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管家走后,韩休却是再无睡意。这块玉佩是公子几瑟的随身玉佩,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千里之遥的新郑呢!要知道,几瑟在失去太子之位后就远离世事,隐居楚国了。这件事实在蹊跷。
自己当初年轻的时候,不过是一廪吏(注:掌管田租赋税的小官),因为太过刚正,举报同僚贪污。结果反被诬陷,要被处于腰斩之刑。是公子几瑟为自己求情,使得自己平冤昭雪。这种救命之恩,韩休一直铭记于心。
后来几瑟就作为质子远赴楚国。恰逢太子婴武断专行,居然和牛车较劲,落得一个惨死车下的结局。自己的恩公几瑟和现在的韩王争夺太子之位,自己虽有心帮忙,但人言微轻。
后来几瑟落败,从此只能客居异国他乡,有国难回。韩休深深叹息,恐怕这辈子这份恩情都还不上了。
韩休陷在回忆里,对外面求见之人满分期待。如果对方真是几瑟后人的话,自己也可帮衬一二,了了这桩心事。
“老爷,人带来了。”司寇府管家小心地提醒道。
“好了,这里没你什么事情,你先下去吧!”韩休挥了挥手。
“喏!”管家依命退去。
待管家走远,韩休这才打量起韩安的长相,心里虽是赞叹其像极了几瑟,嘴上却是不咸不淡地说道:“大中午天的跑来我司寇府,年轻人,你所为何事啊?”
韩安笑了笑,知道对方还不信任自己,也不捅破,回道:“公子几瑟之子韩安,见过司寇大人。”
“几瑟之子?”韩休冷哼一声,说道:“你可知道,冒充王族可是死罪?!”
这事由不得韩休不仔细,公子几瑟远在楚国,突然有一个年轻人手持几瑟的玉佩,说是他的儿子。韩休在没有确定对方身份前,是不会大意的。
要知道,现在韩王还在位呢!几瑟是韩国的一个禁忌话题。说不准是有政敌知道了自己当年曾被几瑟救过的往事,想拿几瑟来做文章陷害自己。
“司寇大人不必怀疑!我就是韩安。当初父亲大人救你之时,你曾说过救命之恩他日必当厚报,父亲大人笑着回道那他等着。这句话可否有错?”
韩安记得父亲醉酒后,每每哀叹他自己的不得志,连他当初无心救下的一个小小廪吏,如今都已经贵为司寇,执掌韩国司法大权。趁着酒醉,韩安才知道如今的司寇还欠着父亲这么大的一个人情。
“还请公子赎罪,老臣未知恩公之后在前,刚才无礼了。”韩休现在百分百确定对方是几瑟的儿子了,不然不会知道这么隐秘的事情。
“无妨,司寇大人。我也知你的苦衷。”韩安淡淡回道。
“不知令尊如今如何了?自新郑一别,老臣就再无机会和令尊见面。当年之恩,老臣没齿难忘。”韩休感慨地说道。
一晃之间,快三十年过去了。恩公的儿子如今也长大成人。
“家父一切安好,每日**山水,倒也逍遥快活。”韩安恭敬地回道。
韩安知道,虽然对方欠着自己一方人情,但也不是非要冒险偿还不可。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自己给对方留下个好印象以后好办事。
“那就好!等老臣过两年致仕,定当亲往楚国,谢过大恩。不知公子此次前来新郑,是所谓何事啊?”
韩休看韩安的样子,总觉得对方无事不登三宝殿,希望对方不是痴心妄想想要夺回王位才好!
