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厨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南希北庆
大伯克图图罕就道:“陛下,自我国随金以来,虽然得到不少的城池、土地,但是我们的粮仓已经长满了杂草,我们的农田里面已经没有了壮年拉着牛儿耕田,我们的牧场已经没有少年骑着马儿牧羊,而我们的黄土坡上却长出了很多的土包。”
他这话说的非常巧妙,他也没说归降大宋,也没有说继续追随大金,但是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虽然得到了城池,但是我们失去了百姓,特别是那些生产力,因为完颜宗望迂回西夏,全靠高昌回鹘在后面补给,光运送粮草的劳役就有数万,战线有这么长,这得死多少人啊。
从表面上来,他们掌握了河西走廊这一块战略要地,但也得有人去守,你这人都死完了,你还要城有个屁用,仔细算下来,他们赢了现在,但是输了未来,我们并没有占得金国的便宜,反而被金国占了便宜。
反过来也衬托了大宋强盛,人家大宋出手就是百万贯,金国能一下子给咱们这么多钱吗。
在最初金军到来时,这图图罕就反对投靠金国,因为他打心里看不起女真人,他们在这地区也算是高度文明的国家,而现在的女真人就是穷乡僻壤来的,凭什么我这文明高的人向文明低的人称臣,所以他当时非常反对,但是大宋不同,大宋是世界文明之首,我向大宋称臣,那我心甘情愿。
这图图罕的好兄弟,断事官帖波尔自然跟哥们站在一边的,他也说道:“女真人乃是山中虎狼,不识大义,不明大理,遇事武为先,其人不可信也,而宋人识大义,明大理,遇事礼为先,值得相信。”
这话毕勒哥听得有些怪怪滴,要是宋人遇事都以礼为先,那城外站着的都是一群死人啊。
但是想归想,他也不好意思说出来,又向宰相巴尔塔询问道:“宰相,你以为如何?”
当初就是巴尔塔力劝毕勒哥杀了耶律大石和西夏的使臣,然后投靠金国,而且还促成两地联姻,可以说在高昌回鹘国内,就这巴尔塔与金国关系最好了。
所以当毕勒哥询问巴尔塔时,一旁的大臣都觉得投靠大宋这土豪是不靠谱的事了,巴尔塔肯定会反对,这富裕的生活已经我们远去了,饥寒交迫的日子即将来临,在他们心中,大宋就如那镶着金边的宫殿,里面有数之不尽的财富,而金国就是蚊虫乱飞的牛棚,里面除了杂草就是牛屎,要知道几年前,金国连宫殿都没有,皇帝都是住帐篷的。
哪知巴尔塔抚须一笑,道:“信中都已写明,陛下何许问我。”
毕勒哥顿时一愣,不太确定道:“莫不是宰相也认为应该归降大宋?”
巴尔塔一叹,道:“当初金军犯境,我们选择不多,契丹人日薄西山,不可依仗,而党项人狼子野心,不可信也,故此女真人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如果当时大宋也派使臣来,那我们自当选择大宋,而非金国。”
毕勒哥皱眉道:“可是我们已经归降了大金,如今又投靠大宋,这不太好吧。”
“我们与大金只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
巴尔塔道:“自大金征夏以来,不断向我国索取,如今我国百姓已经不堪重负,穷困潦倒,民不聊生,可见金国根本就没有将我们放在心上,而据我所知,那大宋皇帝乃少有的明君,陛下且看疏勒、吐蕃便可知其一二,吐蕃原本贫瘠,而疏勒在东喀喇汗的治理下,也是暗无天日,但是自从大宋掌管这里以来,这里的百姓都安居乐业,歌舞升平,光凭这一点,大宋皇帝就值得我们追随,一旦归顺大宋,大宋一定会派出他们的商队来我们这里,可缓解我国贫困之危,如果我们与大宋为敌,那么河西走廊不通中原,大宋一定会绕道吐蕃走,到时我们只能看着吐蕃人变得更加富裕。”
毕勒哥听听也觉得在理,群臣也纷纷点头,这很明显的事,土豪你不跟,你跑去跟个土鳖混,傻子都干不出这事来啊!
