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活色生香 1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未知
话说到这里,大家都恍然大悟了。要是香港电影不是这么身份特殊。被国内当作外片来对待,恐怕不会象现在这么惨。想象一下,以香港电影当时的质量,如果能自由的进出内地市场,以当时内地电影的匮乏,以当时内地观众对单调的文化娱乐生活的不满,恐怕再烂地香港电影也会有票房丰收的好结局。
但是国内一年只让进一两部香港电影,还是千审万查剪的乱七八糟地。内地的香港电影音像制品倒是不少,一大半全是盗版的。
对于这点感慨。易青可谓印象极其深刻。当初他刚认识孙茹的时候,就曾亲眼目睹香港老牌的大影业公司嘉和集团,为了走孙老爷子的后门争取来年多两部电影进入内地市场。甚至出动了一个副总专门到电影学院门口来堵当时只有十八岁的小姑娘孙大小姐。
香港电影的尴尬可见一斑。
一部香港电影,现在能拿到《功夫这样四五千万票房就已经是顶峰了,据说目前香港电影票房记录是《少林足球,也才区区六千多万的数字,比起现在国内那些商业大片动不动拿亿来做单位,或者用美圆做流通货币,真可谓是惨淡之极。
曾经一度辉煌的香港电影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影片的质量或者商业性不好,而是因为发行方面的问题。本地市场狭窄,国际市场打不开,内地市场不放行,简直是进了死胡同。
中华人影业的情况则明显不同。孙茹和易青的公司虽然也是注册港产资本,但是他们的电影在中国的国内市场可以平趟而过,通行无阻。
有孙老爷子遗留下的各种发行渠道和关系,再加上大陆电影皇帝韩山平董事长坐镇,易青他们的电影拿个全国放映权只是一通电话的事。
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再利用华语电影月中目前最先进的香港电影拍摄资源,这样拍出来的电影本身质量和票房都会有保证。
所以香港世道这么不景气,孙大小姐照样敢放话说,中华人影业的电影赔不了,拿回资本是轻而易举的事。大陆全院线发行,两到三亿国内观众,拿回投资成本还有什么问题?那么多外国公司削尖脑袋要往中国塞他们的电影和文化产品,目的也在于此。
易青和孙茹在会上向大家罗列了一下公司在内地发行方面的优势,给了大家一个感性的了解。
然后孙茹道:“所以我们公司的发行战略,就是要立足于香港市场,以内地庞大的市场为资本补充,同时不放弃海外市场。简单说,我们在香港要收获的是口碑和影响力。靠内地赚回本钱,海外票房和音像制品地发售,作为盈利的补充。以我们公司这种发行渠道网络,想赔钱实在是比较难的事。”
易青道:“我希望大家能了解。我们作为大陆的电影人,为什么要立足香港电影市场,是因为身为中国电影人,我们有一个伟大地目标,要用拯救、回暖香港电影市场,作为华语电影望向世界的窗口,用我们第八代中国电影人的成功,带起整个香港市场,进而以发达的新生香港电影,带动全国一盘棋。”
“所以,”孙茹微笑着总结道:“我们易大导演的近期目标。和艺术创作上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为香港人民服务。拍出能在香港立足和称霸的好电影。”
大家一起微笑的鼓起掌来,宁倩华笑道:“为香港人民服务,这可不太容易啊,现在本港人已经不怎么喜欢看电影了。原本很多赚大钱的电影公司,都陆续关张了。有一种观点认为,香港电影已经不可能再辉煌了,因为旧有的套路和影片类型。都已经被重复无数遍了,再拍也没有新鲜地东西。”
李想以前在学院,是电影史这门课学的特别好地,他举手道:“真他妈扯!这些人简直是推卸责任。好好的香港电影,就是被他们这些人拍垮的。香港电影,就好象是一个失去了宏观调控的、随时会爆发通货膨帐的私人作坊集团。一个片子拍出来,要是票房火了,立刻所有公司就跟苍蝇逐血一样扑上去,一顿猛拍。直到把这个类型的东西拍到香港观众都看恶心了,才转去另一个跟风目标。这些人眼里只认识钱,哪里是搞电影的。说什么没片子拍了。其实是赚够了钱,抱着资本去做别地生意了。”
李想说的这个情况,宁倩华作为本港娱乐业大商人家庭出身,认识最深刻。她从童年到少年在香港生活是亲眼目睹见证这些历史事实的。
香港电影业的抢钱作风,直接寻致香港电影今天的破产低迷,好比一支股票,一群庄家不停的砸钱进去使劲炒高再炒高,高到无比辉煌的一个地步了,庄家们一看捞够了,一起撤资,这个股票只有崩盘。
50年代有一年,因为僵尸鬼片流行,全港居然一年出了十一部僵尸片,这种干法,观众能不烦吗?