(感谢百灵鸟的清明、一时无两53、书友7510678、1游戏人生的打赏。顺便说一下白起是在攻破郢都后就受封武安君,不是在长平之战后。还有一更,稍晚些。大家放在明天早上读吧!书友群招人,群名称为小说名。)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八十一章 说服,毒瘤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看到各位书友的宝贵意见,在这里透露下。本书还是冷兵器为主,不会无限制刷科技树。目前为止出现的不过是马镫马鞍,水泥,造纸术,炒菜,炒茶,后面改良一下锻铁后基本上就没有新发明了。
关于接下来的变法会根据当时是社会制度,不会弄出又是内阁又是一条鞭法的笑话。
关于女主,感情不会那么一帆风顺两情相悦,现在只是有好感的阶段而已。感谢大家的支持,本书处于新书推荐期,求各位大大给力,求推荐、收藏。
韩安收起了笑容,正色说道:“司寇大人,此次我不惜以身犯险,乃是为了恢复父亲这一脉的荣耀。当初太子婴薨,我父亲远在郢都为质,又遭韩咎派人阻挠,不得回国。这才让韩咎顺利登上王位。如今已经二十三年了,也该轮到我们这一脉做国君了。”
韩休叹了口气,自己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公子几瑟的后人对王位还有着觊觎之心。不过话说回来,毕竟当今韩王的王位来的有些不是很光明正大。公子几瑟为人胆小而谨慎,最多是以酒浇愁,接受既定事实。可他的后人就不一定了,因为公子几瑟争夺王位的失败,几瑟的子女由贵族一下子变成了庶民。这等反差没多少人可以坦然接受。
“唉!公子!现在可不是二十多年前。如今韩王根基已稳,又连获大胜,百姓归心,没有一个韩国人会支撑你的。”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如果是我父亲坐在韩咎那个位置上,说不定做的比他还好。别忘了伊阙之耻也是他给韩国带来的。同为韩氏子孙,为何他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我们只能甘做庶民呢?!”韩安愤愤不平地说道。
韩休耐心地开导,说道:“过去的耻辱已经洗刷了。何况,就算你们父子能比韩王父子做的更好那又如何,现在整个韩国都视韩王一脉为正统,此乃天意啊!天意不可违,非人力可改。”
韩安听了也不生气,反而不以为意地说道:“我也知此事甚难,所谓成王败寇,我也不指望那么快就能夺回王位。我只希望可以在韩国保留一分势力,如果韩王不得民心,怨声载道,我的后人也可取而代之。”
韩休露出犹豫的神色,他不大相信韩安刚才所说的。就算他说的全是实话,一旦答应了他就是给韩国藏下了一颗炸弹。谁也不知道这颗炸弹什么时候会爆炸。王位之争最是无情,也最损伤国力。韩休一方面不想有负王恩,一方面又想偿还恩情,一时之间为难之极。
韩安也看出了对方的为难,于是改口言道:“司寇大人不必为难,我也说了,我来新郑不是为了谋反,而是为了保住富贵。如果韩王不贤,取而代之又有何不可?!司寇大人难道真忍心我们这一脉流落民间,不得祭祀先祖吗?”
韩休深深叹了口气,最终还是为感情所左右,说道:“公子你能起誓吗?今生今世,只要韩王不犯大错,只要韩国国内四海升平,你就不得有任何不臣之心。”
韩安心下一喜,当即言道:“今天,我韩安对苍天起誓,今生今世,只要韩国不乱,国君贤明,我绝不对王位生半分觊觎之心,若违此誓,必死于乱兵之下!这样可以了吧?”
韩休点了点头,说道:“公子,那我就权且信你,算是报答令尊的救命之恩。如今朝廷空闲职位不多,我也不好把你推荐到明显的职位上。不如先从郎中或者司吏(注:掌管狱审的低级官员)做起如何?”
“郎中?”韩安嘀咕了下,心道这个位置虽然低,也辛苦,但却是负责守卫王宫的人,一旦出彩,很容易得到提拔。至于司吏,权力自是比郎中稍大些,也是极锻炼人的。
“好!那就从郎中做起吧!”
