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闲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梦的风雪
打完之后,连伤都没治疗,就直接塞进了囚车里,游街去了。
刚开始的时候,百姓们还有些畏惧,也不敢有所行动。
但没多久,就有人率先向囚车扔起了石头。
接着,石头,烂菜叶子,泥巴,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扔了过去。
至于鸡蛋,没人扔,不舍得。
这东西挺贵,而且朱志行也配不上鸡蛋这样的好东西。
百姓多年来所受的折磨,都随着手里的东西扔向朱志行,而或多或少的出了一口气。
逍遥小闲人 第两千四百六十章 后悔
朱志行等人游街了三天,即便是隔着那囚笼,可也被打的十分凄惨,头破血流的。
而这三天里,白一弦也没闲着。
先请了大夫去了牢里,将所有奄奄一息的人犯,无论是真的罪犯,还是冤枉的,都给诊治了一遍。
毕竟是否真罪犯,都要花时间去核对。
白一弦也是害怕在此期间,有人熬不住,人就没了。
三天里,白一弦彻查了一遍整个沙洲的官场。
这整个沙洲的官员,有问题的,也太多了。
很多都是跟朱志行一起作恶的。
白一弦三天里,又接连处置了一大批的官员。
一时间,沙洲的官场也是人心惶惶。
白一弦并非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
因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会有那种非常正直的纯臣存在。
即便是有,也早就让朱志行给撸下去了。
但是,毕竟还是有一些,不愿意同流合污,虽然身上也有罪过,但起码不是那种不可原谅的。
如果要是真的按照一点错误都不能犯的标准来,那整个沙洲官场,就会完全瘫痪。
白一弦筛选出了几个还能一用的官员,训诫了一番之后,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然后让他们将功补过。
也不管对方之前是掌管什么职责的,就大开方便之门,让百姓进来伸冤。
所有有冤情的百姓,以前被屈打成招的,有亲人在劳里受苦的,都一一记录下来,挨个勘察平反。
当然,其中有那种真正的罪犯,也绝对不可以鱼目混珠的给放了出去。
这些官员原本心中惶惶,还以为自己这次必然在劫难逃,却没想到竟然被赦免了。
当下也是大喜过望,自然做起事来也是积极主动,努力干活,争取将功补过。
白一弦的这一举措,自然是大受欢迎。
沙洲百姓们一时间,每天就只做两件事。
等朱志行一行人游街的时候,扔东西砸他们。
然后就是去衙门伸冤。
白一弦这才发现,短短三天,根本不够。
有冤情的人,太多太多了。
大牢里被关押的冤案错案,当真不计其数。
他原本还想急着回京的,可如此一来,他也不得不沉下心来,打算先将沙洲这边的事情给解决一下。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白一弦先命人给京城去了信,将这里的情况告知了慕容楚。
然后让他选个官员过来。
如今沙洲知府,还有很多沙洲的官位,都有空缺。
让慕容楚选派官员下来填补空缺。
白一弦打算等到新任知府上任之后,将这里的事情交给他,然后他再离开。
沙洲这边积疴沉重,白一弦每天忙碌的很。
说实话,白一弦从穿越过来到现在,还从来都没有这么勤快过呢。
真的就是从早忙到晚,一刻都不停。
他每天就是审查沙洲的官员,有罪的判决,可饶恕的赦免,让他们将功补过。
然后这些被赦免官员的任务就是,重新审理百姓来伸冤的案情。
尤其是牢里那些在押的,都是重中之重,要努力审查出真相,该平反的平反。
为了避免仍旧有人以权谋私,白一弦让百姓可随时来他这里举报。
在第三天上的时候,一大早,就有一大群人,来到衙门,要找承亲王。
白一弦原本还以为,他们是在伸冤的。
没想到,他们竟然是来求饶命的。
白一弦刚开始还以为,这是犯了什么事儿,所以来自首了。
询问之后才得知,原来这些人,都是朱志行九族里的亲族。
这些人都是在沙洲城里住的,住得远的那些还没接到消息呢。
这些人听说朱志行要杀王爷,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在家心惊胆战的,生怕哪天就突然来了官兵抓他们去杀头。
逃又不敢逃,天天心惊胆战。
在家等了两天都没人上门抓人,却反而弄的他们自己快要虚脱了。
因为随便有人敲门,或者外面动静大一点,他们都会害怕一次。
最后决定主动来自首,顺便求情。
白一弦告诉他们,不会连坐,只要他们没犯罪,就不必担心。
不止是他们,就连朱志行,毕行善,还有那些衙役的家里人。
白一弦也都彻查了一遍,有罪的抓,无罪的放,绝不会累及无辜。
这些人大喜过望,这才跪倒在地,千恩万谢的走了。
中午的时候,将朱志行一行人,押送到菜市口的法场,执行死刑。
白一弦亲自监斩。
那整个菜市口,真的是人山人海,围的是水泄不通。
老百姓一个个笑逐颜开,跟过年一样。
甚至比过年还要欢乐。
甚至于,有的人高兴至极之下,还买了鞭炮来放。
这年头也就没有音响。
要是有音响的话,高低得来首好日子循环播放。
朱志行一行人经过这三天的折磨也早就已经狼狈不堪。
屁股上的板子伤都没好,又被百姓们各种砸了大小不一的伤口。
现在是浑身都是血迹,各种食物,泥土残渣。
可经过这三天,他们心中大概也明白了,沙洲的百姓,到底有多仇恨他们。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朱志行如今跪在法场上,面临被砍头的结局。