易素点头道:“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在确定成立港资电影公司之前,就已经在考虑了。那就是香港电影能不能被拉起来,救起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说了不算的,得香港人民、香港观众说了算。换言之,是我们还能不能找到香港观众喜欢看地东西。”
……自如果市面上普遍认为的那种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地目标,看来不能实现了,或者是很难。但是事实上,把电影归纳成什么类型什么类型,总结出各种卖点的做法和经验,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是香港的电影和文化界因为长期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对电影创作基础规律的无知。”
“中啊!”依依忽然激动的眼睛一亮,拍手道:“真是一句话惊醒我梦中人。还是易导行,我们那么多年书都是白念了。”
李想和单少玉他们和文学组、美工组的人都在默默的点头。旁边急坏了宁倩华,气道:“反正我这个行政总监只是顾问,以后你们艺术部自己开会,不要叫上我。都是大艺术家,说一知十,只欺负我一个外行人。”
孙茹连忙赔笑道:“宁姐你别着急啊,哪敢怠慢您,让易素解释给你听好了。”
易青搓了搓手道:“宁姐,你也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本地人了。我冒昧的请问几个问题,《英雄本色》你看过吧?这部戏为什么红?无间道系列呢?星爷的电影呢?”
宁倩华手一摊,道:“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啊。《英雄本色》是发哥演的好嘛,还有吴雨森的暴力美学很合当时香港人的胃口了,还有枪战的场面,还有男人与男人的义气,很感人……很多原因的。无间道也是,剧本故事写的很好看啊,好象暗战那种戏一样。矛盾很激烈,演员阵容又强大,星爷地电影就不用讲了,无厘头嘛,他是靠搞笑的。”
“see”易青笑道:“连宁姐这么有水准的娱乐业前辈都这么想,香港电影业的普遍想法大概也是如此了,所以……”
宁倩华瞪大眼睛道:“难道不对吗?看你还能说出什么新鲜东西来?”
易青道:“应该说宁姐讲地都对,这些都是某个电影之所以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是,仅仅是之一而已,不是主要的原因。或者说,宁姐所列举的,是很多一般香港电影人和影评人,观众所共同认可的,从一部成功电影表面上所能看到的东西。”
易青把“表面,两个字咬的很重。他笑道:“我们换个角度来说,假设我们现在找一帮电影人来。在《英雄本色》成功后,一起对这部电影进行分析,列举它成功的因素,诸如演员明星效应、暴力美学、枪战场面、情感特点……等等,我们把这部电影所有我们认为好的,成功的因素全拼在一起,集中在一处。甚至再加入其他大家公认是好地元素进去;再或者,用这种看似很多成功因素的方案把这部电影再拍一遍……得到地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宁倩华想了一下,哑然失笑道:“大概会票房惨败吧,以前很多跟风作品都是用这种方法做的。”
易青笑道:“是啊。要是之前的那种认知是正确的,如果一部电影的成功真的是多种元素拼凑的结果地话,那么用所有成功因素拼出来的作品应该更成功才对。可是结果却恰恰相反,这里就有个问题,我们模仿之前成功的电影里的东西,漏掉了什么?少掉了什么?”