韩安想了想,还是觉得选择郎中,这样可以交好权贵。韩国郎中多是朝中大臣推荐的子弟,负责守卫王宫。当然,还有另一类的郎中,乃是君王心腹之臣,负责出谋划策。
“那好,我待会就让人安排。公子刚来新郑,可有落脚之处?”韩休关心地问道。
韩安微微一笑,回道:“暂时住在客栈。”
“客栈啊!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不如这样吧!我让管家在王城附近给公子找个房子,以后戍卫王宫也方便些。”
“那就麻烦司寇大人了。”韩安作了一揖。
西南马市,姬淼正带着侍女小荷兜售战马。
幸好两人提前付了房费,不然就要因为没钱被轰出门外。不过,眼下的情况也就好上那么一点点。像玉簪、玉镯、玉佩这些东西也很贵重,可以换取钱财,但因是姬淼的母后送的,姬淼舍不得当出去,为了筹集回去的路费,姬淼不得不选择卖马了。
好在战马不过是两人临出宫时偷来的军马,卖出去也不会太过心疼。加上姬淼和侍女两人皆是身轻体盈,两人共乘一马倒也不成问题,大不了爱惜着马力,每日行数十里罢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转眼就化成了沉淀的的金子。有了钱财,姬淼又采购了新郑新出的纸张、炒茶便心得意满地出城向北了。只是她现在还不知道,原本只是游玩性质的新郑会成为她最后的落脚之地。
太子府,太子然正兴高采烈地听着管家的汇报。
纸张刚一推出,立马就是供不应求。即使价格涨到了十五文一张纸的离谱价格,那些感受到了纸张便利的商人、官员还是使命地砸钱。黑市里,一张纸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三十文一张,还是有价无市。
“华伯,待会带上我的手谕去汉邑,让他们加班加点再赶制出一批纸张来。我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们新郑有这等利器。”太子然意气风发地说道。
如今纸坊那边加派了人手,每天可以生产十万张纸,但还是有些供不应求。太子然很清楚,现在是纸张刚推出,价格自然高。等全天下都购买自己的纸张后,价格会下降,理想的价位也就是五钱。即使这样,因为纸张的成本实在很低,纸坊到时候也可以每天赚四十万钱,实在是暴利。
太子然已经和韩王商量好了,卖纸所得的钱财一半用来充实国库,一半用来发展军队。在太子然看来,兵不在多而在精。参考后世的成功经验,太子然有意拔高军人的待遇,让他们在上沙场时无后顾之忧。但又不能过高,免得引起士大夫阶层的仇视。这个度需要好好掌握。
眼下水泥的生产也在有条不紊地再进行,等农忙时间一过,太子然就打算征召庶民修缮新郑城内的街道。想必到时候,每个来新郑的人都会大觉惊讶。韩国的水泥也会像纸张一样名扬天下,等水泥出名后,太子然就会派人逐渐修筑由新郑到各个要塞的道路,这样,以后无论是用兵还是传递军情,速度都会快得多。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八十二章 计划的反攻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秦国,咸阳宫,秦王正与群臣在议论着政事。
“丞相,最近六国可还安分?”秦王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自从野王、伊阙惨败后,秦王下令加强对六国情报的收集,同时严查义渠王被刺的真相。渐渐的,韩国浮出了水面。所有的证据指向了三晋之中的韩国,义渠王意**刺,即使不是韩国所为,也多半是韩国出谋划策。
正因为义渠王意外身亡,原本与秦国和睦的义渠这才大动干戈,兵犯关内。秦国猝不及防之下,只能放弃关外的土地,以保住关内基业。
此等大仇,秦国也只能先和韩国记下了。等农忙时间一过,秦国势必要找韩、赵、魏三国好好算一下这笔账。
“回禀王上,最近韩、赵、魏三国忙于加固城防。正对函谷关的陕邑、渑池、新安、宜阳等地,韩、魏两国已派驻大军。沿着河水以东,赵、魏两国遍挖壕沟,应该是防止我军越河进犯。齐国在拿下陶郡后就再无动静,楚国则是在清剿南蛮,燕国最是安静,但其丞相公孙操最近往来与大臣府邸,颇有些不正常。”魏冉恭敬地回答道。
“嗯!”秦王用食指敲着书案,这些情况和自己了解地差不多。
楚国大臣、阳陵君庄辛有感国内缺少青壮,于是建议楚王将山上的蛮人抓回来,教之农耕,同时拓展兵源。如今楚国正忙着上山抓野人的游戏。