又看着周围那一张张仇恨的脸,一双双恨不得喝其血食其肉的目光。
环顾四周,每个人都希望他死,竟无一人,是希望他能活着的。
更无人同情他。
朱志行心中突然就想起来,自己年少的时候,似乎也曾因为遭遇不公,而恨过这样的贪官。
他当初考中进士从而入仕,也曾经想着一定要当一个百姓爱戴的好官。
可没想到,他最终活成了曾经自己最为仇恨的那种人。
朱志行心中,突然就后悔了。
可也晚了。
死刑犯行刑之前,有家里人的,可以来送一程,带点酒或者饭菜给他们吃。
朱志行以为不会有人来的,因为他的行为,满门抄斩,甚至于会株连九族。
哪里还会有人来送呢。
可万万没想到,他的小女儿竟然来了。
带着一个篮子,走了上来,为他送行。
朱志行有些不明白,小女儿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按理她应该被关在牢里,等候问斩才对。
可小女儿却说,承亲王并未将朱家满门抄斩,也没有株连九族。
有罪的都抓了,无辜的,和孩子,都给放了。
朱志行一下子愣了。
他看了看端坐在台上的白一弦。
他双手被绑在后面,突然艰难的以头触地,给白一弦深深的磕了一个头。
逍遥小闲人 第两千四百六十一章 返回
白一弦能感觉到朱志行的这个头,磕的真心实意。
他可能做梦都没想到,白一弦能放过他的家里人,能放过他的小女儿。
白一弦也能看到他眼中的后悔。
可是,终究是一切都晚了。
朱志行死后,好在还有个家里人,来为他收了尸。
虽然百姓恨不得让其曝尸荒野,但看白一弦都没反对其家人来收尸,所以百姓们也就没有阻止。
张平安三人,在朱志行被砍头之后,就准备返回涧山村了。
他们要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个至死都没再见到儿子一面的可怜的母亲。
张石头跟小玉的伤势还没好。
因为被折磨的太久了,伤势也太重,即便是养好了,可能也会落下一些残疾。
白一弦给了他们一些银子,让他们回去好好生活。
三人自然不肯收。
承亲王救了他们的性命,帮他们报了仇,他们都无以为报,如今,又岂能收他的银子?
可白一弦却执意给。
张平安老了,张石头和小玉会落下残疾,不收银子,以后怕是无法谋生。
白一弦还说这是朱志行贪墨的银子,就当是给他们这几个月所受的那些苦难的赔偿。
三人含泪收下,便感恩戴德的离开了。
接下来,白一弦连轴转了一个月的时间。
实际上,慕容楚为了让白一弦早回来,在接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火速选出了知府人选。
连一点时间都没给人家留,直接下令让人家务必十天之内赶到沙洲上任。
可新知府上任之后,白一弦依旧没能走开。
沙洲的情况太混乱了。
除了各种冤狱之外,还有各种的民生问题。
新知府刚上任,能力也挺强。
可沙洲的百姓,都不希望白一弦离开。
那么多的百姓请命,希望白一弦能多留一段时间。
看着百姓们感激、渴望的眼神,加上现在沙洲的情况确实太乱,白一弦便妥协了。
现在他一出门,到处都有百姓给他下跪,给他献上各种礼物。
当然不贵,大部分都是一些吃的。
他们自己家舍不得吃的东西,却都给白一弦送了来。
除了这些东西,他们已经找不到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承亲王的感激之情了。
白一弦当然不会收。
后来他干脆让杜云梦给他易容,深入了百姓,了解了一下民生。
才发现,沙洲的百姓,苦,太苦了。
堂堂一州的州府之地,居然大部分百姓都吃不饱。
燕朝各州情况不同,有的富裕,有的贫瘠。
但一般情况下,州府所在地,相对都是一州最富裕的地方。
沙洲城的百姓,却比沙洲治下的其它城池也差不多少。
百姓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
了解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赋税太狠了。
慕容楚新皇登基的时候,曾大赦天下,减轻赋税。
可沙洲这边,赋税非常重。
朱志行盘剥百姓,中饱私囊。
他当然不舍得把自己吃进去的吐出来。
可往上交的赋税也不能少。
因此,为了完成任务,他就拼命的加重赋税。
在这种沉重的赋税下,百姓交了税之后,剩下的,哪里还够一家人的口粮呢。
有时候收成不好,还会饿死很多人。
白一弦心中十分愤怒。
原本看到朱志行临死之前悔悟,心中还有些可叹。
如今只觉得,砍了他的头,真的是便宜他了。
随后,白一弦便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之前抄没朱志行的府邸,原本从里面抄出来的金银珠宝,还有各种粮食作物,都是要上缴国库的。
白一弦在了解了百姓的民生艰难之后,决定开仓放粮。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当然,开的自然不是官府的用来调控粮价的粮仓。
而是朱志行的私库里的粮食。
有人劝谏他,还告诉了他这样做的危害。
而且朝廷,皇上那边,也无法交代。
白一弦只说了一句:“皇上那边,我自会交代。
但是百姓没有这些粮食,有很多人,可能连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了。
难道要本王,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么?”
