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小厨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南希北庆
李师傅非常喜欢这种合作方式。
李奇谦虚的直摆手,道:“各位。各位,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这些年来,你们一直都跟着朝廷的政策在走。这里面有赚有亏,但是你们还是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对此我心里感到非常感激。我当然不可能看着你们赔的血本无归,这是互相帮助,谈不上什么恩赐,我们都是朋友,不是吗?”
“是是是。”
一干商人齐齐点头,对于商人而言,那真是有钱就是爹。
杨帆突然道:“枢密使,其实调控粮价,不止收购粮食这一种方法。”
李奇哦了一声,道:“此话怎说?”
杨帆的嘴角露出一抹贪婪的笑意,“其实只要朝廷能够渐渐开放酒曲,允许私人酿酒,这样我们就能将多余的粮食转化成酒,这酒能够很好的储存,而且放的越久反而越值钱,那么即便百姓不买粮食,我们也用不着降价。”
其余粮商一听,眼露精光。
这哪是一群商人,简直就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饿狼啊!李奇呵呵一笑,道:“这的确是一个办法,但是目前还不行。”
杨帆急忙问道:“为何?”
李奇道:“因为酒税是朝廷一项非常稳定的收入,你们可不要忘记,国家如今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如果钱全都在你们的手中,一旦朝廷要用钱的时候,问你们要,你能心甘情愿的给吗?”
杨帆道:“但是朝廷可以稍稍提高一点酒税,枢密使以前不是说了吗,民富,则国富,这算起来,朝廷的收入不会差太多的。”
李奇笑呵呵道:“所以我才没有一口拒绝,而是说目前还不行,一旦开放酒业,那么茶业等等朝廷专营的商业都将面临开放,那国库可能会瞬间枯竭,这事还得慢慢来,时候到了,或者说当酒钱不再是朝廷依赖的收入,那么酒业可能就会对民间开放,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后,你们手中握有大量的粮食,如今百姓丰衣足食,酒消耗的非常快,而且利润极高,所以你们都想参与进去,但是你们要明白自己的定位,你们只是我大宋的一份子,而朝廷要顾虑的是全局。”
“是,我等明白。”
杨帆面色显得极为失望,正如李奇所言,如今大宋经济一片大好,酒卖得非常好,这块大蛋糕他们都想从朝廷手中扣一点出来。
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此人姓熊,名中,他说着又冷不防冒出一句话来,“枢密使,这金夏之战,会不会将我大宋牵扯进去。”
李奇一愣,哈哈道:“熊员外,你是不是又想故技重施,囤积粮食,等着战争来临,然后再发横财,毕竟你们现在手中的粮食都非常充足。”
熊中见李奇不留情的点穿了他,一脸尴尬,讪讪直笑道:“怎敢,怎敢,我只是随便问问而已。”
李奇哼了一声,道:“别说我没有警告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朝廷六大粮仓都已经囤积满了,如果开战的话,你们手中的粮食可能会卖的更快一些,但是你若想囤积粮食,到时朝廷一旦全面开放粮仓,你们手中的粮食都全部得烂在手里,这事我事先警告过你们,别到时又跑来求我。”
说着,李奇目光威严的一扫,又道:“好了。你们求我做的事,我已经帮你们做了,现在是你们回报我的时候了。”
这坐在右边的卓琳听得这话,那是瞠目结舌呀,她和张春儿今日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但是李奇似乎在教如何私相授受,她还没有见到哪个官员敢公然索要回报。
但是张春儿却是见惯不怪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以前朝廷是不留余地的压榨商人和百姓的钱财,但是自从经济变法以来。朝廷在一定程度上,让出很大一部分利益给了百姓,那么朝廷以前不需要商人帮忙的事情,现在就非常需要他们的支持了,因为这一部分钱已经在他们手中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利益交换。
这些商人心里都明白,杨帆非常爽快道:“岂敢,岂敢,枢密使有何吩咐。我们一定遵从。”
李奇简单明了道:“吐蕃。我希望你们去吐蕃投资,至于投入多少钱,做些什么,我也不给你们一个明确的数字。但是我希望能够看到你们的一份比较有诚意的计划书。”
熊中郁闷道:“枢密使,我们是粮商,吐蕃那鸟地方,不太适合我们把。”
他们的目光在江南。在二郡,在黄河以北,这么多良田。干嘛要跑去吐蕃啊!