齐王和燕王依旧醉生梦死,不理政事。当然,这两位也不是傻子,会时不时露个面,发布一些糊里糊涂的命令,证明自己还是一国之君。
韩、赵、魏似乎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会派大军报这一箭之仇。因此一直外紧内松,在边境三百里的范围内修缮城防,又是挖护城河,又是运大批粮草、弩箭,大有一副死守不退的架势。
“邯郸那边呢?对我们大秦和燕国结盟是什么反应?”秦王追问道。
“赵国的反应很奇怪,赵王听说我们结盟的消息后,派遣上卿蔺相如为使出访赵国,待了三天后就志得意满地返回邯郸了。”魏冉小心翼翼地回道。
通过黑冰台的消息,秦王知道蔺相如不过是故作姿态,想要营造赵、燕友好如初的假状,让秦国生疑。
不过燕王果真是愚蠢,在蔺相如又是威逼又是利诱的情况下,居然说与秦国的结盟不过是迫不得已。他自己绝不会做有损赵、燕友谊的事情。这样说既得罪秦国又讨好不了赵国,秦王真想知道这么“英明”的燕王脑袋瓜是怎么想的。不过燕王这么摇摆也没多大的关系,自己留的后手可以发挥作用了。
“无妨!赵国不过是意欲挑拨我们大秦和燕国的关系!燕国是不会对我大秦有二心的。”秦王淡淡地说道。
魏冉点头称是,他知道,秦王想必是得到了黑冰台的可靠消息,知道了蔺相如和燕王的会话内容。
秦王不经意间就向殿内的大臣透露了这么个意思---天下事尽在他的掌控之中,义渠王遇刺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意外。
“诸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秦王望了眼群臣,问道。
“臣有本请奏。”御史中丞出列言道。
“哦?王中丞所奏何事啊?”秦王好奇地问道。
众大臣内心都是一凛,御史中丞负责纠察百官,不知又是哪位官员撞了“大运”,被王申抓住了把柄,希望千万别是自己。
“臣下有一物要献给王上。”
说完,御史中丞从怀中掏出一件用丝绸包住的物件。
宦者令小心翼翼地接过、展开,待确定无危险后,将其呈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一看,倒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问道:“此为何物?”
“回禀王上,此物名为纸张,是新郑新出的物件,用来写字最是方便不过。王上不妨一试。”御史中丞恭敬地说道。
秦王拿起毛笔(注:蒙恬改良了毛笔,并不是发明)一试,果真如此。对于用惯了竹简的人来说,用纸张写字简直是非同一般的享受。对,就是享受。
“这是韩国的新发明?是怎么做出的?王爱卿知道吗?”秦王迫不及待地问道。
身为一国之君,他比谁都看出了这里面蕴含的巨大利益。竹简太过笨重,携带不便,帛书又太贵,书写还会渗出。如果用纸张来代替,不仅可以完美解决他们的缺陷,还能节约大量的时间。要知道,做竹简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王上,这是臣下的门客路过新郑时购买的,一张要价足有二十钱。不过据商家所言,这是因为刚推出的缘故,想来以后售价不会超过十钱一张。此物为韩国太子然的发明,不过多是坊间传闻,臣以为不足为信。但具体是怎么制作的,臣下门人来得匆忙未及查明,臣下就不得而知了。”
秦王点了点头,心道既然确定是新郑的产物,派人一查,想必就会知道怎么生产,这倒不要紧。
“来人,御史中丞王申献纸有功,着赐百金。”秦王开怀大笑,说道。
“臣,谢王上隆恩。”御史中丞谢恩。
“丞相,你速速派人去往新郑,尽快把如何造纸弄清。此事若成,寡人必有厚赏。”
一个命令刚下,秦王又下了第二个命令。
“喏!”丞相魏冉领命退了回去。
“众爱卿,如今正是农忙时节。待下月农忙结束,寡人欲派二十万大军收复河东、河西两郡。这段时间,望各位各司其职,为我大军出征做准备。”
“治粟内史何在?”秦王言道。
“臣在!”一个大臣恭敬出列。
“两个月内,你要给寡人筹集可供二十万大军三个月的粮草,此事务必办妥,知道了吗?”秦王不容置疑地说道。
“臣遵命!”
“大良造何在?”秦王继续点名。
“臣在!”武安君白起躬身出列。
“寡人命你制定好计划,待兵出函谷,你要用最短的时间给寡人收复失地。寡人不希望再有野王、伊阙这样的事情发生,听明白没有?”
白起一脸正容地回道:“臣领旨!”