宁倩华想了想。点头道:“我好象有点懂了。”
易青道:“电影也跟所有艺术形式一样,是一种有形有神,神形兼备的东西。宁姐刚才列举的东西。那只是一些表面化的东西,那是常形,,不是习神,,用这种表面化的因素拼凑起来的东西,好比一个人光有骨架和血r,没有大脑和灵魂。拿《英雄本色》来说,发哥地表演也好,暴力美学也好,枪战场面也好,都只是表面上肤浅的部分;而不是真正吸引观众的神髓、核心地部分。”
易素看宁倩华听的入了迷,微笑着道:“《英雄本色的神髓,不是在于暴力美学。而是它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有意或者无意的暗合了那个时代香港人那种朦胧模糊的某种心态。在《英雄本色》和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盛行的时代,恰恰是香港人处于一种认知恐慌的时代——对于九七回归的前途莫测的恐慌,对于自己是英联邦人还是中国人的一种认知恐慌,对于港人的前途和集体形象和自身的价值认知的恐慌。所以那时代的香港电影,凡是当红的,莫不是具备几个特点,一个是强烈的浪子情结,一个是孤独桀骜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有一个是排外的小门派主义,香港人要自己帮自己的义气主义。”
……:《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这个形象,恰恰是完全贴合了香港人当时几乎全部的潜意识渴望,所以发哥演的这个人物才能感染整整一代甚至两代三代香港人。再说无间道系列和古惑仔系列,为什么那么红?它也是贴合了一种香港人长期自身认知恐慌后的一种叛逆,一种价值混淆的状态——好人和坏人是模糊的,正义和公义还不如黑道义气来的重要;古惑仔系列所强调的那种所谓的‘黑白地带’,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两种秩序恰恰道出了一个时代香港人的心声。”
……自再说星爷的电影,以无厘头著称当然是一个原因,但那只是表面。更核心的理由是,整个时代都在进入一个把一切偶像拉下马,从新认识所谓英雄的时期,而星爷的后现代解构主义电影,恰恰贴合了这种时代需求……”
“……观众未必会理性的去思考这些东西,但是当电影的内在的东西能贴合他们的潜意识的时候,他们就会很激动、就会共鸣,就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跟着剧中的人物悲喜起落。不止是电影,这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重要法门。”
宁倩华听完易青这样流畅完整的叙述,已经完全明白了易青的意思,她点头道:?





活色生香 1 第 60 部分
宁倩华听完易青这样流畅完整的叙述,已经完全明白了易青的意思,她点头道:“是了。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那些只懂跟风的人,他们以为小马哥就是靠嚣张靠义气才得到观众的喜欢的,所以他们把《英雄本色当红的原因理解成枪战场面,江湖义气那些东西,等于是学足了表面,但是把灵魂和神髓丢了,所以用看似一样的元素拼凑起来的跟风作品,观众却不买帐。学古惑仔的人以为观众就是喜欢看嚣张的砍人、看江湖义气;学星爷的人只懂模仿他的搞笑,却学不到后现代主义,所以也不能令观众共鸣和接受。”
易青大笑点头道:“善哉!宁姐不搞电影真是浪费天才。那些不懂电影创作的电影人,和不懂怎么欣赏电影的人,他们把电影理解为是一种类似积木和拼图类的东西。以为一个好电影就是明星阵容,动作场面,剧情故事等等这些东西拼凑堆砌在一起的。所以有些搞电影的人,只懂跟风和模仿,把别人成功的经验拿来七拼八凑;而有些所谓的影评人,只会评价什么这个电影场面又怎样怎样,故事剧情又老套或者新颖——完全牛头不对马嘴。”
“……其实拍电影这个东西,不象是盖房子,搭积木。而更象是种一朵花,一株草、一棵庄稼。你要先把那个能够令观众欣赏的‘种子’找到,然后用适当的方法种下去。那些动作场面,服装道具,演员阵容的东西,都是外在和表面的,好比你对这朵花的护理,相当于施个肥料,浇个水,修剪一下枝叶,安个花盆,搭个温室什么的……这些外在的东西只是锦上添花,却不是决定因素。真正决定这朵花的整体形象和它的实用价值的,是当初你种下去的那颗种子——一个电影在开拍的时候,最灵魂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或者有没有找到一个灵魂,核心的东西,其实已经决定了最后它和观众的共鸣互动程度了!”
孙茹笑嘻嘻的听易青说完,马上促狭的叫道:“好!太好了!鼓掌!大家谢谢易老师!”
易青笑着伸手去打孙茹,大家一起哄笑起来。
宁倩华感慨的道:“你们别怪易青罗嗦,其实他全是解释给我听的。我现在知道你们为什么信心十足了,你们这些人,跟我所认识的那些香港电影商人实在太不一样了。”
依依道:“宁姐你也别这么说。我们听了也是豁然开朗。其实道理也知道一点,但是没有易素学的这么深刻,他可是导演系的状元生。我们再系统的听一遍,也受益非浅。”
“好了。”易青摩拳擦掌的道:“道理和方针我们讲清楚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我们要搞清楚现在的香港人是什么心理状态,他们希望看什么样的电影——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需要的那颗‘种子’给找到!”
