代向华阳夫人献上的计策,吕不韦已经从阳泉君口中得知。自然知道这次“大捷”背后的猫腻。重要的不是大捷,而是子楚返回晋阳后,秦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前为了子楚的安危。或者说为了个人的前程,至少华阳夫人一派的大臣是不愿意与韩国为敌的。这也是秦国朝堂上影响最大的一支力量。既然不能与韩国为敌,又想发展自己,那秦国只能与赵国交恶。这也是为何在韩国攻打邯郸的时候,秦国落井下石。
但随着子楚摆脱了质子的身份,平安返回,秦国少了后顾之忧,可以以更加客观中立的角度来抉择接下来的道路。韩国毕竟太过强势,强势到秦国胆战心惊。强势到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已经无力和韩国对抗。楚国对韩王称帝是不予理会,但装出不怕韩国报复的楚国依然征召了举国之兵,小心翼翼地防备了韩国好几个月!
按照苏代的计划,取得各国的相印后,苏代就会再来晋阳,用威逼利诱的方法迫使秦国参加合纵。华阳夫人、阳泉君一内一外,会全力促成此事。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吕不韦已经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传回洛阳,不过,在韩王的命令到达前。吕不韦还要操心,想方设法避免秦国站到韩国的对立面。
如今这些天,朝堂上已经有了风声。开始宣扬韩国的威胁论。吕不韦很清楚,这是阳泉君一伙人在造势,自己名义上是阳泉君一派的人,还不宜出言反对。想要说服华阳夫人,更是难上加难。华阳夫人的野心不下秦王,腆着脸侍奉韩国的日子,华阳夫人已经受够了。何况,太子子楚要不断地立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赵国剩余的地方都不好攻打,一河之隔的凉州或是三川。才是秦国的好去处!
韩国,洛阳。
收到吕不韦的传信。韩王(韩天子)连忙召集心腹大臣商议此事,值得一提的是。白起、王翦用自己无可置疑的表现,取得了韩王的信任,也获得了参加会议的资格。吕不韦在秦国充当内应的事情,只有韩王、张平、范睢三人知道,因此,韩王告知众人的说辞只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五国有意以楚国为纵约长,合力伐韩。至于消息的具体来源,并没有透露。
白起、王翦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议事,第一个感觉就是可怕。五国这还没有合兵伐韩呢,就被韩国知晓了。这么机密的事情,如果没有内应,打死白起、王翦也不相信。白起甚至想到,韩国用不了多久就会知道各国出兵的数量和大概的方向。恐怕上次秦、赵、齐、魏、楚五国伐韩大败而归,就是因为提前遭到了泄密吧!韩国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各国的突袭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
“皇上!臣以为当派人携带重金游说各国,行分化离间之策。其中,重点当放在齐、燕两国身上。如果齐、燕两国肯为我韩国所用,这次合纵也就不足为虑。”丞相张平率先说道。
韩王点了点头,赞许道:“山东各国合纵抗秦时,秦国便用此计!只是,齐国、燕国肯背信弃义,为朕所用吗?”