白一弦力排众议,决定开仓放粮。
朱志行私吞的粮食当然不少,可也不够全沙洲城的百姓分。
白一弦便将那些金银珠宝,全部变卖,全部换成了粮食。
白一弦一边严厉禁制粮价上涨,一边开了官仓,放出来一部分粮食来调控价格。
最后上报,又从别地调控粮食过来。
使得一些想要趁机涨价发财,甚至故意关门,号称粮食没有了的粮商的计谋未能得逞。
白一弦亲自坐镇监督,自然不会有人有胆子贪污。
白一弦命人建造了花名册。
百姓按户,所有的农户,一户一户的来领取粮食。
当然不会多给,但起码能熬过这个冬天,到明年的粮食成熟之前,不会饿死。
除此之外,他还按照皇帝下达的政令来减轻了赋税。
白一弦的举动,自然是赢得了百姓十分的爱戴。
有的百姓,已经自发的在家中,为白一弦立了长生牌位。
更有甚者,还想建立庙宇来供奉。
很多富户也是很支持这件事。
因为朱志行在位的时候,他们这些富户,也是被盘剥的不轻。
如今白一弦为沙洲除去一害,他们也是心中欢喜。
起码以后在沙洲,不必担心会被朱志行随意找个借口抓起来然后要银子了。
因此,给白一弦建立庙宇,他们也愿意捐献银子。
后来这件事被白一弦得知,直接给叫停了。
经此一事,白一弦在沙洲的声望已经达到了极点。
白一弦当然也不会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只是对外宣城,这些措施,都是当今皇上早就下达的政令。
是朱志行为了中饱私囊,私自加重赋税。
如今也不过是施行皇令罢了。
一个月后,沙洲的一切都初步上了正轨。
之前处理了导致空缺的那些官位也都一一填补上了。
新任知府目前看来,也没什么问题。
有能力,也比较正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
也不知道是白一弦在此的原因,还是他确实如此。
白一弦卸下担子,将事情交给了新任知府之后,便悄然离开了沙洲,往京城而去。
到如今,已经是十二月的下旬,要不了多久,就要过年了。
白一弦还要在年前赶回去。
逍遥小闲人 第两千四百六十二章 堵了
如今隔三差五的下雪,路上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
骑马都走不快,一个不小心就会滑倒。
所以这归途所用的时间,必然要比来时的时间要长。
不过好在,这一路上,都没有再发生什么事儿。
一行人赶在了距离过年还有两天的时候,终于返回了京城。
临近过年,这京城里越发的热闹了起来。
虽说快过年了,但大部分的商铺都没有关门,都想赶在年前再赚一波。
而且因为例行来了许多外国的使团,前来送贡品朝拜。
这些使团都有一个毛病。
来了之后,就特别喜欢出来闲逛街。
东西两市,各个商铺,都非得挨个逛个遍才行。
一个个的还都对中原的东西惊奇不已,活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
白一弦自从进了城,就已经发现了好几拨外国的使臣,穿着不同于燕朝的服饰在街上跑来跑去。
白一弦掀着车帘,看着外面的盛世繁华。
心道果然还是这样的繁华,才看的舒服。
白一弦也很喜欢悠闲的田园生活。
找一个环境优美的僻静之所,建几个茅草屋,和心爱之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没事的时候钓钓鱼,养养鸡,种种菜,生活的怡然自得又悠闲。
这种日子,自然是非常美好的。
但时间久了,总还是会觉得,略有些枯燥。
人终归是群居生物,还是要入世才好。
白一弦觉得自己终究还是没有活到那么通透的份儿上。
最好就是,想入世的时候,便来繁华处居住。
想悠闲的时候,便去山村僻静处居住,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白一弦并未直接返回王府,而是命令翟修他们驾车去了东市。