卓琳立刻道:“这位熊员外,我吐蕃现在虽然是贫瘠了一点,但是哪块地方是从一开始就能繁华富足的,而且我们吐蕃的环境也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般差。”
李奇手一抬,让卓琳先别说话,然后道:“各位,大家都是老熟人了,我也就不与你们绕弯子了,我前面已经说了,帮助是相互的,你们有困难的时候,朝廷立刻相助你们,帮助你们抬高粮价,现在朝廷需要你们,如果我是你们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再简单来说,如果吐蕃计划失败的话,那我以后还有什么理由到皇上面前帮你们说话。”
“枢密使勿要动怒,这事好商量,好商量。”
杨帆急忙站起来打个圆场,又道:“枢密使,我们只是粮商,你让我们投钱,我们可以答应,但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就把钱扔在吐蕃吧,关键是我们在吐蕃能做些什么呢?”
李奇轻轻一笑,气氛登时缓和下来,道:“我方才不是说了吗,让你们先自己想想,如果你们没有太好的办法,那么我倒是可以帮你们一点忙。”
杨帆忙道:“枢密使请说。”
李奇道:“你少的只是项目,而非钱财,但是世上有很多非常好的项目,或者说非常值得推广的发明,如果你们自己没有太好的计划,那么我建议还是采取合作的方式,商务局会安排一场项目大会,让那些有好项目但是缺少钱财的小商人带着自己产品来商务局,而你们要做的就是用自己敏锐的嗅觉去找寻自己合作伙伴,然后去吐蕃投资。”
这种大会已经不是第一回搞了,其目的就是为了扶植更多的小商人。
熊中就道:“要是有好的,我倒是不反对。”
其余人也纷纷点头赞成。
李奇笑道:“那好,至于大家投多少钱,就看我这份面子有多大了,简单点说,我的政绩好,你们的买卖就会越好,因为那会让我更有底气在皇上面前为你们说话,你们需要我的支持,我同样也需要你们的支持,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
“我等明白。”
“很好!”
.......
宴会结束后,大家都纷纷告辞了。
李奇也是松了口气,坐在椅子上揉着额头。
“师父---。”
卓琳悄悄来到李奇身前,小声喊道。
“称呼我为枢密使,我现在真的没有精力再去纠正你已经犯了十八遍的错误。”李奇双目兀自闭合。
“是。”卓琳一脸尴尬,又道:“请问枢密使,商务局一直都是这么办事的么?”
“什么意思?”
“就是你---你这样做与那些私相授受有何区别,你帮他们谋取利益,以此要求他们支持你的变法,提高你的政绩。”
“本质上,没有。”
卓琳一愣。
李奇睁开眼来,道:“以前朝廷倒是不需要这么做,因为朝廷已经用繁琐的苛捐杂税将他们的钱财全部吸纳了过来,毫无理由的苛捐杂税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等于抢劫,我以为这种利益兑换总要好过抢劫,这就是一种进步,你以为呢?”
卓琳一怔,无言以对。
李奇笑道:“你要记住一点,商务局不是一家酒楼,不是一个店铺,一味的追求自身的利益,商务局的宗旨是共赢,为此甚至可以牺牲小部分人的利益,凡事都要以大局为重,明白吗?”
......
......
少宰府。
“不愧是枢密使呀,这见缝插针的本事真是厉害,那天明明是谈金夏战争,他也只是随便插了一句关于粮食的事宜,想不到却是他早就预谋好的,呵呵,其实就算那些粮商不去求他,皇上也极有可能会采取收购粮食,如此一来,又让枢密使在商人心中的声望大增,朝廷也会变得更加依赖他,只要经济变法还在继续,那么他就稳如泰山啊。”
秦桧在听完张春儿的话后,是摇头直叹,语气中还带有一丝无奈。
张春儿道:“自从商务局成立以来,但凡商人都有求于商务局,不管是谁当经济使,都会受到商人的拥护。”
秦桧斜眸一瞥,“换做是你呢?”