可是毕勒哥还是有些犹豫,又道:“如今宋金正在交战,如果我们此时背叛金国,万一金国取胜了,他们一定会来报复我们的。”
“那万一大宋取胜呢?”巴尔塔反问一句,随后又道:“我们掌控着金军的后方,我们可以牵制金军,但是我们无法牵制宋军,如果我们投靠大宋,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大宋去打金军,但是我们无法帮助金军去打宋军,我们虽然无法左右局势,但是我们可以增加宋军的胜算,却增加不了金军的胜算,如果我们继续追随金军,那么宋金旗鼓相当,孰胜孰败,谁也不知,但是我们如果投靠大宋,那么我们能让胜利靠向大宋,如此一来,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主动。
就当下而言,金军远在千里之外,而宋军就在我们跟前,金军若胜,他们想要攻打我们,得跋山涉水,赴千里之外,方能来此,其难度太高了,但是宋军若胜,他们的镇西军立刻就能攻打我们,就跟现在一样。”
这巴尔塔作为毕勒哥身边的第一谋士,又是当朝第一人,虽然年纪颇大,但肯定还是有些能耐的,当初金军到此,他帮毕勒哥分析的头头是道,现在宋军到此,他同样也分析的面面俱到,不管降金,还是叛金,他都能说出一番让人无从反驳的理由来,这就是宰相之才,根据当下局势,做出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这就足够了,你这宰相都当得称职了。
毕勒哥一听宰相都这么说了,而且群臣纷纷赞成,那就再降宋吧。
不过这一回倒是不用巴尔塔提醒了,毕勒哥立刻叫人将完颜宗望留在这里的后勤官全部杀了,将头颅给吴玠送去,以表归降的诚意。
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在毕勒哥这里,全t是狗屁,他丫的专斩来使。
他却不知此时吴玠心里也上下打鼓呀,万一高昌回鹘不降,那么他只有跑路了,攻是很难攻下来的,他毕竟什么东西都没有带,战马的头颅可是撞不开那坚固的城门。
一见毕勒哥不禁表示愿意归降,而且还将金国的后勤官全部杀了,笑的差点没有从马背上摔下来。
当日正午时分,毕勒哥大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吴玠大军,比当初对待完颜宗望还要隆重,这可是财神爷呀,完颜宗望那是阎王爷,不一样的,可这城门一打开,却见到宋军才不到一万的兵马,顿时又傻了,知道自己上当了,但是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未来。
又在宫殿设下盛宴,款待吴玠。
这吴玠可是李奇带出来的兵,当初跟随李奇南征时,是亲眼见证了李奇的经济攻势,将大理、交趾骗的是团团转,最后连国家都丢了,他也学起了李奇,用利益去打动毕勒哥,这一上来就是说起大宋的经济建设,又如何如何帮你们高昌百姓带来财富,我河湟地区富商遍地,随便招一批来贵国做买卖,你们的经济立刻就起来了,你看多好。
吴玠一介武夫,再是李奇带出来的,对于经济建设,他哪里懂,略知片毛都谈不上。
但是只要你努力忽悠,瞎猫终会遇到死耗子的,他忽悠的对象毕勒哥,就更加是一个经济白痴,他连经济一词都还不能够理解,所以吴玠随便抄袭李奇的几句话,就把毕勒哥忽悠的云里雾里,笑声不断,憧憬未来,一个个大饼画的真是太诱人了,仿佛自己已经坐拥金山银山了。
得亏这还是吴玠啊,要是李奇来了的话,估计毕勒哥都会把国王的位子让给李奇了,有你在,我躺着都是吃喝玩乐,还干的p的国王,人生在于享受啊。
但是巴尔塔等人见毕勒哥已经快要不行了,再说下去,可不得了,于是将话题转移到沙洲、瓜州一代。
如今高昌回鹘占领了这里,那是基于他们归降金国的情况下,但是情况不同了,沙、瓜二州原本是西夏的,而西夏与大宋又是联盟,他们得明白大宋对此有什么看法。
因为现在大宋就是他们的老大哥。
吴玠对此就只说了一句话,“现在战事还未结束,我现在说再多,你们也不一定会相信,但是你们只需要明白一点,你们是归降我大宋,你们的子民就是我大宋的子民,你们的土地就是我大宋的土地,而我们与西夏只是盟友关系,仅此而已。”
ps:又是二合一大章,继续三更的节奏,求月票,求推荐,求打赏。。。r1152
...