“臣听闻,齐太后病重,不能用事。齐国大权由田单、后胜辅佐齐王执掌。齐王毕竟年幼,后胜乃是齐王的母舅,故臣以为,相比较田单,齐王更加信任后胜。后胜此人见识短浅,见利忘义,皇上只需以重金贿赂,后胜必然反戈。”
“至于燕国,皇上只需将齐国倒戈的消息告之燕王,燕王必然权衡其中利弊。再将代郡许给燕国,燕国必然动摇。”张平笑着说道。
“楚国不臣之心久矣!赵国一心想要收复邯郸!至于秦国,对关中依然念念不忘。想要三国放弃合纵,难矣!不过,齐国好利,燕国重宝,如果两国以为合纵伐韩好过作壁上观,为之奈何?”韩王出言问道。
“五国之中,楚国国力最强,如要伐我,必伐徐州。但臣以为,楚国远在南方,不易和诸国联系,倒是不足为虑。想要破坏合纵,最重要的反而是解决秦、赵两国。秦、赵两国毗连燕、齐,四国容易互相支援,方才是我们韩国的心腹大患。”
“如果齐、燕两国不愿意倒戈,依臣之见,当先发制人。以荆州水师顺流而下,威逼江东,迫使楚国不敢猛攻徐州。对秦国,依托洛水、河水防守,削弱秦军士气,待其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再反攻。对赵国,步步为营,如有必要,放弃巨鹿、邯郸两郡,退守漳水南岸。只要让赵国得到巨鹿或者邯郸,赵国必然心生异心,不再与我韩国为敌,以免伤亡过大。与此同时,皇上集结大军猛攻齐国。齐国若灭,诸国必然胆寒!合纵自然瓦解!”张平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韩王不置可否,望向其余大臣。御史大夫范睢随即说道:“臣以为,丞相所说的先发制人极为正确。但主攻点应该不在于齐,而在于楚。一者,楚王毕竟是纵约长,灭楚方能让天下胆寒。如今各国尚未集结兵马攻打我们韩国,我们完全可以先行集结大军,水陆并进,出其不意攻打楚国。二者,齐国弱小,即使对我们韩国反戈一击,也不足为虑。秦、赵方才是我们韩国的大敌。但如果伐赵,恐秦救之,反之亦然。不论伐赵与秦,楚国多半会在南方掣肘。如果灭楚,对于接下来经略北方极为有利。三者,诸国畏惧我们韩国,皇上称帝,各国入朝请服。唯有楚国,不愿意向我们韩国屈服。皇上若能发兵灭楚,天下将无有敢违背韩国者!”
灭楚相对于灭齐要艰难得多,不仅因为楚国国力是齐国的两倍以上,更因为楚国太大,韩军一旦深入,粮草补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就是楚国的民风彪悍,远胜齐国。
“若要灭楚,当出兵多少合适?”韩王出声问道。
太尉魏辙当然明白韩王已经心动,但也清楚,灭楚决非易事。表面看起来,楚国不过二十五万精锐之师,但一旦涉及到国家存亡的大战,楚国完全可以凑出一支近四十万的大军!
因此,魏辙报出了一个保守的数字,说道:“皇上,以臣来看,至少需要四十万大军!”
“四十万?这么多!”韩王喃喃说道。
韩王自然知道,当初秦国灭楚的时候,动用了六十万大军。那个时候的楚国尚且有淮泗地区,尚且有九江郡,不过因为内讧,秦国认为灭楚时机已到。李信年轻,小觑楚国,以为二十万大军足够灭楚,在秦王夸面前下海口,率军攻打楚国,结果大败而归。最后,秦王任命老辣的王翦为将,王翦步步为营,率领六十万大军示敌以弱,方才大败楚军,斩杀项燕,并趁势攻占寿春,俘虏楚王,楚国遂亡。
现在楚国失去了最为繁华的淮泗地区,失去了西方屏障九江郡,相比较秦国灭楚的时候,韩国占据的优势更大。不过,楚国也有优势,那就是迁都吴县,而不是像历史那般迁都寿春。如果楚国都寿春,韩国只需发动大军渡过淮水就能马上包围寿春,现在嘛,只能是一步步打到吴县。不俘虏楚王,算不上灭楚。(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六十八章 用兵方向(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ps:今晚三更!前两更可订阅,第三更晚上一点以后了!
“启禀皇上,臣以为太尉所言甚是!楚国民风彪悍,若我们大举进犯,楚国必起倾国之兵。而且,灭楚速度要快,否则,一旦为各国所知,各国难免发兵救楚。四十万大军只可使我们韩国立于不败之地,若有六十万大军,臣有把握,三个月内灭亡楚国!”白起语出惊人道。
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韩腾、乐乘、王翦等人皆是一脸惊讶地望着白起,韩王也不例外,显然被三个月灭楚的言论惊到了。
“三个月,爱卿确定?”韩王问道。
“臣有把握!”白起语气不改。
“九江郡以东多山,楚国于山隘之处修建营寨,完全封锁了通往江东、会稽的路上道路。又将所有水军屯兵于松阳一线,防止我们顺流而下深入楚国腹心之地。因此,从九江郡发兵伐楚,费时耗力。楚国又于淮水南岸屯驻大兵,防止我们渡河攻打寿春。淮水一线,是楚国大军防备的主要方向!这也是细作们核实确定的。加之我们韩国在淮水南岸只有信阳、西阳两座城邑,兵力施展不开。楚国在期思驻兵两万,想要从信阳、西阳发兵攻打寿春,必先破期思不可。期思可是完全由水泥加固翻新的,城高五丈,粮草不可胜数,攻打不易啊!”韩王有些忧心地说道。
楚国在丢掉九江郡后,就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因此不遗余力地加固边境上的城邑,在要道上修建坚固的营寨,派遣重兵把守。兵力上的优势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有时候,面对坚固的城防。也有让百万大军呼之奈何的时候!