张春儿非常严肃的说道:“现在的我还没有本事担起这一份重任,不过我进商务局这些日子来,学到不少,假以时日,我相信我一定能够胜任。”
“不骄不躁,又不缺乏信心,我果然没有看错人。”秦桧眼中闪过一抹赞色,笑着直点头。
张春儿若有所指道:“可是商务局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枢密使手中,他日经济使生养完后,肯定还会继续担任经济使,这很难动摇。”
“这个世上就没有绝对的事情。”
秦桧呵呵一笑,道:“以前我不动商务局,那是因为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替代人选,当今皇上可以说是我大宋开国以来,最为英明的皇帝,他不会因为任何事而不顾大局,为此他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启用白娘子为经济使,但是现在不同了,我已经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我也应该为做点事情了,好让枢密使知道,我秦桧跟着他这么多年,可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学到。”
张春儿笑道:“相信枢密使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个念头。”
秦桧听得哈哈一笑,“张娘子不愧是买卖人,真是会说话。”
ps: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





北宋小厨师 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统一财政?
完颜熙烈命人快马加鞭将谈判的结果送去了上京,不日金国上京方面就传来消息,自金国建国以来,首次承认了保州的归属问题,并且也承认了大宋、高丽的联盟,也就是说,金国方面如果再想对高丽动武,就必须得先与大宋通气,除非金国已经不把大宋放在眼里了。
其实都是李奇预料中的事了,因为这对于金国而言,只不过是少了一个进攻的高丽的理由,但是只要你有心,还怕找不到理由吗?
但是换来的利益可是非常大的。
汴梁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立刻发表声明,不再承认西夏**的事实,换而言之,就是宋朝廷不能与西夏再有任何来往,即便有,也必须先通过金国,但是大宋并未反对宋夏两面的贸易来往,至于宋金边上的榷场市场,宋朝廷也没有关闭,而是承包给了私人。
不过说是承包给私人,其实还是在大宋的控制当中。
而李察尔虽然不爽,但是李奇有句话说得好,西夏现在需要的不是一个承诺,而是一份信任,一份对于当前局势的信任,李察尔也想明白了,他们西夏灭了,大宋的日子绝不好过,所以他相信大宋肯定会帮助他们的,问题就在于怎么帮,但是他目前要做的是赶紧回去,将这里的情况给西夏国主说明,以免西夏国主在这期间作出对局势的错误判断。
完颜熙烈在与李奇谈完两国的一些贸易问题后,也立刻赶了回去
.
.
大殿中。
扰人心烦的争吵声终于消停了,赵楷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可以关心下家务事了,“李奇,关于收购粮食一事,目前进展的怎么样?”
李奇拱手回答道:“回禀皇上,目前计划书已经在拟定当中了。相信不日便可出来。”
赵楷点点头道:“很好,但是得加快,我们等得起,可是有些人等不起了。”
“微臣明白。”
“皇上,微臣以为皇上可能问错人了。”
说话的是秦桧。
赵楷一愣,道:“少宰为何这么说?”
秦桧道:“三司掌握财政,这收购粮食的事,皇上不应先问三司使吗?”
赵楷稍显有些尴尬,三司虽然掌握钱财,但也仅此而已。商务局才是收购计划的拟定者,他当然是问李奇,而非郑逸,但是秦桧这话说得好像也不无道理,不禁歉意的瞧了眼郑逸,至于他为什么感到抱歉,他自己也不明白,好像就是觉得挺对不起郑逸的。
秦桧又继续道:“皇上,天下财政尽归三司。但是如今看来,三司不过就是国库的守门人,而不具有任何权力,而使用权全部都是由商务局来决定。可是如此一来,三司不过就是一个名存实亡的部门罢了,而且,因为商务局的**。造成财政混乱,在财务方面存在非常多的模糊的地方,底下的人都不知道该听谁的是好。而地方州府也不知道是该向三司禀告,还是向商务局禀告,故此微臣经常见到地方的传上来的两份一模一样的报告,一份是给商务局,而一份则是给三司的,遇事皆是事倍功半,绝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李奇眉头皱了皱眉,但是双眸却闪烁着兴奋的目光。
赵楷似乎也听出秦桧这话里有话,稍稍沉眉,沉吟片刻,道:“那依**卿只见,该当如何?”