北宋小厨师 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复仇者入关
这吴玠话不多,就这么一句,但是却让毕勒哥和他的臣子们是彻底放下心来。【】
这道理十分简单,试问大宋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土地拱手让给盟友,这是不可能的事,至于具体该怎么操作,那吴玠就真的没有办法给出任何答复,这事还得由赵楷、李奇他们来掌控,但是吴玠也相信,以李奇的性格不搞的他们欲仙欲死,那太阳都要往东边落下了。
其实就大宋的对外扩张策略,采用的还是远交近攻策略,高昌回鹘离大宋本土很远,但是西夏就在边上,过府州、太原就可直达东京汴梁,那么大宋肯定会想办法削弱西夏,只是目前战况未明,大家先度过这一难关再说。
谈话到此,吴玠渐渐收起那应酬的笑脸,开始谈正事了。
为什么吴玠要如此冒险,闪电突击高昌回鹘了,就是因为他的镇西军离兴庆府太远,等他赶过去,恐怕黄花菜都凉了,但是高昌回鹘在沙洲、瓜州,乃至于肃州都有兵马镇守,如果高昌回鹘能够归降大宋,并且将这些人马借给他,再加上河湟地区的两三万人马,他就有足够资本与完颜宗望和完颜希尹打这一仗了,而且很快就可以到达兴庆府,因为这样的话,他只需自己骑快马赶去就行了,补给线什么都有,不需要兴师动众。
其实吴玠就是来借兵的,而且还能阻断完颜宗望的后路,切断他们的补给线,从而削弱金军。
巧合的是,毕勒哥已经接受了巴尔塔的建议,全力帮助大宋对付金国,因为他们既然选择了背叛金国,那么就没有后路可走了,如果大宋输了,那他们可也就惨了,比起当初帮助完颜宗望。这一次高昌回鹘要更加义无反顾,不成功便成仁。
吴玠听后,大喜,又说自己已经派人去组织河湟地区的商人来你们这里做买卖。这些商人会带着粮食和货物来的,他们会让他们的百姓完成再就业,不再愁吃愁穿。
这可不是忽悠,大宋商人当然愿意来此,这里有着廉价的劳动力。这里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离西域非常近,不来才是傻子了。
毕勒哥感动的稀里哗啦,这民生民计是他目前最头疼的事,对外倒只是其次,要是国内百姓都不满意,那他就离下台不远了,百姓们没有饭吃,不只有走上造反这一条路了,要是吴玠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难题。那他真是感激涕零啊!
双方商议后,决定毕勒哥先暗中派人命令沙洲、瓜州、肃州的守将,先发制人,将城内的一切金军全部杀了,这些地方都已经在高昌回鹘的掌控中了,因为完颜宗望可没有这么多人镇守这些城池,他只是派了少量的兵马在这里掌管后勤,毕竟不是一个爹妈生的,如果他不派人在这里督促,回鹘人能卖了命的帮他运送粮草吗?
这不太现实。
当日。毕勒哥又钦点一名监军,这人就是图图罕,让图图罕跟随吴玠领河西走廊的兵马前去消灭完颜宗望的大军。
这毕勒哥虽然算不上一代明主,但是也算不得昏庸无能。至少他还知道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审时度势,选择最利于自己的一方。
比起这毕勒哥来,那东喀喇汗国的国主伊卜拉欣二世,就真是草包级别的国主了,伊卜拉欣二世的父亲阿赫马德乃是一代明君。在历史上还打败了强大的耶律大石,而阿赫马德一生中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就是生了伊卜拉欣这个败家子。
这伊卜拉欣二世一点本事都没有,但又好大喜功,眼睛都长在头顶上了,不知道是不是练了什么八荒**唯吾独尊功,反正他心中除了完颜宗望,就是他最厉害了。
他在得知宋军主力撤出疏勒,立刻亲自纠集大军前去夺取疏勒,这可是一块宝地呀,在大宋的治理下,比以前要更加富裕了,但是这疏勒原本是他们东喀喇汗的,而且他也害怕高昌回鹘会抢得先手,不过当时他们国内的群臣是一致反对出兵,大宋国力这么强,人家没有来找你麻烦,你就得烧高香了,你还跑去找大宋得麻烦,你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干,而且事出突然,将士们谁都没有准备好,你贸贸然出兵,一旦出现意外,那可就危险了,我们老大哥金国现在可没工夫来管我们。
伊卜拉欣二世一概不听,祭旗出兵疏勒。
而他们要进军疏勒,必须要经过疏勒西面乌孜别里山口,就在他们大军进入乌孜别里山口时,西面的帕米尔岭突然杀出数万铁骑来,这数万铁骑的领头人可不是别人,正是那一代人杰耶律大石,草包伊卜拉欣二世岂是大石的对手。