第四卷 第十四章 故人之子(上)
香港中环。
中华人影业集团,艺术创作部文学组写字间。
易素坐在一张桌子上,手里拿着一大叠刚刚打印出来的稿子,翻了又翻,叹了口气,随手放在一边。
他现在觉得,一个电影六大创作部门,就数编剧最难。
请了十个电影学院顶尖的文学系秀才回来啊!折腾了两三天了楞是拿不出一个象样的东西来。
“好了好了,先吃饭……”易青拍了拍巴掌,道:“吃完了回来再想。”
一个文学组的编剧使劲噼里啪啦的在键盘上胡敲一通,大声嚷道:“走出去!走出去……投身到火热的香港人民都市生活中去。毛主席教寻我们,文艺创作者要深入一线,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话没说完,起码上十份文件夹劈头盖脑的朝着这个神经病砸了过去,打了他个满天花。
一个文学组的女编辑转过椅子来对着易景,抱怨道:“头儿,他说的其实也有点道理,还是要走出去看看香港人现在都什么心态和文化心理,不然关起门来闭门造车,写出来的都是垃圾。”
易青苦笑道:“拉倒吧!现在心里没东西,难道出去体验两天就有了?少废话了。赶紧下楼吃饭,泰国菜,我……呃,他请!”
“为什么是我?”刚刚被砸的七昏八素地某君刚刚缓过气来。忽然发现易青正笑呵呵的指着他,而全组人都象看末路羔祟一样看着他,不由发出杀猪般的哀号:“主啊,把他们的食道都结扎了吧!”
……
香港九月地天气还热得要命,这时候吃辛辣的泰国菜真是刺激。
易青和十个满头大汗的编辑从馆子里出来,每人手里都提着自己的外套,领带歪斜,形象全无。
“好了好了,有冷气了。”好容易挨到了电梯里,易青第一个嚷了起来。太热了。
大家说说笑笑,上了楼。走进办公室。
易青自己一个人去了趟洗手间。出来的时候,前台招待的小姐叫住他,道:“易总。有个人在会客厅等您,听说是来应聘的。”
“应聘?”易青诧异的道:“我们没有请人啊?”新公司成立以来,无论是财务、人力资源还是基础行政的各个岗位,都已经在本港聘请到了非常专业的人才。这全是那位商场经验非常丰富地行政顾问宁倩华小姐把关挑选的,所以早已结束了这一阶段地人事聘用。
小姐为难的道:“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可他是保安主任吴先生介绍来的,说一定要见您。”
宝叔?
易青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听错了。宝叔这人可是个耿直汉子,他可是最讨厌自己身边的人搞裙带关系、因人设事这一套。怎么他自己又……
易青把她打发走了,自己一个人拐进小会客厅,透过玻理门,就看见宝叔正非常亲切着跟一位着装怪异的年轻人正在交谈。
易青推门而入,屋里的两个人同时抬起头来。尽管易青是学艺术地,见过不少希奇古怪的装束。但是这个人的样子还是让他看的呆了呆。
和宝叔正在交谈的是个肤色白皙的青年男子,他的皮肤白的几乎失去了血色,一时间几乎使人误会他是个白种人;一头油亮的长发。长度和易青地粗犷的长发似有一比,但是结满了小指粗细的辫子;一身朋克之极地皮马甲和皮短裤,使人难以想象他是如何穿着这一身走过九月暑天的香港中环的,身上的各种金属配件摘下来起码有十几磅,左边耳朵上打了一排不知是玻璃还是真钻的耳钉,右边上却一。个耳d也没有。
这个乍一看好象是个愤怒的摇滚青年的男人,却有着一种与他装扮毫不相称的优雅气质,带着慵懒恬静的微笑,看见易青进来,只是淡淡抬头瞥了一眼,目光中的焦点立刻转到一个模糊的地方去了。
两种截然相反的气质却如此辨证的糅合到了一个人身上,易青见到他的第一感觉,心里突然涌上来一个奇怪的滑稽念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玩起嬉皮摇滚大概就是这种样子吧!
这位玩摇滚的宝哥哥正眼都没有再看易青第二眼,瞥向别处不满的道:“你们那位易总经理怎么还不来,不来我就走了。不相干的人一个接一个的进来干什么,现在人好奇心这么强吗?”