秦桧道:“既然朝廷制度是天下财政尽归三司,那么理应如此,如今我大宋财富与日倍增,若是不统一财政,长此下去,恐怕会生出大乱子,故此,微臣肯定皇上将商务局、户部一并归入三司。”
这最后半句话,他说的铿锵有力,同时也让殿内所有人皆是大吃一惊。
如果秦桧只是想将商务局并入三司,这完全可以理解,无疑就是削弱李奇对财政的掌控力,但是没有人想到他竟然要求将户部一并归入三司,要知道原本的三省六部已经剩下五部了,要是再削户部,这不就是成了四部吗。
好家伙,果然够狠,真是深得我真传啊!
李奇听得心里暗赞一句。
郑逸不露声色,但是心如明镜,如果秦桧以天下财政尽归三司为由,要求将商务局并入三司,那么户部也是牵扯到一定的财政,既然你要统一财政,你只动商务局,不动户部,那谁会服气呀,现在就不同,他这也能表明一个态度,你们看看,我这可不是针对某些人,我只是为了大宋更好,要知道我连户部都送出去了。
赵楷思忖一会儿,显得有些犹豫,道:“**卿虽然言之有理,但是自商务局成立以来,就一直都是处于**的,而且对我大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朕暂时不想对此做出过多的改变。”
秦桧立刻道:“皇上时常教导我们这些臣子,决不能墨守成规,当求变,求新,这治国之道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商务局的确为我大宋做出杰出的贡献,可是皇上怎能满足于此,为何不让商务局能够更好的运转。而且此一时,非彼一时,起初的时候,商务局之所以**在三司之外,那是因为国库空虚,三司的财政人力都极其混乱,要是再添加商务局进去,会造成一种更加混乱的现象,而且商务局也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但是现在我朝四海升平,富足千里,百姓乘坚策肥,履丝曳缟,该是时候整顿财政了,而统一财政只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管理,同时也能够发挥三司和商务局最大的作用,分而管之的话,只会削弱三司和商务局的作用,至于户部的话,早就应该并入三司,如今的户部是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视为鱼腩、鸡肋也。”
这一番话说的赵楷是哑然无语,的确,他即位以来。大宋就一直处于变法当中,在不断的迈向新的制度,很多旧规就已经被废除,而且他的确要求臣子不能满足现实,要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更为关键的是,秦桧说的也非常有道理,就商务局的性质本就应该归入三司门下,因为但凡商务局经手的事,都与财务有关系。而三司总管财务的部门,但这又是两个相互**的部门,不管商务局有任何计划,还是得去找三司,而且你用什么语气去告知三司了,是用命令的语气,还是用上下级的语气呢?
等你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弄出一个计划,但是三司一口否决,那你这些努力不就是白费了。商务局肯定会闹啊,可闹到最后还是得找皇上出面调停,这样就显得极为不效率,一个芝麻大的事可能都要皇上出面。要是商务局归入三司门下,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样的确能够提升整个大宋的财政运转效率,而且便与财政的管理。
当初李奇提出**商务局。也正如秦桧所言,当时的三司太混乱了,而且也不能发挥李奇最大的作用。故此不管是宋徽宗,还是现在的赵楷,为了能够尽量的发挥李奇的作用,将变法进行下去,故此才一直让商务局**在外,作为变法的主要部门。
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内部都已经稳定了,军政、内政都开始进入了整合期,财政自然不能落下。
过了好一会儿,赵楷还是犹豫不决,其实他倒不是反对财政统一,而是害怕商务局会因此失去作用,毕竟商务局在变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道:“各位**卿,你们的意见如何?”