然而,此时伊卜拉欣二世的大军全部都在峡谷里面,军队又多,根本无法转身。
耶律大石只领着两万精锐大爆伊卜拉欣二世的菊花,那真是砍瓜切菜一般,仅仅一个时辰,已经被杀的心惊胆战的伊卜拉欣二世不但不指挥大军作战,见到前面士兵自相践踏,后面敌军挥舞着大刀,坐在马背上放声痛哭,当场小便失禁,东喀喇汗的将士们,见到皇帝的裤裆都湿了,那还打什么,全部弃械投降。
他们一投降,耶律大石立刻吩咐士兵停手,因为这些人已经是他的士兵了,现在杀那就是杀自己人了。
原来当年耶律大石接受了李奇的建议,抛弃好不容易才夺来的疏勒城,又与李奇演了一出戏,然后就逃亡西域,其实当时耶律大石还藏了一手,这个连李奇都不知道,那就是耶律大石故意放消息给西喀喇汗,说东喀喇汗已经不行了,引诱西喀喇汗去进攻东喀喇汗。
而他出了疏勒后,就率领几万铁骑,直取西喀喇汗的首都撒马尔罕。
因为西喀喇汗大军远征,国内必定空虚,唯一能够阻挡大石的,就是那一望无际的沙漠,也算是耶律大石天命所归,大军顺利渡过沙漠,一举拿下了撒马尔罕。而西喀喇汗大军又在东喀喇汗国内被完颜宗望打的几乎是全军覆没,这没回过神来,首都也丢了,西喀喇汗已经是濒临灭亡。
但是这西喀喇汗乃是中亚地区一个强大帝国的藩国。这个帝国叫做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帝国的皇帝见耶律大石恁地嚣张,这强龙尚且不压地头蛇,况且我也是龙,你连老子的小弟你也敢打,你这不是找死么。立刻纠集十五万大军,前去攻打耶律大石,扬言要用弓箭射光契丹人的头发,这口气大的都无边了。
其实这一幕在历史上也出现过,时间上面也差不多,只是局势不一样了,历史上的耶律大石此时已经称帝了,而且有自己的地盘,而现在的耶律大石可是命存一线,生死在就此一战了。
但是结果没有变。
耶律大石虽然兵力只有对方的五分之一。但是他抓住了对方骄傲自大的心态,以及兵力太多,又是从各藩国调来的,难以齐心,更加难以统一指挥的漏洞,趁着对方正在阅兵之际,出动出击,集中兵力猛攻塞尔柱大军的左翼,左翼顿时溃败,因为军队太多了。从左边看不到右边,从右边看不到左边,中军和右翼的士兵就只见到左翼的士兵溃逃而来,也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情况。顿时军心大乱,从而被耶律大石的契丹勇士们一击击溃。
此战过后,塞尔柱帝国再也无力征讨耶律大石,也只能承认耶律大石的地位,在撒马尔罕驻扎下来的耶律大石,又降服了葛逻禄人以及周边的民族。但是耶律大石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身上流淌的是契丹血液,复国之心一日胜过一日,所以一直在观望中原地区,希望有机会能够回去。
在金军征伐西夏后,耶律大石就知道自己机会来了,于是率军偷偷来到疏勒西面潜伏着,在得知宋、金开战后,就立刻来到疏勒,找到吴玠,希望大宋能够支援他复国,因为他毕竟距离东边太远,要回契丹故土,补给很难跟得上,如果大宋愿意支援的话,那他就好打多了,但是耶律大石现在也有资本了,他是带着粮草来的,他将这些粮草以及一些马匹赠送给吴玠,然后你们大宋在中原支持我回去消灭金国,这是一种等价的交换。
按规矩来,吴玠是没有答应耶律大石任何条件的,可是当年李奇离开疏勒的时候,就交代过吴玠,如果宋金大战开始了,耶律大石若要进来,就放他进来,只要要求不是很过分,都答应他。
二人密议一宿,都觉得想要从这里出兵,必须要先消灭东喀喇汗和高昌回鹘,因为这两个国家是金国的藩国,你若不打败他们,那后方不稳,而且吴玠也必须派遣大量兵马镇守这里,一方面要防止高昌回鹘和东喀喇汗,一方面又要震慑吐蕃各族,毕竟吐蕃才刚刚征服,没有武力在此震慑,很有可能会死灰复燃。
所以二人商量出这一套计划来,干脆就不动这里的镇西军,因为这是咱们的后方,必须得巩固好,而且从这里回防兴庆府、甚至于燕云地区那就太远了,干脆就先降服高昌回鹘,从他那里借兵,那么就可以直接从肃州出兵,那距离就缩短了一半有余,你只需要一个人去就行了。
但是要用武力征服高昌回鹘,这不是一日之功呀,还不如从这里出兵。
吴玠打仗厉害,但是政治方面就差了一点,可是耶律大石可以辽国状元,文韬武略,他就分析当前的局势给吴玠听,从而谋划了那一场闪电战,就连那封信都是耶律大石写的,这吴玠投桃报李,想出引诱东喀喇汗的计策,顺便就把这东喀喇汗也给收拾了。
这二人可都是军事天才,岂非伊卜拉欣、毕勒哥能比的。