白起深知,韩王在担心自己的计策是强攻楚国,如此伤亡太大。如果攻下楚国的代价是折损三四十万大军。韩王肯定是不愿意的。
“皇上,看似楚国封锁了通往楚国腹心的所有要道。实则还有一条小道,楚国没有设防。”白起笑着说道。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是用兵到极致才能达到的效果。如果真的有白起所说的,楚国没有设防的小道,那韩国大军可以借此深入楚国,楚国在边境上囤积的大军就完全失去了作用。楚军军心大乱之下,灭亡楚国也就简单了。
“哪条小道?”韩王迫不及待地问道。韩王实在想不出。还有哪条小道被楚国忽略。难道是大别山的小径吗?又或者是黄山?
“彭蠡湖!”
白起的回答让韩国君臣犯起了嘀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彭蠡湖因为湖如大瓢而得名。乃是自古以来的险要所在。
在占据荆州后,南阳、巴蜀的舟师都被调到了彭蠡湖,将彭蠡湖作为训练之地,合并为荆州水师。楚国的舟师就驻扎在下游百余里外的松阳,监视、防备荆州水师。彭蠡湖虽大,但边缘却尽是沼泽。根本就无从借道。而且,从彭蠡湖到松阳的南岸,皆是山林密沼。多瘴气,人畜皆不能行。至于北岸,视野倒是开阔,但沼泽更密。所以,楚国才能安然在松阳布下了铁桶阵,锁死了韩国江水上的通道。
荆州水师有四万余人,楚国将所有的舟师集合起来,置于松阳,刚好五万。人数上占据优势。正是楚国的依仗所在。而且,论及经验。韩军也确实赶不上生于江水死于江水的楚人。单单是从彭蠡湖到松阳的河段,楚军舟师便放置了不少沉船、水下陷阱。就够荆州水师有的忙活了。
“六、七、八月份,彭蠡湖附近的区域会下暴雨,若遇到不好的年份,整个彭蠡湖的水深都会上涨*尺,普通的年份,也会上涨四五尺。原本不能通人的沼泽会淹没在湖面之下,只要我们派遣小船,足可将一支数万大军渡过彭蠡湖,踏足江北!整个松阳,舟师有五万人,步卒却不过千人。这支大军既可以奇袭松阳,也可以一路东去,至少在抵达昭关前,绝对不可能遇到什么阻碍。我们韩国选择的余地也就多了!”
韩王大喜,如果真的如白起所说,败楚就简单多了。一支数万人的韩军精锐深入江北的楚国腹心,楚国再如何大度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威胁。想要解决这支大军,楚国必须从其他地方抽调大军!无论是从松阳调集精锐,还是从寿春抽调大军,都可以打乱楚军的部署,方便韩军主力突破楚军防线。等击败了楚军,韩军的主力完全可以在昭关和这支奇兵汇合,然后兵发江东。当然,袭占松阳的诱惑更大。只要全歼了松阳的楚军舟师,楚国将再无可以在江水上阻拦韩军的水师。荆州水师完全可以一路顺流而下,抵达鸠兹,在鸠兹转道进入中江,行驶三百余里后,就可抵达太湖。而楚国如今的都城吴县,就在太湖湖畔。
“爱卿此言当真?”虽然明知道白起行事稳重,不会无的放矢,但事关重大,韩王还是不由自主地追问了一句。
“臣所言句句属实!当初臣领兵攻楚时,曾经命人搜罗了不少楚国信息。攻破郢都,也是有运气的成分!”白起实话实话。
“六十万大军当如何调度,爱卿可有想法?”韩王追问道。
“臣以为当兵分四路,荆州水师四万人在彭蠡湖佯动,从正面吸引松阳方面楚军的注意力。六万轻步卒走小道,奔袭松阳,若成,固然好。若不成,则放弃松阳,直奔昭关,迫使楚军从边境上回师。此为一路。二十万大军在信阳、西阳一带集结,攻打期思城。若期思城内的守军出战,则与之战,若死守城池,则分出五万大军围之。此为第二路。二十万大军驻扎在下蔡、做强渡淮水的姿态,令寿春的八万楚军不敢分兵救援期思城,等第二路大军兵临寿春城下,再渡河。此为第三路。分十万大军攻打赣水以东的土地,楚国在这片地区的兵力不多,而且重点是放在了山隘关口,我们不求攻占通往江东的谷道,但求攻占平原上的城邑,尤其是彭(弓屰)。只要占据此城,一旦我们拿下松阳,便可用舟师运送大量士卒到太湖,到时楚国休矣!”白起分析道。
韩王连连点头,主攻方向看似是在淮水一线,足足有四十万大军,楚国的主要精力应该也被牵制到了这里。声东击西,最实用的计策。但楚国的兵力有限,即使担心韩国用这一招,也是无计可施。
“诸位爱卿以为此计如何?”
