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末世录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炎垅

    范陀说到这,脸上露出一丝奇怪的表情。莫浑连忙追问道:“更何况什么”

    范陀说道:“臣以为,大王现在很难召集到地方官吏兵将前来勤王。”

    莫浑语气带着些许愠怒道:“为何谁敢不听本王敕令!”范陀却再没有开口说话,以沉默回应了他,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揶揄的笑容。

    这更激怒了莫浑,但他的理智却告诉他,现在他唯一能依赖的就是范家父子这二人了。不要说范家父子现在谋害他易如反掌,就是他们不谋害他,只要撂挑子不管。他身边这两千不到的兵将便会一哄而散。这些兵将能维持到现在不散,完全依仗范陀在军中树立的威望。而且这一千多人中有三成是范陀的亲兵。

    幸而,范曼此时上前打圆场道:“大王,吾儿说的话虽然不中听,但也有些道理。现在召兵勤王暂且不提,我军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填饱兵将们的肚子。此处之北三十里地,有一小城叫波迈,大王可差人给此城传令,让他们输送粮草前来,而后我们再继续向东南前进,沿途看能有多少人愿意随我们光复王都。”

    莫浑点点头道:“也只好如此了。”过了近两个多时辰,一名传令的扶南军飞毛腿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对莫浑上气不接下起的说道:“启禀大王,小的未能进城。波迈城四门紧闭,小的叫城良久,守城之人却推三阻四不给开门。”

    莫浑道:“你没说你是本王亲自派来的”

    “小的说了。而且还向城头展示小的令牌,还有大王手书的敕令。可城头的人看也不看,说现在是战乱之时,要处处小心。手令手书都不足为信。”

    莫浑怒道:“岂有此理!看本王如何治这波迈城守官之罪”他正要发作,旁边的范曼却说道:“王上,现在说这些没有什么用。这波迈城的守官曾是老臣的学生,我看让老臣亲自去一趟,他即使不听从大王号令,也得给老臣几分面子。”

    莫浑点点头:“也罢,就照首相所说不。”莫浑突然想到什么,立刻否定了自己,改口道:“他既然是首相的学生,那么与范陀将军自然也是认得。”

    范曼不知他意,如实回答道:“这是自然,他们还算得上师兄弟。”

    莫浑一笑说:“如此就好,我看这趟差事还是让范陀去好。首相需要留在本王身边,主持大局。”

    范曼转念一想,立刻明白了莫浑的用意。他还是在疑神疑鬼自己。让自己留在莫浑身边可以算莫浑的一个人质,但让在军中素有威望的范陀留在他身边却是个威胁。




第430章 取而代之
    大雨滂沱下的波迈城外,一队百十人上下的队伍在泥泞中蹒跚而来。他们到了城门下停住,浑身湿透的范陀对城头高喊道:“我是大将军范陀,速速打开城门,快让你们守官见来见我。”

    城头的守军没有任何回应,但不敢怠慢,立刻跑去向他们的守官禀报。范陀左等右等也没见城门打开,他心中焦躁,正要再次叫城,城门此时却打开了。范陀带着百余亲兵入了城,那波迈城守官名为阿普赞,已来到城门前亲自迎接范陀。

    他开口说道:“大将军,适才下官正在别处有事处理,刚回到府邸便听闻大将军前来,所以让大将军久等了。请大将军恕罪。”

    范陀见自己既入了城,刚刚心头升起的一丝怒气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哈哈笑着说:“阿普赞,你和我是什么关系,还来这些客套。我们也有一年多没见面了,你这有没有好酒好菜,快都拿出来,我们兄弟二人先喝个痛快再说。”

    阿普赞也笑道:“这是自然。”他立刻着人将范陀等人引入府邸。等范陀洗浴好,换了洁净的衣服,那边阿普赞的酒宴也准备好了。二人入席后,范陀寒暄两句,便狼吞虎咽起来。

    只到范陀下去了两大碗稻米饭,又酒过三巡,方才话多了起来。阿普赞呵呵一笑说:“大将军来到鄙处,不会仅仅是为了吃顿饭,喝顿酒吧。”

    范陀丢下一个啃光的红烧猪肘说道:“当然不是,实际上兄弟我有公事在身,大王命我来向波迈城征集些粮草。就是这么点破事。”