二人依计行事,几乎在同时间就相继降服了高昌回鹘,消灭了东喀喇汗,完颜宗望肯定做梦也想不到这两个小老弟就这么的不堪一击。
解决这后顾之忧,吴玠、耶律大石马不停蹄,吴玠率军出肃州,直奔完颜宗望的主力而去,而耶律大石则是率领大军借道高昌回鹘,直奔黑水城而去,这黑水城可就是完颜希尹的西征大本营呀。
因为他们手中有各个民族的士兵,等于中亚地区也被耶律大石和吴玠卷入了这一场大战中,里面有佛教信徒,也有伊斯兰教,从这一刻起,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亚洲大战彻底拉开了序幕。
ps: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
北宋小厨师 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 老骥伏枥,志在报国
热门推荐:
虽然吴玠耶律大石骑着战马,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奔赴西夏,但是两地相距甚远,这一时半会还赶不到。
不管是西夏战场,还是燕云战场,都发生了太多的意外,现在无人能够控制住局势了,虽然他们都有必胜的决心,但是胜利的女神究竟是会青睐哪一边,谁也不知道。
特别是西夏,已经是命悬一线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将重兵部署在贺兰山,然而,如今禁军绕过了贺兰山,此时后方空虚,李乾顺只能派兵增援陪都西平府,至于夏州等地,他只能求援府州,但是一来府州的折家是他们的死对头,二来前面他们不肯出兵去援救西宁州,这大宋怎还会帮助他们吗?
对此李乾顺自己都不看好,但是他又实在没有办法,为此,还派出了自己的王牌外交官,李察尔。
府州。
“王爷休要多言,别说我府州的人马都调去燕云了,即便没有调去,我也不会出兵的,前不久我们西宁州被围,你们是如何做的,亏得你们也好意思来我这求助,出兵一事,免谈。”
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浓眉大眼,相貌堂堂,身材魁梧,一看便知是虎将之后,此人正是折可求的三子,折彦适。
折可求带着大儿子和小儿子出征,留折彦适在此镇守府州。
这折彦适正乃血气方刚时,而因为他是折家后人,天生就对党项人带有仇恨光环,他们折家的人几乎都是死在党项人的手中,再加上前面党项人见死不救,更是让他看不起这党项人,认为党项人自私狡诈,不可信也。
李察尔这一把年纪了,遇到这么一个牛犊子,是苦口婆心,甚至于哀求折彦适出兵援助夏州。
折彦适本来就心情不好,大哥战死,父亲身受重伤,这心情能好到哪里了,说的不耐烦了,直接叫人送客。
李察尔堂堂西夏王爷,竟被一个黄毛小子给轰出门外,这脸都丢光了,但是命都快没有了,还有功夫在乎这脸皮,他也想过去找他的好朋友李奇,但是李奇远在云州,这一来一回,说不定夏州城破人亡了,夏州一破,河套地区尽落敌手,兀刺海城不保,到时一切都完了。
念及至此,李察尔骑着马,走在大街上,不禁都掩面而泣,这一哭就不可收拾,越哭越怕,越怕就哭的越是凄凉。
府州百姓不识李察尔,只见此人身着华服,骑着骏马,却哭的如此凄惨,而且堂堂七尺男儿,就在这里大街上哭,有人好奇,有人嘲笑,也有人窃窃私语。
但是李察尔已经顾不得这么多,继续哭自己的,你们爱这么看就这么看,我党项人就要灭亡了,难道还不准我哭么。
正当李察尔哭的正欢时,忽听得一声叹息,“要是哭泣能够挽救党项人的命运那就好了。”
李察尔听得立刻左顾右盼,“方才是谁人在说话?”
“王爷,方才说话的好像是刚刚走过去的那个渔翁。”
“渔翁?”
李察尔转头一看,只见一个带斗笠渔翁徐步往前,急忙道:“快快去拦住那渔翁,带他前来见我。”
他手下的随从先是叫喊了几声,但是那渔翁不理,继续前行,那随从又追将过去,拦在那渔翁身前,似乎双方交谈的不太理想,那渔翁迟迟没有过来。
李察尔赶紧下马,亲自跑了过来,长身一揖,“高人请留步。”
待他抬头时,哎呦一声,“种---种---。”
但见斗笠下是一张须发皆白的苍老面孔,但是双目却入雄鹰一般锐利。
此人正是种师道。
种师道微微抬头,看着李察尔那憔悴的脸庞,眉宇间出现挣扎之色,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叹了口气,“王爷若是不嫌麻烦的话,就随老夫再去折府走一趟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