群臣已然看出来了,相对于灭齐,韩王对灭楚更有兴趣。正如范睢所说的那样,楚国对于韩国经略北方,是极大的威胁。在没有消灭楚国这个隐患前,韩国处处受制。灭楚可令诸国胆寒,从此各国只能生活在韩国的阴影之下。
“臣等没有异议!”群臣齐声说道。
“好!既然如此,那就从徐州、豫州、益州、荆州,并南阳郡、汝南郡,抽调六十万大军,准备伐楚。以三月为期,豫州、徐州、汝南兵集结在西阳、下蔡;益州、荆州、南阳兵集结在南昌、彭蠡湖,不得有误!”
“白起,朕封你为车骑将军,统率六十万精锐,军中不论官位高低,不听号令者,杀无赦!”
“遵旨!”白起一脸郑重地回道。
“韩腾、乐乘、卫云、王翦!”
“臣在!”韩腾、乐乘、卫云、王翦同时出列,齐声回道。
“你们四人此次听命于车骑将军,各带一路大军,务必尽心辅助!”
“遵旨!”
见韩王接受了自己的意见,御史大夫范睢又道:“皇上!明天就是五月了,想要发兵攻打楚国,最快也要到八月!臣以为,这段时间最要紧的就是稳住秦、赵两国,秦国毕竟尚未同意合纵,这其中尚且有变数。不如分派四路使者,秦、赵、齐、燕各一路。对齐、燕行威逼利诱之策,对秦、赵拉拢。”
韩王点了点头,认可了范睢的提议,说道:“爱卿的意思是策反秦、赵两国吧!”
“然也!赵国之所恨,不过是我们韩国夺取了邯郸,令赵国颜面大失,如果我们假装愿意割让巨鹿郡乃至邯郸,赵国很有可能会心动!”
“联赵伐秦!”韩王和范睢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说完皆是哈哈一笑。楚国在南方势单力薄,在北方,合纵的主力乃是秦、赵两国。如果可以用巨鹿郡或者邯郸让秦、赵两国化友为敌,韩国与赵国一道,可轻而易举地重创秦国,那合纵必然也就无疾而终。
当然,无论合纵成不成功,韩国都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就是集结主力南下,消灭楚国。楚国一旦覆灭,韩国将再无后顾之忧。剩下的秦、赵、燕、齐也不会剩下多少勇气,和韩国作对下去!
而之所以选择赵国为盟友而不是秦国,原因也很简单。秦国欺骗韩国的感情,将太子子楚接回晋阳,此为一也!秦国据有富庶的河东郡,战争潜力实际上大过赵国,扶持弱小的一方削弱强大的一方,此其二也!其三嘛,则是不可说的秘密!(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六十九章 大胆的计划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ps:第二更!下一更大家不要订阅先!