    阿普赞又带着诡异的笑容道:“师兄看来对大王有些看法。”范陀眉头微微一敛,没有反驳,反而说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阿普赞哈哈笑道:“这个很简单。如今我扶南国的形势何等严峻,梁军已经攻占了都城吴哥。而大王御驾亲征沙瓦底也出师不利,我虽然不知道大王折损多少兵马。但都到了需要向地方讨要粮草的地步,其损失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师兄到了我这,却只管吃肉喝酒,闭口不谈国事。没有丝毫为大王焦虑之意。这不是因为对大王不满又会是因为什么”

    范陀没有否认,自顾自的端起酒杯喝了起来,算是默认了阿普赞的话。阿普赞脸色突然严肃起来,继续说道:“不瞒师兄,实际上师弟我也不满大王的所作所为。不仅师弟我一个人,我认识的很多同僚也同样如此。”

    范陀听了阿普赞如此说,自己又有些微醺。便打开话匣子发起牢骚来。两人你一杯我一盏,越喝话越多,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兴奋。到最后,阿普赞突然放下酒杯对范陀道:“大将军,如此昏王,我们不如废了他,由德高望重的首相大人取而代之。”

    范陀听到这,默然不语半晌,好半天才说:“可他毕竟是王,而且他还是我的妹夫。杀了他,我要背上弑主的骂名不说,我妹妹岂不成了寡妇”

    阿普赞道:“成大事者何须拘于小节。况且他们莫家实际是外来的,侵我扶南,强娶我柳叶女王方才得国。你们范家在父系血脉上和柳叶女王却是一脉相承。若按身毒的风俗,或是按来自中原汉家的风俗,这法统都是得按父系血统算的。如此说来,你们范家取尔代之,是光明正大,天经地义的拿回自己的东西。至于大将军的妹子,那莫浑死了,还可以再嫁。”

    “再嫁在我们扶南,寡妇是不能再嫁的。”范陀显然已被阿普赞一番话打动,但是他对其妹妹的前程却还有疑虑。

    此时后堂突然转出一个人来,口中说道:“大将军不必担忧,莫浑死后,令妹一定还能嫁的出去。”

    范陀惊的差点跳起来,他手按在佩剑的剑柄之上,口中叫道:“你是什么人”。一旁的阿普赞却按住范陀的手道:“大将军毋须紧张,这位是师弟我的客人,他是梁国将军林涛的幕僚。此次来波迈,正是与我商讨事关扶南未来的事情。”

    范陀这才松了一口气,三人重新在堂中坐定下来。

    那林涛的幕僚扶南话说的十分流利,他开口继续劝道:“如果首相大人坐上扶南国的王位,我们梁国将会鼎立支持。想必大将军明白,有梁军为后盾,再加上你们范家在扶南的自身势力,这是一个毫无风险的事。”

    范陀摇摇头道:“说完全没有风险,也不尽然。比如若是那素来与莫浑交好的吴国来找麻烦呢或是那一直与扶南为敌的士家越国,他们勾连林邑国乘机大举攻侵扶南呢”

    梁国来使悠然说道:“这个请将军放心,若真有这样的事发生。我们梁军不会袖手旁观。”

    看着范陀还是犹豫不决的眼神,梁国来使又说道:“刚才说到大将军令妹的话题,实不相瞒,我家将军对令妹一见倾心,且两情相悦。他本是要等首相和将军返回王城吴哥后,便向你们提亲的。如今,在下在这提前见到将军,就先将此事透露给将军。若是这门亲事定了,想必将军不会在怀疑梁国与新扶南王室结盟的诚意了吧。”

    范陀听了这话,惊呼道:“你们将我妹妹如何了”

    吴哥城的王宫中,范王后又步出到宫室外的花园。前几日,她一直心惊胆颤的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情。像她这样身份的女人,按常理,被俘后是保不住清白的,必然会被作为战利品被胜利者占有。甚至扶南国的王室就是这样来的。

    只是她还不知道占有她的人会是谁,以及占有她后是会杀了她,还是将她变卖为官妓,或是将她配为某人的姬妾。

    但之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只是那名攻占吴哥城的年轻将领时常来看望她,言行举止也没有什么轻浮之处。

    奇怪的是这名梁国的将军也会扶南语,只是给她讲些异国他乡的奇闻异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她对此人有种说不出的依赖感。某一天,这个名叫林涛的梁军将领却说出句让她无所适从的话来:“如果莫浑死了,你愿不愿意嫁给我”