户部尚书胡义立刻就站了出来,道:“皇上,微臣赞成,微臣不知道商务局是怎样的,但是户部的确如少宰之言,已经渐渐演化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与其如此,还不如并入三司,这样户部才能够名符其实。”
只要秦桧同意,于公于私他都希望能够并入三司,因为户部没有财权,并入三司后,虽然不是老大了,但是手中拥有了实权,而且他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一举两得,当然,他更希望三司能够并入户部,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赵楷点点头,道:“**卿言之有理。”
他对此倒是表示赞同,其实现在的户部还好,秦桧上任以来,为户部争取了不少权力,但比起三司、商务局而言,户部基本上也就那样,浪费人力财力,你要么就严格执行三省六部制,归权给户部,既然有三司,户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还不如并入三司,重新调整,这样就不会浪费财力、物力,还能更好的管理,让户部发挥最大的作用。
“微臣也赞同秦少宰之言。”
李纲突然也站了出来,道:“三司和商务局有太多冲突的地方了,权力划分的也是不清不楚,而且根本不可能划分清楚,到底商务局是处于三司之上,还是之下?要是之上的话,那还不如将财政交由商务局,要是处于之下,那就将商务局并入三司,商务局不知国库情况,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束手束脚,而三司又不知民计民生,不知这钱用在哪里,才算是用在刀刃上,如今的财政的确存在许多漏洞,应该及时改正才是。”
秦桧听得暗笑,你这厮总算是帮了我一回,也不枉我当初推荐你出任刑部尚书。
赵楷开始显得有些动容了,先是瞧了眼郑逸,道:“三司使,你以为如何?”
郑逸颔首道:“微臣也赞同。”但是语气却透着一丝莫名的怒气。
赵楷点点头,又向李奇询问道:“枢密使,商务局是你一手建立的,朕很想听听你的意见,当然,你的意见也非常重要。”
李奇迟疑了一会儿,才道:“回禀皇上,微臣觉得秦少宰、胡尚书、李少宰他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但是他们似乎都忽略了商务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防止三司内部**,商务局其实也是用来制衡三司,这就跟军政、军令分开是一个道理,因为计划是商务局制定的,而钱却是掌握在三司手中,所以两边都可以相互监督,如果商务局并入三司,那么这一特性就会被抹去,我这么说当然不是针对三司使,只是这一点决不能忽略。”
ps:最近两天,家里有点事要忙,只能两更,不过大家放心,三更现在肯定是主旋律,所以恳请大家多投点票给小厨师……未完待续……r1292..




北宋小厨师 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预算制
这三司在最鼎盛时期,不管是权力还是地位都是要高于枢密使和宰相的,只是屈居皇帝之下,因为任何部门都要用钱,那就必须得求于三司。【】
这样一来,导致三司使的权力是极度膨胀,军权、内政他都有插手,内部是极为**,故此后来三司使一分为三,相互牵制,直到商务局出现后,从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三司的权力,再加上户部的死灰复燃,这也是为什么赵楷敢于重新设置三司使。
郑逸的权力可没有以前的三司使那般大,下面有商务局、户部,上面还有皇帝监督着,所以他一直都是谨小慎微。
那么问题来了,要是将商务局、户部并入三司使,那么三司使的权力会不会重回以前?
答案是不会。
这完全就是因为二院,在新的制度中,任何部门都得屈居法制之下,另外还有御史台在,你三司使要是还敢嚣张跋扈,那二院非得弄死你不可。
若非如此,秦桧也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这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了,赵楷也不会答应的。
“枢密使此言差矣。”
李奇刚刚说完,秦桧就站出来道:“不错,商务局的确能够很好的监督三司,但是我前面也说了,商务局不管理国库的,而三司也不统管经济的,那就还是存在着问题,若是仅凭商务局,三司内部兀自可能慢慢腐化,同样的,商务局也能凭借自身优势,从三司那里获得利益。我以为如今的一切不应该将功劳全都归到商务局头上,其中二院、财政透明的政策都起得了不俗的成效。”
这话说的是含沙射影,你李奇这么拥护商务局,难道就一点私心都没有了吗?李奇哪能不明白,微微笑道:“所以我并没有明言反对。我只是希望尽可能的考虑清楚。”
赵楷问道:“那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李奇拱手道:“皇上,关于商务局、户部并入三司,的确是大势所趋,即便今日不并入,迟早有一日也会并入的,但是既然说到这整顿财政,微臣也有话要说。”
“说。”
李奇道:“整顿财政,不只是将商务局、户部全部并入三司,这就算是整顿财政了,关键还是如何确保财政能够更加良好的运转。根据微臣初步估计。我朝每年财政额外损失达到了数十万贯,甚是上百万贯。”
1...111112113114115...1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