……
公子市静静地看着秦王发布着命令,从主管粮草的治粟内史到负责军械的少府,从朝堂负责指挥出征的将军到基层负责征召士卒的里长,秦王不厌其烦地宣布着命令或者下达王旨。
公子市知道,这将是秦王挽回颜面的一战,证明秦国实力的一战。如果三晋大败,那么此前的战果将一去不复返,少不得割地求饶。如果三晋大胜,那么秦国将彻底屈居赵国之下。
这场国运之战,秦王表现的很自信。这等要事,公子市知道自己的王兄是不会给自己多少权柄的,因此也没有主动要求担当什么重要的要职。
只是,这一次,秦国到底有几分胜算呢!公子市开始考虑如何在这场战争中获利。
(感谢小水小水、1游戏人生的打赏,发现每天都有发推荐票,不如各位从了我吧!呜呜)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八十三章 羽林军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十日后,秦国丞相魏冉派出的密探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新郑。
此时的新郑已经大变了模样,太子然雇佣了大批的庶民,进行战国时代最“伟大”的城市道路改造工作。以前的坎坷不平的土路、石子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这让所有初来新郑的人都大发赞同。已经有敏锐的商人问询水泥的价格,但得到的答复全是两个字---不卖。
羽林军的训练也是卓有成效。参照后世的锻铁技术,太子然仿制出了唐朝时期的明光铠。无论是在防护力上还是灵活性上,新式铠甲完全甩出这个时代的铠甲几条街。
也就是太子然舍得投入,三千羽林军从校尉到小卒,人人皆是身着铁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钢盔。全军所用的武器也是百练之钢做成的,可谓“斩金断玉,削铁如泥”。
钢和铁的区别最重要的是含碳量。生铁的含碳量较高,硬而脆,几乎没有可塑性。熟铁含碳量极低,质软,塑性好,易变形,但强度和硬度又很低。钢介于两者之间,是制作武器最好的材料。
太子然用极易获得的生铁为原料,采用后世的炒钢法,获得了大量的钢材,为羽林军制作了全套的装备。
为了打造三千羽林军的装备,耗费生铁不计其数。粗摸估量,其价值足够武装十万大军。要知道,这个时候,大多数士卒是没有防护的。即使有也是单薄的皮甲。至于铁甲,只有百人将以上的军官才有资格穿戴。
当今八国之中(加上鲁国),也就楚国因为背靠河泽,能够就地取材,制作大量的犀甲等铠甲装备士卒。
为了以后的战斗方便,太子然命令羽林军效仿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开始的时候,还有几个愣头青秉着“学习蛮夷是可耻的”的态度。李牧灵光一闪,规定每天训练成绩最差的后几位要为全军洗**。这几个愣头青只坚持了一天就乖乖换上“胡服”,投入到训练。
从跌跌撞撞骑马的良家子弟到弓马娴熟的羽林军,蒙骜和李牧仅仅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为太子然训练出一支能战之师。这里面固然有太子然的贡献,比如优渥的待遇、新式的武器装备,但更多的是蒙骜、李牧两人倾尽心血。
在太子然的设想里,一支铁血之师没经历过几场硬仗是没资格称为劲旅的。一支军队如果没有军魂,它可以凭着血勇之气争一时之胜,但无法世世代代称雄。羽林军的装备是天下最好的,待遇是天下最好的,纪律是最严明的,但这并不代表羽林军一定是天下最能战的军队。
蒙骜和李牧身为羽林军的主将,也很清楚,没经过战场的考验,羽林军只是长着乳牙的老虎。这只老虎要想成长为虎王,要走的路还很长,也许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一只饿狼咬死。所以,时时刻刻都保持警醒,这是羽林军培养起来的作风。
以战养兵最出精兵。太子然自然清楚蒙骜、李牧为何屡屡请战,但眼下四海升平,即使只是表面上的,实在没什么战事。因此,对于羽林军的请战,太子然每次都是视而不见,每次的答复都是“等你们可以在解下马鞍、马蹬还疾驰自如的时候,我就安排你们出征”。
羽林军是太子然目前最大的心血,无论是造纸术也好,水泥也好,锻钢也好,一切都是为了强军而服务。在这个时代,青壮农忙时为农民,闲时为士卒,每个国家只有少数的职业化军人。
兵不在多而在精的道理太子然自是清楚,但蚁多也会咬死象。太子然打算大胆做一个尝试,在统一前,半耕半军的制度的不容改变的,但会招募少量的职业化军人。这样即使国家突逢大败,也有力气恢复元气。若遇到一些不大的战事,则由精锐平定。
韩国的弊端是兵微将寡,愿意投军者实在少之又少,历代君王又多是守成之君,韩军也只能靠守城、靠精良的武器来抵消敌国的长处,毕竟守城不需要多少人,武器如果再好一些的话,足够立于不败之地。
1...2930313233...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