    ”



第431章 善恶自有报
    雨过天晴,莫浑走出临时搭建的避雨帐篷,眼巴巴的望着北方,口中喃喃自语道:“怎么范陀还没回来,即使算上因为大雨耽搁的行程,这个时间也应该返回了。莫不是遭遇到梁军的袭击”

    想到这,莫浑心中一紧。他倒不是担心范陀的安危。若是换在平时,范陀死了,他反倒可能会有几分窃喜。但现在是非常时刻,若没了范陀,他本就岌岌可危的王位便又会额外增加几分风险。

    但是他的担心瞬间就被一扫而空,因为他看到大股兵马辎重的身影,为首的将领正是范陀。莫浑心中感叹到,谢天谢地,终究是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那些已经濒临奔溃的扶南兵将们看到粮草运来,飞奔着迎了上去。范陀不仅带回了粮食,还带回了几大车酒肉。扶南兵将看到这些,高兴的齐声欢呼起来,纷纷向范陀用军礼致敬。莫浑本来挺高兴的,但看到兵士们对范陀如此崇敬,脸色却又难看下去。

    他来到范陀身边,对范陀道:“范陀,你总算回来了,本王一直提心吊胆的,生怕你被梁军袭杀了。”

    范陀却没有理他,对着周围的兵将们道:“儿郎们,你们还想不想再受忍饥挨饿之苦”

    众人不知他意,便齐声答道:“不想!”

    “那你们想不想不明不百的死在异国战场上。”

    “不想!”

    “那你们还想不想跟随本人”

    “我等愿意跟随大将军”

    “那我们就得除掉这无智无义的昏王。”说时迟,那时快。莫浑还没有反应过来,范陀就拔出短刀刺入了莫浑的腹部。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范曼,以及莫浑自己在内。

    莫浑手抓住范陀握着短刀的手,口冒鲜血断断续续的说道:“范…范陀,你…你竟…你敢弑王”。

    范陀露出一付冷漠的表情说:“为了我们扶南国,我只能这样做。只有你死了,扶南国才能解救,才不能让我妹妹被毁了。只有你死了,这些扶南百姓的子弟才不会无故枉死他乡。”范陀拔出了利刃,鲜血从莫浑的肚子上喷涌而出,他捂着伤口无力的倒在地上。

    震惊中的范曼这才清醒过来,大吼道:“范陀,你这是要做什么”

    “父亲,当此扶南国危难之际,你应该站出来担当国主大任。只要你取代莫浑的家族,便可与梁军修好。到时梁军自然就能退却。”

    范陀又转身对众兵士道:“从今日起,我们扶南国的国王便是我的父亲范曼大人。我们家族与前朝女王柳叶的父系同脉相连,这身毒来的莫家,侥幸俘虏女王陛下,以卑鄙手段强娶女王,方将扶南国窃取到手。今日我只是为祖先取回我们的国家。”

    这些兵士大部分本就是范陀的亲兵,其余部分也都威服于范陀,且本就因为莫浑坚持出兵沙瓦底而对莫浑心生厌恶。所以他们中没一个人有不服范陀主张的意思,反而都欢呼起来。不知谁带的投,齐齐跪伏在范曼面前,鞠身单手捂胸呼起了口号:“我等皆尊范曼大人为吾国之主,愿终身效忠吾王!吾王千秋!”

    范曼长叹一口气道:“也只有如此了。”由此范曼在旷野之中匆匆完成了登基王位的仪式,而后用波迈城带来的酒肉粮食大宴众兵将。第二日,继续向吴哥城进发。沿途还不断派出特使,通告沿途的各个城池守官--扶南国的王室已变,敕令各地守官恪尽职守,固守各自城池,勿要听信他人谗言而轻举妄动。

    绝大多数守官听到这消息,不仅没有起兵讨伐叛逆,反而担酒牵羊迎上范曼范陀的军队,来庆贺新王登基。即使有少数蠢蠢欲动者,也迫于范家和梁军的兵威而不敢轻举妄动。

    没多久,范曼范陀的队伍就抵近了吴哥城。范陀看到范曼脸上露出一丝愁容,问道:“父王又在为何事发愁。”范曼叹道:“其它都好说,你我该如何向你妹妹交待。”

    范陀笑道:“父王不必为此事操心,当初我那妹妹是不愿意嫁到宫中的,如今也许她女儿找到了更合适的夫君。”

    ……

    吴哥城王宫卧榻之上,林涛睁眼一看,天色已经大亮。他一拍脑门说道:“哎呀,差点误了事!”