那里有一家糕点铺子,苏止溪一直很喜欢吃他们家的糕点。
白一弦见她喜爱,也曾经想将里面的大师傅给高价挖回王府。
结果苏止溪却没有同意。
她说她虽然喜欢吃,但也实在没有必要把师傅挖走。
这样,别人喜欢吃的,就吃不到了。
而且,若是真的将师傅带到王府,天天都能吃到,说不定很快就吃腻了。
到时候反而没有了念想。
所以,还不如一直在东市上,想吃的时候,就去买一点来吃便可以了。
因此白一弦也就放弃了将大师傅挖来王府的打算。
这次出去这么久,来回也是将近两个月。
也没带什么礼物,便打算给苏止溪带点儿她喜欢吃的糕点回去。
东市很热闹,马上年关,这里已经张灯结彩,很有过年的气氛了。
街上人非常多,熙熙攘攘,并不因为还有两天过年,人就少了。
因为大部分的铺子都还没有关闭,因此人来人往,还是有许多置办年货的。
中间穿插着不少各国服饰的人。
白一弦突然就想起来了当年万国来朝的盛唐。
如今的景象,比之当年的盛唐,不知如何。
白一弦很喜欢这种国泰民安的繁华。
白一弦的马车并无王府标志,因此也没有引起什么乱子。
从糕点铺子买上了点心。
不只是苏止溪的,这一家的糕点味道确实很不错。
因此每个人,都有份。
白一弦这才让人,返回王府。
没想到刚调转马头往回走不多远,前面就堵路了。
听说好像是前面有人起了争执,引起了围观,所以才将路给堵了。
翟修本想绕一条路,白一弦却听到外面有人喊着,府尹大人来了。
白一弦便说道:“不急,将马车停到一边,我们去看看。”
京兆府尹,还是白一弦当初举荐的孟有德。
原本是京兆府中的一个管理刑狱的经承。
白一弦做京兆府尹的时候,经常领了皇命到处跑,去做别的事情。
因此京兆府那段时间,全凭孟有德在撑着。
他品级不够,经常因为一些事被人难为,还曾找白一弦哭诉过。
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有能力,兢兢业业的。
因此,白一弦升官之后,就举荐了他为府尹。
白一弦听说他来了,便下了马车,也不声张,就悄悄的随着人群过去,站在后面看。
想看看孟有德平时是怎么处理这种事情,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毕竟是他自己举荐的人,若是万一变成朱志行那样的昏官污吏,那就是他的不对了。
白一弦在言风跟翟修等人的护卫下,很快就挤到了前面几排。
既能看清楚里面发生何事,又不至于会被发现。
里面果然是孟有德,他今天原本是出来处理另外一个案子的,回来的路上遇见了这里堵了。
一般的小事儿是轮不到他亲自出马的,手下有的是人来处理。
但他听说,里面的人是一个燕朝的普通百姓跟外国的使臣在吵架。
涉及两国邦交,于是他便来看看。
进来之后发现,确实是一个小摊贩,跟一个身着石岩国王室服装的人在争吵。
确切的说,是石岩国的这位王子,咄咄逼人的在欺负人。
毕竟平头百姓,哪里敢跟达官显贵叫板。
哪怕是外国的王子,那人家也是王子啊。
那石岩国的王子见燕朝的官员来了,发现对方只是一个四品官,当下也是有点不屑。
孟有德查问了一下事情的经过。
原因是这位王子,在摊子上闲逛的时候,失手打碎了人家的东西。
按理应该赔偿,没想到这位王子傲娇惯了,打碎了之后也不赔,就直接要离开。
小摊贩让他赔偿,他理也不理就走。
小摊贩当时就拉住他的衣服不让他走,让他赔偿。
没想到,那王子却爆发了,说他的衣服非常贵。
这小小的摊贩,弄坏了赔不起。
还说那小摊贩把他的衣服给弄脏了,反而抓住了那摊贩,让他赔偿。
小摊贩听那位王子说出衣服的价格之后吓坏了。
哆哆嗦嗦的说不要他赔偿东西了,自认倒霉,让他离开。
没想到这回却换成那位王子不依不饶的,死抓着摊贩,让他赔偿了。
两人就为了这事儿争吵了起来。
那王子在自己国家,哪里遇见过敢跟自己叫板的人。
他说出自己的身份,说他是石岩国的四王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