宝叔见他不认识易青,刚要解释,易青微微摇了摇头制止了他,微笑着对他道:“我们公司很难进的,你打算来哪个职位?”
这位摇滚素年很认真的想了想,点头道:“听说你们的总经理,也就是董事长的男朋友已经自己兼任了艺术创作部的总监了。那我就勉强去你们文学组做个领头的好了。”
易青听他把自己称为“董事长的男朋友”,也不生气,他淡淡一笑,慢慢的道:“我们的文学组现在有十位编辑,全是国内第一流的名牌大学出身的专业人才,你一来就想做他们的组长,恐怕不太容易吧。”
摇滚青年哈哈大笑了三声,使劲拍着沙发扶手笑道:“你们中国大陆也有会写剧本的编剧吗?”
没等易青说话,宝叔先变了变脸色。他知道这句话打击面未免太大,尤其“中国大陆”这四个字。要是几年前,就凭这几个字,易素冲上去动手都是有可能的。
可是令宝叔非常意外地是,今天的易素显然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易青了。
易青大度的笑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伸出一个手指向他勾了勾,冷冷地道:“跟着来!”
说着,易青一个字没有多说,转身出了会客厅;摇滚青年哈哈大笑,使劲拍着巴掌,好象很兴奋的紧跟着易青。
宝叔看了他们俩一眼,连忙跟出来叫道:“刚易,你慢点,听我说。他是……”
易青没有回头,径直经过前台。对站在前台接待位置的小姐道:“用你的内线电话,请董事长、罗先生、何风先生、依依小姐、宁总监马上到文学组的办公室来。”
说着,易青在头前走着,宝叔和那个摇滚青年跟着进了文学组办公室。
文学组那十位吃了泰国菜辣的不行的仁兄仁姐们,正在猛灌冰镇饮料,忽然见到易头儿脸色不善的带着宝叔和一个奇装异服的人进来,都面面相觑。不知道什么状况。
易青走进办公室,站在整个房间正中央的位置,昂然抬了抬头,啪啪拍了两下巴掌,大声道:“给这位全身铁家伙地兄弟一台本本,给我也弄一台来。”
文学组的人除了办公室地电脑之外,自己都会私人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作为吃饭家伙之一。
这时立刻有两个机灵的,贡献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易青指着摇滚青年道:“今天我们公司事情不多。下午我们就陪你玩玩!”
那人吹了一下口哨,兴奋的甩了甩长发。
正说着话,孙茹、依依、罗纲、何风、宁倩华等人纷纷推门而入。孙茹好奇的看了看那人的一身打扮。以为是易青找来的什么人,笑着对易青道:“你又搞什么鬼?”
易青一看人齐了,再次拍了拍手,道:“各位,这位先生今天来我们公司,要应聘担任文学组地组长,而且他似乎对我们公司文学组的专业水准和。创作水青十分不放心。所以,我想请董事长、宁小姐他们几位来做个裁判,大家来玩玩以前我们在学校经常玩的编剧游戏!”
易青话一说完,文学组的人立刻挑衅式的鼓起掌来,呼呼乱叫。
所谓编剧游戏,是专业院校的学生在派对的时候经常玩的一个东西,可以赌钱,可以做真心话大冒险,也可以罚喝酒、喝自来水等等。
规则就是担任裁判的人任指场上地一个日常用品,用它作为题目来编一个短剧,然后几位裁判进行不记名的给分,分数最少的人接受惩罚。
易青道:“我也来参加比赛。我们请宁小姐来指定题目,每个人都要做出言情、惊悚、喜剧三个版本地短剧剧本,限时三十分钟完成;然后由孙小姐、依依小姐、罗纲、何风、宁小姐五位从导演、表演空间、创作空间、商业认可度、普通观众欣赏接受程度等五个方面对十二份卷子做出判分;每位裁判20分,总得分最高的那位为胜。”
大家一听,都觉得很公平,因为大家都是用电脑打稿子,然后十二份稿子打印出来后混在一起交上去,稿子没署名字,裁判也不知道哪份稿子是哪个人的手笔,不会出现作弊偏向的问题。
孙茹第一个叫好道:“好,好久没玩这种东西了,开始吧!”
摇滚青年摊了摊手,嘻嘻一笑,一副小菜一碟的样子。
1...5152535455...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