商议好出兵的方向后,韩王将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太尉魏辙单独留了下来。魏辙也是在最近才知道,韩国为何在上次五国伐韩的时候,轻而易举地渡过了韩国立国以来的最大危机。很难想象,一个细作居然摇身一变,成为敌国三公九卿的存在。
“朕欲乱秦,诸位可有良策?”韩王一脸平静地问道。
三人面面相觑,方才在朝堂上,韩王已经制定了联赵伐秦的策略,如果计划可以成功,那秦国必然削弱。祸乱秦国的目的也是为了削弱秦国。两者殊途同归,怎么韩王现在又要自己想出削弱秦国的策略?!
不过,张平、范睢、魏辙都是心思机敏之人,略一细想就知道了韩王的用意。除了韩王加上自己三人,韩国再无一人知晓吕不韦是韩国的细作。所以,制定策略的时候,也都没有将吕不韦的因素考虑其中。韩王既然有此一问,说明在韩王心中,想要赵国反水,对秦国反戈一击的希望应该不大。既然联赵伐秦不可行,想要削弱秦国,就必须用一个“乱”字!还是要利用好吕不韦眼下的关系。
“臣听闻秦王宠爱杜姬,华阳夫人和秦国太子子楚必然心有不安,能否在太子之位这件事上做些文章?”丞相张平试探性地问道。
“秦王虽然好色,但事情的轻重缓急还是有分寸的。如果子楚尚在洛阳,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此事还有可能成行。但如今子楚已经返回晋阳,秦王对子楚信而用之。改立太子的谣言不攻自破,怕是不行!”韩王长叹一声,有些后悔自己太过自信。放走了子楚。
“阳泉君与将军杜蟜不睦久矣!尤其是阳泉君此次‘大胜’而归!加上太子子楚回归,杜蟜备受压制!我们是不是可以派人行刺阳泉君。在现场留下杜蟜府中的记号,嫁祸给杜蟜。如果阳泉君身死,秦国朝堂必然大变。即使阳泉君安然无虞,也会闹出一场风波!”魏辙也是出言道。
韩王轻轻点了点头,回道:“这点倒是可行!即使阳泉君知道多半是有人嫁祸,但为了自己的颜面,也必定不善罢甘休!如果再有我们的推波助澜,就更好了!太尉。两人互派刺客,行刺对方,是不是更加好些?”
魏辙听后就笑了,如果两人都能侥幸不死,那朝堂上必然热闹非常啊!双方都必然落井下石,置对方于死地。后宫也会不得安宁!
“王上妙计!”魏辙不得不佩服,为了取胜,为了最大程度地解决韩国的敌人,韩王并不拘泥于仁义。这天下,本就没有什么仁义可言。就比如两军隔着河对峙。强大的任由弱小的一方渡河,而不是半渡而击,这是可取的仁义。反正强大的太多。战争的胜负早就决定了!如果弱小的一方自以为是,讲求仁义,在强大的一方渡河的时候无动于衷,那这不是仁义,是愚钝!
“能否引匈奴大军入侵?毕竟,上一次匈奴在秦国折损了十数万精锐,对秦国恨之入骨!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匈奴人应该恢复了不少元气!倒是可以利用一二!”御史大夫范睢也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韩王想了想,摇头道:“匈奴人是狼!对狼来说。你不可能让他连续犯同样的错误。即使我们让出北地郡的通道给匈奴,匈奴更有可能反咬我们一口。而不是为我们所用,攻打秦国。要知道。上郡的北面多山,可不利于匈奴狼骑的施展。”
“臣受教矣!”范睢躬身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韩王却是鼓励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朕有一计,不知可不可行?”
“愿闻其详!”张平、范睢、魏辙三人齐声回道。
韩王想要的是务实的官员,之所以每年的初一的朝会,先延请三公九卿入席,自己再入席,也是不想让自己的位置太高,高处不胜寒,而造成独断专行。从善如流,集思广益,这是韩王对自己的要求。韩王曾经说过,虽然自己贵为一国之君,但所想出的计策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如果有人尚未听到自己的计策,就拍马屁说自己的计策最好,韩王一定会免他的官,去他的职。这样的作风也养成了朝中大臣谨慎的处事态度。所以,三人只是回了一句“愿闻其详”。
“既然可以行刺阳泉君,行刺杜蟜,何不行刺秦王?!秦王若死,国本动荡,三五年内,秦国哪敢用兵!若是没有秦国的声援,但凭赵国的国力,安敢和我们韩国作对?!”韩王一脸平静地说道,似乎行刺秦王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