    他边说边从床榻上翻滚下来,手臂却被一支白皙的玉手挽住,一个娇脆的声音传来:“郎君,何日再来宫中。”说话的正是范王后。

    林涛一摇脑袋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来王宫后宫了。”看着悠然泪目的范王后,他知道对方误会了,马上解释说:“今日你父兄要回吴哥城,这王宫后宫便是新扶南国王,你父亲的寝宫了,我自然不能再随便进来。但是我会向你父亲,扶南国的新王提亲,迎娶你。以后我们便能长相厮守。只是以后你可能要远离吴哥城了。”

    范王后这才破涕为笑。走出王宫的林涛这才想到,从头到尾她都没问莫浑怎么样了。

    林涛在吴哥城西门外五里将范曼范陀迎上,双方言谈甚欢的入了吴哥城。当日,范曼便在王宫大殿举行了新朝第一次朝会。除了极少数人没来,大多数原扶南王都官吏全都到场,首先是庆贺范曼荣登国王之位。

    那极少数没来的人,基本上是莫浑祖先当年带来的身毒人后代,他们都自称是婆罗门刹帝利。在扶南军中朝中担任要职。当下,并不是他们不愿意来,而是他们都已被梁军抓捕起来。

    范曼毕竟在扶南国树大根深,不到十天半个月,就稳定住整个扶南国的局势。新王的敕令已能在扶南国境内畅通无阻。林涛看目的已经达到,便向范曼告辞,带着范曼的女儿向缅州返回。当然魏使和吴使这两个俘虏也带上了。范曼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送行仪式。

    当林涛船队的帆影消失在南方海平线下后,扶南城中一个传教的佛教比丘敲着木鱼,穿街走巷而过,口中喃喃念道:“当年莫昆强霸女王柳叶得其国,今日子孙却被人占国夺妻,此乃因果循环,善恶自有报也。”



第432章 风云骤起
    到了建安十四年的春天,梁国已经攻占了锡兰岛,以及更西边的溜烟国(马尔代夫),甚至在红海入口处都出现了梁军远洋战舰的帆影。

    至此,梁国将以大秦国埃及苏伊士港为起点,以吴国扬州吴郡为终点的海上通商航线控制了三分之一。若算上狼牙修,干陀利以及扶南国这些依附于梁国的小国。则是控制了整个航线的近半里程。意味着在这个时代,整个世界的近半海上贸易收入都会流入梁国的国库。

    朱罗国的一代雄主卡里卡拉终于病死在坦贾武尔,他死去时,第一舰队还没有返回高韦里河河口,国内已是烽烟四起。除了摩揭陀带头举兵反叛外,此前被其征服的婆罗门国家也纷纷加入进来。高韦里河河谷南部丛林地带的卡拉波拉人也再次揭竿而起。

    朱罗帝国的诸君,现在的新王,卡里卡拉的三儿子是个原不如卡里卡拉的昏聩之君。现在的局势,即使卡里卡拉都难以逆转乾坤,更不用说他这个儿子。整个朱罗帝国开始崩塌了。它分崩离析成数个甚至十几个小国是早晚的事。朱罗帝国再也难以成为梁国的心腹之患。

    吴国使者与魏国使者,林涛将他们押出扶南国境便释放了他们。前者被林涛委托一条海船送回了吴国。但对于魏国使者,林涛一直将他带回沙瓦底。

    然后诸葛瑾又亲自沿着伊诺瓦底江内河航道线路,一直将魏使送到梁国都城宜宾。诸葛瑾此行也并不是专门为了护送魏使,而是他本来就要回宜宾叙职。

    魏使被梁国扣押迟迟不放,倒不是因为梁国有意为难他。而是为了他的安全,若这魏使在回国的万里途中,遭遇什么不测,比如被孙吴的人悄悄斩杀了,那么即使曹操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也可能故意要梁国背上黑锅,籍口向梁国发难。

    对此,诸葛瑾自然清楚不过。因为梁王冯宇一年多前违抗天子刘协诏旨的事,无论是汉室朝廷,还是曹魏,或是其他什么人,都在等着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和适当的机会向梁国发难。
1...107108109110111...252
猜你喜欢